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

时间:2019-05-12 20:4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

第一篇: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

(一)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

“分析、举例、说明、运用”等几个“行为动词”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然而,很多地理教师对此却倍感困惑,具体表现在:

1.把握程度存在困惑。在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对于这些“行为动词”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感到难以捉摸。比如说,在“必修一”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之“分析”,对于让学生分析到何种程度、应重点分析哪些内容,存在各行其是的状况。

2.课堂落实存在困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那些笼统、含糊的行为动词难于把握,因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无数。尤其是当这些行为动词具体到某一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面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究竟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或者说是,究竟能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许多高中地理教师有些“迷茫”。

(二)对于“标准”中“行为动词”的合理理解

1.对于“分析”一词的理解。“分析”作为一种学习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把一件事、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其实“分析”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将地理事物分解开来逐“块”或逐“点”认识,这也是课标所期望的结果。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使用比较多的是“影响因素”分析,就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一件地理事物存在的理由。

2.对于“运用”一词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应该还包括“结合”、“联系”的内容。“运用”强调让学生学会使用资料来阐述对某一原理或规律的认识,而避免死记硬背理论的知识。同时,也有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同地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作用。

3.对于“举例”一词的理解。“举例”,有减少教学内容要求、降低课程难度之意,同时也用来引导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变的意思。对某些问题来说,学生只要能够举出例子说明就可以了,不一定去“死记硬背”成套的地理原理或地理事实。

4.对于“说明”一词的理解。根据课程标准里的具体内容,“说明”主要是“解释”的意思。“说明”与“分析”相比,前者更多的含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在思维活动的水平上,“说明”要低一些。例如,“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只要解释清楚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就可以了。如果是“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则不仅需要找出主要原因,还要建立各个方面之间的本质联系。

总之,“标准”频繁使用“分析”、“说明”、“运用”、“举例”等行为动词,从它们的含义来看,具有降低学习难度的导向作用。

(三)对于“标准”中“行为动词”的正确把握

1.从研究的角度去把握“行为动词”。一方面可以在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中加重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分量,使之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本校优秀老师根据“课标”、“高考方案”、“教师用书”以及学校的实际来研究这些行为动词在每一节中如何把握,并编写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适合本校执行课标和适合学生的学案。

2.从学情角度去把握。在教学中,学校并没有一个相对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目标,如针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一课,有些老师用二课时,有些用四课时;有些老师只就教材教教材(初次教学的年轻教师居多),长期低标准运行,而有些则把目标提到了学生很难接受的目标(长期从事高三教学而回到高一教学的老教师居多)。对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标准”规定: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

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状况,在高一阶段可拟定“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作为学习目标之一,对一些优等生强调认识现象本身的规律及其成因以及应试技能;而对于差生,只要求了解现象就可以了。对于上述章节的内容,在高三阶段,则强调“分析”,补充相关计算及大量综合渗透。

3.从“高考”的要求“高度”去把握。对于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例如“分析”,到底“分析”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任务,很难把握。目前,市面上的课外复习资料大部分只是原来教材练习内容的改头换面,内容没有实质的变化。所以,教师可以多研究近几年高考题或上海、江苏、广东的高考试题或模拟题。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方可事半功倍 山东省利津一中 王中波

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以及试题的分析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准确理解和掌握了它们的意思,才能够把握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在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复习时把握分寸。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课程标准中有哪些关键词语

课程标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词语及其解释

1.说明:解释明白原因、过程或者做法。

2.说出:介绍、表达出来。

3.分析:把一件事物或现象或概念,分解成比较简单的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和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4.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5.叙述:把事情(事物)前后经过记录或者说出来。

6.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7.描述:形象地描写或叙述。指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8.了解:清楚地知道。

9.理解:懂得和了解。

10.领悟:领会和理解。

11.归纳:归拢并使之有条理。

12.概括:简要总结(共性或差异性)。指出要点即可。

13.阐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14.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15.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

