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时间:2019-05-12 18: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一篇: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六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回顾

师:给三分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板书及画图)请同学帮我完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对图进行讲解)在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暖气流在高空由南风逐渐向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偏转成西风,导致堆积效应,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在南半球,则左偏形成东南信风带。由副高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最终偏转成西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向左为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为东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度左右相遇,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气流流向副高高空,向北的气流流向极地高空。

引入新课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大家还记得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生:气温和降水

师:对,热量和水分是不是就对应着气温和降水啊,所以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影响天气和气候,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那它到底是怎样影响的呢?

我们先看一下【画图】一个地方的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这时候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汽就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的天气就多雨;如果空气下沉,近地面会形成(高压),气温会?(越来越高)水汽就容易蒸发不形成降水,所以高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晴朗,总结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就是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少雨 那么现在请同学根据这个知识来完成书本52页第一个表中的信息。(叫人回答)师:(解释)在低气压处,气流上升,易形成降雨,在高气压处,气流下沉,少雨多晴朗天气,在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低纬地区气温比较高,根据这个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了。师:大家现在思考一个问题: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和从高纬吹向低纬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暖湿;冷干)

师:(解释)由于从低纬吹来的风流经的地区比较温暖湿润,携带的气流就比较湿热,同样的从高纬吹来的风流经的地区较冷,较干,所以携带的气流就比较冷干我们具体来看几个风带(ppt)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书本52页第二个表(叫生回答)师:现在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六风七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板书:

1、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

师:上节课我们还学到气压带风带是会发生季节性的移动对吧,那这样一个特点会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呢?(会)大家看到书本52页的第一题,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会给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和南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带来什么影响?

【板书:

2、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师: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北纬10度至20度大致是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候怎样(暖湿)那么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亚,这个区域被东北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我们就将这个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范围的气候类型称为热带草原气候。试着分析南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的气候

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暖湿润

师:没错,分析的很对,我们将南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的气候称为地中海气候。

二、气压带、风带与大气活动中心

师:之前我们在讲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条件,那就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然而事实是地球表面凹凸不平,海陆相间分布,那么对全球的带和风带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气压带和风带与大气活动中心。

【板书:

(二)气压带和风带与大气活动中心】

先来复习我们在热力环流中提到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板书: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热低压,海洋升温慢冷高压。冬季陆地降温快冷高压,海洋降温慢热低压。我们全球陆地面积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啊?(北半球)对,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板书:

2、北半球气压分布】

首先我们来分析北半球夏季气压分布,大家首先判断七月陆地和海洋应该哪个是高压哪个是低压呀?(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对,再来看这张全球7月份海平面等压面的分布图,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图例,紫色越深,表示气压越大,黄色越深表示气压较小,很明显海洋气压要高吧。那么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到北半球有几个颜色比较深的区域?(一个是亚洲印度半岛北部的低压中心,还有是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以及北大西洋的高压中心)

我们将这些气压中心分别命名为印度低压,北太平洋海域夏威夷群岛的夏威夷高压以及北大西洋海域亚速尔群岛附近的亚速尔高压,都是根据它所处的位置来命名,很好记吧。

师:老师这里将北纬30度标出了,如果我们将全球气压带也在这张图上表示的话,同学们告诉我这几个气压中心都位于哪个气压带的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对,那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气压带,它的纬度位置大致是位于北纬30度以北吧,为什么会偏北呢?(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看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在南纬30度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师:没错,综合前面我们的所学,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七月份大陆升温快,形成的印度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高留在了海洋上,形成了三个气压中心,分别是印度低压(996百帕),亚速尔高压以及夏威夷高压(1026)【最好在黑板画图】 师:在1月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首先我们肯定可以确定陆地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吧。具体观察1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发现亚欧大陆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压中心,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形成了低压中心。我们同样根据所在位置对这几个气压中心命名,位于亚洲的叫做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的是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的是冰岛高压 师:大家观察图,在这种情况下,被切断的是哪个气压带? 生:副极地低气压带

师:是的,冬季大陆比海洋降温快,大陆形成冷高压,切断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北纬60度以南了对吧,为什么啊?(冬季气压带南移)是的。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过程

1月份亚洲大陆降温快形成亚洲高压(1036),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得低压保留在海洋上,于是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1000),大西洋形成冰岛低压【板书画图】

同样我们也可以来看南半球,也没有形成这种特殊气压中心,南纬30度以南大致呈纬向分布吧

师:那现在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在亚欧大陆形成特殊的高低压,而不是在美洲等其他大陆

生: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大陆性质强,东部的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海洋性质显著,海陆性质的差别更明显

