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作息制度要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要能保证幼儿吃好、睡好、精神面貌好,在游戏、教学活动等各种活动中表现活泼、积极、主动。为此,各项具体活动的安排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有规律;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科学,小、中、大班应有区别;活动制度要富有节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现象。
(二)充分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时间上要充分保证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在空间上要提供充足的场地,在玩具材料上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游戏种类的安排要做到室内室外结合,动静交替,有集体性游戏,也有个人自选的游戏。
(三)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多方面的,所以,一日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操作、练习、小实验等可满足幼儿动手实践的兴趣;观察、参观等可增长幼儿的见识;自我服务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四)活动结构要紧凑,各环节转换要自然
在活动中和活动间隙,要尽量避免拖沓,要把幼儿静坐等待的时间变为积极活动的过程。在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过渡时,可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歌曲、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以提高一日活动的整体效益,帮助幼儿调整情绪。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起床(寄宿制幼儿园适用)
教养员和保育员应提前十分钟上班,在幼儿起床前与值夜班的人员做好交接班,了解幼儿人数和他们的健康、睡眠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
起床前,教师应检查幼儿的服装是否齐全,并应根据气温情况适当增减衣服。
准备好干净的手帕。请小朋友起床。
做晨间检查,摸摸头,听听呼吸,看看眼神,了解有没有不舒服的幼儿。
逐步教会幼儿穿衣服的方法,帮助穿衣有困难的孩子穿衣服。叠被整理床铺。全部幼儿穿好衣服后,检查幼儿衣服是否穿整齐,然后让他们离开寝室,开窗通风。
(二)晨间活动(全日制幼儿园适用)
1.幼儿来园前,做好活动室的通风和清洁工作。
2.晨间检查。每一位幼儿来园时,都要接受晨检。保健老师要掌握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对季节性疾病应作重点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各班教师要认真询问,了解幼儿的健康情况,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检查幼儿个人清洁卫生情况。家长带来的药品要标明儿童的姓名、所在班级、用法及每次用量,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按时给幼儿服药。
3.做好个别幼儿的工作。如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给个别幼儿剪指甲、梳头等。
4.分组活动。引导幼儿以愉快的情绪参加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搭积木,下棋,画画,插塑等等。
5.组织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每个幼儿都要完成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小班幼儿要按顺序抹干净自己的小椅子;中、大班幼儿除完成分工的劳动任务外,还要当好值日生。在劳动中,老师不但要给以指导,还要及时进行评价,坚持把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态度的教育贯穿于晨间活动之中。
6.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围绕一两项基本动作训练,让幼儿自由选择项目,在轻松、自如、多变的活动中进行锻炼。最多20分钟的体育活动后,要及时转入安静的游戏。此时开展小型的多种智力游戏,以复习性内容为主。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由他们自己选择游戏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也可在体育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安静的观察活动。如看看种植的青菜长出来秧没有。蚕豆发芽了没有。观察时可以分小组或三三两两,让幼儿有自由交谈议论的机会。整个晨间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个别教育。
制定晨间活动计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晨间活动的安排要与季节特点相结合。如,夏天活动量不宜过大,冬天安静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观察的范围,材料的收集,可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物,如秋天的叶子等。这样既可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又可节约开支。
(2)要注意动静交替、小型多样,非集体性的应以复习为主,有变化的余地。晨间不进行新课教学,给幼儿有选择自己喜爱活动的机会。安排活动内容时要细致全面,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计划要科学合理,尽量面向全体幼儿。
(3)晨间活动不要安排集体谈话。不然,会侵占幼儿宝贵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的负担。对幼儿的个别谈话及活动的评价应在两三分钟内完成。如果有一系列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组织全班性活动,但在晨间活动时不要延长谈话时间。
(三)早操和体育活动
早操是幼儿园一天集体活动的开始。通过早操把陆续入园的幼儿组织起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地参加到集体中来,有秩序地度过一天的生活。
早操的内容、组织形式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早操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基本体操为主体,安排2—3个活动内容,采用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按照运动量科学安排早操的程序。要把早操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使幼儿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兴致勃勃。
小班一般以模仿操为主,用有故事或有情节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最好将幼儿的模仿动作与儿歌内容紧密联系。音乐强弱与动作节奏一致,·可减少和消除幼儿练习中的多余动作,增强协调性,同时大大提高孩子的锻炼兴趣,使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现以统编教材小班第一套模仿操为例,讲解怎样领导早操。在上早操前3~4分钟,告诉小朋友:“我们收拾玩具吧,一会儿就上早操了。”并帮助幼儿整理玩具,提醒他们擦鼻涕,同时检查幼儿的服装、鞋带等。
到早操时间,教师站在活动室门口,用温和而肯定的语调招呼幼儿:“小朋友来,我们要学哥哥姐姐上早操去了。”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站好,听着老师的信号,跟着老师走到户外,按事先画好的圈,走成圆圈。(信号停)教师说:“小朋友转过来,你们看,早上空气真正好。”随之做四拍两臂上举、向左右摆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跟着老师的儿歌一句一句地模仿着做操。这样反复一次后说:“小朋友,我的汽车要开了,开到哪里去?”让小朋友说开到XX地方去。“好,我们握好方向盘。”(手放胸前做握方向盘的姿势准备)
