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20: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三塘镇小岩小学

孔维华

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由具体到抽象,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

【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1)学生讨论:

A、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B、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C、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2)解答例5。

①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并在学习小组内说明自己你的想法?

②展示方法

方法

一、3+2=5 30÷5×3

30÷5×2

方法

二、30×(3/2+3)

30×(2/2+3)

方法

三、30÷(1+2/3)

方法

四、30÷(1+3/2)

(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种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4)如何进行验证方法的正确与否?

学生讨论后回答:

A、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B、可以涂一涂,进行验证。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1:2: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3、讨论与归纳: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4)【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练一练第二题 【提问】: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把180按照35:31:24来分配。

3、练习十四第1题。

4、练习十四第4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例5:

方法

一、3+2=5 30÷5×3

30÷5×2

方法

二、30×(3/2+3)

30×(2/2+3)方法

三、30÷(1+2/3)

方法

四、30÷(1+3/2)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三塘镇小岩小学

孔维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内容,它是“平均分”问题的扩,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按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理念表明:数学教学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融化与转化,并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课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小实验——“配制蜜水”引入,根据小实验记录“蜂蜜50克、开水150克、蜜水200克”让学生用分数或比提出问题表示三个数量的关系,再让他们口答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提出问题、引出与例2相类似的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习。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与数学经验生活化,体现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观察认识自然的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

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能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观察分析这类题目的结构,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讨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般的解题规律。①计算分配的总份数;②找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即对新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有主体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新知的建构、应用,方能有效实现。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分析反思归纳解题规律、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发现问题视角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以及主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建构新知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第二篇:《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用线段图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段图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哪些吗? 生:水、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微量元素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的,我们人体里面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大约占人体的70%左右,其他物质仅仅占30%。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含量与成人的又有不同。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 1.学生读题

2.学生自主理解“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的含义 3.教师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4.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句子的含义 5.展示交流——

把儿童的身体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水分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

6.重点讨论:为什么分成5份。

7.呈现问题:小明体重30千克,那么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其他物质是多少千克? 8.学生自主解答并展示交流 生1: 30÷5=6(千克)

水分:4×6=24(千克)其他物质:1×6=6(千克)

生2: 水分:30×=24(千克)

其他物质:30×=6(千克)

三、巩固练习——要求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1、科学研究表明,成人体内水分和其他物质的比是7:3,爸爸体重70千克,那么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其他物质是多少千克?

2、一种糖水是糖与水分按照1: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置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其中黑、白皮块块数的鄙视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块?

154

5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呢?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吗?

南郊镇贾黄小学 杨会丽

第三篇: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篇一: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平均分问题入手,然后导入到按比例分配。这样导入,既体现了按比例分配的根源,课堂内容还由简到难,过渡比较自然,学生容易接受。经过对课的实际探索,我对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

本课内容由于是解决问题,所以难免有些枯燥。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寻求打开通道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如课的一开始,通过我对故事的口述和画面情境图的出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本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白兔和灰兔得到的萝卜的比是3: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样就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经过自己的理解积极发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使学生对这句话加深了理解。

2.对于学生的做法,我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还使学生们明白了每一步的含义。

三、赞赏鼓励,创新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坚持认为“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本节课,我通过发挥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体态效应,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感情,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温和的话语。如:“分析太精妙了、你们讨论真有成效„„”,这些话让学生甜在心里、乐在心里,体现了互亲互相爱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受到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

四、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得出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两种方法后,我应该让学生比较这两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理清思路,而不只是分析其不同点。这一点处理的不够到位。而且在选择这两种方法时,虽然不强调算法优化,但也应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用这两种方法都做一做。

