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
1、读词语:(课件出示)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2、从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两幅画面?(板书: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设计意图:积累词语,透过文字想象画面,巧妙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二、走入文本,感悟送别情:
1、快速浏览14——16自然段,在老人的葬礼上,发生了怎样的意想不到的事情?(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2、目睹这悲壮的一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紧扣课后思考题,引导质疑,学会提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三、品读句子,感悟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厚意。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板书:爱)
2.读课文1——13自然段,你从哪里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关爱?(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在打动你心灵的地方作旁注,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反馈,品读悟情。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畅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一)预设一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补充资料)
1.抓住“褪色”从外貌描写中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2.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
(二)预设二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那些词词写得生动、传神?可以看出什么?
2、从动作神态描写中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师:正是老人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爱护,才使得鸥群吃食的场面成了一道让人驻足的风景。
3.创设情境朗读,让我们带着想象读出这有声有色的画面吧!(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有神有色的乐谱。”
(三)预设三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2.理解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3、正因为有了这一声声亲昵的呼唤,才有了翠湖边这道亮丽的风景。(再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有神有色的乐谱。”)
(四)预设四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1、从语言描写中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
2、“白鸥飞处带诗来”正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有了翠湖边这道亮丽的风景。
(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有神有色的乐谱。”)(设计理念:在品读中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透过句子比喻意义、展开想象等多种方式理解句子含义,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和课文内容相结合的解读,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就是这么朴实,这么纯粹,原来这就是像亲人一般的感情啊!再读到这些句子时,学生感情的流露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创设情境,想象促读,感悟“海鸥情”
1、师:(资料)然而人鸥和谐相处这美好的画面将要消失了,一天老人生病了,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到了翠湖边,(课件出示:画面是老人喂海鸥)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些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没想到这一看竟成了诀别。十多天后,老人去世了。
2、出示海鸥为老人送别的句子,指导朗读品味:
师: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带到翠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生:(课件出示)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师:他们声声地呼唤老人,可是他们却再也不能和老人相依相伴,他们多想再看一眼老人啊!于是„„
生:(课件出示)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从“急速、瞻仰”中你读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海鸥心里终于明白,老人已经和他们永别了,于是„„ 生:(课件出示)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有人指挥吗?为什么海鸥的动作会这么一致?)
师:当我们不得不把遗像抬走的时候,海鸥意识到再也见不到老人了,他们多想留住老人啊!于是„„
生:(课件出示)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从两个“扑”中你体会到了海鸥怎样的心情?(练习说话:海鸥多么想„„多么想„„多么想„„)
设计理念:(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与老人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五、、课堂总结,读写结合,深化情感。
1、课堂练笔:
我想对对老人说„„
我想对海鸥说:„„
我想对全世界的人说„„
2、总结:同学们,你们写的话充满着爱意,希望你们能捎上这份请,带上这份爱,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与我们的好伙伴们和谐相处,是啊!人鸥情深何忍别,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灵性的,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加倍的回报。这节课我们读懂了一个故事,收获了一份感动,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课后,请大家阅读《寂寞鸥灵》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源于文本,超越文本,文本才能物尽其用,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引导才不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导之航。阅读文本除了涵盖各项语文基础知识,还蕴藏着广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价值取向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传业、解惑,更要授道,让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得到人文熏陶,享受人文关怀,获得个性发展。
六、、拓展延伸:
走进邓启耀博客,阅读《寂寞鸥灵》
(设计理念)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课堂就有宽广,引领学生走出课外,走进网络学语文,体现了大的语文教学观。
板书设计:
老人
与
海鸥
亲人
第二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一个老人生前对海鸥很关心,老人去世后,海鸥来为他送行的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2.老人与海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出示: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3.师指名读这句话。(生读)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边读边体会。师:这句话将课文分成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讲的是:老人关心海鸥。后一部分讲的是:海鸥为老人送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课,切入主题导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老人照顾海鸥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前一部分,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阅读1至13自然段,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画出有关的语句。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2.学习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
1.过渡:这是一个把海鸥看作是自己儿女的老人,这是一个把动物当作自己生命的老人。当他去世后,海鸥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
1.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象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主流。在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以获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师生走进了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想象写话,拓展延伸
1.师渡:是啊,老人的心里归牵挂的还是海鸥,海鸥们对老人也是依依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彼此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课件出示:想象写话:(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此时此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他会说些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再见了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后,设计想象写话的环节,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机会。这样通过想象写话,把写挤进了课堂,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不仅落实了写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四、联系生活,感情升华
1.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课件),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2.师: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出示搜集的人与动物的图片),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教材仅仅是一个蓝本。语文教学应凭借这一蓝本,拓展学生阅读领域,不断充实学生的认知,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取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在教学最后环节,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关注自然、关注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通过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照顾
︹
老人亲人海鸥 ︹
送别
【简介:马延灯,男,72.9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泉州市骨干教师,县、市学科带头人,现任福建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教导主任。撰写教学论文在《人教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江西教育》《湖北教育》《广东教育》《教学月刊》《贵州教育》、山西《语文报》(小学教师版)《四川教育导报》等省级以上20多家教育刊物发表近50篇,获奖10多次;指导学生作文在全国小学生作文刊物发表近30篇等。】
第三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识了吴庆恒老人。他的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但它不是政府拨款所建,也不是财团出资,而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它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位可敬的老人,来感受人和海鸥之间的那份浓浓的深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1、回忆一下课文重点为我们描写了哪些画面?
