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

时间:2019-05-12 20: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

第一篇: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坐下。“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沙漠中,在祖国大西北处的甘肃,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它就是“东方艺术明珠”——

“ 莫高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莫高窟(齐读)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这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播放莫高窟视频)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你从这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生:地理位置,洞窟数量,地理环境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师:彩塑有什么特点?(PPT出示第二自然段)抓住“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来体会。(生读)欣赏多媒体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萨。

生:我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蔼。

生:给人很慈祥的感觉。

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

生:看上去很高贵,很威风。

生:应该有力气很大的样子。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画的。(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选取其中能表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细看)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

生: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师:16米,是多长?

生:有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生:有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师:这么大的卧佛,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一起读一读描写卧佛的这句话。

(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彩塑?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惟妙惟肖。

师: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说出来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师: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 看到游客们惊咤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彩塑”这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壁画的概括,默读第三小节,画出这句话。

„„„„„„„„

生:我认为是这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重点的词语是?

生: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板书: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师:精妙绝伦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彩塑怎么样?

生:很好看,非常漂亮。

师:从字面上理解,精妙就是什么?绝伦就是什么?

生:很精彩,巧妙。

师:绝伦就是„„

生:其它地方没有。

生:独一无二的。

师:彩塑是精妙绝伦的,壁画是宏伟瑰丽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宏伟”?

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板书:四万五千多)

师:这时我们已经站在莫高窟的壁画前,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默读课文,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

(生默读)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生:我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生:我看到了许多神佛的形象。

师: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内容的?

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对,这句话里用了“有„„有„„有„„还有„„”其中萦绕眼前,挥之不去,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眼前有飞天的形象吗?(PPT出示千姿百态的飞天图,接着PPT出示段落)

生:飞天,有。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我们练习读一读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生练习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真好,那飞天的仙女就好象在我们眼前一样。同桌互相读,看你的朗读能不能打动你的同桌。

(生练习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展示飞天图片)

(看到飞天的图片,学生“哇”生不绝,被美妙的画面深深吸引。)

师:看到这些精彩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太美了!

生:这些壁画真精彩!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丰富了!祖国文化遗产真是灿烂辉煌啊!

师:我们回头再看这两句排比句。看一看,怎么样把描写飞天的这一句改成用“有„„有„„有„„还有„„”这种样子来描述的?先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还有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听上去给人的感觉有点怎么样?

生:听上去有点不顺溜。

师:你能说一说吗?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怀抱琵琶,轻拨银弦的;有倒悬身子,自天而降的;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的;还有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的„„

师:很好。在说的时候,后面的“的”不能少。

师:壁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播放《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欣赏》。

小结:飞天,一个永恒的梦想。我们能飞翔吗?寄希望未来的你们,我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伴着PPT飞天图的翻页及音乐)朗读:

走向敦煌,便是赴一次艺术的盛宴;

走进莫高窟,一个声音便在血脉间流淌:

我们是飞天,飞天是我们!

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

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但课文中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飞天的壁画。我们能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选取神佛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或者自然风光中的一种,也用“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子说出来?能说几个“有”就说几个“有”。先想象一下,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象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生:壁画上的神佛,有闭目养神的,有神态安详的,还有打坐念经的。

师:说的不错,说的是神佛形象的。还有谁愿意说?(这时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还没有想好,我们就把这作为课堂作业,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师: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一起读课文。

(生读)

师:藏经洞的特点是什么?

生:藏经洞的特点是面积不大。(板书:面积不大)

师:但是„„(这时学生举手)呵呵,我还没有讲,就有人知道我但是后面要讲什么了?

生:但是里面却藏有六万多件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

师: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字?什么字?(圈出“曾”),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就是过去。

生:就是曾经。

生:就是过去有这么多文物,现在没有了。

师:到哪里去了?

生: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是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大量的文物流失了。说到藏经洞文物的流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叫王圆箓。是他最先发现了藏经洞,文物的流失就是他一手造成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写了一本书《文化苦旅》,其中有两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前一篇就是写的文物怎么样在道士手里流失的,我们选其中的片段看一下: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生:真让人心痛!

