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泥人 三下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2 17:4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小泥人 三下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小泥人 三下美术教案》。

第一篇:20.小泥人 三下美术教案

20.小泥人 三下美术

教学目标: 掌握制作小泥人的方法,并能根据所想象情境做出造型各异的小泥人。2 通过对泥巴的搓、捏、刻、划,培养动手能力。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体验玩泥的乐趣,并能表示出积极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小泥人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能根据所想象的游戏情境制作出造型各异的泥人。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趣味性较强的泥塑课。生动有趣的小泥人是小小朋友很好的玩伴,课堂中让同学把制作的小泥人摆在一起玩游戏,不只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且能制造出各种生动的情境,使同学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本课是一节泥工训练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课,教学中可利用“玩游戏”这一情境引导同学进行集体创作,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同学掌握小泥人的制作方法,泥塑人物的方法很多,但作为二年级儿童,不宜让他们掌握过多过专业化的技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将制作方法简单化,寻找最适合同学接受的方法,让儿童秉其天性,利用简单的技法大胆地制作出充溢童趣、质朴嫩拙的作品。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趣味性、活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制造一个“小泥人玩游戏”的情境;接着开展“做泥人体操”“打扮泥人”的活动,使同学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到捏泥人动态、美化泥人的方法;然后变同学作业过程为“许多泥人一起玩游戏”的过程。鼓励同学自由大胆地表示,使同学边玩边学、边玩边做。情境性与活动性是本课设计最大的特点。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走进教室 看一看 课件展示图片,提醒同学仔细观察。(图1:一群小

泥人在课桌上拔河;图2:二个小泥人坐在黑板边缘看书;图3:一群小泥人在椅子上玩丢手绢的游戏)让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3 教师提议:让我们也加入小泥人的游戏怎么样? 课件展示课题“小泥人”(标题三个拟人化的字蹦跳 出现)

导入环节用直观的图片吸引同学注意力,引导同学进入“小泥人的游戏”这一情境。二. 做个泥人 试一试 让同学每人拿一块泥巴放在手中随意撮捏,感受泥巴的质感,并可自由说说泥巴捏在手中的感觉。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捏泥人外形。{示范方法:在一整块泥上捏压出头部、四肢}边示范讲解捏的时候要放松手指,大胆地做,不要过分拘泥于人体比例可夸张一些。3 同学尝试捏泥人外形。鼓励同学举起自身的作品给周围同学看,并互相发表意见。这一环节要使同学掌握怎样捏出小泥人的外形。示范时选择用整块泥捏出人体外形的方法是为了降低难度,使之更适合于低年级儿童。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以轻松、自然、大气的姿态去影响同学。

三. 捏捏泥人 动一动

过渡语:假如大家想要让小泥人玩游戏的话就先让他们来做一做体操。拿着你的小泥人,起立。

1课件分别展示三个不同动作的小泥人。(动作1:伸手抬头;动作2:叉腰题腿;动作3:弯腰坐下)师生同做小泥人体操(即教师和同学一起把手中小泥人捏成与图片中小泥人的动作相一致)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动作的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一环节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怎样捏出不同动态的泥人。教师的过渡语将同学带入泥人做操的情境,同时把专业的“动态造型”融入到生活化的“体操动作”当中。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泥人体操”活动中掌握到技法。四. 美化泥人 乐一乐

过渡语:想让你们的小泥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玩游戏吗?那么就请瞧一瞧: 课件展示5张装饰好的小泥人图片,引导同学从制作方法和资料选择上来仔细观察。2 师生一起总结装饰方法。教师可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小泥人?你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打扮的吗?用了那些特殊的资料? 同学打扮自身的小泥人。展示各自的泥人,互相欣赏交流。

这一环节是让同学学会用撮捏、刻划、粘接等方法,巧妙运用各种小资料来美化泥人。教师用过渡语制造一个打扮泥人的情境,并通过欣赏范作——总结方法——尝试装饰——评价交流,一步步让同学掌握美化的方法。五. 合做泥人 玩一玩 教师提议让小泥人们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去玩游戏。2 引导同学分组讨论:我们组的小泥人玩什么游戏?在哪玩?在游戏当中有些什么不同动作的泥人? 小组合作表示,教师参与到各组活动中。

