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菜花观摩课教学设计
后庄小学首届油菜花生态文化节观摩课
教学设计
油菜花开入画来
教学背景:
近日,安平县杨屯村附近的上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金灿灿的油菜花沐浴着阳光尽展芳容,微风吹来,金浪涌动,流光溢彩,整片田野像是铺上了嫩黄色的地毯,与绿水、村庄和谐相融,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核心素养:
1.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油菜花浑身都是宝,它的根、茎、叶、花都有广泛用途,结的籽可以榨油(菜籽油),它既美观又有实用价值,进而让学生懂得要爱护庄稼,爱护花草数目的道理。2.通过朗诵《油菜花开》《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感受油菜花的美丽,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季节之美。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用“春”字组词,说话。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春”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我们练习用“春”组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再说一句有关春天的句子。(学生尽情发挥,及时给予鼓励)(句子可以随意,如果有同学说的诗句,要给于表扬)
二、揭示课题
春天很美,也是一年中最宝贵的季节,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在竞相开放,其中家乡的万亩油菜花海更是格外引人注目。(板书课题——油菜花开入画来)
三、练说
1.你们知道油菜花的种植时间吗?(每年9——10月)油菜花的开花时间?(以本地为准)(每年4月)油菜花花瓣是什么颜色?(金黄色)有几片叶子?(4片)
花期有多长时间?(1个月左右或30天左右)叶子是什么颜色?(绿绿的或碧绿)
我们平日吃的菜籽油是从哪来的?(油菜花结成菜籽,从菜籽中榨出来的)教师点拨:
根——可以吃,叫蔓菁,又叫小人参 油菜花全身是宝
叶、茎——可以做菜吃
花——可以做糕点,鲜花饼,做花茶
花粉——可以美容,酿蜜
2.讨论:我们都喜欢油菜花,但是我们可以摘吗?为什么?(a、摘了油菜花就结不成油菜籽了,榨不出菜籽油了。b、油菜花使劲过很多人的劳动才有了今天灿烂的绽放,所以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庄稼和花草。)
3.延伸: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看到还有那些庄稼或果树开花
了?(梨花)
4.说说这些花各有什么用处?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 5.假如有人摘花,我们应该怎么劝告他们呢?(看花须看神,折花莫折残。——宋·吴泳)
四、总结今天的收获。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入画来
根——可以吃,叫蔓菁,又叫小人参
油菜花全身是宝
叶、茎——可以做菜吃
花——可以做糕点,鲜花饼,做花茶
花粉——可以美容,酿蜜
附:
《油菜花开》安琪
油菜花开的时候,春天就到了 是春天为观赏油菜花才赶过来 还是油菜花为住进春天才盛开? 晨起操练的孩子们,人人小手举着一朵油菜花 春风吹,孩子们喊着油菜花,油菜花,春风把 喊声传遍大地,每一个角落都光灿灿的。
一棵树往春天里走
两棵树往春天里走 三棵树往春天里走,它们说——
去,去看看油菜花,这被太阳施加了魔法的爱物
它们黄金般的笑脸如此绚丽,明亮!油菜花开的时候,春天领着春雨 来洗它喷喷香的身子,春天为什么这么香?
那是因为
油菜花敲锣打鼓,把春天的大地走了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篇:观摩课教学设计
2010——2011学上学期/ 3
——观摩课教学设计姓 名:姜晓东 年 级:九学年 时间:2010.11《熬住就是一切》
《熬住就是一切》观摩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感知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感受文章论述的准确性。
4.联系实际鼓舞学生士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感受文章论述的严密性,围绕中心论点补充论据。
课型课时:探究课一 课 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练习小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两个月的九年级生活,大家感受如何?(预设:累、苦)的确如此,清晨我们
迎着寒风而来,夜晚大家戴月而归。这里老师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只想告诉大家
“熬住就是一切”。
【板书课题】《熬住就是一切》
【明确目标】
1.说一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3.文章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举例说明有何作用。
4.通读文章,说说“熬”的含义。
5.完成思考题。
【整体感知】
1.站立式阅读,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结合文中语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①根据阅读感受说一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③文章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有何作用。
③通读文章,说说“熬”的含义。
2.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层次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3.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4.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行不行?说说你的理由。
(“熬住就是一切”相信通过学习,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充满
了信心。)
【拓展延伸】
1.九年级的我们正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结合自己的实际,以“熬
住”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3
2.学生朗读所写语段,老师给予真诚的评价。
【教师寄语】
铃声响起,不经意间,我们又度过了人生中短暂的45分钟。而我们的九年级还有多少个45分钟呢?老师希望大家牢记(预设:教师指板书,学生齐读)“熬住就是一切”。
【作业布置】
做好《曹刿论战》的考前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3
熬住就是一切人生不是一眼能看到头的。“熬”对人生很重要。学者生涯离不开“熬” 写小说离不开“熬” 学习?