二、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在平时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还是教学流程,我们都会从关键词语体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使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教师如果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那么这节课讲得就比较有板有眼,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们也比较好掌握。学生们如果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对这节课的层次结构、逻辑顺序、重难点也就能很好的把握,做试题的时候也就能很好的联系到课本的相关知识,学习也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二、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在平时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还是教学流程,我们都会从关键词语体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使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教师如果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那么这节课讲得就比较有板有眼,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们也比较好掌握。学生们如果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对这节课的层次结构、逻辑顺序、重难点也就能很好的把握,做试题的时候也就能很好的联系到课本的相关知识,学习也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图像,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能通过示意图分析和简析背斜和向斜。

3.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能够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4.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5.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

2.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中就涉及到了了解、理解、分析、简析、说明、分析、归纳这些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语准确把握这节课中的重点是什么。很明显本节课有三个重点知识:(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分析;(3)断块山的成因分析。那么教师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对时间的分配也就比较有把握。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语来明白这节课需要重点来听哪些内容,那么也就有的放矢,避免课上思想开小差了。

在教学流程上对关键词语的体会和把握也表现得很明显。

例如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

教学达成目标:

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

2.理解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3.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

4.理解各种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教学流程:

选取长江上、中、下游各段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作为实例,通过对长江全程游览活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对长江各河段出现的不同地貌及其形成进行分析,认识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发育。

三、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在试题中的作用

同学们在做题当中,经常出现的毛病就是下笔千言但是答非所问,或者不知从何下手有话说不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和平时学习扎实与否有关系。但是审题也非常的关键,而审题中地理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答题的准确度。当然也就影响同学们的得分情况。

例如,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A A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 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 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其中的第(4)问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说明有可能就失分。说明的准确意思应该是解释明白原因、过程或者做法。只要学生们明白了这个意思,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说一下原因。所以只要说一下原因就可以了,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很容易答出。但是很多学生却去解释原因。结果下笔千言,虽然答出了结果,但是浪费了宝贵的做题时间。

再例如,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什么?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______(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______(填选项代码)。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答案】

(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相信只要准确把握分析的意思,也就很容易答题了,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或现象或概念,分解成比较简单的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和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分析实际上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该题中A区域可以为B 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地理课堂展现生活地理

——以“热力环流”为例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孙艳红

一、背景

在地理考试中,无论是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考,都在测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或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地理测试力求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即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基于这一理念,“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目标。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的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科学知识学习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

三、“热力环流”中展现的生活地理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其中的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就会产生热力环流。因此教学中可以以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热力环流的实例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为例导入教学,或者用地理课堂上学习的地理原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上述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以身边的地理现象为切入点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身边地理现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且可以起到学以致用的功效。与此同时,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都是“结合实例,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因此,地理课堂展示生活地理与考试说明不仅不谋而合,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下面就以“热力环流”为例,来探讨一下其中可以展现的生活地理。

大气运动”教学片

师:晴朗的白天,碧蓝的海洋,当你漫步海滨时会觉得十分畅快,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这样的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因此比较畅快。那么,晚上你到海滨,此时的风还是海风吗?

学生回答:„„

师:晚上你到海滨,此时的风就不是海风了,而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我们称之为陆风。气象上常把海风和陆风合称为海陆风。那么海陆风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

总结: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由于海水比热容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表面升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比较快。于是在白天,由于陆地空气温度高,空气上升气压减小而形成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风,如图a。夜晚则恰恰相反,海水降温慢,海面空气温度相对高,空气上升气压小而形成由陆地吹向海面的陆风,如图b。这样便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一般海风比陆风要强。因为白天海陆温差大,加上陆地上的气层较不稳定,所以有利于海风的发展。而夜间,海陆温差较小,所波及的气层较薄,陆风也就比较弱些。另外,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海陆风的强弱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滨海一带温差大,海陆风强度也大,随着远离海岸,海陆风便逐渐减弱。

„„

案例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片断

„„

师:热力环流的原理我们已经熟悉了。下面,请同学们以我们所在的城市和郊区为例,分析一下城郊间是否存在热力环流。

生:读图(c),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城市风是指在大范围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而引起的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而四周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市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地环流,称为城市风,如图(d)。

案例1:“冷热不均引起断

师:城

郊间有了热力环流,那么这个热力环流会对我们的哪些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呢?

