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地理第五章第二节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一节的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五中学 朱 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特征。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特点的学习,了解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南北差异。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4.学会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活动建议:
1.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
2.小组讨论:北方、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及原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3.练习巩固。
4.小结。启示: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选择整合教材;展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分析:
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教材在活动课文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文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课型
分层次探究合作学习
构思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这一节是在自然地理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应用,也是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一个极佳的素材,对学生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课的学习重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领悟自然环境对人文生活的巨大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学生的整体基础可以这样分为
较好
一般
较差
三种类型
1较好
问题→活动→在展开活动中,逐步深入地学习本节内容——带着问题,通过尝试(地理实践),自主学习。
在学习本课后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感知自然规律,会利用学过的知识对身边的地理加以评价、利用。
2一般
问题→活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带着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递进式的各种小型活动,展开教学。
在学习本课后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感知自然规律,会利用学过的知识对身边的地理加以简单评价。
3较差
教师讲解→组织讨论→开展活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讲授,组织自学。
在学习本课后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感知自然规律,学会搜集地理知识。
准备工作 1.幻灯片。2.影像资源。3.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引言: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地方剧种?
生答: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 提示:下面请大家欣赏两首曲子,判断分别是什么剧种。多媒体影音资料:播放一段秦腔、一段黄梅戏。
学生判断正确。教师提问:这两首曲子的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生答: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
提问:大家都知道秦腔原产于陕西,黄梅戏原产于皖、赣、鄂交界处,我们追溯一下历史,这些戏种的产生和自然环境的有什么联系么?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难道唱腔的差异也来源于自然环境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一下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分发给每小组影像资源的文字介绍。展示投影片
(一)第一组讨论题: A组
B组
C组
(1)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2)你的判断线索是什么?(3)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各小组讨论,可分工合作,记录讨论内容。教师指导各小组讨论,可与小组交流,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影像资源
(二)第二组讨论题:
(4)判断影片,哪些是南方地区,哪些是北方地区?
(5)从中你发现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不同?(6)你能找出这种差别的原因吗?
(7)你能将你的理解分析给大家听吗?也就是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4.分析总结
(8)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总结出南方和北地区人文环境的不同吗?(9)能否说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5.小组竞赛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词语(附简单文字介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你都知道吗?它们和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你能找到答案吗? 小组抽签选题,并讨论。南经北政(文化)南船北马(交通)
南矮北高(身高)南繁北齐(语言)
南尖北平南敞北封(房屋)南轻北重(工业)
南涝北旱(气候)南拳北腿(武术)南米北面(饮食)南柔北刚(性格)南腔北调 南甜北咸
师生总结: 对比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它们的每一种差别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差异。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巩固
反馈练习
1.下列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的差异,不是由于降水差异引起的是: A北方以陆运为主,南方人常用水运 B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C北方的屋顶坡度比南方的小 D南北方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2.下列南北方人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的是: A北方的一些剧种唱腔高亢,而南方的则唱腔委婉 B北方的园林建筑规模庞大,而江南园林则小巧玲珑 C 北方的屋顶坡度比较小,南方的屋顶坡度比较大 D北方人擅长溜冰,南方人擅长游泳
3.北方的传统民居墙体比南方的厚,影响因素是: A降水的差异B建筑材料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D气温的差异 4.影响我国南北方中学生寒暑假时间长短不一的主要因素是: A 民居因素B降水因素C交通因素 D气温因素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教后反思 这一章主要通过实践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获得了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合作参与意识、自尊和自信,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是基于学生能感受到的或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了
