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5专题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想象力
1、活动背景
想象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想象力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动力,真正掌握知识也必须有想象参加。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和创造,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想象是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如果学生具备宽阔、深远、丰富的创造想象,必将大大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向广度和深度展开。初中生相对地受到定向思维干扰较少,很容易引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如果设计的活动引发他们的想象力,那么对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起重要的作用。
2、活动目标
掌握几种想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提高学习兴趣。
3、活动要领
通过讲解、训练、小组活动来进行辅导。
活动的重点:培养学生对想象力发展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想象力对他们发展智力的重要性。
活动的难点:使学生从被动的开发智力到积极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力。
4、理论依据
想象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想象是人脑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根据有无预定目的,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自然而然进行想象。例如,看到纯净的天空,会想到蓝色的海洋;看到天上的白云,会想到草原上的羊群。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低级的想象形式。有意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为了学好立体几何,而对物体展开空间想象;为了写好作文,而对场景进行想象,这些都属于有意想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想象是一种主要的想象方式。
根据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心理学家又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象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读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头脑中就会勾画出一幅美丽的西湖风光。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曹雪芹创造的贾宝玉这一形象,靠的就是创造性想象。世界上根本没有贾宝玉这个人,作者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和积累,创造出这么个人物,而我们读者通过文字再造出贾宝玉这个形象,则是一种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有一种特殊形式—–幻想。幻想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幻想可称为理想,消极幻想是空想与梦想。
5、准备工作
将想象力训练的题目几图形制成投影片。
熟悉想象力训练的题目。
6、参考资料(活动主题、目标、难点重点 略)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有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蜜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蜂房还未建成,其表象已存在于建筑师的头脑中了,这就靠想象—–人脑所特有的一种机能。2.学生活动
⑴想象力的训练
师:请你设计一辆“新别克”轿车,你要考虑哪些问题?
(外形、颜色、长度、图纸的设计与修改、零件的配置、试车调试、重新改 造、命名等等)
师:一个圆,用三条直线来分,最多可分成几部分?
师:你能想出几种热水的方法?
师:下面的图形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师:请尽可能多地写出包括半圆的东西,并写出它的名称,半圆大小可以任意
扩缩,但半圆形态不变。
以上内容可分为小组讨论,大家交流。
⑵哑剧表演
请你勇敢地走上讲台,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同学一起进行下述表演。
A:照镜子。二位同学合作,一个人为表演者,另一个人为镜子中的他。
B:拔河比赛。两组人员,每组5–6人,不用绳子,按裁判员的口令:“开始”、“加油”、“左边稳住”、“小心绳子断了”,“甲方胜利”„„进行表演。
C:举重比赛:模仿举重运动员。有50公斤开始加到70公斤举重失败为止。3.怎么提高想象力(打投影片)
师:⑴注意知识经验的积累
⑵从模仿开始
⑶善于进行观察
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⑸注入热情 4.小结
⑴想象要大胆、丰富、多样、创新,又要合乎情理,避免过多的幻想。
⑵想象力的训练需要持久,不断地提高和丰富。只要多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想多练,持之以恒,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和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帮助的。参考资料 一句不真不假的话(故事一)
从前,有个贪婪狡诈的财主,为了达到即让长工干活,又不给长工工钱的目的,规定长工们在年底领工钱时,要说一句不真不假的话。假如说的是真话,不但不给工钱,还得再给他白干两年的活;要是说的是假话,就得再白干一年活。这样,长工们不论是说的真话还是假话,都拿不到工钱,还得继续白干活。
有个聪明的年轻人,恨透了这个财主,决心要为穷哥们出这口气。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句不真不假的话,并悄悄告诉给穷哥们。这一年年底领工钱时,财主洋洋得意地想:这帮穷人还得给我白干活。可是,当长工们说出年轻人教给的那句话后,财主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只好把工钱付给了长工们。一磅肉(故事二)
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热心善良的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解决困难,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了3000块钱,讲定三个月后,他的商船队回港时归还换。夏洛克记恨 安东尼奥曾辱骂过他,为了报复,夏洛克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就在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作为处罚。安东尼奥答应了,双方签定了借约。三个月后,安东尼奥由于商船队遇难,不能按期偿还借款。狠毒的夏洛克便向公爵提出控诉,要求按约割取安东尼奥胸部的一磅肉,作为处罚。巴萨尼奥为了朋友免遭灾难,愿付6000块钱给夏洛克,以偿还借款,夏洛克不答应;公爵费尽唇舌劝夏洛克不要这样做,可他仍坚持。
后来巴萨尼奥的妻子——聪明的鲍西亚知道了这件事,边化装成法官来审理这个案子。他同意夏洛克的起诉,认为安东尼奥应该按约给夏洛克一磅肉。但是,必须有两个条件。夏洛克无法实现这些条件,因而败诉。你知道鲍西亚的条件是什么吗?
