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冷水江市中连乡中心小学 杨 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从事科学或自然教学已有近10年了,10年的教学里许多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难忘。今天,我把去年上的一堂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以说课的形式呈现给各位领导、专家,诚恳地请各位领导、专家予以批评、斧正!
一、教材分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最后一节内容。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应帖近儿童生活”,这一课正体现了这一点。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这三个活动的安排是在学生探究储存食物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也是学生对前面所学的食物营养成分和营养要均衡以及食物变质等相关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安排这三个活动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利用信息指导自己健康生活。
二、学情分析
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许多的体验,但学生对食物的关注大都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或错误的。极少有学生通过阅读食品的包装,了解食物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等。尽管通过前面6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均衡以及食物变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食品包装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为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帮助,也为学生健立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帮助。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遵循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食品包装的观察,获取这种食品的相关信息,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了解可能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知道一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方法,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等信息,正确地选择适合的食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念,用科学改善生活,提高饮食质量,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的定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影响保质期长短因素的探究。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1、教法选择: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遵循课标提出的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主要采用实践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质疑、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2、学法选择: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整理,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拔与引导,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六、设计理念
一切从实践出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打乱教材中三个活动的编排顺序,将第3个活动调至第2个环节。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尝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分析整理——比较研究——调查了解——课外延伸”的科学探究事物的过程,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开放式学习,在亲历中形成仔细观察、对比研究、实践应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四人一小组:袋装鲜奶、盒装鲜奶、饼干、八宝粥、包装榨菜、已过期的桶装方便面
3、科学学习卡(见附件)
八、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开放式地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这个理念,为了在教学一开始就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观察组内的桶装方便面,询问学生:“桌上的方便面能吃吗?”很快少数细心的同学发现方便面已过了保质期,可能变质了,不能吃。从而引出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对于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的食品包装自己的了解不够,没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观察包装上的信息,也没有深入思考能从这些信息中能获得什么,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去发现、去探究。
接下来的观察活动是开放式的,由于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经过前几课学习积累的认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观察活动积极性高涨。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收集到的信息用关键字记录下来,填入科学学习卡表(1)中。(……)。对于学生未收集到的信息,教学中我不强求学生马上发现这些内容,它可以在对包装信息的逐步深入了解中逐渐发现。但因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是开放式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停留在简单的“看”的阶段,既没有系统的观察程序,也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收集的信息多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蜻蜒点水式的,所以此时教师的“收”即点拔与引导尤为重要。及时的点拔与引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观察有序,可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整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提醒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有序地观察包装,收集包装信息:
1、包装的外观、材质、形式是什么;
2、从包装上的文字中找到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然后将这些信息填入科学学习卡表(2)中。
随后的提高升华阶段,我采用设疑的方式,以讲述法为主,对食品进行分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节约时间。疑问
1、食品为什么会有多种不同的包装?
2、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3、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对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类依据进行整理分类,只要他们能说出理由,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经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自主探究过程,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过渡提问:同学们,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你在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最关心其中的什么信息?)这一过渡性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下一个探索的内容上来。
(……)
(二)、比较探究不同保质期的食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因为给学生提供的材料要求具有严密的结构性、典型性、暗示性,体现材料和科学概念的关联性,引发学生有序思考,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建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所以在研究保质期的问题时,我精心为学生提供了三组有结构的材料,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1、真空包装的熟食和非真空包装的熟食;
2、罐装牛奶和袋装牛奶;
3、袋装饼干和袋装面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将其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记录下来,填写在科学学习卡表(3)中。然后抛出下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探究,最后各组选择一人进行汇报。问题:
1、食品保质期的长短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的?
2、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是否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3、食品的用料对保质期有影响吗?
