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离施工现场》参考教案
《远离施工现场》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建筑工地上的危险物品和常见的警示标语及标志;
2、学习经过工地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
2、建筑工地常见的重要安全标志。教学过程: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
(1)《案例:建筑工地危险多》,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筑工地现场的危险。
这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为什么建筑工地周围会有围墙?
小结:建筑工地上有大吊车、挖土机、推土机、自卸车、混凝土搅拌机等工程机械,他们的本领很大,但也会带来一些危险。工地上还会有很多电线、开关,还有钢筋、铁钉、砖块等物品,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危险。小朋友不能私自进入建筑工地,也不要在建筑工地附近玩耍。
2、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
(2)《标志图例:施工场所安全标志》,引导学生认识施工工地常见的警示标语和标志牌。
你认识哪些标志或警示语?它们有什么用?它们提示我们什么?
小结:这些警示牌和安全标志在随时提醒工人们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提醒来到工地的人注意防范。
3、讲述安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意进入施工现场的危险性及严重后果。组织讨论:怎样才会避免这些危险?
小结:施工工地对小朋友来说非常危险,大家切记一定要远离施工现场。如果必须经过建筑工地,要按照工地的安全标识,走安全通道,并快速通过。一旦发生危险了,要保持镇静,大声呼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自救或得到救援。
4、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完成教科书第17—18页的操作练习,巩固经验。
第二篇:远离网吧教案
《远离网吧,绿色上网》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以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第二十条中的“文明上网,不进入不适宜中学生的活动的场所,不沉溺游戏”为主题,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进一步讨论: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不弊还是弊大于利?从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行为规范的点点滴滴,以及让我们这个主题能够灌输到学生的认知头脑中去,促进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并让网络的利广泛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
二、活动形式:看视频,知识抢答,辩论,宣誓
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网络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目前,有些学生迷上了网络,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做到上网有益呢?我们今天班会谈论的主题就是――远离网吧,文明上网 2.交流:网络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 3.组织讨论:
看了这个图片,相信大家对Internet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大量网吧,网吧的出现为普及网络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网吧给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和崭新的交流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不断出现,网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我国90%的青少年都是选择去网吧上网,那么,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1 :我们青少年为什么喜欢上网?
队员1: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很多,通过网络我学会了查资料。我还会发邮件,逢年过节我都要在网上给老师、同学发贺卡!当然我也收到了许多贺卡。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一张张贺卡让我们的心更近了,友谊更深厚了!
队员2:互联网虽好,但他的害处也不少。沉溺于网络而影响学习有的青少年为了上网而逃学、偷窃、打架,有的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我觉得学生还是尽量少上网。队员3:上网的好处可多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与外界的交流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
队员4:上网的坏处也可多了,电子海洛因,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成瘾、不健康网站、垃圾文化危害,荒废学业,影响身体。队员5:上网的好处可多了„„队员6:上网的坏处可多了„„ 畅所欲言2:网络是我们的家园还是毒品市场?
网络信息,既有我们希望获得的有用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信息。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学生绝大多数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查找学习资料,而是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的信息。据《北京青年报》对中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表明,有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剩下的人则关注影视动态、体坛动态和新闻。不少中学生沉迷于网络“E度”空间,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更有一些中学生逃离家庭,寄生于网吧,甚至有个别中学生由于身受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而挺身走险,以身试法。有关资料显示,近三年来因为受到不良视听节目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已占到青少年犯罪的30%。
三周前,我们班主任汪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查找有关网吧危害的资料。现在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下面请我们的李四同学向全校同学汇报一下。
李四:我因为上网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也算个“名人”吧。我因为上网玩游戏,父亲打过,母亲哭过,老师说过,同学劝过,可就是放不下。三周前,班主任老师让我上网查找有关网吧危害的资料,我当时认为只要能上网,就答应了老师的要求。可三周下来,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因为上网,甘肃大学生陈小良逼着父母卖了两汽油桶血;因为上网,重庆的两名中学生,被火车轧死。总之,心灵的震撼太大了!
1、你对网吧的环境有何感受?
2、上网的人员都是那类人?都做些什么?
3、青少年上网吧都做了些什么?你知道的有哪些危害?
4、你认为上网会不会影响到学习?举例说明。
5、“远离网吧”的口号值不值得提倡?
