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3、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4、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课题、红色的各种物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场面吗?(出示课件1)播放视频《开门红》,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讲授新课
1、在色彩的世界里,有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是哪三种?它们被称之为“三原色”。(出示课件2)
2、今天我们来学画红色的画。(出示课题3——红色的画)(1)出示多幅红色的画。(课件4、5、6)
提出问题:
1)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出示课件8)
2)小组讨论:你们是如何理解红色的画的?(出示课件9)3)这些画在用色方面有什么特点?(板书——深浅变化)
(2)说一说下面哪一幅是红色的画?并说一说你对其它两幅画的理解(出示课件10)
3、(播放锣鼓爆竹声曲子:课件11)听着这首曲子把我们带进锣鼓掀天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里,如果请你来绘画你会画什么?用哪些颜色画?(教师示范)
4、看完画家的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童话故事的插图和小朋友以红色为主创作的画。(课件13、14、15、16、17、18)
4、出示课件,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课件、20、21)如果请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将表现什么?
5、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东西是红色的?
四、提出作业要求:(课件22)绘画时要注意,在选材方面:
(1)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2)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
(3)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用色方面:
(1)用哪些红色?
(2)主要选择偏红的颜色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五、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课件23)展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六、拓展
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那么用其它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
板书: 红色的画
以红色为主
深浅有变化
教学反思
《红色的画》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五册中的第六课内容。通过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周密的教学环节,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密切协调的合作,我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取得了以下的优点:
1、教态自然,语言简练而亲切,教学充满激情,课堂的导言和结束语设计的巧妙自如。
2、教学环节设计清楚而巧妙,衔接自如。
3、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方面做得很出色。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我的课堂教学难免存在着不足,有:
1、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难度比较大(感受红色、认识三原色、邻近色、了解学习作画方法,学习运用红色作画等),教学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在教学语言的设计和过渡方面还不够精美,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上多加强改善。
2、在学生欣赏名家之画时应一副画为重点来点评此画,但是这方面做的比较欠缺。
3、学生在描绘作业时,参与合作的学生没有密切合作好,所以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合作的作业质量没有达到高的标准。
总之,有锻炼就会有成长和进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锻炼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第二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红色的画》教案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红色的画》与本教材下一课《黄色和蓝色的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不能上成单纯的色彩知识课。
学生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地、随意地涂抹色彩,到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教学意图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和相邻近的其他颜色。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体会、讨论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红色特有的魅力,感受红色带给人们热烈的、喜庆的、奔放的美感,使学生逐渐丰富对色彩的感觉。
书中用多幅以红色为主的摄影和绘画作品,来启发学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常见到的以红色为主的物象和场面,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通过欣赏画面中表示吉祥、喜庆的红颜色,感受红色带给人们热烈的、欢快的、充满激情的美感。
二、学习内容与目标
1、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及以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学习材料
有关色彩的图片,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欣赏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
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绚丽多彩的,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
3、新授课(课件展示)(1)出示三原色
世界上有三种奇妙的颜色:
之所以说它们奇妙是因为它们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而它们之间相互调和却可以生出许许多多漂亮的颜色。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2)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节日里或喜庆的场面上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吗? 生:红色
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红色的画》(板书课题)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红色吗?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重大活动庆祝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师:今天我们就要以红色为主来表现一些作品,想一想你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生:。。。
师:在自己画之前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画家是如何以红色为主来表现作品的。
看到课本上的这幅《剥玉米》,它以红色为主要颜色来表现了一个欢快热烈的玉米丰收的场面。这幅作品的旁边有六个色块,这些颜色都是与红色相临近的颜色,在《剥玉米》这幅画面这些颜色都能找到,而我们在画红色的画的时候就可以在以红色为主的基础上搭配使用这些红色的临近色,使画面产生更
多的色彩变化。
师:好。现在看屏幕,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作品欣赏。看这些画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告诉老师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1.红色的画就是完全用红色画的画。2.红色的画是以红颜色为主画的画。(正确)(3)欣赏学习
师:看完画家的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童话故事的插图和小朋友们以红色为主创作的画,这些会对我们的实际创作更有好处。(播放课件)
4、绘画练习,实际探究。
同学们接下来就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了,看你能不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红色的画。
本课作业以涂色为主,根据自己的感悟和喜好把空白的图画变为一幅红色的画。
要求:1.涂色要认真2.要适当地配些其它色,色彩要和谐、温和。3.要体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4.色彩不能太花、太乱。教师指导,学生绘画。
5、小结
(1)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评。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
第三篇:三年级美术《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记忆运用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练习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共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1、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
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的场合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
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二、讲授新课:
1、节日——感受红色
教师:考考你,在节日或喜庆的场面,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它给人什么感受?
