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相》教学案例
《月相》教学案例
商镇中学 王俊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二、重点
1、月相的变化规律
2、月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难点
1、月球为什么始终以同一个面孔对着月球
2、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并画出月相。
教学器材:25只一半涂成黑色的并装上小柄的白色乒乓球(每2人1只),1只一半涂成白色另一半涂成黑色的排球,10张用白纸剪成的各形月相图,50张任务表。
教学课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动轨迹模拟课件;月相形成原理的课件。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 月 相
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月相与历法
月相与历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圆月,背影音乐:孟庭苇的歌声《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请同学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圆圆的“月亮的脸”。
1、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同一张脸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的回答(圆圆的月亮上有“桂树,玉兔,山”等等共同点,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
提出问题:同学们描述的圆圆的月亮的“脸”都差不多,会不会是月亮的同一张“脸”呢?
课件演示:地球和月球自转与公转动画。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讨论观看课件所获得的信息(月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提出问题:月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都是29.53天.假设月球公转轨迹和自转轨迹都为圆,那么月球自转和公转一周的角度为360度,若自转和公转半周角度为多少?自转和公转1/4周角度为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发现(自转和公转半周为180度,自转和公转半周为90度…既月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是一样的)投影动画展示,如下图: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
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学生当地球,站在中间。让另一学生拿着代表月球的乒乓球(在该球的某一面上粘上一面小红旗)围着中间的同学分别公转和自转90度到A、B、C、D四个位置,观察月球哪一面朝向地球。
我们可以看到,月球上插上小旗的一直指向地球。
得出结论:月球总是同一面向着地球。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月球的同一面。
提出问题:平时看到的月亮除了圆的还有哪些形状?
2、月相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画月亮的形状。学生画完后,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月相的定义: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提出问题:若月球自己和太阳一样会发光,那我们看到的月球是怎样的? 回答:永远是个亮的圆.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自己不会发光也不透明,受到太阳照射时能够反射太阳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就是朝向太阳一侧的亮半球反射的太阳光。因此,在月球上,总是朝向太阳一侧半球是亮的,而背向太阳一侧半球是暗的。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不经常是个圆的,而是有着各种圆缺形态呢?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二 下面我想请5位同学上来。
我们把准备好的排球当作月球,一位同学托举着这个“月球”,白色半球一侧朝向黑板——假设太阳光从黑板方向照射过来,4个同学围绕着“月球”从不同的角度看,并记住所看到的白色部分——月相,再从准备好的教具中找出相应月相贴在黑板上。结果四个同学看到的排球白色部分是不同的.问:同一个月球,不同的同学所看到的月相为什么会不同呢? ——同学所站的位置不同,视角不同。
总结:月球不透明也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总朝向太阳的半个球面亮,背向太阳的半个球面暗。月球绕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的人们观看月球的亮球面的角度在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所以月相就是在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发亮的形态.提出问题:那么月相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3、探索月相变化的原理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三
利用课件投影出画面(如下图),明确活动要求如下: 甲乙两位同学为一组合作,甲同学模拟地球,站立位置不变,在原位置转动以保持正视月球状态。乙同学手持一半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以甲同学为圆心,让白的一半始终对着黑板(假定太阳光从黑板方向射来),从甲同学和黑板之间的A位置出发,向逆时针方向沿圆形路径移动。甲同学依次将所见的乙在A、B、C、D、E、F、G、H处时球上白色部分的形状记录在任务表的相应位置(活动任务表见附表)。
学生实验、记录、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你们现在明白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吗?
回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有一位同学刚才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疑问: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时,太阳光应该会被地球挡住了,怎么还能看到一轮圆月?
课件展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黄白交角
由于阳、地球、月球三者并没有在一条直线上的缘故。所以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时,太阳光应该不会被地球挡住了,还能看到一轮圆月。
4、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根据所记录的月相,归纳月相变化规律。
课件展示:多媒体演示月相变化的规律,采用分段演示的方法。
5、描述提升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观察,现在你能在书本的四个空圆圈内画出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的月相吗?你能描述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吗?
