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丽日中学:吕卫敏
一、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二、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校园歌曲和《春游》
三、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四、教学目标:
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
《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五、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六、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七、教学准备: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琴、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小路》,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课前酝酿“乡间小路”的气氛)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师和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么优美如诗、风光如画的歌曲,让我们再聆听一遍,请大家一边视听一边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给你的情绪感受都是一样的吗?播放歌曲视频(http://my.tv.sohu.com/u/vw/5541121)视听感受。
3、新课
(1)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a、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b、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2)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16小节。
(3)用“啦”字哼唱歌谱。
(4)跟琴哼唱歌词。
(5)歌曲情感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视频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歌曲理解与处理,感受并对比竹笛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乡村风格。)
(8)带着情绪演唱全曲(轻松的活泼的情绪)
4、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九、创作与活动
1、根据歌曲《乡间的小路》,编排歌表演。
2、教师作伴奏,邀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
十、欣赏《春游》
十一、本课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十二、拓展总结
1、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播放歌曲视频《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片段。
3、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出示课件)
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的进行等方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
4、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学生齐唱《乡间的小路》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十三、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乡间的小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因此学生也比较熟悉。在教唱时歌曲的学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能掌握,因此可在演唱形式上进行多种变化,进行表演唱等等,有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教师不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很浓。在歌曲学会之后可再拓展欣赏另外一些校园民谣,了解校园民谣的风格。在欣赏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些相关的风格呈现,使学生对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社会背景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更有助于使学生的情感贴近音乐。
第二篇:《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一、授教年级 六年级上册
二、音乐课类型 唱歌课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我的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
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
师:同学们的心情我很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跟着音乐到乡 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吧。
1.生跟《乡间的小路》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表演,体会其中的乐趣。2.请生用其他伴奏为歌曲伴奏(踏步、拍手等)
(二)新歌教学
1.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前、后部分欢快、跳跃,中间部分优美连贯)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反复记号”、“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音”。4.学唱歌曲
(1)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教师提示: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2)跟着琴轻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师: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师弹琴并示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乐句,注意附点节奏。叫个别学生单独唱,学生进行评价。
(3)学唱结束句。
(4)全曲连唱。5.歌曲处理
师: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
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出示的“乡间”与“城市”两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对比其环境氛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6.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四)欣赏教学
师:《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民谣,由著名音乐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除了这首台湾校园民谣以外,音乐人叶佳修还创作了其他一些校园歌曲,其中有一首在祖国大陆也广为流传,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1.学生欣赏歌曲。
2.师: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3.师:歌词也很美,轻轻的读一读吧。4.再听,跟录音轻声哼唱旋律。
(五)拓展
简单介绍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祖国宝岛台湾的大学生在“乡土文学”影响下,出现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这些青年作者所创作的一些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歌,被称为“校园民谣”。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几首好听的歌曲,我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校园歌曲就只适合在校园内演唱呢?那么再想一想,这些二三十年前的歌曲为什么到现在仍然流传甚广?台湾、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
第三篇: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能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2、进行歌词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3、了解台湾校园童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教学难点:
1、唱好歌曲中的切分音、三连音及休止符。
2、根据歌曲进行歌词创编。教学准备:尤克里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边弹尤克里里,边唱《乡间的小路》进入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要先唱一首歌给大家听。好,带好耳朵,马上开始。
2、师生交流歌曲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的?
(轻松、愉快、活泼……)
师:有谁听过这首歌?知道它的题目吗?
(是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乡间的小路》。)
二、聆听歌曲《乡间的小路》
1、随着音乐走一走。
师用捻指提示走路的拍子,生随拍子走路,听到长音静止不动。(生听从教师的要求,可以自由地走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
2、重复刚才的动作,用“啦”模唱旋律。(最后听从老师的指挥,走成一个圈坐下。)
三、学唱歌曲
1、师生交流歌曲内容。
师:刚才你在歌曲里都听到了哪些迷人的景色?(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师:那谁还能来说说,你觉得这首歌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是一样的。)
2、学唱第一部分。①跟琴视唱第一段歌词。②解决切分音句子的唱法。
③处理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一段?(轻快活泼)
④完整演唱第一段,加声势。(一拍:拍手;二拍:两次拍腿。)
3、学唱第二部分。
①聆听第二部分。师:这段的情绪有没有什么变化?(舒展激动)
师跟随音乐画图形谱。②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第二部分。(唱熟后,生边唱边画图形谱。)③二声部合作
一半学生唱歌词,一半唱“bong”。
4、对歌曲的最后一句进行演唱形式上的改编。(要求:最后一句唱三遍,一遍比一遍要小声。)
5、三段完整展示。
师:我们的音乐故事表演唱要正式开演了,小朋友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乡间的小路》,与上次唱的《外婆的澎湖湾》都是台 湾童谣,也叫校园歌曲。下面就让我们唱着《乡间的小路》结束这节课。
第四篇:乡间的小路 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
和溪镇中心小学 田井艳
一、教学内容
1、初步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2、欣赏几首校园歌曲。
二、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作品,这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乡间田园风光的优美。
2、通过欣赏校园歌曲、学唱《乡间的小路》,让学生了解校园民谣的发展及
基本特点。
四、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五、教学难点: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钢琴、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片段,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2、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听过吗?它们的歌名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听后的感受?