生:红色,快乐、红红火火
(出示过节日的图片)
小结: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2、色彩小集市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红色
(1)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水果
生:苹果、草莓......(2)动物有哪些是红色的生:金鱼、红猩猩、火烈鸟......(3)生活中那些红色的物体或情境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看看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
欣赏农民画《剥玉米》
(1)请你找一找画面中深浅不同的红色
(2)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蓝色、黄色、绿色.....(3)红色的画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
(4)这幅画的美体现在哪里?你感觉到了吗?
小结: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灯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4、游览名家画廊
欣赏中外名家的红色的画
思考、讨论、交流,画面中用红色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1)《鸡冠花》林风眠:表现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画面。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处于对毛主席的崇敬,表达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使用朱砂使画面中的秋色更红火,更热烈
(3)《百万雄师下江南》
(4)《阿尔泰傍晚》周韶华 :“天山红”已经成为周韶华艺术的一个标志
(5)《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它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他奇特、神秘的想象。
5、游览小小画家画廊: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
思考: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你想表现什么内容?
三、艺术实践:请你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出一幅红色的画
四、评一评,谁的作品将红色表现得喜庆,热烈丰富
第四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用线画房子》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用线画房子》教学设计
单位: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
授课教师:刘春梅
小学美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6课《用线画房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线画房子,初步掌握各种线的表现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习线的表现方法,理解线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绘画创作中各种线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几种常见的线条。提问1:谁来说说这些线条象什么?
归纳:直线像铅笔,像妈妈打毛衣的针,像弹古筝的线;曲线像河水;折线像高高的山峰;螺旋线像蜗牛的壳……
2:我们可以用这些线组成各种简单的形状。(教师演示)归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各种各样的线画房子。板书课题:用线画房子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图片
世界各地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用哪些各种线组成的:
分析作品是由哪些线条组成的。
(1)这是一座英国《彼得伯勒大教堂》,尖尖的房顶,高大细长的房身,显得矫健挺拔。
(2)这是我们中国的古建筑,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上不同颜色的墙壁,显得庄重秀丽。房顶由三角形过渡到梯形,线条简洁大方。
(3)这是一组像鹅卵石造型的建筑,整个房身都像是全部封闭的玻璃球,并且还有漂亮的条形花纹,格外引人注目。
(4)这是俄国的《瓦特里升天大教堂》,像是一座漂亮的城堡,有高有低,造型非常独特。
归纳:房顶有三角形有近似于圆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形状,房身由直线、折线、曲线等组成的花纹,是不是很漂亮!要是我们能把它画下来肯定特别开心!接下来我们欣赏几幅用线画的房子。
2、欣赏绘画作品 分析线的运用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作品里都用了哪些你认识的线?
归纳:房顶用了波浪线、交叉线,疏密有致; 房身用了直线,折线里面还添上了黑色圆点,显得有层次; 窗户用了一层层的,整齐化一; 房门上有许多整齐的各种形状组成的花纹……
教师:看来,这些线条确实能帮助我们画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子。同学们想不想也来盖几座房子,添上美丽的花纹?
教师用之前在黑板上演示的基本形进行组合房子的外形,然后用各种线进行排列组合。
3、出示绘画步骤图
4、提出作业要求
1)画一组不同形状的房子(外形),充满画面; 2)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添画房子; 3)画完后用剪刀沿外边缘剪下(边缘适当留一些白边),粘贴在黑板上的彩色卡纸上。
4)直接用黑色的记号笔画,无需用铅笔起稿。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将学生剪下的房子放在相应大小的卡纸上,或根据不同风格作品进行组合。
(四)、集体展示,课堂评价
1、学生评价作品,自评互评。
2、感受组合作品,拓展构图知识。
今天这节课,每个学生都表现的特别棒,不仅发挥了自己的优点,也展示了集体创作带来的惊喜,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构图。
第五篇: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金沙江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1.我的小天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显性内同与目标应知: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表现个人兴趣爱好。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小天地,突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画面的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的照片或图片,采用回忆或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喜爱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设计和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和健康地审美情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取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难点:绘画时房间力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有关居室环境设计的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
四、讲授新课:
1、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课件:欣赏图片“我的小天地”。
(1)提出问题:(调动全员参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自我表现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互相学习,拓宽思路。)①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属于你自己活动的小天地吗?自己的小天地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课件出示课题:《我的小天地》
3、讲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看看课件再结合自己的小天地说一说图片上的小天地以什么颜色为主? ②布置了哪些装饰品?装饰品越多越好吗?房间有什么特色吗?
