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总结汇报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参赛总结
合肥市嘉和苑小学 叶东燕
2012年10月16至17日,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在著名的钢都——辽宁鞍山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大赛的决赛。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比赛中的模拟展示课项目,并获得一等奖。此次鞍山之行,对于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12分钟的模拟展示课,虽然谈不上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但是也有成绩来之不易的感慨。当我站上领奖台接过沉甸甸的获奖证书后,回顾着整个参赛活动的情景,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虽然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是我骄傲,因为我飞翔过。
今天在这里第一想和大家分享我参赛的一点心得,第二希望通过一些图片带大家走进鞍山市钢都小学,感受一所北方校园的文化氛围。
首先,从参赛准备谈起。
一、“准备前的迷茫与困惑”
用“迷茫和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我从来没有参加或是观摩过这样的比赛课,对这个整合课的定位心里没底;第二,我本身教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如何和信息技术整合?成为我此次备课的蹩脚点,纵观前9届大赛包括我区报送的比赛课,基本都是语数外比容易和信息整合,获奖概率也大一些。鉴于以上的迷茫和困惑,我通过对本次大赛文件要求的反复学习,我确定了自己的参赛教学方向,并初步选定课题,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反复修改,并且上网搜集了一些以往比赛的视频资料观看对比。经过大量的学习我才正确理解了“信息技术整合课”整合点的把握并非我们简单意义上的,说一节课用了多媒体就是整合课,这是大大的误解,当然关于这点如果有老师感兴趣,并想参加十一届或今后的比赛,我很乐意私下交流探讨,在这里就不耽误时间了。
二、充分准备,积极备战
在确定了准备方向之后,就是进入紧张枯燥烦心的准备工作阶段了,任何一个有比赛经验的老师都是在磨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在准备阶段确实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要牺牲很多的时间,但是回过头来想,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值得永久回味。从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课件每一项至少修改了几十次,从语言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整合点的准确把握,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课件背景图片的选择字体大小颜色的设置等等,很多细小的工作都经过很多次的斟酌和取舍,因为你想:全国大赛课,你备课的原创性是非常重要的,还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12分钟的模拟展示课,每一秒钟都非常珍贵,因此脱稿演练时时间必须严格掌控在11分到11分30秒之内,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赛前我背了无数次,直到赛前连续3次演练掐秒表误差在3秒之内,我才安心地上了赛场。在这个磨砺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奋斗的含义,也再次领悟到竞技的真谛。最后就是和课没有直接关系但却能影响成绩的准备,例如服装的选择,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可以说每一次大的赛课我都会特意选择相对大方靓丽适合自己的比赛服装,这次也是乘此机会买了几套衣服。还有就是作为女老师可以适当地淡妆,最起码穿着打扮要看上去清爽大方,这点不仅能为自己增加信心,也是对评委和观课老师的尊重。最后一点就是要充满自信。
三、竭尽全力 享受比赛
本次比赛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辽宁铁东区承办,大赛还得到了鞍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幕式当天,整个鞍山铁东区区政府大楼张灯结彩,红毯铺路,场面之大,选手之多,也确是我没有想到的。中央电化教育馆王晓芜副馆长、鞍山市王中哲副市长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此情此景,对于我一个没怎么见过大世面的普通教师来所,的确有些激动,有些紧张,有点压力,又倍感荣幸,但最终我选择把这些情绪都转化为动力,认真把握宝贵的12分钟,把自己准备的充分展示出来,我相信就不会遗憾。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600多名参赛选手,被分在了几个赛场,我在综合组,就是基本上包快了音体美、品德、科学、综合实践、健康与心理、人文与社会、信息等学科,我们组66名选手,很不幸的是我是63号,光这序号就很不利,但我也没觉得太失望,因为幸运之神根本从来无视我的存在,我活这么大也没中过什么奖,再说我我后面还有3个人呢。说到这我突然想起来我参加市赛和省赛都是序号倒数。不过无论如何赛前调整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上场,一定要把最好的状态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示出来,毕竟评委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除了午餐和晚餐一个半小时的进餐休息,评委得一直坐那听,可想而知那种痛苦比选手艰难多了。因此,如果在众多选手中你的7分钟或12分钟没有吸引眼球的亮点的话,可能还没等评委反应过来,时间都到了。
本次比赛汇集了二十多个省市的600多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体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位选手都积极备战,展现最好的自我。几乎每位老师的说课都精彩,俗话说:“一叶知秋”,大赛课的每一个细节就能够显现常规课堂中的习惯和不足。比如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课的语言习惯,动作表现等细节就是折射一个教师在常规课堂上能否认真严谨的标尺。做为教师,只有保持求知的心态面对教学面对知识,才真正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基本功的扎实程度,面对学生的教态和心态,以及课堂常规中的严谨性等都是衡量这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关键。
我为自己参加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并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感到庆幸。我也很珍惜每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为自己的成长积淀能量。
四、收获后的充实与感激
经过两天紧张的比赛,大赛终于圆满结束,闭幕式及颁奖典礼在钢都小学礼堂隆重举行,可以说无论是对于一个省市、一个参赛代表队、还是每一位参赛选手,这一刻都是异常激动和紧张的,宣布获奖名单时,你不仅能感受到自己那颗悬着的心砰砰跳动的节奏,也能感受到别人的紧张期待,首先期待听到自己所在省市,这是一种区域自豪感;其实期待听到自己所以在代表队的名称,这是团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当然是希望能听到自己学校和自己的大名,这是人人都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说实话,当时听到组委会宣布“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嘉和苑小学”时,我觉得每一个字都那么有分量,伴随着大家祝贺的掌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
流淌在心底的还有无限的感激之情,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我才能站在这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感谢很多同事,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我的学科领导和专家为我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感谢四年级聪明可爱的孩子用热情演绎着无限的精彩„„走过风,走过雨,前面是一片艳阳天。我一直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以每次参赛为契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信息课偶或被称作是“副课”,但我会沿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执着地走下去。如果要说每一次参赛的感受,那我感觉就如同在吃一个营养丰富的核桃,必须付出劳动敲击坚硬的外壳,才能品尝到里面的果实。
岁月的河水缓缓流过,成长的脚印深深留下,再过十几天我的年龄就要用3字打头了,蓦然回首,执教的路上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从08年参加区赛到参加市赛、省赛、直到2012年参加全国比赛,一路艰辛,一路收获;一路愁苦,一路欣喜。我视这经历为一杯浓茶,苦涩之后便是满口清香。即使2012年12月20日世界末日来临,即使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至少我可以对自己说:我无悔,因为我飞翔过!
五、整合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1、教师传授知识的变革及师生角色的变化。
2、知识来源与应用能力的多样化。
3、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鲜活起来。
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4、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习快乐起来。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
5、信息技术让教学轻松起来。
计算机多媒体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掌握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6、信息技术让教育流动起来。
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
果布戛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训工作工作总结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安排在2010年3月1日至6月25日完成,培训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培训准备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使教师们真正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2、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环境,为培训工作创造物质条件。
