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比赛 参赛总结
参赛总结
本人有幸于2017年10月15日-16日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微课组的比赛,通过此次比赛,我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充满激情的现场说课、高超的课件制作技巧、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技术。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微课设计制作方面
首先要真正理解微课的定义。微课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节课内容的某一方面,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精准选题,切入课题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一个问题、以前的基本内容或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当然也可以直接切入课题。
其次是内容。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适当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加入适当停顿,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处应适当缓慢讲解。尽量在视频中加入交互内容,让学生控制视频,通过学生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最后内容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微视频中可适当插入简短视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参赛的一位教师的微课中插入了几段视频,视频内容由学生表演,问题由学生对话式提出。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融合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介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境界,将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来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为课堂增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解决了常规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课件制作
首先避免用色不当,包括背景色和文本色。颜色过于繁多,影像视觉效果;配色不当,展示不清晰时也影响效果。建议说课时背景色和文本色要反差大,但要有统一风格。另外课件动画效果不宜过多。
其次是文本大小。不能把说课的PPT演示文稿完全当成说课提示稿,说课课件尽量不用整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否则看不清楚,也不能突出重点。
最后说课中提到的向学生出示的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好把这些内容体现在说课课件中,让听者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四、如何说课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一字不落把所有说的内容都展现在课件上,要图文并茂,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重点,完成说课进程。
在说课时要精神饱满,且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精炼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语言要流畅自然。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所以在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要做到详略得当,简繁事宜。以上几点内容是我本次外出参赛听课的收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加以利用,制作出更好的课程设计!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参赛小结
第十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参赛小结
2013年11月,第十一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在天津华辰学校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9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研讨课比赛。本次优质课大赛分为三种课型,有12分钟的模拟展示课,有7分钟的研讨课,有40分钟的同课异构。在两天时间里我听了总共50多节三种课型的语文课。此次天津之行,对于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就本次参赛的经过以及听课的感受做一个小结。
在此之前,我想向大力支持、倾情关心并给予宝贵指导的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促进了我的进一步成长。感谢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帮助我修改的师傅——孙晶老师,感谢所有支持和鼓励我的同事们,感谢一起作战彼此鼓励的三位战友。
一、“准备前的迷茫和困惑”
作为一个任教一年的新老师,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比赛课,对这个整合课的定位心里没底;其次,信息技术课如何与语文学科整合?成为我此次备课的蹩脚点。鉴于以上的迷茫和困惑,我通过对本次大赛文件要求的反复学习,并请教师傅,我确定了自己的参赛教学方向,并初步选定课题,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反复修改,并且上网搜集了一些以往比赛的视频资料观看对比。
二、充分准备,积极备战
任何一个老师都要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确定方向后,进入了准备阶段,其实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值得永久回味。在马主任和师傅的指导下,从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课件每一项都进行不断修改,从语言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整合点的准确把握,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课件背景图片的选择、字体大小、颜色的设置等等,很多细小的工作都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最后的说课稿也几经易稿,句句斟酌。为了把时间控制在7分钟内,赛前我背了无数次,直到赛前连续3次演练掐秒表误差在3秒之内,我才安心地上了赛场。在这个磨砺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到奋斗的含义,也再次领悟到竞技的真谛。
三、竭尽全力,自信比赛
作为一个新老师,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心里充满了各种紧张、忐忑,又有点激动。直到在比赛前晚收到了马主任发来的激励信息,让我顿时充满了自信和斗志,决不能辜负学校对我们的期望。
本次比赛汇集了600多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体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位选手都积极备战,展现最好的自我。几乎每位老师的说课都精彩,俗话说:“一叶知秋”,大赛课的每一个细节就能够显现常规课堂中的习惯和不足。比如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课的语言习惯,动作表现等细节就是折射一个教师在常规课堂上能否认真严谨的标尺。做为教师,只有保持求知的心态面对教学面对知识,才真正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基本功的扎实程度,面对学生的教态和心态,以及课堂常规中的严谨性等都是衡量这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关键。
我为自己参加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并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感到庆幸。我也很珍惜每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为自己的成长积淀能量。
四、收获与反思
此次参赛教师的水平高,专业技能强,让我由衷地赞叹。参赛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各地选出的精英,对于课堂的掌控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听课教师充分体验到了课堂教学的赏心悦目与创新教学的亮点。许多教师利用白板、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Flash等形式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中的质量与效率。在参赛的过程中,我受到很多的启发,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1.突显整合点
整合的定位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解决学科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困难;在信息化基础上思考学科教学模式,将信息化环境作为学习、教学、管理、沟通等工作的有效途径。针对教学中的教学环节,确定出在教学实施中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比常规教学手段具有明显优势的教学步骤,即整合点。
在本次大赛中我看见一些老师是这样做的: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并以寻宝历险为载体将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有的老师就是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建立了班级的QQ群,在课后同学们将“课后探索”的讨论话题在群内发表,和全体同学一起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2.整合使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带来了高效的学习效果。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成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学生都会主动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在课程整合中,强调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
