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6 8 H M 责 文 育 教学反思: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1、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2、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3、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
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
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三、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四单元教案 图形的变换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
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1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2课时: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教学重难点: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练一练
(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3课时: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第1、2、3题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第5题
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或旋转的。第6题
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也不作测试。
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多的干涉。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
教学反思: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过 程方法
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体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像力。
2、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和名称,体会“面在体上”。
3、通过摆一摆,拼一拼,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有够辨认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图形到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体
正方体
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有哪些?(学生说一说)
2、想一想,你知道的正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回忆并说一说)
二、探知导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揭示课题)
2、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感知)
(1)观察数学书(横放、竖放、斜放)的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动手,并说一说)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3)请同学们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并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生说)
(4)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分组实践:拿着准备好的长方形测量、对折。(学生观察长方形,找一找特点,分组汇报)
(5)讨论归纳
相等的一组边叫“对边”。板书:对边相等。
(6)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呢?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对折、测量、演示、汇报。
总结:板书:四边都相等。
3、感知三角形、圆
(1)出示课本第38页例图、认识图形。
(2)看一看:看红领巾。
(3)摸一摸:摸三角形。
(4)摆一摆:用三根棍摆一个三角形。
(5)思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吗?你们是怎么想的?(生说一说)
讨论归纳:
三角形的三边不一定一样长,所以三角形也不一定一样。
4、认识圆
出示课本38页例图,认识图。
学生用硬币,扣子摸一摸,利用实物画一个圆。
三、尝试训练
教材P38连一连,说一说。
四、巩固训练
教材练一练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的图形,你能说一说吗?
六、作业设计
1、请你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给你30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他们都有什么特点?
二、探知导学
1、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动手折一折
方法一 :
方法二:
2、学生试一试
老师提问:长方形、三角形、圆分别折成相等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3、交流汇报
长方形可以这样折:
三角形:
圆:
4、利用剪出的图形拼一拼。(拼出你喜欢的图形)
三、尝试训练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想一想,做一做)
四、巩固训练
教材练一练1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教师都给予肯定)。
教材练一练3题:(组织学生动手折,并说出折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美。
六、作业设计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2、用两个○,一个□,一个△,两个□,你能组成什么样的图形?
第三课第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用七巧板拼图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3、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训练
1、你能把一个正方形剪成四个相同三角形吗?
2、你能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生折一折,并剪一剪)
二、探知导学
1、导入学习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七巧板,你们想看一看吗?(生答:想)
2、认识七巧板,并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七巧板,生观察。
回答下列问题:
5号图是正方形,号图是三角形,3号图是。
在小组内说一说。
(1)七巧板中有
个□,个△。(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3)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讨论归纳:
七巧板有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5号是正方形,4、6、7、2、1号是三角形。
1号和2号三角形面积最大,3号是平行四边形。
3、拼一拼,用七巧板拼图
学生分小组讨论,边说边拼图。
①拼出正方形。(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②拼出三角形。(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下正方形拼出一个三角形)
三、尝试训练
教材P45练一练1,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在教学中,一个图案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四、点讲小结
同学们,用我们学边的图形能拼出这么美丽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
五、巩固训练
教材P45练一练第2题
(教学时,让学生先知道“守株待免”的故事,再动手摆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七、作业设计
请你用你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贴在自己卧室里。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意识。
2、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特点。(学生说一说)
二、探知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许多平面图形,你们知道了吗?利用这些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许多有趣、美丽的图案。
2、自学课本
出示教材P44页例图,提问:看一看它们像什么?(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与所给的名字是否符合?指名回答每一幅图案是如何构成的,让学生尝试画出其中的某些图案(说一说)。
3、师生共同观察“数学万花筒”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数学万花筒”体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培养我们的欣赏能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我们周围哪些地方出现像我们书上这样类似的图形。(生仔细听)
三、巩固训练
1、想一想、涂一涂。教材第45页1题。(学生涂色)
2、摆一摆,教材第41页2题。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2)用10根小棒能摆几个□?(生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动脑创造出来的,多动脑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五、作业设计
(1)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2)你能用你学过的圆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吗?
