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时间:2019-05-12 20: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第一篇: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地 理 教 案

设计科目:高中地理

选自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时间:40分钟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推理式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动态形成过程及分布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

2、演示法:播放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动画,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谈话法: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获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所学、新课导入

教师:大气时刻在运动,而大气的运动形式复杂多样,其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热力环流,它发生的区域可以是小尺度的区域,比如说由于大气稀薄程度和湿度不同导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形成的山谷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海陆风【幻灯片展示山谷风和海陆风】,当然热力环流也可以发生在大尺度的区域,那么就全球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气压带、风带。【幻灯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教师: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大气环流,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预习一下教材33页的内容。(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讲解】我们把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长期的平均状态。由于不同纬度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形成热力环流,促进全球大气的不断运动、输送和热量交换。

(过渡)假设地球不自转,而且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那么在地球表面能否形成热力环流呢?

教师:首先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什么地方受热较少?

(板书)

(二)、单圈环流 【播放幻灯片】

学生:赤道受热多、极地受热少。【播放幻灯片】

教师:很好,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之间移动,那么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相对较热,极地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相对较冷,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热力环流。【播放幻灯片】

【讲解】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因此,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边讲解边播放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动画)【小结】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进而会形成单圈环流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维持?如果考虑地球自转,单圈环流会怎样变化?

学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板书)

(三)、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教师:对的,通过对前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那么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大气的流向与等压线平行【播放幻灯片】。那我们现在就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地表性质均一,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单圈环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首先通过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来了解一下它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

【讲解】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赤道和北纬5°之间的近地面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逐渐偏转成东北信风,这样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边讲解边播放北半球低纬环流的形成动画)

教师: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回顾一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板书)

2、中纬环流

3、髙纬环流

(过渡)这是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那么中纬和高纬又是怎样的呢,现在以北半球为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幻灯片】

【讲解】我们首先把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一起回顾一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降低,那么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的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而赤道地区上升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赤道地区上空的气流向北流,最终在北纬30度的上空堆积,然后被迫下沉,在北纬30度的近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在近地面形成了东北信风,构成了低纬环流,而向北的一支气流(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我们把它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堆积,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东北风,我们把它称为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从北纬30°到北纬60°之间的中纬环流和从北纬60°到极地的高纬环流。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向南北方流走,所以在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在北半球就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边播放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动画边讲解)

教师:现在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己回顾模拟一下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板书)

(四)气压带和风带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

教师:同样在南半球也存在三圈环流,只是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由北向南依次说一下。

学生: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

教师:很好,就全球而言,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板书)

3、成因

4、天气状况

5、分布规律

【知识拓展】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学生:不同。

教师:对的,他们的成因是不一样的,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受热不均,是热力原因造成的,而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气流的堆积下沉和爬升的动力原因造成的。

【知识拓展】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阴雨;高气压气流下沉、晴朗少雨

教师:不错,你给出的解释很合理,在低气压控制下,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云降雨,而在高气压控制下,气流下沉,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少雨。

【知识拓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1)、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且高低气压相间分布;相邻两个气压带之间为风带,风向总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高压带均为下沉气流,晴天为主;低压带均为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小结】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产生三圈环流

(过渡)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太阳直射赤道,但实际上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季节南北移动,那相对应的气压带、风带是否也会有所移动?具体是怎样的呢?

(板书)

(五)、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播放幻灯片】

【讲解】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发生南北移动,那么相对应的气压带和风带也会在一年内发生周期性变化,从春分到夏至,气压带和风带向北大约移动10°,从夏至到秋分又向南移动10°,秋分到冬至继续向南移动10°,冬至到第二年春分向北移动10°,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它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同步的,冬至到夏至北移,夏至到冬至南移。(边播放动画边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并总结规律)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课后思考】

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这个假设否掉,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二)、单圈环流

(三)、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

3、高纬环流

(四)、气压带和风带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

3、成因

4、天气状况

5、分布规律

(五)、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第二篇:《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2.1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动手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手工图加深记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圈环流教具 学生手工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咱们今天上一节火星情报课,首先进行一下分工,全班班长和地理课代表为火星情报高级特工,其他班委和课代表为初级特工,没有任何职务的同学为初级特工,咱们班一共有九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情报分局,今天的火星情报课的探究课题是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工作流程是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中级特工找出大气环流概念特点和成因局长进行会议讲话局长布置任务,各情报局独立完成各情报局任务成果展示火星特工工作考核。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师:进行第一个环节,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有哪位特工来帮助我们一起来回顾? 生:初级特工XXX A地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中形成高压,B地受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

