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写作背景
作者曾两次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
诵读知诗意 读准字音 读顺节奏 读懂诗意 读出音韵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 天
外,两
三
点
雨
/ 山
前。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
阅读全词,思考:
1、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想象赏画面
诵读诗歌,以“我从
一句中,仿佛看到了
画面。”的句式,说说从词中读出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品读析技法
细读全词,选择你所欣赏的一句品析精妙之处。(提示:可从用词凝练、写景角度、艺术手法等方面赏析)
辛弃疾历来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大家,他的词中蕴含着豪气和杀气,应该是那种“醉里挑灯看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却找不到他的豪气和他剑下的杀气。难道是多年的闲适带湖让词人学会了做个“闲人”,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以至于找不到他的豪气?难道是岁月的流逝,使词人老矣,只能饭否,所以他的剑下没有了杀气?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写晴,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如月,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
稻花香,既写出了所见、所闻,又写出了所嗅,使人身临其境,先感其美。就在信手写景的同时,作者又于人们不知不觉之中,自然地抒了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即: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的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另外,在这画面里,作者紧紧扣着夏夜、农村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鲜明地突出了两点:“热”和“静”。先说“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明月初升,枝上歇栖的乌鹊,象受了惊一样,清风吹着,直到半夜,树上的蝉还象在呼救似地鸣叫。这里的“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是说明热的程度;从“明月”初升到“半夜”,是说明热的时间。“清风”不爽,就更显其热。作者着意渲染“热”,一是夏天特点的真实写照,再,就是为下面写“雨”设下伏笔。再说“静”。写“静”,作者并不是从正面去写,而是用反衬的手法,以“鸣蝉”、“蛙声”来烘托。在这一特定环境,以动写静,就愈显其静,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这种“静”与“明月”、“清风”、“稻花香”交织在一起,真是写绝了农村夏夜的幽美!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写雨,作者写得既有层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写雨前天象,预示已有雨意。这里,虽没写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这一句,作者把“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分别提到“天外”、“山前”
之前,不仅突出强调了雨前的天象,骤雨的来临,照顾到了音韵的需要,而且还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暴雨忽至,确使夜行的人焦急起来,到哪儿避避雨呢?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可那是“旧时”,现在不知在否。等他转过“溪头“,“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见”一词,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了出来。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富有情趣,读后,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历历如在目前。
该词是辛弃疾少有的描绘农家自然风光的小令。
上片描绘乡村仲夏的夜里,静谧的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一句运用得特别自然,而且别样的工整。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大自然里最普通的事物和景象,给人以恬淡闲适的美感:明月升高了,惊起了归巢的喜鹊;清风悠悠流淌,伴着蝉的鸣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样的夜里,闻到了稻花隐隐隐约约的香气,听到了蛙声一片。作者不但从视觉上,更从嗅觉与听觉里,描绘出了乡村夏夜里一派祥和与和谐的美。
下片笔峰一转,写起了夏夜乡间骤然的雨。可是作者没有落入俗套写夏天的夜雨,而是描绘出了夏天夜雨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一句如上片首句一般,对仗特别整齐,却不留雕凿的痕迹。“七八个”对“三两点”;“星”对“雨”;“天外”对“山前”;自然巧妙,如出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七八个星,说明星之少,被乌云遮蔽了,这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前兆。果不然,有“两三点雨”到了山前。作者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曾记得,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骤雨初至,惊慌地想去寻找那茅店避雨,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真是惊喜交集!
上片与下片紧密衔接,天衣无缝。读来朗朗上口,很清新自然,彼有农家风味。此时的作者,就像一个老农,在宁静的夏夜里,美滋滋地嗅着蜜蜜的稻花香,想着秋后的收成,突遇夏夜的暴雨,急急寻找避雨之所的憨态跃然纸上。读着作者的《西江月》,令人想起儿时的童年:有袅袅的炊烟;有星星;有清风;有蝈蝈的鸣叫;有大人高一声低一声唤小儿回家的吆喝„„真的很美!
及时演练
1、熟读、背诵这首词。
2、默写这首词。
第二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单位:枝柘坪中学
执教者:李顺波
教学内容:(选自小语第十一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打印课文分发;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欣赏、谈话导入
二、南腔北调应有调
1、齐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这首词,听课件录音。
3、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齐读。
5、读出节奏。
三、释文怎能随意取
1、作者词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呢?
