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汇报课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给教师们创造一个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形成氛围,促进课程改革,我校于10月7日举行了2011年秋季教师汇报课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本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全体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秉力支持是活动得以开展的坚实基础;参加汇报课活动的老师对每堂课的精心设计以及全体教师对活动自始至终的热忱关注,是本次活动能圆满结束的根本。
由于本人刚刚接任教导处主任工作,工作经验足等种种原因,致使本次活动存在了一定的瑕疵,在此对各位做课老师深表歉意。
本次活动中,一共有18位教师参加了汇报课。应该说这18节课都很精彩,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活动中每位做课老师都经过精心的准备,都付出了很多,如:王克相老师在为每位老师制作、寻找课件的同时还要备好自己的课,讲好自己的课;胡俊森老师在准备自己课的同时,还要为大家服好务,布置好上课场地;范兴华老师在家中拿来了钳子、剪子等等做为教具,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次活动最让我感动的是逄世华老师,她自己花钱制作了教具,可以说既使她取得了一等奖,奖金还远远不能达到制作教具费用,但逄老师这种精神,这种奉献精神,这种为教育教学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去学习。其他老师也都还有很多很多的闪光之处,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
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科学的把握,而且基本都能熟练的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已经大大提高。
本次评课,我们是就课评课。也就是说,我们评的是这一节课,这节课既不代表过去,也不代表将来。所以我肯请各位教师正确对待评奖结果。有问题可以找我交流。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各位参加汇报课的老师都在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赵泾戈老师的四边形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说说生活中四边形—动手实践,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为四边形分组”这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金正文老师
让学生读第二——第四节提出“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人和事?”通过生生交流,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范兴华老师在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分组协作,实验总结杠杆的作用,根据自己组中伙伴们挂砝码的个数与力臂的长短,在小组中讨论杠杆如何用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果,培养了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刘丽梅老师在课堂中这样评价学生“跟小书法家写得一样、你写得真漂亮”,给孩子以鼓励。崔嫦娟在课中说到老师当组长,你们当组员,拉近了师生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尊重、热爱学生”的理念。张丽娟老师的〈认识立体图形〉教学中,质疑问难,“我们把相同形状的物体分在了一起,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你到书中去找一找。”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进入学习新课的环节。
三、注重切合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聂秀娟老师的行为艺术中设计的小熊与小狗在公园的情境剧,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乱扔垃圾”;王丽娟的〈观察物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们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说说在不同的方位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这些环节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做起来、说起来不难,却有助于突破难点。曾会君老师利用猜礼包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单词的识记。范兴隆老师在提问题之前说: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保证你一定回答得上,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求异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地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这一理念的贯彻是一亮点。崔嫦娟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记住“问”字时,利用猜字谜、换偏旁等方法去记字。鼓励学生动脑,充分发挥个性,从不同角度去记字;胡玉花的教学环节中,利用三角板能画出多少度的角,让学生想,并动手实践,学生归纳出利用三角板可以画出十个不同角度的角。
第二篇:评优课活动总结[模版]
评优课活动总结上的发言
李建叶
从5月14日——5月25日,历时两个周的校内评优课活动圆满结束,首先感谢积极参与听评课的老师们,感谢精心组织活动的教导处,更感谢展示精彩课堂的11位做课老师,同时也感谢几位评委公平公正的评判,总之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如有不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本次活动目的基本达到了。
正如我们要求一节课要当堂达标一样,回头审视我们这次活动,目标达到了吗?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为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一线教师提供参与、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营造研究教学、改善教学的积极氛围;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继续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可以说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
二、本次活动参加人数最多。
共有11位老师做课,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教学活动。30——39岁老师7人,40——49岁老师3人,50岁以上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老师50岁了,最小的31岁。这11位老师代表我们不同年龄段老师的教学现状。
1年龄大的老师教学有经验,有自己的风格,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有沉稳劲,有亲和力,乐于接受新事物,是你们给年轻人做出了榜样(比如陈艳华老师和包艳菊老师,第一时间报名,而且备课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周五一天时间,然后周一就上课,给本次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2青年教师有冲劲,敢于创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好学上进有进取心,是你们的活力感染着带动着大家(小学语文组的六位老师个人素质高,基本功过硬,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等方面都不甘落后。在组长郎艳坤老师的带领下,集小组智慧,通过一起备课、磨课,呈现给大家两节精彩的课堂。在这里不能不提及的就是我们的生物教师,学校年龄最小的教师——邵丽娜老师,不仅做到每节课都听,还积极参加评课,大家可知道她的教龄只有两年半。她说过就是向大家学习,我想作为年轻教师只要有这种态度,何愁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提高呢?所以我说我们学校的年轻人好学上进)。
3、中年教师稳中求变,不断的超越自我,寻求自我发展、自我突破之路,你们是学校的顶梁柱(王春秀老师不仅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领头羊,她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更是让我们叹服。还有赵凤霞、张育红等老师每次精彩的点评都使年轻教师洗耳恭听,受益匪浅。)
这就是我们这所学校的老师,我为学校能拥有你们这样的教师而骄傲。
