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

时间:2019-05-12 20: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

第一篇: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

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庄子

一、课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知识目标:掌握语言的含义及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及分析、质疑文本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 1.温习寓言的含义

2.分析文章的主旨

三、课程难点

探究这则寓言的启示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展台

六、教学设计

1.导入(ppt不打开):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是献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雨水如期而至,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汇入了母亲河也就是黄河里,河水上涨几乎与河岸齐平,黄河的河神就觉得自己特别的了不起,于是就昂着头眯着眼以一副很神气地样子惬意地顺流东游了,到了河的尽头时,他发现眼前有一片水域,放眼望怎么看也看不到尽头,这才知道相比眼前这片海自己根本算不上什么。于是呢就很羞愧地向河神坦诚自己曾经的无知和自己的悔悟。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秋水、(庄子)。

2.正式授课

2.1温故而知新 师:是的,(打开ppt)这是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庄子的《秋水》的节选篇。(点击页面至课文所在处)现在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和熟悉一下这篇短文。秋水12......生: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师:大部分同学都堵得很认真很熟练很通畅。说明同学们预习的很好。那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给大家一个提示(ppt选择题页面)生:C 师:perfect,这个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你们而言简直小菜一碟呀,寓言相对于其他问题而言最显著的区别性呢就在于它的故事性与讽刺、劝诫说理的浓缩式结合,《》是这样定义寓言的。怎么都成了没醉的葫芦心里有就是道不出呢?之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的寓言,课外也读过一些,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或寓言故事书呢? 生:

师:现在呢,我们回归课文,看看梦中迷蝶的庄周他笔下的《秋水》

(2)2.2紧扣文本

(1)师: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阅读这则寓言。下面我想问同学们三个问题:使用原文简练回答即可。第一,who,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二。Where,发生在那里?

三、what,都发生了什么事?

(3)生1:“河伯”、“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师:同学们说她概括的好吗?(5)生:好

(6)除了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方法,我们也可以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那么同学们认为这篇文章分为几层呢?

(7)生:两层

(8)师:两层啊,那二排二号同学认为在哪里断开合理,各是什么意思?(9)生:在课文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文末),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弗如。

(10)Great,这位有着洞悉一切的慧眼。(教师带头鼓掌),看来分析文本对大家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展示ppt)

(11)(12)师:(点评学生并板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言知其所以言?庄子想要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什么呢?讨论:1.你怎样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2、这则寓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13)生:.....(14)师;:这位同学讲的很深刻,下面老师补充整合一下,成语“望洋兴叹”就出自此文,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三层意思:先是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阔,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河伯的望洋兴叹,表明了河伯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这点难能可贵。人难免犯错误(对自身的认识过高),贵在能够改正。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想方设法去改正,不能夜郎自大,令人耻笑。最后一个问题呢,就留作课后作业,同学要写在作业书上,下周一交给我,并在当日课堂上,随机抽查,不能说自己没有任何感受。

(15)师:好,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首先呢,是温习并完善了我们关于寓言的人质,其次也就是今天的重点,我们学习了秋水的文本层次,并做了拓展联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课有收获吗?都是什么收获呀?期待着下节课我们会比这节课更有突破发展。下课。(16)生:老师再见!

第二篇:秋水详细教案

《秋水》详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

三.学习方法

1.积累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2.熟读课文

以致成诵

四.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胆怯、害怕,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六.全文解析 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关键字:时:名状,按时令。川:水道、河流。河:黄河。泾:通“径”。之:这样,如此。译文:秋水依照时令及时来到,很多河流的水灌注到黄河里。水流是那样宽阔,在水的两边和水中的小洲与高出的河岸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辨:“辨”,辨别。焉:助词不译。然:形容词缀。以:认为 竟分不清对面的牛和马。于是乎黄河神高兴地自我得意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表修饰顺连词。东:名状,向东。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地点。而:表修饰连词。他沿着河道向东走,来到了北海;面对着东方观望,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始旋:开始,掉转。

望洋:翘首远望的样子。于是黄河神转过脸来,仰头对海神若感叹说:“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野语:俗语

百:很多 “俗语说,‘听说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说的是我呀。”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发语词。闻:动。闻:名。而:并列连词。之:结构助词,的。始:当初 况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看不起伯夷的节义,当初我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之:主谓之间取独

殆:危险

现在我看到了您的博大无穷,我若不是走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长久,见:表被动

方:道 我将长久地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七.重、难点

1.《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 2.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闻道百(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句的构成:(1)动词(动宾)