2、在这些画面中,到底传达了海鸥与老人怎样的深厚情谊呢?
三、细读课文,感受“意想不到”。
1、理解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道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句中的“和”能换成“对”吗?为什么?
2、从“老人喂海鸥、谈海鸥、唤海鸥、海鸥送老人”的画面中,哪个画面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请同学们自读14——19自然段,看看海鸥的哪些举动师令人意想不到的。画出相关的句子。A: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A: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B: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C: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D: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1、十多年来,几千个日子,老人与海鸥每天相依相伴,可是有一天,老人没有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老人才拖着病体步履蹒跚地来了,(播放音乐)老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子喂海鸥的时候边走边放,而只能蹲在地上。这三天里,他只吃了一碗面,身体好了一点,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竟成了诀别。朋友们在翠湖边给老人立一块碑,带来老人
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七、布置作业
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喂 谈 唤 送
21.老人与海鸥
亲人
第四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海鸥送老人”部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 六(4)班 周美英 的感情。
2.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海鸥的心情。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并积累这些句子。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教学难点: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湖畔,有一尊这样的雕塑: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相依相随的的美好画面永久定格在了人们心中。请看大屏幕:
1、看完图片,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文中的那句话。出示:十 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齐读)
2、再出示: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海鸥,()海鸥,()海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指名说,齐读)是呀,十多年了,老人都是这样做的,(出示,再读)老人与海鸥就像——(板书:亲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去感受海鸥与老人那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挚情感!
(二)品读·悟情
师:当我们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老人去世了。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翠湖边最后看一眼他的海鸥“儿女们”,当人们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出示课文插图,配乐)
自学提示:此刻,你就站在翠湖边的人群中,你就是一名电视剧导演,请您聚焦15-17自然段,细细地看,静静地想,看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你的心弦,润湿了你的眼眶。目睹此情此景,你会拍下海鸥送老人的哪个镜头呢?边读边把你拍到的镜头展示给观众。(指名读所找的句子。)7.聚焦第一个镜头: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齐读。
(2)师问:海鸥不是人,是动物,它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如果你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就更好了!好一个“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你从“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中体会到了海鸥们悲伤的心情。又一个“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你从“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中读懂了海鸥们害怕的心情。海鸥们悲伤地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们害怕地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是在叫着什么,说着什么呢?)
(3)想象说话(你已经把自己当作鸥群中的一只了,学习语文,不仅要关注印在纸上的文字,更要关注印在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4)当人们把老人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可曾想到过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意想不到)
8.聚焦第二个镜头: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指名读。
(2)“瞻仰”什么意思 ?指名说。(恭敬地看)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这个词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对海鸥来说,他不是伟人,而是它们的(亲人)。多么贴切的比喻啊!对老人来说,海鸥就是他的——儿女(生接),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它们的——父亲(生接)!此刻,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怎么会不急切,不悲伤?指名读句子。
过渡:多么有灵性的海鸥啊!9.照片中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翻飞盘旋的海鸥们,像是注视着他的儿女„„他不能再撮着嘴呼唤海鸥们了„„
聚焦第三个镜头: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1)范读。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3)我们在什么时候会 “肃立不动”?(庄严的升旗仪式)多么安静而肃穆啊!此刻,翠湖边上正在进行的就是一场动物为人类举行的庄严肃穆的葬礼啊!(它们仿佛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在指挥着海鸥们,它们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
(4)想象:假如你就是鸥群里的一只,假如你就是那只只有一只脚的“独脚”,就是那只脚上有环的“老沙”,肃立在老人遗像前,一定会回忆起和老人相依相随的往事。你会想起什么情景?(你是一只懂得感恩的海鸥,正因为懂得感恩,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齐读句子)
(出示唤海鸥片段)指名读。(多么美好的回忆,可是,老人走了,再也听不到老人亲昵的呼唤声了,想到这儿,海鸥们怎么会不难过呢?——再读句子)
(出示夸海鸥片段)指名读。(重情重义的海鸥啊,在作者的眼中,你们就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生接:白翼天使!)