第三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观摩课)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体自由下落的一种理想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本节教材关键在于说明:在阻力可忽略不记时,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
课本把自由落体运动放在此处作用有二:其一,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没有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避免学生死记公式;其二,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用了“只在重力作用下”初步渗透了用力的观点研究运动的方法,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有一定的掌握,并会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提问、鼓励,启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发言,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和谐气氛,使学生在关心和爱护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2)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老师提问:“一般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学生:一般是用来测量长度的。
老师:“老师手中的这把尺很神奇,它不仅能测量长度,还能测量时间,并且能测出同学们的大脑反应时间,谁想知道自己的大脑反应时间是多少?可以用我这把尺来测量。”(选2-3名学生上来玩“测反应时间”的游戏。)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把尺子为什么能测出你的反应时间,它的“奥妙”与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和研究的一种运动密切相关。
演示1:硬币下落。
物体下落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给大家举些例子呢?(提问)
学生举例:如苹果落地、下雨、下雪、树叶落地等。
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落体运动有很多,你仔细的观察过吗?所有的物体下落的都一样快吗?
演示2:硬币和纸片同时下落。
很显然,硬币比纸片重很多,是不是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呢?你赞同吗?(提问)
教师给出三种猜想,学生自己验证结论。(课件演示)。
教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的实验器材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引导学生发现是空气阻力的作用)
学生总结:是空气阻力的作用。
教师引导:有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把纸片揉成团,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减小空气的阻力。
教师引导:若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很小的时候物体下落的快慢又会怎样呢?
教师介绍并演示牛顿管实验。
学生总结: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很小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教师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条件:(1)只受重力
(2)初速度为0
教师引导: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过程中下落的速度是变化的,大家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什么样的加速运动呢?我们前面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大家想想,我们能不能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呢?
(选2名同学上台完成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实验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给出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x=aT2)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求解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标准值
g=9.8m/s2
一般计算过程中g可以取10m/s2。
课件演示:教材P44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分析g随纬度变化的关系。
学生总结:随纬度的升高,g的数值在变大。
教师引导:既然我们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大家能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运动规律呢?
基本规律:
v=gt
x=gt2/2
v2=2gx
(三)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2.常取g=9.8m/s或g=10m/s。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v=gt
x=gt2/2
v2=2gx
2(四)课堂练习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3倍,它们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加速度大 c、甲与乙着地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两者在任意时刻离地的高度相同。
2、一个物体从160m高空静止的气球上自由下落,此物体下落2s后张开降落伞匀速下落,问物体共经历多长时间落到地面?(g取10m/s2)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运动规律,并自行测量了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外活动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把能够测量人反映时间的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反映时间的测量研究,绘制反映曲线。
第四篇: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
《与众不同的麻雀》第一课时
善友镇中心小学 齐丽娟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妨”“碍”“谴”“责”“毫”“继”“续”“刮”;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群”“责”“丝”“刮”“悄”“救”,了解汉字书写规律。
2.学习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与众不同”“七嘴八舌”“一致谴责”“没有妨碍”等词语的意思。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问号和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读好对话。
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中的一群麻雀和与众不同的小麻雀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整组课文的阅读中对“与众不同”这一板块主题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1.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妨”“碍”“谴”“责”“毫”“继”“续”“刮”;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群”“责”“丝”“刮”“悄”“救”,了解汉字书写规律。
2.学习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与众不同”“七嘴八舌”“一致谴责”“没有妨碍”等词语的意思。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问号和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中的一群麻雀和与众不同的小麻雀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整组课文的阅读中对“与众不同”这一板块主题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词语卡片、用于识字写字的磁力黑板块。3.情境图片、表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齐读课题:与众不同的麻雀。
2.师范读课文。
师:把书打开,认真听老师读课文,听准字音。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来读一读,谁先来读一读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
二、新课
1.师:看插图,麻雀哪一群迎风站立?哪一只相反方向?