4、同样是牛奶为什么保质期有差别呢?如此安排是为了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合理地进行推测与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调查了解食品配料,进行深入一层的探究活动
通过前面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观察活动和探究食品的保质期,学生获得了许多包装上的信息,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了一定的帮助,而本环节的探究内容多是被学生忽略了但又不应该忽略的。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目的在于让他们感受到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进而了解食品的结构及其所起的作用。本环节的设置流程是:课件展示配料表——找出自己熟悉的配料名称——说说这些配料在食物“宝塔”中的位置——教师介绍学生不熟悉的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最后设问:获得的这些信息对你今后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从而回到本课的最终宗旨——为科学均衡营养提供帮助。
(四)、组织儿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布置课外作业,让课堂向课外延伸。
1、儿歌:
包装上,信息多,同项归类整理好。生产期,保质期,列表收集要牢记。细观察,善比较,食用有效益身体。大胆猜测勤探究,关注科学真奇妙。
2、课外作业:
了解周边的小食品作坊在食品中添加了哪些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九、教学特色
1、一切从实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打乱教材编排的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深入认识。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科学知识。
3、采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第四十一中学的王琰,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一,说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简析:《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们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教材分为三部分: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3、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这三部分对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研究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有序进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食品具有保质期,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又是也可能有害。
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搜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究怎样的食品信息才是可靠的,健康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在课前搜集三到五种食品包装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二、说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小食品都出现在了学生的面前,食品包装袋是学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径,然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不会关注包装袋上的信息,但让我高兴的是,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又叫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的热情程度还是相当高的,所以我觉得这堂课组织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说教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我除了采用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做适当的点拨,还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渗透到科学教学中去。以此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
说学法: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了四个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主题,学生们依据这个主题从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入手,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等形式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我觉得这堂课材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我把课前的材料准备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板块。在上课的前一个星期,我就布置学生搜集家里一周内吃过的食品包装袋,课前我对小组间准备的包装袋进行了合理地调配和补充,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不同类型的包装袋,如:装流质食品的包装袋,有盒装的包装袋,有罐装的包装袋等等,由于这些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结构性,而且是自己或家人吃过的,这样研究起来应该更真实、更得心应手。
第二个板块,我是最合格的设计师,孩子们在选择食品时更多的是受到广告宣传和精致包装外表的影响,而不去注意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怎么办呢,在让学生搜集食品袋时,我就要求学生思考,食品包装袋有哪些信息呢?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仔细观察,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一查,待到上课时首先开一个汇报成果会,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全面在活动中,还能通过对信息的观察、搜集、整理、汇报初步了解到了食品包装上有:食品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内容。注意:净含量、方便撕开口、条形码、环保标志、质量合格标志等这新信息容易被忽略。教师可作有意识的引导和提示。之后,我拿出一包未包装的食品,话锋一转要求学生为这包食品设计出一份合格的并且有创意的包装说明。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设计更加有效地了解有关食品包装方面的问题来,并提高了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第三板块,我是最聪明的研究生。
1、研究什么因素影响了食品的保质期,要求学生小组内选择五种不同食品包装进行调查,重点比较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且完成老师给的统计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填表讨论比较,水到渠成,探究出食品的加工方法,包装方式,保存方式,食品配料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2、研究食品的配料及其作用。我先请孩子们品尝美味可口的饼干,然后再请同学们依然是分小组来共同讨论并把探讨内容填入表中。你熟悉的配料作用是什么,不熟悉的配料作用又是什么,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不熟悉的配料对人体有没有害处呢?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做深度的研究。第四板块,我是最精明的消费者。首先通过电脑播放一段摆满各种各样食品的超市的动画,让学生有一种亲临超市的感觉,从而激起学生购买欲,然后让学生运用了解有关食品包装方面的知识来清除这个超市中的不合格产品,当然我有意识的把那些无产品名称,厂址及已经过了期的产品放在购物架上,以此提高学生鉴别伪劣食品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最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下列情况来模拟购物:一天爸爸带你去旅游,到首都北京游玩两天;星期日,要去奶奶家看望奶奶,给奶奶买些食物。妈妈要到国外探亲,想带一些国外不容易买到的食物带给亲戚。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提高学生选择食物的水平,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包装上信息多,同项归类整理好 生产期保质期,列表搜集要记劳 细观察善比较,实用有效身体棒 大胆猜测勤研讨,关注科学真奇妙
六、说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定三星标准,通过星星伴我行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评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通过摘星活动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为了保障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根据四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如争当小设计师,吃饼干,看动画等,以此使学生快乐的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快乐的探究科学的奥秘,快乐的攀登科学的高峰。
第三篇:《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新建中心完小 陈绿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所上的是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法学法。
6、教学准备。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最后一节内容。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应帖近儿童生活”,这一课正体现了这一点。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这三个活动的安排是在学生探究储存食物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也是学生对前面所学的食物营养成分和营养要均衡以及食物变质等相关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安排这三个活动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利用信息指导自己健康生活。
二、学情分析