生:„„

师:城市风一方面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产生扩散、稀释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风有时还会导致城市的空气更加混浊,使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由于城市风的存在,城区的污染物随热空气上升,往往在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尘等形成的穹形尘盖,使上升的气流受阻,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上升的气流转向水平运动,到了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流向城市的中心。如果城市的四周有工厂,这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质集中到城市的中心,致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混浊。所以,城市风在某种情况下能加重市区的大气污染。例如日本北海道的旭川市,人口仅20万,市郊是山地丘陵,市区为平地,在市郊周围山地地区建工厂,本意是想让市区避开空气污染源。结果事与愿违,城市风使市郊的烟尘涌入市区,反而使没有污染源的市区污染浓度比有污染源的郊区高出了3倍左右,造成了市区的严重污染。

因此,我们在工业布局中对大气可能有污染工厂的位置、绿化带的位置要认真布局,那么二者应如何布局呢?

生:讨论并回答。

师:由于城郊间热力环流的存在,在工业布局中对大气可能有污染的工厂必须布局在盛行下沉气流的外围,以免把污染物质带到市区;而绿化带位置应布局在下沉气流的内部,可以对城市空气起到净化作用。

案例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片断

师:大家爬过山吧?当从山脚爬到山顶时,在气温方面有什么感受?

生:„„

师: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快;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增温较慢。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称为谷风,如图(e)。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快;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慢。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称为山风,如图(f)。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白天、夜晚,谷底与山顶间有着不同的热力环流,那么对谷底的天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生:讨论回答。

师:白天、夜晚,谷底与山顶间有着不同的热力环流,那么对谷底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家听说过“巴山夜雨”吧。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巴山”是指大巴山脉,“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例如,重庆、峨眉山分别占61%和67%,贵州高原上的遵义、贵阳分别占58%和67%。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的,但夜雨次数、夜雨量及影响范围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西南山地为什么多夜雨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是西南山地潮湿多云。夜间,密云蔽空,云层和地面之间,进行着多次的吸收、辐射、再吸收、再辐射的热量交换过程,因此云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间云层下部的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偏低。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水。其次是西南山地多准静止锋。云贵高原对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半年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地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机率。

„„

总之,地理课堂与生活地理可以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一节地理课,教师可以把过去的、现在的甚至将来的相关知识,把本地的、全国各地的、甚至世界其他地区的相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从时空的角度上拓展学生地理知识的覆盖面,并且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篇:对于班干部悬着的困惑

从以上的故事中,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社会大众,对班干部的选择、班干部的职责都存在一些困惑?

困惑1

班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观点一

作为班长要有威信,应该具备管理能力和领导风范。

首先应有威信,这一点对于班长来说很重要。由于班主任的事情比较多,如果班主任出去不在班上,那么这个时候班长就要起到最重要的核心领导的作用,他要有一定的威信,需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甚至有惩罚的权力,比如,一个班的班长是可以处罚学生的,例如地扫不好,他可以罚你抄作业,路走不好,可以罚你重走。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实际上就是领导能力,即使他的成绩或常规不怎么样,只要敢管,就能帮助老师解决很多班级中的棘手问题,至于会不会管,可能需要班主任的协助,这也是对领袖人才素养的培养。

观点二

班长应具有亲民的气质,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强调其服务意识而不应该强调其权威意识。

