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

时间:2019-05-13 02:5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

第一篇: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

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观摩说课有感

(2013-09-27 21:54:23)转载▼

分类: 学习体会

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于9月27-29日在宁夏银川一中举行,27日上午120名参赛选手进行上机测试,下午分7个场地进行说课比赛,我在第一试场听取了来自全国各地18位选手的说课,对比前一届在安徽合肥一中举行的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的说课环节,我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在那次观摩活动中,我觉得选手们做的说课课件非常漂亮,很惊叹,而对如何进行说课却懵懵懂懂,但这次不再感觉到课件的美观了,也许这就是见多识广吧,对选手们的说课也能说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此次说课比赛有这样一些感况: 1.大多数老师都有说课的基本框架:说教材(教学内容、地位、作用)、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策略、说教学过程。并都能将教学过程作为说课的重点部分,生动、详细、竭尽所能的将如何开展教学部分说出来,教学的各个环节说的清楚明了,一环紧扣一环,让评委和观摩教师听了说课就能感受到该课是如何上的,我想这就是说课的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只顾重点说教学过程,而对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等环节只在PPT上一晃而过,没有进行“说”,只是让评委和观摩老师自己看,我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我想说课是应该要说出来,当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说,而是该说的还是要说出来。

2.有些教师在说课的框架中除了上述基本的环节,还增加了说心得体会、说教学反思、说板书设计等环节,对于说课评价要求我也不清楚,这些环节是否需要还是随选手们自己定,没有标准;

3.绝大数教师在说教学目标时都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说的,只有个别老师没有做到;

4.教师都能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馈与评价,有些老师还将教学评价作为说课的单独环节,并且有评价表的设计,虽然有些评价量表存在空洞,不详细等问题,但却设计了,足见老师们在教学中是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体现新课程理念;

5.在观摩说课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采用教学辅助平台、导学案(word、网页版)学习任务单等使教学更顺利开展,展现出教师应用技术的能力水平,体现了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在第一试场看到参赛选手进行说课的水平个人感觉总体较好,但也有些教师存在不足:PPT演示太快,语速较快,使得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赶进度;还有些老师有背诵的感觉,目光游离,没有与评委、观摩教师有任何的接触或交流;有些老师很紧张,以至直接拿着稿件读,手还在发抖,说明心理素质一般;个别教师随意准备,PPT上的排版粗糙,没有突出显示以示区别不同内容,教学过程直接用word版的教案来讲。

关于答辩,评委提问的声音较小,不太能听清楚,导致哪个评委提问选手就走到那个评委面前,两人像是交谈,别人听不到他们说什么,根本不像答辩。我坐的比较近,大致感觉到评委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

1.如果选手的说课内容让人感觉到实施课堂有难度或信息量很大,一节课是难以完成的,评委就会从这个方面向参赛者提问。

2.一般来说,评委们将从选手设计的教学中感觉存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比如,评委如果感觉选手的说课内容没有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就会从如何解决重难点方面提出问题。又如,选手自己说过的会体现创新,评委就会向参赛者提出是如何创新的?

3.评委还会从选手的说课中发现错误时提出问题,如有个教师说他的这些教学设计是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评委就提问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角色。

选手在答辩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答偏,没有理解提问者的意图;不答,有些教师答不出来就说此问题没有深入思考过,避而不答;答不到要点上,啰嗦一大堆,却没有抓住中心点,没有条理。

第二篇: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4月7至9日,我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笔者有幸被邀作评委,参与了评比的全过程。这次活动让人欣喜地看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精彩表现。参赛的教师们有鲜明的教学特点,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控制学生情绪和教学节奏,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与学生交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当然,通过这次活动中也使笔者认识到目前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参赛的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大都比较深刻,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似乎考虑欠周。例如比赛第一天选取了第四册第十课“让展示随心所欲”。它是幻灯片模块的最后一课内容。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调整幻灯片编排顺序;学会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学会幻灯片前进、后退等简单的播放方法。根据经验,笔者认为这一内容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但在八位参赛的教师多数在一课时内解决了全部学习目标。赛后笔者在学生中做了简单的了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实际掌握程度并不完全到位。特别是既然设置了每张幻灯片的动画,为什么还要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幻灯片播放时为什么要前进,后退,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使用幻灯片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疑问在学生心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笔者认为课堂不管如何精彩,落实教材的学习目标是最基础的要求。

