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21: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

教版)

[单元总揽]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它们或着重描写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或描写人物的变化,或从人物视角了解人生。欣赏这组作品,从中可以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享受,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少年生活的故事。

《故乡》―作者以“我”回故乡的迁居为活动顺序,再现了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内容,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断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之旅》―作者写了一个失学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经历风雨磨练后成长的故事。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描述的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的冷酷无情,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心声》―作者通过描写一位与万卡有相似命运的学生李京京执着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注意小说的体裁的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着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3、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环境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课文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和成长历程阅读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2、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辨析环境的作用。

3、欣赏小说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故乡(2课时)

2、孤独之旅(1课时)

3、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4、心声(1课时)

5、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2课时)

6、单元小结与达标(2课时)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文体都是小说,主题是少年生活。所以教学重点为两个:一是小说的学习,通过情节、语言,分析感受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建议采用思路教学和人物分析教学方法;二是感受和体验作品中所反映的少年生活,并联系生活中自己的少年生活,激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故乡》教学设计

一直来我们把《故乡》定位在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旧中国农民的辛苦生活。然而这样的理解明显带有时代和政治色彩,而且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显得十分牵强。这篇小说比较深刻全面地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生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这样的悲剧在今天或许还在演绎。不过是麻木的特点不同而已。

2、从闰土、杨二嫂的身上可以看到旧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渴望故乡可以说是渴望一个纯真、美丽的精神家园。然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庸俗化,使作者感到十分的失望。

以上几种主题的理解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一方面结合小说的时代、人物探究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联系现代社会的现象理解小说反映主题的典型性。

第二个教学建议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分析上,学会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及前后变化推演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命运的原因。这个环节的处理一定要注重细节,注重落实在具体的语言上。

第三个教学建议是因为小说篇幅比较长,人物较多,思想深刻。所以更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和自主探究。要放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和分析讨论,切忌教师的分析或教参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梳理故事情节,自主设计问题。第二课时:问题反馈和探究,人物性格分析。第三课时:主题理解和作品延伸。10.孤独之旅

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杜小康在因家道中落,随父远离家乡去放鸭。因而失去了上学机会,也失去了同学、朋友。过早得经历人生成长的艰辛。但是这个孤独之旅也促使他的成熟,使他很快变的坚强、勇敢。这个经历看似是杜小康独有的,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这样的经历和磨难,没有这样的经历和磨难的人可能永远不会“长大”。被“抛”后的精神转变,是成长的催化剂。

小说着重描写了小康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历程,而且善于通过其它事物来映照小康的心理,如鸭子的活动、周围环境的渲染等。所以这篇小说不仅写出了一个少年成长中普遍的心理历程,而且构思巧妙,写法独特,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学建议: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要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小康的心理,这样更切合学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当时假如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等。”

(2)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鸭群的活动、芦荡的描写、风雨的描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训练,使学生也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全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梳理情节,讨论主题。第二课时:学习写法,体味语言。

11、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一篇老文章,小说反映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金钱与人情之间的矛盾。文章非常真实又非常赤裸裸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丑陋本质。小说篇幅比较简短,故事情节比较清晰,主题也比较突出,所以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小说在技巧运用上十分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要注意让学生多比较,多体会。

(1)围绕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安排情节,使小说情节跌宕,悬念叠出。并且在人物态度不断变化中,把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2)“我”的形象在小说中虽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是他的对这件事的态度,暗含着作者的态度,所以需要认真探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读整体感知,分析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探究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通过比较法,探究小说情节安排的特色。从“我”的作用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12、心声

这是一篇儿童小说,通过发生在一个小学生李京京身上的故事,揭示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还在发生。所以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十分切合学生生活。小说主题不是十分隐晦,而且又是反映当代学生生活的,所以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一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小说中分析出小说所折射出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问题,理解小说主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心理和小说的布局,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还要揣摩小说精心布局。

在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阐发自己对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并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解故事情节,深入探究人物内心,感受京京的内心感受。第二课时:讨论小说主题,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构思一篇表现同龄人思想的小说。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嬉闹(xǐ)阴晦(huì)潮汛(xùn)撅断(jué)

B、抠出(kōu)肥硕(shuî)棱角(líng)纸捻(niǎn)

C、栈桥(zhàn)糟蹋(tà)呵斥(hē)幽咽(yē)

D、脾气(pí)嗤笑(chī)撇嘴(piě)毛毛剌剌(cì)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4分)

xī xī sū sū lìn sè lǎn lǔ()

()()()恣 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说出)永不变更(变更)深黛(青黑色)

B、恭维(为讨好而赞扬)相差无几(没有多少)聚族而居(各民族)

C、鄙夷(看不起)惘然(心里好像是去了什么的样子)毫无疑义(丝毫)

D、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别无他法(其他的,另外的)一语道破(说)

4、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关联词。(3分)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我早听到闰土这个名字,()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5、下列句中的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艘,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我父亲早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C、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D、“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涂抹着奶油甜乳和凝聚着紫丁香气息的童年时代 的梦幻,的意识,的念头,的故事,的游戏,的举动,都是你未来铸造文学“金蔷薇”的“金粉”。