师:非常好

(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热力环流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中极特工找概念,所有特工读书33页第一段文字。一分钟后由中极特工回答大气环流概念特点以及成因。

生:中极特工特工XXX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点:全球性,有规律的原因:不同纬度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师:找的非常对。

下面进行第三个环节,局长讲话。

第三篇: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关于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依据课标的要求,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为以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两部分内容做好基础铺垫。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进而使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关于形成过程,教材的表述空间感较强,而学生的立体空间分析能力较弱,因此本节主要通过提问和借助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推理探究的方法突破“过程”这个难点,继而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移动规律。

【设计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设计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导入

1、复习回顾热力环流和风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事件”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推理。

引导学生推理出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地球的大气环流状况,并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发现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第三环节:引导探究,推理发现过程,总结规律。

1、以北半球为例,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展示形成的三圈环流。

2、以北半球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纬度带近地面风向的画法,而后由学生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近地面风向,老师简介风带的命名。

3、看图归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并识记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名称。

4、学生观察“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动画演示,发现总结规律。第四环节:巩固检测,评价提升。

对应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置练习题,评价提升。【设计板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条件:a.地表性质均一,b.太阳直射赤道,c地球不自转

一、假设abc,则单圈环流

二、假设只ab,则三圈环流

分布规律:7压6风,风压相间,南北对称

3低4高,相间分布

三、假设只a,则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第四篇:《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2014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并了解其基本特性;

(2)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的绘制与理解。

四、教学课时:30分钟。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

六、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1、复习(预计用时约5分钟)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相对气温高,空气就会膨胀上升;相对气温低,空气就会收缩下沉。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完成这个热力环流图(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图,如图一),其他同学也请在下面画一画。

【板书】如图一

【提问】他画的对不对啊? 【假设1】学生回答:对

【讲评】:对。中间气温高,空气就应该膨胀上升;两边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再沿着气流的方向把整个环流圈整合起来。非常正确。

【假设2】学生回答:不对。【讲评】:那个地方不对啊?

假设1处不对:对了,很明显这个地方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流方向应该是向上。

假设2处不对:对了,很明显这个地方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方向应该是向下。

2、导入(预计用时约5分钟)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既然在局部地区的冷热不均能够形成空气环流,那么在全球的高低纬度间,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空气环流呢?(不要求学生回答)

【导入】请大家结合教材36页第一段进行思考,看看什么是大气环流,并且试着概括处大气环流的三个特性。

1(学生看书,教师完成下列板书)【板书】

2、2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

1、概念:

2、特性:

【讲述】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就称为大气环流。它反应的是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从它的概念就能够分析出,大气环流,它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而且长时期处于平均状态。(同时板书)

【板书】(1)全球性(2)规律性(3)平均状态

【承转】既然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它在全球范围内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即大气环流的形式。

【板书】形式

(二)通过假设,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1、单圈环流(预计用时约3分钟)

【讲述】首先,我们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板书】假设1 地表均

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

【讲述】赤道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很弱,终年低温,空气收缩下沉。(同时板书)

【总结】这样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单圈环流。【板书】图二

2、三圈环流(预计用时约5分钟)

【导入】大家想一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能不能够维持呢? 【学生回答】不能

【讲评】对。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单圈环流是肯定不能够维持的。

【承转】为什么呢?(不要求学生作答)我们都知道,单圈环流是在地表均

一、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的条件下形成的,但现实是不是这样啊?

【学生回答】不是。

【导入】那我们现在又来思考一下,假如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公转的时候,大气环流又将是怎样的呢?

【板书】假设2 地表均

一、地球自传、不公转

【承转】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当地球自转的时候,就有一个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遵循南左北右的原则。

【讲解】在赤道上空,向北极方向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不断的向右偏转,当这支气流到达北纬约30度的时候,就基本上与纬线平行了。(同时用粉笔代表气流在地球仪上演示)

【提问】这时候气流还能不能向北移动啊!(可不作回答)【学生回答】不能

【讲解】赤道地区的不断涌入北纬30度附近,使得这一区域空气密度不断上升,由于重力因素,空气就会下沉到地面。

【板书】图三

【讲述】而这支气流下沉到地面以后,又分成两支,沿地面一支向北,一支向南。

【板书】图

【讲述】在这一地区就形成了低纬环流。【板书】图

【提问】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北极的这支气流向南流动,而这一支气流又向北流动,那是不是就矛盾了呢?(不要求作答)

【讲述】当然不是。有谁规定他们就不能够相遇吗?