到小班末期,可提高要求,早操不一定都是情景性故事性的,也可以在音乐伴奏下,做徒手操,然后做些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最后走步回活动室。
中、大班则应以徒手操和轻器械操为主。孩子们喜欢在那优美欢 快的音乐伴奏下,做有韵律感、节奏感的活动。一般采用音乐指挥早 操的全过程,按运动量(从相对平静逐步上升至高峰,再逐渐下降)的规律和既有集中又有自由的原则,安排早操程序。早操开始,可先让幼儿按音乐自由地想像各种不同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或音乐游戏,然后听音乐信号排队,做基本体操,最后安静地走步回活动室准备上课。
领导好早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幼儿掌握体操动作,主要通过直接模仿和练习。因此,教师的示范必须精神饱满、动作正确、节奏合拍。教师示范或领操的位置要让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教师应穿合体的便于锻炼活动的服装(最好是运动服),这样能明显地表现动作,易于幼儿模仿;还有利于表现教师运动时的体形美,对幼儿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2.早操的配乐要旋律清晰,节奏明显,口令清楚,速度适当,过渡连贯。
3.冬季寒冷,幼儿的衣服较笨重,可以用有一定运动量的带跑的体育游戏来进行早操。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后面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
4.每学期更换2~3套操,新的操节一般是通过体育课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操节可以在早操时间直接教给。
5.应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姿势正确。如走步时挺胸、抬头、两手前后自然摆动。在纠正个别幼儿姿势时,不要停止全体幼儿正在进行的动作,只能在进行中用语言提示一下。如“小强把胳膊再举高点就像飞机了。”但这种提示不能过多,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假如有的幼儿动作很差,教师可利用户外游戏时与他同练习,帮助他学会。体育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其内容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如跑、跳、钻爬、攀登、平衡、投掷等,还有球类活动、跳绳、跳橡皮筋、踏三轮小童车等,也可开展体育游戏。
每周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有所不同。活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课后或午睡后。体育活动尽量在户外进行。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应保证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场地小的幼儿园在安排一日活动时,首先要保证各班至少有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要全面照顾幼儿,注意安全,包括设备安全和场地安全。
(四)入厕和盥洗 1.入厕
要培养幼儿定时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早饭前),但不能限制,要允许随时大小便。
中、大班幼儿便后要自己擦屁股。教师要观察幼儿大便情况,遇有拉稀、腹疼的应及时予以治疗。对个别便溺的幼儿要多加提醒,尽量减少便溺情况。如果幼儿便溺了,不要埋怨发脾气,更不要当众斥责,应当细心照料并及时给他换好裤子。
2.盥洗
要教会幼儿正确洗手、刷牙、洗脸的方法。洗手时,手心手背都要洗。刷牙时,要顺着牙缝竖刷,刷完外面再刷里面。洗脸时,不仅要洗面部,耳后、颈部都要洗干净。
养成饭前便后及手弄脏时洗手的好习惯。盥洗最好用流动水,不应让幼儿在同一脸盆中洗脸洗手,防止皮肤病和眼病的交叉传染。
洗手的形式和步骤,应根据园舍设备条件而定。为避免过分拥挤,一般可分小组进行。
(五)进餐和点心、饮水 1.进餐
为促进幼儿的食欲,应做到准时开饭,进餐前不做剧烈活动。饭前和吃饭过程中,教师不要处理问题,更不能对幼儿批评指责,使他们在进餐时能保持愉快安静的情绪。应当要求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用汤泡饭。
做到饭菜分开盛放,每位幼儿一份。注意使幼儿在吃饭时端正坐的姿势。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进食情况,不催逼他们吃饭,让他们吃好吃饱。对吃得少的幼儿,要鼓励他适当添饭;对吃得慢的幼儿,要个别加以照顾和帮助;对吃得过多的幼儿,要适当掌握其用餐量,防止暴饮暴食。
幼儿吃饭时,不要有人扫地、拖地,不要高声谈笑。
要求幼儿在吃完最后一口饭后再离开座位,并且要求他们在收拾干净桌面、放好餐具后再漱口、擦嘴。
2.点心和饮水
考虑到双职工孩子起得早,早饭也吃得早,因此,幼儿园上午最好供应一次点心,如豆浆、饼干等;午睡后,应再供应一次点心。点心应经济实惠,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应以自制为主,量不宜过多,但要考虑质量。
要保证开水的供应,使幼儿在口渴时能随时喝到开水。平时一日至少供应两次开水。
每个幼儿应有专用茶杯。茶杯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并要注意茶杯的消毒工作。
(六)午睡和散步 1.要坚持按时午睡
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幼儿园生活作息制度,不得任意提前或拖延孩子吃饭和午睡的时间。固定时间午睡,大脑皮层易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坚持下去,到午睡时间,孩子就产生睡意,慢慢就能养成自动入睡的习惯了。
2.要坚持午睡前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活动一下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食物消化,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午饭后带孩子们到院内散散步,逗留几分钟后人厕,再安静地进寝室。这样孩子躺在床上肌肉松弛,感到舒服,入睡就快。
3.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午睡环境
新鲜凉爽的空气是使孩子很快入睡的重要条件,因为凉爽空气有抑制作用,所以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摄氏16度为宜)。温暖季节应开窗睡眠,但注意不要形成对流。冬季可在睡前半小时开窗换气。当全班孩子都盖好被子后,可打开通风小窗子换气。被子不宜太厚,以不冷为准。过热,孩子睡不安,并且容易感冒。室内光线要暗淡些,更要避免阳光直射。教师和保育员的动作、言语要轻,要排除一切人为的干扰,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
4.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进入寝室后,要求孩子在自己的床位前按次序轻轻地将脱下的鞋子、衣服整理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要在成人帮助下进行),迅速地盖好被子睡下。在冬季,教师应逐个检查和帮助孩子将被子盖好。起床时,也同样要求按次序把衣服、鞋子穿好。对中、大班的幼儿还应要求学着整理床铺。
对个别难于入睡的幼儿,教师切不可急躁。假如教师不耐烦地逼着他睡,或大声提醒、斥责,会刺激他的神经系统,使他更加兴奋难以入睡,甚至对午睡产生反感,并且影响集体。教师应以平静而亲切的态度,用脸部表情和手势提示,或轻声鼓励他说:“XX躺得真好,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或轻轻地抚摸,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同时也领会老师的要求,这样就能逐渐养成午睡的习惯。
5.注意幼儿睡眠的姿势
