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

对“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含义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的建设,汽车是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你们知道怎样计算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

师:谁知道汽车上用什么装置记录跑的距离呢? 生:里程表。

(学生给不出,教师介绍。师:汽车有一个装置,是专门记录汽车行驶的路程的。)

板书:里程表

师:恩,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里程表的知识吗?

生:里程表是用来记录汽车跑的千米数的,既能告诉我们这次走了多少千米,也能记忆自从出厂以来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师:说的真好。请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汽车8点开始行驶到9点停止时里程表上数字的变化。

师:(这是一辆汽车从8点开始行驶到9点时里程表上数字的变化,)从刚才的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

●汽车8点开始行驶,9点停车,行驶了1小时。● 汽车行驶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8724千米,汽车停止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8814千米。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它就是汽车的里程表。根据里程表上的数字,能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吗?”怎样算?

生:用8814减去8724就是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因为汽车没跑时里程表上是8724千米,跑了1小时,里程表上是8814千米,多出来的千米数就是汽车1小时跑的路程。

师:说的真好,请同学们算一算,这辆汽车1小时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算,教师板书: 8814-8724=90(千米)

师:如果汽车的速度不变那么,汽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用小黑板出示空白表格。学生边答,教师边填数。

师:3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4小时、5小时、6小时呢? 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每增加1小时,路程就增加90千米;

●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是不变的,都是每小时90千米。●时间越长,所行驶的路程就越长。

师:现在请大家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结果:

师:观察写出的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比值都是90。●比值都相等。

●比值就是汽车的速度。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个90,既是路程和时间的比,也是汽车的速度。

师:我们以前学过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根据刚才写出的比和比值,还可以写出一个关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谁来说说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中,什么量是变化的,什么量是不变的?

生:在这个关系式中路程和时间是变化的,速度是永远不变的。师:速度永远不变,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在关系式后面写出一定。

师:谁来说说在速度一定的情况 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

●速度一定,时间越长,行驶的路程越长。●路程随着时间按比例扩大。●路程是时间的倍数。

师:在行程问题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就随着

增长;反之时间减少,路程也就随着缩小。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说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正比例。

板书课题:正比例。

师:在行程问题中,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购物问题。

请大家看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

师:买一支自动笔1.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买2支、3支、5支、6支、7支、8支各花多少钱?

学生计算完后,指名说计算结果,教师填在表格中。得出下表:

师: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买自动笔的数量越多,花的钱 就越多。

●单价一定,也就是花的钱数和买自动笔支数比值一定。●买自动笔的数量越少,花的钱就越少。●花的钱数和买的数量是成比例的量。

师:说得很好。那你能像路程问题一样写出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学生自主尝试,然后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师:买自动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是正比例。因为自动笔的单价一定,所以购买的数量越多,所花的钱数越多;反之购买的数量越少,所花的钱数越少。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总价和数量的关系呢?

●单价一定,买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成正比例。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1)在行程问题中,速度一定,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越长,路程越长;反之,时间越短,路程也就越短。在购物问题中,单价一定,总价随

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数量越多,总价就越多;反之,数量越少,总价也就越少。

(2)它们都是有两个量变化,一个量不变。(3)都是两个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第(2)、(3)如说法没有,教师可启发或参与交流。

师:“像上面两个问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段话在数学书的第9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书。

读一读,并想一想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需要哪些条件?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其认真阅读教材。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谁来说一说两个成正比例关系的量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学生可能会说:

●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一个量扩大,另一个也按比例

扩大,一个量缩小,另一个量也按比例缩小。

●这两种量是关联的。

●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也成倍 数增加。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试一试,谁能判断一下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给学生一点同桌讨论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进行及时提问。如: 生:飞机飞行的速度不变,飞行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呢?

生1:飞机飞行的速度不变,就是飞行距离与飞行时间的比值一定,那么,飞行时间越长,飞行距离也就越远。所以,飞行路程和飞行时间成正比例。

生2:飞机飞行的速度不变,飞行的时间越长,飞行的路程也越远。而 且按比例扩大。(也可能说成成倍数增加)师:第二个事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每千克苹果的价钱一定,就是苹果的单价移动,付出的钱越多,买的苹果就越多。所以,付出的钱数和购买苹果的数量成比例。

师:第三个问题,每月支出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是否成正比例? 生:每月收入一定,每月支出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正比例。

师:为什么?每月收入一定,支出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也是有关系的,为什么不成比例?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说法:

●虽然,它们是相关的量,但

‘每月的收入’不是‘支出的钱数’与‘剩下的钱数’的比值。

●支出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是相除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每月收入-支出钱数=剩余的钱数。

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与肯定。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只看有关系还不行,关键要看这两个量相除的商是不是一定。

师: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关联的量还有很多。请大家看练一练的第1题,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要说明判断理由。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有不同说法。如(1)题: ●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也就是行驶的路程除以时间的商一定,所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那么行驶的路程越快,需要的时间就越多,而且是按比例增加,所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第(4)题中小明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没有关系,所以不成比例。(5)幼儿园的阿姨分给每个小朋友5块糖,就是每人得到的糖块数

一定,那么,小朋友越多,需要的糖块就越多,而且成倍数增加。所以小朋友的人数和需要糖的总块数成正比例。

师:刚才我们判断了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生活中还有许多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请看练一练的第2题,每箱葡萄12千克,请先完成表格,再判断葡萄的质量和箱数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学生自主填表,独立思考。交流填的结果。

师:葡萄的质量和箱数成正比例吗?谁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为每箱葡萄12千克就是葡萄的质量除以箱数的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其实啊,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去发现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第二篇:"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定稿]

成正比例的量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边长?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边长?

