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泥人说课稿
篇一:《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第四课:《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2)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3)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四、教学活动准备
由于条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黄泥代替。牙签、火柴棒。
五、媒体运用
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泥塑(看一看)课件展示泥塑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ppt欣赏古代泥塑作品以及近代泥人张作品,使学生了解泥塑历史由来已久,对动手做泥塑产生兴趣。
(二)初步练习、总结方法(试一试)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制作前需了解那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提到:
(怎样做一个泥塑作品,做什么,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并据此总结出分主题
(1)制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
学生大都提不到构思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补充。
2、解决问题
同学们通过初步的练习,总结出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过程。基本书法:捏、卷、贴、刻、接、压
制作过程: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廓——修改调整——塑造细部
(三)创新制作,让作品体现美感。(动一动)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同学们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创作一幅作品。我们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细部刻画,这样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另外,还可以进行夸张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张,这样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评一评)
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五)活动反思与延伸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活动延伸
课前要让学生准备旧挂历纸垫在桌上,防止弄脏桌面,还有最好提前分好组,在课堂上会节约些时间,前期课堂秩序还是要维持好,这是后面学生出结果的前提保证。
今天同学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一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时间虽短,但收获却不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们结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创造主题作品来提高技能、总结一些经验,如果有同学想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还可以通过学习、深造来继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将它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篇二:人美版7年纪上学期 《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第十三册第四课《生动的小泥人》。它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适用于七年级学生。
一、教材分析
泥塑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击鼓说唱俑》为代表的汉代陶俑到近代的泥人张、惠山泥人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独特魅力。由于条件所限,本节课我改用橡皮泥为材质进行教学。
二、分析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提到“泥”他们并不陌生,儿时经常玩泥巴,小学时接触过橡皮泥,所欠缺的就是捏泥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我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从中体验制作方法,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泥人的基本制作方法和三维空间的塑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熟练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技法:团、压、揉、搓、卷、接等。用写实或夸张的艺术手法制作小泥人。
3、了解我国泥塑文化及其悠久历史,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弘扬民族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欣赏各具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写实或夸张的手法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教学方法:
在导入部分,用讲故事的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学习环节,我没有采用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己摸索捏泥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学生的作品就避免了“千人一面”,而变得“千姿百态”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总结: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想看我收集的资料吗?
教学意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分他们有学下去的欲望。
3、课件展示《阿福》的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中的形象是谁?他有怎样的故事?利用问题“阿福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导入本课。
二、探究学习活动
1、看一看:
⑴、古代泥塑作品。师生共同探讨泥塑的起源及发展。
⑵、现代泥塑作品。
教学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泥塑文化及悠久历史,它不仅是中国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
⑶、教师提问:这些形象可爱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夸张、饱满的体态,还要有丰富有趣的表情。这样,就使学生对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2、想一想、试一试 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寻找答案。例如:“用什么方法使橡皮泥变成我们需要的形状?”、“有的形象要用几块橡皮泥才能完成,怎么连接它们?”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了答案。掌握了捏泥的基本方法。当然,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适时的予以指导。
三、学生实践、制作环节
1、展示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分两组以竞赛的方式,比一比哪组同学的作品样式新颖、数量多。
教学意图:利用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感,教师不固定创作主题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教学评价
进行泥人作品展,采用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评定哪个小组获胜,教师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意图: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有一个全面而规范的评价,培养学生发现他人优点,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能力
篇三:泥人张说课稿
《泥人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冯骥才的《泥人张》编排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小说。《课程标准》指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来说的。要求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另外,本篇文章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课标要求、单元教学要点及学生的学情,拟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概说课文,把握文本内容。
2、通过多角度赏析,体会技法之奇,感受人物之奇。
四、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本课打算采用朗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视屏播放:《中国达人秀》,学生推荐达人。(可以是班内的同学)
今有《中国达人秀》,冯骥才有《俗世奇人》秀
二、作品介绍:《俗世奇人》
三、出示学习活动及目标
1、欣赏泥人张作品并发表评价。
2、过渡:大家的回答无一例外都对泥人张的技艺表示很敬佩,其实还有更另人拍案叫绝的事情,接下来,让我们“概说课文”,去了解一段奇人异事。
四、阅读活动一
1、出示要求(屏显)
2、学生听读课文,做批注。
3、师分配任务:三个角度分三组进行。