2005年就曾发生过一起由网络引起的血案。一个曾经很优秀的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而辍学,终日以网吧为家,因为向家人要钱上网遭到拒绝,竟然拿起菜刀对自己的奶奶连砍数十刀,至使其当场死亡。
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为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
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还有学生上黄色或反动网站、恶意制造病毒、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网吧案例统计
记者从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到,管教所里在押的未成年服刑人员中,有70%左右的服刑人员去过网吧,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网站而导致直接犯罪的服刑人员占30%。据统计,我国各类治安案件大多发生在网吧、游戏厅内,失踪学生日益增多,网吧、游戏厅已成为犯罪的温床。
畅所欲言3:如何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低俗内容,在加强“他律”的同时注重“自律”。为了珍惜青春,专心学业,远离网吧,文明上网,我们应该怎么办?(分小组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对学生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自我提醒。把上网的好处与坏处分别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房间的显眼处,每天默念几遍。
(2)自我暗示。一有上网的念头,反复自我暗示。如:“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上等。
(3)放松训练。当网瘾发作时,常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此时可做些深呼吸等放松练习。
(4)注意力转移。如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散步、郊游等。
(5)规范生活。重新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更充实。
4、有奖知识抢答
阅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这说明()A、在网上不能交朋友
B、在网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 C、网络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D、网络不讲诚信
2“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这说明()A、网络交往不用遵守道德 B、上网要遵守法律
C、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D、在网络上可以随意传播信息
3、“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说明()A、未成年人上网有害无益 B、中学生要拒绝上网 C、网络是虚拟的、不可靠的 D、我们要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当你上网时,发现有不健康的网页,正确的做法是()
① 自觉关闭该网页,不理会 ② 关闭主机,永不上网 ③ 清除不健康的网页后再上网 ④ 自觉抵制不健康内容的诱惑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② ③ ④ 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 要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这就是说()A.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便于我们学习B.要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C.我们在网络上交往要遵守道德
D.上网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觉察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有益的事情?()A.网络献爱心 B 网上旅游
C 沉迷网络游戏 D 利用网络查询信息 7 网络对象难以捉摸,有人在网上可能表现得温柔体贴,他或许是真心,也可能是故意伪装起来骗取人们的信任.我们应如何对待网上的交往?()A 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 B 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C 增强自己的自制力
D 不设防的网上交往最好玩,可以 5.班主任总结: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对于网络,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给自己树立一道坚不可催的防护墙。我们只能从网上寄去一些健康的、进步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信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要让网络为我们的健康成长积蓄更多的力量!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诱惑无限。然而,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危害也是日益彰显,尤其是网吧,往往是各类恶性事件的原发地,不容忽视,对于青少年来讲,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我在这里提出倡议,并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倡议书上签名(同时播放歌曲《男儿自当强》)
