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大全]
XX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
版)
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u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u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u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u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u时安排:2时(机动1时左右)
题:教科书38页例
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时安排:一时
教具使用:小黑板、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u教学流程:
u引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学习。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u当堂作业: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秋雨-刘刚博客
u全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u板书设计:
u后反思:
题: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时安排:一时
教具使用:小黑板、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u教学流程:
u引入:
上节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拼一拼,独立或合作学习。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u当堂作业:完成练习八的部分练习题。
u全总结:谈收获。
u板书设计:
u后反思:
题: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教学难点: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时安排:一时
教具使用:小黑板、小正方体若干。
u教学流程:
u引入:
导入新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利用手中的学具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学习。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动手操作,思维拓展。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u当堂作业:练习九4-6。
u全总结:谈收获。
u板书设计:
u后反思: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余下的1块是什么图形的瓷砖。
四、综合练习:练习十第4—7题。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第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有序有条理的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让学生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列举方法。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一共有多少中不同的走法?
4、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指名汇报。
5、完成练习十一思考题。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本站推荐)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具准备:
训练习题投影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2、第2题
将后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