本课作业形式为小组合作,在制作之前先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分工,设想好游戏的情境再开始制作,这样不只提高作业效率还能让儿童学会合作,体验到集体力量是强大的。六. 展示泥人 评一评 待各组完成后要求清理多余资料。同学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身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3 各组介绍评价。引导同学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和小组配合几方面来说。4 教师小结。

这一环节既是评价环节同时也是自我展示环节,同学下位自由欣赏交流的目的在于扩大学习空间,让每位同学都能自主参与,充沛发表自身的意见、看法,同时也让每位同学的作品得到展示,满足同学的表示欲望。

第二篇:生动的小泥人 美术教案[模版]

《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一、导入:

中国和泥土文化一直有很深的关系。

西方人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则是女娲创造的。怎么造的呢?用泥土捏的。

再加上绵延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中华大地上的浓浓的泥土味道。

黑土地,黄土地,还有福建的红土地„„ 所以,泥塑文化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

农闲的时候,农民们摆弄摆弄,调剂生活,就成了一个有趣的泥塑。

摆放在庙堂的那些泥塑作品,比如如来,观音,罗汉,都见了许多了。

至于民间的泥塑,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说。

二、新授:

1、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收集民间泥塑资料或图片的任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答:天津泥人张、惠山阿福、东汉说唱俑、凤翔彩绘泥塑、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大吴泥塑、师表扬:我很高兴学生能够积极地查找资料。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为这份合作的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2、师小结泥塑的起源:(师配合幻灯讲解)① 中国泥塑的先驱之作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

奴隶主陪葬,古代实行人殉。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以俑取代了,俑就是陪葬的偶人。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② 汉代陵墓出土的陶俑形体比秦俑要小,造型则较为生动,四川东汉墓中出土最为著名的“说唱俑”,造型幽默风趣。③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④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⑤ 直到清代,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这一时期,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自张明山先生创始,历经四代流传,至今已180年历史。

3、各色各式的民间泥塑,异彩纷呈,广为流传。请同学们欣赏古代及当代民间泥塑代表作品(师配合幻灯讲解)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现存佛教雕塑以石窟寺雕塑为代表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国塑造技艺所达到的无与伦比的高度。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

4、欣赏完这些泥塑艺术,同学们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 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 生答:„„

师表扬: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②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手法?

生答: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3 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师表扬:你能留心观察,勇于发表见解,真棒!

5、现在我们先花三分钟一点时间体验一下泥的特性,请同学们用泥土快速随意地捏一个小人,自已摸索一下捏泥人时用了什么方法,可以相互进行交流。时限三分钟。

6、谁来说说刚才你用了什么方法?还有谁有什么方法? 师鼓励:刚才的两个同学很勇敢,谁还敢挑战他们?

师表扬:从回答问题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自己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却能给别人地来帮助。谢谢你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果!

7、现在老师简要示范一下泥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①首先技法有:捏、卷、搓、贴、刻、堆塑等; ②艺术表现手法呢,可以夸张和变形

③先和泥,可以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在作品连接的地方若是泥的黏性不够,容易脱落,可以用牙签,铁丝等插接。

④注意不要太琐碎,要整体,不讲究人的比例,只要生动有趣就行。

8、现在同学们进行作业练习,可以一人捏一个,也可以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的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或劳动中的人物组。现在开始进行。师鼓励做得慢的学生:

发明与研究的乐趣,虽然失败的时候很失望,可是只要肯用心,不灰心,一定有成功的时候。别担心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耐心才能等待成功。

9、请做好的同学将作品拿到讲台来,展示一下集体的成果。

师表扬:我从同学们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动手能力是在提高。我要拜你为师了

10、请同学们来谈谈捏泥人的感受,谈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你们是否大胆发挥了,是否还可以再改进?

生答: 它的造型完整统一,夸张而又情真,简洁而不粗俗。纯朴敦厚,生动洗练,夸饰有度,形神兼备,是她泥塑的艺术特色。„„

师小表扬:泥人对我们是捏来玩的,因此作品并不酷似实物而是有所美化,有所夸张,但这种美化和夸张又都有一定限度,总离不了大谱。它也不像数、理、化练习题只有唯一答案,它难有标准答案。如:欣赏一件泥塑作品,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达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同学们在作品中发现的每一次不同的见解,都应该是非常可贵的;比如***小组同学,他们做的“**”,夸大了***部分,显得人物更生动,这些表现手法,也就是传统艺人特别重视的“不似之似。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表扬这几位做得很棒的同学,老师特意作了小纪念品给这些同学。