生: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了,再也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师:同学们,莫高窟的文物已经所剩不多了,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投身于保护敦煌、研究敦煌的历史使命中去,因为—— 出示:

(1)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大声感情朗读。)

师:参观了神奇瑰丽的莫高窟,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好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总结一下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收获吧。如果把你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会使你的文章更精彩的。

作业:(1)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话训练:壁画上的飞天成千上百。有的();有的();有的();„„写完后,指读并评价。

口语交际:(2)结合课件——莫高窟中的艺术殿堂,和曾经遭受劫难的藏经洞的图片:“你一定感慨万千,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面前,最想说些什么呢?用最精练的语言说出你的心里话。”

下课。

生:起立,老师辛苦!

第二篇:莫高窟课堂实录

《莫高窟》教学实录

五年级四班

赵明梅

一、复习导入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一起去领略、感受她的魅力和风采。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莫高窟)齐读课题。生:

18、莫高窟。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主要讲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要详细研究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一起来看学习目标。为了方便同学们完成这个目标,老师给你们制定了一个自学指导。

二、学生自学

三、小组交流

四、小组展示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晓涵组:

1、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和强壮勇猛体会到彩塑的多姿多彩。

2、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体会到彩塑的各种各样,每一尊彩塑都是不同的。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其他小组补充。生1: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句话写了彩塑的特点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2: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体会到卧佛很长,从他的神态体会到姿态优美和自然。

生3: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和强壮勇猛体会到这些彩塑姿态和神情各不相同。

师:因为这些彩塑有不同的形态,所以在朗读时应有不同的语气。谁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

(师打开图片,观赏这三种不同形态的彩塑和卧佛)

师:现在谁再来试着读一读?(生读)

师:关于彩塑,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这里是从侧面描写彩塑的美丽,不然游人怎么会啧啧赞叹呢?(晓涵组展示完毕。)

师:从以上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欣赏完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壁画这一部分呢?

玉芳组: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也引出了下文。

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从中体会到飞天丰富多彩,各种各样;壁画的丰富多彩,宏伟瑰丽。请其他小组补充。

生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体会到壁画的面积大。

生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从中体会到飞天非常美丽和丰富,运用了排比句,作者把这些壁画描绘的栩栩如生。

生3: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从这句话体会到壁画的内容多。还体会到这句话是个排比句,说明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玉芳组展示完毕。)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生读)

(师出示飞天图片)

(生再读)

师总结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

师:莫高窟真是祖国的一颗明珠,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师:看完这些美丽的彩塑和壁画,还有一个地方要去参观一下——藏经洞。藏经洞里面有什么?

生: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但是是曾藏有这么多东西,但现在仅有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是因为——

生: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师出示一个小资料库)

师: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我们应该珍惜文物,珍惜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在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师出示本节课的作业)

第三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宝应县城中小学 李红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

3、领悟课文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读课题,复习导入(3分钟)

1、读题。

师: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生读:莫高窟。

2、复习

⑴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惟妙惟肖

威风凛凛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精妙绝伦

啧啧赞叹

腐败无能

举世闻名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指名朗读 一人读一行)谁能选1-2个词语说一句话介绍莫高窟留给你的印象。(指名说)(出示中心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生齐读)

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 术宝库的?(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⑵引读过渡句,导入新课

师:文中哪句话既概括了彩塑的特点,又概括了壁画的特点?(出示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师:这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生读:莫高窟不仅有 精妙绝伦的彩塑)总结了彩塑的特点——精妙绝伦;启下的部分是——(生读: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概括了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请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精读第2自然段,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10分钟)

1、自读感悟

师: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彩

塑的神态)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神态的?(指名朗读2-4句)具体写了哪几种神态?(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想不想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课件展示彩塑图片)

2、感情朗读。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指2名朗读)