总之,在本课中进行的教学方面的实践,使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今后还应不断反思,加以总结和改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二: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在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思考如何解决溶液配比的问题,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感悟到了按比例分配的两种方法,即份数的方法和分数意义的方法,在尝试做题的过程中,交流、纠错,对这类应用题建立起了模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三: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复习部分:通过交流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或某些商品组成的部分的比,和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题目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从而提出课题。学习新课部分中,例题的教学由扶到放,先让学生分交流讨论,之后独立完成,最后说说怎么想的,从而掌握解题关键。巩固反馈部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学生很容易错的一道题,所以采用了判断的方法,指出易错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

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对“按比例分配”有了具体了解,并且了解了日常生活中比的应用。最终 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反思这一教学过程,具体分析如下:、创设了生活情境,激发了探究欲望。我 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整个课堂教学中,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设计上,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数学是行之有效的。、在谈话中为如何解决问题做好了潜移默化的铺垫,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学生对 “ 按比例分配”的认识,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且整个过程中我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这节课,我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如本节课中,“ 你能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帮王老汉分析其中的原因吗?小组讨论一下,庄稼为什么枯黄?”和“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发表每个个体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得出综合完整较理想的结论,让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合作中恍然有得的快感。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愉悦。

第四篇: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的教学反思

By 叶子 发表于 2007-10-25 10:29:00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学生平时肯定也有一些体验,而生活中的体验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经过对课的实际探索,我对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一、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地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各种途径。同时注意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对象从多种角度观察,这样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中学生能用五种方法解题,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本堂课中,我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教学的魅力。本节课提供现实背影、挖掘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使教学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例如:把按比例分配实心球、按比例计算儿童的头高、零花钱的分配等,这样生活气息浓厚、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引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讨论分配篮球时,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有的认为男生多分,女生少分,有的认为女生多分,男生少分,还有的说一样多,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我告诉学生这样分篮球队的同学感到不公平,给学生制造学习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我是想让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身边到处有数学,其次以问题调动学生思考。

2、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公民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们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如在教学中出示:学校买图书的分配问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解答。

三、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篮球的分配问题的问题,让有关系列问题动态生成,通过学生的猜测、观察、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并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通过对比性的练习,学生能抓住按比例分配的题目的主要特征,注意和分数乘法应用题的 区别,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四、鼓励独立思考,倡导交流合作。

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总之,在本课中进行的教学方面的实践,使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今后还应不断反思,加以总结和改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的含义,通过画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两点:(1)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就是把明明的体重平均分成5份,水分占其中的4份,其他物质占1份。(2)以此为基础,推想出水分占体重的,其他物质占体重的。从而得出常用的两种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因此上课开始运用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比的应用就在我们的身边,按比例分配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按比例分配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让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以及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比的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与后面的正反比例知识没有多大的关系。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所学的知识特点,接触平均分的方法较多,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受,但对于具体分配的原理并不是那么的清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搭建最近发展区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灵活处理教材,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同时发挥意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设性,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灵活处理教材,让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其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的乐趣。在教材的安排中,是一个农场分种两种植物,这样的情景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而有距离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放弃这个例1,采用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身边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二,由于六年级和二年级打扫卫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样问题,这样公平吗?引导学生情感的冲突,打破学生心理平衡,怎么可以让六年级的学生和二年级学生做同样的多的活?一方面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尊老爱幼是我们的民族的传统。另一方面为下面引出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认识到六年级不能与二年级平均分的时候,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引导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只有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没有按我的预期出现四五种方案,但也出现了两种方法,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两种方法的优劣,为下面的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解答。

其二,精心设计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我校505班有男生30人,女生18人。体育课上,邱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你觉得怎样分配球较合理,请写出具体方案。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一个的再次尝试,并不是简单的与例题重复,巩固第2题的练习,也具有一定的思考的含量。要让学生从本质上来理解按比例分配,按的是什么比,分配的是什么东西?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针对这种现状。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我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找到的比,学生们找到了很多,如:(1)我与弟弟的身高比是2:1;(2):王大爷与李大爷今年橘子的收成比是2;5;(3)我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等等„„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人新课,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按比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其次,当两道例题讲完后,学生大多数已感到疲劳,为了缓解这种现状,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设定比,动手调配果汁的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既是对今天所学内容的一种梳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设计练习时,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