班长在这个班里面,他的自身角色必须要有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其实有很多学生想做班长的动机是因为有在班里拥有权力,所以很多小孩想做班长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高人一等,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里面。在一个班里,最小的职能是什么,可能大家有所不知,是桌长,也就是俩人坐在一起,要有一个做桌长。所以小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意识,就是做班长、做班委可以比其他同学高人一筹,可以管其他人。所以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民,以及他长大之后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他小学时期老师对他的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一个好班长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服务意识,作为一班之长,其实应该是来为大家服务的,而不是来管大家的,应该做到大家都能够听你的服你的,而不是私底下请你吃东西这些。班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困惑2

在班干部的选拔中,是完全交给学生集体决定还是班主任参与决策?

观点一

完全由学生集体民主推选,班主任置身事外。

有的老师建议采用民主的方式推选。有人说班干部是“中国最小的官”,但是我们最小的官在选择班委时其实做的是最民主的。如果我们中国选拔干部都是这样的,那么我们的民主化进程就会更进一步了。我们一般不会说自己心目中觉得哪个小孩好,我们就让他当班长,通常是会让学生来进行推选。因为班长与学生的接触比较多,而且我们也希望选出的这个班长,更多的能够成为班主任的助手,能够协调很多班主任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我们当然要选最有能力的,最能够在学生中有威信的,能够管理好学生的这样一个班长。

观点二

班主任有倾向性地引导来影响班委的选择。

有的老师说在选班长的时候讲究民主,但也有老师会在其中投射自己的价值观念,会隐性的与班上学生进行一些思想交流,比如在选拔班长之前会着重表扬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那么学生在选的时候自然就受班主任的影响了。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班长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很能干,有些事情,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就已经做好了。通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但是我觉得班长可能比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影响力更大。如果班长很悲观,他看到的就都是班级的负面影响,那么就会恶性循环,导致同学们悲观,如果看到的都是好的方面,对班上的一些事情和同学进行表扬,那么就会使一个班级良好的行为巩固下来。

观点三

对于成绩比较差,学生能力不高,难于管理,比较棘手的班级,班主任可以采用直接任命制。

对于一个成绩比较差,学生能力不高的班,我觉得需要一个管理能力强的班长。实际上就是需要这个班长有领导能力。所以我重视班长的管理能力。我现在这个班长,他自己的成绩不怎么样,他的常规也不怎么样,但是他敢管,至于会管,他目前还谈不上。管理能力我认为有两点,首先要敢管,因为是班长,第二个,要会管。班级里面发生了事情,我不找具体的学生,我就找班长,学生打扫卫生,拿不到流动红旗,扣了一分,写检讨,他就去找学生写。所以,我基本是在开学初费了一点力气管理班级,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班长的管理能力非常好了。以前是敢管,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逐步的会管了。比如制定了班级的管理目标,建立了班委会。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敢管对一个班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至于会管,这个可能需要我们班主任的帮助。

困惑3

班长是固定的还是轮流的?

观点一

任命班长应该采用延续制,最好不要不停更换。

一旦确定了班长的职位,就不要随意变更。第一,班长这一角色意识的建立及稳定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班长需要时间熟悉班级管理事务,与同学、班委及老师构建和谐亲密的关系,在当班长的过程中逐步纠正调整自己的行为,反过来,同学们也逐渐地对班长产生依赖和信任感,更加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第二,在职位确定后又让他下来,可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原本稳定的班级关系产生动荡,但如果是班长个人方面有缺陷,这时需要班主任出面协调,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纠正错误还是重新任命新的班长。

观点二

轮流班长可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弱化学生的权力意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到更多的学生。

让孩子轮流当班长,大家都来锻炼锻炼,我的一个概念就是不把班长当作教育者而是助手。班长也是一个受教育者,是通过这个角色体验来提升他的素质。一个班级要想变得好,重要的还是在班主任,是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形成的一个班级的舆论、班风,形成一个整体的面貌,而不主要是班长这个人。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觉得这个小孩只要健康,只要会说话,都可以当班长。

困惑4

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当好班干部?