11、现在我们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小鸡快跑》

看了这些人们所喜爱的形象,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虽然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论,但它确实在你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点。它可以运用到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同学们。现在同学们请把桌面上的材料收拾开净,让我们带着爱护身边环境的美德离开教室。

第三篇:三下美术教案

第一周

第1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三、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二、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

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三、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

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 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第二周

第2课 新老厨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

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二、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第三周

第3课 设计小板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

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第四周

第4课 我的喜怒哀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

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二、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现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现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讨论: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画自己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色调的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反思:通过小镜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挺到位,画的技巧有待加强。第五周

第5课 幽默大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漫画资料和有关漫画作品。(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幻灯显示一幅情境漫画,学生上台选一幅漫画介绍个人的理解(所表现的主题、含义)。

2、探讨漫画。

师生共同探讨漫画特点(主题、技法、创意)。

3、欣赏漫画。

幻灯显示师生共同收集到的漫画作品,统一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4、试画漫画。

(1)学生自由确定主题进行创作。

(2)教师建议:想一个幽默的内容,试画下来;可以尝试改变书本及收集的作品,以

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体会它的含义,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记住外貌特征;收集漫画资料。(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展示主题。主题:漫画人像。

2、欣赏范作。

(1)辨别两张人像画(一为漫画,二为普通人像,说辨别方法)。

(2)说说漫画中的人像与平时绘画作品中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概括漫画人像特点。

(4)教师小结。(漫画经过夸张、变化,表现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学生创作。

(1)主题: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要求:仔细观察所画对象的面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等技法进行创作。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4、互赠作品。

(1)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2)把创作的作品赠送给被画者。

5、课外拓展。

对喜欢漫画的同学提供作业超市:给爸爸妈妈画张漫画;画一张环保漫画;画一画生活中你思考的有意义的事情。(任选一个创作主题)

第六周 清明放假只有一课时

第6课 照猫画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画纸、其他表现动物的材料(旧报纸、彩纸)等。

(教师)CAI课件、各种猫科动物的图片资料、范作等。

四、教学过程

1、听听、猜猜,引出课题。

(1)演示CAI课件,请学生听一听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在叫?

(2)教师小结:这些凶猛、灵敏、温顺„„的动物都属于猫科动物。演示CAI课件,请学生看一看动物们的形体特征和有关知识(最后定格至猫),这些动物的特征都与猫相像。今天,我们要照着猫的样子画与其形体特征相近的动物,揭示课题《照猫画虎》。

2、分析、比较,学习画法。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1)图片欣赏,复习猫的特征。

通过猫的图片、徐悲鸿的作品《猫》和学生上学期学过的《可爱的猫咪》的习作(CAI课件),复习猫的形象特点:①猫的主要组成部分。(头部、躯干、四肢和尾巴等。)②猫的毛色。③猫坐、卧、行、走的动作变化。

(2)对比欣赏,归纳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通过对猫、老虎的图片和艺术作品的对比欣赏(CAI课件),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归纳出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外形相近,主要是形体大小和毛色花纹不同。)

(3)佳作欣赏,分析优秀作业的艺术表现方法。

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①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②表现过程中如何突出动物的特点?

3、造型、表现、再创造。

(1)作业要求:先轻轻地画出猫的形象轮廓,再改画成其他猫科动物。

(2)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大胆想象和表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来。第七周 第一节

第7课 杂技表演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

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是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包括杂技演出的照片、视频、古代艺术作品、学生作品等),范作;橡皮泥等。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杂技是怎样的表演艺术。(2)小结:杂技是集合多种技巧的表演艺术。(3)交流:杂技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哪种杂技 如:顶碗、踢碗、椅技、转碟、空竹、流星、舞狮、空中飞人、跳床、钻圈、蹬技、踩球、走钢丝等。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杂技录像,结合教师讲解,了解杂技的历史、发展及中外杂技艺术的种类。

②作品欣赏。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杂技艺术。介绍“百戏”、“俑”、“画像石”等。

(2)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杂技属于哪一种项目?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你喜欢的杂技动作呢?请学生思考杂技

动作的塑造方法。

(2)指导表现人物的动态:

①请学生按书中图示摆出姿势,加深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讲述并补充);

②确定一个动作,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③塑好一个基本完整的人,包括头、躯干、四肢; ④依图所示,塑出泥人的动态造型; ⑤固定; ⑥仔细观察,(3)提问:怎样使惊险的动作保持平衡?

