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第一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马生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

(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

(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

(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150字以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

周公瑾暗探定计 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

周公瑾设计迎故人 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

蒋干呆盗假降书 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

周都督遂心除忧患 尾声(10段):细作报喜

周瑜去忧 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

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

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

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你知道他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请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

周瑜“三笑”,“三大笑”

①„„笑谓诸将曰(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

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③瑜笑而挽其臂(表亲热,假装相信他)④大笑畅饮(表示见故人而高兴,麻痹蒋干)⑤佯醉大笑曰(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

⑥言罢大笑(以示处境之优越,讥笑蒋干竟来劝降)

这三次“笑”,三次“大笑”,正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让“蒋干劝降”的宏伟计划、曹操的南下战略“灰飞烟灭”。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足智多谋、潇洒自信的性格特征。对比中,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 ①昂然而来(盲目自信);

②愕然(被周瑜一语言中,不知所措)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④蒋干面如土色(胆小、愚蠢)

这段故事的题目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可是同学们想想:周瑜的真正目的是想让谁中计?最终又是谁为这一反间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曹操

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如果说胸无城府的蒋干被周瑜拉入圈套是合情合理的,但曹操可是一代奸雄,为人又十分多疑,他怎么对周瑜的反间计一点也没起疑心呢?

2.曹操为何会中计?——剖析曹操性格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要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还必须结合上下文,从事件的情势,和人物的性格两方面去思考:

情势:当时曹操“率兵百万”,且一路得胜,骄傲轻敌;没想到周瑜毁书斩使,三江口失利,又被周瑜偷窥了水寨布局,曹操不禁又急又怒,因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

性格:曹操多疑。“重才轻德”的用人标准,使得他善于用人,却不信任人,三江口之战,蔡张在前,曹军在后,就体现了曹操对蔡张二人的不信任。而蔡张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恰恰印证了密信内容,让曹操更加怀疑蔡张确实被判了他。周瑜正是看准了曹操的这种心理,才施计成功的。

曹操的性格特征除了多疑还有其他侧面吗?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第9段读一下,也许你会得出新的信息。

此段可看出,曹操还是聪明,很快就意识到中计了,但狡诈的他明白此刻承认中计只会动摇军心,所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找借口搪塞过去。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是最复杂的,易中天说“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要想全面了解这位一代奸雄,同学们还是要完整地读一读《三国演义》。

3.假若你是蒋干——语言表达得体

民间有一条歇后语:曹操遇见蒋干——倒了大霉。蒋干盲目自信,结果弄巧成拙,成为千古笑柄。但并不是所有的说客都无功而返,比如说《三国演义》第43、44回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说客前往柴桑,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促成了“孙刘联盟”,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和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外交家的形象也在读者的心目中扎下了根。假设你是蒋干这一角色,你如何才能不辱曹操使命?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所写的方案与小组成员讨论一下,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到台前来展示一番。

我这里也有一个方案:捧周瑜,间瑜亮,析情势,跟明主,展大才。

语言表达如何才能“得体”?蒋干只有既不否认说降,又不激怒周瑜;既夸其英才盖世,又解除其忠君之心方能说动周瑜。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对方心理的准确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尾声:(配乐《历史的天空》)

一部《三国演义》,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多少令人深思的道理,以至于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再读起这部小说时,我们还是不得不为罗贯中高超的笔法所折服,不得不为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小说所达到的高度而赞叹。同样伟大的作品还有我们在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红楼》、《水浒》、《聊斋》等等,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上这些作品,认真去品读这些作品,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应该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

让我们在这首《历史的天空》中再次回味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吧。

第二篇: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教学时数 3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3.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学生略述《赤壁之战》)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9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一面讨论,一面提示学生做“思考和练习”题一填空部分。2.词语讨论:

(1)更不开看(gēng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2)拈弓搭箭(niān 用手指拿东西)(3)中箭着炮(zhuó 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nǔ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5)便宜用事(biàn 有利时机)(6)迤逦(yǐlǐ 曲折连绵)(7)橹棹(zhào 桨)