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许多的体验,但学生对食物的关注大都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或错误的。极少有学生通过阅读食品的包装,了解食物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等。尽管通过前面6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均衡以及食物变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食品包装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为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帮助,也为学生健立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帮助。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遵循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通过对食品包装的观察,获取这种食品的相关信息,知道从食物包装上可以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营养成分、保存方法和配料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方法,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等信息,正确地选择适合的食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念,用科学改善生活,提高饮食质量,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的定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影响保质期长短因素的探究,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食品。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1、教法选择: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遵循课标提出的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主要采用实践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质疑、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2、学法选择: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整理,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拔与引导,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科学学习记录单
2、四人一小组:袋装鲜奶、盒装牛奶、饼干、已过期的鲜花饼以及各种袋装零食。
七、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开放式地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这个理念,为了在教学一开始就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观察组内的鲜花饼,询问学生:“桌上的鲜花饼能吃吗?”很快少数细心的同学发现鲜花饼已过了保质期,可能变质了,不能吃。从而引出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对于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的食品包装自己的了解不够,没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观察包装上的信息,也没有深入思考能从这些信息中能获得什么,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去发现、去探究。
接下来的观察活动是开放式的,由于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观察活动积极性高涨。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收集到的信息用关键字记录下来,填入科学学习卡表(1)中。(……)。对于学生未收集到的信息,教学中我不强求学生马上发现这些内容,它可以在对包装信息的逐步深入了解中逐渐发现。但因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是开放式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停留在简单的“看”的阶段,既没有系统的观察程序,也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收集的信息多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蜻蜒点水式的,所以此时教师的“收”即点拔与引导尤为重要。这时我选取比较全面的小组的记录单进行展示,及时的点拔与引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观察有序,可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整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提醒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有序地观察包装,收集包装信息:
1、包装的外观、材质、形式是什么;
2、从包装上的文字中找到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然后将这些信息填入科学学习卡表(2)中。
随后的提高升华阶段,我采用设疑的方式,以讲述法为主,对食品进行分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节约时间。疑问
1、食品为什么会有多种不同的包装?
2、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3、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对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类依据进行整理分类,只要他们能说出理由,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经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自主探究过程,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过渡提问:同学们,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你在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最关心其中的什么信息?)这一过渡性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下一个探索的内容上来。
(二)、比较探究不同保质期的食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因为给学生提供的材料要求具有严密的结构性、典型性、暗示性,体现材料和科学概念的关联性,引发学生有序思考,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建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所以在研究保质期的问题时,我精心为学生提供了三组有结构的材料,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1、真空包装的熟食和非真空包装的熟食;
2、罐装牛奶和袋装牛奶;
3、袋装饼干和袋装面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将其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记录下来,填写在科学学习卡表(3)中。然后抛出下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探究,最后各组选择一人进行汇报。问题:
1、食品保质期的长短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的?
2、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是否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3、食品的用料对保质期有影响吗?
4、同样是牛奶为什么保质期有差别呢?如此安排是为了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合理地进行推测与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调查了解食品配料,进行深入一层的探究活动
通过前面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观察活动和探究食品的保质期,学生获得了许多包装上的信息,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了一定的帮助,而本环节的探究内容多是被学生忽略了但又不应该忽略的。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目的在于让他们感受到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进而了解食品的结构及其所起的作用。最后设问:获得的这些信息对你今后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从而回到本课的最终宗旨——为科学均衡营养提供帮助。
(四)、布置课外作业,让课堂向课外延伸。
1、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2、课外作业:
了解周边的小食品作坊在食品中添加了哪些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八、板书设计
通过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和学生的记忆力等因素,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谢谢大家的来聆听!
第四篇: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最终版]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前面六课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的营养知识和食物的储存方法。本课是从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这节课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学生对常见的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二是通过比较研究活动,使学生对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食品包装信息有不少感性的认识。但学生很少认真、系统地对食品包装信息进行全面的观察;学生通常能说出一二种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原因,但还缺少全面的思考。此外,学生在如何选择食物方面还在存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很多学生愿意选择保质期长的食物。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整理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知道食品保质期有长有短,但保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通过分析研究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知道影响食品保质期的相关因素。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整理食品包装上信息的过程,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过程中,发现食物保质期长短不一的问题并展开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展开进一步深的研究活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提出跟食品保质期有关的问题,并进而探究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学生收集一种以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包装。
2.教师准备:记录信息卡、观察记录表、带格的大纸板、几组典型的食品包装、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组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谈话导入
首先,我出示一个食品包装,背面对着学生,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食品?然后再翻回到正面,确定食品名称。
那么,除了食品的名称外,食品包装上还有哪些信息呢?(以此进入观察食品包装盒上信息的教学活动)
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主题突出。既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又节省了时间。
(二)、观察、整理食品包装盒上的信息。
本环节我将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说一说:“食品包装上有哪些信息?”并借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自带的食品包装,看看还有哪些新发现?