(4)怎样塑造有器械的杂技项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凝固精彩的瞬间——塑造自己最喜欢的杂技项目中的一个人物。

(2)出示课件及泥塑作品范例:塑造出杂技动作的优美和惊险;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做法。(板书:优美、惊险。)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论,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出杂技人物优美的造型;②作品是否抓住了杂技表演时某一特有的姿势;③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可以采用如体操比赛中的裁判评分的方法,由小组代表组

成的评判团进行亮分取平均值。)

6、小结回顾,研究拓展。(1)回顾课堂内容,小结。

(2)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杂技的历史、汉代百戏、中国杂技之乡、杂技界的名人、中外杂技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3)保存学生作品。

(安全提示:课后请学生不要模仿课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高难度杂技动作。)

第七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按四人小组位置坐好。

(教师)课件、橡皮泥、学生作品、相关工具及材料(如铁丝、电线、棉线、吸管、瓶盖等“道具”材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谈话。

(1)展出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启发谈话:老师想开办一个杂技艺术团(或者举行一场

大型的杂技汇演),增设一些精彩的表演项目,邀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友情出演,交流、切磋技艺。

(2)出示课件:欣赏大型杂技表演的节目视频和图片。(3)交流感受:舞台上除了那些正在表演的演员之外还有什么?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杂技表演时所用 的器械和道具?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看演出时的感受。(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结合表演,观察组合。

(1)让学生(一般为四人小组)上台简单表演或模仿一组杂技动作。(有些不容易表演的动作可以解说一下,主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有人的目光、注意力的集中与动作配合的默契程度)。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杂技表演需要的是场上每一个队员的齐心协力、默契配合。

4、集体创作,表现主题。

(1)思考创作的主题,简单勾画出草图。(有时间可展示交流)

(2)提出作业要求。

①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组杂技项目的作品;

②表现出杂技的优美与惊险,注意场上所有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给作品取个名。(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小结,课后研究。

(1)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每组选派代表解说。(2)小节本节课内容。(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①了解或走访一下家乡的杂技艺术社团、杂技名人。②回家后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综合材料制作 教学反思:泥塑的技法掌握的较好,学生创作的也很棒。

第八周 第一节

第8课 巨大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恐龙的图片和绘画作品。(教师)动画课件、范作、恐龙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认识恐龙。

引入:你们喜欢恐龙吗?想知道有关恐龙的更多知识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奇特的恐龙世界里来了解有关恐龙的更多的知识。你们愿意吗?板书:“巨大的恐龙”。

2、欣赏题。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恐龙的各类资料。

①分成几组。按组将学生收集的恐龙的资料分类。可分为立体玩具组、图片组、文字资料组、影片动画片组等并将其放置或粘贴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分类布置。(学生将收集到的恐龙的资料分

类。看一看、找一找恐龙有哪些种类,有没有自己知道而资料中却没有的种类。)

②辅导巡视。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放置、粘贴,完成的学生进行欣赏参观。③小组讨论。

(2)看一段有关恐龙的影片《侏罗纪公园》(或播放恐龙的幻灯片),观察恐龙的不同种类和生活环境。

(3)说说你最喜欢的恐龙。

分别从该恐龙生活的环境、体型大小、造型特点等方面述说,也可以模仿恐龙行走的姿势和叫声。

(4)补充介绍恐龙其他的知识。

教师提问:你还想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呢?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恐龙的?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电视、电影、书、博物馆„„)

教师:交流发现恐龙的外形特征。

恐龙由于生活习性等原因,身体外形相差很大。

3、表现创作,教师辅导巡视。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心中的大恐龙。

注意:选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为内容进行表现,可以根据想象增添生活场景等。

注意画面安排,恐龙的形象应有大有小,动态丰富。

4、引导学生注意画面要设计得丰富、生动。(1)用深色水彩笔的线描形式表现恐龙。(2)添加周围的环境。

5、评价总结,保存优秀的学生作业。

第八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1、欣赏上节课的学生作业。

出示学生上节课的作业,表扬画面安排好、恐龙动态表现好的作业。

2、涂色技巧指导。

(1)再次观看影片或图片,观察恐龙生活的环境。在看影片和图片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或另外的动物也要在作品的创作中表现出来。