解到的有关日常生活体验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本章涉及对比的内容较多,“比较法”在本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是这几节课中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生活习惯、文化等各方面感受相对较深,而对南方地区相对陌生,但由于有些同学去过南方地区或家里亲戚周围朋友有南方人,因此对南方地区也比较了解,况且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大都涉及的是一些生活、生产方面的,很容易理解,学生也很有兴趣。在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有关课本没有提到的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差异内容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有些内容甚至是通过询问周围的南方人得到的。学过本章之后,好多没有去过南方的同学都想亲自去一趟南方,有一种冲动,特别是想去农村看一看,身临其境,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点。这已经达到的教学目的。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的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疑点激发学生思维,显而易见,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的学生,自能分析问题,热衷于解决问题的学生,自能产生新的问题。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部分学生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掌握不好,老师要花一点时间补漏; 部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过分注意荔枝的情况老师也花了一点时间引导,影响了整体的进度。
2、搜索荔枝的生长特性时,由于内容很多,在整理资料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改进方法:
3、讲前一节课时要想办法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讲透一点,避免在接下来的课中出现夹生;在讲引入材料时要简明扼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地理问题上。
4、提高学生搜索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大学生即时搜索的练习,让即时搜索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提高课堂的容量,让学生知道知识不单只从书本学,还可以从网络上学。
南经北政(文化)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船北马(交通)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而食,运输代步。生活在千里草原的游牧民族,很早就形成以畜力驮拉物品,以及骑马、骑驴等交通民俗。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矮北高 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繁北齐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南经北政
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轻北重
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涝北旱
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南拳北腿(武术)北方平原面积广,人外出主要靠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质,依靠下肢发力的跑、跳、蹦更适合粗狂的北方人,南方多江河,自古以来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船的颠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稳,就有掉入河中的危险,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有利于打击对手。再如,还可从气候因素分析:北方气温低,选择产热多的下肢运动来取暖,南方气温高,选择产热少的上肢运动。
南米北面(饮食)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第二篇:八年级下地理第五章第二节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一节的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五中学 朱 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特征。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特点的学习,了解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南北差异。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4.学会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活动建议:
1.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
2.小组讨论:北方、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及原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3.练习巩固。
4.小结。启示: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选择整合教材;展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分析:
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教材在活动课文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文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课型
分层次探究合作学习
构思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这一节是在自然地理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应用,也是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一个极佳的素材,对学生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课的学习重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领悟自然环境对人文生活的巨大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学生的整体基础可以这样分为
较好
一般
较差
三种类型
1较好
问题→活动→在展开活动中,逐步深入地学习本节内容——带着问题,通过尝试(地理实践),自主学习。
在学习本课后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感知自然规律,会利用学过的知识对身边的地理加以评价、利用。
2一般
问题→活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带着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递进式的各种小型活动,展开教学。
在学习本课后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感知自然规律,会利用学过的知识对身边的地理加以简单评价。
3较差
教师讲解→组织讨论→开展活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讲授,组织自学。
在学习本课后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并感知自然规律,学会搜集地理知识。
准备工作 1.幻灯片。2.影像资源。3.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引言: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地方剧种?
生答: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 提示:下面请大家欣赏两首曲子,判断分别是什么剧种。多媒体影音资料:播放一段秦腔、一段黄梅戏。
学生判断正确。教师提问:这两首曲子的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生答: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
提问:大家都知道秦腔原产于陕西,黄梅戏原产于皖、赣、鄂交界处,我们追溯一下历史,这些戏种的产生和自然环境的有什么联系么?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难道唱腔的差异也来源于自然环境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一下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分发给每小组影像资源的文字介绍。展示投影片
(一)第一组讨论题: A组
B组
C组
(1)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2)你的判断线索是什么?(3)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各小组讨论,可分工合作,记录讨论内容。教师指导各小组讨论,可与小组交流,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影像资源
(二)第二组讨论题:
(4)判断影片,哪些是南方地区,哪些是北方地区?
(5)从中你发现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不同?(6)你能找出这种差别的原因吗?