第四篇: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反思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反思
第一学期教案课题认识立体图形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设疑激情。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一)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各类实物中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4)活动。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二)摸―――感知长方体。1.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1)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2)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拿出一个水桶问: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3.比较。(1)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20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4.形成表象.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5.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三、活动.1.数一数(出示).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2.搭学具.(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各小组汇报.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练习:长方体()个正方体()个圆柱体()个球体
()个个个个个预习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本第14页2.☆在能站稳的下面打勾 教学整体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些物体是属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还是球体。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叫不出名称或叫错名称。如:把球体叫做园体或球形。通过学习基本能纠正过来。另外在课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把花盆和水桶当做圆柱体。
第一学期教案课题认识平面图形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师: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指名学生演示、操作)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实物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4.学生活动反馈。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6.学生作品展示。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新课标第
一网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展示。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出示练习:预习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本第15页2.☆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画出脸谱。
教学整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经常容易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搞混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强调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为下面的《分类》这一内容打下基础
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练习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更深的认识。
2、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
3、使学生在练习中更深刻地体验到图形的美感,进一步感受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教学方法准备立体图形或实物、学具盒、图片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引入师:小朋友,前两天我们在图形乐园里都认识里谁?生: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出示图片)师: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的认识它们。
(二)练习
1、基本练习(1)涂一涂(出示练习五第1题“小鸡”图)①先讲关于小鸡在草地上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师:这么美丽的图画,是由哪些图形画成的?生:(略)②请生根据要求把图画的更加漂亮。③展示学生优秀作品。(2)数一数①出示练习五第2题师:小朋友,看,谁来了?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搭成的?生:(略)请生数一数图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有几个。(3)出示练习五第3题
师:有位心灵手巧的小朋友拼出了一只美丽的蜻蜓,蜻蜓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请生数一数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分别有几个。
2、变式练习(1)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出示练习五第5题)用正方体可以画出正方形、用长方体可以画出长方形、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独立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用什么物体可以画出圆形。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用球可以画出圆形”。这时,可以让学生拿出球尝试画一画,学生自然明白球在桌上滚来滚去,不能画出圆形。再出示圆柱和三棱锥让学生尝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知道用圆柱和三棱锥可以画圆形。最后学生体验到:面是从物体上来。(2)下面的话说得对吗?①正方体上只有正方形的面。②长方体上只有长方形的面。③黑板是长方形的。
3、综合练习同桌合作:一部分同学用平面图形拼图,一部分同学用立体图形搭一个造型。完成后把作品贴在教室里,学生自己介绍后让其余学生评价,最后老师小结。
(三)总结师:小朋友,今天学得开心吗?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预习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P16 教学整体反思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运算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率的意义。3.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4.解决与运算律有关系的应用问题。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发现展合情推理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了解运算律并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了解运算律并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买文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了解中括号的作用。
2.引导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经常去文具店买东西吗?
仔细观察这幅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景图),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4个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1.需要多少元?你能独立完成吗? 2.谁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35+65×40÷5 12×(153-83)÷8 第二道有括号,应该怎么办?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两级运算,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3题。先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4.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吗?
小结:当我们需要改变运算顺序的时候,如果只有小括号不行,那我们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计算的时候,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6题。
先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歌谣,帮助大家记住运算顺序(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2.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运算。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35+65×40÷5 12×(153-83)÷8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1.78加上130与15的积,和是多少?