PPT:全班同学签名倡议“远离网吧”
主持人甲:同学们!让我们保持人类的本性——诚实、守信、文明。呵护青少年最善良、纯正的心灵,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主持人乙: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
主持人甲: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我们班委会经过讨论,写出了一份倡议书,现在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名。6.宣誓:
在这里,我们根据《青少年上网守则》编写了一段誓词,让这一誓词作为我们学生上网的公约。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举起右手和我一起宣誓:
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我宣誓坚决做的以下几点: 要遵守学校纪律,不偷偷独自上网; 上网要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允许;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遵守网络道德,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游戏。宣誓人:×××
视频:母亲因儿沉迷网吧起争执,双双跳进嘉陵江
17岁少年沉迷游戏没钱上网 绑架勒死7岁小男孩
沉迷网络游戏又没钱上网,17岁的少年黄阳产生了绑架勒索的念头,为此残忍的将一名仅仅7岁大的小孩勒死,最后还向小孩家人勒索15万元。
近日,这起少年杀人勒索案由蚌埠市检察院正式提起公诉。
2013年10月,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黄阳(化名),因没钱上网,而产生绑架比他年龄小的孩子,勒索财物的想法。
同年11月4日,黄阳在路边遇到了一个独自行走玩耍的7岁孩童,随即将其强行带到一处偏僻的河沟,并询问孩童母亲的电话号码。当孩童告知黄阳电话号码后,黄阳将他勒死,推向旁边的河沟,并用水草掩埋。
处理好尸体后,黄阳拨打电话给孩童的母亲,勒索赎金15万元。后孩童母亲报警,黄阳被公安机关抓获。
90后男子沉迷虚拟杀人游戏 铁锤猛击路人体验真实杀人
2014年04月18日 10:21 稿源:中安在线
长期沉溺网络杀人游戏,产生效仿游戏在现实中杀人满足自己成就感的念头,用铁锤砸死素不相识的陌路人。4月17日上午,市中级法院在太湖对一起故意杀人案进行一审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孙汪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沉溺网络杀人游戏不能自拔
孙汪乐,系太湖县徐桥镇人,1992年6月生,初中文化,从事水电工。孙汪乐自2009年开始就喜欢玩网络游戏,沉迷于“穿越火线”、“CF”等杀人网络游戏,每次看到游戏中鲜血横流等血腥场面就兴奋。每周孙汪乐都要到太湖县徐桥镇的网吧上3、4次网,每次都要连续玩5、6个小时,玩到兴起,他就会将游戏中的一些血腥场面用手机拍下来。除了沉迷于网络游戏,平时孙汪乐还喜欢在手机上看有关杀人内容的小说。
2013年4月份,孙汪乐产生在现实中效仿游戏、小说中砍杀、打倒人的想法,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2013年7月13日10时30分许,孙汪乐驾驶摩托车来到太湖县徐桥镇前进村叶屋山一偏僻路段时又产生打人的想法,遂将摩托车停下,寻找打击目标。发现被害人王某(女,殁年38岁)在附近的水沟洗西瓜,遂从摩托车后备箱中拿出平时做水电工使用的铁锤,走到水沟旁,以其摩托车损坏需人帮助为由,将王某引向其摩托车停放地点。在行进途中借故走在王某身后,趁王不备用铁锤猛击其后脑,将其打倒在地后,又朝王右额踢一脚,确认王已不动后骑车逃离现场。王某醒后借过路人的手机告知家人,其家人赶到现场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13时左右,王某未及抢救即死亡。经鉴定,被害人王某系被他人用钝器击伤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案发后,公安机关调取徐桥镇前进村秒丰卡口视频,从该监控视频排查中发现孙汪乐驾驶摩托车出入案发路段,经过排查确定其为犯罪嫌疑人。
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公诉机关以被告人孙汪乐犯故意杀人罪起诉至市中级法院。市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汪乐因沉迷网络杀人游戏,产生效仿游戏在现实中杀人以满足自己成就感的想法,故意非法剥夺无辜他人的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孙汪乐主观恶性深,犯罪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根据被告人孙汪乐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孙汪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被告人后悔不已
宣判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被告人孙汪乐。
记者:你玩网络杀人游戏多长时间了?玩游戏时有什么感受?
孙汪乐:我从2009年就开始玩了,玩了5年,我玩游戏时就感觉自己就是游戏中的人,在游戏中杀人感觉就是自己在杀人。
记者:为什么想着要杀人?产生杀人的念头有多长时间?
孙汪乐:游戏毕竟是虚拟的,玩久了就想在现实中杀人玩玩,产生这个念头有3个多月了。
记者:法院判处你死刑,现在后悔吗?
孙汪乐:很后悔。
记者:对很多像你一样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年轻人,你想说点什么?