(7)你能将你的理解分析给大家听吗?也就是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4.分析总结
(8)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总结出南方和北地区人文环境的不同吗?(9)能否说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5.小组竞赛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词语(附简单文字介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你都知道吗?它们和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你能找到答案吗? 小组抽签选题,并讨论。南经北政(文化)南船北马(交通)
南矮北高(身高)南繁北齐(语言)
南尖北平南敞北封(房屋)南轻北重(工业)
南涝北旱(气候)南拳北腿(武术)南米北面(饮食)南柔北刚(性格)南腔北调 南甜北咸
师生总结: 对比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它们的每一种差别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差异。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巩固
反馈练习
1.下列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的差异,不是由于降水差异引起的是: A北方以陆运为主,南方人常用水运 B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C北方的屋顶坡度比南方的小 D南北方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2.下列南北方人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的是: A北方的一些剧种唱腔高亢,而南方的则唱腔委婉 B北方的园林建筑规模庞大,而江南园林则小巧玲珑 C 北方的屋顶坡度比较小,南方的屋顶坡度比较大 D北方人擅长溜冰,南方人擅长游泳
3.北方的传统民居墙体比南方的厚,影响因素是: A降水的差异B建筑材料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D气温的差异 4.影响我国南北方中学生寒暑假时间长短不一的主要因素是: A 民居因素B降水因素C交通因素 D气温因素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实践探索的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获得了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合作参与意识、自尊和自信,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是基于学生能感受到的或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了
解到的有关日常生活体验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本课中涉及对比的内容较多,“比较法”在本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是这几节课中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生活习惯、文化等各方面感受相对较深,而对南方地区相对陌生,但由于有些同学去过南方地区或家里亲戚周围朋友有南方人,因此对南方地区也比较了解,况且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大都涉及的是一些生活、生产方面的,很容易理解,学生也很有兴趣。在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有关课本没有提到的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差异内容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有些内容甚至是通过询问周围的南方人得到的。学过本节课之后,好多没有去过南方的同学都想亲自去一趟南方,有一种冲动,特别是想去农村看一看,身临其境,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点。这已经达到的教学目的。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的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疑点激发学生思维,显而易见,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的学生,自能分析问题,热衷于解决问题的学生,自能产生新的问题。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部分学生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掌握不好,老师要花一点时间补漏; 部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过分注意荔枝的情况老师也花了一点时间引导,影响了整体的进度。
2、搜索荔枝的生长特性时,由于内容很多,在整理资料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改进方法:
3、讲前一节课时要想办法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讲透一点,避免在接下来的课中出现夹生;在讲引入材料时要简明扼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地理问题上。
4、提高学生搜索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大学生即时搜索的练习,让即时搜索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提高课堂的容量,让学生知道知识不单只从书本学,还可以从网络上学。
南经北政(文化)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船北马(交通)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而食,运输代步。生活在千里草原的游牧民族,很早就形成以畜力驮拉物品,以及骑马、骑驴等交通民俗。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矮北高 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繁北齐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经北政
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轻北重
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涝北旱
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南拳北腿(武术)北方平原面积广,人外出主要靠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质,依靠下肢发力的跑、跳、蹦更适合粗狂的北方人,南方多江河,自古以来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船的颠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稳,就有掉入河中的危险,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有利于打击对手。再如,还可从气候因素分析:北方气温低,选择产热多的下肢运动来取暖,南方气温高,选择产热少的上肢运动。
南米北面(饮食)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第三篇: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4)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5)对所用资料可以大胆批判、怀疑、探索、交流和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南、北方地区各有利弊)。
(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进行分析、研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辩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x k b1.c o m
(1)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谐之美。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辩论赛展示出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指导和策划,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提供给辩论赛的正反双方;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学法指导
把本节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选择南北方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加以研究,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重点放在辩论人选的选拨过程,在最后辩论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难点: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原因及优劣。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教学准备xk b 1.com新 课 标第 一 网
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流程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大家回忆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和划分依据?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有哪些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什么呢?
尽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两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首先,我带领大家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村去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读图: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 回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异?