再比如比赛第二天选取了新版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美丽的校园”。它是第二单元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学生在前一课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了解了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学会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学会撤消和清除图像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文件夹的保存方法。第二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橡皮工具的使用;初步学会曲线、放大镜工具的用法;初步学会按指定位置保存文件、打开文件。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既安排了前一课知识的巩固部分,又制定了本课的新知识。编者安排承前继后,相当合理。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内容同样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从八位参赛的教师的比赛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知识点的引入方面参赛的教师们设计的任务大都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在问题的渗透和层递性方面做得不够,要么任务没有难度,要么任务重复单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能力。

还有比赛第三天选取了第三册第十五课“科普小报”。它是以Word为载体的综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档的编辑技能,学会了从因特网上获取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学习目标是熟练Word的综合运用。教材安排了三个任务,一、报头的设计;

二、加入文本框;

三、编辑页面。从技能传授的角度,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从小报的编辑规范,资料的获取,Word的综合运用,小报整体效果处理等等内容的完成,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二课时。从授课的六位参赛的教师课堂情况来看对课时的把握有些欠妥。多数参赛的教师在一课时内就草草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教师合理的创新,创造是必要,但脱离教材的创新往往在某个知识点上似乎能够达到更好作用,但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却并不理想。我们说学习不是单一的掌握某个知识技能,而是了解整个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教材处理需要更多的理性。任何一堂课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局部的,都有它特定的作用与价值,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面的。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这三个维度,但也要考虑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并不是每课时都能从三个维度制定目标,但我们却可以从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甚至整个小学段的信息技术制定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使制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始终贯穿我们的教学。

笔者一直在思考,语文、数学等课很强调教法、学法,而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兴课程,却没有给出较完善的教法。虽说教法可以借鉴和引用,但终究并不完全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吸收与改进。

从新课标的角度,我们通常采取的教法有:任务驱动式教法、辅助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比喻教学法等等。参赛的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的居多。特别是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每课都采用了。有的以余姚农特产为任务,有的以余姚塑博会的介绍为任务,有的以漫画处理为任务等等,设计的任务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任务驱动的规律。在示范教学法的作用过程中,参赛教师们不是用自己的操作来示范而是请举手的学生来操作或尝试着操作,教师一旁协助,例如上画图模块时,曲线的操作,学生尝试操作演示,教师随时点拔。把有关知识点渗透得较好,体现了从学生出发的示范教学。但参赛的教师对讲授教学法多数弃而不用,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因为讲授教学法是教师对知识系统的讲授,是对课堂及学生的讨论作探究总结和归类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探索式教学无法做到的。适当的讲授教学恰恰能让学生在最佳方向上进行任务的探究。新课标体现的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怎样主导好课堂?笔者的看法是设计贴近学生的任务是必要的,教师的系统讲授也是必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谈起学法,有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提问法、尝试法、归纳小结法,等等。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法。所以,选择恰当的教法,是引导学生正确学法的前提。比赛中的教师不但重视教法,也重视学法。这是比赛中的一个亮点。如在科普小报的制作时,学生间在材料收集,筛选,处理时的协作学习,解说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培养。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笔者认为,教法是教师为预设的课堂采用的手段,而学法恰恰是课堂生成的途径,预设是重要的,而生成是课堂的本质。有生成的课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所以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课堂需要、学生的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权衡。教法的合理运用体现的仅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学法的综合运用不但体现了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掌控,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一堂优质课的标准之一。

笔者在此讨论教学与学法,目的是想与同行一起研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合理的使用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要也不应该定位于技术的传授,有必要从培养孩子们信息技术素养,多元智力开发的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究。

最后笔者想讨论一下“评价”。评价在当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它的形式多样,既有师对生的评价,师对课堂的评价;也有生对生的评价,生对自已的评价,生对师的评价;还有评委对课堂、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评价内容既可以是对技术操作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效果的评价等。操作和实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口头表达,表格填写,网络评价等等。有关评价方法方面的论文信息都很丰富,笔者在这里就不讨论评价的方法,只是想表达一点,那就是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目的,其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被评价者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出改进的方向、提升自信心和体验个体的成就感。这个目的不但对学生,对教师同等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针对这次比赛中师对生的评价和生对生的评价,笔者认为在评价的出发点上是否可以更加明确些,特别是引导我们的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学会客观公正看问题。而不是随人摆布,毫无主见。