师:对,非常棒,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形成的高低压中心相当于造成了水平方向气压差异吧,那会产生气流运动叫什么啊(风)是的,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师:现在大家观察这两副图,此时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生: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

师:再来看,东亚的冬季,夏季的风向如何? 生:(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师:南亚的冬季,夏季的风向呢? 生:(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师: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季节的不同,那么这个区域的风向也不相同,我们可以将这种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书上有说它是大气环流的重要表现形式,大气环流呢就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三圈环流也属于大气环流的一种。

【板书:

1、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它主要的活动范围是东亚和南亚。

师:想一想东亚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生:海陆热力差异

师:【板书画图】是的,由于东亚位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边缘地带,欧亚大陆和北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非常大,因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在冬季太平洋降温慢形成热低压,(刚刚学过的是什么?阿留申低压,对,而且赤道地区还有赤道低气压带)大陆形成冷高压,风的方向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的,所以形成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风,在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形成冷高压,于是形成了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

师:那么南亚的季风的形成还是与东亚的形成原因一致吗?首先来看冬季,南亚同样受到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了东北风,那夏季呢?北半球印度洋面积很小,显然是不足以形成一个高压中心的吧?那这个西南风是如何形成的呢?仔细观察南亚地区夏季赤道以南,以北的风向变化,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试着解释其原因 师:之前学过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是怎么变化的? 生: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师:好的,夏季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怎么移动(向北),也就是说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会越过赤道,会发生什么变化? 【画图】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左北右赤不偏,此风的风向变成哪个方向的风(西南风),于是夏季南亚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夏季南亚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我们可以来小结一下(ppt)(叫人回答)

师:好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大气的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ppt总结)还有时间的话讲解学法大视野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

2、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

2、气压分布

A、北半球(画图)B、南半球——带状

(三)气压带、风带季风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分布

A、东亚 B、南亚

(附图)

第二篇: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

学 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 业:地理科学

姓 名:邹 延

学 号:20110514741

时间:2014.06.2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授课人:邹 延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式:启发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现实,设计案例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研讨相互启发、归纳形成规律性认识,并在以上活动过程中,体验、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该指导思想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规律和建构注意理论。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对课标进行拆分,重点实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的影响。本节课就是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为例分析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以及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分布和特征的影响。

三、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入点。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

学生情况:

本节课是气压带风带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之后联系实际,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一节课,由于学生还未养成地理学科学习习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所以复习引入新课,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是初中阶段重点,时间间隔比较久,所以也要在本课之前强化训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全球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类型”部分的学习,说出各种气压带、风带 控制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重点:

1.难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

2.重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2.2.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我们首先来一起学习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热带雨林气候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2节课所学习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终年高温。

师:对,由于赤道地区受太阳辐射强,所以终年高温。那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师:是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那么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阴雨天气。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完整的描述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气候特征?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幅伊基托斯的气温和降水直方图,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年降水量丰富。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最低月平均气温都在25 ℃以上,说明当地终年高温,全年皆夏,而且年降水量丰富,大都在2000mm以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请大家看这幅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投影)热带雨林气候世界分布图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板书)

(二)热带沙漠气候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教师引导)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气流下沉。

师: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投影)开罗——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形成了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投影)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鲁等地区。

(板书)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投影)伦敦——温带海洋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请大家观察这幅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我们一起来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情况。师:我们首先分析它的气温情况,从气温曲线我们可以看该地区一年的最低气温在不低于0℃,最高气温不高于25℃.说明该地气温怎么样? 生:温和

师:很好,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温和。下面请同学们。读出它的降水值。生:60°左右。

师: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该地区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 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由于全年受西风控制,所以形成了全年温和,降水均匀的气候特征,也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投影)温带海洋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

(过渡)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来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板书)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动画演示)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师: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因为离赤道较近,故全年高温。请大家看图思考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师:(带领学生分析)夏季赤道低气压会移动到这儿并控制这个地区,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会控制这个地区,降水稀少。师: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请同学们依照前面三个气候的方法看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生:全年高温,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师: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请找出它的主要分布的地区。(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世界分布。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板书)

(二)地中海气候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师:很好。再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已标示风带和气压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析

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请看图回答,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投影)地中海气候世界分布图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周围和帕斯周围。师: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

师: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承转: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结课]

补充其他气候类型(结合课件展示)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在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三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请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我们也分析了其他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七、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雨林气候

(二)热带沙漠气候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中海气候

八、教学反思

1、优点:本堂课内容体系完整,课堂上详细讲解的几个气候类型具有代表性,充分利用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地区气温与降水直方图讲解各种气候的成因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缺点:在讲解气候成因是未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讨气候成因。