观点一

班干部不一定需要很强的天赋,关键在于班主任能否给予他锻炼的机会。

发达国家的教育非常重视领袖人才素养的陪养,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每一个平凡的人,就我们的教育来讲,都要给他领袖的素养,至于他能走到哪,跟他后面的成长有关系,比如说奥巴马,如果一开始他的老师不是很看好他,他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天赋是靠班主任挖掘的,尤其是那些内向的孩子,更需要细心的班主任去发现他们的天赋,而锻炼的机会恰恰能激发这些孩子身上隐藏的天赋。

观点二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务不重要,会推诿责任,班主任需要精细化管理,分清各个班干部的责任。

有的老师只要班上出了事情就找班长负责,这是典型的“班长负责制”,但是我们发现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弊端:班长的权责都过大了,而其他班干部则地位有些尴尬,因为他们管的事情班长都可以管,又会导致这些班干部的积极性大为减弱。魏书生所说的“无谓化管理”,就是脱离老师的管理,把团队培养好了。我选班长,选班干部,最基本的来讲是“分责”,让班干部们陷入管理之中,这时候班主任作为一个旁观者,居高临下的来看这个班级,有一个距离感。

第三篇:对于广告的理解

对于广告的理解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向社会传达你所要传达的讯息,并让受众接受和认可这些讯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市场被形形色色的广告所充斥,因此怎样让你的广告作品在|“|浩瀚的广告海洋”中脱颖而出,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是令每一个广告主和广告人头疼的事情。

这就需要创意了,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这也就决定了高品质的广告作品创意一定要出众。好的广告创意能够让人有一种心灵的触动,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通过广告在心灵上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广告创意能够帮助一个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的原因了。今天我就从创意和品牌这两方面来谈谈我对广告的理解。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用学术点的话语来讲:广告创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对具体针对性的广告信息的一种整合处理,是以艺术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活动。因此可见创意的产生、发展、直至最有的应用是贯穿与整个广告发展的始终。也正因为此好的广告创意是一个广告犹如广告活动的血液一般重要,能很好的把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让消费者感到疲劳和厌倦,反而会让他们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观看广告,去接受你的讯息。举个简单的例子:法国依云矿泉水公司在做一例自己公司的品牌广告的时候所要传达的理念和核心概念是活力生活(live young),他们就选用“小水人”作为其广告的主要角色,通过“小水人”从出生到最终融入大海之中,以及“小水人”在整个广告历程中所走的历程及所发生的有活力事情来表达,而且“小水人”所经历的有活力事情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生的,极大的将广告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来表达“活力生活”的概念。而且这个广告更有利于使得消费者和厂家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使得消费者在广告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生活化,而且能够体验出“活力生活”的概念,因此这个广告取得了可喜的广告效果为企业创建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相似的广告有某杀虫剂广告:人的逃离与蟑螂的逃离,强烈对比,表现该杀虫剂的魅力。场景单一,视觉冲击力强。而正因为场景的单一,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家喻户晓的“百年润发”也体现了这一点,京剧音乐贯穿始终,构思了一个缠绵凄恻的悲欢离合故事,此中有三点创意:

一、百年好合与秀发结合,意味着结发百年;

二、“百年润发”的广告词以及邀请周润发饰演男主角,可谓用心良苦,也结合了名人效应;

三、京剧与洗发水结合,将该洗发水喻为国粹。

这就是广告创意的作用。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在同质化的市场上,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老鼠比作大众消费品,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家里有老鼠的存在,但是却有一个例外——米老鼠。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很喜欢“米老鼠”这个卡通形象,也正因为此米老鼠和我们当中的很多家庭成为了好朋友,因为米老鼠能够逗乐我们的孩子,还能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归根到底,老鼠和米老师本质上都是老鼠。这就是名牌产品和一般产品之间的区别,也正是消费者所钟爱的名牌与一般产品之间的差别,所以大多数的消费者更愿意在米老鼠身上花更多的钱,而不愿意在一般老鼠身上花钱。这就是品牌在同一种类型产品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品牌的作用。

