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全国优质课Colors Unit 1 It’s red.
精品教学设计展映的第四件作品由来自“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获奖的甘翠竹老师提供,她所讲授的是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Module 4 Colors, Unit 1 It’s red.希望可以带给老师们一些启发。新标准小学英语
(三年级起点)第一册 作者:甘翠竹
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
Module 4 Colors Unit 1 It’s red.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例基于“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新课标理念,着重体现了“小梯度、多台阶、多反复、层层突破”的小学英语教学思想,遵循“呈现——实践——迁移”的英语教学规律,让学生经历“整体呈现走进语篇——局部处理文本细节——再次回归语篇——走出语篇,运用语言做事”的学习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和信息差,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任务驱动”,意义操练为主,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用英语做简单事的能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风貌!
综上所述,本课例拟以主人公变色龙为主线,一方面着力在尽可能真实语境中、采用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等方式意义操练目标语言,体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着力在有趣的“做一做,猜一猜”、“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拼一拼,说一说”等游戏活动中有效教学,体现“兴趣为首”的目标意识,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求,发展其多元智能。同时巧妙将美术、科学与英语学科整合,打通学科界限,体现学科综合。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为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Module 4 Unit 1 It’s red的第1课时,是围绕本单元话题颜色(Colors),依托变色龙的故事,让学生感知、理解颜色词汇并初步运用“It’s + 颜色.”描述物品颜色,为第2课时进一步认读颜色词汇并熟练描述物品颜色做铺垫;同时颜色这一话题内容和美术学科知识亦有融合点,可进行学科综合化教学;教材中语篇主人公“变色龙”变色的习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表现欲强,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该年段学生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多数学生乐于帮助他人,愿意和同伴合作,适宜循序渐进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习惯;颜色这一话题对他们来说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不少学生有一定的颜色知识储备如会口头表达单个词汇red/ yellow/ blue等;对三起点的教材而言,已有英语语言基础是会简单的自我介绍与问候,如“Hello,I’m„ / 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Nice to meet you,(too)!”;对使用人教版(三年级起点)PEP小学英语的参赛学校三年级学生而言,已有知识基础是:学生会简单介绍学习用品、人体部位名称、会简单的描述动物特征并表达个人喜好等。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理解故事大意,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能借助多种游戏活动听懂、会说新颜色单词red, yellow, blue, green black。
3、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It’s +颜色.”描述物品。
4、能在情境中恰当运用新旧知识,描述物品特征。情感目标:
1、采用多种语言教学途径,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模仿,敢于表达,从而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采用小组探究、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好奇心。学习策略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2、培养学生积极与人合作、主动请教、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与规范。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重点:
能借助多种游戏能活动听懂、会说新颜色单词red, yellow, blue, green,black。教学难点:
能在情境中恰当运用新旧知识,描述物品特征。5.教学方法、手段(Teaching Aids)教学方法:
Games、the Situational-Communicative Approach、the Task-Based Learning Teaching ,TPR, etc.教学辅助媒体:
幻灯片、教学光盘、教学卡片、手偶、矿泉水瓶子、水粉颜料、透明塑料变色龙模型若干、有色实物、拼图等。
6、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Before class, T has the Ss watch a cartoon about a chameleon.(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看有关变色龙的动画短片,旨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为后续引入新课主角“ Chameleon”奠基。)Step 1:Pre-task 1.Greetings T: Wow, nice!Today I have a friend for you.Just now you saw him.T-Ss/ Chameleon-Ss: 老师、变色龙和孩子们打招呼问好.(设计意图:老师借助变色龙手偶,采用“Funny voice”和孩子们打招呼问好,拉近师生距离,营造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视听入手,巧妙输入Chameleon一词的发音,逐步突破难点语境词汇。)2.Lead-in T: Now Let’s watch and find out “What can chameleons do?” Ss: Watch and answer.(设计意图:走进语篇,整体呈现,在语境中初步感知新知——颜色词汇。这与传统的孤立教授词汇的方法截然不同。)Step 2: While-task T: Yes.Chameleons can change colors.Look, here is a chameleon.Guess, what color will the chameleon be? It’s blue? It’s yellow? Maybe, let’s see.Oh, the magic word “Chameleon, chameleon, chameleon , chameleon”.1.Present “ It’s red.” Chameleon 变魔术变出红色。
感受red的意义——老师教授(正音)——小组合作操练“It’s red.”。Tips: Work together.(小组全员参与)Group leaders check and help.(组长帮助组员读准 It’s red.)2.Present “It’s yellow / blue.”