7、注意事项
在活动中要鼓励同学想得越多越广越好,及时表扬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同学们的想象兴趣。
第二篇: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8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别人眼中的我
1、活动背景
青少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和建立一种恰当的自我认同感。反复比较别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有何不同,尤其是同龄伙伴的认可、接受。这就需要在了解别人的看法的基础上不断作出自我调整,才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也才能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心。少男少女经常关心的是:“别人喜欢我吗?”“别人怎么看我?”“怎么看我做的这件或那件事?”“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会是合适的?”当他们得到被人肯定时会更加自信,如遭到别人否定,他们会烦恼、沮丧甚至逆反、冲动。但矛盾的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交往经验且以自我为中心,常因不能全面了解自己而引发各种问题。因此,辅导学生如何了解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以及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进一步完善自我意识,是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
2、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从他人的欣赏,评价中客观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强化“我是我自己,我拥有我自己”“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观念。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提高自信心,有利于积极的乐观开朗的心态养成。
3、活动要领
这一专题是在上一课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别人的评价客观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分三个层次展开:、父母老师眼中的我;、互相欣赏;®、我对自尊的宣言——悦纳自己。
引言处理:用二可图“肖像”或具体物件说明不同角度的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领悟对自我的了解需要多方面的综和评价。
第一层次“父母老师眼中的我”。初中生在发展自我意识的同时,一般会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对成年人的评价会有排斥的想法。而这个活动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平静地思考、归纳一下周围成人会怎样评价“我”。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对评价的感受时,也听听同伴对成年人的评价有什么感受,会怎么处理。这个活动的人际互动,不仅能达到情绪上的共鸣与宣泄作用,还能从别人的感受中得到启发。因此每个同学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做到相互间的信任是自我信赖别人的基础,是同学关系融洽的保证。
第二层次“互相欣赏”。这个活动让学生不断找出自我认识与别人评价的异同之处,启发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同龄人的评价,并从中领悟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达到自我教育,重塑自我的目的。
活动
一、“猜一猜他是谁”。(可以在二十句句子的基础上做。)夸美纽斯提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因此,心理辅导活动尽可能要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诙谐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类似猜“谜”的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活泼的游戏中主动去思考、理解别人的看法,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目的。
活动
二、“快乐一刻”——我和朋友的心灵感应。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周围的同学,用欣赏、学习的眼光去接纳别人(因为在活动中许多学生常常讲着讲着又讲别人的缺点了),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也有利于学生间的融洽、合群。动物拟人可能会引起同学相互间的攻击、嘲笑。所以要求学生在心里想好一个最要好的同学,从欣赏的角度去发掘伙伴的优点。这样矛盾可以少些,这个活动是比较特殊的,需要暗室环境,需要有技巧的指导语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要求把想象出来的动物立刻告诉边上的同学,避免临时更改而影响效果。《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指出“辅导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要有兴趣性和新颖性,要让学生喜欢参加,让学生有意无意中接受心理教育,从而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而这个活动由于是朋友的评价,又比较幽默,往往易为学生接受。在不经意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三层次“我对自尊的宣言——悦纳自己”。让学生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归纳思考,体验他人的评价,并学会适应。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诵《我对自尊的宣言》。以激发学生的愉悦感和自尊感,以自信、进取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力,而且能对活动中他人的评价引起的情绪上的波动、沮丧起开导和安抚作用。
4、理论依据
从个体的发展上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初生婴儿只有一些天生的固定的神经联系,他们的动作是和周围环境刺激直接相联系,还没有把自己从环境中区别出来,他们完全在成人照料下生活和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周围的人们交往中,观察别人的态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并把这些内化、整合为自己的心理模式,此后就以此为评价和改善自己行为的标准。这也就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过程。可见,自我意识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人际关系的反映。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追求自我的完美:青少年期个体行为的最大变化就是追求自我的完美,他们不仅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且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身体发育情况)力求得到别人的认可。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同一;b、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同一;c、社会的我与个体的我的同一;d、自我性别角色与自我性别认识同一。
更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同伴心目中的地位,有被尊重的需要。
在这些特点中,本专题主要辅导和讨论的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同一性。埃里克· H·埃里克森(1964)关于同一性发展的概念是理解童年期到成年期这一复杂巨大的转变的有用工具:“是处于他看他自己的形象和他感觉到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及期望他成为的形象之间的东西„„同一性是新产物,现在遇到了危机。”“青年要把童年的自我变为成年自我,必须逐渐和家庭外社会的‘世人观点’取得一致”建立个体同一性是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这种发展更鼓励自我进一步确认“我是„„”和“我正成为„„”的含义。埃里克森指出(1964)青年期的同一性形成如果比较成功的话,心理社会的发展就能顺利地通过成年阶段,达到最终的完整性。反之,与别人交往时就会带来心理损伤,产生病态人格。因此,如上所述的“危机”,实际上是危险与机会并存。本专题的游戏活动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完善自我。
5、准备工作
引言需要的图片“肖像二可图”或带柄的茶杯等实物。
准备色彩鲜艳的盒子放每人描写自己特征的纸条。
环境准备,可以挂窗帘调节光线的教室。
多媒体的制作(动物图片的准备)。
做心灵感应的音乐带(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或其他轻柔的音乐并配指导语。
6、参考资料
《你愿好友为你撕下背后的纸条吗?》
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状态分成四个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知己也知的公开领域,譬如外貌、性别等;第二部分是人不知己知的秘密领域,譬如你在日记中不为人知,也不愿人知的心事;第三部分是人知己不知的盲目领域,譬如你尚未觉察但别人已经意识到的你的缺点,就像你的背后贴了一张纸条,你懵然不觉,而看到你的人正在为此窃笑;第四部分是人不知己也不知的潜在领域,比如你的潜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客观的去接受它,就等于是让别人为你撕下背后的纸条。
《别人能帮助你喜欢你自己》
你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你对自己的印象,随着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所相处的人而有所改变。不错,别人对你的自我形象影响很大。他们会激发你发挥潜能,也能抑制你的潜能。他们会增进你的自我形象,也可能摧毁它,他会带来喜悦,也可能带来伤害,他们会使你建立信心,也可能使你患得患失。在某些人面前,你会觉得充满信心,能力出众。你会突然变成这个世界的领袖,所到之处无不顺心遂意。
人类本性最深的渴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讨论他的朋友。
妈妈说:“她为什么喜欢你?”