(二)导学:

1、出示以下两个表格:

表1:甲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 2 3 4 „ 路程(千米)50 100 150 200 „

表2:乙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 2 3 4 „ 路程(千米)50 88 120 204 „

2、分组讨论:

(1)

1、表2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2)哪个表中的两种量的变化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表1中甲车的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表2中乙车的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

4、教师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5、教师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想一想:上面例子中甲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乙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尝试:判断下面的每张表格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1)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数 量(米)1 2 3 4 „

总 价(元)8.2 16.4 24.6 32.8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如下表。正方形的边长(厘米)1 2 3 4 „ 正方形的周长(厘米)4 8 12 16 „(3)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如下表。正方形的边长(厘米)1 2 3 4 „ 正方形的面积(平方厘米)1 4 9 16 „

7、字母关系式

教师提问:如果字母y 和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y/x=k(一定)

8、教学例3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1)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三)尝试练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①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②每人树植棵数一定,参加植树人数和植树总棵数。③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④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⑤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四)深化练习

1、a和b相关联的两种量,下面哪个式子表示a和b成正比例?

①a+b=12

②a/b=5

③ab=3/4

④a-b=3.8

⑤b=7a

2、x、y、z是三种相关联的量,已知x×y=z。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第三篇: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2

正比例图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基础上学习的,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并为以后学习函数和图像作适当的孕伏。

例2继续利用例1表中的数据,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练一练”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像,可以使他们对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练习十三的第4题直接给出了图像,让学生根据图像判断相应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利用图像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图像,再判断相应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利用图像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

2、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学习函数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重点:经历“描点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图像进行估计和判断,体会正比例图像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口答 想象猜测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1的表格和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

谈话: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成正比例的量,其实例1表中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在方格图中绘制成一定的图像来表示。

2、描点。

⑴师先示范描点(一两个):现在横轴上找到表示1小时的点,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80千米的点,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小时行驶80千米”,我们把它称为点A。

想一想:图中的A点表示什么呢? ⑵学生描点。

要求学生照样子描出表示其他各组数据的点,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观察正确与否。

⑶明确意义。

说说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

3、画出图像。

提问: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

谈话:当汽车还没有启动的时候,也就是汽车的行驶时间为0的时候,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呢?那么图中哪个点可以表示这种状况呢?

这条经过点A、B的直线就是正比例的图像。直线上的每一个点,既能反映出行车的时间,又能反映出行车的路程,说明它能反映出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而且每一点所反映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又都是一个定值,所以我们说它是正比例图像。

4、根据图像判断。

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

时?

(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与一点。

(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4)行驶440千米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中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通过观察帮助学生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利用图像由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2、练习十三第4、5题。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想一想,说一说 画一画,议一议

学生设计,交换检查并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比例图像,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你知道今后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第四篇:《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是新的知识点,在实施授课时,我先用“时间和路程”的表格,出示三个问题逐一引导学生(①表格里有几种量?分别是什么?②当一种量变化(增大)时,另一种量怎样?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什么?比值分别是什么?)。

学生很清晰地回答了①和②两个问题,当回答第②个问题时,告诉他们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它变化。对第③个问题,学生能说出比是速度,比值都是一样的,即90千米/小时,进而引导学生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时,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学生感到很好理解,也很明白。可当我问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为什么?点到的学生都说是,但说到原因时,都认为是比值一定,所以是相关联的量。看来学生对“相关联的量”和“成正比例的量”理解不清,又举了一些例子,结合定义,学生才理解。

下课后,我在想原因,是不是把“相关联的量”和“成正比例的量”一下给学生,对学生来说都是新名词,出现了听起来明白,用起来不会的现象。结合我的思考。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先把“相关联的量”引入后,给学生举一些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又让学生举例,接着让学生总结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随后举出一本书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路程和时间、圆的周长和半径,让学生分别求两种量的比值,学生发现,有的比值是同一个数,有的是不同的数,进而告诉学生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

第二个班的学生对练习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较好。我感到分两次把概念给他们,并把每一个都讲透,学生会学的很快,我们讲的也很轻松。

两节课后,同组交流时,刘老师还告诉我一种设计方法,由圆引入,半径和周长、半径和面积,它们都是两关联的量,一个是成正比例的量,一个不是。我感觉这种设计方案也很好,有机会的一定试试。

第五篇:《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它的设计和教学很关键。我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教学难点是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关键是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载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500字

    成正比例的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并初步了解表示成正......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教学反思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一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

    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执 教者 :沈 宁 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二、自主探究(一)教学例1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精选5篇)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2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3 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关......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清河一小 许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