① 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

不患人之不已知 /忌不自信 /毋吾以也 /未之有也 /莫已若 /弗之怠也(不懈怠笔录)我无尔诈

尔无我虞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吾谁欺?沛公安在?毛将焉附? ③ 用“之”“是”作提宾标志

④ 方位名词作宾语时,在谓语之前 项王西向坐

北面而事之

东面而视(2)介词(介宾)

① 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吾谁与归 ② 一般词作宾语倒装

是以谓之文也

一言以蔽之 4.文章除设喻说理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1)写景对比

(2)河神前后认识对比 5.附先秦诸子表 阶段 作品 作者 基本思想 艺术特点 春秋之交 《论语》

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 仁为核心 中庸、礼

德治教化,凝炼 简括警策诫人

《墨子》 墨子及其弟子 兼爱、非攻 维护手工业

有说服力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老子》 李耳本人 相素辩证法

简括有韵宜于诵读 战国中叶 《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 主张仁政以民为本

长于议论,富有气势,感情强烈语带锋芒,鼓动性强

《庄子》 庄子及弟子 虚无清静 顺其自然 放荡不羁

善用寓言,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战国后期 《荀子》 荀况本人 人定胜天

质朴简约,善用比喻,结构谨严

《韩非子》 韩非本人 兼道儒法 选择前期法家思想

善用寓言,巧设譬喻,深刻明切,锋利无比严峻峭拔

第三篇:十分钟模拟讲课稿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最近几年,“女神”这个词经常被我们提到,那么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你心目中的女神应该是什么样的?好,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能不能说女神一定是漂亮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位女神···额,大家的表情很复杂,的确,这个女孩以我们传统的审美来看并不漂亮,但是我们继续来看一段视频!···好,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感受到了她在T台上的自信和从容,这个时候的她魅力四射!这个女孩叫吕燕,她被法国人誉为最美的东方女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活中,美并不一定是漂亮的!

那么在美术作品中,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艺术美和形式美!

首先,大家来看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个雕塑作品——罗丹的《欧米艾尔》,看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好,大家小组间开始讨论!···**你来说一下这两个问题,好,请坐!**你来补充下,恩,很好!请坐!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这个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风烛残年、畸形丑陋的女人形象,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凄美、震撼的视觉感受!

以上环节,学生完成目标1 因此,在美术作品中,艺术美同样不一定是漂亮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美,他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大家欣赏席里柯的作品《艾普色姆的赛马》,这个作品又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好,**同学,你来说下!恩,很好,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了画面中一个不太对劲的地方?好,你来说!对,画面的中的这些马的奔跑动作不真实!的确,通过和摄影照片对比发现,席里柯的作品不真实,但是我们却更能感受到这些选手们正策马扬鞭、使尽全身的洪荒之力往前飞奔,给我们营造出了紧张压抑的比赛气氛!

因此,通过分析这些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得知,艺术美不一定要漂亮、真实,我们来尝试给艺术美下个定义!···

恩,很好!这里的创造是经过了作者的主观处理——抽离、概括、夸张、重组等,而此时的美术形象已经是有别于客观现实的“第二自然”,但是不管一个作品是漂亮还是丑陋,夸张还是写实,能引发观看者的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激发观看者的思考、联想,那么这个作品就具有艺术美!

以上环节,学生完成目标2 环节二:

接下来我们回顾下第二课所学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忽略艺术形象,单靠艺术语言,能否传递给我们美感?能否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能?不能?好,接下来,大家都拿出一片白纸,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尝试:有声音的线条!大家用不同类型的线条表现依次画出你听到的声音给你带来的感受,好,有没有同学愿意到黑板上画给大家呢?好,**同学,你来!好,大家注意听咯!···好,我们来看下这位同学的作品,他分别用了折线、曲线和杂乱无章的线画出了雷声、轻音乐和神曲《忐忑》,老师觉得他画的非常好,大家也都用了不同类型的线条画出了自己的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艺术家,都有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情感的本能,只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慢慢淡忘了,希望大家能够慢慢地捡起我们丢掉的本能,因为这是非常宝贵的,接下来我们不仅是给台上的同学,也给我们自己鼓掌!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潘天寿的作品《雄视》,思考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如何在这幅画中得以体现的?大家小组进行讨论,好,**同学来说下,非常好,请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艺术家们就已经能够把艺术语言运用到作品中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美感!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同样可以体现在中国绘画中,比如吴冠中的作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的,这就是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形式美!

因此,我们来给形式美下个定义:美术作品除艺术美之外,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可以通过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体现,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比如前段时间非常具有争议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我个人觉得还是非常美的,因为在电影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形式美的东西,比如电影镜头圆之美、对称之美、留白之美、对比之美!