【讲解】南支的气流由于是由南向北流的,他的温度相对于北支就要高一些,密度也就要小一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轻一些。

【总结】所以,当两支气流在北纬60度附近相遇以后,南支气流就被迫抬升,而北支气流也由于南支气流的阻挡作用,也被迫上升。到达上空之后。他又分成两支,m一支向北,一支向南。这样就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预计用时约10分钟)

【导入】当然,气流的上升和下沉不是就某个点,或者某条线而言的。不是说我站的这个地方,气流上升,而你们那个地方气流就是下沉。

【讲述】他是相对于一个面,一个区域而言的,而这个面这个区域到底有多宽,其实也没有怎样来定义,只是我们大家(专家、学者、全世界),大家约定俗成,习惯于用十个纬度的距离来衡量。

【讲解】在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地区,由于气流是上升,是低气压带,因此我们称之为赤道低压。

【板书】图

【讲述】这一地区气流下沉,气压高,形成高压,我们称之为副热带高压。这一地区气流上升,气压低,形成副极地低压。极地地区气流收缩下沉,气压较高,形成极地高压。【板书】图

【设问】前面的三圈环流我们只是从侧面分析了的气流的流动方向,那么气流在近地面又是怎样运动的呢?(不要求作答)

【导入】我们都知道,气流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讲解】在低纬地区,就应该是从副热带高带压吹向赤道低压带,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应该沿着前进的方向向右偏转,这样就形成了东北信风。

【板书】图

【讲解】在中纬地区,风是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形成盛行西风。

【板书】图

【讲解】同样在高纬地区,风是从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向右偏转,就形成了极地东风。

【板书】图

【讲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这样分布,而南半球也同样是这样,他与北半球的分布相对称。

【总结】因此,北半球的三个气压带和风带,再加上南半球的三个,还有一个南北半球的结合处,赤道低气压带,就形成了全球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提问】大家观察一下,看看气压带和风带,他们的高低压和风向有什么规律?(不要求作答)

【讲解】从图上就不难看出,高低压是相间分布的: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风向呢?东北信风和极地东风的方向是相同的,都是东方吹来的风。

【提问】大家是不是觉得三圈环流就要比单圈环流复杂的多啊? 【学生回答】是

【讲述】但是全球的大气环流还远远不只是那么简单的。三圈环流也只是在假设地表均

一、地球自转不公转的条件下形成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地表并不是均一的,他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山,也有低地。而且地球也是要公转的,他要绕着太阳作周期性的运动。

【悬念】那么全球的大气环流到底有多复杂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要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分布。

【作业】今天我只画了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希望大家下来之后完成南半球的部分。

(若时间有剩余)

【讲述】剩下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可以看看书,也可以相互间讨论一下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如果有问题,可以找我。

七、板书设计(括号内不是板书内容)【主板书】 2、2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特性:

(1)全球性

(2)有规律性

(3)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3、形式

假设1 地表均

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图二)假设2 地表均

一、地球自传、不公转(图三)

(二)气压带和风带

1、分布

2、规律

【副板书】图

一、图

二、图三

板书:“七风六带”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七风六带”,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它们分布的规律。如果以赤道为中心的话,将南北半球对折的话,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是可以重合的。

师:就得出了第一个规律——南北对称。板书:南北对称 得到这个规律,我们只要记住了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按照对称性原则就可以记住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从赤道向北,气压带分别出现了“低气压带”“高气压带”“低气压带”“高气压带”,可以看出气压带出现的高低高低相见分布的;并且除了赤道与极地是“正”的意外,北纬30°附近与北纬60°附近都是“副”的,区别在于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注意不是“副赤道”,北纬60°附近是“副极地”。总之可以归纳为: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板书: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赤道向北,依次出现“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气压带”,可以归纳出第三个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板书: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师:补充:如果不好记忆风带的风向的话,可以先把高低气压带先记住,然后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然后“南左北右”,最后也可以判断出风带的风向。根据这三个规律,你们再试着去记忆一下这“七风六带”。

请同学们将填图册拿出来,背着书把“七风六带”填写上去,并标注好风带的风向。

生:---------

四 知识点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师:现在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加上,只假设地表均一,大气环流在“7带6风”的基础上受到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的影响,到底气压带和风带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板书:假设地表均一 生:------------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图2、11,先请同学们找到0°纬线,它是变动的吗?