(2)课件演示:(利用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开阔思路。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①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色彩、陈设、功能、特点。②观看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房间里的那些设施吸引了你?你觉得这样的好处在哪?
(3)小组讨论
①怎样才能布置出自己喜欢的小天地?从色彩、陈设、功能、特点。给出一些家具摆设让小组讨论,自己选择。想一想选出的东西该怎么摆放进自己的小天地?怎样才能美观呢?引导学生,在布置自己的小天地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前后、大小等。
②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室内设计及其优秀的学生作业。学生之间谈感受,提出自己大胆的设计思路。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小结:(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2)鼓励大胆想象的学生。
七、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孩子们都能知道小天地所代表的就是自己常玩的地方,或者是居住的地方;但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不够活跃。
2.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绘画工具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片,感受机器人的特点。
2.师生共同观看有关资料介绍。
解决问题:为什么叫机器人?机器人能做什么? 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2.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引出课题。
三、组织研究:
1.组织学生交流机器人资料(书、图片、网上下载资料、机器人模型……)
2.机器人本领大,它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你想让它做什么? 每个人说一个设计思路,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4.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观察一下作品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四、作品创作:
1.采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创作一个机器人形象,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机器人编个故事,创作一幅有情景的作品。
2.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想象不够丰富,作品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个训练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就某一创新鼓励学生比赛说出设计内容。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鼓励学生为主。)
教学反思:
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发挥想象,创设出不少形态各异的机器人。
3.有趣的拼图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点、线、面知识,学习利用媒材拼图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媒材的特点巧妙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拼图方法。通过画、贴、剪等方法实践拼图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体验到拼图的乐趣,体会将艺术创作融合 入生活的情趣。培养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拼图的基本方法,利用各种媒材创作一幅有趣的拼图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媒材特点巧妙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具准备:搜集植物子粒、果壳、彩色小纸片、废旧包装硬纸板、胶、笔刷、勾线笔、镊子
二、导入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拿东西让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它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观察由点变化出的各种物象。(教师出示课件:近距离观察由点变成一粒豆子、果壳、纸片、运动会开幕式上列队表演的一个人。)大家一起来欣赏由点变出的美丽画面。教师总结:不要小看了这个点,它能够连成线、变成面,变换成无数个神奇的画面。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拼图》。
板书:有趣的拼图
三、新授课
1.探究拼图方法
打开书看到6-8页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找答案。A材料
哪些媒材被用来创作拼图?生活中哪些废旧物也可以用来创作拼图?
(彩纸、植物籽粒、坚果壳、扣子„„)B色彩
观察《鲸》、《小白兔》彩纸的色彩与拼图中想表现的形象有什么联系?
主体物与背景的色彩该如何选择?
(彩纸拼图中所表现形象的色彩与彩纸颜色相近。颜色反差大,用背景色突出主体物。)C方法和步骤
观察教材中的“彩色纸片拼图的方法”研究制作拼图的方法和步骤。(构思——画稿——贴纸)D“线和面”的选择
观察图片思考哪些地方适合用线,哪些地方适合用面。(小面积的地方适合用点、大面积的地方适合用面、细长、轮廓)E植物外形和色彩 植物籽粒外形:植物籽粒的外形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创作中可以巧用吗?
(植物籽粒的种类很多,外形各异,有些形状比较特殊,如八角,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外形进行联想
如
花朵、星星)
2、植物籽粒的色彩:不丰富,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啊最好考虑深浅、冷暖搭配,以突出主体物。F 动手操作
彩色小纸片如何快速制作,蒋植物籽粒摆成线和面拼贴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将纸折叠几次在剪,可以快速简便地制作小纸片,)
(植物籽粒尽量选择大小一致的粘贴直线,效果较好,植物籽粒不好拿,我们可以有牙签弄上双面胶,拿取时就容易了)
四、作业创作并小结
五、反思:
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拼贴出许多图案,虽然材料有限,但孩子们兴趣很浓。颇有收获!