①将植物和恐龙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注意构图的饱满。②完成后涂色。

3、学习能够在画面上突出主体物的涂色方法。(1)冷色背景就用暖色表现主体物。(2)暖色背景用冷色表现主体物。

(3)主体物的颜色和背景色也可以为明度对比。

4、展示作品。

学生互评涂色技巧、恐龙特点的表现能力。教学反思:学生非常感兴趣,作业也很理想。第九周 第一节

第9课 灯彩辉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

质。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二、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第九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教师)彩灯、录像。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时间控制等(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1)学生展示作(2)分析作品的创意。(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2)灯谜会,学生观摩、猜谜。

(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安排一课时,看情况而定。

第十周 第一节

第10课 跳舞的点和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

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究。

(1)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

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2)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3)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展一展:让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和介绍。评一评:谁的作品画得好、好在哪里。

延一延:下节课要用点、线组成一张有趣的画。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上的相关作品,准备好材料。第十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

(教师)课件、相关国画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激趣。

评一评:展示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赏一赏:展示点线组合的图片资料。

谈一谈: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喜欢哪种组合?为什么?。

3、教师点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合作完成“点线乐园”的制作。

说一说:每小组派代表陈述课前的设想——点、线在干什么?在哪里?让同学互评,教师再点评。

4、作业要求。

表现主题的要求:有节奏、快乐。

学生大胆表现: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表现形式不限,并添加适当的色彩。

5、评价:先分组展示,小组自评,陈述创意的得与失。再学生互评,相互启发、指正,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若干。最后教师点评。

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第11课 我爱大熊猫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大熊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熊猫的图片,讲述熊猫的生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问:你见过大熊猫吗?它生长在什么地方?你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大熊猫生活在我国温暖、湿润的西南地区山林中,会爬树,爱吃竹叶和竹笋,是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它那黑白对比强烈的色彩,浑圆的身体和稚拙的动作,逗人喜爱。

(2)揭示课题《我爱大熊猫》。

2、佳作欣赏,学习画法。

(1)指导学生欣赏熊猫的图片和吴作人的作品《节不可撼》,理解熊猫的形体结构和形象特征:①熊猫头部呈圆形,身体呈椭圆形,体态肥胖。②熊猫的头、胸、腹背和臀部为白色,耳朵、眼眶、四肢为黑褐色。

(2)指导学生自习教材中熊猫的画法步骤图。

(3)教师示范大熊猫的作画步骤:①根据熊猫外形和动态,用炭条或铅笔轻轻地勾出基本形。②用淡墨画出头和身体,用浓墨画出眼、耳朵和四肢。(注意控制毛笔水分和运笔速度,学习墨的渗化方法。画头和身体时墨色可渗化得多一些;画眼、耳朵、四肢时笔中水分要少一点。

第十一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明确要求。

(1)欣赏同龄人作品,开阔创作思路。(教材中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大熊猫活泼可爱。)(2)抓住大熊猫的动态,创作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熊猫图。其创作步骤:①构思。②用淡墨画出头和身体。③用浓墨画出眼、耳朵和四肢。④添加一些生活环境(例如竹、竹笋、熊猫表演杂技的道具等)。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开始作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对笔墨效果好、构图有趣的作业进行表扬,以此启发其他同学。

3、展示欣赏,作业评讲。(1)展示学生作业。

(2)说一说,评一评,体验成功的快乐。

4、课后延伸。

尝试用水墨画的表现方式画其他的动物。

第十二周 第一课时

第12课 五彩斑斓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欣赏图片导入新课。看图片思考问题。

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你能说出教材第30页左边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说说你知道的颜色名称。

学生回答:有红、黄、蓝、绿、紫、黑、白„„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颜色丰富、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3、新授。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教师:颜料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丰富多彩的颜色交朋友呢!

4、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任选一课)。

a、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组成一幅画,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填色。

b、先用铅笔或油画棒画出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再进行着色。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调色组合要注意水的把握,中锋运笔,平涂着色。

讲评作业。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知道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通过画笔描绘美好的人生!

第十二周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2、复习上节课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出示色谱提问:色谱中,哪些颜色属于三原色?哪些属于三间色?