10.海鸥对老人的情多深啊!孩子们,你们看,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聚焦第四个镜头:出示: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生接读。)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动情,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句子,将“扑”读成“飞”。
你听出了什么?能换吗?说说理由。引导从“扑”中体会其所包含的海鸥的心情。(无奈、伤痛、焦虑、急切)
想象:在海鸥们的大声鸣叫中,我们听到它们无奈地叫着——急切地喊着—— 这么多的海鸥快速飞来的景象是如此壮观,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的场面又是如此悲壮!齐读这句话,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11.师小结:海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之情,各位导演在这四组镜头中,都是抓住了海鸥的什么进行拍摄的呢?(板书:动作)它们的一系列举动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12.配乐,引读: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想不到的是——生读:一群海鸥地......当我们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一片空地时,又想不到的是——生读第二组句子。
当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更想不到的是——生读第三组句子。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生读第四组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多的意想不到?出示“十多年了,„„”齐读。
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出示资料。老人对海鸥的爱是怎样的爱?(板书:无私的爱)正因为这无私的爱,才有了海鸥对老人这份——震撼的情。(板书)
二、练笔.表达
作者已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只能用一个省略号来表达心中的震撼,目睹这样的场面,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你想对老人或海鸥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配乐)
三、总结·升华
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在翠湖边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他们喂食,老人虽然已去,但他关爱动物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都加入到关爱动物的行列中,共享一片和谐温馨的世界吧。下课!
第五篇:《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借助文章留白处练习补白。
教学重难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目标导学。(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情感导入,回顾内容
孩子们,还记得五年级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课文的名字叫《珍珠鸟》,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看,孩子们!(媒体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一幅多美的图画,人与动物共同书写的历史是一段多么动人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走近另一个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简单回顾一下。(生回答,师相机媒体出示,生齐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到昆明翠湖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的感人故事。
2、目标导学,感悟深情。主要内容告诉我们,文章给我们讲了两个场景。两个场景中,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生:海鸥送别老人的场景)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在安放老人遗相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意想不到了。
快速默读课文14——18自然段,想一想:
A、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用“
”勾画出来。
B、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二、精读体会,感悟表达。(此环节用时20分钟)
1、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情
生勾画、自读体会、交流。
海鸥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有哪些?(一次性找完,师相机板书:飞、立、扑。媒体出示语句),海鸥的举动告诉了我们什么?(生抓具体动作说体会)
(预设)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板书:飞)
抓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大一样”,你体会到了海鸥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吗?(感受海鸥的急切)
引读:是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好几天没来了,现在老人来了,怎么和往日不一样了,海鸥着急啊!所以……(生读)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板书:立)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个动作让你最感动?海鸥为什么要这样做?(海鸥有着像人一样的情感,它们知道老人不会回来了,所以它们默默地“肃立”,那么安静,那么严肃,好像在为老人守灵一样。)
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C、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板书:扑)
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为什么?
从“白色旋涡”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引读: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所以,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急了,都希望再看老人最后一眼。(生读)
总结过渡:孩子们,海鸥们不会说话,但它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板书:动作)作者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个的细节,向我们传递出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读到这里,相信孩子们心中一定有一个很想解开的疑问,那就是——(生质疑:为什么海鸥会有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2、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过渡: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吗?课文中有个句子直接点明了老人和海鸥的关系?(媒体出示)齐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亲人”,老人把海鸥当做亲人来对待,所以,我们读懂了老人,也就读懂了海鸥。
(媒体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1-13自然段,完成以下目标:
A、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B、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爱写出来的?
C、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交流。
(预设)A、老人的外貌描写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生活俭朴,对海鸥无私的爱。)
第二句抓住“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来体会。B、动作、细节描写(喂海鸥)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板书:喂)
从老人的动作、海鸥的表现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配合的默契、和谐。)
同学们,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一定打动了海鸥,整个喂食的过程显得多么和谐、默契。这仅仅是一幅喂食的画面吗?
不,这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是一首美妙的歌。看,此时的海鸥——生读(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此刻的海鸥——生读(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指导朗读,师生配合读。感受意境,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
C、呼唤海鸥,想象语言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板书:唤)
老人叫海鸥时用的什么语气呢?(亲昵)感受到了什么?(老人把海鸥当亲人一样去关心。)
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关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
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
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环,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
还有一个词语也可以形容老人的呼唤,找到了吗?(抑扬顿挫)什么意思呢?(老人呼唤海鸥的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停顿有转折有延长)孩子们,我们能再现老人呼唤吗?来,一起试一试。
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
D、谈海鸥(神态、语言描写)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板书:谈)
(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其实,在老人的言语中,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媒体出示语句,生读: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了,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三、课堂练笔,升华情感。(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过渡(音乐起):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离他牵挂一生的海鸥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孩子们,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独角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媒体出示海鸥意想不到的举动,生再读,升华情感!)
2、如今,在翠湖,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 ,当你肃立在老人的铜像前时,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喂
飞
唤
立
谈
扑
像亲人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011-11-11 21:30:03)转载▼ 标签: 杂谈 【教材说明】
六年级第十一册
P137页
人教社课标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类: 说课教案 【教学过程】
课前操练
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
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蔼蔼云雾
袅袅炊烟
依依杨柳
青青草色……
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2.齐读课题。
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视情况而定)。
3.教师范读课文。
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教师在黑板右板书“/”)
(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
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3.再读全文。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子期
欣喜万分
伯牙
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2.请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
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请再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齐读。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
3.对话伯牙。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这一段友谊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书 伯牙/绝/弦
喜
知音
悲
子期
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