任何一种姿势都可以,以不影响呼吸为原则。同时,不蒙着头睡。孩子入睡后,教师应经常巡视孩子的睡眠情况。一方面及时帮孩子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的孩子有吃手指、咬被头甚至玩生殖器的毛病。教师发现后,要细致了解原因,通过有效措施,逐步帮助纠正。午睡起床,可放轻音乐唤醒孩子。起床时,教师要注意孩子的衣着冷暖。待孩子穿好衣服后再开窗。可让幼儿坐在床边听音乐,做些活动量较小的操节或模仿动作,让幼儿的大脑皮层从抑制逐渐兴奋起来,为午睡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七)自由活动和游戏 1.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两个教学活动之间,或者下午午睡后到吃点心前的一段时间内。活动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活动时,允许幼儿三三两两自由自在地谈论他们感觉有趣的事情,玩他们喜欢玩的游戏,教师不必过多地干涉,但应注意他们的安全和适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孩子自由活动,不等于教师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不发生危险,不出现对同伴不友好或无组织的行为。如规定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自由活动(在教师视线内),遵守玩运动器械的规则,听到老师招呼会很快集合。为了使孩子能放得开,就必须让孩子能收得拢。
2.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要对游戏进行认真的组织和领导,要注意丰富游戏的内容。游戏前,要准备好所需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和做到动静配合。
上午的集体教学活动后和下午午睡、点心以后,是较集中的游戏时间,可以开展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
安排和组织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游戏的种类要多。要为幼儿提供开展多种游戏的机会,因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教育作用。但几种游戏的安排应有主次。一般上午以安排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制玩具等)为主,其他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2)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游戏时,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尤其是中、大班幼儿,更应鼓励和支持他们自由选择游戏,自由结伴、自由开展游戏、自由更换游戏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游戏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本班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安排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如为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可创设相应的角色游戏的环境和玩具,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有时可针对某个阶段教育的中心,为强化教育效果,有目的地安排一系列游戏活动。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幼儿,引导其参加能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游戏。如有的大班幼儿逻辑思维发展慢,学习坐不住,则可以引导其玩棋类游戏。开始可由老师带他玩,以后鼓励他和同伴玩,最后组织下棋比赛等等。
(八)教育活动(略。详见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九)离园
结束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家长来接时,要把幼儿交给来接的家长,并利用此时机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家长工作,互相交换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对家长没有及时来接的幼儿,应把他们继续留园,并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活动,以免幼儿情绪不安,做到使幼儿高兴,家长放心。
幼儿全部离园后,教师要把东西收拾整齐,做好卫生工作,关好[复习思考题]
1.根据制定学期工作计划要求,设计一个学期工作计划。2.幼儿园阶段教育计划的制定步骤有哪些?
第二篇: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
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
8:00~8:30入园
要求:1.按时、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向老师、同伴问好。
2.着装整洁舒适,便于活动。
3.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4.愿意接受晨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告诉保健老师。5.积极参与晨间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8:30~9:00晨练活动及早操
要求:1.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早操活动。
2.能有节奏做操,动作到位、协调有力。
3.能遵守早操规则,排队有序,会听信号、口令并做动作。4.按规定选择取放器械。
9:00带小朋友们回到教室,按秩序上厕所、洗手、喝水
要求:
1、女生先上,男生在外有秩序地等待,在女生之后再去上厕所
2、洗手时要求用肥皂,洗后在洗脸池内甩水,之后用小毛巾擦干
3、喝水时提醒小朋友接半杯水,喝完放好杯子 9:05集合点名 要求:
1、听琴声集合。
2、点名:让幼儿用简短响亮的声音回答“到”,同时尽可能说说小朋友刚来的表现。9:20~9:50教育活动 要求:
1、回答问题时要举手
2、上课时不可以随意讲话,扰乱课堂秩序 9:50~10:20户外活动
要求:1.做好户外活动准备(冬季需要拿掉帽子、取下围巾、手套等),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
2.积极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械,掌握动作要领,有安全意识,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等。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身体发热时脱衣服,有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活动结束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10:30~11:00 区域活动
要求:1.能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并愿意与同伴友好合作。2.爱护和正确使用材料,会轻拿轻放,会归类整理。3.学会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能克服困难,遵守活动规则。
11:00~11:10 离园
要求:1.愉快离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向老师说再见。
2.跟随家人离园,不独自离开,不跟陌生人走。3.收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11:00~12:00餐前准备及午餐
要求:1.进餐前自觉洗干净双手,愉快、认真地进食,不边吃边玩,不大声讲话。
2.愿意独立进食,不依赖教师。约30-40分钟左右吃完饭菜,养成不偏食、挑食的良好习惯。3.会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4.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剩饭菜,不过量进食。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清洁,骨头、残渣放在渣盘里或堆在一起。
5.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椅子,离开饭桌,将餐具、渣盘放到指定地点,清理好自己的桌面,用温开水漱口。12:00~12:10餐后活动
要求: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散步,不拥挤,不打闹,观察园内园外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12:10~14:10午睡
要求:1.喜欢在幼儿园午睡,能独立入睡。