Chameleon 变魔术变出黄色和蓝色——小老师教读——抽查——及时评价。3.Present “It’s green.”
魔术将黄、蓝色混合引出绿色。
① green 作为一个难点单词,借助字母组合发音规律 ee突破.② 带着感情色彩趣味操练“It’s green.I like it.”,让学生读出兴趣。
③ Individual work 指、找身边自己喜欢的绿色并描述“It’s green, I like it.” 4.Present “It’s black.”
教师拿出颜色单词卡,打乱顺序置于自己头顶,边猜边问:“It’s green?” 学生做出恰当反应,如此自然引出black;学生双手蒙眼感知“black”意义。
自然拼读相结合的方式突破字母a的发音——小组在生活中找黑色(Pair Work)并描述。例如:This is my hair.It’s black.(设计意图:
1、尊重儿童好奇心,抓住变色龙神奇特点,在趣味的变色实验活动中逐一学习新词,这一有信息差的活动很好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同时巧妙将美术三原色与英语学习整合,体现了学科综合化。此外,变色实验的魔语为“Chameleon, chameleon”,巧妙地突破了语境中的难点词汇chameleon,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2、尊重三年级孩子年段特点,操练活动多样有趣而有意义,很好体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境、音形义结合”的词汇教学理念。例如利用直观变色龙头饰、图文结合的词卡、身边实物等多种资源,采用小老师教读,个人找一找、说一说,同桌或小组练习说,做一做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有意义地“为用而学、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与运用性。特别是在突破难点词汇green时,孩子们带着感情色彩读出了兴趣!
3、突破“It’s red.”时,小组活动中强调小组长根据老师的温馨小贴士组织组员人人参与课堂活动、及时帮助并评价小组成员,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4、有意识在呈现新颜色词汇时,循序渐进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This is my„ I like it!”尽可能做到新旧知识融合,鼓励学生表达更多的话。)5.Fly your imagination.奇思妙想
① Listen and guess.Teacher will play music.Students listen and guess : What color is the chameleon now? And why? Tips: Work in groups.(同桌讨论,用“I think it’s +颜色.„ is +颜色.”)Be creative.(大胆想象、创新)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必要时中文辅助讲原因)②Share students’ answers and imagination.③This is an open question.Teacher should respect every body’s answer.(设计意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听音乐猜一猜变色龙会变成什么颜色的活动,孩子们在多感官刺激的经历中,放飞了想象,激活了思维;同时这一信息差活动很好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既是对“It’s red/ yellow/ blue/ green/ black”的小小检测反馈,也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运用性。)6.Go back to the story.① Listen and repeat.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
②Listen and repeat in groups.利用点读笔,学生分小组自主听音模仿课文。
(设计意图:回归语篇,借助原声音像资源再次有感情模仿读课文和自主模仿朗读课文,不仅很好训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而且让学生读出了兴趣,同时为后续语言实践活动铺垫,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风貌!)Step3 Post-task Task 1 Let’s act(以滚雪球的游戏方式,让全班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变色龙变色的游戏中来)。综合运用以下语言: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Oh, it’s„ Now,it’s„.(red, yellow, blue, green, black„)Yeah/ Cool/ Wow!„ Good bye Tips: Push the snowball.(以滚雪球的方式全班参与游戏).Speak loudly and correctly.(声音洪亮,发音准确)Act with gestures.(表演声情并茂)Be polite.(耐心倾听,礼貌回应)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主场景,结合游戏形式,创设活动任务;加入道具、音乐、动作等戏剧表演元素,创造性地让全班学生用英语做事,同时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做简单事的能力。)Task 2 Let’s talk.1.Work out the jigsaw puzzle in groups.(小组合作,30秒完成拼图;拼图时尽量用英语表达,如“This is the head/ body/ „”)2.Introduce the friend like this(介绍动物朋友的身体部位和颜色,抽签展示): 例如:
Look!This is a bird.It’s Huahua.This is the mouth.It’s green.This is the body.It’s yellow and black.It’s big.It has a tail.It’s blue.It’s cute.I like it.Tips: Be active and helpful.(积极参加,互相帮助)Try to use more color words correctly.(正确描述颜色)The more sentences, the higher you go.(句子越多,爬得越高)Look!This is a/an...(动物)It’s...(名字)
This is the...(身体部位)It’s...(颜色/其它特征)It has a...(身体部位)It’s...(颜色/其它特征)It’s cute/cool/funny/...I like it.(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学情,借助“小组合作完成变色龙的动物朋友的拼图,然后新旧语言知识融合合作描述动物朋友”这一任务,不仅体现了“运用英语做简单事”的理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这很好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Step 4 Ending 1.Summary and assessments.2.Homework 选择适合你的作业:
① Act out the chameleon story to your family or friends.给家人或朋友表演变色龙的故事。
② Do color experiments.动手做颜色实验。red + yellow= ? white + red= ? black + white= ? red + yellow + blue=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评价总结;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
评: tips 环节安排较好,对学生提出活动要求,时间长了,学生会把任务完成的越来越好。以后应该效仿。Let's talk 任务安排较好,巩固了本课所学,也能巩固旧知。导入环节很好。学生感兴趣,变魔术的咒语不断练习这个单词。
第二篇:全国优质课学习心得体会
11月15号,我和田燕娥老师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南省小学数学课,我们有幸听到了徐长青老师和钱守旺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徐长青老师的两节示范课,一节是三年级的重复问题,一节是五年级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两节数学课对于教学来说都有很大难度,可是在徐老师的课上,能看见老师上得得心应手,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学得轻松,由此也看见课堂的效率高。
听课时一直在想:徐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整堂课下来学生完全融入其中,最后在徐老师的讲座上得到了答案,也是我本次学习的收获。
1、“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
徐老师在讲座上首先讲了这句话,开始个人认为,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有些空洞,可回到学校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就知道了自己该如何为孩子负责,尤其是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德高望重,那么老师如何能做好?我想是这样的:上好每堂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自我提升,让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由此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2、徐老师的教学艺术。
在课堂上听到徐老师最多的语言是鼓励和激励孩子的话,比如:①我不懂!②为什么?③真的只能这样吗?④我想还会这样呢?这是徐老师的教学艺术,更是徐老师的教学机智,他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无意识的情境中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3、关于老师们平时上课的“面部答案”。
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孩子越大越不愿意举手回答。我一直也在为此事苦恼,因为这学期我刚好接手了二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能看见孩子们抢着回答问题,而高年级的学生中举手的很少,但是又能看出他们都在认真思考。原来是孩子们已经长大,学会了“察颜观色”,他们发现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会看见老师满怀欣喜,可是发言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会看见老师一脸的不高兴,急促的让他坐下,继续寻找理想答案。于是孩子们会总结出,只要我不举手回答问题,不会被批评,可我举手回答问题,还会让老师不高兴。原来不是孩子们偷懒,而是老师给了孩子们一种“假象”,有可能老师不想我们举手回答问题,他嫌我们拖延时间太长、又或者是老师想一个人包揽、……。徐老师说的是有理有据,解决了老师们共有的疑惑,达成了共鸣。
最后想想引用尹老师的一段话:大量鲜活生动、魅力四射的案例,令全体老师意犹未尽、叹为观止。同时,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品位,做到不仅能够“教数学”而且能够“教出数学的味道”来,要跳出狭隘的学科观念,勤思考,多积累,深反思,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打造智慧灵动的课堂,引领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作为年轻教师,非常感谢学校提供机会让我去学习、体会、收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提高!