为了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根据儿童心智特点,我还将组织一个“看哪个组观察到的信息最多?”的评比活动。
学生在观察统计食品包装信息的过程中,我将要求他们用简洁的方式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到一张张可移动的信息卡片上。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观察到的各种信息整理到大纸板的小格中。
观察活动结束后,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力图通过这个活动收集更多的信息。并评选出收集信息最多的小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果说前一个观察活动实现了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目的,那接下来,就应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了。
四年级的学生,分类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我将先给学生介绍:“科学家是整理信息的?”,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依据整理信息。在给信息分类过程中每个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只要能说明理由,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分类方式的多样化。这样,就切实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交流质疑的平台,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研究包装上的信息,寻找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
这个环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从最关注的保质期出发,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不同食品包装袋上的保质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通过观察,孩子们会发现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即便是同一种食品的保质期也是不一样的。
这样学生自己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食物的保质期有长有短?”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猜测: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食物的保质期?学生可能会说:食物自身特点、包装材料、保存条件、是否有防腐剂等。科学是要讲证据的,从本课教学实际来看,我们没有可能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些猜测。但我们可以从食品包装信息上去获得间接的证据。
基于学生对比观察研究能力方面的不足,本环节将发挥老师指导作用,渗透“对比研究,变量控制”思想,引导学生将多个变量的问题转化成单一变量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把“食品保质期为什么不一样?”这样一个大问题,转换成若干个更加具体的小问题,如:“包装相同,为什么保质期不一样?”,“都是饼干,为什么保质期不一样?”。等,这样的小问题,难度适当,只要有合适的研究材料,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结论。
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如下一些对比性强的包装材料:
1、食品相同,包装不同;
2、食品不同,包装相同;
3、主料相同,包装相同,但配料不同;
每个小组根据想研究的问题,领取研究材料,开展研究,然后再汇报交流研究结果。
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发展,也便于老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老师调控教学提供依据。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影响食品的因素:如包装方法不同、食品自身特点不同、保存方法不同„„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设计一个六一儿童节外出活动前购买食品的情景,提出问题:“在购买这些食品时,你是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呢?为什么?”
借此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
课后小调查:我喜爱的零食的配料成分与作用。
七、本课亮点――课堂评价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是本课的重要特点。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收集信息环节,我用科学家的信息收集步骤和方法为标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不断的改进;在研究信息过程中,组织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行评价;在交流环节,我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总之,我把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第五篇: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食物信包装上的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食物信包装上的息》
二、预期学习结果:
1、了解食物包装的种类,以及食物包装上的各种信息。
2、找出自己经常吃的一种零食,观察包装上的配料表,添加剂,贮藏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是过期食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食用加工食品的利与弊,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的重点:认识加工食品的配料及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认识食品的包装与保持期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人手一个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相关教学视频。
五、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导入:
师:请介绍一下你平时最喜欢吃的一种或几种零食。生介绍,教师随机进行常见食品(零食)的重点强调。
二、学生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1、师:你们在吃这些零食的时候,只是吃进去一种东西吗?比如我们在吃面包的时候,是否只吃进去了面粉?
生答
引导学生观察配料表。汇报观察结果 师生小结:凡是加工食品都在主料中加了其他的辅料
2、调查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装上的食品添加剂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
教师讲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其危害 随机渗透:《食品安全法》相关法律知识。
三、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找出其他的信息
师:除了配料表和添加剂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食品包装袋上的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了解几种常见食品的包装方式
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手中的包装属于哪种包装?这些不同的包装有什么优点?
汇报、小结:透明包装:储存可以透光不变质的食品,可以通过包装了解到食品的性状。
真空包装:使食物与空气隔绝,延缓食物变质。不透明包装:储存需要遮光保存的食品。
四、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填写p58页表格,并且推算出自己手中的食品在购买时是否过期
汇报
2、讨论:当你购买了过期食品,你会怎样做? 教师随机渗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怎样维权?
播放《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广告》
3、比较不同包装的同一种产品保质期为何有区别? 比较用料的不同是否影响保质期? 保存方法不同是否影响保质期? 学生合作讨论。师生小结:
保存方法、配料的不同、包装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保质期的长短。
五、总结全课
在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我们可以找到配料表、添加剂、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加理性的消费,也能更好地让自己吃的健康。
七、教学板书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配料表、添加剂、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
合理维权、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