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视觉艺术基础教学的反思(定稿)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视觉艺术基础教学的反思
教师:王凯
一、建国以来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报纸的印刷,海报、电影巨幅手绘广告逐渐成为60、70年代的平面宣传主流,平面设计初期主要领域是报纸、书刊、户外手绘广告的媒体,由于纺织业的发展,图案的运用也归入平面设计领域。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新工艺、新材料多了,逐步变为工艺美术的大范畴,如灯箱、门头、铜字、大幅的近百平方米的手绘动画广告都存在,到了9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软件的运用,许多平面类的工艺美术工作被电脑代替,而今几乎所有的商业的广告、印刷、网页美术都使用了电脑技术,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painter、flash、indesign软件被广泛的使用,视觉艺术的商业表达已完全在电脑中呈现。艺术学平面设计专业王爽的硕士论文《国内平面发展状况探究》描述到,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和革新,在市场最初显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时,平面设计教育就应运而生了。设计艺术在现代中国经历“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的过程。我国平面设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逐渐成型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不断深化拓展的设计教学技法、对基础理论构建都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着眼于实践,把理论和技法落脚到实践中去,艺术院校和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从相关文字中描述平面设计的雏形是工艺美术,艺术课程是它的重要部份,而且几十年来,在高校对于相关课程做了各种探索。
二、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视觉艺术基础课论教学研究
《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作者白英丽,谈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研究的立足点,目前上至研究生,下至中职生,都有平面设计专业,那么中职生的能力应该以工作课程为导向”,举例说到2006级毕业生调查中发现速写好、色彩好的学生,容易在社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表明现代电脑设计时代更应加强色彩基础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作者连放《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本质初探》一文,写到“从事设计艺术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这种基础的培养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作为艺术造型基础的素描、色彩、有作为设计专业基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人们往往讨论设计艺术的基础课程上什么,而很少研究这些课程怎么上,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这些必要的课程教学真正意义”。这正是我们现课题正探索的方向和内容,他的文章很好地提示出,设计基础课的课程研发要关注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认真整合课程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思考》作者王家,说“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最关键的还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平面设计中的基础训练不应该以画得像为目标,而应该添加进更多的形式美的训练在里面,他还提到了要训练学生快速绘制草图的能力。胡海艳一文《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初探》提到培养学生调色和绘画能力,非美术学生在学习习近平面设计课程有困难,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须要求学生注重调色和铅笔绘画的训练,明确指出平面设计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体现是借助于电脑这种工具来实现的。吴振英的《对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讲到,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中增加平面设计作品的解读与反思引导,应用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理论和平面设计课程,能提升学生解读与反思平面设计作品的能力,多篇核心期刊文章表明艺术基础课程的课程探索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通过阅读后自己的认识。
对于国内正在推进的说专业研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从思想上明确了艺术基础课程对平面设计专业所起的作用,找准了艺术基础课程研发的重点。
以前只是从教学和日常的交流中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总觉得是雾里看花,不清楚,在教学中也不自信,常出现思想上的不确定,教学也会受到了影响。为了课改有理论依据,经过大量核心期刊文章阅读提升了理论水平。清楚认识到艺术课程中关于素描造型训练的问题,画“像”并不是设计专业的主目标,而设计造型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才是艺术基础课的核心。在文献阅读中看到了相应的研究,明确了基础素描的内容上应该如何教学。马创业在《试论美术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角色设定》一文中说:“转变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美术课程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再者,以拓展思维为主,那么艺术基础课程就必须让学生接触多种艺术类型的其形式美,丰富他们设计的思路,培养空间感和想象力,为其具有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学校教研讲稿
教育部二○○九年五月四日颁发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8号。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在认真总结上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覆盖专业面广、规范性要求高的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已将新修订的9门教学大纲印发,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新大纲自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
1.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2.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3.中等职业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教学大纲
4.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教学大纲
5.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
6.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
7.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
8.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教学大纲
9.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识图教学大纲
以上文件电子稿已经放到学校FTP上。
各教研室要根据专业需要,结合制订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这些课程在支撑后续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中的基础作用。
后面学校还要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运用新大纲的能力。在实施新大纲过程中,有发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请报教学研究室。
2010年10月15日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浅析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浅析
【摘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首先学习的一门专业课,《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认清《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诱因并适当改造《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加强实训强化操作技能,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关键词】基础会计;兴趣;技能;教学
引言
《基础会计》是全新的课程,与之前所学课程截然不同,学生也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会计理论体系、建立会计的思维方式、记忆大量会计术语,以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以前的学习思维方式来学习《基础会计》是有很大困难的,从而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此门课程失去兴趣,最终使学生荒废学业。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鲜活的会计案例,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诱因
(一)职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的信心。
作为中考的失败者,职校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遭受忽视的群体,不同程度上普遍缺乏自信是该特殊群体的主要特征,自制力差、敏感易怒、受挫力弱势其主要表现。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以及苦练珠算是学习该专业的必备条件,再结合自身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就容易影响自身学好该专业的信心。
(二)职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选择该专业并非出于自身兴趣,更多的是服从家长的意志,被动选择专业。虽然职校在学生入学时都会进行专业介绍,但受时间限制,仅仅一堂课的时间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来说是明显不够的。
(三)学生知识面狭窄、薄弱
近几年随着高中的扩招,基础知识稍微好些的学生都选择了上高中,而剩下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只能上中专学校,在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分数较低、基础不牢;另一部分来上中专的学生大部分是打工多年又打算重学一门技术来中专上学,他们多年未看过课本,基础知识遗忘很多;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仅仅学习过语数外、物理化学等这些基础课程,知识面狭窄,很少有人关注财经知识,由于相应知识的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新知识,同时又会给教师增加教学难度,拖延教学时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打乱教学整体计划。