(注明:由学生观察景观图片比较差异,并总结属于哪方面的差异。例如北方地区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这属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延展: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发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异?(南矮北高(身高)、南繁北齐(语言)、南轻北重(工业)、南拳北腿(武术)、南甜北咸(饮食)、南软北硬(姓名)等)
设疑: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环境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教师引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影响因素: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学生活动探究:前后桌为一个讨论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利用教师提供的图表和资料,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资料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教师提供资料和图表)
资料一: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课本第7页图)
① 四个城市分别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 ② 比较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 根据上面的比较,总结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④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资料二:地形图
①读图,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的差异。②地形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探究,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文环境的差异。请大家总结,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呢?列表格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图片和图表,分析河流的流量、植被的差异。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植被
河流的流量(大或小)„„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环境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地区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地形、气候 河流、植被
二、北地区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耕地、作物、熟制
交通、住房、主食、爱好
巩固练习: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作业:填写下表
1、必作题:
主要地形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区 河流流量 河流结冰期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2、选作题:
作物熟制
它作物 传统民居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植被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运输方式
耕地类型
油料作物 气候类型
糖料作物
其
第四篇: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步测试新版湘教版范文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农田多为旱地
稻、油菜为主
2.以下水果不是主要生产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A.芒果
果
C.香蕉
3.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川
4.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国的40% 5.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D.以种植水)
B.苹
D.桔子
B.早穿棉袄
D.远看是山,近看成 B.鱼米之乡饮食以米饭为主
D.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B.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
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B.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
C.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棉粮产区
7.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 C.平原面积广阔
山位于此区
8.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甜菜、棉花
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甜菜、甘蔗
9.下列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A.四川省
区
C.山东省
10.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C.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产地区
11.北京的气候属()
A.温带季风气候
候
C.海洋性气候
D.阴山,长白
B.小麦、花生、D.小麦、油菜、)
B.内蒙古自治
D.陕西省)
B.小麦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D.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本区主要的粮食生
B.热带季风气
D.亚热带气候
12.近年来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沙漠化扩大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恶化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3.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北平原
14.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差异很大,下列叙述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薄
B.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泥沙含量小
C.水运是当地人们常用的一种运输方式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15.以“黑土地”和“黄土地”为主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6.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长江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B.冬季严寒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C.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
D.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
17.位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有()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江淮平原
D.长白山地、兴安山地、内蒙古高原
18.我国煤炭、石油都丰富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地区
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材料二:南方地区略图.
(1)在图中填注出: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淮河;②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山脉名称.(2)下列国家中,与我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是().
A.越南
B.泰国
C.俄罗斯
D.菲律宾
(3)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4)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有多处旅游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为“世界遗产”.请列举两个江西省的“世界遗产”:________,________ . 20.读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山脉);③________(地形区);④________(海).(2)平原⑤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3)图中所绘山脉中,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________(填数字).
(4)河流⑨是________,它纵贯________ 个省市,沟通了________ 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21.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________(山脉)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湖,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省。(4)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E是________,F是________。(5)G岛为________气候。特点——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南方地区的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北方地区农田多旱地。故选:C。本题考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记忆即可。
【点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2.【答案】B 【解析】【分析】南方的水果有:柑橘,香蕉,芒果等;北方的水果有:苹果、梨子等。故选:B。3.【答案】C 【解析】【分析】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景观,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故选:C.
【点评】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该地区气候比较湿热,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4.【答案】B 【解析】【分析】解: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故A说法是错误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湖纵横交错,典型的鱼米之乡,以种植水稻为主,米饭成为南方人们的主食;故B说法是正确的;夏季高温多雨,形成了湿润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故C说法是错误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以南,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5%,故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点评】依据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来解答此题.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南方地区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对照地图,便于记忆。6.【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则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粮食作物)、棉花、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故选:C。
【点评】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7.【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故平原面积广阔;东北的黑土地在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中不是最大的;阴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综上,本题选C。8.【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全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农作物,花生、甜菜和小麦适合在北方种植,故选C。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9.【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省全部位于南方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山东、陕西位于北方地区,故本题选A。10.【答案】B 【解析】【分析】A、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故A正确;
B、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要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故B错误;
