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

时间:2019-05-12 20:0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

第一篇: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二)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⑥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7.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1)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4分)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答: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昭阳: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长门:指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住。

(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对表达宫怨这一题旨有何作用?(4分)答:

(2)、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后两句的妙处。(4分)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答: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夜 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答: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半山春晚即事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答: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分)答:

2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2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答: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5分)答:

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崔雍、崔袞(gǔn):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②竹坞: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③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参考答案

16、(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17、(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18、(1)“寂寂”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 凉、寂寞。(要答出两方面的内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2)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意思对即可。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19、(1)、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宫花在春晴时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越发娇媚浓艳。夜来花香尤易为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人觉察,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昭阳宫殿彻夜笙歌,明月无处不在。(2分)这与下两句所描写的昭阳殿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宫怨”题旨。(2分)

(2)后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没有了期,(2分)强调“愁人知夜长”的愁苦的深切。(2分)

20、(1)(4分)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4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1.(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描写的是动景;(2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2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2、(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

23、(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1分)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1分)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2分)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技巧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24.(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25.(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26、(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27.(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28.(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29、(8分)(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

(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3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第三句:自然环境布景。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⑥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1)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昭阳: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长门:指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住。

(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对表达宫怨这一题旨有何作用? 答:

(2)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后两句的妙处。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答:(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夜 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答: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崔雍、崔袞(gǔn):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②竹坞: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③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参考答案

1、(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2、(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3、(1)“寂寂”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 凉、寂寞。(要答出两方面的内容,意思对即可。)

(2)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意思对即可。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4、(1)、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宫花在春晴时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越发娇媚浓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觉察,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昭阳宫殿彻夜笙歌,明月无处不在。这与下两句所描写的昭阳殿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宫怨”题旨。

(2)后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没有了期,(2分)强调“愁人知夜长”的愁苦的深切。

5、(1)(4分)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4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6.(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描写的是动景;(2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2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7、(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

8、(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1分)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1分)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2分)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技巧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9.(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25.(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10、(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11.(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12.(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13、(8分)(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14.(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第三句:自然环境布景。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第三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一)

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ong),马笼头。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情趣,请简要分析。(4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2)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4分)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

(1)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7.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

夜 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4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答:

(2)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①崔雍、崔袞(gǔn):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②竹坞: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③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2分)。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2分)

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2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2分)。

[词的鉴赏]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2、⑴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4分)⑵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②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4分,(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5.(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点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多少年轻女子被掠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葬送。这时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6.(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翻译】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7.【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8.(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2)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1分);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2分)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9、(1)(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11 页 共 14 页

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

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18、(1)“寂寂”既写出了落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26、(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27.(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28.(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29、(8分)(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

(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3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

第四篇:古诗鉴赏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分)

(3)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2分)

(1)(2分)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评分标准:答出突出“新春”特点或突出了“早”字,得1分;答出“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柳枝上刚露出的几许嫩黄柳芽)的初春之景”,得1分。

(2)(3分)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3)(2分)①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如读书、立志、奋斗、奉献、成才、孝敬„„ ④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角度,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5分)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1分)

(2).(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势非凡、呼之欲出的描绘(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法的赞美之情。(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绘,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阅读下面这首涛,完成(1)-(2)题。

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首联写景有什么作用?(6分)

(1).浓郁的思乡之情,(2分)思念京洛友人之情。(3分)

(2).用洞庭秋色渲染凄凉氛围,(2分)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2分)用湘水北流反衬自己不能北上与友人团聚。(2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5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1).①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芳香。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写出三种手法各1分,形象特点:洁白、芳香、飘逸2分。设问,以景作答酌情给分)(2).寻梅时的殷切:从冬至前到冬至后,从溪南到溪北,由树上到树下诗人在苦苦寻梅。遇梅时的喜悦: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像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圣洁而飘逸。酒醒后的失落:从见梅乍喜的如醉入梦的境界中清醒过来,此时又传来令人断肠的笛声,还有一片朦胧的昏黄月光。(每种情感2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独 坐① 李 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②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①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②翻:反而。

(1).这首诗一、二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独坐时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分)

(1).答案:首二句用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独坐时的心境。以“有客”衬“无人”,有客时兴高采烈,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人时愁闷无谴,只能与落花为伴,向飘零的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点出心境4分)

(2).答案:同意。颈联点出了独坐的原因,客居他乡久了,反而疑心自己在梦中,表面看,亲朋好友来了,就不思念家乡了,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只是朋友来了,诗人才暂时中断无穷无尽的哀叹和感伤(答因“落花暮春”“客居”而感慨时光的流逝、风烛残年的境况、人生的凄楚也可;结合颔联答出早晚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也可。);尾联展现了诗人以琴娱情,以书励志的晚年客居生活。诗人刚读过书,抚过琴被满天绚丽的晚霞吸引来不及整理琴与书,独坐观赏晚霞,“送”字表现出诗人对红透天边的晚霞含有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晚霞的喜爱,不正是对晚年客居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流露吗?诗人独坐黄昏,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豪情。

(观点1分;概括出“思念家乡等”及“对生活充满信心”各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不同意不给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6分)(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 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2 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2)“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每点2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5分)(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2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尾联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2分)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1分)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分)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唐)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

(结合诗句1分,性格特点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给1分。)

【诗歌赏析】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瞧,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卜 算 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鸥鹭苦难亲,矰缴③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南渡的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汀(tīng):水边平地,小渊。③矰缴(zēng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这首诗表现了旅雁的哪些特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请加以描述。(5分)

(1)、旅雁特征: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2分)