①幼稚可笑 ②胡乱编织 ③奇思妙想 ④异想天开 ⑤荒诞无稽 ⑥天真烂漫

A、④②⑥⑤①③ B、③①④⑥②⑤ C、③⑤④②⑥① D、③④⑤②⑥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以防止火灾、偷窃等不再发生。

B、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人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D、印尼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20亿元以上。

8、默写。(6分)

(1)在白居易《观刈麦》中反映当时赋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语句是。

(2)李清照《醉花阴》词中暗含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伤之极的“绝佳”三句是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的词句是

。(任写一句)(1分)

二、阅读(37分)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朝窗外的月亮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把的爹的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父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考上了你供,还考不上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来的广播里传来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留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和亲切啊!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也许他心里也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9、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10、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1、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

12、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4分)

13、从下面两句描写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评析。(3分)

(1)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生生的上课铃声。

(2)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14、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4分)

15、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2分)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

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捍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东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写话位置见第18题)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接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下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6.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4分)

17.阅读下面两下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理由。(4分)

(1)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2)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18.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3分)

此时,车厢里

19.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4分)

20.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三、作文。(40分)

21、一个人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以“生活中的一朵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蚌方出曝()赵且伐燕()

2、出自这则史事的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2分)

3、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的原因是什么?(2分)

仿写。(4分)

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河;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答案:

1、C2、吝啬 褴褛zì xū

3、B

4、因为 而且 所以

5、C

6、C

7、C

8、(1)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会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

10、(1)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2)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11、分别写出了“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

12、层层蓄势,表现“文”的锲而不舍

13、(1)表现了文对上课的向往,心里非常渴望能够复读。(2)表现了文对爹的态度转变的难以致信。

14、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锲而不舍的性格,其复读时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

15、详写“文”是一个认准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

16、一位乘客突发心脏病,众人传递药瓶救治;由一位盲人引领,大家手拉手走出地铁。17、①“可贵”用得好。它写出了人们从慌乱躁动中开始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②“认真”用得不够准确,可用“谨慎”替换。“谨慎”除了有“认真”之外,还含有“小心”的意思,此处用“谨慎”更符合语境。

18、示例:此时,车厢里仿佛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静悄悄的。

19、要求回答具体,有简要的分析,如:对第五个片段印象深刻,将大家引领出黑暗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这说明在危难时刻,只要冷静、坚定,就可以发挥个人潜能,化解危难。

20、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灾难来临,一要冷静、镇定,二要团结协作,三要科学应对。

附加题

1、晒太阳 将要 2、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比喻双方互相争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3、从“鹬蚌相争“的故事中明确了燕赵斗争的害处和联合抗秦的策略意义。

仿写

不是每一个青年都能成才,不上进的便成了平庸。

不是每一棵树苗都能成材,不成长的变成了枯枝。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单元总揽]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它们或着重描写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或描写人物的变化,或从人物视角了解人生。欣赏这组作品,从中可以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享受,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少年生活的故事。

《故乡》―作者以“我”回故乡的迁居为活动顺序,再现了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内容,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断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之旅》―作者写了一个失学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经历风雨磨练后成长的故事。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描述的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的冷酷无情,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心声》―作者通过描写一位与万卡有相似命运的学生李京京执着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注意小说的体裁的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着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3、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环境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课文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和成长历程阅读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2、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教学的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辨析环境的作用。

3、欣赏小说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故乡(2课时)

2、孤独之旅(1课时)

3、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4、心声(1课时)

5、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2课时)

6、单元小结与达标(2课时)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褶皱(zhě)

归咎(jiù)

匀称(chèn)脚踝(huái)

....B. 蹒跚(shān)胆怯(qiè)

给予(jǐ)

逃窜(cuàn)....C. 狗吠(fèi)

戳穿(chuó)妒忌(dù jī)脊椎(jǐ).....D. 诧异(chà)

过瘾(yǐn)诘问(jié)

恍惚(huǎnɡ)....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歇斯底里

相题并论

与时具进

脍炙人口

永往直前

十拿九稳

众志成诚

销声匿迹

错误:

改正: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 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为国际博物馆日。

B.