生:不是。

师:那太阳直射点、气压带和风带是变动的吗? 生:是。

师:我们只选择赤道附近进行分析,请同学们看到b图,此时是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的是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中部与赤道重合;再请同学们看a图,此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低压气压带的南部与赤道吻合,相对于春秋分日来说,整个赤道低气压带出现了北移,由于整个的“七带六风”的位置是相对的,所以可以理解为,整个气压带和风带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

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谁来分析一下冬至日的情况?

生:c图,此时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低压气压带的北部与赤道吻合,相对于春秋分日来说,整个赤道低气压带出现了南移,由于整个的“七带六风”的位置是相对的,所以可以理解为,整个气压带和风带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到书上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

生:

师:由于南半球的冬夏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所以请同学们在后面在补充一句话:就南半球而言,相对于春秋分日,夏季(12/22)南移冬季(6、22)北移。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五 课堂小结 六 课堂延伸

师:现在还剩下一个假设条件,即假设地表不均一,如果我们把这个假设也将其还原,即地表均一,此时要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又会发生怎样的复杂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

● 板书设计(主板书)●

2.21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一 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 单圈环流(理想模式)

二 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 三圈环流----(结果)----“七带六风”

规律:

1、南北对称;

2、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3、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三 假设地表均一

气压带与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反思: 三圈环流一直都是自然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此理论是一个统计学理论,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缺陷,所以课标并没有要求掌握其形成的过程,而要求掌握其形成的结果——“气压带和风带”。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弱化这个难点,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强化“七风六带”这个重点上面。

除此,课本的第一自然段对大气环流的介绍与本节课“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关系不大,所以我选择了省略该内容,可以在后面讲解“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时注意提及。

2 整个第二节的它有一个内在的思维过程的在里面,即先理想化模型再逐渐的将其归于现实。这是本节内容内在的联系,也是一个很好学习的方法,于是,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很有意识的在安排这个思路。本来这节课我是想用PPT进行教学的,这样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看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由于担心学生自己画图耽搁时间,再加上本身对课堂驾驭能力的限制,没有尝试使用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真是一个遗憾。由于这节课知识的理论性很强,我没有更加深入的分析学情,导致没找到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的完美结合点。这样下来,整堂课虽然有学生在动手,但缺少学生和谐欢快的氛围,下次一定要注意。讲这样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幽默感。比如说,在讲解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时候如果采用情景式教学那就很好了,恰当的用一些“江湖道义”等串联起来的情景教学肯定会增加课堂的幽默感。

第五篇: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该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部分内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等过程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讲述本部分教材的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该部分内容是大气环境的第二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部分热力环流和风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迁移,也是学习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并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中“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要求注意到,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结合上述内容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地理技能。

②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阅读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变化规律图,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一下几个内容: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是(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的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对气候影响作出了铺垫,具有迁移性。

2、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

难点: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知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主要运用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和引导法。由于本部分的知识点不多,思维量大,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示,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力,加强内容间的联系。

对难点三圈环流的突破,则应考虑到“课标”未深入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需通过绘图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感知即可。

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图文转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增强感知。同时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全面理解掌握。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具体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说有关在二战时期,日本放飞氢气球炸弹炸美国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发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讲授新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讲复习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一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二也能更好地过度到今天所讲的知识。下面就是我要讲的本节课新的知识:(1)单圈环流

我将抛出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仅考虑赤道和极点两地的热力因素差异,那这时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半球的大气运动情况。请同学思考后回答,引导其讲述单圈环流的概念。(2)三圈环流

并继续提问: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考虑热力因素差异和地转偏向力,这时大气环流的情况又是怎样?让学生思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通过步展示,先用图示讲解低纬环流的具体内容。进而讲述高、中纬的环流,引出三圈环流的概念。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分析风带的形成。最后,让学生参考图2-32用逆向思维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这样能利于学生对前部分知识的消化、理解,其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并通过提问:(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承转: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自转产生了三圈环流,那大公转对三圈环流有何影响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结果。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养成探究精神。并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认识复杂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讨论完成后面的活动内容,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温习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下面就是我讲课环节了。

下载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教案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案 南阳市八中张园园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中相应于这部分内容的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对本条标准的理解应把握以下方面。全球......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课件(五篇范文)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目标分解如下: 1 .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

    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课例文本要点: 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 教学设计思路 〈......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º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说明) ————袁记飞作业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读课程标准,确定学习......

    第六节 气压带与风带

    第六节 气压带与风带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临洮中学地理教研组杜宝林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