C、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故C正确;
D、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四川盆地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理解答题即可。11.【答案】A 【解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易发生旱涝灾害。其特点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2.【答案】B 【解析】【分析】“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其中,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主要原因是开发过重、水土流失加剧,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故选:B。
【点评】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饶的“北大仓”。13.【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故属于北方的地形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的地形区。故选C。【点评】我国主要地形分布情况:
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黄土高原 南方地区: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青藏地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14.【答案】D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墙体较厚,故A错误.北方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少,流量小,雨季短,泥沙含量大,故B错误.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故C错误.北方地区
人们唱腔高亢,如梆子、秦腔等戏.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5.【答案】A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故选:A.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6.【答案】D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位于淮河以南,耕地类型是水田,故A错误;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气温比较温和,故B错误;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故C错误;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17.【答案】B 【解析】【分析】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和人文差异. 18.【答案】B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它们的石油产量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也是比较大的油田。北方地
区的煤矿资源极为丰富,大型煤矿有山西省的大同、阳泉、西山和平朔,陕西省的神府,河北省的开滦和峰峰,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等。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二、综合题
19.【答案】(1)
(2)A(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4)庐山;三清山
【解析】【分析】解:(1)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②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山脉是武夷山;
(2)与我国南方地区相邻的国家有:越南、老挝、缅甸;
(3)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4)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庐山、三清山、龙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为“世界遗产”。故答案为:(1)
(2)A;(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4)庐山;三清山。
【点评】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0.【答案】(1)长白山;秦岭;内蒙古高原;黄海(2)沙尘暴;植树造林(3)⑥⑦⑧
(4)京杭大运河;6;5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①是长白山,②是秦岭,③是内蒙古高原,④是黄海.(2)由于现在人类大力砍伐树木,减少了对土壤的固定,沙尘比较多,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也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颗粒,也能造成沙尘暴天气.所以防止措施有:多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就能减少空气中污染颗粒的排放.(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千米.故答案为:(1)长白山;秦岭;内蒙古高原;黄海;(2)沙尘暴;植树造林;(3)⑥⑦⑧;(4)京杭大运河;6;5.
【点评】(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山脉纵横交错;有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2)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该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沙尘暴;(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1.【答案】(1)秦岭
(2)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鄱阳;江西(4)长江;珠江
(5)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1)①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A四川盆地)与高原(B云贵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3)D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每年4至9月份为汛期,湖水上涨,最大面积达4 600平方千米。
(4)E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F是珠江,因河中有海珠岛而得名,后以此称谓该水系。珠江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跨越滇、黔、粤、桂、赣和湘等省区。
(5)G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故答案为:(1)秦岭;(2)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鄱阳、江西;(4)长江、珠江;(5)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点评】(1)考查的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的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
(2)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知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读图,加强对我国主要地形区位置的记忆。
(3)考查的是我国主要湖泊的知识,加强记忆。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米。(5)考查是海南岛的相关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牢记其位置。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
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
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
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看出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
教师补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看来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既然知道了灾害形成的原因,那么在我们心中一定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板书:
4、从植被类型上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为气候条件不一样造成的。
教师:形成北方和南方在河流流量、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都是因为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答案:气候。
教师总结: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看来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承转: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同一个区域内也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
引导学生作以下对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北方地区:
北京与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东北林海雪原;
南方地区:
武汉与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海南岛热带风光
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仍存在巨大差异。同理,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件也有差异,从图中反映出的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
教师:总结活动1和2,北方和南方除了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上等方面有差异以外,你还能举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董本国
【教学重点】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是否也有很大差异呢?
板书: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教师: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的前两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不同
学生回答所填内容
教师:除了书中的举例,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表格中“其他不同”一栏你是怎么填的?
学生:生活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运动项目;重要经济林木;„„
教师给予高度表扬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师: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师: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北方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主要形成原因”一栏,教师纠正、引导。
教师总结:北方和南方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就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北方是旱地,而南方是水田,这是因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南北方人文差异的活动,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全课
【教学点评】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是基于学生能感受到的或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有关日常生活体验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本课中涉及对比的内容较多,“比较法”在本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是这几节课中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生活习惯、文化等各方面感受相对较深,而对南方地区相对陌生,但由于有些同学去过南方地区或家里亲戚周围朋友有南方人,因此对南方地区也比较了解,况且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大都涉及的是一些生活、生产方面的,很容易理解,学生也很有兴趣。在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有关课本没有提到的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差异内容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有些内容甚至是通过询问周围的南方人得到的。学过本节课之后,好多没有去过南方的同学都想亲自去一趟南方,有一种冲动,特别是想去农村看一看,身临其境,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点。这已经达到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