他说:“这很简单啊,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得好。”
“那么你为什么喜欢她呢?”
“因为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的好。”
这就对了,生命的花朵就在这一刹那中绽放异彩!你生命的光辉,使你觉得自己更有价值,更好。
有一次绿湾足球队教练隆巴第教练生了一场大病,住进华盛顿医院时,以前绿湾队的一位后卫大卫,从洛山矶赶飞机到华盛顿,去探望隆巴第,只逗留几分钟时间,便又搭机赶回家去。大卫说:“虽然很忙,我还是一定要去,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不去。他曾经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我们总是迫切地想替使我们觉得自己重要的人做任何事。这样的心态显示内心深处的渴望——希望别人肯定自己、喜爱自己。
《挖掘别人的优点》
有一位银行职员就这样做过。他经常给坐在银行门口的一位没有脚的乞丐一块硬币。但是,他和大多数人不同,他每次丢了硬币之后,一定要顺手捡起放在这个乞丐旁边的铅笔。这个银行职员对这个乞丐说:“你是一个生意人,而我的习惯是买东西一定要选择品质好的,所以我向你买。”
有一天,这个缺腿驼背的乞丐没有出现在银行门口。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银行职员也渐渐忘记这个人,直到有一天他走到一栋大厦内,突然在一处室内摊贩前面,再看到这个以前流浪街头的熟悉身影。这个店老板激动地对他说:“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来,我今天能在这里开店,你给我的影响实在很大。你不断地鞭策我,说我是个‘生意人’。于是我开始这么认定自己,而不再觉得自己是个讨钱的乞丐。我努力卖笔,卖了很多很多。你给予我自重,使我对自己刮目相看。”
你又如何看别人呢?是否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呢?或者你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你也能象这个银行职员一样分辨乞丐和生意人吗?有一天,有一个人说感谢你,因为你所说所做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7、注意事项
评价他人,以赞赏为主。在此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节气氛,如果有伤害性语言,教师设法转移并暗示说:“哦,我想你可能是这种意思„„”
教师善于创设情景想象,注意语调、语气、控制气氛是关键。
教师尽可能创设和谐、宽松、谅解的气氛。注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授课教师不必拘泥于文中所列参考活动,可灵活机动调用,并增加自己创设的活动。
第三篇: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1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趣中有乐
一.活动背景
综合有关调查研究材料来看,幼儿和小学阶段(甚至包括初中生一年级),其有趣水平占主要地位;初中学生(甚至包括高中一年级)以乐趣为主要倾向,如一位中学教师说:“一般来讲,学生进入初二以后,开始向乐趣阶段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则开始进入志趣的层次:“一般来讲,从高一开始,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已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兴趣也在向第三个阶段发展。事实证明,学生的志趣是在高年级形成的,一般是在高二时;志趣形成后对学生日后事业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知道兴趣具有逐步深化的规律,人的兴趣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在有趣阶段,意志坚持性的时间较短,也不很稳定;在乐趣阶段,坚持时间增长,稳定性的程度也增高,发展到志趣阶段之后,坚持性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稳定性也可以大大增强。在学校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兴趣,还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使学生自己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乐趣横生并具有其稳定的志趣。有些学生对学科只是停留于消极兴趣阶段,有些学生甚至迷恋学科以外的某种事物或活动而防碍学习。我们知道求知欲是青少年学生走上科学之路的诱因,然而光有求知欲而不能持久很长时间,初中学生的求知欲仍是波动性与稳定性相统一的,要到初三年级和高中年级,求知欲才真正稳定下来。人的求知欲并非完全自发,而必须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激发才能以长期维持下去。本课活动旨在探索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培养及其呼唤学生提高自己兴趣水平意识,在学业以及日后创业道路上执着前进。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懂得兴趣的由来和兴趣培养的方法与过程,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加强自我自制力的强度,提高自己兴趣水平,逐步让兴趣转化为乐趣乃至于志趣,注重平时自己的兴趣倾向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懂得兴趣可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积极兴趣与学生成就动机紧密相联,能够对学业产生积极动力作用,而消极兴趣是一种泛化的、肤浅的兴趣向往,会影响学业进步。消极兴趣可以迁移成为积极兴趣,也就是正确培养兴趣的方法途径,使学生在知识经验丰富、独立能力增强以及其它心理能力的普遍提高的发展条件下,使自己兴趣变得深刻持久起来,与今后事业联系起来。
三.活动要领
本课重点让学生懂得兴趣的由来和兴趣培养方法,如增强自制力不断努力达到乐趣、志趣境界。
本活动难点是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自己学习上“消极兴趣”与“积极兴趣”转化关系,激发发展高层次兴趣的热情。
四.理论依据
1. 兴趣的发展一般是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
(一)有趣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一阶段和最初水平。幼儿经常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有趣,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为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这种兴趣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弥散性,并且是不稳定和经常变化的。
(二)乐趣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二阶段和中等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有趣逐渐趋向专一和集中,并对某一客体产生特殊爱好时,就成为乐趣。例如,一个初中生学英语时感到是一种乐趣,他便积极参加英语沙龙的活动。乐趣带有专一性、自发性和一定程度的坚持性。
