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艳玲蓝天杯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花瓣飘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王艳玲 邮编:223800
一、教材解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6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摘一片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对红艳艳的月季花的爱护,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孝顺美好的内心,通过小女孩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小女孩乖巧懂事的心理,通过我的行动表现了小女孩美好品格对人的影响。课文以“花瓣”设置悬念,引导读者逐层深入阅读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肯定与赞美。
二、目标预设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示范读通句子,最终确保每个孩子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结合前后文内容引导想象感知女孩心理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的意思。
2、通过理解字义掌握字形学会书写“摘、捧、拿”三个字,并理解由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4、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品格,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示范读通句子,最终确保每个孩子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品格,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设计理念
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注重让学生表达独特的阅读收获与阅读体验。
五、设计思路
通过阅读文本积累字词,通过字词理解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对课文内容细致阅读感知人物形象,初步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质疑过程中初步了解文本的叙述思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 飘香
问:孩子们,你们可以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内容吗?
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这么多能够飘香的事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花瓣飘香》 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6 花瓣飘香
2、跟着老师读一遍课题,读完了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我们经常都说花朵飘香,为什么这里说花瓣呢?在“花瓣”旁边打个“?” 是啊,作者用花瓣一定有他的原因,过一会读课文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二)初读课文,流利朗读,理解词语,疏通文章脉络。
1、孩子们,我们已经掌握了自己阅读文章的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按照投影上的要求自己默读课文一遍。
出示:(1)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到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把它画出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在旁边打上“?”,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听老师同学的理解。(3)读完课文用坐姿告诉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第一组:红艳艳的花朵
第二组:俯身花前 小心摘下 双手捧着 飞快跑远 拿着花瓣 不知所措
惶恐地望
第三组:低着头 不好意思 舍不得 眼眶里 闪动着泪花 第四组: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一组一组出现,点名朗读,读错了请孩子们纠正,让读的好的孩子带着大家多读几遍。
3、借助词语疏通课文内容。
(1)第一组词语写的是什么?你觉得我家门前的月季怎么样?看着这从月季花你会怎么想?引导孩子通过对词语的把握了解课文内容,借助想象体会花儿的美丽和人物的心理为理解下文做准备。
你可以概括说说作者开始介绍了什么吗?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节介绍他家门前红艳艳的月季花吗?
(2)再读第二组词语,爱思考的同学,你发现这些词语在写什么吗?你能找到写这些内容的段落吗? 讨论明确:女孩摘花(板书)2、3两个自然段写的是女孩摘花
自由朗读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提问。问题预设: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
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
小女孩在害怕什么? 读了课文,提了问题,你能说说不知所措和惶恐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谁知道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吗? 如果是你偷摘花瓣被抓住会怎么做怎么想?
看来小女孩和你们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而且很害怕。
你知道哪个词语是说小女孩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吗?哪个词语说的是小女孩很害怕吗?
(3)读第三组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在写谁?女孩问什么会有这些表现?读课文4-9节。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摘花原因(板书)
(4)齐读最后一句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读了这句话你有问题吗?
问题预设:作者为什么说女孩懂事?
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看来这一句是对女孩子的赞美。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夸女孩懂事吗?把你找到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来。
谁能读一读,注意要读出女孩很懂事值得大家夸她哦。指导朗读对话。板书:夸奖女孩
4、初读小结 结合前面板书总结
月季花 红艳艳
我 看 女孩摘花
我问 摘花原因
我 真诚 夸奖女孩 点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用一段简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我家门前,长得,我看见,我不明白,所以我问女孩,我知道了,所以我真心夸奖女孩。因为,所以作者给文章起名为《花瓣飘香》。
(三)在疏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围绕板书总结 月季花 红艳艳(做铺垫)
我 看 女孩摘花 ?