三、本次活动涉及学科最多。
共11节课,是节数最多,同时也是涉及学科最多的一次教学活 动。其中数学3节,语文2节,英语2节,物理、体育、音乐、心理健康各1节。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力量不仅仅集中在几大主科上,即使各小科我们也有优秀的教师。我认为小科更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很好理解,一个孩子不会读英语,不会写作文,不会做数学题,也就是学习成绩差一些,但将来他也可以谋生,也可以在这个社会立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品质差,没有自信,不讲诚信,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将来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以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那孩子们这些能力从哪些学科上学到呢?从品德课、从成功训练课、从音体美课、从心理健康课、从综合实践课……作为小科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这个科目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才能热爱自己所教的这一科。然后才有动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如果自己都认为这个科目无所谓,那上课就是应付了事。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的小科教师都非常的专业、敬业,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四、课堂教学实在不花哨。
回头想想这11节课,有的老师用了课件,有的老师没有用课件,用课件的用的恰到好处,没用的课也上的实实在在。我想我们并没有天天在上公开课,多数的日子还是要扎扎实实的上常态课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折腾那些道具,既然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效果是一样的,又何必每次都把课上的很花哨呢?
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故意设计了一些比较花俏、亮丽的背景、动画,希望活跃课堂气氛、吸引住学生、引起兴趣,却不知这 些背景、动画在无形中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中插入一些会动的图片,“动的事物比静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当这张幻灯片呈现时,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却是那副会动的图片,而非教学内容本身。教师费尽心思的想教好,学生却没有学好。我想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课件的设计还是简洁明了的好,抓住教学重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起到文字教材所起不到的作用,不能为了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
我的几点建议:
1、要落实先学后教
课前先学,上课时学生就会有备而来。教师留前置性任务,形式可以多样灵活一些。可以口头上的,可以学习卡,可以预习案,可以课前完成,可以课中用。起点要放低,如果老师给学生的任务让学生觉得难,这个课前先学就是负担,就没有兴趣。课堂中再通过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重难点,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课前的学习低起点,与课堂教学一体化。
2、把握好多学少教
我们必须要明确哪些内容是不需要老师教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教的。不能说因为强调少教,老师们就在一边看着学生学,而自己无事可做,教师要适当的时候介入学生的学习:小组汇报时,学生表达不清时,学生思维不深入时,教师都要抛砖引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些难点,学生即使通过小组学习也搞不清楚,这是该教的时候,不要受约束,你就大大方方地讲,因为只有你讲了学生才能会。
3、要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学习
目前,中学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小学虽然学生小,有难度,但老师们要一点一点地引导,培养好小组长,指导小组长怎样带着组员学习。这次活动通过有些课,可以看出小组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4、要重视评课
本次活动参加听课老师比较多,评课的不多,每次总是那么几个人。其实参加评课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讲课老师的一个尊重。我的想法是,有些课专业性太强,我们自己本身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不敢评,那最起码也要参加同学科、同组教师的评课,因为只有同学科同组老师之间的评课才是“内行看门道。”
5、中小学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小学教师了解了初中教学的特点后,就会考虑自己的学生到初中后的学习,需要授于他们哪些知识和技能,从小给予培养;而中学教师了解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小学教师教学的特点后,就会便于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尤其是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中小学教学方法上的优点可以互为学习。小学教育是直观的,学生发言积极、无拘无束,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是师生互动,这样就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小学教学特色;而中学的课程知识结构性强,应用性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教师科学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探究,而后者更关键,这样就形成了“主动、开放、踏实、严谨”的中学特色,当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切磋教 学艺术时,彼此就能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共同提高。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课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课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我校于10月8日——10月15日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讨课活动,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总结下:
一、课前准备
参加研讨课讲课的每位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课件准备实用性强,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然后是备课细致入微,每节研讨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了课前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交流,大家集思广益,解决了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疑问和困惑,也彼此学习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经验,也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二、课堂亮点
刘春月老师注重情境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每一个生字前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无论是猜字谜语或者是数学题的出现,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余”字的学习,教师通过数学题、顺口溜、还有“余”字的象形字理图,使学生透彻的理解了“余”字的意义,掌握了“余”字的写法。
刘洋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不仅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总结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教学用具使用性强,学生易于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英语学科预习难度大,但孙晓明老师凭着丰厚的教学功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课堂气氛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丁玉娟老师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年月日”知识探索的全部过程,通过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平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全年的天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求异、求佳的思维。