3.课堂知识来源与应用能力的多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学生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课程内容,达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各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回顾本次比赛,真的感到自己非常幸运,我不仅获得了荣誉,收获了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和参加比赛的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互助,提高自己,能参与比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的宝贵机会,今后,我将努力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以本次大赛为契机,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
第三篇: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附参赛表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郑州赛区实施方案
各学校:
为了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美育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举办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即将开始报名及征集参赛作品。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以“2010年的感动”为主题,旨在引导少年儿童关注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描绘身边的美好生活,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享受快乐。
一、主办单位
河南广告传媒业商会
河南美术家协会
二、郑州地区承办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金苹果艺术中心
三、比赛主题
2010年的感动
四、参赛对象
中小学生美术爱好者。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大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五、参赛作品形式
以绘画和书法作品比赛为主赛,以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制作等)和摄影作品比赛为附赛。
六、作品要求
1.规格
①绘画作品不超过40×60厘米(四开大小),使用材料和表现形式不限。
②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作品不超过四尺对开,硬笔作品A4幅
面。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创作、纸工及其他类型的工艺设计作品)以照片形式参赛,同时附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简介。
③摄影作品需送5寸以上扩印片,并附送作品拍摄过程和参数。
2、参赛作品必须填写《报名表》,将报名表粘在作品背面左下角。作品背后没有粘贴“报名表”的作品无参赛资格。
3、参赛作品以学校为单位填写《登记表》发送到邮箱: bcshaoniangong@126.com。
4、凡参赛作品需交报名费I2元。
5、凡参加北辰区艺术节文艺展演比赛的作品可同时(自愿)报名参加十五届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上交作品时同时上交报名费及登记表。
七、奖项设置
分设一、二、三等奖;设指导教师一、二等奖。一等奖50名,二等奖150名,三等奖300名,其他均为优秀奖等次。奖项层次高,获奖面广,对中小学生今后学习有极大帮助。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荣誉证书;向辅导教师颁发证书;向优秀组织者颁发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颁发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证书。
八、报送时间及地点:2010年4月22-23日,将作品、报名费及登记表一同上交青少年宫305室。联系人:左老师。
联系电话:26399350 附
1、《报名表》
2、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作品登记表
天津市北辰区青少年宫
二O一0年三月二十日
表1: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报名表(郑州分赛区)
表2:
________学校参加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作品登记表
注:此表发送到邮箱:bcshaoniangong@126.com。
第四篇:2013年全县小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发言稿
2013年全县小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发言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第三小学的郑伟。感谢进修校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平台,让我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下面我就本节课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首先,在预习环节提问单词时,我就在多媒体中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对象──词和短语的游戏“魔力眼”.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一种语言要想学习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flash效果,轻而易举地营造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场景,这中种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此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What is the girl doing ?”交给学生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在参与点击的过程中参与听、说、读、讨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也“立体”起来。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本课我通过声音的插入,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各个感官有机结合,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和英语导学案的结合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主动进行自学英语的实践,突跛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参与者。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我坚信,现代信息技术在今后教学中的前景会更加灿烂。我的阐述完毕,谢谢!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阶段总结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程”作为20世纪末的新生事物,以不可抵挡之势来到了我们身边,我校的工作内容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自上学期认识“微课”、制作“微视频”、使用“微视频”之后,这种用时短,知识点集中,表达简洁生动,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依托和凭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了重复学习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这学期,我校又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探索与研究。我校教师认真参加培训学习,积极查找资料,内化吸收,并与同组老师交流讨论,提高认识与实践能力。现就本学期的翻转课堂及微课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积极接收新鲜事物。
了解到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的授课搬至课外,通过老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将课堂时间用于小组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对课前学习的内容开展深层次讨论。翻转课堂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翻转的形式多样,课前翻、课内翻或是课后翻,都遵从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为“翻”而翻。自主学习单的精心设计,微课知识点的选择和微视频的制作是实现有效翻转的前提。
二、精心选题,实现有效翻转。
通过微视频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再拿到课堂上讨论,提升理解。在课堂上展示,拉近了学生与微视频的距离,让师生共同感受翻转课堂的魅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再通过展示交流,指导学生运用到课后作业中,实现课后翻转,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读写练都在课内完成,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前翻、课内翻、课后翻与微视频自然结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一次或多次观看微视频,有充分的时间自学相关内容,还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老师进行沟通,实实在在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了相对个性化的教育。也正是因为课前充分有效地自主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更为积极,更为高效,教师也就有机会指导学生完成读写方面的拓展训练,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学生们在交流时彼此帮助,互相学习,协作能力得到同步培养。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翻转课的具体操作、运用的形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相对于过去手把手的指导更方便,高效,对教材的处理紧扣课标,练习设计可操作性强。将翻转设计与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努力实现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