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第一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辛弃疾诗歌中蕴含的那份豪放与婉约。

2.使学生对辛弃疾有简单的了解并产生兴趣,有阅读其相关诗歌和了解生平的愿望。教学课型:以文代文

学情分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背诵能力较强,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诗歌,喜欢阅读有趣的故事,但是平时的积累比较少,对婉约能够有所感受但是对豪放一词的理解不太深刻,思维局限性较大。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学习一主教材《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自主练读

感情朗读(配乐)

师生配合读(师读黑字部分,学生读红字部分—相关景物描写)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把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巧妙的连接起来,却让我们有种恬静的美得感受。

问:这首诗的带给了你什么感受?(简单交流)以填空的形式考考学生的掌握情况(师读由学生填)齐读

师引导:好一派恬淡舒适的田园风光,不仅如此,他还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这里有一个辛弃疾的小故事,咱们到故事中感受辛弃疾为人。

辛弃疾活捉叛徒

南宋时候,我国北部在金国的统治下,人民生活非常痛苦。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辛弃疾非常敬佩耿京,也加入了耿京的队伍。起义军在他们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耿京就派辛弃疾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谁知道起义军里面的一个叛徒--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又悲痛又愤怒。他对同伴说:“我们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同伴中有人说:“张安国躲在兵营里,那儿驻扎了五万金兵。咱们只有几十个人,怎么去捉他呢?”辛弃疾叫道:“五万!就是五十万,我们也要闯进金营,杀了这个叛徒!”晚上,辛弃疾挑选了五十名勇士,向金营直奔而去。快到金营的时候,他们下了马乘黑悄悄地摸进了金营。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他们看见辛弃疾和勇士们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子底下,两个金将急忙举起椅子来抵挡。勇士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金将连人带椅子砍翻了。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子底下揪了出来。张安国直喊饶命。

辛弃疾冷笑一声说:“饶命?来,绑起来,带回去办罪!”

大伙儿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拉出了营帐。辛弃疾把叛徒绑在马后头,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马,带着勇士们冲了出去。

叛徒张安国终于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给砍掉了脑袋。

辛弃疾活捉叛徒张安国的时候,才二十三岁。

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的插入,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辛弃疾,加深对辛弃疾的印象,以他性格中的豪放一面继而引出诗歌中的豪放,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愿望。

生默读故事

谈一谈从故事中感受到辛弃疾的品质

师: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辛弃疾的嫉恶如仇,同样他的诗词中还有那份豪放的存在,我们一起去学习。

以文代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展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风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生自由读

感情朗读(配乐)齐读(配乐)

设计意图:拓展诗歌,加深学生对辛弃疾豪放派诗歌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其诗中蕴含的豪放,积累丰富语言。

第二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型:

新授课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词中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初步认识词的特点,感受词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中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画面,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词作者对丰收年景的企盼;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法:

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准备:

让学生提前搜集辛弃疾的简介资料; 老师准备ppt课件

时间:

1节

板书:

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乡村夏夜

舒适喜悦

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导: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唐诗,那你们知道宋词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另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2、.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3、反复诵读,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情感。

三、了解宋词,揭示诗题,认识词人

1、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导:快速浏览一下,你发现词与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吗?

(1)、学生自由说。(2)、课件出示:词的知识

2、读课题并质疑: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事件主人是谁?

3、说一下你对此人的了解。你们对他了解真全面,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他的词。

四、自学提示一

根据老师标注的小节线,自己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3分钟后展示)

1、学生自学并反馈。

2、老师指导读。

3、配乐诵读。

结:读这首词,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相信你们会

越来越喜欢这首词,而且也会用美妙的语言来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五、自学提示二

反复读词的上阕,借助注释、插图,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

思考:词人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分钟后展示)

1、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2、反馈并引导:

词人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借助你感官的看、听、闻,说一说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A、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引:明月升起惊醒鹊儿,鹊儿飞离树枝,引起树枝摇曳;清风吹来,传来阵阵蝉鸣。作者看到这美景不禁轻吟——(引读前两句)B、在农业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丰收意味着全家人一年的温饱无忧,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稻田里的青蛙或稻田的主人,你会说些什么?

引: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他自号“稼轩居士”,“稼轩”就是使农家收获耕种的意思。此刻闻着这扑鼻的稻花香,他应该什么心情?读出你的感受。男生们,让我们也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发出丰收的企盼——(引读后两句)

结:同学们,这儿的写景其实是侧面烘托。词人用夏夜特有的声音来渲染欢乐的气氛,而这些声音也反衬出夏夜的寂静。让我们再次齐读,感受作者以动写静的匠心独运。——(引读上阙)

过渡:真美,词人沉醉在清幽的夏夜中,沉浸在丰收的巨大喜悦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

六: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词的下阙,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同组交流读书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讨论,如果讨论后还不理解,请提出自己的问题。

(3分钟后展示)

1、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2、反馈:

(1)、在下阙的描绘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词人心情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引: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少来暗示乌云密布,增加了美感。雨两三点,不紧,舒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极为逼真。而倒装的语句更写出了作者避雨的慌张与着急。女

生们,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读——(下阙前两句)

(2)、就在这时,(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熟悉的茅店为什么就找不到了呢?