第三篇: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实录
全国第七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吕莉(江苏)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 合 形 式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4)教师总结
——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
“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明智慧、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3、研析“写景”一段(1)学生朗读(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总结点拨
“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它不普通了,一个充满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
“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现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好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沙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然悦耳动听。云南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
五、品读感悟
1、教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现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发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现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打扮得光鲜亮丽,似乎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劳。
——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脱光而沮丧,而是快乐、热情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师总结
“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现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现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现了云南人民乐观积极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现、原生态)
六、收束点拨
“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现之旅,而我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现之旅。”
“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 “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有关沈从文的背景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又因为深入理解了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从文先生。于是设计了这次“发现之旅”,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去,并帮助学生拥有奇妙的发现。
然而,因为时间的仓促、对学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整节课完成后,感觉有些累。
一、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学生活动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推进中显得较为吃力。
根据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中几乎每处重点内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要让学生找到这些内容,还要读懂读透,实属不易。因此,该教学设计如能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并或作适当的删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更加从容一些。
二、细节问题设计欠缺,对学生启发不够,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中笼统含混,学生无法从中领会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课堂效果欠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大的程序和环节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设计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两个片段教学中,均存在不少随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个片段写作的妙处。如能精心设计几个巧妙的小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扬长改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信客》教学设计(上海)曹刚 教学目标:
1、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感受城市负面文化对农村的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冲击,了解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简介余秋雨及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
1、师: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浙江余姚人。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大概发生在上世纪前半叶,当时有许多浙江农村的农民离开家人去十里洋场旧上海谋生,在外谋生的人与家人之间需要联系,于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一种特殊职业叫“信客”。(板书:信客)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
(一)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3节,圈划出描写“信客”工作与生活的相关语句,从中体会一下信客这个职业有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第1-13节,圈划相关语句。
3、大组反馈。
(二)品味描写信客人生遭遇的文句。
1、师:出示:
(1)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2)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出示):默读第17、20、21节,边默读边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的危难表现在哪里?给发了财的同乡送信,那次经历的凶险表现在哪里?年轻的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三)品味描写信客为人的文句。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2节到第23节,边默读边思考:
(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2、学生读注悟,教师巡视。
3、同桌讨论。
4、大组反馈。附材料:(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在第12节)(2)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第14节)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在第15节)
三、探讨主题。
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其消失是必然的,但今天我们应该保留哪些信客身上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呢?
2、师:我们一起读一下全文的最后一节,边读边思考:人们需要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董 鹏(辽宁)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科学术语极多,篇幅极长,难度极大。在大赛的特定条件下又要一课时来取舍这篇文章。这就要求教者必须选点突破。这篇文章要教授的点很多,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内能读懂这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能获取一些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就设计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此教学设想的亮点在于“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这对七年级刚结束,准备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说明文阅读积累还很少,对科学说明文的阅读经验更是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这样一个文本,来进行方法的指导,可以说选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教学切入点。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学说明文《奇妙的克隆》
二、速读课文,清除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给大家提供四种解决的途径:1.看大屏幕的注音;2.利用工具书;3.向老师求助;4.向同学求助。(教师巡视)
2.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上的生字并写一写较难的字。(下面的环节,开始进入学法指导与实践。)
三、用“简介”的方法读第一部分(设计理由: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提示我们作者在这一部分诠释了概念,所以让学生学会用简介的方法阅读,提取文中能够诠释“克隆是什么”的关键语句,从而弄懂这个概念。)1.师过渡引入:这篇文章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四个小标题。文章科学术语多,篇幅较长,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呢?今天让我们来上一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着用四种方法来解读这四个部分。
2.齐读标题一。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克隆。提示:1.简介:就是简单介绍。标题提示我们这一部分是向我们介绍“克隆”概念的,所以我们用简介的方法阅读,提取重要信息,解释概念。2.在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引导学生明确三个关键短语:无性繁殖、同祖先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无性繁殖系。3.小结:这一部分,我们通过简介的方法,读懂了“克隆是什么”,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克隆”,说明我们学会了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简介法。
过渡:引导学生关注第二段中“如果”一词,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教学: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设想,才开始了对克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研究。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个标题。
三、用“阐释”的方法读第二部分。(设计理由: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前后”一词提示我们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说明顺序,所以让学生学会用阐释的方法来阅读,阐释作者的说明顺序及用意。这样既明白了这部分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用意,又让学生学会用阐释的语言表达。)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用这种顺序呢?读完讨论。
提示:1.阐释:阐述并解释。即首先说明你的看法,然后解释。2.注意题目当中的“前后”一词和最后一段的的第二句话。
明确:逻辑顺序: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国内→国外。这样写让读者明白克隆实验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2.由此及彼,我们回头看一下第一段用了什么顺序?