孙汪乐:希望他们不要像我一样太沉迷,太沉迷了害人害己。(安庆新闻网 黄锋 周国庆)
父亲沉迷网游7天不回家 两岁儿子活活饿死
来源: 都市快报 发布于:2014-04-16 09:26:08 有0参与评论
公寓内闭路电视显示,郑某右手提着装有孩子尸体的袋子。
法新社15日报道,韩国一名男子对网络游戏的痴迷程度,已经无法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他将2岁的儿子独自锁在家里,自己却整日沉溺于网吧,一周未归。最终,孩子被活活饿死。网络游戏在韩国非常受追捧,但这类匪夷所思的恶性事件,在韩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尸体藏了一个月最后当垃圾扔了
据报道,郑某今年22岁,高中肄业后,在一家工厂打工,他沉迷于网游世界,几乎把所有时间和赚来的钱花在玩游戏上。2010年,郑某结识了妻子并于第二年生下孩子,但他并没有担起父亲的责任,依然执迷不悟。妻子对此忍无可忍,最终于今年二月搬离。妻子搬走后,郑某依旧过着“泡网吧、玩游戏”的生活,他每隔一到三天才回趟家喂孩子。2月底,他把孩子锁在家中之后七日未归,孩子最终被活活饿死。事发后,郑某决定把房子转租出去。当有房客来看房时,他便把孩子的尸体用毯子裹着,藏在阳台。1个多月后,他将孩子的尸体装进一个袋子,并丢弃在离家1.6公里外的公园里。法新社描述,当时闭路电视显示,郑某若无其事地用一只手对着镜子拨弄头发,另一只手拿着装有孩子尸体的袋子。
韩国警方说,郑某起初谎报称孩子失踪,但后来妻子询问时发现情况异常,随即报案,郑某最后才供认了犯罪事实。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三篇:远离毒品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
毒品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中城市中的贩毒分子和吸毒分子往往会由于城市管制与缉毒运动力度的加大四处逃窜,转移到一些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国庆期间,我回了一趟老家(农村)得知,村里已经有五个人吸毒,两个人因为吸毒入室偷物、偷牛等被送进监狱了,其他三个也被家人强行送进戒毒所。在农村的路边,都可以常常见到注射毒品后丢弃的针筒。毒品问题已经侵入到河源,我们的周围(城区中心)貌似风平浪静,其实,毒品时刻在威胁着大家。不少青少年都没有逃出毒品的魔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一、毒品的危害
(一)观看视频短片《毒品的危害》
(二)分组讨论:毒品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各组派代表归纳陈述该组的讨论结果。
(三)教师总结并补充讲解:吸毒的危害——“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毁灭自己:(材料:瘦弱不堪、大脑病变、心脏病变、化脓性感染、传播艾滋病、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1)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2)自残、自杀:(材料:吸毒者自杀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10~15倍。图片:福州某男自伤左臂;郑州陈某毒瘾发作难忍,用牙刷插入鼻孔自杀;杨某28岁,因毒瘾发作疼痛难忍砍断自己手指自残)
(3)加速死亡:(材料、图片:电影演员朱洁吸毒过量死亡。2009年5月,其档案资料揭秘,吸毒致死警示世人)
2、祸及家庭
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一些丧尽天良者甚至卖儿卖女,逼妻卖淫;其次,吸毒会导致婚姻死亡,家庭破裂。再次,吸毒危及下一代。怀孕妇女吸毒将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有的致使新生儿先天畸形或染上毒瘾。
(1)倾家荡产:(图片:张某因吸毒倾家荡产)
(2)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材料、视频短片:孩子来戒毒所求父母供他读书)
(3)贻害后代:(材料、图片:广东某吸毒女产下“海洛因婴儿”;毒娃)
3、危害社会
(1)诱发刑事犯罪:(影碟片段:某医生以身试毒走上犯罪,美国政府调查表明吸毒者用于购买海洛因的钱款中20%是抢劫获得的,45%来源于贩毒,17%来自卖淫,12%来自盗窃,即总计约94%的毒资来自刑事犯罪活动。材料:云南吸毒人员刘湳斌,原是某银行系统工作人员,因染上毒瘾,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达74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2009年6月13日吸毒女邹某为获取毒资,窜至源城区人民路“羊城饼家”门口,抢劫蔡某助力车,被巡逻民警人赃并获被判有期徒刑3年)
(2)败坏社会风气:(材料、图片:被抓获的卖淫女)
(3)幻觉冲动,害人害己(材料、图片:行为失控,伤害亲人,开枪射人)
(4)传染多种疾病(材料、图片)
二、毒品的基本知识
(一)课件呈现毒品类型的照片,教师介绍几种毒品的形态与载体。
毒品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目前最常见、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杜冷丁、甲基苯丙胺(冰毒)、可卡因、摇头丸、K粉等。
(二)漫画展示:常见的吸毒行为。(主要包括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
(三)提问: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简单介绍毒品如何改变人体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进一步使学生对毒品的知识和危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某瘾君子的苦痛诉说”
播放视频:某瘾君子在戒毒所的状态,以及诉说其吸毒的血泪史(最好遮挡某人的脸,以免对他造成心灵伤害)目的在透视吸毒者走上吸毒道路的心理变化。(材料:河源一个吸毒者的心声:“我要戒毒,请大家监督”,河源一位青年讲述与毒品纠缠的青春岁月)
(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般来说,吸毒者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好奇”、“从众”等心理的正确认识,识别一些毒犯诱惑学生吸毒的常见手法,学会拒绝毒品的基本技巧。)
内容可以如下:
吸毒者最初吸食第一口毒品时,或多或少是受到一种不健康心理的驱动。那么,吸毒者都有什么样的不健康的心理呢?①盲目好奇。在吸毒者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吸毒者中,许多人最初只是为了盲目满足对毒品的好奇心而“偷尝禁果”。②慕虚荣、赶时髦。现实生活中,以为“吸毒最时髦”而去赶时髦,从而染上毒品的人为数不少。③追求刺激和享乐。一部分吸毒者因腐朽意识作祟,精神空虚,理想观念淡薄,受极端享乐主义的驱使,将吸毒当作“追求刺激”和“高级享受”。如某些暴发户为炫耀自己的富有而吸毒。④无知和轻信。在农村,误以为吸毒能治病,而将毒品当作药品使用;在城市,误以为吸毒能使人轻松或促进睡眠而沾染毒品。⑤赌气或逆反心理。因赌气或逆反心理导致吸毒者,往往以女性和青少年居多。
⑥诱骗胁迫。有不少人因为交友不慎,轻信他人的谎言,被所谓的“朋友”、“哥儿们”恶意引诱,或是由于贩毒分子的蓄意教唆而上当受骗、步入毒途的。⑦自暴自弃。在吸毒人群中,因受到挫折而自暴自弃吸毒成瘾的也为数不少。
(六)毒品的传播——利欲熏心的贩毒集团和贩毒分子
1、图片展示:交易场所、人群以及吸毒场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对毒品以及参与毒品贩卖分子的仇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课件展示:全国人关于禁毒的决定以及《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等内容。
(1)全国人关于禁毒的决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2)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主要有12条,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重点强调: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不论数量,一律给予刑事处罚。)
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③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④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⑤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⑦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⑧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⑨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⑩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⑾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⑿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
三、中学生如何进行预防,抵制毒品诱惑
(一)学生活动:角色扮演,表演小品(课余时间排练好)
学生根据所给情景(图片),表演如何拒绝毒品,演示拒绝的方法,体验角色转换。
(二)师生一起出谋献策,以抵挡毒品的渗透与引诱。
同学们,毒品有时会裹着糖衣,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会说这不是毒品,是一种另外什么东西,诸如兴奋剂、兴奋药之类的,是不会使你上瘾的。甚至还会有这样一些花言巧语: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等,其实啊,是毒品都会上瘾,都必然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否则国家也不会通过法律来强制管理。同学们,有些毒贩为了利益的需要,有时候会给点甜头给你尝尝,诸如前几次免费试用之类的,让你染上毒瘾后,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销售毒品,吸干你的血汗钱,把你逼上绝路。那么,如何来抵挡毒品的渗透与引诱呢?归纳起来,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遇挫折不气馁,遇成功不骄傲;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抵抗不良诱惑。大家也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过某种特殊身份的人,如警察、医生、记者不相信毒品的成瘾如此巨大而尝试,但结果都是毁灭了自己。电影《门徒》中女主角为了证实给她吸毒的丈夫看,以身试毒,最后也是戒不掉死亡了。所以,同学们,在抵制毒品的问题上,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一日吸毒,终身戒毒。
(2)慎重交友,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戚朋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慎重交友对青少年防毒颇具普遍意义。那么,人海茫茫,怎样去识别吸毒者呢?(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经验告诉我们,根据外在形象及内在的心理,去注意识别吸毒者。[①](简单介绍一下,请学生在课后去了解)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自身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
(4)机智地与毒品违法犯罪做斗争。
毒品问题已经侵入到河源,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直接发现并面对毒品,那时该怎么办?应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警觉起来,尽量不与违法犯罪分子发生正面冲突。你们可以装出没看见或根本不懂的样子,设法脱身,然后报警。当然,在报警前,要注意观察嫌疑人的特征,比如衣着,车辆号牌,联系方式等等。报警后尽力协助警方抓拿涉毒犯罪分子。硬碰硬,恐怕要两败俱伤(罪犯没捉到,自己反而遭到挟持),因此智取才是最恰当的斗争方式。
小结——告诫:在对待毒品问题上,一定要警示自己,坚决拒绝毒品,千千万万不要尝试第一口。
四、教师总结
“海洛因,白骨精。毁人类,耗经济。”朗朗上口的“戒毒三字经”诉说着仅属于吸毒人员的血泪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健康抉择,远离毒品。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摒弃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孩子们,拒绝毒品,预防第一。“毒品危害心中记,极易成瘾难断弃,诱发犯罪是常事,法律制裁恨终起。”,珍爱你的生命,请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谢谢大家!