课件展示:

1、道路弯曲,林木茂盛;

2、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巨大喜悦中。

“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读出你的感受。结: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要啥有啥的惊喜,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的到。想象一下词人看到旧时茅店时的状态?请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状态。

同学们,让我们来集体分享这份惊喜——(引读下阙)

七、本课小结

通过分析我们感受到词人对乡村夏夜和丰收景象的精美描述,感受到他对丰收年景的企盼以及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那份热爱。最后,让我们听一首歌曲,以另外一种方式再次感受作者眼中之景,胸中之情。(播放音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八、作业

根据对本课的理解,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为依据,想象画面,写一篇“山村夏夜”美景图,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这首词虽然内容不算太深奥,但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意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分析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时,我及时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等。结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想象、表达;当学生想象有障碍时,就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体会。另外我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结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十分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第三篇:《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六年一班 赫英东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环节简析: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可谓水到渠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者能够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第四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法:引导、合作、探究。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铺垫:

1、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2、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二、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三、新授

1、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师激励学生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当堂背诵。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检测学生对宋词的了解识记

2、复习检测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二、新授

读懂——与作者对话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二)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指名读,比赛读。

5、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三、拓展: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尝试将这首词改写成白话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第五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罗汉小学鞠心翠

一、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三、重难点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目标设定,我认为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应体现在以读为本: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在读中理解词意,感受词境。

四、课前准备:

1、准备《西江月》的图片、诗词及古乐。

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和他的词以及有关“词”的介绍。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知诗人。

上课前,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出示课件2。播放视频唱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恬静、优美的歌曲就是由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谱曲而成的。

词人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他极力主张抗金,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同行吧!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这是一首词,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课件3。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出示课件4

从课题中,你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吗?(“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

这是个什么样的黄沙道?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进那个夏夜中的黄沙道。

(三)初读,感受诗情。

1.先听老师把这首词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注意读音和节奏。出示课件5(配乐)。

老师读的怎么样?谁听出这个“见”字老师是怎么读的?出示课件6(见读xian。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节奏。

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老师要提醒大家,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这首词前四句为上阕,后四句为下阕。上下阕之间就像我们平时学的课文的段与段之间一样,读时要注意停顿。)

3、再请一位同学读。(很有节奏)

4、大家想不想也这样读一读?

(四)读中入境

1、你们的读让我仿佛欣赏了一段节奏欢快的乐曲,可是同学们,古人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这样才有美的韵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这首词美的韵味。放配乐范读课文。出示课件7

2、这样的朗读,真是让我们心旷神怡啊!

3、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展示你的韵味朗读。

A生读,(真不错!你太有才了!你的朗读,让我仿佛走进了黄沙道那美丽的画面。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B二读课文,(从大家的表情上老师发现,大家已经陶醉在黄沙道那美丽的景色中。)

三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韵味。齐读课文。出示课件8

你们真是天才的小朗诵家,给了老师愉悦的精神享受。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4、通过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谁愿意把你脑海的画面展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五)抓重点词句,境中悟情。

1、在上阕中,你喜欢哪些美景?(学生任意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并感情朗读。)

明月别枝惊鹊,”出示课件9。导:你就是辛弃疾。炎热的夏夜,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喜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引读:“别枝惊鹊”)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正是睡意浓浓时,却被惊醒而不得已离开树枝,这里的“别”是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明月————”(齐读)与此同时,和喜鹊惊叫声相附和,来了一曲二重唱的又是谁?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0。蝉噪声。这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啊!深更半夜,徐徐凉风伴着蝉声更显出夜的什么?好一个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生活在战争中的词人心中一定是喜不胜喜。让我们读出词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吧!(齐读一、二句。)

除了这幅美景,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听,这响亮的蛙声多美妙啊!出示蛙声课件11。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

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田间的一只青蛙,微风拂过,请你尽情深呼吸吧,闻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出青蛙的想法。你愿意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

浓浓的稻花香随风飘扬,还有谁闻着稻花的香味会说起丰年?

(辛弃疾: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词人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请你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

辛弃疾漫步黄沙道上,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体会到了丰收在望。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读词是怎么手舞足蹈的吗?其实很简单,一学就会。老师给你们来个现场展示,好不好?(示范两种不同的节奏朗读)学生分组练习,指名学生表演。

2、再读读下阕,你喜欢哪种景象?

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它能加速稻子的成熟,简直是再好不过了。时刻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的辛弃疾看到这场及时雨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呀。你能表现出这份高兴之情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只是高兴吗?(着急)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出示课件1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什么是旧时茅店?咦!奇怪了,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还忽见呢?(学生:可能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及时雨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份惊喜使辛弃疾惊喜得快跳起来了,谁来用朗读传送出着份惊喜?再细细地品一品这两句,你还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转指名读)(忽指名读)一个转一个忽,让我们感受只有路上遇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生有情感地读这两句话。)

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他再次舞起来。指名学生手舞足蹈。

六、熟读成诵。

1、(配乐)欣赏着黄沙道的美景,偶遇一场及时雨,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予言表。此时,你就是辛弃疾,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诵读.出示课件13

2、夜已经很深了,辛弃疾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可心中满是欣喜,不由得 轻声吟诵:„„(播放配乐朗诵课件14)

五、拓展,丰富辛弃疾人物形象

1、出示课件15。总结:是啊!情到深处自然浓,从这深情的朗诵中,从这动人的词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对淳朴安乐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对恬静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不仅仅只是眼前的黄沙道,而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国泰民安”。更进一步地体现出他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板书:看:明月、惊鹊、稻花、茅店、溪桥 听:蝉鸣、蛙声

闻:稻花香

爱!

下载《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1.揭示课题 2.、简介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文武双全,力主抗金,却受奸臣排挤,被罢官后来到上饶,开始隐居田园的生活。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29课,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典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典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3、正确、流利、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朝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