2、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填一填
3、满岭夜色关不住
①范读上阕,齐读想像,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几幅相关图
②读中想像
走在黄沙岭的路上,清风送来阵阵稻香,蛙声此起彼伏,词人不禁联想到------我们不禁联想到------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
4、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范读,齐读想像画面
刚才点点繁星在哪儿去了呢?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②出示课件画面: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此前走过这条路没?茅店在哪儿?为什么没找到? 让我们再想像这幅遇雨寻店图,齐声朗读感受吧。
四、字字句句总关情
1、读上阕,感悟“喜”:范读,作者看到这美好的夜景,心情怎样?(赞喜)此情此景,作者联想到丰年,心情又怎样?(欣喜)
2、读下阕,感悟先“急”后“喜”
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词人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词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五、诵之行云流水
1、感情朗读
2、配乐朗诵
3、看图吟诵 六、一枝红杏出墙来
1、背诵。
2、诗歌创作:
七、循序渐进你能行(选择一项你喜欢的作业)★A.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
★★B.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C.如果你想背,你可以背诵《清平乐·村居》 ★★★★D.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并背上几首。
★★★★★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
第三篇: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反复吟咏,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大家能不能接受挑战?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山水田园的词作,题目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齐读课题,自主解题
提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4、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本文作者辛弃疾,在那儿闲居多年,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
二、初读,感受诗情
1、指名学生读
2、听录音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师生合作表演读
三、自读自悟,感悟意境——上阕
(过渡)盛夏之夜,月明星稀,作者漫步黄沙道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与辛弃疾为伴,与他一同走过夏夜的黄沙道。
1、学生自读上阕
2、交流
师:从上阕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动了在枝头栖息的鸟雀;清风吹拂,半夜里蝉儿鸣唱。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生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仿佛在谈论着丰收的好年成。
师:稻花香里说丰年“说丰年”的是谁?在说什么?(指名说)师: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师:让我们带上我们的想象,带上我们的好心情读一读上阕。
四、自读自悟,感悟意境——下阕
师:默读下阕,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学习下阕)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从这句话可以想象,辛弃疾遥望天空,尚有七八个星儿闪烁。忽然,山的前边,有轻微的雨儿飘落。生: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在土地庙的树林旁,拐了个弯儿,溪上的小桥一过,看到了熟悉的旅店。
师:同学们,读到“忽见”,有什么感受?
生:“路转”说明道路非常的弯曲。因为树木茂盛,道路弯曲,辛弃疾当然找不着旧时的茅店,所以在十分着急中“忽见”。师:能联系实际,合理想象,真棒!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旧时茅店很难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可忽然看到了!师:辛弃疾欣赏月夜,呼吸稻香,一路陶醉,可意外的雷阵雨使辛弃疾十分焦急,忽然,旧时茅店意外地出现了。齐读!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这一阵子词人是什么心情? 生:由焦急变为惊喜,因为在雷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茅草店。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陆游有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没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的正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下阕吗?(生齐读下阕)
五、整体感悟
师:与词人一路同行,有何感受?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一个夏天的夜晚,月光皎洁,清风吹拂,辛弃疾走在黄沙岭的路上,两边是茂密的树丛。忽然一只鹊儿被惊醒了,扑腾着翅膀。青蛙呱呱地鸣唱,稻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可是,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只剩下天边闪烁的几颗星星,山的前面飘落点点雨滴。词人着急起来,他加快步伐,走出树林,跨过一座溪上的小桥,咦,前面的土地庙旁出现了以前熟悉的那间茅草店。
师: 这首词描写了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生齐读)
六、改写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词人笔下田园风光的夜晚独特的美,能不能展开联想与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七、背诵课文
这首乡间夜行曲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咱们试试把这首词背下来,不能背的也可以看看书。
八、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景
情
乡村夏夜
喜悦热爱
第四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百胜镇中心小学校:周显锋
一、教材简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二)、能力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词、默写词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善于感悟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
2、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相信你们也积累了不少,老师来考考大家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学生会异口同声“愿意”。
师:留连戏蝶时时舞——,几处早莺争暖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水护田将绿绕——(学生回答下半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古诗词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读通词
1、学生自读词。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2)、简介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是作者罢官回乡时所作。(3)、交流讨论:说说词中描写了那些事物?
2、学生带着情感再齐读词。
(三)、读懂词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4)、多媒体煽情:媒体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2、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引导想象:(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3)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读透词
1、齐读词
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词。
(五)、拓展训练
1、选词中的一句话,用画笔画出来。
2、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附: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第五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语言导入: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已经会背诵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介绍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板书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文,疏通字词、轻声朗读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文,理解诗句意思。
、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吟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指名读。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
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六、写作指导
过渡: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七、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
(喜悦)关心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