指名上台前摆放小麻雀,再指名指出来。出示句子,指名读出疑问的语气,教师范读,再指名模仿读。自己练读,展示。2.出示词语“七嘴八舌”并练读。
师:看一看,这么多麻雀,你也说他也说,用第一句话说那就是? 齐读“七嘴八舌”。
师:小麻雀七嘴八舌什么呢? 请生读文。3.学习第二段。
师:这一句有两个生字是和什么?举起小手和老师书空。教师板书妨碍。
师:怎么记住“妨碍”两个字? 师提示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理解词义,联系句子朗读。师:小麻雀为什么说没有妨碍大家? 指名说,体会“没有妨碍”。引导全班读。师:观察一下为什么没有妨碍大家? 师:这是你的想法,为什么它会这样说? 再读整句话。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师:谁来读?
引出三个生字“谴、责、毫”分析字形。师:“谴”是什么偏旁的?言字旁的字会跟什么有关?
用“责”组词;通过图片展示尺中的毫米单位,理解字义“毫”。出示句子“和我们大家不一样„„”,和课题“与众不同”对照,师: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5.再读第三自然段。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和我们大家„„”语气不太够,大家观察它们的表情,能不能带着表情和动作读一读?
师:带着表情和动作读一读表达你的感受。还有谁想读?大家一起来练一练。带上表情和动作。还有谁想读? 自己练读,师生合作读,教师演那只小麻雀,学生演一群麻雀,体会“一致谴责”、“丝毫未变”。
6.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接着读课文第四段。生读。
师:读得真好,很正确。这一段里有三个生字“刮、继、续”,请你认真看老师写的准不准确。(师范写)
师:看老师写,举起双手书空“继续”,你有什么发现? 生:可以连成一个词,它们都是绞丝旁。师:都是左右结构,看看有哪些不一样? 出示:“刮”和“悄”“救”。师:认真观察老师写“刮”,看清了吗? 生自由写生字“刮”“悄”“救”,师巡视指导,注意左宽右窄,头正身直足放平。7.学习5-7自然段。
师:后来故事发生了什么?
指名分别读5-7自然段,指名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生汇报。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 “与众不同 没有妨碍„„” 板书:救了大家。
8.用四字词语把故事连起来。体会与众不同的毛毛虫和小麻雀。
三、小结。
出示课件表格,体会单元第一篇课文没有“与众不同”的毛毛虫和第二篇课文因为有“与众不同”小麻雀,结果完全不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推荐孩子们读《汤姆叔叔的木屋》。
第五篇:教学设计 观摩课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4~75页。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2.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具学具:小棒、多媒体课件、试题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口算我最棒。(老师出示试题卡片)
50+20=
9+50=
35+60=
60+40=
70+15=
70+20=
30+30=
30+6= 2.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课件演示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少年合唱团里有23名女生,22名男生,请你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少年合唱团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23+22=
师:这样的算式以前我们做过吗?(没有)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计算这样的算式。
设计意图:以复习整十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加法,使学生 回忆其计算方法,然后用具体情境提问题、列式引出所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师:算式23+22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小红:我是这样算的: ①23+20=43 ②43+2=45 小亮:我是这样算的: ①20+20=40 ②3+2=5 ③40+5=45
小刚:我是这样算的: ①20+22=42 ②42+3=45
3.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们除了用以上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那就是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竖式,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老师书写过程)23+22=45
4.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出示试题卡片)38+21=
52+15=
43+55=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结果,然后交流)5.师:同学们学知识学的很快,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出可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亲自体验用竖式计算加法算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5+22=
24+35=
62+25=
36+23= 2.用竖式计算。
71+18=
53+14=
45+54= 3.生活中的数学。
用30元钱买一把扇子和一个闹钟,钱够吗? 扇子11元,闹钟18元。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