我们可以发现:上弦月总是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边天空,且亮面在西侧。下弦月总是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边天空,且亮面在东侧。这个规律可以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学生活动】小组总结,描绘与描述,课堂内交流。
6、月相与农历
提出问题: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又称为朔,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又称为望。那在新月和满月之间的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什么时候呢?下弦月又是什么时候呢? 回答:上弦月:初
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提出问题: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节日是根据农历确定的?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自己知道的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学生汇报:春节——正月初一(新月),端午——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重阳节——九月初九(上弦月),中秋节——八月十五(满月)
7、讨论应用
提出问题:你认为一个公历年恰好能安排12个农历月吗? 【学生活动】观察2008年的日历,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8、复习巩固
小结:对照板书进行。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月相》一节内容是初中科学新课程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第三章的内容是有关自然系统的宏观层次,属于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教材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知过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组织编排的,即以人类身边的地球开始,到宇宙深处的星系结束,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但对于它们的运动却知之甚少,没有知识基础。同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关于地球与宇宙方面,最难的是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月相变化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月相变化是本章的教学难点之一。而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识,只停留在十五满月上,不了解月相的整个变化过程,更不能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仅靠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可能被动地接受了某些知识,无法体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这节课尝试着采用了实验探究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即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合情合理、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情感需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亲身体验不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产生自己的见解,把原来抽象的课本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空间宇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通过这几个方面来突破难点。
一、以实验探究来突破节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与实践中,深刻体会月相的概念和月相的成因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可以从平时我们看到的月“亮”为切入口,月亮就是发“亮”的月球,结合刚学过的月球不发光的知识来解释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就是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反射太阳光的“亮”的形态。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来了解由于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亮”的月球形态也就不同,我们把月球的这种圆缺形态称之为月相。月相的概念就自然得出。又因为学生根本无法体验到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运行模式,无法想象、也没有能力想象地球、太阳、月球是如何运行的。所以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是本节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的关于月相形成的模拟实验,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以一半涂黑一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把教室右边当作太阳,观察的同学是站在地球上的人,通过观察涂白部分在视野中的变化来体会月相的变化过程,并及时的加以记录,通过亲眼所见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相比较和思考,轻松地明白了月相的形成原因,使本节的教学难点轻松化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能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实验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模拟的宇宙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认识宇宙空间的环境,使学生对生活实践中无法体验到的宇宙空间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遇到学生没有感性知识基础、无法用照片、图象和语言来表达清楚的知识点的教授难题。如讲授月相的变化规律时,虽然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没有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的经历,即使有观察也不可能在一个月中天天能看到月亮,并加以记录。另外学生虽然通过模拟实验对月相成因此时已有所了解,但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当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时是什么样的月相,月相的变化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并不十分清楚,而这些知识不能单靠课本上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可以描述清楚的。而播放月相的变化的课件,使学生对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好象把自己带入了宇宙之中,亲眼目睹解决了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行过程,自然明白了月相的变化规律,解决了难以想象的月相的变化难题。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讲授月相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关系时,学生根据实验探究时所获得的经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时,太阳光应该会被地球挡住了,怎么还能看到一轮圆月?”给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无论你用语言文字、图片还是实物比拟都无法表达清楚,此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需要任何其他措施,使学生清楚地看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黄白交角。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见,多媒体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这也是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它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使课堂变得真正鲜活起来。教材难度的把握。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应该从课程标准出发,把难度降低到相应的程度。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中,只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自己画的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就可以。只要求学生知道月相和农历的关系,而不需要研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
第二篇:《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是在了解了月球的概况后认识月相的变化。本课主要包括了月相、给月相排序和观察白天的月相三个标题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月亮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时要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只是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对月相没有系统地观测过,对月球的科学认识并不充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月球位置变化和月相变化推想月球的运动及月相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以及月相的成因。教学难点:根据观察的结果推理、想象。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报告单、乒乓球、电灯。2.动画:月相变化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月亮吗?你们在夜晚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学生将自己观察到月亮的不同样子画到黑板上。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2.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月球圆缺的各种形状,在科学上叫做月相。(板书课题)
(二)感知月相
1.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月相,那么月相有没有变化规律呢?月相是从圆一下子就变化到月牙了吗? 指名说一说。
2.月相变化规律是不是和同学们刚才的推想一样呢?月相的不同样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你的推想,小组汇报。我们要通过下面的研究一起来证明你的推想。
a.月亮反射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说明:(出示黑纸和一个月相)在夜晚天空一片漆黑,月球自己不发光是在反射太阳光,其中一部分反射了太阳光而变亮,而另一部分没有被太阳光照亮也就没有反射太阳光而变暗。这样我们在地球上观察时就看到了这样的月相。b.和太阳、地球、月球有关系。板书图:
4.你们能预测一下,如果月球转到其中一个位置的时候,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什么样子的月相吗? 揭示三星体位置关系。
(三)、探究活动
1.为了能更好的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在转到这四个位置的月相,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仔细观察。
2.介绍实验用具。
电灯:电灯模拟太阳,电灯很亮不要用眼睛直视。强调地球和太阳很远很远,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也不要距离电灯太近。
乒乓球:乒乓球模拟月球,使用时手略高于眼睛视线。地球没有,但我们自己是在地球上我们可以作为地球上的观测者观察四个位置的月相。
1.你们可以先想一想如何观察呢?