(四)目前职校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侧重理论基础的讲解而忽视实践。
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个别职校虽然引进了新教材,也进行了新课改,但还是不注重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操结合起来,没用好教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还是没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上课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搞形式主义,只有在公开课的情况下才执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二、提高职校《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中专学生学习特点,本文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过一些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提高职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学好《基础会计》的前提。
进入中专的学生,在初中成绩一般都较低,属于初中老师眼中的差生,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进入中专后,他们仍然自以为是差生,在学习上还未看书就先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肯定是学不会的。此时,作为教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要重新建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进入中专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让他们与过去说再见。向学生列举中专毕业后,也依然发展很好的学生事例,这就需要教师课下去积累搜索相关的事例,积极引导学生正面面对学习,传递正能量。让他们意识到在中专努力锻炼自己,未来依然是充满光明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二)注重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高效率地接受知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给学习过程带来很大压力,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对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心理环境来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教师在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而不能简单套用普遍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有其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职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以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实践性,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二是适用性,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职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三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使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要能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从而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学生理论应用水平。
学校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会计实践提供平台,如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工厂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实践锻炼,既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也促进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掌握本领,走向就业提供更好的舞台。加强校校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如互派师生交流、学习,图书馆资源共享,观摩教学,互相吸取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基础素描教学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基础素描教学初探
绍兴市职教中心
成志勇
[内容摘要]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素描基础课程改革谈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重点就设计之灵魂——设计思维的培养如何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得到体现和落实,提出一些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设计思维 创意素描
我校设计类素描基础课教学,和许多中职学校一样一直延续绘画类素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的甚至还一味坚持着全因素素描一统天下的局面,注重描摹对象,大量写实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以描摹对象为能事,以画像物体为追求。近来也有不少人感于这种局面提出设计素描的概念,但更多的是停留在结构素描的层面上,而且往往偏重于素描技巧的训练,虽然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造型能力,但这种能力和技巧对一个设计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已习惯了重视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因为技法的传授比思维的开发和引导要容易得多而且能立竿见影。
我们培养的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必须包括富有个性的艺术设计思维、创造能力、知识人文素养、对世界的观察理解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其中的核心是设计思维,它应该是所有设计类课程开设首先要追求的目标。作为主要的基础课,素描课的教学中更应该非常重视和体现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设计思维教学方式的探讨和尝试应该成为设计课程(包括基础素描课程)教育者永远的任务。
针对我校设计类素描基础课教学的实际状况,我在任教班级的素描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些体会。
一、教学目标理念的坚定
“培养设计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这个设计类素描基础教学的目标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识。让素描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都能围绕着它而安排与展开吧。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这往往会成为我们进行教学探索的瓶颈和阻碍。它时时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有时经常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这样的学生,使他们能安心坐下来画画,教会他们一种素描的技法已经相当不易了,你还奢望其他什么呢?不错,目前的状况也的确如此。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得想方设法的把开发设计思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且一定要有信心,因为这是设计类素描基础课的灵魂,放弃了它,相当于放弃了设计。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用
设计类素描基础课的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素养,特别要具有设计课程教学者的“专业风度”,时时有新的教学创意和设想,常常警惕别让教学成为一种习惯和定式。千万不要忘记你将会给这些对设计专业一无所知的学生留下深刻的“专业人”的印象,也就是对设计专业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与众不同,行事常常出人意料。我深信,教师源源不断教学创意将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最好钥匙。学生能从课堂上明显地觉察出与其它课程的差别,这正是我精心策划的。
探索、设计能令教者和学者都快乐兴奋的课堂是我不懈的追求。我会时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认知、感受、揣摩、质疑、回味,让学生不顾一切的背弃被动接受,摆脱规矩的束缚,让学生相信在设计课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个过程有些曲折,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消极和被动,习惯了“不犯错”的沉默,需要教师给他们制造许多“犯错”的机会,有时甚至得“引诱”他们,逐渐使他们放松警惕,敢于甚至醉心于冒险“犯错”,这正是学生开始要说自己话、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有时故意犯一些错误是个较好的办法,能给学生一种平等的错觉,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会撕去伪装,“落入圈套”。给他们营造自由气氛,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所。我在阶段训练中总是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开始学生也许无话可说也许粗陋浅薄。但是慢慢地,我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触角正在逐渐地舒展,人文精神也在心中悄悄萌芽了。
三、课程内容的精心安排
课程内容是教学理念得以实现的载体,该改变以前千篇一律的传统素描训练了。我从以下几个课题入手,调整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
课题一:对素描工具材料可能性的探索训练
这个训练课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材质的感受,从中激发学生创作(有时是破坏)欲望,产生小时晚泥巴一样的冲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不同的认为有意思的素描材料,如各种不同的纸张或其它可以被描绘的材料。又有各种性能不同的描绘工具,如不同的笔或其它。课堂上,教师给出不同训练的命题,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体验材质的不同特色、效果。也许,他们不能画象某个物象,但视觉上的体验和经历,创新的欲望滋长却是更为宝贵的。在这个课题训练中,学生一开始会很不适应,甚至会有抵触,因为这跟他们心目中的素描课相差太远了。坚持后,学生会逐渐理解配合并且能主动去尝试练习。有的学生往往会不断给人惊喜。
课题二:结构素描的训练