而广告活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品牌,广告活动通过能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独特功能,能够吸引注意力,传播信息,进行情感诉求,进行说服,并最终能够指导消费者消费,同时它还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能让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产生好感,并且将这种好感转化成购买行为,来构建企业的品牌,并最终为企业带来眼前和长期的经济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广告创意的支撑,靠一个品牌来支撑。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这两点已经普遍被每一个广告人和企业主所接受。但是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的形形色色的广告,我们很难从大多数广告当中寻觅出广告的灵魂——创意。面对我们国家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产品,我们很难从中找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品牌。我们的广告人欠缺什么?我们的却也欠缺什么?我想我们的企业欠缺是敢于向“创意”挑战的勇气,缺少创建属于自己品牌的耐心。而在缺少创意和品牌方面,我们吃的亏还少吗?“Made In China”长期被认为是廉价,有时候是劣质的代名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太多,才能去改变这一切。而广告肯定是这些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此作为广告学子,我们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学好这门学科,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需要广告,需要广告创意,需要品牌。

第四篇:对于设计理解

关于“设计”的访谈分析

如果要在功能和形式之间做一个选择,我相信很多人首先考虑的还是功能,其次才会是形式,因为毕竟社会上人的层次还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层次所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样就区分了功能和形式。具有功能性的设计也可以说是人性化的设计,而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是为人服务的,都可以成为好设计。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设计是一个将构想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过程,是人有计划的理性活动,或者说设计其实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再到简单的重复循环的过程。设计,可以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让人在更为宽广的不同层面视野中思考并且再创造。简单的说,设计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设计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设计就是在解决问题。当然,什么是设计没有明确的答案,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设计的领悟,对美的接收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还认为设计就是创新,就是追求新的可能。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对设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最主要的是要有所创新,设计的东西有让人耳目一心的感觉,能让人产生共鸣。就像一则好的广告设计,公共播出后,就会引起大家的掌声。我觉得设计是与市场紧密联系的,广告设计的任务在传递商品信息,说服消费者达到促销商品。

设计作为造物的艺术,功能和形式必然是合二为一的。没有功能的形式设计是累赘的装饰品,而没有形式的功能设计是见不得人的粗陋之物。设计不同于艺术,必须要体现出他的功利性,在使用中体现设计的价值。能让消费者满意,或者是让消费者念念不忘的设计,才是真正设计为人的设计。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一种过程,因此,设计的核心是创造,其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简单来说,设计可以总结成三个词:新颖,合理,人性。“新”就是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而这个“新颖”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让人眼前一亮,才会被人记住。“合理”就是它要能解决问题。如果设计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那这个设计就不是好设计。只要这个设计会给消费者带来利益,那么消费者自然会去消费。“人性”,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这就是设计为人,这才是设计的本质。

设计本身就是人类为改造自然和社会而进行的构思和计划,并将这种构思和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得以实现的创造活动。对于广告设计来说,广告的目的主要是传达信息,不管是关于产品的还是品牌的。有创意的广告更能留下印象,让人记住它所传达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广告越有创意,它的效果越好,投资回报率就越高,所以创意对于广告非常重要。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意的设计就像是失去了生命;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再将这些可能性组合成作品的过程。但是创意并非主宰一切,除了创意以外,一个好的广告同时需要有很强的品牌关联和精确的信息传达,这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让自己不再平庸,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去做,去看,去理解,去思考。可当你达至一定高度的时候往往会被一些平凡的甚至是普通的东西所吸引,简单的如一张白纸,而后的思维则不自然的向吸引自己的方式所改变,一直循环。现在有很多人所说的“中国的风格”、“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总是停留在表面上,因为文化是一种互补共通性很强的东西,我们的所知道的中国式设计无外乎传统的书法、国画、剪纸、脸谱等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积累,不是简单的画几笔,写几个字,看几本书就可以学到的东西。而对于像我们这样对这些中国式设计没有太多了解的设计者,想要做好就更难了。对于设计,我个人一直觉得日本的设计很好,那种简洁、那种精致,可以说要比中国的要好得多。但是既然文化是互通性很强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中国设计师的水平会比国外的低呢?为什么国外的设计师能非常好的运用我们的元素来设计出好的作品呢?我想,我们缺乏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大胆的创作方式,敏锐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交流环境。