4.连环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及结构。
能力目标:能运用连环画知识进行创作。
情意目标:体验连环画的表现力。
二、重点
连环画的特点及结构。
三、难点 连环画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 欣赏图片——《神笔马良》 板书课题——连环画
1、什么叫连环画?
连环画是一种用多幅画面连续展开,叙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绘画表现形式。
2、小组活动——讨论
请你们互相说一说,你看的连环画用了几页篇幅讲述了一个故事?
连环画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封面设计,图画,文字)怎样根据一篇文章创作出一幅连环画作品?看书14页 封面设计:有题目,主要形象,作者名字,色彩漂亮等。图画、文字: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色彩丰富等。
3、连环画创作步骤:
步骤一:找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步骤二:找出主要情节中的关键内容
步骤三:给每个情节段落配上相应的画面并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步骤四:设计出连环画的封面
短片欣赏——小蝌蚪找妈妈 找到关键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碧绿的水草上,生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吹着,阳光照着,青蛙妈妈生下的卵,慢慢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小蝌蚪看见鸡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池塘里来游水,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问:“鸡妈妈,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鸡妈妈亲热地回答说:“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
●小蝌蚪看见大金鱼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以为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大金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 是白肚皮„„”
●小蝌蚪看见螃蟹的肚皮是白的,就迎上去大声叫: “妈妈!妈妈!” 螃蟹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
●小蝌蚪游到大乌龟跟前,仔细数着大乌龟的腿;大乌龟笑着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 一蹦一跳„„”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圆的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她说:“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我已经找了你们好久啦!”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4、小组创作
要求:画面构图饱满
文字、图像清晰 只画线描稿
5、小结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连环画,也了解了连环画的构造。通过实践,能抓住连环画的几个要素进行设计创作。如果能在主体设计上更大方、更明了就更好了!
5.演电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
2、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3、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能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三、教学准备:
废旧纸盒、纸袋、剪子、刻刀、胶水、彩色笔、彩色纸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放映电视片段,回忆电视内容:短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人物和场景?
你喜欢看电视吗?想自己来演电视吗?
2、调查讨论
(1)同学们喜欢看怎样的电视节目?
(2)电视节目里有哪些情节?
(3)电视节目里有哪些角色?动物、人物还是卡通形象?
(4)电视节目发生的场景是怎样的?
3、分析电视机外壳
(1)交流收集到的电视机外形资料,你喜欢哪一些?为什么?
(2)电视机外形有什么不同?有哪些装置?
(3)欣赏电视机外形设计或广告、海报,小组讨论:
能设计更新颖、漂亮的电视机吗?需要安装哪些装置?
收集到的哪些材料适合做电视机身?
怎样进行装饰?
4、小组分工
带问题看书,自学课本,了解制作过程和方法。
分组活动,分工明确自己任务。(导演、美工、编剧、演员)
5、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内容比较难,主要是需要一些材料,而这些材料在学校很难找全。所以,本课我让孩子们在家里与家长共同完成。课堂上只完成基本构想。
6.红色的画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2)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中国节日的颜色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趣
魔术激趣。(点击)将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点击)介绍三原色。
二、议
1、倾听节日里的声音,小组间议一议:这些声音让你联想到哪些事物? 可用哪一种颜色表现最为适宜?汇报。
2、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它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
三、赏
1、老师这里有几幅画家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小组间讨论:从这些画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2、欣赏完画家的作品,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看看这些画里除了红色以外,还有什么新发现?如何能把这幅红色的画画好呢?
(把主体事物画大,整幅画以红色为主,适当添加黄色、黑色、蓝色、绿色等对比强烈的颜色)
3、红色的画可以采用哪些题材呢?画哪些呢?
四、试
1、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成小分组,合作完成今天的作业——红色的画。
要求:画的内容不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也可以是表现一件事;还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玩具等。记住:主体事物一定要画大哦!
2、各小组合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
1、作品展示,评一评:谁的作业最“红”、最美?表现的最好?他们是怎么去做的呢?
2、回顾和拓展:还记得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三种颜色吗?我们把这三种颜色叫什么?今天我们用红色为主色调画了一幅画。请同学们回去试试用黄色或者蓝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希望大家表现的更好!
7.黄色和蓝色的画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黄色和蓝色的画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训练
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黄色和蓝色的画,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1、出示黄色的实物和图片,提问学生的感觉。
2、一年四季里,哪个季节可以用黄色来表现?
3、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图片,并要求学生在身边的物品中寻找类似的颜色。
2、欣赏图片,问这些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给你什么感受?