3、练习背诵。

师:能看着这些四字词语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出示: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指名背诵)能不看这些词语背出来吗?(自由背 指名背 齐背)小结:抓重点词语记忆法。

4、领悟写法

师:这3句话虽然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但每句的表达方法却不同。想一想,这3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这3句话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但不同的是第1句话概括描写了彩塑神态的特点,这叫总写;第2、3句话具体描写了彩塑的不同神态,这叫分写;第2句话一般介绍了三类彩塑的不同神态,这叫面的描写;第3句话具体描写了一尊彩塑的神态,这叫点的描写。这样有总有分,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既对彩塑有了整体印象,又对某一尊彩塑留下深刻印象。)

5、引读中心句

出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生齐读)师:这句是总写,还是分写?这是总写感受。因此第2自然段的结构是总分 总的写法。同学们,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又怎能不啧啧赞叹——生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精读第3自然段,感悟壁画“宏伟瑰丽”(12分钟)

1、引读过渡句

师: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因为——(出示过渡句,生齐读)

2、自读感悟

师:这句话中哪部分是对第3自然段内容的概括?(生读:“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是总写,还是分写?(总写)围绕这句,作者又是抓住什么具体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请默读第3自然段。(读后交流:壁画的内容和壁画上的飞天。)

3、感悟壁画内容之丰富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 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指名朗读)

师: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壁画内容丰富多彩

壁画宏伟瑰丽)这句是 从内容上对壁画所作的一般介绍,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面)这面的描写,让我们从内容上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我们再来听听莫高窟导游的

讲解。(播放录音: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古代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各种绘画,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其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无与伦比。因此,有人把莫高窟称为“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

4、感悟飞天姿态之优美

师:如果说莫高窟是“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那么,飞天就是这个图书馆 的名片。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壁画上的飞天的?请大家读一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生自由朗读)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 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⑴朗读感悟

师:(指名朗读)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壁画上的飞天怎么样?这么多的飞天,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姿态优美 宏伟瑰丽 栩栩如生)谁能读出飞天的姿态优美?(指名朗读)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生交流)师:(小结)这句话用排比这种整齐的句式,和对仗工整的含有动作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飞天的优美姿态。如果说第2自然段写彩塑是抓住神态描写,展示的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这段写飞天是抓住什么描写?(动作)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朗读)⑵欣赏壁画

师:想不想欣赏这些飞天的优美姿态?(课件展示画面,师引背:壁画上的 飞天,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师:壁画上的飞天是不是就是这几种姿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飞天还会有哪些优美的姿态呢?(播放课件展示飞天的不同姿态,出示练习:有的,„„学生先在书中写再交流。交流后出示师范例:有的手握玉箫,轻轻吹奏;有的头戴花环,上下翻飞;有的横卧身子,自由飘浮;有的手持彩练,载歌载舞„„)

师:飞天是莫高窟壁画的典型代表,作者对飞天的描写,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 ?(点)作者抓住飞天这个点进行具体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是总写,还是分写?(总写感受)

师: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出自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就能画出如此宏伟瑰丽的壁画,是多么了不起啊!所以,我们骄傲地说——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5、领悟写法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生交流后,师小结: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先用一句话概括特点,再围绕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写感受。分写时,先从面上作一般介绍,再选择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既获得了整体印象,又对某个点留有深刻印象。板书:总分总

点面结合)

四、总结升华,指导练笔(15分钟)

1、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莫高窟里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怎能 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读出赞美和自豪。)作者赞美莫高窟,实际赞美谁?(古代劳动人民)

师:同学们,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文化瑰宝,是写不完的史书。此时此刻 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对莫高窟的赞美,都表达不了心中的激动与自豪。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与自豪再一次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莫高窟

2、指导练笔 ⑴领悟写法

师:同学们,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读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思想内容,还 要领悟课文表达方法。从这篇课文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生交流后,师小结:一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二是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三是中心句、过渡句、排比句、四字词语的运用。)⑵学生练笔