3.小结:我们通过关注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运用阐释的方法,不仅仅弄明白了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及作用,还回望了第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学会了举一反三。
四、用“分析”的方法读第三部分(设计理由: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这一部分可以独立成篇,可以说是一篇完整的报道材料。因此这一部分让学生用分析的方法阅读,分析三个段落在这一部分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既搞清了这部分的说明内容,又学会了用一种分析的方法来阅读说明文。)
1.直接过渡: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可以独立成篇,可是一篇完整的报道材料,让我们分析的方法阅读这一部分,(提示:这里的分析,指的是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每段的内容和作用。)老师与两位学生合作来为大家朗读,一人读一段。
2.明确:第一段统领全篇,概括说明内容;第二段详细说明多利诞生过程,使读者更清晰明了;第三段说明多利诞生的意义,总结上文。
3.再回望这一段的说明顺序,仍然是逻辑顺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课所学的阅读方法不仅仅用于片段阅读,还可以用于整篇阅读。
4.小结:通过段落作用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是一篇可以独立成篇的小短文,这种分析阅读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于全篇阅读。
五、用“提取信息”的方法读第四部分(设计理由:第四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部分,作者用举例子的方法分列了克隆技术在三个方面可以造福于人类。因此让学生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来阅读,这样才能把作者所举例子抛开,提取三点好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说明文阅读中常用而且实用的方法。)1.多利的诞生意味着克隆技术的日渐成熟,克隆将从实验室走向我们的生活,那么第四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请同学速读这部分内容,提取相应信息。2.请同学们说一下提取的信息。
3.明确:提取出来的信息有这样三条:(1)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2)挽救珍稀动物;
(3)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三条用的说明顺序也是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看文章大标题和全篇小标题:明确全篇用的也是逻辑说明顺序。
4.小结:我们用提取信息的方法读懂了这一部分,这种阅读方法是很重要又很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能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抓住文章要义。
六、课堂学习小结、布置作业
老师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些提取信息的方法。通过简介,理解概念 经过阐释,发现顺序 透过分析,明确作用 提取信息,了解好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我们今天所学的阅读方法不仅用于某一部分的阅读,也可以用于全篇的阅读。
现在让我们实践一下这些方法:老师在前两天(7月25日)的西安晚报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老师读题:克隆鼠小小引全球关注)同学们尝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报,然后提取重要信息,仿照本文的写法续写本文,自拟小标题,比如“克隆鼠小小”或“克隆技术新发展”等等。
第四篇:全国优质课消防安全课教案
消防安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火”的两面性及燃烧的三个要素; 2.了解家庭中引起火灾的原因; 3.学会拨打报警电话及如何预防火灾; 4.火场逃生自救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拨打报警电话及如何预防火灾;火场逃生自救常识
三、教学时间 三十五分钟
四、教学过程 一.“火”的认识
1.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知道火有什么用处吗?
火,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光明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灾难。如果我们用火不慎很容易引发火灾。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多多关注、时时留意、小心防范,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
2.了解火燃烧的三个必备要素 二.消防常识 1.如何报警?
①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回答 ②教师补充、纠正,并讲解拨打报警电话的要点 ③学生模拟报警——师生评价——学生再次模拟报警
④教师补充火灾报警电话的特殊性(免费 不可谎报、玩笑)2.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①据统计,全国每年发生家庭火灾5万余起,死亡800余人,占火灾死亡人数的70%以上。你知道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吗?