(三)志趣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高级水平。它是在乐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与个人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相联系。志趣带有自觉性、方向性和坚持性,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们的志趣分不开的。
人与人之间在兴趣发展的速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有些人可以较快地从有趣经过乐趣发展到志趣;有些人却长期停留在有趣和乐趣阶段,达不到志趣阶段。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P481 2. 何谓提高兴趣水平? 所谓提高兴趣水平,就是要善于遵循有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有广阔兴趣,也能够具有极其稳定的志趣。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马加乐、燕国材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者版P238 3.“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依次发展的规律”说明:
(1)以好奇心为基础形成起来的求知欲望的发展和变化,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2)以好奇心为基础形成起来的求知欲的发展和变化,是不稳定到稳定的。
(3)求知欲望与好奇心的关系,并非单纯由后者派生前者;而实际上,二者的发展和变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其关系应当是互为基础、互为条件、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马加乐、燕国材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P304 4. 求知欲望的培养
(1)鼓励学生提问
(2)鼓励学生动手:动手一求知欲—创新,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一链三环”。
(3)丰富科学知识:
求知欲望与知识获得具有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旺盛的求知欲望,可以驱使人去获得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科学知识,又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水平。
(4)丰富课外活动
求知欲望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也是辩证的。
一个求知欲强的学生,必然以充沛的精力去参加多种课外活动;同样,一个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其求知欲望会增强。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马加乐、燕国材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P240 5. 积极兴趣与消极兴趣
积极兴趣指有效兴趣,能够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促使个体能力和性格的发展。
消极兴趣指无效的兴趣,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仅仅是一种向往。
兴趣的积极性系指一个人兴趣作用的大小即效能水平而言。一般而言,凡发生作用越大,效能水平越高的兴趣,则其积极性的程度越高;反之,凡发生作用越小,效能水平越低的兴趣,则其积极性的程度也越低。可见,兴趣的积极性的水平,是以其作用大小、效能高低为标志的。从这个意义说,可以把人的兴趣划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两种。积极的兴趣是主动的兴趣,养成了这种兴趣的学生,他们不只是特别热心某事物或活动,还会主动地去操作该种事物,参加该种活动。一般来讲,中心兴趣,固定兴趣的积极性是高的。
消极兴趣是静观的兴趣,停留在这种水平上学生,只会局限于感兴趣的客体的知觉。他们的兴趣只是观赏而已,没有深刻地去认识感兴趣事物的内涵,没有去感受所感受兴趣活动的滋味,而且事过境迁,即如过眼云烟。一般来讲,广阔兴趣,不固定兴趣的积极性是低的。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 马加乐、燕国材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P110 1. 赫布(Hebb)和伯林(Berlyne)的“最佳唤醒”理论
赫布和伯林通过大量观察研究,提出了最佳唤醒理论(Optimal arousal),认为对唤醒的偏好水平是个体行为的一个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个体偏好中等刺激水平,他导致最佳唤醒;而过低或过高刺激水平都不为个体所喜好。
我们时常可以观察到人们在活动选择上的各种差异,例如有人喜欢节奏强烈的音乐,有的人却喜欢曲调柔美的乐曲;有人在闲暇时从事激烈的体育活动,有人将喜欢伺弄花鸟鱼虫。对于活动选择上的偏好差异,人们一般将之解释为兴趣爱好的不同。实质上它个体之间最佳唤醒水平的差异有关。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最佳唤醒水平,低于这个水平时,个体寻找刺激;高于这个水平时,个体逃避刺激。这里还有个经验因素,因为任何活动经多次重复都会失去新鲜感而变得乏味,从而降底刺激,这时个体便产生一种新的动机去寻求更有刺激性的活动。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三版370 2. 社会性动机
又称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社会性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例如,成就、交往、威信、归属和赞誉等动机。社会性动机具有持久性的特征,是后天习得的。人与人的社会性动机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心理性动机中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包括较为原始的三种驱力,即好奇、探索与操弄;另一个层次包括人类所特有的成就动机和亲合动机。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P481 五.活动准备
几幅成功人士的画像以及“成功人士早期兴趣与日后事业的关系”故事,教师准备一件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新奇、有趣的事以便作“自我暴露”。
学习兴趣培养的好方法,例如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等,几个由“兴趣”到“乐趣”到“志趣”转化的真实个案,多媒体教学工具等。
六.参考资料
根据初中学生理智感发展水平未达到较高层次这一现状,本课活动以“挑战技术”的运用为主。将讨论、讲故事作为师生“共情”阶段,然后由学生做扩展练习“兴趣是什么”作为“深层神入”阶段,促进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兴趣水平,领悟学习过程中“趣”到“乐”的发展规律,最后在探讨如何培养兴趣方法中,师生共同进行对发展与成长的探索,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改变学生安于现状心理平衡状态,渴求突破,付诸行动。教师可以运用互递信息,自我暴露,直接性反应,总结等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要求发挥学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原则,创造“心理共振场”,达到促进学生提高兴趣水平的自我需求。