五、作业
分组完成以“拒绝毒品”为主题手抄报一份,墙报一版;择日展示手抄报。
第四篇:远离艾滋教案
远离艾滋
关爱生命 1708班
蒙 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学重点;
1.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致孤儿童。教学过程:
(一)教师朗诵配乐诗:一种声音——致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一种感觉叫受伤 /有一种心情叫绝望/我终于知道/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感觉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黑暗难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难道比幸福更深刻?/我大声质问智慧/没人能告诉我/这灾难到底是谁的错/当孤单不再孤单/当茫然不再茫然/我终于明白/ 生活本来没有太多答案/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即使没有了翅膀/目光依然会飞翔/即使没有了目光/心依然会向往/来吧 我的战友/擦去眼泪 手拉起手/让我们登上高山之巅/傲然面对苍苍青天/在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来是巍巍山关/倒下去是洋洋江川!通过配乐诗朗诵,引出艾滋病的话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艾滋病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不仅受到疾病的侵扰,而且还要遭受别人不理解和歧视的痛苦。
(二)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艾滋病的危害 1.PPT展示艾滋病的具体案例 2.学生分组讨论
(1)艾滋病对个人有哪些危害(2)艾滋病对家庭有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艾滋病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具有传染性并且目前不可治愈,所以我们要了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注重预防。
(三)通过对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激发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欲望,从而转入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学习。
1.请生A简单介绍艾滋病的概念、起源等基本常识(课前准备)2.请生B做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态势的国情报告,用详实的数据让学生感受我国艾滋病态势的严重性。(课前搜集)
3.请生C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4.学生讨论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5.教师讲解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两个概念的区分。
(四)播放姚明和NBA篮球巨星约翰逊等所做的公益宣传片,复习所学内容,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增进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五)小品表演《与她在一起》
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不但人长得漂亮,成绩也非常优异。同学们都愿意与她交往,但后来偶然得知:这位同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原来的学校因为受不了别人对自己歧视的压力才转学到新的学校。于是在班里引起了恐慌,后来在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下,同学们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了正确的认识,同学们又和她走在了一起。
第五篇:远离艾滋教案
远离艾滋
关爱生命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
2、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介绍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艾滋病的了解。
2、通过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使学生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感,学会关爱。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 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
二、朗诵配乐诗:一种声音——致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一种感觉叫受伤 /有一种心情叫绝望/我终于知道/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感觉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黑暗难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难道比幸福更深刻?/我大声质问智慧/没人能告诉我/这灾难到底是谁的错/当孤单不再孤单/当茫然不再茫然/我终于明白/生活本来没有太多答案/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即使没有了翅膀/目光依然会飞翔/即使没有了目光/心依然会向往/来吧 我的战友/擦去眼泪 手拉起手/让我们登上高山之巅/傲然面对苍苍青天/在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来是巍巍山关/倒下去是洋洋江川!
三、小品表演《与她在一起》
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不但人长得漂亮,成绩也非常优异。同学们都愿意与她交往,但后来偶然得知:这位同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原来的学校因为受不了别人对自己歧视的压力才转学到新的学校。于是在班里引起了恐慌,后来在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下,同学们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了正确的认识,同学们又和她走在了一起。
四、讨论小品的感受
五、考一考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怎样预防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会传染艾滋病吗? 红丝带表示什么?(幻灯片显示)
六、倡议
让我们携起手来,珍惜生命 共同筑造“防艾”的钢铁长城 共同筑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七、班主任总结 幼师4班 吕秀琴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严重的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症。 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并处于急剧上升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12 月 1 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 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
咳嗽和打喷嚏及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防止性途径传染 艾滋病病毒。
5.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6.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不使用艾滋病 人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7.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怎样预防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 工具、办公用具等会传染艾滋病吗?
红丝带表示什么? 红丝带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一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其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此后,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并进而成为了国际性标志。2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见红丝带在环球的风中飘舞,它激励着我们关心与支持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它象征着我们热爱生命和渴望平等;它意味着我们用“心”来真心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倡 议
让我们携起手来,珍惜生命 共同筑造“防艾”的钢铁长城 共同筑造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