3、欣赏课件,寻找生活中的原色和间色,说说其色彩效果。

4、尝试用挂历纸色块拼贴的形式表现红色主题、黄色主题或蓝色主题的季节画面。

二、操作步骤:

(1)在白纸上简单勾勒一幅表现色彩主题的四季图稿。(2)根据图稿寻找挂历纸中的原色,并剪成碎片。(3)将剪好的原色小碎片进行粘贴。(4)调整拼贴作业中前后色彩的对比关系。

5、拼贴作业展示,教师讲评。

教学反思:第一次接触三原色三间色,学生很兴奋,儿童就是喜欢鲜艳的颜色。第十三周 第一课时

第13课 彩色撕贴画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撕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撕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撕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

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

(3)学生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撕纸拼贴画”。

2、小组合作,表现创意。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1)讨论表现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方法。

(2)分工合作,组织随意撕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3)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

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撕纸的方法和粘贴的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表现色块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作品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表现的工艺技巧性与撕的韵味是否统一等。)

第十三周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撕纸拼贴画。谈话:①这两幅画漂亮吗?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的吗?

(2)比较分析: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哪幅画更富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撕纸拼贴可以表现哪些内容,我们先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请打开教材第33页,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画的彩色纸选得特别好,贴的形象也有趣?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贴一幅什么画呢?(适当描述撕贴画的特征。)

④彩色纸怎么选?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撕贴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2)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在讲解技法时尽量避免与第一课时重复,应启发学生在撕法和贴法上另辟蹊径。)

(3)巡视时及时鼓励能灵活利用纸的花纹和颜色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

(4)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美化?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色彩上、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第十四周 第一课时

第14课星星闪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演示用剪刀剪星状,请学生模仿操作。(1)教师示范剪星状——四角星,并讨论:像什么? 四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呈长方形。②再对折呈小正方形。

③以方形纸的中心为轴点,再对折呈三角形。

④轴心对边剪去一刀,打开成四角星。

(2)教师示范剪星状——五角星,学生模仿剪。五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

②确定轴点,并沿箭头方向折。③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二折。④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三折。⑤将轴点对边剪下后打开。

3、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星状图案。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互动。

(1)由学生评选最佳装饰奖、最佳制作奖。(2)对部分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5、课后小结。

第十四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欣赏交流相关图片,感受星形图案物品独特的造型美感。教师:只要大家仔细留意身边,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星状图案的物品。它们虽然是星状的,却有着不同的变化和色彩,都十分美丽。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请同学拿出收集到的图片,相互交流欣赏。

看看、说说设计师的独特思路。(学生讨论。)

3、分小组设计制作星状物品。

如:设计制作星状纸拎包、星状靠垫、星状卡通拖鞋、星状饼干、星状挂钟、星状帽子、星状纸相框等等。

4、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5、小结。

第十五周 第一课时

第15课 皮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从一个录像、皮影故事或者一件皮影作品引入新课。

2、交流。

(1)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知识。(2)区别皮影和剪纸的异同。(3)提问:怎样使人物“动”起来?

(4)师生小结: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

3、范作。

(1)出示范作让学生欣赏戏曲人物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2)交流作品中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或值得修改的地方。(3)出示其他范作让学生自己交流看法。

4、创作。

(1)主题:制作一件皮影作品。

(2)创作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创作;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纵杆;可以与伙伴合作完成;注意各类人物的造型特点。

5、讲评。

(1)对学生作业中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创作点评,以及活动关节处理的点评。

(2)未完成的学生继续创作。第十五周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继续创作。

(1)根据老师提的创作建议修改作品。(2)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造型有创意。

2、演皮影戏。

(1)每小组协商好表演皮影戏的分工。(3)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皮影戏的特色、亮点。

3、讨论交流。

(1)评出“最佳表演队”并说明理由。(2)评出“最佳皮影制作奖”并说明理由。(3)表彰获奖者。

4、小结延伸。

收集有关皮影的小故事,表演皮影戏,在班队课、兴趣小组上演一演(对皮影戏有兴趣的班级可以开一个有关皮影戏的晚会,让学生参与晚会的全过程)。

第四篇:三下美术教案

第一课:水墨游戏 教学目的: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教学难点:

1、工具的使用。

2、用笔、用墨的训练。教学工具、材料: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

2、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1、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1)

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2)

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3)

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4)

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2、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3、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4、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6、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7、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课后收获与反思:

第二课 重重复复 教学目的: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诱导发现,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1.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①老师点击鼠标,鱼儿向左重复连续排列。②点击鼠标,鱼儿向右重复连续排列。③点击鼠标,鱼儿向上重复连续排列。④点击鼠标,鱼儿向下重复连续排列。2.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三、观察质疑,操作交流,讲授新课。

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

师:重复构成的规律,真特别。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老师这儿的泡塑鱼排列一下,这些鱼儿还可以怎么排列着游?