讲“成功者早期兴趣与他们日后成就关系”故事入手,让学生受到成功榜样的鼓励作用,激发成就动机。扩展技术“兴趣是什么”要让学生展开来谈自己对“兴趣”的理解。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谁说得好,只要让学生讲出自己真实体会即可。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运用STAD小组积分法比一比哪一小组同学发言最多。
针对“大家一起来分享”活动,由学生准备学习过程中一件新奇有趣的一事。教师可以作“自我暴露”,将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习中有趣有意义的事说给同学们听,激起同学们共鸣,但教师注意以参与者身份加入学生活动,说一件就可以,让学生们多讲。这“讲故事”游戏可以让同学围坐在一起,改变上课时原有形式进行。然后由同学们在自由组织的小组中讲自己记下来的“同学有趣的学习故事”。注意让同学讲述过程中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件事中你是如何参与和投入的?”“这件事有什么趣味,给了你什么快乐?”让学生在大量事实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中体会“趣”与“乐”,运用“注意与兴趣”规则引起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举例揭示“兴趣发展规律”从“有趣到乐趣到志趣”。书上让学生判断这三种不同水平的兴趣,联系到自己如何提高兴趣水平。
七、注意事项
在讲别人学习中的趣与乐后,一定要引导同学讲自己在学习上的趣与乐,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才能达到趣中求乐。老师要注意点拨与引导。
第四篇: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8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学习方法
一、活动背景:
在当今社会减负的大浪潮中, 如何在减负的过程中, 有不影响到学习成绩, 这时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目前学校和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 更重要的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小学里的一套学习方法已不适合中学的学习,而初一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注重学习成绩,忽略在此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因此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再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学会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目标:
通过介绍一些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掌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提高学习效率。理解学习策略及其运用的重要性。
三、活动要领:
除了教师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之外, 应设计活动让同学们通过互助的方法收集学习方法。本活动重点是学生掌握大量的学习方法。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任务,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四、理论依据:
在我们学生之中, 应该说每个人的智力差异不大, 而成绩却有很大差距.这当中, 科学的学习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 是学习成功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口.俗语说:得法者成功快, 方法对头, 会事半功倍, 成绩优异;学习方法不当, 会事倍功半, 成绩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懂如何学习,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曾说过一句耐人寻问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 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既学到了知识, 又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学习策略的性质
学习策略一词被许多心理学家广泛运用,但至今无人公认的定义。我们拟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对学习策略的性质进行讨论。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加涅在叙述认知策略的同时,也提出它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审性和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从加涅的上述论述来看,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例如梅耶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这样,学习策略就不限于加涅所说的执行控制过程,也涉及信息加工过程本身。梅耶把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在书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一切活动都称做学习策略。
五、准备工作:
1.一块小黑板
2.幻灯片:画有一个正哭死兔的学生.六、参考资料;1.<中学生心理诊断> 主编: 郑日昌
山东教育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卫生> 主编: 郑日昌
山东教育出版社
3.<学习方法策略> 主编: 李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
台海出版社 4.记忆方法的训练
a.教师: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小黑板上的8个名词, 时间不超过30秒, 然后把黑板拿下来, 看看自己记住了多少? 1, 轮胎 2, 烙饼 3, 铜钱 4, 钻石 5, 纸钞 6, 执照牌 7, 香槟 8, 高级轿车
然后教师让同学们把记住的名词写在纸上, 看看谁记得最多.请几个记得较多的同学来介绍一家你的记忆方法.b.一分钟时间阅读“大白兔死了”, 自想几个串联词, 然后把故事内容讲出来.<这时可以把幻灯片放者>
请同学来讲出这个故事, 并来谈谈是如何记住该故事的.教师: 记忆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技能.但是每个人记忆的能力却不同, 实际上记忆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增强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的介绍 A谐音法.谐音法可以把乏味的数字或其他材料变为有意义的语言.这种方法能较好的应用于数字的记忆中.例: 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山颠一寺一壶酒
