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1《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教学结束后,根据林老师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这亲人般的深情
林老师让学生概括出课文在叙述《老人与海鸥》的故事的精彩画面:喂 唤 谈,从而体会到老人是非常爱海鸥的,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林老师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动作的字词。围绕四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了什么叫做“品读”。
二、在教学第四段文字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如第4小节是通过老人那抑扬顿挫和亲昵的呼唤声感受到人鸥之间的那份默契、和谐。林教师在引导时侧重“亲昵”,忽视了“抑扬顿挫”。其实,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抑扬顿挫”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然后再请学生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喊一喊部长海鸥的名字,这样学生念出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的名儿时,才会有那份亲切,又有声音高低、长短、停顿的感觉。
三、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图片、音乐、感性的介绍,抓“腿色”这个关键词,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林老师又适时出现说话练习,请学生想象十多年来,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老人每天都怎么样?这么一来,老人的形象就非常鲜明了。
四、练笔激发想象,再现点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林老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用意在于再次感受老人与海鸥的爱护、眷恋。教学时,林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五、教学中,林老师让同学们学会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多去追问几个为什么,理解更深层的含义。通过计算老人的工资和每月要买几公斤饼干丁喂海鸥的故事,使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老人无私的爱。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线索清晰、结构完整,学生也走入了情境,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超越自我,努力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关注孩子的思维展示,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
2、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地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海鸥送老人”的图片,这张图上有老人与海鸥,有没有同学能为大家描述这幅画面?(可以用书上的语言)
学生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也可用书上的语言(请同学来说)
二、描述画面,直击老人送海鸥
幻灯片出示:⊙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指名来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海鸥急切、悲痛、伤心„„的心情,对老人的尊敬、热爱、不舍„„)从哪些词感受到的?齐读,读出这种心情。(大声鸣叫:这分明就是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画面啊。)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没有疑问呢? 指名来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学生:因为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出示: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三、感悟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请同学们认真读读1—12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汇报:(预设)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谁也想来读读这句话。
2、“二十余里”是个什么概念,知道吗?如果坐汽车的话这二十余里不算什么,可老人是(步行),而且是(每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日子,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北风呼啸,寒风刺骨的日子,老人还是(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冰天雪地,大雪纷飞的日子,老人依然是(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所以,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3、老人这样做容易吗?(不容易)这么不容易只为了什么?
4、送餐?老人给海鸥送来的是什么?(饼干)哪来的?(买来的)每天买饼干来喂海鸥,看来他一定是个大富翁。(不是)从哪可以读出。
5、引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哪个词吸引了你的眼球?(褪色)从三个“褪色”你体会到了什么?
6、补充资料:这位老人是昆明大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每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工资,老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2毛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出门绝不坐公交汽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角钱的车费,为了省钱,一碗干饭,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去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但是这位老人却舍得每天买4.5元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吃。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家里值钱的东西只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7、老师相信,故事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深深地敲打着你的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过渡: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哪个小细节让你最心动?
2、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海鸥,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谁还有新的发现 ?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谁来喊喊海鸥的名字啊?(指名一个学生读一个名字)这样声音时高时低,语速时快时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抑扬顿挫),读两遍。
2、这些好听的名字都是谁取的呀?(老人)你的名字是谁取的?(爸爸、妈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待海鸥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
3、老人时常亲昵地呼唤着这些儿女的名字,多么朴实的名字,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因为爱,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幅如诗般美好的画面。读: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先请同学们练读练读。请同学来读。齐读
这样的画面真美,你们读得也很美!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和谐)板书
然而这样美好画面,这样和谐的画面就将要永远地消失了。
四、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过渡: 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大,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人,也告知鸥,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配乐)
2、幻灯片出示句子,齐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拓展想象:这天,独脚、老沙、公主„„所有的海鸥都来了,他们虽然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到他们在如泣如诉地说着什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被老人宠爱过的“独脚”、“灰头”、“老沙”、“公主”中的一只,此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小练笔)
4、让我们永远记住他:海鸥老人——吴庆恒,愿老人在天之灵与海鸥同在。
板书设计:
爱
和谐 老人与海鸥 亲人
敬
第三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海鸥送老人”部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2.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海鸥的心情。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并积累这些句子。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老人与海鸥》(生齐读课题)上节课,课文的第一部分中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情景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温馨的画面。(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看完录像,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文中的那句话,那就是:出示: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齐读)
再出示: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海鸥,海鸥,海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指名说)是呀,十多年了,老人都是这样做的,(出示,再读)老人与海鸥就像——(板书:亲人)
(二)品读·悟情
1.师:当我们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老人去世了。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翠湖边最后看一眼他的海鸥“儿女们”,当人们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出示课文插图,配乐)
2.此刻,你就站在翠湖边的人群中,细细地看,静静地想,看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你的心弦,润湿了你的眼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3目睹此情此景,作者一连拍下了海鸥送老人的四个镜头,自由读15-17自然段,边读边把写海鸥的句子划下来。
4.指名读所找的句子。
5.出示四组句子,自由读。说说你从这四个镜头中感受到海鸥什么样的心情。师:海鸥不是人,是动物,它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走进海鸥的内心世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学习建议。
6.出示学习建议,学生自学。7.聚焦第一个镜头: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齐读。
(2)你体会到海鸥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如果你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就更好了!好一个“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你从“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中体会到了海鸥们悲伤的心情。又一个“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你从“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中读懂了海鸥们害怕的心情。海鸥们悲伤地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们害怕地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是在叫着什么,说着什么呢?)
(3)想象说话(你已经把自己当作鸥群中的一只了,学习语文,不仅要关注印在纸上的文字,更要关注印在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4)当人们把老人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可曾想到过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意想不到)
过渡: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又何止这一幅画面?