2.脚步放轻进入寝室,不高声说话或打闹,按顺序脱(鞋、裤子、上衣)衣服,折叠好并放在固定位置。
3.不带物品上床,会拉盖被子,不蒙头、吮手、咬被角等,养成良好的睡姿。
4.起床时会按顺序穿(上衣、裤子、鞋)衣服,学会分清衣裤前后,会拉拉链、会扣纽扣,穿鞋时能分清左右脚。
5.有便意、身体不适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诉教师。
14:10~14:30入园
要求:1.按时、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向老师、同伴问好。
2.着装整洁舒适,便于活动。
3.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4.愿意接受午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告诉保健老师。5.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14:30~15:00 户外活动
要求:1.积极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械,掌握动作要领,有安全意识,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等。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身体发热时脱衣服,有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2.活动结束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15:100~15:30午点
要求:1.进餐前自觉洗净手,愉快、认真地进食,不边吃边玩,不大声讲话。
2.吃点心时细嚼慢咽,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干净清洁。
15:30~16:00 游戏活动
要求:
1、爱护和正确使用材料,会轻拿轻放,会归类整理。如拍球活动,让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游戏。
2、遵守活动规则。
16:10~16:30户外散步
要求: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散步,不拥挤,不打闹,观察园内园外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16:30~16:50离园 要求:
1.愉快离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向老师说再见。2.跟随家人离园,不独自离开,不跟陌生人走。3.收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二、区域活动中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在一日生活中,通过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班在进行区域活动的一些不足。首先,开展区域时,我们班常规较差,孩子们在玩区域时较吵,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区域游戏,有些孩子会到处乱跑。事后,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班区域常规较差?首先,在活动前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其次,区域材料的摆放,区域材料摆放在一起,所以孩子就聚在一起,看起来就会显得乱。其实,这些都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这些小细节不容忽视。每次开展区域,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不仅是指导,还要注意幼儿的一切行为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区域常规一定要班上两位老师及时沟通,达成统一,这样才有成效。
其次,开展区域活动前,两位老师一定要确定目标。班级目标,各个区域的目标,两位老师首先要统一目标,按照目标开展区域,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达到老师的目标。区域活动是常规教育活动之一,所以区域活动的常规、以及教师制定的目标等等,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有意识,不能忽视,如何开展区域活动,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区域中达到老师的要求,这些老师的心里都要有个数。接下来,说到最关键的,区域材料的投放。首先,老师要明确材料投放的目的,结合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投放材料。关键看教师投放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幼儿的操作是否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并且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段。材料的投放很重要,但是区域活动的规则也很重要。我们班的语言角,我们有很好的材料,有各种动物的面具,孩子都很喜欢,可为什么我们班的语言角孩子们都不喜欢玩呢?我们有区域材料,但是没有一个清楚的区域规则,孩子们在区域内没有目的地玩,所以到后来,语言角孩子们都不喜欢。针对语言角,我想老师首先要确定好目标,根据目标再进行材料的投放,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则。
第三篇: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与一日活动指导学习心得
幼儿园“小学化”与一日活动指导学习心得
2016年6月份的,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预防幼儿园“小学化”与幼儿一日活动指导,从中学到了许多,也借助这次的学习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改进自己,来促进幼儿更科学、全面的发展。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这要求我们老师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学中以游戏为主,不断充实趣味性、适应年龄特点的教具。
家长方面有部分家长一味地认为在幼儿园学更多的字、会背更多的儿歌、会算更多的题才是好的,却忽略的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这也让我们老师进入进退两难的阶段,这需要我们科学的育儿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始终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介乎幼儿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探索的能力,打破陈规不要用自己的条框来框住他们。在自身方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充实自己,因人施教,并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绪情感影响幼儿。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要养成检查器械、人员、人数等各项安全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户外活动中有时幼儿活动比较分散,要和老师沟通好,做到眼听六路,耳听八方。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够独自完成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而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所构成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4、认知策略:指儿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5、幼儿园的探究型主题活动:指围绕着一个主题(可以使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幼儿生成的)而展开的以幼儿的自主探索、自由表达、合作交流、质疑解惑为过程的活动。