3的算术平方根是1.732050, 如果把2读成斤两的
“两”, 0读成“洞”, 那么这个数依谐音可读成“一起商量懂不懂”.B 链锁法.其关键是寻找提示词, 而且每个提示词能使人想起它所代表的句子,段落或思想,同时提示词之间便于连接.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一篇文章的记忆.例: 见面已经练过的<大白兔死了> C 歌谣记忆法
这时把识记材料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 大量的实践材料证明: 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 比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材料要好记得多.例: <汉语拼音字母歌>为
6是玻(b), 反6是得(d), 一门纳(n), 两门摸(m), 拐棍佛(f), 伞把特(t), 小棒赶猪勒勒勒(l).D重复与过量记忆.在记忆的基础时间上应在加50%的时间.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 再请几个平时背书较快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们的记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地方.5.学习过程的自我诊断与管理
教师: 记忆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 而学习的基本过程有4个环节:预习, 听课, 复习, 作业.他们中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1> 自测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 对每个问题做出是.否或不清楚的回答.2> 自评 根据各自的总分对该项学习环节做出评价.3分以下---很差 4---7分----较差 8—12分----一般 13—16分---较好 17分以上---很好 3> 小组交流
我的4个环节中, 有哪些优点, 那些不足, 请小组内的同学来帮助你.6、“睡眠学习法”
目前,录音带的利用在一般家庭都很普遍,它甚至跟电视或收音机一样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有人用来听歌曲,有人用来练习英语,录鸟儿歌唱,或录摩托车的声音。其中也有人把录音机应用到睡眠学习法方面,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心理学上的应用。
这种学习方法是把录有课业内容的录音带,在就寝之前播放,使一个人在睡眠中也能够继续读书。这种研究和实验在日本很盛行。
本来,一个人在熟睡之前,或尚未完全清醒之前,常产生一种很特殊的催眠状态,那么,我们可将录好的课业内容,趁他在无意识的催眠状态下灌进他的脑海里。
总之,这种方法跟催眠术的原理相同,因为一个人在催眠中接受暗示以后,一旦清醒过来,也仍然会遵照被催眠的暗示去行事。
在催眠的状态下,被暗示性的效果非常良好,所以,人们也将这种睡眠学习法,应用在如何恢复自信方面。例如在就寝时,不妨在枕头旁边放这样的录音带:“我现在的心情最好,情绪最安定,应该要好好地休息,明早一醒来,必然精力旺盛,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每晚这样反复不停地播放,数周后,这种暗示自然会生效,个人也能很轻松地应付工作和课业。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利用此法来矫正自己的恶癖。多湖辉就曾经做过这种实验。
他把一组咬指甲癖的孩子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就寝前,都听老师的录音带“你不要再咬指甲了,这是不卫生的习惯。”
另一组孩子,老师只是告诉他们要改正咬指甲的坏习惯。
这样连续听了一个月之后,果然听录音带这组小孩都矫正了咬指甲的恶习;而另一组孩子能改正这个坏习惯的却不多。因为录音带里的声音,正好是自己所尊敬的老师的声音,所以,这种声音比自己的声音更具有效果。要想做个老师喜欢的孩子,就必须听老师的话。
如果诸位常常为自卑感到痛苦,或者每天都闷闷不乐,那也不妨试用一下上述方法。
——摘自《多湖辉心理操纵术》
7、轻松愉快的心情,能提高读书效率
两组不同的实验,证明了一个道理——心理因素制约着读书效果。
·读书的效果决定于心情的好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久病卧床,遇见了朝思暮想的亲人,顿时会觉得病好了一半。心中的懊恼,烦躁不安,山珍海味也引不起食欲。读书也一样,心情愉快就读得进去,效果也好。心情欠佳,就难以读进去,效果极差,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看了什么。
美国学者嘉西尔德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五十一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愉快的方式上课,一组以不愉快的方式上课。三个星期后发现,在愉快气氛中上课的学生,大多数能记住他们学过的东西,持久不忘。而另一组学生,情况就明显差多了,他们难以记住他们学过的东西。
这项实验说明,心情能够制约读书的效果。换言之,谁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状态,谁就能读得事半功倍。
·做好内外节奏的调整
所谓内外节奏,即生理节奏、心理节奏与物理时间节奏。三者节奏协调一致。就能获得最高的学习效果。
·怎样调节好内外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节奏。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生理和心理差异不同,各自的时间节奏也就不同。以学生而言,有些人无论怎样学习,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好效果,这就是内外节奏不能协调的缘故。要想调节好内外节奏,首先就不要强迫改变内部或外部的时间节奏。而应利用循序渐进方式慢慢融和,如在疲倦时不要强迫自己学习,在精力充沛时也不要随意浪费时间,将内部与外部时间作最佳调节融合,就能得到最高的学习效果。恰当地转变学习情绪,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要想集中精力学习,首先必须调整好学习情绪,这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
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以“学习情绪不佳”作为偷懒借口,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
有名的经济学家高岛阳,担任了好几家大公司的经济顾问,每天都马不停蹄的演讲写稿。在繁忙的生活中,他也有几乎喘不过气的紧张情绪。因此,在工作的空隙,一个钟头或者十几分钟,他都尽量将心思转移。或看看电影,或玩玩电子游戏机。迅速使气氛转变,心情得到转换,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最好的休息。
由此可见,转变心情或改变气氛,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或宽敞的空间。有时候五分钟,十分钟就够了。
七、注意事项:
1.在教师教授学习方法时, 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 因为个人有不同的各自好的学习方法.2.教师应引导学生谈他们自己较好的学习方法, 这更有说服力.不一定要按照书本上的.