我们家乡宝应是个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请你仿照本 课第2、3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播放宝应风光视频。师:宝应湖,水光潋滟 波光粼粼;纵棹园,典雅清秀 别具一格;八宝亭,飞檐翘角 古色古香;荷园,接天莲叶 清香扑鼻 碧波荡漾;生态园,树木葱茏 鸟语花香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历尽沧桑 书香弥漫;宁国寺,香烟袅绕

雄伟庄重;宝应大道:宽阔气派

风景宜人

灯火璀璨

是宝应精神的象征 创造了宝应速度,代表了宝应形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雄伟气派的现代建筑)示例:我的家乡宝应

。有

,有

,有

,还有

。最

的是。

。看到宝应

,游人

。⑶交流点评,重在表达方法。板书设计:

彩塑

总分总 莫高窟

壁画

点面结合

附学生优秀习作:

我的家乡宝应风景如画。有接天莲叶的荷园,有香烟袅袅的宁国寺,有空气清新的生态园,还有清秀典雅的纵棹园„„最引人注目的是宝应湖。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美不胜收。平静的湖面偶尔有几艘轮船驶过,湖面泛起一波波涟漪。看到宝应如此迷人的的风光,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五(4)

陈艺琳)

我的家乡宝应景色宜人。有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的八宝亭,有香烟袅袅、雄伟庄重的宁国寺,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园,还有碧波荡漾、鱼欢虾跳的宝应湖„„最引人注目的是生态园。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数不胜数,直刺蓝天。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看到宝应如诗如画的风光,游人无不流连忘返。

(五(4)

于咏涛)

我的家乡宝应风景如诗如画。有雄伟庄重的宁国寺,有林深叶茂的生态园,有景色秀美的纵棹园,还有宽阔气派的宝应大道„„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荷园。每到夏天,荷园里就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白的、红的、粉的,色彩缤纷,千姿百态,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荷叶挨挨挤挤,碧绿碧绿。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看到宝应迷人的的风光,游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宝应真是个风景如画啊!”

(五(4)

朱海)

我的家乡宝应景色迷人,美不胜收。有古色古香的八宝亭,有弥漫书香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有雄伟壮观的宝胜电缆城,还有鸟语花香的正润生态园„„最值得一看的是宁国寺。宁国寺香烟袅袅,古朴典雅。里面的佛像数不胜数,神态各异。有顶天立地的罗汉,有慈眉善目的菩萨,还有威风凛凛的天王。看到宝应美丽迷人的风光,游人都赞不绝口。

(五(4)

韩明浩)

第四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18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一、激趣导入。

1、诠释“明珠”,引入课文: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祖国的大西北旅游,想去吗?我们去哪儿?(敦煌莫高窟)她被称为: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读句子)

2、通过上课堂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展现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

二、走近“彩塑壁画”,领略魅力。

1、我们先来欣赏这儿的彩塑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再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

欣赏了这些彩塑,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可结合资料说)

(1)“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

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2)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看!——(视频:莫高窟彩塑图片)你能用“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3)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作为游人的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4、过渡: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我们该去看看——(宏伟瑰丽的壁画)了。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1)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

(2)“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与教室面积比较一下。(3)相当于50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5、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1)壁画内容:用心读,大胆想象,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三节内容)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壁画图片)

(2)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谁喜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3)(出示飞天图片)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4)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6、壁画上的飞天还有什么样子的,作者用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

7、再来领略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配乐)

8、看到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

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大量”与“仅存”“曾”字

3、出示资料、图片: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4、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5、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2、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为什么如此安排?

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本节课,我们畅游了西北明珠----莫高窟,还学会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请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班级或者课间活动”为话题,任选一个将它写具体。(指名读题)(相机提示)

提示:我们的真。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爱,„„生活在(沉浸)如此,我(人们)。

2、交流展示,相机点评。

3、今天大家学得非常扎实,能学以致用,还能学有所得,是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艺术宝库

藏经洞藏品丰富

第五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了解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特点。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中心。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

2、翻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文中高度评价莫高窟的两句话。(板书贴教具)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轻轻读读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一部分让你感受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指名答:(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品词析句,感受魅力。

(一)走近彩塑

1、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彩塑?(第2自然段)

2、自由读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莫高窟彩塑有什么特点?

