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醉花阴》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词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画面把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是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思念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方法
方法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本词我觉得可以综合运用三个方法:组内自由讨论法;个人独自领悟法;朗读演绎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
1、课文导入
播放姜育恒《梅花三弄》的flash片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故事。【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2、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对照注释理解词义,划出难懂的字词准备小组内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觉得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交流。为了保证问题的质量,每个小组只能提一个问题。一组:“凉初透”的“初”? 二组:刚刚。三组:开始。
师:到底是什么,再讨论一下。三组:“开始”好一点。写出夜半时分凉气开始加重,诗人已经觉得寒意阵阵了。师:是呀,“初”是有“刚刚”的意思,比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第一组问题提得好,别的组加油。七组:“消金兽”的“消” 六组:消失 九组:消融
师:为什么想到消融?
生: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师: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问得好,译得更好。五组:盈袖的盈? 四组:充满 八组:莫道? 一组:不要说。„„ 【说明】: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每节课每个学生哪怕只能提出一个优质问题,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依赖老师,依赖教案,缺乏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无法提出优质问题的,那些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切实钻研教材的学生也是提不出优质问题的。课堂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培养他们钻研的精神,以小组单位意在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3、挖掘内涵
师:老师先抛砖引玉,挖一个“佳节又重阳”的“又”。“又”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
生:我挖的是“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刚才我们分析初的解释时,老师说从时间上说这个“初”表明气温开始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透”不仅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师:你把“凉”挖得可谓深入骨髓呀。
生:我挖的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生: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
生:这里的“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师: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生:我挖的是“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我想这是因为作者心情非常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师:愁什么呢?
生: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
生: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师:能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的形象吗? 生: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的看着香炉内的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生: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师: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生:我挖的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
生:我反对。陶渊明有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明重阳有把酒赏菊的风俗,这时的菊花开的一定最盛,怎么会凋零呢?
师:问得好,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多媒体展示盛开的菊花,生: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生: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师: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生:这是反衬吧,写出人尚不如花。
生:词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师: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 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生: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挖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过程,更是敞开心扉和文本交流的过程,走进词人内心世界的过程。都说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但我们真正放手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大家都提前预设好教学步骤,然后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案上靠。这样的课上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老师的表演可以淋漓尽致,学生的回答也大同小异,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可这样的课无疑是太精致了,让人望而生畏。试想如果缺少了教师这根拐杖,学生自己能找到前进的道路吗?所以“鱼”和“渔”的问题我们还是不能不讲。
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放得开却收不拢。因为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已经非常之广,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又千奇百怪,所以真正敢于放手的教师越来越少。放手不等于放羊,放手其实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因为你不是学生,所以你不可能知道他们会挖掘出什么来,你更不知道他们会挖得多深,你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必须什么可能都要想到。换句话说:你备的不再是一节课,而是一个专题,要让自己成为这个专题中全知全能的多面手,最起码看起来是如此。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呀。我想,这也是现在课堂老师导得太多的根本原因。
但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看老师的表现和课堂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所学到的东西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将起多大的作用。这才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4、读出感情 “歌以咏志”,词本来就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当然也要好好来吟哦一番,看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刚才挖出的各种感情,每组选读一句,赛一赛哪一组读得最好。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同学点评(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
在赛读过程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渐把词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5、课堂总结
说说学完这首词的感受或收获? 生:以后我要学用形象化的手法。
生:我知道,词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隐含意义,我们要善于提问,善于挖掘。生:要想读好诗,必须先理解好。师: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希望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说明】:尝试着教给学生一个阅读方法,并适当进行总结,希望他们能够用这把钥匙打开更多的文学之门。这对于老师来说,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二篇:醉花阴范文
教案之九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三维目标 】
1.从创作和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了解李清照;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词中的意象。