设计的造型思维方式是以理性的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往往要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因此,我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和逻辑性。通过对物象内部结构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作出理性地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形体、比例、空间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分析能力。要求用线性语言描绘,以短期作业为主,循序渐进地从简单规则的几何体到静物的写生和默写,再到对几何体自由逻辑分析,创造形体。其中特别重视逻辑性结构素描的训练,如根据结构逻辑关系作同一个几何体在各种位置上的结构默写训练;根据逻辑推理作形体的理性切割训练等等。这种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及造型训练,不仅是学生提高造型能力的保障,能够使素描造型严谨、规范,拓宽其表现力,而且学生的形体空间感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课题三:材质感的训练
对物象质感的描绘和表达是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为此,安排专题的质感表现训练课程。通过模拟质感和质感表现两个项目的研究和训练,使学生熟悉质感这个设计语言,在训练的过程充分的体验和创造,逐渐开启思维之门。模拟质感训练主要是通过用传统写实素描手段,视觉上再现物象的质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素描的正确认识,并初步掌握表现形体、空间、质感的技法;质感表现则是通过结合其它手段(如拼贴等)表现一种质感体验。在这个训练课题中要让学生明白质感在视觉上既是最感性最具像的却又是最理性最抽象的,培养学生用设计的眼光形而下地看待、揣摩质感表现的手段和技法,特别要防止学生形而上的倾向。
课题四:创意素描的训练 创意素描也是一种改变学生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必要的训练手段。通过平面、空间、抽象等方式的训练,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构图能力、画面空间感觉和想象力,构建他们头脑中创意源泉。我主要让学生以命题作业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将一些熟悉的客观形象进行主观再造,经过嫁接组合,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性质,演化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新颖的有意思的形象。又如通过分析、联想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表现。例如:水的联想;文字的联想等等。这个课题的训练可以说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变化,彻底的向设计接轨、靠拢 了。
四、合理的评价和检讨
教学的评价影响着课程的健康发展。不要把某一次作业当成作品,还是应该把素描这个课程看成是训练的手段和过程。我们要善于在其中发现学生思维跳跃与奔涌的方向,及时的加以鼓励、引导。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多角度多触角的分析和理解,一定不要扼杀自由的气氛。创意的思维只有在没有约束的空气中才能如泉水般潺潺不息。特别要关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与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们思维的碰撞,好多创意之花也许会自然生成。
在每个训练课题进行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生成,及时把这些记录下来,经常作出检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甚至对设计这个学科都是很有意思也是很负责任的。
五、积极的积累
学生需要大量传统、现代文化的积累,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图书馆、各种展览(不光是设计的)、请不同的老师作讲座等等都是他们提高的契机。一些大的展览因各种原因看不到也应尽可能的让他们看一些现场的照片或影响。学生们太需要了。
经过一个学年的改革尝试,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有很大改进,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视觉设计素描 》——郭玉良 朱丹
《拓展思维》——周至禹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
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专 业 知 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3.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
(一)职业自身专业发展。理解与认识 4.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5.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人身与生命安全。
(二)对学6.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生的态度与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行为 7.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8.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9.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10.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
(三)教育意识。
教学态度与1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行为习习惯和职业习惯。
12.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
13.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14.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四)个人15.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修养与行为 16.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17.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18.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19.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
(五)教育方法。知识 20.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
21.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
22.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
23.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24.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
(六)职业责等情况。
背景知识 25.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专 业 能 力
26.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7.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
28.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七)课程过程及特点。
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0.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1.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八)通识32.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性知识 33.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4.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35.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
(九)教学36.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设计 37.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38.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9.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
40.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有效调控
(十)教学教学过程。实施 4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42.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
43.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训实习。
(十一)实44.熟悉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学生的人身安训实习组织 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5.结合课程教学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特点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
46.发挥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作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47.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
(十二)班导。
级管理与教48.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心理疏导。育活动 49.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0.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十三)教52.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学生对教师评价,育教学评价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四)沟53.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通与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
54.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5.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56.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
57.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8.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9.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十五)教60.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学研究与专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业发展 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等职业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