我问 摘花原因(问原因)
我 真诚 夸奖女孩(夸女孩)
作者先写月季花,因为下文写女孩摘花,为下文做铺垫。完成板书(做铺垫)我看到女孩只摘花瓣,而且动作时那么轻柔,我心中产生疑问。完成板书“?” 我问摘花原因,了解了女孩美好孝顺的心灵。板书(问原因)和(夸女孩)
(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读出了很多疑问,最后一节更是让我们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去买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为什么要把花送给摘了他的花瓣的女孩子?为什么要把另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老师教你的阅读方法把老师后面的板书补充完整吗?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用心思考,老师期待下节课能听到同学们的精彩发言。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摘、捧、拿
2、观察找出三个生字的相同之处:都有一个“手”字。
3、你能说出三个字的意思吗?可以用语言表述也可以用动作表示。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
5、投影点评。
(五)布置作业
1、出示课堂上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供孩子们课后思考。
2、给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至少三个。
(六)板书设计
花瓣(?)飘香
月季花 红艳艳
我 看 女孩摘花 我问 摘花原因 我 真诚 夸奖女孩
?(问原因)(夸女孩)(做铺垫)
第二篇:胡晓玲蓝天杯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胡晓玲
223800
[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重点、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设计思路] 1.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4.《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写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9)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
(1)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4)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如果我现在就是大山爷爷,你想对我说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其重要。教师创设了一个把自己当作大松树、大山爷爷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师:从此以后,小松树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
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出示句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松 多 呢 回 答 伯 孩 爷 托
(1)齐读生字。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口字旁、子字旁、父字头)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
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
(4)学写生字:松 多 呢
交流:这三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第三篇:张小艳 蓝天杯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单位: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姓名: 张小艳 邮编:223800 【课 题】
《 小松树和大松树 》 语文 一年级 【教材简解】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目标预设】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并学会给它们组词。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点】
(由于低年级课文以要求学生大量识字,读懂课文为主,所以确定本课重点为)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熟读懂课文,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2、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一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老师适机指导学生课文的朗读,以培养学生感悟和朗读能力,让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最终让学生感受为人到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这一思想。【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寓言。
本课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本课的几个生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正确的朗读课文。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生试读字词,试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读去想去写。把“自主权”留给学生!(整个设计思路显得直白,第一段应该属于教材简解里.)【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10)2 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1)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3)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4)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如果我现在就是大山爷爷,你想对我说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其重要。教师创设了一个把自己当作大松树、大山爷爷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师:从此以后,小松树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
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出示句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松 多 呢 回 答 伯 孩 爷 托(1)齐读生字。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口字旁、子字旁、父字头)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 【 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4)学写生字:松 多 呢
交流:这三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
空空 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写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一条龙”贯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第四篇:王艳玲找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王艳玲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推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很显然在这里学生是“找规律”的主体,但同时也需要教者的巧引秒拨,进而是课堂充盈智慧。
二、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数学。对于以后的规律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先驱作用。“发现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创造规律”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生活中的许多不同的规律,有图像的,有声音的,有动作的等等。只不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这些规律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在本课中学生能够生活中的学习带到课堂上来,所以学习兴趣较浓。
四、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⒊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独立思考
六、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㈠激发情趣,引出规律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和你们一样聪明的小客人,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出示小灵通图片)他还给我们带礼物来了呢!看,(出示一串气球)可惜在来的路上丢了一个 师:引导学生观察,猜猜丢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你是从哪发现的?
师:小朋友,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到生活中去找找吧!(出示课题:找规律)㈡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随机出示相应图片)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生:发现灯笼、小花、彩旗挂的时候是有规律的„„)
⒉引导观察彩旗图片
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这面旗是红色的。
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彩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一定是红旗。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和灯笼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⒊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花是黄色的。师:再下一朵呢?
生:再下一朵是紫色的。
⒍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课件演示14个小朋友伴随着音乐跳舞的情景)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生1:按一男一女的规律站的。生2: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师:你真会动脑筋。㈢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⒈涂一涂
师:同学们想不想用我们刚学的本领——找规律,来做涂色比赛呢?请打开课本89页“小鱼”3和下面的“做一做”,看谁涂得又快又好。(学生开始涂色,教师巡视)
师:6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谁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并自己或请台下的同学说出按什么规律来涂色的。)⒉摆一摆 ①跟着教师摆
师: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起来
针对学生举错的情况,重点引导学生要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同时找规律。②小组合作,创作规律
师:调皮的小灵通故意把我按规律摆好的图形给弄乱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老师按规律重新摆好吗?(小组合作,用各种图形创造一条规律)对比展示,让学生发现规律美!③猜一猜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小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能猜到我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