第五篇: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2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排行榜
一.活动背景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10059名青少年学生的理想、动机、兴趣作了专题研究,这一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已有明显的分化,95%左右的学生已经能够指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和“最不喜欢的一门课”。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讲得好。学生不喜欢一门课的原因主要是基础不好。男生对理科的兴趣稍大于女生;女生对文科的兴趣稍大于男生。在当前初中学生中人的兴趣就开始分化,会出现一个中心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初中学生的兴趣倾向性也发生分化,而且很明显。有的学生热衷于语文,却对数学学课学起来如同嚼蜡。有的同学外语成绩很出色,而物理成绩极差。研究指出这些在初中阶段便“偏科”的情况不利于打好知识基础以便今后的选择专业。而且初中生常常对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感兴趣,处理不当,使有些学生虽有广阔兴趣,而没任何中心兴趣,学习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流于肤浅。有的同学虽有中心兴趣,但是知识狭隘,不知变通。因此学习心理辅导中要把握好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规律,对学生兴趣培养作正确引导。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学习活动与未来职业关系,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端正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不同基础课程与不同的职业密切程度不同的,每一门课程与其相应的职业有着内在的兴趣和才能的一致性,如果某学生对一门基础课程特别爱好,并且学得出色,那么他可能对未来相关职业同样感兴趣,而且能获得成功。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往往要求学生兴趣随着学科的变动出现相应变化,虽然如此,但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固定性还是必要的。因为学科的设置不断加深,前后一贯的,学科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比如物理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而且巩固他们的数学兴趣,高中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可以巩固初中已形成对无机化学兴趣等等。因此,本课活动在此方面作必要的引导。
二.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现状,兴趣变化,初步理解自己的中心兴趣,学习能力情况,并且从中领悟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的相互关系,懂得中心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兴趣可以培养的。觉查自己的兴趣倾向性,作正确的调整,能够专心学习好各门学科知识基础上根据自己能力倾向和兴趣倾向发展自己专长,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为今后专业选择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又懂得中学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人的兴趣在长期学习环境、实践工作中会有所变化和迁移的。提高对学习的热情,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从不断提高的学习需求出发,发展好自己的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使自己能力和兴趣相辅相长。
三.活动要领
首先教师可以做一个学习兴趣倾向性的集体调查,了解班内同学的学科倾向以及各班不同差异,这一内容可以结合“学习兴趣排行榜”栏目进行。指导同学把最感兴趣的学科排在最前面,其余依次排列下来。这一活动罗列出的学习科目可以按照课程表内的科目,也可以把有关学生认为社会上各行各业所必须准备的知识内容如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因素罗列出来,让学生认为自己最喜欢的技能学习项目排列在前,把不喜欢的排列在后。这是因为当前素质教育与社会需求技能知识相联系,传统的学科体系可能会由同学提出质疑。有的同学上夜校读课堂上未安排的课目,这些课目可以列入“学习兴趣排行榜”以便让同学之间,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新趋向以及需求情况。排完之后教师可以请同学协助作开头的统计工作,了解学生群体情况。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大组交流宣读自己的“排行榜”,教师指出“这是每个学生自己自由的选择。教师鼓励每一个同学谈为什么这么排列的原因,对于不同同学“排行榜”内容的差异不要加以指责,尊重每一位同学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同学谈一谈“最喜欢学科”和“最没兴趣学科”造成产生的原因。“排行榜”能够排列几位就让同学自主决定,最少可以在5—8个之内。
在了解学生自己的学科倾向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中心兴趣,这也是一种学科兴趣测定法。根据书上要求让同学自行完成。打分数可以让教师等全体同学均完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算分数,由4个题目分数为一列,如书上提示进行。教师指导同学挑出得分列最高的前三列,看一看自己的学科倾向与大致职业类别关联。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职业类型六角图,引导同学思考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多种技能技巧的职业社会,现代职业人要有多种技能在手,如经理要会英语,会财务知识,会驾汽车,教师不仅教好本学科还要懂电脑、教育学、管理学等。在校学生怎样把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相联系学好本阶段功课,使自己兴趣能够迁移, 发展特长, 这些问题可以依据同学反映作专题讨论。尤其突出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不要因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自满,不思进取,不求开拓。本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现状和学习兴趣倾向,认识职业兴趣,促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点在于从中让学生领悟兴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由自己意志影响下培养起来的。解决学生日常厌学的问题重在提高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理论依据
1. 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
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和一切活动中起动力作用。
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人们从中活动的强大动力。兴趣对活动有下列几种作用: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
(2)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兴趣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何有道 粱宁建 主编 2. 兴趣的分类
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
(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A.物质兴趣。对食物、衣服和舒适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的追求。
B.精神兴趣。主要指认识的兴趣,如对学习和研究哲学、文学、数学的兴趣。
(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它们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A.直接兴趣:是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例如,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对开汽车的兴趣。
B.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束的兴趣。如对通过学习取得职业的兴趣,对工作后取得报酬的兴趣。