第三篇: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

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 范文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插入图片》是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6课的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WORD文字的输入与修饰、段落调整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操作性技能较强。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学,势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造成一味达到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因此,在提倡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下,我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比较两篇文章、抓住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熟悉的素材,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插入图片》这一课。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搭配能力,提高Word操作的技能和技巧。能力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会进行探索和研究性学习。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在文档的确定位置插入图片,并设置文字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

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落实重难点,我选择了“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为了完成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引出任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尝试练习、巩固新知──综合应用──小结。

五、教学策略设计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我增加了课堂互动练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连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备实时性,开放性

等特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极域多媒体控制系统屏幕广播功能时讲述,学生演示功能进行演示。

[课题]第6课 插入图片 [授课人]范文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将剪贴画及文件中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方法。2.图文并茂地修饰文章,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并调整剪贴画的位置。2.难点: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至少30台,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备OFFICE WORD 2003软件(剪贴画),学生机上有相同的两篇文章和优美图片的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激趣导入:

今天有一位小记者维尼特别想和咱们5(2)班的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高兴吗?他写了一篇关于描写我州草原风光的文章,但他有一丝遗憾,为什么遗憾呢?因为他看了别人的文章,我们来对比一下。

有谁找到原因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作品的区别? 有了图片,作品效果怎么样?

在一篇文章中插入图片,能够辅助说明文章主题,而且更加形象生动。他不会插图,有谁愿意帮他吗? 那仔细看老师演示!

三、授新课

(一)插入剪贴画演示

1.打开原来保存的[月光曲]文件。

2.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图片的地方,然后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片],单击[剪贴画]。3.在[剪贴画]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文件,(由于剪贴库有不同的版本,高版本的已将类别分好),再点击[插入]按钮。

步骤:定位—[插入][剪贴画]—选择—插入图片 4.对图片进行缩放、移动。

移动:将鼠标指针指向图片,单击鼠标选中图片,当指针变成十字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就可以移动图片。

缩放:当鼠标指针移到图片周围的八个小方点上,指针会变成双向箭头,这时按住左键拖动,就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了。

5.设置图片的格式。(1)选中图片后,在图片上单击右键,就会出现一个快捷菜单菜单。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就会弹出“设置图片格式”的对话框。在这里,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卡对图片的颜色和线条、大小、位置、环绕方式进行设置。

(二)练习

(三)菜单栏里还有其他功能、自己发现、探索其它功能,发现的好的,可以当小老师给大家演示。

三、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维尼又出现在了大家的屏幕上,他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作品,请欣赏。同时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信心接受吗?为了完成一幅文字与图片相匹配的作品就要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想学吗?)

1、演示。

步骤: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单击[来自文件],就会出现插入图片的对话框。在“查找范围”右边的下拉式按钮上单击,可以选择图片存放的文件夹,然后选择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就大功告成了。

2、练习。

五、练一练(接受维尼的挑战)

1、在维尼的作品中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片1—2幅。

2、在该文件中设置一个自己喜欢的图片。(按小组选出优秀的作品送给维尼,作品的小作者将成为今天咱们的操作小能手,将获得奖品。)

六、复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word里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以及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一一复习。

七、总结。

其实在word中还有许多的功能,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探索、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做电脑高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

课后记:

这节课主要是为了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这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应让学生弄清楚插入的步骤,及能对图片的格式进行修改。培养学生一种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

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

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材料

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广州增城市高级中学陈 杰

[内容提要]

一、农村地区教学现状调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三、结合实际,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学校高中美术教学探究

歌德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的确,发现自然万物中蕴藏的美,从而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美。毫无疑问,教育离不开美术学习,人离不开美术。

纵观高中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以目前状况看,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就以我校为例,我做了以下的调查:

1、师资条件困难:

我校处于城乡交汇的城镇,教育处于发展之中。从调查数据看,整个地区的美术教育状况较为薄弱,全区只有专职美术教师120多人,还欠缺130多人;高中美术教师16人,平均每33个 教学班才有1名教师。就我校来说,44个教学班,只有1名美术教师,现高一16个班开设美术课,每周1节,已经是16课时。再加上高三术科辅导课4节、平时校内外的宣传工作等,工作量已远超负荷。这样的状况,完全按新课标模块教学的方案实施教学是不可能的。