(8)不胜酒力(shēng 能承受)(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

(10)和衣卧倒(hé 穿着衣服)(11)省悟(xǐng 觉悟)3.讲读、讨论第1部分(1—3段)。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四、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思考:当时有什么契机使周瑜得以实施机谋?作者对周瑜的定计过程有没有具体写?他又怎样用计?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

1.学生朗读1—4段。

2.讨论思考题。明确:契机——曹操的说客前来劝降。略写计策的决定,只用白描写手法写了周瑜的神态和动作——设置悬念。

二、研习新课。

(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讨论。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讨论。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二)讨论第3部分(7—8段)。

教师: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讨论。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

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教师: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2.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讨论。明确: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三)讨论第4部分(第9段)。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讨论。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四)讨论第5部分(第10段)。

提问: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讨论。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

(五)分析人物形象。

1.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

讨论。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

讨论。明确: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讨论。明确: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4.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

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六)总结主题思想。提问: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明确: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三、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把“思考和练心”题四做在练习簿上。3.口头准备“思考和练习”题二。〔附〕板书设计

第三教时

一、检查作业。

(一)讨论“思考和练习”题二,达到复习、深化目的。明确:在神态变化、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

1.周瑜的每次“笑”的不同原因及反映的思想性格特征:

①„„笑谓诸将曰(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③瑜笑而挽其臂(表亲热,假装相信他)④大笑畅饮(表示见故人而高兴,麻痹蒋干)⑤佯醉大笑曰(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

⑥言罢大笑(以示处境之优越,讥笑蒋干竟来劝降)这三次“笑”,三次“大笑”,表示周瑜胸有成竹,潇洒自信。

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

①昂然而来(盲目自信);

②愕然(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④蒋干面如土色(胆小愚蠢,一下吓倒)

蒋干只会夸口,胸无城府,到了东吴,在足智多谋的周瑜面前毫无施展余地。

(二)检查“思考和练习”题四(学生读、教师订正)。

1.吾当作何计破之?

我该用什么办法来打败他呢? 2.公瑾别来无恙?

分别以后你好吗? 3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我的粮草是不是准备得很充足呢? 4.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周瑜城府很深,捉摸不透,不是用言语能够说动他的。

二、继续讨论“思考和练习”题,总结全文。

1.“思考和练习”题三,和裴松之《三国志》所引的《江表传》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增加了周瑜利用蒋干来访,巧用反间计,使蒋干中计、曹操上当,杀了蔡、张二人,中间还穿插描写了大会群英场面。富有戏剧性,使人物形象更真切更生动。

第三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德育目标

1.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2.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相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安排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1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9―10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11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2.词语讨论:

(1)更不开看(gēng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

(2)拈弓搭箭(niān 用手指拿东西)

(3)中箭着炮(zhuó 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nǔ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n 有利时机)

(5)便宜用事(bià

(6)迤逦(yǐlǐ 曲折连绵)

o 桨)

(7)橹棹(zhà(8)不胜酒力(shēng 能承受)

(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

(10)和衣卧倒(hé 穿着衣服)

(11)省悟(xǐng 觉悟)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3.讲读、讨论第1部分(1—3段)(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四、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思考:当时有什么契机使周瑜得以实施机谋?作者对周瑜的定计过程有没有具体写?他又怎样用计?

五、课外作业

课后思考小说中周瑜、蒋干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研习新课。

(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遏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讨论。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遏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讨论。明确:①外表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二)讨论第3部分(7―8段)。

教师: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躲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讨论。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确实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相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以为天赐良机。教师: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2.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讨论。明确: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互相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三)讨论第4部分(第9段)。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坚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讨论。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原本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必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四)讨论第5部分(第10段)。

提问: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讨论。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

五)分析人物形象。

1.经过以上分析,你以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

讨论。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安排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

讨论。明确:他愚笨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讨论。明确: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示。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4.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觅借口。(在当时也确实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六)总结主题思想。提问:经过对周、蒋、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明确:经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誉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七)补充作业

一、《三国演义》是用浅易的文言写的,人们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中间杂着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文中一些对话不同于现代汉语。请同学完成课本练习第四题,并补充若干语句进行练习。完成后在课堂上交流。教师评定、订正。

1.吾当作何计破之?