在采访中,姜吉荣老师说我国目前还处在模仿的阶段,其实,每个设计师都是从模仿的阶段走过来的。我不否认模仿甚至于抄是学习设计很好的方式,可最后只有把它所体现出的设计思维,表达方式真正的融合到自己的设计中,才能起到学习的效果,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抄袭,却忘了自己的学习目的,那么就说不上设计的提高。想做好设计更是空谈。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不论从整体和细节上都有自己的权衡。甚至是一个点,他都会去找尽可能多的位置来供自己挑选。而在这不断的挑选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自己的设计经验,虽然看着简单,可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这些细节上的积累可以让他节省时间。设计是一种思维到具像的表达方式,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它只是为了实现思维的具像而存在的手段,所不同的只是方式而已。简单的几个字可以体现你的思想,或者一堆的图片加上几个色块也同样可以表达出你的思想。而设计能力的提高只是让我们多了几种表达方式,然后在找出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而已,进而开始完善自己习惯的方式。

对于设计,它需要有创意,有想象力,还要有责任心。同时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者,所了解的知识范围要广,不只要了解设计的历史,现在。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学习。多看书,多积累,我觉得对于自己的创作会有帮助,同时可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第五篇: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和决定作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着我国的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着我国的政党制度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准确把握人民民主专政,对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剥削阶级国家,实行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实行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人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不能只理解成加强专政职能或只讲民主。

②明确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即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享有民主权利。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区分人民民主专政的 “阶级基础” 与“社会基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指我国的全体人民,相对阶级基础而言,社会基础更具广泛性。

④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中的“一定范围”,不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无,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无,而是指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大量存在的社会矛盾中,并不都具有阶级斗争性质,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已不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是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⑤充分认识现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⑥掌握新新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赋予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切实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努力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制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坚持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打击国内外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下载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理解和把握“行为动词”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困惑

    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困惑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将近五年,在这五年中,我经历了从高一、高二到初中三年的各个阶段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与前辈们讨论学习还是自我的反思总结中,......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最初听到质量管理并有所接触,我想应该是我在大一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践的xxx有限公司,它的简介中有提到,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CE认......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接触了许多不同国家,以及他们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政治制度。不过要说对于哪部分最感兴趣,我想就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浅析对于“中国梦”的理解

    浅析对于“中国梦”的理解——11级地理科学 20110803003 韩明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

    我对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大全)

    我眼中的HR 101200053环境学院浦江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来上人力资源课的同学多多少少和人力资源这个词有一些际遇,要不怎么会不约而同地去选择管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

    简历中最有用的行为动词

    A Accelerated 加快 Accomplished 完成 Achieved 取得 Adapted 适应 Administered 管理 Advised 建议 Affected 影响 Analyzed 分析 Appointed 任命 Applied 申请 Arranged......

    教学目标叙写:行为动词(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叙写——行为动词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认知领域: 1.知识:知识水平的目标要求学习者记忆或回忆一些信息,诸如事实、术语、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规则等。以下动词描绘......

    Be动词和行为动词过去时练习题(共5则范文)

    Be动词的过去时练习一、 用be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I _______ at school just now. 2. He ________ at the camp last week. 3. We ________ students two years ag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