学校现在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为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培训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提高信息素养,是搞好培训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质。
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到教学领域,对教育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积极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自学中,我们的培训方式。(1)全员性: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加自学。(2)全程性:在培训中,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3)校本性:在培训中,利用学校购买的实用教学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集中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4)发展性: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工作进入了更高层次。
三、探讨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也正是利用网络中形象生动的众多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师从课堂中心退居为辅导者,为学生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学习的后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成果
1、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象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
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角色就从“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化,变“讲师”为“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就特别理想。
2、教师教学行为变得新颖而多样
利用整合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随着课程整合不断深入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校内外交流互学的机会,通过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个案剖析、论文交流等形式,我们发现教师.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统计和分析等处理,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4、各学科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此次培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不断提高,一批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脱颖而出。
果布戛中学教务处
2010年6月25日
果布戛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9-2010学第二学期)
培 训 工 总 结
果布戛中学教务处
2010年6月25日
第三篇:第十一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交流会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经验交流报告
海口景山学校 张雷
作为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参赛选手,我深感荣幸,尽管我在这次比赛中成绩不尽理想,但作为一名从教年龄尚浅的老师,我依然要感谢教育培训院和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交流、学习,让我增长知识的同时开拓了眼界,同时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下面我就谈谈这次活动后我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击着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技术不仅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同时具备活动影像的功能,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情景创设方面,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打破了时空界限,有效节省了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动画、音乐、图片等手段,将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操作互动技术带给学生们以新奇的学习体验;而语文学科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在依托信息技术过程中得到全面而生动地展示。例如:我在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天火之谜》的时候,采用了flash动画来演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书本上词语的运用还很直观的明白“风筝实验”的整个过程。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让语文课的教学如虎添翼。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单纯等于多媒体课件
以往,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就在于把文字的东西形象化,而在授课中使用幻灯片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于是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存储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如:课文原文、课文引申、课文拓展等,事无巨细尽数罗列。特别是每篇课文原文,都逐段的放在课件里向学生“狂轰滥炸”,这不仅使语文脱离了文本同时直接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能单单在信息化系统下功夫,而是应该建立在服务教学、服务孩子的基础上,同时作为语文老师,还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和学生的背诵、记忆、理解、掌握、运用上去结合。我们的目的不是上一堂老师的的表演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整合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滴水穿石这个过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发现,那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也为了不让老师对“滴水穿石”这个词语解释太苍白,我选择了用flash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了“长年累月、滴水穿石”。
三、整合课堂上也要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我以前设计的整合课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以较直接的方式呈现了所谓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无形中降低了学生思维。
学生只能按照我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我的设计思路作一些简单的应答。在我的这种诱导下,再多的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背诵知识的机器。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对语文素养的剖析,如果他只停留在单纯的背诵上,那这节语文课就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因为背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背诵理解最终达到积累。在课堂上需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想象、理解,师生再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会,我明白了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取舍,找到整合点,让语文课堂既生动又不失去语文原本的功用,同时不让呈现的答案为少数精英学生的答案。
至于整合点到底在哪里,这需要我们从对文本的把握上下手,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黄果树瀑布》中,由于海南的学生很少离开本岛,所以我认为整合点应该在观看黄果树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银雨洒金街”上,这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黄果树瀑布声音响、形态宽的特点。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和信息技术结合是必然的,但是如何结合才是最好,如何才能在不失去语文功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要探讨,要深入研究的事情。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体会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可将它视为一种“教学工具”、包括“演示工具、资源工具、交流工具、辅助工具和探究工具”等,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演示工具
“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和最低层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现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
