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案

时间:2019-05-13 00: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渔家傲秋思》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渔家傲秋思》教案》。

第一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案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

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

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那么,这样一首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四、文本赏析

(一)导入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1、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A、“一杯”与“万里”形成鲜明对比,用悬殊的差别来突显词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仅仅一杯浊酒是消解不了万里的乡愁。既然思家,为何不回家呢?因为“燕然未勒”。

(2)“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燕然,山名。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追击北匈奴,曾登北山,“刻石勒功而还”。但是,词人这时还是“未勒”,说明还未功成名就,战争还没有结束,因此,归家之期是无法计量的,可以说是“归期无期”。

(3)“羌管悠悠霜满地”

A、羌管,即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声音哀婉、凄切。

B、对于“霜”这个意象,我们可以通过两句著名的诗句来解读,“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枫桥夜泊》)、“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推出,霜出现在深夜,而且是寒霜,属于冷色调的一个意象。所以,同学们以后可以运用“以文解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这样既温故又知新。

C、在深秋的深夜,词人听到悠悠的羌管,看到满地寒霜,心中难免顿生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样凄凉的夜晚,词人睡不着觉,心愁满绪,连白发都发白了,眼泪都流下来了。

B、同学们注意一下,这里仅仅是将军头发发白了,征夫流泪了吗?不是。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这是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国壮志的情怀。

3、归纳总结

整首词,上片以“异”字统领全局,借助“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同时,揭示了边地环境恶

劣、战事的紧张氛围,由景入情,下片抒发了词人思家忧国、壮志难酬的情感。

(三)带着情感,再次朗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把它扩写成现代白话文,展开想象,不用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字数200字左右。

第二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范仲淹

一、教材分析

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中的《渔家傲 秋思》,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一)、能力目标: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情感及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感情法,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四、教学重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五、教具和学具: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及课件。

六、课时安排: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影片介绍,使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

(二)通过播放影像资料,简单了解词作内容及诗歌朗诵的节奏变化。

(三)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风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 1.听读播放的录音,要求学生在下面跟读,跟读的同时注意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2.学生通过放胆大声自读,形成初步印象。

3.学生分组(每组5-6人)朗读,选出二人报名赛读,其它学生把自己的点评写下来。4.学生点评。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会谈到重音、语速、停顿,并涉及到词的内容和风格,老师适当点拔、引导。

(四)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并诗歌赏析

1、“塞下”与“秋来”分别点明了什么?“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

2、“衡阳雁去无留意”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从“四面”到“孤城闭”给我们描绘什么样一幅图景?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4、“浊酒”和“家万里”分别写出了什么情况?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5、“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作者的什么心情?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6、“羌管悠悠霜满地”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惆怅难眠。

7、本词最后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互文

(五)问题探究 通过理解进一步把握朗读。步骤如下:

为了理解词的内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展示问题)

1、上下阕分别侧重写什么?

答:上片侧重于写景,下片侧重于抒情。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答: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答: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答: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1、请把这首词用散文话的内容表现出来。

2、课外积累:摘抄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第三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 秋思》

•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3、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 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3.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

•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两首不同的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 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 秋思》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三、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两位学生展示,点评、正音。根据刚才同学的朗诵,老师提示大家注意这些字音。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

燕然未勒yān lè 羌管qiāng 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 感情 意境 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4.分组读,解词意

下面我们分为两大组,分别朗诵上下阕。(学生分组齐读上下阕)

(过渡)大家读得很准确,也满有气势。下面我们在两大组内,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分别自主地理解上下阕内容,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

(二)译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2)、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麽?(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戍边图

思乡图)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三)、品

品析上阕景物描写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课件逐句打出并分析)(1)、雁为何无无留意?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异寒)(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异声)(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一副诗情画意,而“孤城闭”有暗示我什么,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异势)

3、总结:通过上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势?此景会令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师板书:荒凉萧瑟)

过渡:下片主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思乡图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体会下阕思想感情

1、出示思考题:(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2)、“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何谈归家之事,又是何等胸怀?(3)、“羌管悠悠霜满地’指的是什么时间?听到 幽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什么感受?(4)、人为何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及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学生归纳下片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一种心情?(师板书:思乡愁苦)

3、找出词中总束全词的一句,这句表达了戍边将士及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忧国)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四、课文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六、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一、导入诗歌:

听《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二、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看学案关于范仲淹的简介,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三、自主学习,领会诗歌: 要求:

1、读准字音;

2、弄清文意;

3、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朗读诗歌,赏景品情: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 图

(落日归雁,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图)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 异声 异势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 萧瑟 肃杀