──我该想一个什么计策打败他们呢?

2.公瑾别来无恙?

──公瑾,分别以来你一向都好吗?

3.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你看)我们(东吴)的粮草是不是准备得很弃足啊?

4.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周瑜的心思高深莫测,不是几句话能把他劝降过来的。

下面是补充的练习,可以用口头作业的方式进行:

1.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东吴兵力少,(我们)反而被(他们)打败,这是你们作战不用心啊!

2.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你既然担任水军都督,可以怎么方便就怎么办,何必向我报告?

3.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这是很懂得(训练)水军的方法的啊!

4.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您这样对待老朋友,那我就走吧!5.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我在这里恐怕耽误都督的工作,暂且告别吧。

6.子翼干事若何?

——子翼,(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二、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复述前,可以让学生略作准备。复述时要求组织进故事中关键性的词语。复述不超过三分钟(约500字)。

下面是供参考用的故事梗概。带点的是关键性词语,可衙先告诉同学。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伏,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教学后记:

第四篇: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教学教案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

教学时数 3教时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3.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学生略述《赤壁之战》)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

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一面讨论,一面提示学生做“思考和练习”题一填空部分。

2.词语讨论:

(1)更不开看(gēng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

(2)拈弓搭箭(niān 用手指拿东西)

(3)中箭着炮(zhuó 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nǔ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5)便宜用事(biàn 有利时机)

(6)迤逦(yǐlǐ 曲折连绵)

(7)橹棹(zhào 桨)

(8)不胜酒力(shēng 能承受)

(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

(10)和衣卧倒(hé 穿着衣服)

(11)省悟(xǐng 觉悟)

3.讲读、讨论第1部分(1—3段)。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四、布置作业:

一、检查作业。

1.学生朗读1—4段。

2.讨论思考题。明确:契机——曹操的说客前来劝降。略写计策的决定,只用白描写手法写了周瑜的神态和动作——设置悬念。

二、研习新课。

(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讨论。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讨论。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二)讨论第3部分(7—8段)。

教师: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讨论。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教师: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2.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讨论。明确: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三)讨论第4部分(第9段)。

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第五篇: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通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通用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的第十七回“群英会蒋干中计”非常精彩,也很曲折,我特别喜欢。

这一回讲的是:曹操让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训练水兵,这个消息使周瑜很担心。恰好曹操的手下蒋干来拜访周瑜。周瑜很熟悉蒋干的性格,便设了一计,让蒋干带回去了一些假的情报,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将干除掉了蔡、张、两大将军。

读过这个故事,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的,就是周瑜。他的聪明机智、足智多谋在文中的许多地方都能体会到。比如将干来拜访他时,他一眼便看出了蒋干来的用意;还有他料到蒋干会在他桌子上找机密情报,就故意写了一封蔡、张二人投降的书信放在桌子上;他知道曹操冲动多疑,所以料到自己的计谋会成功……我非常佩服。

还有蒋干。他是个自不量力的人。他一开始就被周瑜看透了,自己却还不知道,按着周瑜设下的陷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在这个故事里,最后悔的恐怕就是曹操了。由于他的冲动和多疑,杀了两名无辜的大将。只可惜当他醒悟过来后已经太迟了。

《三国演义》像一座宝库,里面有无数颗闪烁的宝石。让我们坐上知识直通车,一起去寻找它们吧!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2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兵至三江口,初战失利,正在筹谋破敌之计,而周瑜欲除蔡瑁、张允无策,在这矛盾斗争的形势下,引出了“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紧张动人的故事来。