3、在生活中用红、黄、蓝的色彩做什么?
4、你打算表现哪一种类似色的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六、拓展:
(1)欣赏以其他颜色为主的绘画。
(2)总结其方法,尝试着去表现。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色调”在美术作品中的含义,但是,色调不等同于全部运用于某一个颜色,所以,还需要对孩子们进行深入的讲解。让他们不仅了解,还能运用好“色调”。
8.身边的设计艺术
教学目标
⑴、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设计艺术,了解艺术设计的“适用美观”的特色,感受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
⑵、在欣赏设计艺术作品、讨论评价、尝试创作、作品互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从中体验到设计艺术的乐趣。(3)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提高艺术创造的持久兴趣。
(4)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设计艺术特色,感受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运用艺术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创作。
难点:感受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教学流程
一、发现美
1、小朋友喜欢逛超市吗?
2、超市里有什么?
3、小朋友对超市真熟悉!今天老师也开了个小小超市,想不想看?(师揭布)
4、奖励糖果,请生自选:(1)、你选的是什么形状的(2)、它是啥样的?(3)、你怎么会选这颗?看来,小朋友对既实用又美观的东西都很喜欢。
二、感受美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杯子、闹钟,还有好多既能用,又很美的东西呢!你们发现了吗?
2、书上的小朋友也找到了好多东西,请大家把书打开,p34-35,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东西,你们都熟悉吧?请选择一件最喜欢的物品介绍给你的同桌听。(生互相介绍)师表扬:小朋友介绍得真细致,象个小小推销员。
三、欣赏美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
(1)、点击汽车(花朵形)
这是一辆汽车,你们觉得他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你来设计,想怎样打扮? 还有精彩的地方吗?你会怎么变?
点击汽车(汉堡型)
你们看,这就是改变了形状、花纹和颜色后的新款汉堡车,坐在里面可舒服了,这位设计师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继续点汽车(各款汽车)这儿还有更多款式新颖的汽车呢!(2)、点击床(月牙型)猜:这是什么?
告诉你们吧,这是一张——床!
想不到吧!看来,改变物体的形状时,我们的想象可以更奇特,更大胆,甚至可以来个超级变——变——变呢!
你还可以把床变成什么样子?点击床(各种床)小朋友真聪明,设计师也想到了!看,这些都是!
4、小结:设计师们的想象太奇妙了,小朋友,如果你来当回小小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呢?
四、创造美
1、小朋友想的物品真多啊!你们知道吗,大家最喜欢的米老鼠公司正在举办一个“创意设计”大赛,只要我们把身边的物品变一变,画一画,变得既实用又美观,你就可以得到最佳创意奖,(师出示奖章)想不想得到?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比赛时间只有十分钟,大家可要抓紧哦!
2、学生作业,师适时点拨(播放图片音乐)
3、作业展评(1)、指名评
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说说原因。你觉得他的作品怎么样? 老师这儿有好多智慧星,请摘一颗贴在你喜欢的作品下。(2)、集体评
其他小朋友也可以选一颗,贴在你喜欢的作品下。(3)、师生互评
这几位小朋友的作品最与众不同了,得的星最多,我们请这些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把最佳创意奖颁给他们。
4、总结:
小朋友,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因此,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只要我们开动脑子,动起灵巧的双手,发挥聪明才智,用心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你就会觉得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那么精致可爱,世界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
教学反思
教学完成之后,我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重新思考,发现了如下不足之处:
1、学生发言不积极的因素是教师缺少必要的评价,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对于作业中发现学生制作中丰富、多彩的想法和实际操作间产生的距离,应针对问题多给予个别的引导、启发,以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提高和收获;
3、时间分配存在一定的问题,欣赏占用的时间过多,影响了学生作品的展示。
9.台历的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台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台历有哪些样式呢?
设计时要注意哪几部分?
出示两款台历
仔细观察这两款台历的摆放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2、深入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3、看了这么多台历,那他们都有哪些样式呢?我们在设计时要注意哪几部分?
4、小组间讨论:如何制作台历?
5、做一做:运用剪贴和手绘的方法,合作设计制作一件构思新颖的台历。
6、作品展示,评一评:谁设计的台历既美观又富有个性?谁制作的台历细致精美?
7、拓展:设计一款多功能的台历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等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孩子们动脑、动手的时间较多,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作实践中,让孩子们通过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创作的台历造型新颖、装饰精美,但是在选材上没能充分的利用身边的材料,可通过学生交流,拓宽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