6、体验式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7、针对性原则:指教师的指导必须有明确的定向和目标,善于“对症下药”,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表现,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和重点的指导。
8、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
9、正式评价:指评价者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10、个体评价:指对但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
11、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填空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体现“自主与主体特质”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可以分为: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和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五类。
3、教育资源极其种类:幼儿园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儿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4、行为指向的幼儿园环境,即通过有目的地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
5、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创设+精神环境创设。
6、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基本三大要素:教师、幼儿和环境。
7、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倾斜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俯视幼儿,幼儿仰视教师,另一种是平行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彼此平视,是一种平等交流式的互动。
8、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简答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整合性:目标、内容、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2)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
(3)趣味性:体现在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上;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多样上(4)动态性: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环境
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教育表述目标
(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重目标
3、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更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1)全面性原则:
①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②有“面”的设计,也要有“体”的设计。
(2)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3)可变性原则: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布置是一项持续的活动,空间的安排决不能考虑予以固定。
(4)安全性原则:体现在建筑物、户外场地、园区的安全性上。
6、墙面环境创设的分类
(1)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和立体创设(2)观赏性创设和操作性创设(3)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4)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5)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7、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灵活性原则: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的活动组织与指导中就必须遵循灵活性的原则。
(2)主导性原则:明确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在于“引导”、“启发”等间接性的指导,而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传递知识式的直接指导。
8、追随式互动策略
(1)环境创设:①教师要创设能够支持幼儿自我探究的环境
②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发幼儿积极与材料和他人进行互动的环境(2)变换调整:所谓变换调整的策略是指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变换原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个体的需要与幼儿全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耐心等待:教师适时适度的耐心等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策略。
(4)及时反思:反思是教师对发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的思考和深究,也是教师教育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9、回应
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1)重复:
①教师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语 义上的家中和提醒,帮助幼儿在分享中获得他人的经验。
②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地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的话语做出调整。
(2)反问:实质上则是通过一种对话双方(师幼)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3)提炼:教师在对幼儿作出积极回应时,归纳提炼式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10、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幼儿的情感态度(3)幼儿的学习方式
(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11、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适宜性: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
③考虑科学性质和教学情境
(2)有效性:①对幼儿经验的提升 ②对提问策略的把握
12、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1)幼儿生长发育方面(2)幼儿认知活动方面(3)幼儿动手能力方面(4)幼儿艺术活动方面
13、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
(1)丰富性:①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 ②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2)层次性:①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层次不同
②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材料层次不同
(3)情感性:材料灵性和亲和力,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4)自然性(5)探索性
四、论述