从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宴故友蒋干,直到蔡、张二人被杀,是本篇的主文。群英会有两个用意,一是为了安蒋干之心,使其相信周瑜以故人相待,对自己并不怀疑;二是借此展示东吴文官武将人才济济,有足够的力量抗拒曹操,和自己坚决抗曹的不可动摇的意志,并借此堵住蒋干说降的嘴。

群英会的主要作用是一副道具,是周瑜实施反间计的道具;蒋干是粉饼,是装饰周瑜雄姿英发形象的一块粉饼,最终皆以蔡瑁、张允被杀而谢幕。

群英会表明了蒋干不过是一个言过其实、急功近利、依附于人的幕宾而已,还把曹操的变幻莫测、机变狡诈的性格表现出来,同时塑造了周瑜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步步为营的儒将风范。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3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篇多次入选高中语文的传统名篇,很多人从小就通过但是连续剧连环图以及缩写本对其情节耳能详,然而,对于原作的节选,作为高中的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学习,又应该确定怎样的教与学目标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有许多水煮三国之类的书以及讲座,学习这篇文学作品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呢?

王澜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作品虽然是节选,篇幅仍然比较长,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情节发展也环环像扣错综复杂,要想学生尽快理清线索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王澜老师就采用画人物关系框图的办法将平面的内容变为立体直观的关系图。

情节复杂,就采用倒推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从结局开始,寻找到情节的扑朔迷离中的发展关系,杀蔡张——得密信——劝周瑜——表关系,其中的劝,展开为主人翁周瑜的“堵”与“诱”两大部分,最后分析几个为什么:蒋干为什么要去劝降,曹操为什么失败了不认账,周瑜为什么不让蒋干有劝说的机会……

关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分析,将作品的学习价值推向了现实,课后的作业设计“今天的蒋干还在干什么”,无疑是有力的将学生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观察体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说课的过程中,一些规定的内容难免会影响整个内容的陈述,如何更加简洁以突出重点,还需要进一步琢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4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其中的“同窗交契”者周瑜和蒋干,一亮相都显得很有自信心,但其自信心所建立的基础不一,结果就自然有天壤之别。

探看敌寨照常理应是悄无声息的暗中行事,可周瑜却“带着鼓乐”“至操寨边……楼船上鼓乐齐奏”,这显示了年少气豪周瑜的充分自信心,他深知曹军素不习水战,水上优势绝对在我,对方即使训练,一还要有些时日,不能即刻练成,二要有懂水战的好教练。正因此,当看到对方“深得水军之妙”时才会“大惊”,才惊出妙计——借操之手除掉优秀教练,然后大败曹军。

所以周瑜的自信心是建立在知己知彼上的,是建立在依据客观形势变化而变化上的。

再来看周瑜的老同学蒋干。蒋干毛遂自荐,在曹操面前说“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周瑜来降,“必要成功”,也是显得多么有自信心,弄得“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然而一到江东,先是“愕然”,接着“惊愕”,最后“面如土色”。一个未见过世面的胆小鬼跃然纸上。

可见蒋干的自信心是盲目的,没有跟着外界局势和人物处境、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结果被人玩得团团转,充当离间工具而不自知。

当今,金融危机正弥漫全球,对各方面的影响渐渐显现。对此,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迎战过冰冻灾害,迎战过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了令世人震惊的奥运会、残奥会,再次实现了千年梦想——神七上天,遨游太空,亿万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得到空前的彰显。所以,我们有理由满怀信心地应对、化解当前的金融危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想当年,周瑜不管曹军大敌如何压境,仍然是“雄姿英发”,舞照跳,歌照唱,从容镇静,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灰”。()赤壁之战成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典范。证明了“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生活中会有周瑜,也同样会有蒋干。像蒋干者,在平时摆出一付比谁都有自信心的样子,走路“昂然”,说话夸海口,困难也好,危机也吧,似乎只要他出山,就会“旌麾南指,刘宗束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如果像曹操一样轻信他,把政府扩大内需的`资金放在这样的人身上,怕是要害自己害别人的。这样的教训我们已很深刻,决不可等闲视之。