1、帮刘爷爷收电费;

2、房租怎样分配才合理。以此来渗透平均分与按比分配的不同,让学生体会按比分配的科学性,激发他们学习解决此类问题的学习热情。

从本节课上可以欣喜看到,我班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显得老师的评价更真诚,使得老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学习相得益彰,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动手调配果汁的练习,这一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所以,本节课的趣味性稍显不够。这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

本节课主要采用复习引入,操作实践,指导自学,分析比较,实际应用等教学法。

1、在课的开始部分,第1小题的复习来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第2小题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安排第3小题的动手操作,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更为了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从而老师点出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平均分配的,还有并不是平均分配的,那就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样分配的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

2、在课的探究过程,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明确这道题分配的是体重,按照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来分配的,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铺垫。接着让学生边自学,边独立思考猜想出解决问题的妙招是什么,然后和同学们交流分享自己的解决妙招,从而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体会到快乐。也做到了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在课的巩固过程,安排了一个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和强化新知识,从而重视应用,正所谓“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和不同的训练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篇: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泥河小学:刘兵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P59;例1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探索、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积极的环境中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沟通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 把比转化成份数或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复习比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1、师:孩子们,听语文老师说,上语文课时大家的语言特别的丰富。是这样吗?今天,我倒想见识见识,请看大屏幕。

2、课件:六年级(1)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2 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些什么?

男生人数占3份,女生人数占2份,全组人数占5份。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几分支几?

3、师:同学们想到的可真多,老师写出几个,大家读一读并填空。(课件)

二)创设情境导入。

1、师:孩子们,为了让学校更加整洁、美观,学校决定让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的保洁任务,平均每个年级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2、生:平均分配,每个班50平米。

3、师:你觉得六年级和二年级这样分合理吗?为什么?

4、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有些问题不能平均分配,你们知道还可以怎么分配吗(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9页。齐念课题:按比例分配

二、尝试探究:

1.出示例题,感知解题信息。(课件)

师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回答:

①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 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2.讨论解题方法

(1)师:想一想,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生尝试列式解答,小组内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归纳、板书:

①解法一: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

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3+2=5

红色方格:30÷5×3=18(格)

黄色方格:30÷5×2=12(格)

② 解法二:

根据比得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将比转化成分数来解。

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红色方格:30×3/5=18(格)

黄色方格:30×2/5=12(格)

3.验证解题方法。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解题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涂一涂,算一算进行验证。4.初步运用解题方法。初步应用:试一试

如果把图的30个方格按照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

讨论:(1)1:2:3是什么意思?

(2)三各颜色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5.小结解题方法。

(1)学习这两个例题后,老师问你学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计算时可以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也可以根据比得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将比转化成分数来解。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课本第60页“练一练”和“动手操作”(课件)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怎样进行按比例分配? 生回合答后,师总结: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基本特征:已知:

1、总量

2、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的量。

2、步骤:第一步求总份数;第二步求各部分量。

3、解题关健在把比转化成每一个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2、3题。【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例:

方法一:

方法二:

总份数:

3+2=5 红 色:

30÷5×3=18(格)

30× 3/5 = 18(格)黄 色:

30÷5×2=12(格)

30× 2/5 = 12(格)答:红色应涂18格,黄色应涂12格。

下载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威远县龙会镇中心学校 袁桂凤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自......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杨丽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题型特征,会正确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3.激......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推荐]

    课题:按比例分配 教学时间:2013年11月14日上午第一节 地点: 六(5)班 授课人:肖世先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

    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 认识“按比例分配”。 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薛鹏程和徐逸帆的预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 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熟练地......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浙江省省编义务教材十二册p,96;例3、例4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按比......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