4、过渡:哪个角度有需要提示的同学吗?或者说你在某个角度有想法,想给其他同学一个提示的。(如果无需提示,此处将作为点评标准)
学生独学后展示。
展示环节,教师做好思路引导、答案分析(紧扣提示进行)
如:从情节的角度进行概说:
一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结构是怎样的,都属于这类概括,其实这类概括大家并不陌生,属阅读类考题的“情节链”的考题。(屏显)学生齐读。
如果我们把时间、地点加进去,概括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就应当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题了。(屏显)学生齐读。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它,认识它,以上这个环节,我们就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了这篇小说《泥人张》,咱们一块儿小结一下。俗世奇人的泥人张(板书)
过渡:那么,这样一位俗世奇人,冯老先生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呢?一块儿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去探究一下。
五、阅读活动二(屏显)
1、生阅读要求 师:这是四个微型话题,我们将用他来欣赏《泥人张》的表达艺术。小小说是很重视细节描绘的,所以我们首先共同欣赏它,请看大屏幕(范例出示)
学生自主赏析。
2、出示合作建议。
3、全班交流。(幻灯片总结出示)
4、其他话题交流。
【小结】品读小说的笔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冯骥才先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凸显了泥人张的个性。咱们这儿也做一个回头看。
板书:手艺奇
俗世奇人泥人张行事奇
人品奇
(学生完成)
六、拓展,探立传之本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写出这样奇故事的天津作家冯老,也是一个奇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名人伟人立传,冯骥才先生却为这么多的民间艺人立传,用意何在呢?(学生发表意见)
出示:作家介绍
结束语:让我们给予民间艺术更多的关注与热爱吧,最后想送大家一段话: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如何对待民俗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民族的命运与走向的问题!请不要让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遗失。
学生:集体喊出宣言
七、作业布置:
请大家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班的达人轶事。篇四:生动的小泥人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
长葛市后河镇淑君中学 连勇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熟悉泥人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熟悉并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团、压、揉和搓,并能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欣赏以惠山泥人为代表的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同时让学生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捏泥人技法的掌握与技巧的灵活运用。
2、难点:启发学生想象,捏出形态各异的泥人。
教学准备
1、教具: 泥土、泥工范例、录象、音乐:图片资料
2、学具: 泥土、彩色垫板、铅笔、直尺等小工具
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竞赛、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进行“奥运冠军知多少”知识竞赛。
2、模仿奥运冠军,学生尝试表演各种人物的动态造型:跑、跳、仰、蹲、走及人物的各种神态。
3、学生探究: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一刻?
4、引出课题出示课题:《生动的小泥人》
(二)感知体验、教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一块泥团,请几位学生上讲台摸一摸泥团,说一说感受,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块。
2、教师出示一个泥人,提出问题:一块泥团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有趣生动的泥人?
3、小组探究:泥工制作的基本方法。
(1)分组讨论:泥团如何变成一个小泥人?
(2)学生小组探究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小泥人。
(3)出示多种简单立体造型的泥团,如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及组合形体,请学生学着用多种方法尝试做一做,看谁做的立体造型多。
(4)学生交流并展示。
4、欣赏民间泥人作品。(课件简介惠山泥人大阿福和手捏戏文引导学生讨论民间艺人制作泥人的方法)
(1)小组探究:怎么样的小泥人才是传神可爱的?
(2)师生交流:动态夸张,体形饱满,表情有趣等等。
(3)教师归纳小结:一个传神可爱的小泥人不但要有夸张、饱满的体态,还要有丰富有趣的表情。工艺过程分为打泥、搓坯、成形、打底、画花五个步骤。打泥的目的是使泥土均匀、柔软。泥打好之后,就该捏制成形了。捏好的小泥人经过两、三天的晾晒就可以上底色了。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1、组织同学将自己或同学当成模特,进行创作。
2、作业要求:动态夸张、体形饱满、表情有趣。
3、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交流
1、组织学生进行“泥人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泥人作品。
3、教师表扬有创意的作品,总结特点。
(五)欣赏、彩绘
1、欣赏课件
2、演示 a、刷白底 b、勾墨 c、上色
(六)学生彩绘,完成作品
(七)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生动的小泥人》这一课中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效果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得多。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美术教师做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的看到别人的长处,策略的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质的绝好机会。特别是美术具有非语意性,不同的评价更会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篇五:高中美术说课稿:《彩塑》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美术欣赏《彩塑》优秀说课稿范文
高一美术欣赏《彩塑》
《彩塑》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欣赏中的第七讲《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彩塑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又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了解敦煌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敦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彩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录相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敦煌艺术宝库及其彩塑的形象特点。
2.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3.欣赏时最好利用幻灯片/录像片,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三大石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愧宝-----彩塑。(出示课题)2.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敦煌地,及敦煌艺术-----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
故事讲解,开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看录相带)(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3.回到主题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4.内容讲解:(1).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及各时代的彩塑特点其中唐代前,及盛唐时的佛像特点采取先提问,带着问题讲同学观看并找出答案。
1.敦煌莫高窟艺术是集哪些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窟,其有拥有彩塑多少身? 2.早期彩塑具有什么特点?隋代及其唐代彩塑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在录相中带领学生形象生动的欣赏每个彩塑的形象)、,〈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再列举其它时代时代彩塑形像图片,进行比较得出其特点。(以讲解为主)(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最后让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所遭受到的侵略事迹录相,了解我国目前很多文物精品被盗。感受当然社会的落后,人类无知给我们祖先遗留下来财富带到了多大的损失。引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及让学生对我们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宝库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学会珍惜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祖国历史文物是表少年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二篇:小泥人说课稿