从常见家庭火灾分析,原因主要为煤气泄漏、小孩玩火、电线老化、吸烟大意等。
②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讲解冬天取暖和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的注意事项。3.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①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不提倡未成年人救火)学生结合平面示意图自主交流。
②指定一个小组根据老师的火场布置(指定学生扮演大火),自主选择逃生路线,学生点评。③再由第二小组模拟逃生过程。④教师总结火场逃生注意事项。⑤出示火场逃生歌。四.教师赠言。
同学们,消防安全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同时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争当消防宣传员。
第五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事迹材料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高新区实验中学**老师事迹材料 迎着1995年初秋的第一缕晨曦轻快地走上讲台的女孩,想起那个为了一个学生的沉默而彻夜难眠的女孩,想起伤愈归来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想起曾经的泪水、痛苦以及欢笑和快乐„„她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星光„„ 课堂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与平时的沉默寡言、心静如水的她,往往会让你判若两人。她就是20xx年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20xx年在全国化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老师。笔者带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徐老师。她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连续送毕业班,曾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省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课件评比一等奖;省教改先进经验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教学研究方面曾参与教育部立项课题《有效教学途径的方法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分点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撰写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化学教育》20xx年6月期上,并被选拔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化学教育教学年会交流;撰写论文获省电化教育论文一等奖;在《山东教育导报》、《数理报》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本人也多次获全国园丁奖、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还担任国家级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指导教师并受邀赴安徽师范大学作报告;被评选为省教研室跟进式教学指导团队骨干教师、省20xx暑期远程研修初中化学指导教师、**市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市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教师、市优质课评委,多次受省、市教研员的邀请,参加编写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教辅资料《初中化学配套练习册》等书。一位青年教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点:即高尚的职业品质和崭新的专业理念。
一、职业品质——认真履职,永执虚器 出身教师之家的她,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了教师职业的不易,却依旧无法抗拒“老师好”这声翠绿而晶莹的呼唤,将自己的未来划入了躬耕至晚,仍旧履痕未深的教育事业中。她说:“教师是我理想的不二选择,所以,自当全力以赴。而反思自身,好像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认真”二字。对待所有的事情,从不敢投机取巧,向来老老实实,甚至如履薄冰,习惯成自然,如此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渐渐练出心劲儿、赢得了尊重,甚至常有丰厚回报——成长之喜,这更加促使自己抱定了这一宗旨。”所以,当她接到为初三学生单元导学约稿的任务时,父亲正在安贞医院做心脏搭桥。所有的稿子,都是在深夜病房的走廊里完成的,市教研室王媛老师读过,没有发现丝毫病气、怨气、戾气,反倒格外深情入味。在编写教材习题体系时,碰巧母亲又大病,同样的义不容辞,同样的陀螺时光,动笔前堆积成山的资料一点点啃过,动笔时犹可能一个时辰老僧入定般下不得半个字——是以蛛丝般暗纹引来冰河开封,是抱定出世的心志对决人间烟火的声声催促。经此一场悄无声息的砥砺,更加悟了水滴石穿的禅意„„ 她说,既知自己底子羸弱,便当知执盈器也如执虚了,那么,圣人训“开卷有益”,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给心灵施以鸡汤是很重要的事。在教学之余,读书成了她的嗜好。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她会不自觉地反躬自省;读《山路》,最佩服世间女子龙应台,会身在五万人的狂欢之所为生命之烛将灭的沈君山先生落泪,置身喧嚣之中而又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清明;读史《明朝那些事儿》,那些湮没于历史中的繁华与灿烂,凋敝与灰暗,欢乐与痛苦,让人唏嘘,也促使自己反思,作为一名薪火相传的教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尚些,还是流俗些?是沉默些,还是激昂些?读到弘一法师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更有至深至切的感动——佛门龙象以将逝者关怀生者,与化学中的粒子滋生万物、万物归于大同,岂非款曲相通? 谈到读书,徐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勤学不辍的。学无止境,大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再充电,小至一个新流行词的活学活用,都是常学常新的必修课。反思自己的经历,从各种学习中受益,是最有感触的。首先是重视各种专业研修,特别是高层次的研修,不管对教研还是教学,都将是动力十足的推进器。从一名青涩教师一直到骨干教师,自己感触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特别是一个身为教师的生命个体,怎样在流年暗换的必然性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必须性之间,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她在一个宽容的底色里,始终坚持独立的人格、再加上该拼就拼的行动,才能形成了“山高水长”般的职业追求。正所谓先凛于内再行于外,这和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是同样的道理。泰戈尔说:“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这段菩提清明的话,宛若永恒的暮鼓晨钟,提醒着她永执虚器,理想之树才渐葳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