8.出示: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1)指名读。
(2)你体会到海鸥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3)“瞻仰”什么意思 ?指名说。(恭敬地看)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这个词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对海鸥来说,他不是伟人,又是什么?(亲人)你是从哪些文字读懂的?
多么贴切的比喻啊!对老人来说,海鸥就是他的——儿女(生接),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它们的——父亲(生接)!此刻,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怎么会不急切,不悲伤?指名读句子。
过渡:多么有灵性的海鸥啊!
9.出示: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范读。
(2)你体会到海鸥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仿佛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在指挥着海鸥们,它们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
(3)我们在什么时候会 “肃立不动”?(庄严的升旗仪式)此刻,翠湖边上正在进行的就是一场动物为人类举行的庄严肃穆的葬礼啊!
(4)想象:假如你就是鸥群里的一只,假如你就是那只只有一只脚的“独脚”,就是那只脚上有环的“老沙”,肃立在老人遗像前,一定会回忆起和老人相依相随的往事。你会想起什么情景?(出示喂海鸥片段)指名读。(你是一只懂得感恩的海鸥,正因为懂得感恩,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齐读句子)
(出示唤海鸥片段)指名读。(多么美好的回忆,可是,老人走了,再也听不到老人亲昵的呼唤声了,想到这,海鸥们怎么会不难过呢?——再读句子)
(出示夸海鸥片段)指名读。(重情重义的海鸥啊,在作者的眼中,你们就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生接:白翼天使!)
10.海鸥对老人的情多深啊!孩子们,你们看,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出示: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生接读。
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动情,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句子,将“扑”读成“飞”。
你发现了什么?能换吗?说说理由。引导从“扑”中体会其所包含的海鸥的心情。(无奈、伤痛、焦虑、急切)
想象:在海鸥们的大声鸣叫中,我们听到它们无奈地叫着——急切地喊着—— 这么多的海鸥快速飞来的景象是如此壮观,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的场面又是如此悲壮!齐读这句话,表达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11.师小结:海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它们对老人的留恋之情,在这四组镜头中,作者主要抓住了海鸥的什么进行描写的?(板书:动作)它们的一系列举动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12.配乐,引读: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想不到的是——生读:一群海鸥地。。
当我们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一片空地时,又想不到的是——生读第二组句子。
当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更想不到的是——生读第三组句子。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生读第四组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多的意想不到?出示“十多年了,……”齐读。
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出示资料。老人对海鸥的爱是怎样的爱?(板书:无私的爱)正因为这无私的爱,才有了海鸥对老人这份——震撼的情。(板书)
二、练笔·表达
作者已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只能用一个省略号来表达心中的震撼,目睹这样的场面,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你想对老人或海鸥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配乐)
三、总结·升华
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在翠湖边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他们喂食,老人虽然已去,但他关爱动物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都加入到关爱动物的行列中来。下课!
第四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一个老人生前对海鸥很关心,老人去世后,海鸥来为他送行的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2.老人与海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出示: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3.师指名读这句话。(生读)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边读边体会。师:这句话将课文分成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讲的是:老人关心海鸥。后一部分讲的是:海鸥为老人送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课,切入主题导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老人照顾海鸥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前一部分,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阅读1至13自然段,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画出有关的语句。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2.学习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
1.过渡:这是一个把海鸥看作是自己儿女的老人,这是一个把动物当作自己生命的老人。当他去世后,海鸥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
1.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象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主流。在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以获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师生走进了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想象写话,拓展延伸
1.师渡:是啊,老人的心里归牵挂的还是海鸥,海鸥们对老人也是依依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彼此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课件出示:想象写话:(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此时此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他会说些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再见了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后,设计想象写话的环节,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机会。这样通过想象写话,把写挤进了课堂,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不仅落实了写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四、联系生活,感情升华
1.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课件),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2.师: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出示搜集的人与动物的图片),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教材仅仅是一个蓝本。语文教学应凭借这一蓝本,拓展学生阅读领域,不断充实学生的认知,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取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在教学最后环节,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关注自然、关注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通过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照顾
︹
老人亲人海鸥 ︹
送别
【简介:马延灯,男,72.9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泉州市骨干教师,县、市学科带头人,现任福建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教导主任。撰写教学论文在《人教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江西教育》《湖北教育》《广东教育》《教学月刊》《贵州教育》、山西《语文报》(小学教师版)《四川教育导报》等省级以上20多家教育刊物发表近50篇,获奖10多次;指导学生作文在全国小学生作文刊物发表近30篇等。】
第五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识了吴庆恒老人。他的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但它不是政府拨款所建,也不是财团出资,而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它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位可敬的老人,来感受人和海鸥之间的那份浓浓的深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1、回忆一下课文重点为我们描写了哪些画面?
2、在这些画面中,到底传达了海鸥与老人怎样的深厚情谊呢?
三、细读课文,感受“意想不到”。
1、理解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道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句中的“和”能换成“对”吗?为什么?
2、从“老人喂海鸥、谈海鸥、唤海鸥、海鸥送老人”的画面中,哪个画面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请同学们自读14——19自然段,看看海鸥的哪些举动师令人意想不到的。画出相关的句子。A: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A: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B: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C: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D: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1、十多年来,几千个日子,老人与海鸥每天相依相伴,可是有一天,老人没有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老人才拖着病体步履蹒跚地来了,(播放音乐)老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子喂海鸥的时候边走边放,而只能蹲在地上。这三天里,他只吃了一碗面,身体好了一点,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竟成了诀别。朋友们在翠湖边给老人立一块碑,带来老人
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七、布置作业
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喂 谈 唤 送
21.老人与海鸥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