下面的学生,拿出信封里的鱼儿,在方格垫板上摆一摆。把你们所想的都摆出来。教师随着学生演示完毕,逐步把骨式图贴于黑板上。引导学生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发挥学生的想象里在一次让学生摆出不同的重复形式。师:鱼儿除了这几种排列外,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

同学再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有多种重复排列的方式,待学生操作完毕,各组派代表把鱼的排列图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四、自由想象,小组创作,进行课堂练习。

1.结合课本范图诱导启发,拓展创作的题材与空间。

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同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使学生明确画的内容之多、之广。2.讲解作画步骤。

先请学生说说作画步骤。②

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再归纳。3.自由想象,绘画图案。

接下来,各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收集的东西摆一摆.4.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由想象,讨论、设计、绘画。

五、展评习作

1.举办小型作品展览,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同学辅以点评。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里可以见到重复图案。

3.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第三课

曲曲直直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情感态度:

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3、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

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结构: ○板书

直接导入:提出主题

1、观看 ○课件

2、欣赏、感受

○线与图片

3、小组班级展示

观察

触摸

同组描述

分享自己的直、曲物品

4、评价最佳评论

全班展示

好在哪

学习欣赏作品

5、学生分析

师分析

6、试一试

完成直曲线画面

7、展示(收拾与整理)

(二)教学过程结构说明:

教具准备:直曲线课件,大量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学具,带到课堂。

教学过程: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 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他们给人们的感觉。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注意:每一组评出一位最佳介绍(评论)员。”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师:同学们,推出你们小组选出的最佳评论员,带上你们的物品上来介绍,与全班同学分享。注意听、看、不同的物品给人的感觉不同,你适当时候可以举手发言表达。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克立《奔流》、毕加索《牛头》、陈半丁《凌波》、儿童作品《卡车》 《时尚卷发》

6、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小组之间试一试。

7、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环境收拾整理。

第四课

平平稳稳 教学目的:

1.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2.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均衡的感受。

教学用具:图片 投影仪 水彩笔 油画棒 彩色纸 剪刀 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造型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对称、均衡的物体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感受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举例:一棵树、一篮水果,它们的左右不一定对称,但视觉上看去是平衡的。教材中的《镜前的少女》、《组合橱》等都是给人的视觉上以平衡感,所以它们看上去是平稳。图片《大海上的船》,海面上船有的大、有的小,画面左边一艘大轮船,右边有远近三艘小船。画面左右不对称,但视觉上看是平衡的。

小组讨论: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均衡的,小组个别同学汇报小结。师小结;这些对称的或给人以平衡感的物体、图片,都给人平稳、庄重、整齐的感觉。作业布置: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 或均衡感受的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俩人合作完成。

拓展:可用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用立体折纸或泥塑形式完成作业。

第五课

感受声音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导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学生小组讨论对音乐的感想)

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2.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学生小组讨论)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

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3.探究阶段:(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4.启发创作阶段: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5.学生创作阶段:教师注意启发学生的感受,使用造型语言不必过于工细行装饰(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6.课堂延伸:

启发学生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

第六课

迷彩服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2.学习几种制作方法,拓展学生思维。3.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三、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解放军战士穿的迷彩服吗?出示迷彩服的图片,观察迷彩服的色彩及图案。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经过长期的进化,身上形成了跟周围环境接近的图案和色彩,就象一件件的迷彩服。展示欣赏各种有斑纹的动物图片。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对吗?