7岁的小男孩宝儿(化名)因脑瘤离世后,其父母通过山西太原市红十字会,捐赠出眼角膜及遗体。C.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着大家。

D. 主题为“创新、共赢、责任”的2012年第3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于5月17日在北京开幕,本次展会面积接近11万平方米左右。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环保部组建“环保部直属机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学雷锋为人民,促和谐当先锋”主题活动。B. 4月底以来,我国先后多次遭受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同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我国多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涝风雹灾害。

C.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 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春天,别处的草青了,树绿了,;夏天,烈日当空。此情此景,促使人产生了对色彩的强烈渴望,渴望郁郁葱葱的树、斑斓多姿的花。①那里,远远望去,红花绿叶比比皆是

②这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

③砖铺的地面像火炉那样发着热,叫人焦躁难忍

④院里的一块绿色兰绒,转眼间,变成了缤纷五彩的锦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名句填空。(6分)

○1 今夜偏知春色暖。《月夜》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3 莫道不消魂。《醉花阴》

○4 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观刈麦》

7. 每年的6月25日定为中国的“土地日”,是告诉人们中国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的国情,以唤起全民的土地意识。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面对当前土地荒芜、耕地被占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呼吁:请珍惜土地!故而你班开展“脚踏一方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题。(6分)

(1)题写活动标语:请为活动的开展写一鲜明的主题标语。(1分)

(2)策划板报宣传:为了活动开展的深入,请办一期板报。请根据已设计的栏目,再补充两个。(2分)

栏目一:介绍土地改革;

栏目二:讲述土地故事;

栏目三:;

栏目四:。

(3)进行材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请探究出一个深刻的结论。(2分)

材料一:日夜兼程、疲饿交加的重耳,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从劝阻,并耳语了几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

材料二: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4)提出主张建议:“每当看到荒芜的耕地,我心痛;每当看到耕地被蚕食,我心痛。”请根据耕地面临的危机,向政府官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我的叔叔于勒(节选)(14分)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伤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几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8.本段写于勒,“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

①写于勒用

描写手法。

○2写“我”主要用

描写手法。③写“父亲”用

描写手法。

④写“母亲”用

描写手法。

9.“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10.“我”默念的三句话,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3分)

11.“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属小说中的 描写。其作用是()(2分)

A.渲染了一种悲哀。阴冷的气氛。

B.衬托了“我们”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愉快。C.衬托了菲利普全家沮丧的心情。

D.衬托了菲利普夫妇沮丧、阴暗的心情。12.“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二)故乡(节选)(10分)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3.这是“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2分)

14.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3分)

15.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2分)

16.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三)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14分)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 5月16日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

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麻秆和锅肚。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都分配在县里工作。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名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我又给麻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 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 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 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一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我沉默不语。说老实话,我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

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地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原因。同样道理也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

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叹气。

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 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

17.为什么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2分)

18.“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是为了什么?(2分)

19.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0.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2分)

21.“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3分)

22.“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3分)

三、作文。(40分)

23.一个人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以“生活中的一朵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1.C(戳应读“chuō”)

2.错别字:题、具、永、诚

改正:提 俱 勇 城

3.C(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A项事业后应加上“的健康发展”;B句子意思不明确,应在捐赠出后加上“孩子”;D项语意重复,去掉“左右”。)

4.C(A.“环保部直属机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的逗号打在引号外面;B.去掉省略号; D.表示约数时不要用顿号。)

5.B(由“别处”可以推知后文应该用“这里”,由“对色彩的强烈渴望”,表明上文的情景缺少色彩。)6.(1)虫声新透绿窗纱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4)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7.(1)示例:民以食为天,请惜土为金!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2)示例:抒写土地情丝;解说土地含义。(3)有故土(土地)才有“食”,有故土(故乡)才有“根”。(意思相同即可)(4)示例:出台优策吸引打工者回家大做“田”之文章;科学发展经济,不滥侵耕地。

二、(一)8.①外貌

②心理

③动作

④语言、神态

9.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10.反复

表现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11.环境描写

D

12.是小说的结局,与开头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效果,突出主题。

(二)13.惘然、气闷、悲哀、希望。14.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15.自由平等幸福16.(言之有理,各抒己见)

(三)17.都上过大学又都分配在县里工作。18.收集创作素材

19.为下文写墨痕老师的愿望做铺垫。20.希望三个最有本事的学生能为母校做些什么。

21.就此篇小说而言,“有出息的人”指有事业、有成就;而“好人”则指善良、有爱心、不忘本。“有出息的人”却未必是个好人。

22.这钱是学生给老师做寿的,而学生却不肯为母校做贡献,这是老师所不能接受的。

三、23.略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小说是虚幻的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讲述出来的故事。小说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描绘出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细致、更深入、更凝练的世界。学习这一单元......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题再现 1.一些学校给学生写评语像例行公事,语言干瘪无味,如“该生爱党爱国,爱校如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纪。学习刻苦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 主备人:郝永岚 本单元安排了主体课文和《小草》,借花草树木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快乐读书屋安排了《黄山奇石》《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断......

    人教新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3人教新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时间:45分钟 ) 班级 姓名 评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1.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田字格中。 zh......

    100测评网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出卷人:石培明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一)根据提示默写。(每一横线1分,共10分)1《关睢》第一节中写文......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教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语文版) 生字词语 慨(kǎi)叹 省(xǐng)悟 脊(jǐ)梁 前仆(pū)后继 抹(mǒ)杀 污蔑(wū miâ) 搽(chá) 诓(kuāng)骗 王莽(mǎng) 篡(cuàn)位 燕蓟(yān jì) 校(ji......

    人教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学导学案

    巧拟题目 畅想青春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2、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