【学习重点 】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学习难点 】
领悟词中的意象 【学习方法】
颂读、体会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一道新奇的光芒。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醉花阴》属于“闺怨”题材,因此,读这首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游宦在外,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四、整体把握
1、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2、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3、小结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板书“饮酒赏菊”)
五、课文分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异地的亲人。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六、作业背诵全词完成课后第二题
七、板书设计
醉花阴
李清照
重阳思亲
永昼
半夜 饮酒赏菊
黄昏
黄花
第三篇:醉花阴教学反思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对自己的读法进行了纠正,以及其他知识环节进行了补充;第三,在把正式的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看之前,我与小组同学进行了磋商,让他们对我的教案提意见和建议,自己修改。然后才拿给指导老师看;教案通过之后,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演习,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熟识上面的每一个环节,无论哪个方面在正式上课前我都能说出个甲乙丙丁出来。《醉花阴》我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机点拨法;《声声慢》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在正式的课堂中,整个课堂进行的循序有进,我想这与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十分不开的。在课堂是,可能是讲课紧张吧,我对“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永”字分析掉了,后来等到第一个课时结束的时候,我才想起来,于是我巧妙的安排,做了一个调整,加入了一个课堂质疑环节,结果如想象当中一样,没有一个人有疑问,所以我只好自己问了。也就正好,把自己讲漏掉的两个知识点又补充了进去,第三个方面,我想谈谈,这次教学重点一个发现。那就是无论自己准备的多么的充分,有可能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事情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的活跃的。因而,我们应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或许比我们单纯上自己讲给学生的更多。刚刚说到了,对于那个教学质疑的环节,虽然没有同学课堂提问,但是课下还是有学生给我出“难题”了。她问道:“老师,我在有些参考书上看到的“佳节又重阳”是说的中秋节后又重阳节,这个又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幸亏自己当时灵机一动,才说出这样的话:“当然也可以那样理解。但是你想想,哪种理解更好,哪种理解更能够体现此人清照的那种思念丈夫的愁苦?”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后来我又下来查找资料,了解到“佳节”的出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在很多的诗词作品中,佳节指代重阳节的比指代中秋节的多,因此后来我又给问我学生的问题补充了这个答案。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必须。另外呢,《声声慢》呢,我上的是一节讨论课,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学生的智慧。针对上片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乍暖还寒”好还是“乍寒还冷”好,我自己设计的答案呢,主要是围绕这个天气的变化来答的,结果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不仅有天气的变化这一层,而且还从南渡前后此人的情感角度来思考,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比我仅仅简单的从一个方面来思考更加的全面、合理。在下片当中,我提的这样一个问题,也同样遭到这种待遇,就是针对“大雁”这种意象的理解,我设计的答案主要是大雁是一种候鸟,能够南来北往,而词人清照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够回到家乡。从而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感慨。我的学生们不仅结合词人的身世谈到了我说的这个方面,还运用典故“鸿雁传书”来说这只大雁就是以前为自己和丈夫传书的大雁,从而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也是初次登上三尺讲台我的一些感悟: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灵活多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想只要我做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会处理的很好。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醉花阴教学反思
(二)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主要写对丈夫的思念,词的主旨不难理解。我设计用邓丽君演唱的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试图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进入词作的赏析。随着音乐的响起,我把《一剪梅》词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词的内容很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跟着一起小声哼唱。学生们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这个情境的设置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她们了解的李清照,学生回答出李清照的词分前后期,两个时期的词风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学生在她们知识的范围内能答道这些也是很不错的,我于是对李清照的前后期词风进行了总结,围绕她的人生经历讲了很多,等到进入本课学习时原本营造的相思氛围已经一扫而空了。回过头来看,我想在导入之后就直接引入李清照爱情词及她早期的人生经历,进入本课的学习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因为本课属于前期词作,内容上并不复杂,后期凄惨的人生经历、背景不介绍对本课也没有影响,这些课后还可以再补充。导入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引入新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一堂好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有了好的导入还必须和后面的环节紧密联系,不然就会失掉作用。
二、诵读的作用及策略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诵读对学生在理解诗词感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堂课我都会留一定的实际让学生诵读,往往只是请一两位同学起来示范或听名家朗诵,这样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天课上我想能否尝试用诵读带动内容的讲解呢?于是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学生不是很投入。于是我请一位同学范读,读完之后我请其他同学点评,再让点评的同学自己示范,努力读出其中的哀怨和悲伤。其中有学生点评的较好,如“半夜凉初透”句,“凉”字稍重一些,后面“初透”轻缓似轻轻带过却给人一种凉意。“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停顿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读出一种不忍面对的孤独,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无奈之情。经过几个回合的点评和范读,学生对词的感情有了比较好的把握,齐读时有了情感,再也没有人笑了。我看到在互评互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比以往单个人读教师点评要高出许多。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对作品读的多了,读出了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此言得之。
第四篇:《醉花阴》教学实录
《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a、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御节奏。
b、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c、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重点:
a、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b、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大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猜测性解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师: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
生:(部分)李清照!