3、这两首歌曲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台湾可是十分流行的。当时台湾的大学生兴起了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那些被青年作者们所创作的表现他们思想情感的歌曲被称为校园民谣。说到校园民谣,我们不能不提到校园民谣的奠基人之一叶佳修先生,他创作了大量的校园歌曲,除了刚才我们所听到的《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外,还有《踏着夕阳归去》、《早安太阳》、《乡间的小路》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由他创作的歌曲《乡间的小路》,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恬静简朴的田园风光之中,到那里去感受平静安宁的心境和发乎自然的喜悦。
(二)学习《乡间的小路》
1、播放歌曲,提问:请同学们用心去感受歌曲的意境,听过后用几句话描述内心的感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其他同学一起学唱。
4、教师范唱。
5、学唱歌曲
6、谁来将你喜欢的部分唱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演唱后,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解决歌曲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情绪演唱歌曲。
(2)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讨论,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
8、大家对歌曲的处理比较恰当,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处理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总结
1、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播放歌曲《童年》、《捉泥鳅》、《蜗牛与黄鹂鸟》、《校园的早晨》片段。
3、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
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的进行等方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
4、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四)在《乡间的小路》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第五篇:乡间小路教学反思
《乡间的小路》教学反思
神池县第三中学:岳晓东
案例背景: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在这节课中,我围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个人课堂教学改进目标,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了情境,同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课前课上我自己的教学范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重难点在无形之中,轻松的解决了。本课没有花哨的课件,在教师的弹唱和与学生的交流中,随时可以对不同情况进行反馈,使教学的每一步都有我教学的目的性。
案例描述:《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在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快和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若童声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案例一
1. 师范唱,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生回答。2. 范唱,为乐曲分段。
3. 朗诵歌词,熟悉歌词,师问:心情怎样?
4. 分段学习,对于唱错的地方,由教师指出,用听唱法纠正。5. 完整演唱。6. 唱歌谱。7. 中间乐段的气息。教师告诉学生应该在哪儿换气。
老师范唱后,直接问学生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回答的干粑粑,毫无美感。完整演唱歌曲,由于学生没有对歌曲风格的体会,所以也谈不上对歌曲情绪有深入的思考和表现。整节课很平淡,学习气氛不浓,原本活泼轻松的曲调,浪漫惬意的画面,演唱起来去了无意思,自己也觉得这节课很失败,很无趣。课后我在反思,这节课不能这么上,还应从歌曲的风格和意境入手,只有学生体会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
在另外一个班再上这节课,我对教学流程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二
1. 导入:1)、唱《外婆的澎湖弯》等台湾校园民谣,和学生一起用谈论方式来说一说对这首歌的感受。2)、介绍作曲家叶佳修,主要突出其创作风格和“领军人物”地位。
2. 教师范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问:1)、有何感受? 2)、你听到了什么? 3)、心情怎样? 4)、喜欢哪句?
3. 教师范唱,学生心里跟着唱,找出与教师唱得不一样的地方,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适时演唱乐句的曲谱。4. 分乐段来演唱。5. 中间的乐段的气息问题。
1)学生唱,唱后请学生讨论在哪儿换气好?为什么? 2)教师范唱,让学生讨论哪种好? 3)教师总结为什么在这儿换气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控制气息,演唱。6. 完整演唱歌曲。
在导入环节中,我首先演唱一首由叶佳修创作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接着介绍作者,主要突出介绍创作的风格和其“领军人物”的地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带着轻松悠扬的情绪清唱了这首歌,(唱后学生给予我掌声,说老师唱的真好听,老师说:谢谢)努力营造一种悠闲飞扬的气氛。范唱后,我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步步深入,使学生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温馨的情绪,同时加深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在分析歌曲这个环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回答多次出乎我的意料,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给我启发,让我感动,实现了教学相长。对于歌曲中的不易唱准的旋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虽简单但效果明显,学生很快掌握了旋律。中段的演唱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中我发现主要问题是气息的问题,通过以前的教学,学生对气息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这儿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把决定权交给学生,学生感受——分析——感受,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成果印象会很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歌曲的分析能力。
案例反思:同样是一首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是那么的不同。难点轻松解决而且印象深刻。学生学习是那么的投入,个个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作为我,上完这节课也觉得轻松,带劲,有成就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学生有所得,分析、演唱歌曲的能力有所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首先,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发达,只要上评优课教师都要做课件,一节课下来几乎听不到老师的范唱。其实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优势,教师激情语言的引导,充满感情的演唱,即时的伴奏和范奏等这种师之模范作用和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任何现代化手段也无法替代的。其次,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足以说明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的地位和权利,也最终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学就是输入——输出的活动;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授受过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把知识看作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生成的过程。美国后现代教育的著名代表多尔说,“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
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课堂上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种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从各个方面多思考,多实践。亲其师而信其道,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