以上环节,学生完成目标2

三、延伸拓展:

接下来我们伴着音乐再来欣赏几幅美术作品,同学们小组间思考讨论,艺术美和形式美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世界三大名画之一《夜巡》、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以上环节,学生完成目标3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回顾下,大家一起来回答!

五、课后作业:

好,最后给大家留个课后作业,从以下几幅作品中任选一副你喜欢的,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出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他们有······

下节课课前我们进行小组分享!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我们擦亮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艺术美和形式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愿同学们能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找到生命中的诗和远方!

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四篇:讲课教案二次修改(详细)(定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详细教案)

田庄中学

武俊巧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莫顿·亨特的故事,导入新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想一下,莫顿·亨特在面对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是怎样做的?

(从故事中提取,意思对即可)

师: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莫顿·亨特为什么能够这么冷静、这么有条理性的完成这件任务呢?

生:源于他小时候一段经历。(从故事当中寻找答案即可)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生:想。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件,告诉同学们本节课所学题目为: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题)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看一下作者简介。(课件展示,教师可以把重点内容大致读一遍。)

现在我们知道了,本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开头故事里的主人公:莫顿·亨特。

那么,下面就进入本节所学知识。

首先,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教师朗读一遍)

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大声的阅读本篇课文。阅读完了之后就停下来,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好吧?(好。)好了,开始读吧。

(学生开始阅读课文。等学生读完自动停下之后。)

师:好了,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接下来老师要出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首先,先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读一下本节课的字词。(出示本节课字词。)

谁想试一试?(找同学们回答。如若有不正确的及时纠正,并追问该生是否记住,然后在课件上面出示正确答案,全班一起读一遍)

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字词掌握的不错,接下来老师再出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同学们要仔细考虑了。(展示多媒体,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谁能用一句话概述故事情节?”组织一下语言,然后举手告诉我。)

(学生思考时间,老师找同学们回答。回答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同学,这时候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师:好了,看来同学们对以上问题都掌握的不错。通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呢?

(学生考虑。)

(如果学生知道本篇文章属于记叙文,那么就再追学生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如果学生不知道本篇文章的体裁,那么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利用故事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明白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明白这些之后,立即对学生进行一次热身训练: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文(要包含记叙文的六要素)生:(模拟回答)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小伙伴去爬悬崖,“我”中途遇险,在父亲的指点下,成功脱险的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要你听故事的话,你最希望听到的是故事的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目的是引出“我”成功脱险的环节,)

师:阅读本文“我”脱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我”的心理变化也清晰可见。请同学们概述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我”脱险过程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最初毫无信心,继而有了信心,随后信心大增,最后产生成就感四阶段。)()

三.巩固练习:

最后看一个小练习: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解决的?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要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叙述)

(找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并加以肯定、鼓励。适当的时候可以联系本文。)

第五篇:《秋水》教案

《秋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整体感知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拿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组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个“于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④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⑤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⑥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布置作业

阅读《秋水》中紧接课文的一段,说说其中比喻的含义。

北海若曰: “牛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自大 自叹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过渡 ↓于是焉

→→→ ↓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 我之谓也——狂妄自大 自大

望洋兴叹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浅陋

殆 ↓

见笑大方

【背景材料】

一、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课文删节部分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三、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下载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分钟讲课详细教案《秋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水》教案(精选)

    《秋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 概括文章主旨,说明其客观意义 3. 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

    秋水教案

    优质课教案 秋水 郏县第一高级中学 杨三友 秋水 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掌握文言字、词、句知识。 3、体会课文的寓意。 4、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秋水教案

    秋水(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能力目标: 通过......

    秋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庄子》说课稿 绵阳市剑门路学校 罗兴杨 一、说教材: A、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文以河神为喻,通过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不......

    秋水-教案

    秋 水(节 选) ——庄 子 教学目标 (一)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确定文言文中字的正确读音和词的含义。 (二)学生能够初步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及其现实意义。(三)了解《庄子......

    十分钟教案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Section A1 (2a – 2d)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掌握本节课词汇,听懂、掌握谈论读书的语言材料。 2. 技能目标:能听懂语言材料,掌握听的技巧;能......

    《秋水》教案(5篇)

    《秋水》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 2、理解《秋水》的寓意。 3、在理解文意和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力争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实......

    《秋水》教案7

    《秋水》教案7 《庄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与思想的基本点; 2、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子; 3、领会《秋水》的思想内容; 4、背诵节选部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