第三篇:《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2.1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动手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手工图加深记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圈环流教具 学生手工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咱们今天上一节火星情报课,首先进行一下分工,全班班长和地理课代表为火星情报高级特工,其他班委和课代表为初级特工,没有任何职务的同学为初级特工,咱们班一共有九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情报分局,今天的火星情报课的探究课题是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工作流程是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中级特工找出大气环流概念特点和成因局长进行会议讲话局长布置任务,各情报局独立完成各情报局任务成果展示火星特工工作考核。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师:进行第一个环节,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有哪位特工来帮助我们一起来回顾? 生:初级特工XXX A地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中形成高压,B地受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

师:非常好

(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热力环流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中极特工找概念,所有特工读书33页第一段文字。一分钟后由中极特工回答大气环流概念特点以及成因。

生:中极特工特工XXX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点:全球性,有规律的原因:不同纬度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师:找的非常对。

下面进行第三个环节,局长讲话。

第四篇: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该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部分内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等过程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讲述本部分教材的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该部分内容是大气环境的第二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部分热力环流和风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迁移,也是学习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并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中“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要求注意到,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结合上述内容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地理技能。

②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阅读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变化规律图,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一下几个内容: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是(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的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对气候影响作出了铺垫,具有迁移性。

2、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

难点: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知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主要运用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和引导法。由于本部分的知识点不多,思维量大,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示,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力,加强内容间的联系。

对难点三圈环流的突破,则应考虑到“课标”未深入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需通过绘图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感知即可。

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图文转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增强感知。同时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全面理解掌握。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具体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说有关在二战时期,日本放飞氢气球炸弹炸美国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发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讲授新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讲复习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一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二也能更好地过度到今天所讲的知识。下面就是我要讲的本节课新的知识:(1)单圈环流

我将抛出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仅考虑赤道和极点两地的热力因素差异,那这时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半球的大气运动情况。请同学思考后回答,引导其讲述单圈环流的概念。(2)三圈环流

并继续提问: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考虑热力因素差异和地转偏向力,这时大气环流的情况又是怎样?让学生思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通过步展示,先用图示讲解低纬环流的具体内容。进而讲述高、中纬的环流,引出三圈环流的概念。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分析风带的形成。最后,让学生参考图2-32用逆向思维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这样能利于学生对前部分知识的消化、理解,其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并通过提问:(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承转: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自转产生了三圈环流,那大公转对三圈环流有何影响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结果。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养成探究精神。并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认识复杂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讨论完成后面的活动内容,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温习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下面就是我讲课环节了。

第五篇: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教案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案

南阳市八中

张园园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中相应于这部分内容的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对本条标准的理解应把握以下方面。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球表面均匀的理想模式。我们可以把假想由简入繁的提出,更有助于学生于理解。使学生能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画出三圈环流和近地面的气压带的风带。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在学习本堂课内容之前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思考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指导他们合作画出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并能画出三圈环流和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

2、了解气压带形成的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

3、了解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画图和对大气运动图的理解能力。

5、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深入分析问题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方法

1、分小组活动探究法。

2、用多媒体PPT课件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热力环流”,提问学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问:全球表面冷热也不均匀,会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吗?引入今天所学新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二)教学环节

1、提出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太阳一直直射赤道。地球表面和高空之间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让学生思考一分钟左右,由学生代表描述大气在全球近地面和高空之间的运动状况,得出单圈环流的结论。最后教师用PPT课件展示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2、提出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地球表面和高空之间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让学生阅读教材P50—51内容,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画出近地面与高空的大气运动,并指出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尤其是让学生把下理解的内容用图的形成表达出来,所以给的时间会略长,大约十分钟左右。

学生经过自学教材和组内合作画出了大气在全球近地面和高空之间的运动状况,分别由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大气运动状况,并用语言描述所画大气的运动情况,指出近地面风带和气压带。然后由其它同学提出质疑并给予补充纠正。最后老师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重点进行引导讲解。得出三圈环流的结论。

老师用PPT课件换一种图为学生呈现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近地面所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3、指导学生阅读P50第二、三段,理解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判断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成因。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区分气压带形成的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

4、提出问题:高压(下沉)、低压(上升)、风(高纬到低纬)、风(低纬到高纬)天气是睛朗还是阴雨?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思考这些问题。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5、练习检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P52活动2(填表)

下载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地 理 教 案 设计科目:高中地理 选自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时间:40分钟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º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说明) ————袁记飞作业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读课程标准,确定学习......

    第六节 气压带与风带

    第六节 气压带与风带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临洮中学地理教研组杜宝林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一、 考纲对该节的要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 对考纲的解读 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的......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范文]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 【问题背景】 高一地理上册内容抽象、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高一的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高一地理教师在从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