谁是冰山,谁是青山,放在阳光下,就立马显现。要杜绝蒋干之流来坏事,最好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一切置于阳光下来操作——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决不能轻信蒋干之流说了些什么,不论其如何信誓旦旦,也不论其如何拿脑袋担保。

当然,我们也有自信心来堵塞蒋干之流的得逞和发迹。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5

读罢《群英会蒋干中计》,不禁为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捧腹,尤其是蒋干,想像一下他那样子:蹑手蹑脚地溜下床头,偷了假书信还当是宝贝一样,惶惶地过江去邀功。他的举动,就像跳梁的小丑一样好笑。

称蒋干为小丑,其一是因为他主动要求做说客,不自量力。你看他那点过度的自信吧,当曹操问他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得意地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俨然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要知道孙曹对峙,周瑜既然是孙权的得力干将,自然他在孙权一方的地位当非同小可,更何况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与孙算起来还是连襟呢。你区区一个蒋干,就凭同窗关系怎么可能说服周瑜投降曹操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曹操居然“甚喜”,还“置酒与蒋干送行”。蒋干也真的是过分自信了,然“甚喜”,还“置酒与蒋干送行”。蒋干也真的是过分自信了,真的以为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劝得仙女下凡来、周瑜过江去。

称蒋干为小丑,其二是因为他拙劣的表演。蒋干一过江,阴谋便被周瑜识破。周瑜迎面一句:“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直白的问话立刻堵住了蒋干的嘴,他只好赶忙说自己是叙旧的。其实当时已经是两军对峙江边,这个“叙旧”也选的太不是时候了,除了傻瓜大概是没有人相信这话的、而周瑜借宴请之机,一番话唬得蒋干面如土色。若是他当真是深入虎穴有胆有识的谋士,也不会为周瑜使诈吓倒啊。最让人发笑也是最能体现蒋干小丑本色的,就是偷书信的那段了。如果蔡猖、张允果真通敌,那信件自然是顶级机密的文件了,谁也不会随随便便地扔在桌子上的,更何况是放在留宿敌方谋士的帐子里。蒋干稍稍用脑袋想想就会知道,是周瑜使诈了,也亏他堂堂一个谋士居然这样被人骗得团团转。可惜了蔡帽、张允,糊里糊涂的就死在了蒋干偷来的这封信上。

称蒋干为小丑,还因为周围人物的“配合表演”。其中起作用最大的当数周瑜了。周瑜的确是才干过人,一见蒋干来访,立即想到这借刀杀人的妙计,于是蒋干无意中成了周瑜的一枚棋子。周瑜给了一根林秸,蒋干就麻利地跳了上去,还很得意,让我们旁观者不得不捧腹。当然了,蒋干的失败还有曹操的“功劳”。曹操识人不佳,没有考察蒋于的真才实能就听信了他的吹嘘之言,以至于两位大将被斩,令人惋惜。

对于蒋干的跳梁之举,我们在捧腹之余,自然要思索一番。蒋干献丑,源于自己的过分自信,也源于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我们想做大事,千万要多加思考,不要做出蒋干一般的小丑行为,做事不成反贻笑大方。

下载《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合集五篇)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在矛盾......

    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翻译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指周瑜假装泄露机密,让奸细蒋干中计,以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下面小编收集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原......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 上海市实验学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演义》概略,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研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

    蒋静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教案操作系统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软件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

    有关蒋干盗书歇后语

    有关蒋干盗书歇后语 篇一:关于四大名著的歇后语关于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一.红楼梦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s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 4引风吹......

    蒋天祥《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设计

    蒋天祥《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设计 蒋天祥 学前教育教研组2 2016年03月15日 22:35:31 幼儿园社会领域《团结就是力量》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们乡镇幼儿......

    蒋干盗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

    蒋干盗书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蒋干,字子翼,与周瑜自幼同窗相厚,现为曹操帐下幕宾。曹操与周瑜首战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与群臣商议,何计破之,蒋干自愿当说客,要周瑜来降。周瑜正......

    蒋干盗书的故事[定稿]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