《小泥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师吴锡光,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 二年级下册第7课《小泥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之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童对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通过捏制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物头、躯干及四肢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按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装饰打扮动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设置情景、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并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活动的游戏场地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二、教法与学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记忆法、对比学习法和互动评价法。首先 然后
最终解决了难点,学生作品完成后通过评价活动,达到了 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品、陶泥、泥塑工具
学生准备:陶泥、泥塑工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情景导入—方法探究——学生创作——作业展评——拓展延伸。
现将各环节实施过程、方法及涉及到的理论依据介绍如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小泥人作品
师: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 „„ 教师介绍:
师:多么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啊!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 揭示课题《小泥人》
(二)方法探究 做个泥人试试(1)想一想 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 生: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2)尝试
请同学们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试。(3)展示、调整(4)教师示范讲解
① 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
② 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3 “捏捏泥人”动一动
(1)看看课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 生:我们是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
(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3)学生上台给小泥人摆动作 4 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2)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
他们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
(三)学生创作
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
(2)各组拟定一个主题,如:跑步、打球、跳舞、演奏等,做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3)做好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做介绍。
学生制作,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鱼。对学生进行使用剪刀的安全教育。教师播放大海的背景音乐,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海洋背景。映照良好的创作氛围。美术课上播放合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四)作业展评
1.展示评价
(1)小组展示介绍
(2)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2.欣赏迁移
(1)课件出示小泥人简介
(2)师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解了小泥人,并学习、捏制了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希望他们能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粘土除了可以捏人还可以捏小动物噢,神奇吗?赶紧试一试吧!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如下:★(课件)
《小泥人》
第三篇:《小泥人》教学反思
《小泥人》教学反思
《小泥人》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状态下,完善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回味儿童时代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也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这节课是一节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的造型·表现课,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从捏泥人开始认识人体。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记忆、想象,培养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来刺激学生的热情,是儿童的能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习表现活动,通过捏制不同造型的人物动态,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学习、创造、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造型的方法,制作的步骤进行适当的演示。捏制时要从整体出发,强调人的动态变化,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人体各部位作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达到形神兼备。人物身体的各部分可以整体捏塑,也可以视神情体态分别捏塑,再粘接到躯干上。本课的教学安排应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条理性。可以通过观察记忆------观察记忆------感受体验------造型表现------游戏活动------交流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小泥人教学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小朋友们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小泥人,表现出任务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小泥人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和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景。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活动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来做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第四篇:《小泥人和泥面具》教案
《小泥人和泥面具》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夸张的脸部表情,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泥板成型的方法进行夸张的脸部塑造。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板成型进行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用泥板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关心他人,欣赏烧好的作品,感受陶坚韧的品质。
教学重点:
用泥板成型来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板立体造型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游戏导入,对着自己组的同学做一个夸张的表情,选一个表情最夸张的同学上台给同学们欣赏。
学生:相互观看同学夸张的脸
二、课堂发展
1、什么是夸张——就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加深对夸张的理解)
2、出示课件,欣赏感悟夸张的表现手法。
设问:对比真人明星相片和漫画像,你觉得哪个地方最夸张? 学生:脸比真人的更圆,嘴巴更大。
学生感受局部特征的夸张,加深对夸张表现手法的认识。学生思考回答夸张的作用——人物有趣幽默更具有感染力。
教师小结:女明星比较圆润,丰满,抓住她比较圆润的特征,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脸变得更圆……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游戏:图中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
3、欣赏古代作品和学生作品。启发用泥板变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塑造夸张的五官,有很多的变化。
