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4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38页例5 上课时间:2016.10.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线段图表示。、3、感受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25 ,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二)探究建模 1.出示例题。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815 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段图上标明爸爸的体重比小明的体重轻的815,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 ?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体重是x kg。
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x×(1-815)=35 715 x=35 X=35×157 X=75 生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x-815 x=35 715 x=35 X=35×157 X=75 生
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815)=爸爸的体重 35÷(1-815)=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815,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比75kg轻815 是多少千克?学会用乘法验证。
(2)反思2:课前的题和例5有什么不同?
生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知道单位“l”的量,求比单位“l”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单位“1”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反思2”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和第8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完成练习八第9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把27平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即可。27 ÷4=27 ×14 =114(1-27)÷114 =57 ×14=10(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第二篇:014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例6》教学设计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
上课时间:2016.10.13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得分情况吧!(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42分。
生
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2)学生汇报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上半场× 12 =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X+ 12 x=42(1+12)x=42 32 x=42 x=42÷32
x=42×23 x=28 28×12 =14(分)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
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815)=爸爸的体重 35÷(1-815)=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14÷28= 12,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1.完成练习九1、2题。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加强练习
2、完成练习九3-5题。(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找x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5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5教学设计
一、课前部分
(一)课标分析
1、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2、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以及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整数与分数的互化,而且对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等知识都会有所涉及。通过本例题的教学要使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教学例
6、例7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特别是刚学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对算理的探究分析过程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本课主要还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再教设计。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小数乘分数。
(五)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汇报法以及比较学习法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完成计算 :0.47×4=
5.2×4=
0.6×1.4=
2、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dm。
问题一: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列出算式并计算:
问题二: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列出算式并计算:
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前置学习
(二)新课导入
出示形象生动的课件,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通过松鼠欢欢和松鼠乐乐的对话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科普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34趣。
(三)师生互动部分
1、教学结构:
情境引入→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巩固提升→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dm)
2.1×=2.1×0.75=1.575(dm)
2、教学步骤:
(1)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前置学习内容。讨论每个成员的题完成的是否正确,有哪些疑惑的问题。
教师巡视学生交流的情况,重点关注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个别指导工作。
(设计意图: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的巡视可以使学生的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表演的专场,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活动,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分数乘小数的方法:
不能约分的要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在计算
能和小数直接约分的先约分后再计算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到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使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能掌握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逐步提高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参与可以起到引导、点拨、深化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算法的应用和算理的巩固
应用最优算法进行计算,做一做中的四个计算题。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2、提高练习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如果有2.5 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五)课后作业部分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和第3题。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1、成功之处: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2、不足之处:学生对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准确性不高影响了课堂的进度。应该及时回顾旧知。
3、体会:
(1)课前要注重及时唤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课前安排对相关知识提前巩固练习,课堂能达到熟练应用。
(2)要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别忽视备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每位学生可以同步进行,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也是每位老师应下功夫思考的教学环节。
(3)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在教学与反思中让自己进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2、《小数乘分数》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小数乘分数。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
1、课件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师:说得很完整,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下面我们就共同解决一下。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1、师:用以前学过的任意一种方法来解决上面的问题。
(要求:每人能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在作业纸上画、涂、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自有效的方法
师:好了,大家坐好!刚才呀,老师看到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能感觉到六(2)班的同学很乐于思考,善于交流。现在我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做怎么想的?
生:我是利用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乘的方法来求的。(高高的举起作业纸述说)
师:他是用这种方法计算出吗?(板书学生的方法)
生: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乘:
2.1×=2.1×0.75=1.575(dm)
还有不同的方法,师: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乘,对,那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生: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就一样了: 师:真厉害!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师: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可以把2.4化成分数
(dm)
师:表扬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真能干。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2.4×=2.4×0.75=1.8(dm)
师:你很认真,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再跟相乘,结果是。
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三)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强化学习、形成能力
1、师:同学们,大家用刚刚学的知识迎接挑战吧!
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3)教师点拨
2、师:书写时候要注意,不能产生笔误。
(五)、反思学习、引申思考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分数乘小数。
生2: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乘。生3: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乘。
生4: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谢谢大家。下课。
3、点评与反思
(1)课前谈话简单有效,唤醒学生的旧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新课打下伏笔,做好铺垫。(2)新课导入自然得体
(3)新授知识细腻到位。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小数乘分数的方法。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到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时算法时让学生去试做,在共同交流中明白两种算法间的联系。
(4)方法优化水到渠成。在提出要约分时,教者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在计算中约分,而是让学生进行计算,看谁算的快,再来讨论为什么算得快,从而让学生明白先约分比后约分简便,让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教师强加于他。
第四篇:新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新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分数乘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策略:
1.教学例1(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师应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培养分析此类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线段图上标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明确哪部分表示100千克,哪部分表示吃了,哪部分表示要求的吃的千克数。
教师:“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是吃了100千克的。)
“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应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
“那么,要求吃了100千克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呢?根据什么列出算式?”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后,再让学生分析一下题目里的数量关系。
2、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要特别注意说明以哪个数量为单位“1”,哪个数量占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3、要求学生记住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策略:
1.教学例2中(涉及三个数量的乘法应用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的数量关系呢?”自己试着画一画,可以提示一下:题里有小亮、小华和小新的储蓄三个量,所以可以三条线段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确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
2、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18元
? 小亮:
小华:
小新:
教师画并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明确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并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5(元)3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3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3、注意引导学生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比较归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明确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4.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独立分析、解答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中等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仍然要强调把什么看作单位“1”。如果有必要,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画图。
第五篇:小数除法例10教学设计
篇一: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第10课时--解决问题 篇二:小数除法10教案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小数除法》共享教案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篇三: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
新知识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
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内容结构安排: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3.适时引入计算器。
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小数除法的试
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
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小数除法的重点,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3.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2.循环小数。
3.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时安排:1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