2、学校支持不足:

教学调查显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高考成绩带来的效益,美术课已属可有可无之列,纯粹“次科”。师生暂时还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教学条件滞后:

就我校情况,学校能提供美术教学的只有课室、黑板和粉笔,基本没有任何辅助电教媒体,比如幻灯机之类的电教设备等。

4、教材单一:

现学生只有《美术鉴赏》模块一书,学生根本没有选课的条件和自由。

事实就摆在面前,作为老师,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教学呢?我就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作以下的浅见,以求共识与探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高中美术欣赏课,可能会让很多的老师有学无所用的感觉,比如书法专业强的老师很难找到展示水平的机会。这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中的扼杀!“允许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画画或不去画画,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去看画或不看美的东西”这样一句话是我常提的。新课程设置了5大内容系列9个学习模块,体现教学选择自主性,正好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对鉴赏、书法、绘画、设计、篆刻等模块的教学都游刃有余,这些模块的开设,能更好的挖掘了教师本身的资源。

2、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的开发是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有所兴趣、有所探究、有所表现”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撬动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具体做法是:设计模块选择调查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调查表、学生家庭情况(条件)调查表。结果显示,16个班同学大部分选择了《鉴赏》(必修)、《绘画》、《书法》、《摄影》、《设计》等模块,其他的同学分别选读《电脑设计》、《雕塑》、《工艺》、《篆刻》模块,基本每个模块都有希望选修的学生。从调查中还收集掌握了一些专业能力较强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名单,而这些学生就是可待开发的资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协助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3、教材资源:

虽然,只有《美术鉴赏》一书,但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美术作品是最直观的情感物,课本里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大餐,学生可以从中大饱眼福。课本里有四大美术门类(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可以通过欣赏,把绘画、工艺、雕塑的内容加以延伸,再与本地区资源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

4、校本资源:

在我校,虽缺乏各种电教媒体,但并不缺“地方”(空间),通过努力,设置专用的美术作品展示场所,用于定期展示学生作业及成果,利用校园内人流量大的走廊、门厅等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作业。既美化校园又有助于为教学提供资源。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实施教学

前面的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子,基础薄弱,爱好广泛,选择方向不明显。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选择,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克服以上存在困难,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

1、实行“分模块不分班、分组不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之前自主的选择,分模块分组顺理成章,教学水到渠成。开学初,依据学生的选择,把各班大部分学生分为绘画、书法、设计、摄影四大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立小组长1至2名,小组长由各小组推荐或自荐选出同学担任。因为不能分班上课,我采用“教师——小组长——组员”捆绑式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小组长在整个教学就充当重要的角色,在传递教学信息、互动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一个班会出现5名甚至更多的小老师,形成了“1+4(8)+?”的师资力量。

2、实施“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

两年来,学生要完成9个模块教学,需要162个课时。现实上,美术课只能安排72个课时,显然是不够的。一直,我坚信,主要学生想学的、学生有用的东西,我都要去教。在不能分班的情况下,而采用“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课时的问题。也就是18(鉴赏)+64综合(各模块)的结构形式。18节《美术鉴赏》贯穿两年高中72个课时教学,其中18节课教学中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资源,依据选读模块人数情况,安排其它系列或模块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讲绘画欣赏的同时,利用1——2节课传授有关绘画(因为选度绘画模块学生比较多)等。尽量让小组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课本内容综合备课,包括美术与艺术的综合,工艺与雕塑的综合,绘画与建筑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等。使美术课的功能突破了学科的封闭特性,引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欣赏《创世纪》(绘画)时,让学生认识了米开朗基罗,认识了《大卫》、《摩西》(雕塑),同时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在讲《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时,刚好市博物馆陈列“秦陵兵马俑”文物展,我就把学生带进了博物馆,与课本学习结合起来,投其所好,从欣赏引出绘画、观后感、手工制作的分类练习。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教学取得突破。