3、交流。(彩塑的特点:数量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数量多: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读好“两千多”突出数量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课件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1)“慈眉善目”给你怎样的感觉?指导朗读。

(2)“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让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3)想去看看这几尊彩塑吗?出示图片,边看图边读。

(4)咱们再来看看这尊彩塑。(出示卧佛图)谁来描述一下这尊彩塑?(5)找出文中描写它的句子。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1)16米有多长?(和教室的长度比较)

(2)其实这是佛祖涅盘时的塑像,涅盘就是死亡,瞧,它涅盘时的神态是多么安详!可见他有多么宽广慈悲的胸怀啊!指名读。齐读。

4、莫高窟中的彩塑就这四尊吗?(不是),还有很多,想去看看吗?播放众多彩塑图片。

5、看到这一尊尊彩塑,你想用哪个词来赞叹它们?(精美绝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游人看到这一尊尊彩塑又会怎样赞叹呢?

6、看到游客们惊诧的神情,听到他们由衷的赞叹,我们怎能不自豪怎能不骄傲?,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7、这么多惟妙惟肖、神态各异的彩塑,难怪作者说(指着板书)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走近壁画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的,这是个过渡句,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齐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宏伟瑰丽)

3、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理解“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同学们,“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是多大啊?我们学校的前操场大约是1800平方米,莫高窟中的壁画大概是操场的25倍!多么宏伟的画面啊!

4、哪些句子又让你感受到壁画的瑰丽?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1)这是个什么句?(排比句)

(2)这个排比句告诉我们莫高窟的壁画中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

5、莫高窟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飞天)什么是飞天?(飞天就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6、找出文中描绘飞天的句子。

课件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

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1)这也是一个什么句?(排比句)自由读几遍吧!(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又仿佛闻到了什么?(3)配乐引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优美的文字,一起读„„

7、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就只有这五种吗?不是。从哪可以看出?(省略号)

8、想不想去欣赏更多的飞天?(想)播放更多飞天图片

9、壁画上的飞天还化作了一段优美的舞蹈,来到了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咱们一起去看看。(播放2008年春晚飞天舞蹈)

10、小练笔

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依照课文中的写法,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把更多的飞天写下来。

课件上方显示飞天图片,下方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

10、多么宏伟瑰丽的壁画啊!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指着板书说)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走进“藏经洞”。

1、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浏览了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那就是(藏经洞)。默读第4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①奇珍异宝多:播放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的图片。(最后一张空白)

可是,现在藏经洞什么也没有了,那些珍贵的文物到底哪去了?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②是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大量的文物流失了。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打字机形式出示)

英国人斯坦因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

五箱近百件。

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件。日本人吉川小一郎有低价非法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美国人华尔纳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0万平方厘米。

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

3、藏经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让我们带这份激荡的情感,再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4、尽管藏经洞失去了那么多奇珍异宝,但莫高窟依然是(指着板书说)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拓读延伸,开阔视野

1、莫高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7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全世界: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在我国,像莫高窟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个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秦兵马俑、苏州园林、拉萨的布达拉宫、杭州西湖、江西庐山、乐山大佛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和骄傲结束今天的课!板书设计:

莫高窟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彩塑

惟妙惟肖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下载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高窟教学课堂实录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任小香 一、复习导入,理清结构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 二、......

    莫高窟 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读题)莫高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我选择的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的第十二课《莫高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莫高窟教学设计

    18、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莫高窟教学设计(合集)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了解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特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的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正确、流......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莫高窟》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刘口小学夏庆君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

    莫高窟教学实录

    《莫高窟》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育英小学 吴楠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要学学读课文的方法,学什么方法呢?我们来一起写。(板书:连结) 师:咱们一起读一遍。 师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