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 寂寞 孤独 思乡

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 思乡 思亲)(燕然未勒 使命 责任 爱国 忧国)(悠悠羌曲 无奈 凄凉 别愁)(人不寐 焦虑 苦闷 悲愤 担忧)(白发夫泪 悲怆 苍凉 壮志难酬 痛心)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五、赏析诗句,拓展诗词:

小小诗歌却包蕴意象万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哈姆雷特”,同一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请根据刚才的理解来赏析你喜欢的诗句,希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1)赏析本首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景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老师只举一个例子即可)(2)景再美,情再真,我们现在也难以跨上骏马驰骋到边塞,就让我们的笔生出万般情怀,抒写出范仲淹的情怀

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

(1)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2)一队人马在边塞的戈壁滩上缓缓前行,满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枣红色的坐骑,马仰头长啸,嘶鸣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众人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顿时闪过熠熠的光彩将军古铜色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震颤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满面黄沙“就地休息!”将军一扬手中的长鞭,雄浑的声音震荡着两面山上的碎石黄黄的斜阳,染黄了将军灰白的胡须,也给整个队伍洒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这荒漠边缘的一队天兵天将站在秋天包裹着的西北边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边塞的苍穹似分外开阔空旷,寂寥深邃,没有浮云的嫌碍,只有荒凉而不透明的成熟南飞的大

(3)学生习作展示:

六、课堂小结:

一曲《渔家傲》唱出了范仲淹的思乡爱国,唱出了他的无奈与悲伤,也写出了他的壮志难酬更让我知道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不完的情怀,写不尽的思乡,希望范仲淹那伟大的人格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七、课外积累推荐: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附学案:

《渔家傲秋思》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一、自学诗歌: 要求:

1、读准字音;

2、弄清文意;

3、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二、品读诗歌: 赏景: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我看见了一幅 图(用生动简洁的词语概括你看到的景)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品情:

一起踏着文字,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 中感受到

(诗词内容)(体会到的情感)

三、拓展诗歌:

(1)根据刚才的理解,个性化地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 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要求:

用生动的文笔,自己对诗歌地把握,细腻地表现出边塞之景或诗人之情

四、课外积累

(一)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四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案

课程名称:《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教材:河大版初中语文第三册(八年级)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渔家傲·秋思》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并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难点: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辅助多媒体设备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或接触过的边塞诗词)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2、作者及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创作背景: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3、重难点字词读音:

(先请两名同学朗读全词,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并纠正字音。然后听朗诵录音或观看视频。最后全班齐读,整体感知全词。)

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

燕然未勒lè

羌管qiāng 寐mèi 燕然未勒:功业未就。东汉大将窦宪破匈奴后在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燕然,山名即蒙古国杭爱山。

4、全词具体解析、鉴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1)赏析上阕:

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总起写景,是全词写景的发端,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教师板书写景,开篇点出北方边塞风光与江南水乡风光的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塞下风景,并从三处来体现)

A衡阳雁去无留意(分写、特写):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B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四面边声体现了单调孤苦的生活,连角起是听觉上的震撼)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上阕小结:从视觉,听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2)赏析下阕:(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A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5、课程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6、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该词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体会。板书设计:

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景;重点在风景异、衡阳雁去、边声四起等。下阕为抒情;重点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白发将军征夫泪。附:《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五篇: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 秋思》 均川中心学校 彭玉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 秋思》来进一步体味。板书课题:《渔家傲 秋思》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背景介绍: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三、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 燕然未勒yān lè 羌管qiāng 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4.分组读,解词意

下面我们分为两大组,分别朗诵上下阕。(学生分组齐读上下阕)

要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分别自主地理解上下阕内容,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

(二)译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2)、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麽?(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戍边图、思乡图)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三)、品

品析上阕景物描写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课件逐句打出并分析)(1)、雁为何无无留意?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异寒)(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异声)(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一副诗情画意,而“孤城闭”有暗示我什么,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异势)

3、总结:通过上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势?此景会令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师板书:荒凉萧瑟)体会下阕思想感情

1、出示思考题:(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2)、“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何谈归家之事,又是何等胸怀?(3)、“羌管悠悠霜满地’指的是什么时间?听到 幽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什么感受?(4)、人为何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及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学生归纳下片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一种心情?(师板书:思乡愁苦)

3、找出词中总束全词的一句,这句表达了戍边将士及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忧国)

四、课文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下载《渔家傲秋思》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渔家傲秋思》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渔家傲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五首诗词。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

    渔家傲秋思(范文模版)

    《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

    渔家傲秋思教案(最终5篇)

    《渔家傲 秋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

    《渔家傲(秋思)》教案5则范文

    《渔家傲(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

    《渔家傲 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习题

    中考链接: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

    渔家傲秋思学案

    《渔家傲秋思》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毕京京 纪家春华中心学校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这堂课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