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陈金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第二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姚敏娥--《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桃园美景,重点句子)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9
《剪枝的学问》。你们知道采访吗?在哪儿看到过?学生交流。有一个小朋友听说王大伯是一个种桃能手,他赶紧去采访了这位种桃能手,并把采访的过程写了一篇作文。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次桃园,什么时候去的?
二、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交流板书:1。冬季
剪枝
2.春天
桃花盛开
3.夏天
桃子挂满
三、学习第一次采访。
.先来看看第一次采访的情景,读读书,想想我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我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书划句子,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指导朗读。
(1)读剪枝的话,该怎么读?谁来读我的话,我为什么着急?是呀,看到王大伯剪去这些枝条,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比较句子:“咔嚓,咔嚓“随着剪刀的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随着剪刀,树上的枝条被剪了下来。
(3)对于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解释的?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你别看„„”
这个王大伯说的话有理吗?谁再来读一读。你觉得王大伯的话可信吗?从王大伯的话中我们剪去的是长得--------的枝条,留下的是----------的枝条。看看王大伯的表情,从抚摸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谁来学着王大伯的样子读一读。
(4)你信王大伯的话了吗?没有怀疑吗?小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有
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这叫将信将疑。以后同学们要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采访,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来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叙述的部分。比一比,谁读得好。
四、学习第二次采访。
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居然剪掉那么多枝条,来年真的能结出许多桃子吗?小作者回家老想不通,第二年春天一道,他赶紧来到王大伯的桃园,这次他没有遇到王大伯,但却把看到的景色给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看桃园美景。
2.你觉得这桃园美在哪儿?读读书上的句子,交流交流,体会拟人句和比喻句。
3.看着满树的桃花,小作者心里充满了希望。引读——“盼望着这„„”
五、学习第三次采访。
.作者的希望实现了吗?桃花真的变成桃子了吗?自由读读第五小节。
2.交流看到的情景。指导朗读:“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桃子,你会干什么?可作者,却比我们善于思考,他在惊喜的时候想起了王大伯去年说的一番话,是哪一番话呢?
3.再读王大伯说的话。你明白了这话中包含什么道理?完整板书:减少
增加
减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小作者想到这里,赶紧要去采访这位王大伯,可王大伯不在,同学们,你们能临时演一下王大伯,接受小记者的采访吗?
教学设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叙述。最后,“我”的感悟自然真实,水到渠成。另外,这篇课文的段落非常清楚,时间顺序也很明白。再者,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种桃能手。基于这三点,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将看作是一位小记者的采访稿,小作者一共去采访了三次,每次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看到剪枝,产生疑问;第二次:看到桃花,充满希望;第三次:看到桃子,明白道理。
课开始,了解采访的常识,课中,学习采访,看采访镜头,课末,练习采访。整个教学设计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三篇:剪枝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3、找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剪枝就是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出示课文插图:这个人是谁?在干嘛?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对王大伯说?
3.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处处都有学问。有疑就要问,问了就要学,(补完课题,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就藏在这篇课文当中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生字过关 1.请大家打开书144页,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或者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开火车领读)
3.学生字“舞、靠、禁”。仔细观察,有什么共同点?
(二)词语过关
1.我们班有谁喜欢吃桃子吗?那老师提醒你一定要去王大伯家的桃园,你知道为什么吗?指名读第1自然段。
出示词语:远近闻名、能手。指名读,说说词语的意思。换词法:说说“远近闻名”的近义词?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等
联系语境法:能手,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种桃能手”就是——,你们班有哪些方面的能手呢?写字能手就是——,画画能手就是——,能手就是指某一方面的本领特别强的人。
老师想请你们班的读书能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是谁呀?
2.出示多音字词语:养分、成熟、不禁、好好的,指名读。这组词在字音上你发现了什么?你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好好(hǎo hāo)的,两个三声的字在一起,后一个字要读成第一声,这是咱们汉语中的变调。
随机学生字“熟”。
3.下一组有难度,谁来挑战?出示:红云片片、朵朵桃花、光鲜红润、欢天喜地
其实课文中正好有两幅就描绘这一景象,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请同学上台指图说词语。请你把词语写在对应的图片上面。
指名说词语,拓展词汇。
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肯定很开心吧!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出示:欢天喜地,开火车读词语
4.像这样四字词语,课文还有不少呢!出示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同桌互相读。重点理解“将信将疑”用什么语气?有点信任有点怀疑,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呢?都是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指名读,分组读,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5.齐读所有词语。
三、理清脉络,概括大意。
1.字能传情,词能达意,字词的学问可真不小哇!课文也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2.同学可真会学习,课文读得真流利。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这个要求有点难,不过不要怕,老师给你们点提示。(出示题目: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春天到了,“我”又到桃园,看到了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让“我” ;王大伯忙着剪枝,又让“我” ;听了王大伯的介绍,“我”
;看到王大伯家的桃子光鲜红润,“我”。)
(1)自己选一种练说,(2)谁来说说第一题?(指名说)板书:时间顺序(3)第二题谁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四个词语板书黑板上。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概括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板书:心理变化
(4)有没有同学挑战自己,我不用老师给的提示,也能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出来。课文主要讲了我看到王大伯剪枝,并且明白了剪枝的道理,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3.我的心理为何发生这些变化,剪枝到底有什么学问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时间顺序 满脸好奇
一脸疑惑
半信半疑
又惊又喜
第四篇:公开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第五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