在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大多数对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年龄稍大的儿童才会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都是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支持,活动将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活动也不可能长久持续,只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正确地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开始学习外文,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让认识到学习外文重要性(这是间接兴趣);随着学习深入,对学习本身也感兴趣(这就是直接兴趣)。
«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何有道 粱宁建 主编 3. 兴趣的品质
(一)兴趣的倾向性
(1)是指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人与人之间在兴趣的倾向性方面上差异很大。
兴趣倾向性有高尚和低级之分。前者对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事物发生兴趣;后者对有害于人类社会的事物发生兴趣。
个体有些兴趣倾向表现得较早。但职业倾向要到高中或高中后才稳定下来。
罗(A.Roe)认为,职业兴趣是儿童期与家庭人员的关系所造成的。和谐的家庭儿童“以人取向”,冷漠的家庭使儿童“以事取向”。
兴趣倾向性与人的生活实践和所受教育有关。
华师大出版 «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主编
(2)职业兴趣:是指人对某类专业或职业所持有的积极态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职业会抱有不同的态度,同一个人对不同职业也有不同的态度。一个人如果对某种职业感兴趣,他在学习和工作中就能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力地努力完成其所从事的工作。从职业兴趣的发生和发展来看,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初中版教师用)
(二)兴趣的广泛性
兴趣的广泛性是指个体兴趣的范围。兴趣广泛程度和个人的知识面宽窄密切相关。个人兴趣愈广泛,知识愈丰富,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广泛的兴趣应该在正确的倾向指导下和中心兴趣结合起来,否则如果样样都喜欢,样样都不是,结果一无所长,难有建树。只有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有一个中心兴趣,使兴趣既博又长,才可能取得成就。
(三)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持久性又叫兴趣的稳定性,指个体兴趣稳定的程度。在人的一生中兴趣必然会发生变化,但一定时期内,保持基本兴趣的稳定性,则是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根据兴趣持续时间长短,兴趣可以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人有了稳定兴趣,才能把工作持续进行下去,取得成就。
儿童早期兴趣比较不稳定,兴趣一般在15岁以后才趋向稳定。
兴趣的持久性是可以培养的,它和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密切联系。
(四)兴趣的效能
兴趣的效能指个体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根据个体兴趣的效能水平,一般把兴趣分为有效的兴趣和无效的兴趣。
有效的兴趣能够成为推动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促使个体能力和性格发展。
无效的兴趣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仅仅是一种向往。
«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何有道 粱宁建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8月第一版p.474 ~478 4.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相互促进的规律
兴趣的广度看,兴趣又可分为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二种。
中心兴趣就是对某一方面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许多科学家之所以在某一科学领域内有巨大成就,是与他们对该门科学中心兴趣分不开的。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是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首先要有广阔兴趣,多方面地摄取知识,打下广阔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培养一两个中心兴趣,如对某一学科的某一两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钻研并使广阔兴趣直接或间接地为中心兴趣服务。
广阔兴趣解决所谓博的问题,中心兴趣解决所谓专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 马加乐、燕国材箸
5.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L·霍兰的研究把职业分为六种类型(职业六角图)
(1)现实型职业。指熟练的手工行业和技术工作,如电工、木工、修理工。
(2)研究型职业。指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如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工作者和计算机程序编制者。
(3)艺术型职业。指艺术创作工作,如雕刻家、作家。
(4)社会型职业。指为民办事工作,如教师咨询人员、护士。
(5)企业型职业。指劝说他人去从事某项活动的工作,如管理者、销售员。
(6)常规型职业。指办公室工作,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活动安排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如会计、秘书。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初中版教师用)
五.准备工作
一幅职业六角图,“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示意图,“兴趣排行榜”的排队内容集,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名称可以让学生制成小名片,自己动手排一排前后顺序。可以用水彩笔画一画“最感兴趣学科”小名片,并注明原因“为什么喜欢”。
画一画语文、数学等课程与职业关系图。教师画好几幅课程与职业关系图,如“统计员、会计、电脑编程员与数学关系。
六.参考资料
《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 》 主编吴增强(初中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1月第一版 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供参考)
语文:语文教师、剧作家、评论家、作家、编辑、节目主持人、新闻记者、广告撰稿人、秘书等。
物理:建筑设计师、技师、航空人员、工程师、邮电通信人员、海洋物理研究人员、声学研究人员、光学研究人员、气象学研究人员、家电产品开发人员等。
化学:药剂师、医学工作者、食品技师、化验员、环保工程师、生化研究人员、基因研究人员、发明家等。
美术:艺术工作者、服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演员、房屋装潢与橱窗设计人员、包装设计师、绘图员、雕刻家、漫画家、形象设计师等。
英语:外交官、外事工作者、翻译、进出口贸易商、海关服务员、导游、教师、宾馆服务员、国际问题研究人员、电脑工作者等。
地理:地理学研究人员、地质研究人员、地震研究人员、水文研究人员、矿产研究人员、游戏开发人员、气象人员、能源开发与利用工作者、环保工作者等。
历史:社会工作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人员、文物修复与保护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拍卖人员。
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健康顾问、健美教练、体育教师、体育节目主持人、军人、公安人员、警察。
音乐:歌手、音乐指挥家、作曲家、演员、模特儿、音乐教师、舞蹈家。
劳技:水电工、厨师、实验员、服务员、编织工、缝纫工作者、电子技术员、插花工作者、动物管理员等。
七.注意事项
特别指出,教师要说明“这是一次了解自己学习兴趣现状的活动,兴趣可能随着年龄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发生变化的”。要学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测试结果,不要有学生由此作为自己一生发展的凭证。
要引导学生谈自己真实情况,回忆一下兴趣是怎样形成的。尽量让学生讲自己学习上具体事情,让学生在讨论、自评自测过程中懂得进入“乐学”的方式方法,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消极情绪、认知,化为认可,力求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