2.99与100的和乘以它们俩的差是多少?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按365天计算)
2.运动会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多少人参加表演﹖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口算。
24×5= 18×30= 200×6= 19×40= 25×40= 260×3= 14×30= 125×80=
二、巩固练习填空。
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42≈()。()和()相乘得()。所以96×42≈()。
2.30800×5的末尾有()个0。
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三、拓展提高
(一)判断题。
1.370×50与3700×5的积相等。()2.89×99+89=89×(99+1)()3.两个三位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数。()
(二)选择题。
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来简算。①乘法交换律 ②乘法结合律 ③乘法分配律
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①96 ②2400 ③不能确定(3)□÷86=240,□里应填()①320 ②180 ③210
(三)计算
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5×48= 95×408= 360×7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02 23×98+46 25×32×125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习题。
《第二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运算。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填空。
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42≈()。()和()相乘得()。所以96×42≈()。
2.30800×5的末尾有()个0 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来简算。①乘法交换律 ②乘法结合律 ③乘法分配律
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①96 ②2400 ③不能确定(3)□÷86=240,□里应填()①320 ②180 ③210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5×48= 95×408= 360×7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02 23×98+46 25×32×125 3.中美饭店想买12张桌子和136把椅子,已知每张桌子156元,每把椅子48元,他准备8000元钱够不够?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3.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阶段 1.投影演示:(果汁)
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 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因为8+18=26 18+8=26 所以8+18=18+8 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 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
()+270=270+0
400+500=()+()
()+56=()+44
a+()=b+()(3)竖式计算 74+641 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
验算: 6 4 1 + 6 4 1
+ 7 4 7 1 5
1 5 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
练习: 8 7 6
验算:
+ 9 2 4
为了计算正确,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笔算时,要养成口头验算的习惯。2.演示:
(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大箱里共有几罐果汁?你是怎么计算的?
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2)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
(3)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
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三、运用阶段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4×71=()×()
25×976=976×()45×()=55×()
303×786=()×303()×▲=()×■
()×54=54×37()×()=C×D
a×()=c×a 第二层练习: 2.竖式计算
小结:在多位数乘法中检验计算是否正确,我们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来进行验算。3.“34×124”可以怎样计算?
4.用竖式计算(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503×236
555×612
1200×6050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一练习题3、4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运算。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34×124”可以怎样计算? 2.怎样验算?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270=270+0
400+500=()+()
()+56=()+44
a+()=b+()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4×71=()×()
25×976=976×()45×()=55×()
303×786=()×303()×▲=()×■
()×54=54×37()×()=C×D
a×()=c×a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
(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
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教学兴趣,同时为教学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2。
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班试做。(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 样?
(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 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48+50)+ 49=48+(50+49)
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投影出示)(12+13)+14○12+(13+14)(320+150)+230○320+(150+230)
4.归纳概括加法结合律。
(1)从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4)全班整体感知加法结合律。(齐读)
5.教学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1)自学(a+b)+c=a+(b+c)(2)弄清a、b、c的意思。
6.做一做。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25+(□+□)130+(70+4)=(130+□)+□
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
教学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 42+45+55=42+(45+55)
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 础上切实掌握好。
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三、解决应用
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教学例3.计算480+325+75(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3.教学例4.计算325+480+7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问:我们在以前教学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 5.练:(做一做)
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读: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7.小结:这节课我们教学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达标测试
1.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2.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 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4.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一练。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2+13)+14○12+(13+14)(320+150)+230○320+(150+230)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1.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2.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 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4.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五课时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引导学生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引导学生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达标检测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呢?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3、4题。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直接写得数。
25×4= 4×25=
125×8= 8×125=
50×4= 20×5= 2×50=
5×12= 12×5=
4×50=(15×25)×4 =
15×(25×4)=
(6×12)×5=
6×(12×5)=(13×5)×20=
13×(5×20)=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请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
8×17×125 4×8×25 35×2×5=35×(2×)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125×32
(8×125)×(4×25)8×4×125×25
125×8×8
25×6×4
125×8×4
64×125(25×4)×6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乘法结合律的运用,并能有意识进行简算。2.引导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基础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25×125)×(8×4)
(4+8)×25
35×37+65×37
135×6+65×6
(43+25)×40
8×(125+7)
123×99 +123
×7+125
二、巩固提高
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要简算。
35×102
47×101
25×44
45×201-45
98×37
38×101-38
25×199+25
25×19999×201-99
102×83
三、课堂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299 ×120+120
8×17×125
35×2×5=35×(2×)
(60×25)×4=60×(×)
125×5×8=(×)×5
125×32
(8×125)×(4×25)
8×4×125×25 125×8×8
四、课堂小结
38×25×4 4×8×25×125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呢?
