第一篇: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毕京京 纪家春华中心学校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渔家傲.秋思》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中的一首宋词,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范仲淹的思家及壮志难酬的情怀并背诵本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范仲淹其人其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握词文感情基调;结合具体词句,揣摩词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体会范仲淹借描述景物来抒发的忧国思家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结合具体词句,揣摩词文情感。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范仲淹借描述景物来抒发的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词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诵读法——熟悉内容,感受情感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三、说学生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和积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词有一个初步了解,对词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感悟的能力,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点拨法,充分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学生的素质及基本功的参差不齐,还需要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明确。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
采用情景设置,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在词的风格上设下悬念。
2、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在环节二中我通过播放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全班理解性的齐读等方式初步感知词意、词情。
3、品。同学们通过讨论及合作的方法对上片进行通译,并思考写了哪些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了什么情?上阕的写景和下阕的抒情之间有什么关系?逐步引导得出本词的主旨(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壮志难酬之情。)
4、背诵
检查学生对于这首词的接受情况。
5、作业
让学生通过对其他词的对比来感受每首词的不同风格。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我设计的板书会让学生对词的内容及情感有清晰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词的脉络。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
第二篇:《渔家傲 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 秋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渔家傲 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词在本课中的地位
《渔家傲 秋思》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的《词五首》,这五首词的五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渔家傲 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的意境悲凉壮阔,从题材、情调到艺术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新领域。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这首词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赏析诗词一般的角度,了解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过程与方法: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豁达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3、教材的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教学重点为:
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感受豪放词的风格特色。教学难点为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一定了解应该从什么角度和用什么方式去欣赏词和解析词,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教师应加以引导,使他们确定学习词的方向。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诵读品味法、描述法、比较鉴赏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2、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赏析、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设计为七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欣赏激昂 豪壮和婉转 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 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设计意图:词离不开曲,曲依附于词,词曲相依。通过欣赏两种风格的音乐,使学生感悟到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词与音乐的共通,也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情境。】
(二)初读,感知词意 初读(节奏 情感 意境)(1)文学知识
(2)听录音范读。(3)学生自由读。
(4)集体朗读,指名谈谈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准节奏,体会情感,感知内容。初步体会到这首诗词的意境美】
(三)诵读,自主赏析
1、教师向学生传授诗词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词。
2、诵读《渔家傲.秋思》,你认为那句话写得最好或者你最喜欢,并谈谈理由。【设计意图:诵读,自主赏析。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品读,品出韵味
1、寻出景物: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渔家傲.秋思》,用你的大脑作探头,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捕捉词中出现的景和物。(强调“景”和“物”)(2)睁开眼,你的脑海中搜集到到了哪些景和物,请同学们把景和物在课本上标画出来,(生:塞下、大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日、古城、浊酒、羌管声、霜、泪水),你把这些景物试着组合起来,加之联想和想象,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捕捉景物,发挥联想和想象,扩写塞外边关图。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品味出诗词的韵味,体会豪放词风的特点,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品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再把这首词下阕你捕捉到的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分小组交流,从你看到的景象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说读,说出心声: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现在你就是白鬓如霜奋勇杀敌的军人,对着家乡望穿秋水的亲人,通过《渔家傲》把你的衷肠诉说给他们听:“我在塞下。”或着说 “我饮一杯浊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建功之情,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
(六)总结本课
这首词写了边塞的战地风光,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壮情怀。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丝丝悲凉,但这悲凉,哀而不伤,悲的壮烈、悲的豪迈。我们体会到豪迈诗风的同时,更多感悟的是作者那份浓浓舍小家顾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这种情怀能伴随我们成长,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设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利用网络搜集两首边塞诗,仔细体会,赏析。
【设计意图:第一题此题意丰富学生的积累。第二题学以致用,用本课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继续品味边塞诗。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的板书如大屏幕所示。
上阙 异:大雁边声
长烟落日
孤城紧闭 下阙 情:思乡之情
建功之情
爱国之情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第三篇:渔家傲秋思(范文模版)
《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教学难点】
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重点】
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教学方法】朗读法、探讨法、教读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骚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二、释题:
1、“渔家傲”是什么?/
2、“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3、学生介绍范仲淹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三、品读诗歌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 感情 意境。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 处理好字音 节奏 感情)
3.个人表现读:(学生品评:发表看法..)4.理解性的齐读一遍
(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四、赏景品情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图。
(落日归雁,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图)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
异声
异势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
萧瑟
肃杀
4、同学们想象一下,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长烟与日落同时升起,这种情景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句诗相类似呢?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者无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既然有如此美妙的风景,词人又为何用了“孤城闭”这三个格调与之相反的词呢?
提示:战争的双方,如果我军的兵力足够强大,那是不是就无需紧闭城门,大可主动出击,由此可见,此时的形势是紧张而又不利的,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
6教师小结:词的上片,词人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感觉,将所听、所见、所感等现象连接起来,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地风光。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6、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
寂寞
孤独
思乡
7、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赏析词的下片。
8.学生赏析: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
思乡 思亲)(燕然未勒
使命 责任 爱国 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
凄凉 别愁)(人不寐
焦虑 苦闷 悲愤 担忧)(白发夫泪
悲怆 苍凉 壮志难酬 痛心)
9、教师总结:
整首词,上片以“异”字统领全局,借助“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同时,揭示了边地环境恶 劣、战事的紧张氛围,由景入情,下片抒发了词人思家忧国、壮志难酬的情感。
9、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诗歌。
五、赏析诗句
小小诗歌却包蕴意象万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哈姆雷特”,同一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请根据刚才的理解来赏析你喜欢的诗句,希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赏析本首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A/“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表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国壮志的情怀。
(2)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自己赏析诗句。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词牌名,很显然,仅仅从“渔家傲”,我们是很难联想到这首词的内容,其实,这首词有一个题目“秋思”。我们之前学过一篇与之相似的课文《天净沙·秋思》,你们还有印象吗?分析这两首诗词的异同。
1)首先,从文体上看,《渔家傲》属于宋词,而《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小令。
二者的产生时间不同,词产生于晚唐,盛于宋;元曲产生于金元时期,盛于元。从风格上来看,词比较妩媚清丽,而小令则比较通俗易懂。(2)从内容上来看,这两部作品都选用了一些意象来描写秋景,但是,《渔家傲》的意象(边声、号角、长烟、落日、孤城)大部分都是西北边塞特有的,而《天 净沙·秋思》中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常见之景。
(3)那么,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作者各自又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渔家傲》抒发的是戍边将士的壮志难酬、思家忧国之情; 《天净沙·秋思》则是抒发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无论是哪一种情感,作者都把他们切身的感受融入到作品中,所以,我们才会被感染。我觉得,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的打动读者。同时,在比较阅读两篇相类似的文本时,同学们应该从“文体、内容、情感”,这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异 同点。
2、说出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七、课堂练习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3.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词。
2、将这首词扩写成现代白话文,展开想象,不用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字数300字左右。
第四篇:《渔家傲 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五篇:《渔家傲·秋思》习题
中考链接: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汉代大将军窦宪大坡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明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之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答案:A“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有误,应该是“肃杀、悲凉的边塞风光”。
2.这首诗属于()题材(1分)答案:边塞诗。重点解释题材和体裁。
3.《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你想到的诗句填写到下面横线上。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答:(1)(2)(3)(4)
答案:醉里挑灯看剑;将军白发征夫泪;铁马冰河入梦来;老夫聊发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