2.学生观察四个位置的月相。同时填写实验报告单。分组研究,教师巡视。3.汇报结果(学生选择月相贴在黑板图中)
4.其他四个位置的月相你能推想出来吗?(学生选择月相贴在黑板图中)(在这里学生很容易产生质疑的,这时候教师交代月球公转地球方向,说明明暗变化规律。学生就能很容易的贴对上弦和下弦月相了。其他月相也就很快出来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反复实验最终得出结结论)5.教师介绍农历
十五、农历初一月相知识。
6.月相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也就是月相变化?(板书:成因)7.教师板书:位置变化
(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不同位置时就发生了月相)
(四)、拓展
1.展示月相的名称。
2.希望同学们利用今天的研究方法,在课下继续深入研究月相变化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七、教学评价设计 模拟实验课,需要有一个从现实的自然现象到模拟实验的空间思维的转变,这个过程是本节课实验成功与否和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具有切身体会情况下观察月相,是有规律的观察,为学生寻找现实中的月相变化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探索宇宙的无限热情,形成自主观察星空、探索宇宙的习惯。进行模拟实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将难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用直观形象的模型表述出来。根据这个特点本节课安排了四人小组合作模拟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亲自当地球,亲自当月球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让活动来充实教学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八、设计特色简述
1.本课的教学,是按照“事实----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基本思路来组织教学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2.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成因,了解宇宙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
九、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位置变化
第三篇:《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灯泡。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词引入 1.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有一首词里面有这样几句:人有„„(学生接着说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一句: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月亮有圆有缺的变化。从上第一单元开始,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观察月亮的形状,到现在已快两个月了,你们在观察过程中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呢?(圆月)
3.(出示圆月图片),是这样的吗?并随手用磁铁粘贴在黑板上。还观察到什么样子的月亮呢?
4.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贴出不同形状的月相。
5.在观察过程中,除了阴天下雨以外,有没有看不到月亮的,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
6.小结:(指着黑板上的月相)这是月亮在一个月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我们把它叫做月相,什么是月相呢?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样子。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全班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变化。(板书课题:月相变化)(设计意图:诗歌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秘密。)
二、月相的规律
1.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黑板上的这些月相排列顺序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排列?咱们先给它们编上号码。然后按照月亮出现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2.猜猜它们都是什么时间的月相。老师按照顺序指着黑板上的月相并介绍月相。
3.初一是新月,但我们却看不到月亮。这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呢?(初七、八)这个月相叫上弦月,这是什么时候的月相呢?(农历十五、六)它不光八月十五出现,其实在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出现,我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这是农历十五、十六的月亮,叫做圆月,也叫满月。这是什么时候的呢?(下弦月)这个月相叫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三的月相。
4、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上半月: 亮面在右侧,由缺到圆。
下半月: 亮面在左侧,由圆到缺。
二、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六、课堂测试:
1、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我们叫做_______。
2、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_______。
3、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________、______也就不同。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______,下半月____。
第四篇: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一)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夜晚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知道月亮在一个月之中的“缺”与“圆”的变化。书上的教学术语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这课的科学概念是: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课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课前我没有让学生观察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因此,我只好照本宣书的让学生看看书、看看录象,大概的讲讲月相的变化,完成同步探究的习题。
这种课上得十分的空洞,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对月球的观察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指导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这是学生观察前的第一次集中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对于月球的位置变化,学生多少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因此,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个时候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音、文、图、像并茂的特点,把观察的方法,参照物的选择、怎样记录、观察时间的确定等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2、学生自主观察。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掌握观察方法的重要阶段。对待学生的实践动,老师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知识水平等因素,把它们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并选出观察组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3、进一步指导观察和记录方法。
首先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这几天观察的>收获,对各组的表现都要积极肯定,促使其研究热情能保持到底,然后对观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方法。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月亮的“脸”是不是偷偷地在改变?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月球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由于有了前段时间观察的经验,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研讨探究计划,进行观察。但是提醒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时应注意:观察要按农历日期进行,每隔5天左右观察一次,农历二十以后,可改在早晨观察,要及时作好记录。同时,月球位置的观察也要善始善终,坚持记录。