师:对,其实对联当中呢,给了我们很多的提示信息。对联中提到的金石录呢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而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师:对联当中还提到了一个人物后主,即李后主,南唐后主李煜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本单元选取的课文都是宋词,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苏东坡,辛弃疾,柳永的词作,对于婉约派和豪放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清照的生平以及写这首词的背景。(点击课件).师:这是一篇文学作品,上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对于文学作品,我们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真正的把握了 我想,当我们的心和作者的心隔离千年却依然以同一个频率跳动的时候,当他们歌哭于斯的时候,我们同样欢欣或者悲伤,我们才真正走进了这篇文学作品.下面我试着朗读一遍这篇课文的《醉花阴》,请大家认真听.(师范读,语速快而豪放)
师:我发现我读的太快了 师:读得快慢叫做节奏
师:我们读词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节奏.(板书:读出节奏)那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试着读出节奏来。
生读,节奏放慢.师:读得很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师:我这里有一个视频,,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醉花阴》朗诵视频.师:这位老师读得非常的好,他读得好的地方不仅在他读得非常的有节奏,而且他读得还非常的有感情,能够表达本词的意蕴.师:因此我们说,读词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板书:读出感情)
师:这首词是李清照独守闺中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作的一首相思的词,一首情歌.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呢 生:愁
师:(板书: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 况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
师:前面我们提到的李后主他有两句写愁的名句。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秦观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师:大家看,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 数量的
师: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她是如何写愁思的
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一下李清照的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到底她的愁延续了多长时间。
师:(板书:永昼)永昼的意思是漫长的一天。如果仅仅是一天时间,这场相思就被记录到文学史中的话,李清照未免有些矫情了,仅仅是白天思念吗 晚上如果安然入睡,这场相思可以不朽吗?当然不是,词中还有哪一个字也能够体现出李清照的愁延续的时间 呢?
生:半夜凉初透的半夜
师:(板书:半夜)现在我们知道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从12小时到24小时,从日出到日落,从月升到月下,充其量,情歌唱到天亮.其实还有还有一个更长的时间的词来表明的,那就是 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丈夫离家至少一年了.师:毛泽东先生在《采桑子·重阳》里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是 登高怀远亲人团聚的日子.师:本是夫妻团聚之时,无奈望穿秋水不见伊人身影,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着实浓重.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凉,写出了她的心凉.师:凉的是什么呢 天阶夜色凉如水,清秋的天气是凉的;身旁的玉枕纱厨是凉的;女主人公的身体肌肤是凉的.凉后还加了一个字 透
师:那叫透心凉,一个透字,言其程度由表及里,都凉,天凉,身凉,更重要的是心地凄凉.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无一字不秀雅,说出了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从一字一句处入手,慢慢来品析.因为诗歌是最凝练的艺术,我们要想把握她,不仅要从宏观上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要从微观上深入肌理,有时通过一个句子可以把握全篇,甚至有时通过一个字的解读,一首诗歌境界全开.希望以后同学们读诗词时注意到这一点.好,对于词的上片的学习就到此为止。
作业:李清照可谓是写愁的高手,通览李清照的词,“愁”是其主旨,是贯穿词的主要线索。大家结合我们今天学的以及以前学的李清照的词,进行概括,对比。
第五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朱巷中学 查广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通过意象和意境把握作品情感。
3、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有感情诵读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意象,感知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⑴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作品。⑵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情感和节奏(3))学生比赛诵读、齐读,加深感受。
2、情境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 的理解。
3、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 和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元代伊士珍《琅嬛记》记载故事导入
二、知识积累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相思的情怀
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浣溪沙》等。
南渡后:因国破家亡夫死,流落异乡,多写故土之思与流离之苦
浓愁、哀愁--风格沉哀凄苦《武陵春》《永遇乐》《鱼家傲》等。
三、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作品,分析作品创作时期,明确情感类型。教师指导诵读,学生深入诵读。
四、合作探究
1、品读意象
意象
情感
薄雾 浓云
------沉闷
压抑
愁绪 瑞脑 金兽
------百无聊赖
玉枕 纱橱(重阳)------孤独 寂寞 相思 酒(重阳 黄昏)
------愁
帘 西风
------愁绪 失望 黄 花
------忧愁
总结:作者通过对生活中不同场景的描绘,表达出了对丈夫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以及由相思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及百无聊赖之情。
2、佳句品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瘦”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生动具体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2、“瘦”子与首句中的“愁”相呼应,愁是瘦的因,瘦是愁的果。
3、“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集中形象地体现了愁。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五、课堂小结
以李清照其他的词作小结,并播放歌曲《醉花阴》
六、作业设置
使用“秋雨
庭院
树叶
人”四个词语写一段表现愁思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七、板书设计
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
二、意象---意境
薄雾......黄花------相思、孤独寂寞、百无聊赖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