2.欣赏课本上有斑纹的动物图片。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学习几种制作技法。注意色彩的搭配。⑴运用点、线、面画动物身上的斑纹。⑵用纸蘸颜料印动物身上的斑纹。⑶用纸对折,一半涂画你喜欢的几种颜色或花斑,另一半镂刻出动物的外形,然后把纸合上,制作完成。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还有其它的什么制作方法。(老师出示利用各种材料拼贴的斑纹图片)4.选择一种方法为你喜爱的动物设计一件迷彩服,和它们一同去参加动物联欢会。

第七课

彩色玻璃窗 教学目的:

1、以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彩色玻璃窗镶嵌画的艺术特点。

2、掌握利用套色剪纸制作窗花的方法,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颜色、材料来设计玻璃窗,在设计中,捕捉创作的灵感。重点:掌握套色剪纸的方法,并学会运用套色剪纸来制作窗花。

难点:玻璃窗造型的设计及镂空的技法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彩色玻璃窗图片、做好的玻璃窗教具、彩色手工纸(卡纸、蜡光纸、彩色玻璃纸、包装纸)剪刀、胶水。

2、学生准备:彩色手工纸(卡纸、蜡光纸、彩色玻璃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欣赏彩色玻璃窗镶嵌画图片。

2、朋友说说这些图片的特点及给你的感觉。(从纹样、色彩上进行欣赏)

3、师对彩色玻璃窗做简单的介绍: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早在罗马式时期就开始使用,一般使用于教堂,公元13—14世纪又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非常吸引人。

4、揭示课题:彩色玻璃窗

二、探索新知

1、欣赏书本图片,并请小朋友思考: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彩色玻璃窗?

2、与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出镂空这种表现方法,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几种镂空的技法。

3、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老师设计的这些镂空的图案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对称,造型奇特)

4、通过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也来设计不同的镂空技法,并到展台上进行演示。

5、欣赏老师做好的彩色玻璃窗教具,小组讨论:老师是怎样套色的?为什么颜色会这么鲜艳呢?

6、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得出结论:在镂空的基础上,老师使用了不同颜色及纹样的手工纸来进行套色,从而做出了颜色鲜艳的彩色玻璃窗。

7、欣赏一组窗户造型设计的图片(师课前手绘的作品),对学生在窗户的造型上做进一步引导。

三、综合实践

1、作业:用彩色的手工纸拼帖玻璃窗。

2、要求:造型奇特、色彩鲜艳。

四、巡视指导

五、总结汇报

1、在小组中选出较好的作品贴于黑板展示,并和老师一起来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点,及你最想学习的地方。

2、督促学生做好教室卫生保洁工作。

第五篇:二年级美术下册《小泥人》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小泥人》教案湘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根据美术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学准备:,彩泥

六、教学过程

(一)前延伸预习文,搜集资料。

(二)内探究

引入(1)出示泥人图片师: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生:做游戏?跳舞?做操???师:多么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啊!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2)揭示题《小泥人》

2做个泥人试试

(1)想一想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生: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尝试:请同学们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试。

(3)展示、调整

(4)教师示范讲解①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②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

3“捏捏泥人”动一动

(1)看看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生:我们是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

(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

(3)学生上台给小泥人摆动作

4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出示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

(2)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他们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

作业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

(2)各组拟定一个主题,如:跑步、打球、跳舞、演奏等,做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3)做好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做介绍。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评价

(1)小组展示介绍

(2)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8欣赏迁移

(1)出示小泥人简介

(2)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解了小泥人,并学习、捏制了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希望他们能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三)后提升

粘土除了可以捏人还可以捏小动物噢,神奇吗?赶紧试一试吧!

下载20.小泥人 三下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小泥人 三下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美术下册《小泥人》教案湘教版[五篇模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 塑造型方法, 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 文化。 欣赏古......

    《小泥人和泥面具》教案

    《小泥人和泥面具》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夸张的脸部表情,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泥板成型的方法进行夸张的脸部塑造。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

    《生动的小泥人》教案参考(范文模版)

    《生动的小泥人》课时教案 学号 20095171030 姓名 邓娟娟 年级:七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师:邓娟娟 课 题:生动的小泥人 课业类型:工艺(创作),本课有“造型·表现”课程类型的性质......

    小泥人说课稿

    篇一:《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第四课:《生动的小泥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

    小泥人说课稿

    《小泥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师吴锡光,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 二年级下册第7课《小泥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20《小泥人》参考教案1(5篇范文)

    《小泥人》参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

    13.纸版画 三下美术教案

    13. 纸版画三下 美术 【教材分析】 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画种,它利用最简便的材料(各种纸张)和工具(剪刀),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通过拓印可以获得多份......

    10.厨房 三下美术教案

    10.厨房 三下美术 教学目标:懂得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平凡的角落也存在美,明确美术表现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学会运用争取的观察方法观察厨房一角,收集厨房一角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