4、总结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经过长大一个月的观察实践,学生们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信息的搜集,只是完成了科学观察活动的一半。由于学生观察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观察记录。科学探究的另一半是善于归纳、总结、整理信息以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力求站在生活的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获得月球位置及月相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二)5月5日,我在中山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月相变化》的课。本节课是我区“名特优”教师展示课,徐州科学中心组的老师也都光临指教。其实我能有机会上这个展示课非常诚惶诚恐。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是很尽心去做这事。但是我认为还有这样一些不足:
1、剪月相环节完全可以放到课上去做,因为学生可以看黑板上没有哪个月相就剪哪个,比较灵活,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2、学生分组讨论少,因为学生表现比较沉默,我一时忘记让学生讨论月相的成因环节。
3、在这之前观察月亮时应该激励孩子,让他们满怀兴趣,因为“兴趣是观察的基点”。这点是受沈特级点拨而豁然开朗。沈特级是从十五开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而曾宝俊老师他们是从农历28开始看月亮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
4、在观察月亮时,每次观察5分钟还是观察10秒钟。木易老师说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提的很好,也表现出我布置的不够细致。木易老师认为10秒钟就足够了。
5、我们把整个月的月相贴到了黑板上,应该怎样贴,特别是农历下半月,刘东老师提的意见很好,怎样兼顾月亮的亮面和太阳照射的方向?我认为下次可以改变。
左老师、曾老师,雪妹妹,英丽妹和刘荧妹也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很令我钦佩,特别是左老师说的叫给学生的三句话,让我回味,我也要把这样三句话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倾听、知道自己怎样与他人交流“我觉得„„我想给他提个意见„„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
真理越辩越明,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盼望下次活动的到来。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三)《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着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让学生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在本课实验材料上准备略微欠缺。在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实验中,若能将月球的颜色通过黑白色来区分,那么在实验中学生便能更清楚的发现月亮被照亮的那面变化的特征,也更直观。但实际教学中却只是将皮球的一面涂上白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学生对现象的发现。
第五篇:《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熊曳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月球。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和“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生坚持记录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科学探究目标
1.能参与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
1.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2.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教学重难点】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月相图片。【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在课前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观察到的月相。讲解教材上记录月相的两种方法。
二、导入
1.(PPT展示几幅不同地方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景观照)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会发现都有月球)
2.这几幅图里的月球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形状不同)
3.教师小结: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地区月相的照片,让学生通过找月相的相同点,自然地引出对月相的关注。再通过找月相的不同点,初步建立“月相是变化的”认识,为后面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三、探究活动
1.我们先来看一组月相的图片(PPT展示图片),请你们先观察这些月相并思考一下如何描述这些月相。2.全班交流。(学生描述月相)3.教师小结。
4.现在,请你们整理小结之前在家观察的月相记录,思考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描述月相不仅可以再次强化学生对于“月相是变化的”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月相形成具象的认识,为后面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奠定一定的词汇基础。整理课前在家观察月相的记录,可以为学生自主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四、总结与反思
1.同学们都已经整理好记录了,老师请同学到投影前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时需要说明两个问题: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②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就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
4.教师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是由最初的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的月球,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的月球,慢慢地圆盘形的月球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球的亮面变得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学生整理课前观察记录并自主交流展示,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补充一个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是为了弥补学生由于观察的天数不够以及天气不佳等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
四、拓展
如果课上的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补充月相变化图,讲解特定形状的月相的名称,如“新月”“蛾眉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等。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持续观察,对月相的变化形成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总结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活动手册说明:活动手册上的圆圈代表的是月球,每个圆圈下的横线是让学生填写观察日期的位置。一共有30个圆圈,所以最好能够让学生连续做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建议是农历的一整月)。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涂黑圆圈的注意事项:首先,告诉学生需要将观察到的月相用涂黑的方式表示;其次,月相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果遇到天气不佳看不见月相的情况,可以不记录月相,但需要把日期填上去;最后,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技巧,先用线条将月相的轮廓画出来,然后用斜线画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