1、家庭资源利用的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①开辟与家长互动的家园联系栏 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 ③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的优势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①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通过幼儿园局域网或家教园地向家长详细介绍本园已开展了哪些主题活动、即将进行什么主题活动等情况,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②教师还可利用家长的特长资源,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服务。③在主题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应与家长一起共同反思。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多种资源的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采取单元资源整合、二元资源整合或是多元资源整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多元化、丰富化。
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发现关系、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5)两者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发现学习也为接受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经验基础。
3、教师的教育能力(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①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和起点。②教师要能够及时地观察幼儿对活动的材料、环境、组织形式的反应。③教师还应当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
(2)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作为教师,既应当从语言沟通着手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激励幼儿的学习探究兴趣、推动幼儿的思考过程或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也应当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通过身体动作暗示、行为示范等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3)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由于教师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4)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活动或学习的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相契合;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所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过程是否体现调动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鼓励幼儿间的合作交往;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及时、适宜而有效的支持与指导等。
4、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指导与实施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主要体现在活动中的观察、即时的指导与互动以及活动后的评价三个方面。(1)区角活动的观察 区角活动的观察方法:分为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个别观察(2)区角活动的一般指导策略
1)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①兴趣的关注者 ②兴趣的激发者 ③信息的导航者
④思考的合作者 ⑤愿望的支持者 ⑥关系的协调者 ⑦喜悦的分享者 2)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3)区角活动的评价 1)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题点确立的适宜性 3)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4)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5)活动成果的归属性
第五篇:幼儿园故事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故事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园故事活动的选材要点 1.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情节具体生动有趣,有起伏,按一般顺序记叙。3.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学前儿童理解喜欢。4.故事要有针对性。
5.故事要有利于训练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留给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
二、幼儿园故事活动的设计
1.导入:设置情境,引出故事 2.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通过挂图、教具、故事表演和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的三个层次的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特征等。
4.围绕故事扩展系列性创造性语言活动
如:故事表演游戏、复述故事、创编故事、续编故事、画故事等。
三、幼儿园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及指导要点
1.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幼儿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 2.教师讲述故事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
3.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围绕故事主题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采用视、听、讲、做结合法,发展幼儿的完整语言。
4.幼儿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幼儿理解体验作品,所以三层次的提问的设计要准确、恰当。
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1)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2)针对细节的提问
(3)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4)针对作品的主题或情节的提问(5)针对作品中文学语言的提问(6)针对作品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
(7)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5.以发展幼儿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多给幼儿自我感知和体验、大胆想象和表述的机会。
四、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特殊形式——幼儿编构故事 小班:编结局
中班:编高潮和结局,即编“有趣情节” 大班:编完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