师:谁还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就请上台来把它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几种简单的图形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发明家。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⒈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老师决定今天下午在咱班开个庆祝大会,表扬一下你们。高兴吗?不过你们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老师布置教室,可以吗?老师准备了气球、彩旗、彩带和美丽的小星星。教室的四周都装有铁丝和夹子。下面老师分一下工,一组一样物品。①小组内统一思想。
②小组长具体分工。在布置教室的时候要有序安排。
③最后让我们互相欣赏后在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播放音乐。,同学们开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布置教室。教师巡视辅导。)。⒊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很棒。我要用掌声表示祝贺。(“嗒、嗒、嗒”连续三次)师:同学们从刚才的掌声中发现了什么? 生1:掌声也有规律。
生2:掌声也可以按规律来拍。
师:那么老师来拍,你们听听是按什么规律拍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玩一玩互相找规律的游戏。也可以跺脚、敲桌子。生:引导学生发现动作也有规律。
师:哪位同学能用声音加动作来展示一下规律。(请两名同学上台来做)师:在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规律外,还有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呢?(小组内交流后汇报)生1:某某同学穿的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生2:窗帘上的花纹也是有规律的。生3: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
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适当讲解)(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
可见,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的存在,到处蕴藏着数学知识。因为有了规律发挥的神奇力量,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和谐。试想,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没有了规律,将会是什么样?所以,学好数学非常重要!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会越来越棒。
(六)作业布置
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打扮自己的房间。
第五篇:王芝琳蓝天杯教学设计
《算24点》
淮安市枚乘路小学
王芝琳
22300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42—43页。教材简解:
《算24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一节数学思维训练课。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编排思路:
内容方面:通过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将数学连乘,连除和乘除计算与扑克牌实际生活联系,它是孩子利用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三张牌开始,再到四张牌。一方面让孩子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出来,另一方面提倡孩子探索多种方法。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思维方面:通过算“24点”一为巩固表内乘除法,二为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与人合作、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意识。教材编排特点:
1、整个教学共分为四个环节
1、学一学,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趣味。
2、算一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4、比一比,摆正竞争心态。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一开始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扑克牌、采用对对碰的形式总结出算24点的技巧:看到8想到
3、看到4想到
6、看到2想到12,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鲜明的目标,动手、动口和动脑,在游戏中内化知识、口诀,进而运用知识、口诀进行计算,实现活动目标。在游戏中的一次次成功,既给学生带来愉悦,也让学生体验成功,由此会使更多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同时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简捷而新奇的算法,在老师的肯定下也将播下创新的种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使学生知道几张牌可以算出24或算不出24;相同的几张牌有不同的算法。能力目标:通过试算、调整等思考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课堂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规则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会用4张牌算24点。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数学+活动”突出数学活动课的活动性、自主性和渗透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设计思路:
这份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扑克牌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玩”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其主要设计思路有如下几个步骤: 1.学一学,感受活动的趣味在“学一学”的过程中,通过教给学生“算24点”游戏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使扑克牌和数学结合起来,把加减乘除多种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再进行小擂台、夺星比赛让学生“玩”的有组织,“玩”的有目的,“玩”的有方法,玩”的有收获。
2.算一算,培养合作意识在用4张牌算24点时,计算过程要复杂一些,有必要 2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而且四人小组每人从自己的牌里摸出一张,正好可以计算。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算完后可以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算法,大家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逐步增强合作的意识。
3.试一试,感受算法多样化,用三张牌算24点方法往往只有一种,但用四张牌算24点却可能有好多方法。有时三张牌、四张牌并不一定都能算出来,因此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估计尝试多种计算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唯一的。
4.比一比,摆正竞争心态,比赛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组成员要互相协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比赛肯定会有胜负,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胜者戒骄,戒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负者,要有耐挫能力,不气馁虚心向别人学习。从小组里的竞争开始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评一评,增强责任感,这节课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看谁得的星多等形式,培养学生评价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问题落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区里,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能在课后积极、主动地继续24点的计算,这是本节课最终的目标。
当然在本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尚需改进之处,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精益求精。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谈话揭题,交代方法
师: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都带来了扑克牌,大家都很熟悉它,那你知道扑克牌有哪几种花色吗?每一种花色又有多少张牌呢?
扑克牌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工具,它有很多种的玩法,今天我们就用它来算算24点。
师:你会玩算“24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 结合学生的介绍,出示游戏规则:
(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A表示1);
3(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加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算一算:由易到难,掌握方法 活动一:新手上路(两张牌算24点)
1.找一找:找出两张牌算出24点。(3和8,4和6)
2.分别出示1、2、5、7、9,你能找出和这些数算出是24点的牌吗? 小结两张牌算“24点”的基本方法:
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两张牌算出24点的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见到3,想8;见到4,想6„„
活动二:能手展示(三张牌算24点)1.出示3张牌:7、6、3 每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牌7,一人拿出牌6,一人拿出牌3,看看谁先算出24?(提示:联系这3个数,那些书能让你直接想到24?见6,想4。7和3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见3,想8。7和6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交流、汇报。
2.出示3张牌:7、8、9 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联系这3个数,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那该怎么办?乘法不行,我们可以试一试别的运算方法。)小结三张牌算“24点”的基本方法:
根据3张牌上的数,从中选取2个数进行第一次运算,把第一次算出的结果和另一个数进行第二次运算,使算出的结果为24。
(我们在算24点时,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我们可以换其他方法再进行计算。)3.出示3张牌:3、8、9 试一试:汇报交流:
活动三:高手擂台(四张牌算24点)出示4张牌:A、2、5、8 小组合作交流,鼓励不同的算法
小结:四张牌算24点,可以经过三步计算得到,一般都有好几种算法。出示4张牌:
第一组:4、5、7、8 第二组:3、4、7、9
三、比一比:分四人小组比赛。(3分钟)
比赛规则:每人出一张牌,个数不能算到24算和牌,如果谁最先算出24就获胜,就可以加一颗星。
1.师任意拿出3张或4张牌,看谁最先算出得数是24。2.同桌相互比一比,每人各出2张牌,谁先想出算法谁加星。
3.评一评。夺星比赛——算24点。每人拿出一张自我评价纸,每算出一组牌为自己画星,最后数一数一共得了几颗星,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评出冠军。
四、总结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加、减、乘、除法算24点,同学们也掌握了算24点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说说2张牌如何算24点?3张牌呢?4张呢?
2、赛出一个“算点王”:看看如果用四个
3、四个
4、四个
5、四个6能不能算出24点,看看谁算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