联系高考的综合,纵观教材内容,除学科知识外,更包容了其它学科知识,强调与其它学科的综合。不难发现:《美术的形式美》里告诉了学生“比例与尺度”的问题,“黄金分割率”在美术的应用,几何里的“空间视觉”;《色彩感觉》里告诉了学生“光学的原理”,“重力与地吸引力”的物理现象;在《中国古代绘画》里,学生找到了“靖康之耻”,重温了“四大发明”;揭开了《开国大典》的面纱„„;《自由引导人民》让学生了解了法国的“七月革命”,熟悉了“浪漫主义”,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一幅《寒江独钓》让人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意萧萧的意境;看《伏尔加河的纤夫》,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现实,感觉到了同情与控诉;色彩的调配强化了化学的“饱和”„„。这些,正是美术课的潜在魅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挖掘课本与作品里其它学科的知识切入点,让学生能通过美术课学习接受其它学科的知识,使美术课成为“综合科”,联系上了高考,产生了高考效应。这样,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就会撬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在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上,不同模块有所不同,既有共性(鉴赏)而突出个性(不同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培养。老师只能给指导意见,一般

由各小组长组织参与,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等作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掌握其它模块的基本知识,并巩固其它专业的知识。如,《千里江山图》让人一览祖国大好河山风貌。许多学生课后都说:“老师,美术课为我强化了历史的记忆,一幅《锦鸡图》,使我记住了宋徽宗,记住了《满江红》,熟记了‘靖康之耻’的时间„„”。

三、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可以说,之前的探究都是为最后教学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强调的是多主体,开放性评价特点,结合实际,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形式的评价:

1、注重参与过程、自主、互动的教学评价,强调自评、他评、互评(小组)的形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中介,只扮演调控组织的角色,由始至终都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和师生互动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尽可能把教学评价留在课堂,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整个评价突出“互评”,与分组、分模块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比如,每一次,尤其是结题性(学分)的评定,先由个人为自己打分、同学间打分,然后交由各小组组织讨论本小组成员的评定结果,提供给老师作学分认定参考。

2、成长记录袋评价。开学初,由老师按不同模块(组),分门别类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过程记录袋,记录袋由学生本人保管,记录每一次作业、作业评定及学习过程等,使学生更好的记录自己整个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前“过客”式学习。

3、作业展示评价。发挥校本资源,及时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在校园宣传栏展示出来,并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更好的增强学生荣誉感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增进了学科归宿感。

一年来,很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习参与程度高了,学校艺术活动、竞赛获奖多了,高考成绩(美术)也令人欣喜的„„,整个校园艺术氛围浓厚,“美术”处处在说话。学生“好美·乐美”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撬动了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

通过实践总结,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以上是我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见解,提供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指正,以求改进,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教学。

2005年5月

参考资料:

1、《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二期13页严抒勤的《中小学综合课程建构的理论思考》

2、侯令《美术综合课课例分析》2002年

3、《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一期11页李永长的《美术教育与情感智力简论》

4、邱才训《关于“发展性教学评价》2003年

5、蒋敦杰杨四耕《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2004年

6、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指导意见》2004年

下载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省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十二月初我们有幸观摩学习了省信息技术优质课,听了十几节课,收获颇多。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引课巧妙准确 教师一般都会创设情境导课,但也存在一些引......

    信息技术优质课(大全五篇)

    2018年4月12日—13日,峰峰矿区职教中心承办区教体局举办的“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这是继4月3日承办区美术优质课评比后又一项评比活动。我校姚春敏、吕楠两位教师参......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心得

    省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十二月初我们有幸观摩学习了省信息技术优质课,听了十几节课,收获颇多。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引课巧妙准确 教师一般都会创设情境导课,但也存在一些引课......

    2011年广德县信息技术基本功暨优质课比赛后记 - 副本

    2011年广德县信息技术基本功暨优质课比赛后记 何金辉 历时三天的基本功暨优质课大赛结束了,今天,整理所有资料,查阅选手作品和成绩。总有一种梦中醒来的感觉,不愿说话,只想静静地......

    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比赛 参赛总结

    参赛总结 本人有幸于2017年10月15日-16日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微课组的比赛,通过此次比赛,我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优质课比赛主持词[大全]

    优质课比赛主持词契合现场环境的主持词能给集会带来双倍的效果。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活动集会都要用到主持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课......

    优质课比赛简报

    优质课比赛暨教研组长培训会简报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优质课比赛活动正式开启。 各部门通力配合,教研组内精心磨课,参赛选手们......

    优质课比赛体会

    从昨天到今天,一天半的时间,我们镇里举行了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这一天多的讲课和听课,我学到很到,也感慨很多! 先来说说自己的讲课,我选的课题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部分的词汇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