这首咏物词运用象征(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手法,(1分)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抒发诗人身世的浮沉,生活的动荡不安,(1分)同时也象征了在靖康之变中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2分)

(2)、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共5分。“南渡人多”1分,“天气状况”1分,“心理焦虑”1分,“走散后的情景”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悲 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2).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②微:指泉声细微。③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1).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分别是“覆”和“唯”。(2分)这两句充分表现出秋天一片清寂、荒芜的景象: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1分)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2分)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借助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4分)若答动静结合(整个氛围的 “静”中,听到细微的泉声;结尾处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都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或用典手法(用典意在表达:我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在4分下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①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③乘桴:乘小筏。孔子有“道不行,乘桴.游于海”。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1).“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5分)诗人看到眼前景物,油然而产生飘然出世之想:如果乘着木筏,顺江而下,一直到东面日出处的扶桑该是多么惬意。这种心情可能是由眼前幽静的境界引起的,也可能暗含有如孔子“道不行,乘桴游于海”的感慨。但不管哪种情况却“恨未能”,即东游的想法都不能实现。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诗人具有积极用世精神,不会离开现实社会。诗人向亲友表露的就是这种意志坚毅的政治家的胸怀。【评分标准】对诗句内容理解正确2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远近结合,虚实结合。首联海门为远,沙岸为近;北固是实,西兴是虚。②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③巧用比喻,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④以时间为序。前三联依次写了黄昏、初夜、夜深的不同景象,层次分明。【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1).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2分)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3分)

(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2分)(从“以响衬静”角度作答亦可)③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生”?总体来看,这些意象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4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鉴赏其抒情的技巧。(4分)

(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作者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行踪,愁苦心情的抒发,既生动形象,有含蓄蕴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

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1).①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2分)②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2分)③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如有其他答案,如描绘景物色彩等,分析合理,可以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2).①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今日柳扫古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分)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2分)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5分)

(1).(6分)“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2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酌情给分。)

(2).(5分)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1分)②衬托。(1分)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1分)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按要点回答,所答内符合要点意思亦可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2分);“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1分)。

(2).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3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4分)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1). “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1分),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1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1分),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2分)。

(2).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每联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 第3章 古诗鉴赏(二)

古诗鉴赏(二)[推荐时间:3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15分钟(三首古诗)]

一、语言基础知识

1.(2010年张家界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重创/创痛

害臊/急躁

驯服/徇私枉法 ......B.铜臭/铁锈

诡谲/鹬蚌

悭吝/铿锵有力 ......C.承诺/偌大

下载/记载

糜烂/风靡一时 ......D.油漆/栖息

对峙/依恃

估量/量体裁衣 ......2.(2010年湘潭高考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嗑碰

渲泄

录像机

B.备至 缉拿 明信片 C.燥热 蛰伏 钓鱼竿 D.观瞻 秸秆 元宵节()A.在我看来,燃油税一天不实施,或者清洁柴油一天还没有得到具体的政策鼓励,我们对环保节能的呼吁是叶公好龙。...B.曾经在网上疯狂传播的“红色结束符”在历经半年的潜遁后,现在又东山再起。....C.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D.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莫斯科的言论已经被媒体爆炒到一字不漏,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不仅令本国媒体惊诧,还被国民贻笑大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剧情粗糙,台词可笑,并没有影响《赤壁》获得超高的票房收入,这多半要归功于三国故事的深入人心和古典文学名著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B.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2)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_____。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拾人牙慧

纷至踏来 招聘启示 自做自受 义气用事 沧海一粟 黔驴计穷 稗官野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李白《蜀道难》)

三、古诗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闻道”“司徒”两句: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1)诗歌用字精练且内涵丰富,请结合颔联中的“衰”“老”二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思想情感的变化来分析尾联“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翁 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本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联哪些字眼于点题中见委婉心绪?试结合全诗简析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代词论家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说“‘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本是评价北宋晏几道《临江仙》词句的,不想名句却是从翁宏诗中“借”来的。试从意象、手法上谈谈翁诗此联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0·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4.A

5.(1)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2)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3)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6.(1)“衰”“老”二字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又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和飘零憔悴的遭遇。

(2)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出诗人胸怀的开阔。

7.(1)首句点题,写法不拘一格。“又是”开头,起笔突兀,强化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笼盖全篇。“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照应,暗示女子与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有“不堪”之意。同一时令同一地点,去年正经离别之痛,记忆犹新,现在如何能再身临其境,重经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联系下联写景看,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苦闷之时,内心往往矛盾。这就活画出了这位女子魂牵梦萦、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2)春残自然落花无数,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芳龄女子,独立庭院,青春渐逝,欢娱难继。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增凄凉。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何况心事重重、愁思郁积!偏偏一双燕子,细雨中颉颃自得。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通过映衬、对比,融情入景,衬托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形象,刻画出内心的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苦与哀怨。这两句细腻深刻,委婉含蓄,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8.(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下载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90分钟 满分:160分,每题8分) 1.阅读下面的一首汉代民歌,完成文后题目。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三)

    古诗鉴赏(三) [推荐时间:3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15分钟(三首古诗)] 一、语言基础知识 1.(2010·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饯别(jiàn)晦涩(huì)......

    2014年高考复习语文分类专题——古诗鉴赏

    2014年高考复习语文分类专题 古诗鉴赏 惠州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有......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详)复习目的 1、 捕捉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复习过程......

    2008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语病复习

    08高考语文语病复习专项训练题 1.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 B.从汉代开......

    高考古诗鉴赏 综合训练3

    综合训练10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5篇材料)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

    高三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修辞教案

    古诗鉴赏-修辞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 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二)(除作文外所有试题) 总结: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