中,选择出与自己课堂相关内容,用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讲解;也可组编成讲演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及图表、动画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如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地设计了一个课件,首先用静态设置了一个大草原的画面,将草原上的马、牛、羊、狗等各种动物制成三维动画,再模拟各种动物叫声添加上声音,以及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草地。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经过简单的练习,学生一听到牛的声音,便脱口而出“cow”;听到马叫的声音便说“horse”;听到羊叫的声音便说“sheep”;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听到这样美妙的声音,使每个学生置身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仿要到那儿去看一看、听一听,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此时教师把握好时机,进一步问:“大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学生便顺利答出:“It has rich grass in it.It can provide food for the animals.It has beautiful scenery.We want to go there to have a look.”.这样集动、静、音、像、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听说训练,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将语言与实践相互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使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资源工具
信息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校园网的建立,互联网的连接,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教师可根据
教学的内容在课前将所需资源整理成文件夹,或内部网站,也可在虚拟光驱上设置各种书面及听力自测题、语音、语法、阅读文章等辅导材料,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咨询选择有关信息。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供一些教育网址,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库中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从信息中获取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3、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交流工具
交流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具备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环境下,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利用BBS、聊天室等信息工具开设一些英语讨论专题,让学生在有趣的讨论中,各抒己见,明辨是非,从而对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英语国家网站,通过E-mail往来,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与英语人士进行直接交流,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力和交际水平。
4、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堂整合的辅助工具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个性和智能是有一定差异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智能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训练、对话、游戏、测试等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解答中
得到了辅导和帮助,部分学生实现了个别辅导及个别化学习的目标。这样做,克服了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弊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5、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
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英语教学中要涉及到语言的自身规律和外国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历史文化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的场面。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总结一些科学规律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动手操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办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成果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成果总结
鸡西大学
曲卫军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是以我校省级精品课程——《葫芦丝巴乌吹奏法入门与提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整合该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如文字教材、视频课、演奏曲目等;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辅导答疑等教学模式。成果以《葫芦丝巴乌自学天地》在线学习交流网站为整合后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载体,突出强调【文字教学】、【视频教学】、【演奏法解析】、【教与学必读】、【葫友沙龙】五大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该网站为葫芦丝课程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平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学生可以分别使用【文字教学】或【视频教学】两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或选择【葫友沙龙】进行提问、讨论式的学习。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信息技术与葫芦丝相关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葫芦丝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葫芦丝相关课程的整合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创设)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的直观教具、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者之间不是等同的。而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整合后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思想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增强就业优势和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科学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心智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采取学中练和练中学、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结合不同学习人士的学习要求,灵活采用网上文字教学、网上视频教学、在线提问和交流等非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通过该成果的推广应用,相关课程无论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素质和网络教学、学生
信息素养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整合提高了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该成果的应用,使相关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平;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
(2)通过研究实践创建了4种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模式;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网络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
(3)形成独特实用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不同,在教学中形成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设计两种方法。重点推广应用网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该成果应用至今,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效果。国家积极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在我校得到了具体贯彻和落实,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得到了普遍提高,既丰富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能力。不仅课程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好评,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器乐界也产生较大影响,既扩大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奠定了我校在葫芦丝文化理论与应用研究中的领军地位。同时该课程网站网上开通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普遍的评价是:内容最全、视点最高、视野最广、知识最新、表述最准、错误最少、帮助最大。自09年10月开通以来,访问量逐月递增,来访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