三、教师演示步骤 教师演示步骤: 泥板成型头像的步骤:
1、压一块长方形泥板
2、变成圆柱形
3、在圆柱体的表面扭曲塑造夸张的脸部表情,再添加上捏塑的五官。
(注意: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注意压泥板的厚度要均匀,脸部的表情要夸张。
四、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回想刚才看到的同学夸张的脸,你想重点夸张哪个地方呢? 学生思考,小组派代表回答
五、反思评价
组织评价活动,教师将学生做的作品拍下放进电脑,进行展示评价。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
六、课后延伸
注意观察生活,寻找更多有趣夸张的脸,引导学生欣赏经过高温烧成的作品。
第五篇:《生动的小泥人》教案参考(范文模版)
《生动的小泥人》课时教案
学号 20095171030 姓名 邓娟娟
年级:七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师:邓娟娟
课 题:生动的小泥人
课业类型:工艺(创作),本课有“造型·表现”课程类型的性质和特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欣赏地方性的小泥人作品,了解泥人艺术的基本造型方法;学会运用黄泥等原始材料,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生动的小泥人。
过程:导入新课——欣赏与讨论——探索与归纳——设计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方法: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泥人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表现手法,收集一些泥人的参考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泥塑语言、造型和装饰手法创作生动小泥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地方性优秀泥人作品,体验泥塑这种原始材料制作的乐趣,体会泥人简单质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古老民间艺术的热爱;了解泥人等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用自制的泥人作品表现情感思想,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特点:注重欣赏与思考,强调直接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泥人的造型与表现能力。课题导入一段视频可以吸引许多学生的兴趣,先是从教学中从采用的方法来切合课题。附加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图,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小泥人的造型理解更加深入。结合知识与技能和教学目标,在对作品图进行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设计与制作小泥人。
用原始材料制作小泥人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在分析与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示范与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制作中观察与讨论,以便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小泥人的造型与表现。
由于黄泥等原始材料的稀稠程度不容易控制;因此为了教室整洁,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准备好稀稠适中的泥;同时学生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方便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
制作完成后,可让同学根据每组的作品展开交流、讨论与评价,在评价中,着重在于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观察和理解各种民间泥塑的造型风格与表现形式,掌握制作泥人 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时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造型与表现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学具:
教学设备及软件:多媒体设备
基本材料与工具:黄泥、颜料、平铲、雕刻 刀、刮刀等 辅助材料:喷壶、砂 布等
参考资料:教师的示范作品;“泥人张”作品图册 学生准备:绘画纸(或速写本)、颜料、各色碎布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分钟)按常规进行。
2、前提测评/导入新课(8分钟)
师:同学们,(PPT)老师今天上课之前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打开视频)。师:谁能告诉我,从故事中他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勇敢的小泥人在过河。
师总结:对。这个勇敢的小泥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主角(PPT——课题)。
3、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生动的小泥人》PPT。
4、教学活动(13分钟)
师:大家都知道,泥塑很早就存在了,大家知道什么是泥塑吗?它的起源距今多少年呢? 师: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4千至1万年的历史了。(PPT)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泥塑? 生:见过/没见过。
师: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泥塑?有哪些种类? 生:讨论回答,列举出......师归纳:泥塑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作品来深入地学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间泥塑。
无锡惠山泥人的起源与发展。(PPT)师:大家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它们的造型与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天津“泥人张”起源与发展。(PPT)
师:下面大家欣赏一些“泥人张”的代表作品,并思考与讨论,它们的造型与表现方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欣赏,我们来思考一下泥人的造型与表现需要运用哪些技法呢?(板书)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捏、压、粘、接。这四个字是塑造泥人造型最主要的技法。
师:那么在制作中主要需要那些步骤呢?又该注意哪些呢?(PPT展示制作步骤)师:在制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步骤:首先是和泥时应注意:加水要适中,然后反复揉捏至不黏手而有可塑性方可。当然,这一步老师已经替大家完成了,但同学们字啊以后的自己创作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其次是刻画细节时,对于细节部分在刻画及粘贴需小心谨慎,以免损坏以完成的部分。尤其在刻画中要注意安全。最后是晾干,大家需将做好的泥人放置在布、报纸(或其它吸水较好的纸)上面晾干。这是因为布、报纸等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防止泥人在晾晒的过程中开裂。
师:关于小泥人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大家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并动手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吧。
5、作业要求(板书)
要求: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件小泥人作品。
强调:重点放在运用夸张、变形等造型表现的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6、学生练习,教师辅导(18分钟)
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了解小泥人的造型观念,培养审美观,加强动手表现能力。
生:小组间相互协作,充分运用已有材料,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耐心细致安全地完成作业。
7、教学评价和小结(5分钟)
归纳本科的教学内容,请每组同学将制作的小泥人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分组邀请学生谈论在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与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以深化理解,增加兴趣。
8、教学反思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制作时,和泥这一制作过程比较难控制且易污染教室,所以选择课前准备好;同时让学生采取小组分工制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在引导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去制作,不少学生创作出了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只要学生有想法、有个性,就应该适当地表扬,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帮助。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课件设计力求简单实用。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开想像,并能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不足之处是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其研究的深度广度有欠缺,需要注重引导、帮助;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和研究积极性良莠不齐,教师要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