《第六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乘法结合律的运用,并能有意识进行简算。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直接写得数。
(25×125)×(8×4)
(4+8)×25
35×37+65×37
135×6+65×6(43+25)×40
8×(125+7)
123×99 +123
×7+125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请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35×102
47×101
25×44
45×201-45
98×37
38×101-38
25×199+25
25×19999×201-99
102×83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299 ×120+120
8×17×125
35×2×5=35×(2×)
(60×25)×4=60×(×)
125×5×8=(×)×5
125×32
(8×125)×(4×25)
8×4×125×25 125×8×8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38×25×4 4×8×25×125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 6×9+4×9 =54+36 =90(块)学生B:(6+4)×9 =10×9 =90(块)
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如:(40+4)×25和40×25+4×25 42×64+42×36和42×(64+36)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6.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 7.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精彩展示
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1.(80+4)×25(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达标检测
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
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 或看成99×(10+1)=990+99 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 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
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
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直接写得数。
(25×125)×(8×4)=
(4+8)×25 = 35×37+65×37=
135×6+65×6=(43+25)×40 =
8×(125+7)=
123×99 +123 =
×7+125 =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请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
35×102
47×101
25×44
45×201-45
98×37
38×101-38 25×199+25
25×19999×201-99
102×83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299 ×120+120
38×25×4 8×17×125 4×8×25×125
35×2×5=35×(2×)
60×25)×4=60×(×)
125×5×8=(×)×5
125×32
(8×125)×(4×25)
8×4×125×25 125×8×8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教学难点:
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二、巩固提高 能简算的便简算。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三、课堂检测
125×81
25×41
31×99
42×98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
35×(100-1)
(200-4)×25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习题。
《第八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请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81
25×41
31×99
42×98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
35×(100-1)
(200-4)×25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桌结合格子图,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
二、强化练习
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等式为什么成立。
(3×5)×4=3×(5×4)
3×8+3×6=3×(8+6)1.结合图片,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综合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掌握方法。1.独自计算。
2.集体订正。交流想法。3.更正错题。
四、拓展延伸 花圃中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五、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进步和收获。
《第九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103×28=(100+3)×2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
2.125×47×8=125×8×4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3.156+203=156+200+3
()4.134-75+25=134-(75+25)
()5.25×(4+40)=25×4×25×40
()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选择。
1.125+67+75=67+(125+75)应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56+56×4与()相等。
A、56×(4+1)
B、56×4+1
C、4×(56+1)3.347-98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A、347-100-2
B、347-(100+2)
C、347-100+2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A、a×b=b×a
B、(a×b)×c=a×(b×c)
C、(a+b×)c=a×c+b×c 5.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85×82+82×15
421-175-25
125×(80+8)
125×19×8
46×102
53×99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连线题。
1.先让学生说出运算律。
2.把右边的算式看成简便运算的第一步。3.独自连线。4.集体订正。
二、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检测 掌握规律。
1.第(1)题主要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和验证,拓展对规律的认识。2.第(2)题主要是根据算式特点进行等值变形,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3.第(3)题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课堂小结
《第十课时》学习单
学习目标:
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直接写出得数。
250×4=
70×13=
22×10=
125×8=
0÷280=
27×3=
67+23=
456-199=
学习要求:独学,个人展示。
评价:A B C
二、预习检测
递等式计算。
12×(152-83)÷8
97-7×12+88
200÷ [(172-72)÷25]
[234-(12+9)]×8
学习要求:对学,两人展示。
评价:A B C
三、当堂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
1.学校买来65盒彩色粉笔和12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路,甲队每天修86米,乙队每天修95米,1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一共少修多少米?
3.小华在新华书店买了3本《十万个为什么》和2本练习本,共用去35元,每本练习本4元,那么每本《十万个为什么》多少元?
4.花圃里有牡丹花96棵,月季花比牡丹花的3倍少8棵,月季花比牡丹花多多少棵?
5.天天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天天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学习要求:群学,小组展示。
评价: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