三、课后反思
活动结束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同学科研讨。在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各抒己见,直言不讳,从组织课堂技巧,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是否科学规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提出见解,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学研讨氛围空前热烈,每个人在这种相互合作中感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大家庭的温暖。
四、听课情况
本次研讨课共有十二节课,校级三节,组级九节,老师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进行听课,撰写听课、评课记录,这是对我校教学工作的最大支持。根据教务处的记载统计,除了上课教师外,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要求按时听课,提出表扬。
五、存在的不足:
1.个别课堂整体时间控制不好,出现提前下课或者拖堂现象。
2.学生合作学习与展示的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3.课堂常规有待加强,学生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养成。4.个别教师没能及时听课。
总之,通过这次的研讨课,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达到有效整
合。
最后,非常感谢在活动中付出辛苦的上课教师;还有刘中岩主任、付振峰老师,为学校研讨的三节课进行了全程录像和摄像,为这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还要感谢所有听课的教师,正是由于你们认真听课,认真做好评课记录,支持教务处的工作,才使我们这次的研讨课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这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尽管研讨课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讨却没有停止,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让我们的课堂处处有惊喜!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 秋 天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时间 45分钟 授课 教师 单位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 重难点 关键
重点:1.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关键: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诗
歌的方法。教学 方法 初中语文与信息计术整合,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诱导想象法。教学 媒体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计。
软件:演示软件(PowerPoint)、素材资源(http://sucai.dabaoku.com等)教 学 设 计 思 路
1.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音乐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引入秋天的优美意境之中。2.采用多媒体http://www.xiexiebang.com/Soft/'>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知欲望,注重诵读。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感知诗歌的写景特色,领悟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情感美。
3.通过自主、合作、探研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4.设计一些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大家看看这组图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约 2 分 钟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本课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约 3 分 钟 约 5 分 钟
三、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配上优 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文本图 片,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 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使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内涵,领悟诗歌的音乐 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 勾通,产生共鸣。
四、走近作者
展示从互联网上搜集来作者资料,并鼓励学生上网继续搜集自已感性趣的,跟课文有关的资料。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通过教师示范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的作者资料,使学生了解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搜集与学科相关信息的兴趣。
五、清字词障碍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幽谷 用机算机屏幕直观地出示生词,分步出示,纠正读音。
六、学生朗读课文
请三位同学合作配乐朗读课文,并做点评。
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欲望,养成通过朗
第五篇:评优课总结
评优课后的自我总结
紧张的评优课结束了,以前从来没有感觉过上好一节评优课是这么的难,但这次的经历,却使自己感触颇多。
一基本过程:
本节《力的合成》重点介绍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故本节内容在力学部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刚刚升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本节确实是一大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掌握这一重要章节,将是本节课的首要目的所在。
高中的课,我认为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整节课的逻辑性,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关联的整体,而不应该把它教成教材知识点的罗列,这种讲课的方式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会变的枯燥。所以,在力的合成这节课里面,我抓住等效替代的思想,先讲初中学的串联等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脱口而出力的等效,继而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有了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必然要学会如何在保证等效的情况下求几个力的合力,自然又引出了力的合成的概念。在下面的环节中,我先同学生共同复习了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这是初中的知识,在这里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一句“互成角度的力是否满足代数加减的关系呢”引出了教学的重点: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在课程准备时我遇到两个难题。
我采用的试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试验自己的出结论,但是如果全部放开让学生自己看着试验仪器全部自己想怎么做,害怕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和整体的设计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就是放的开,收不回来。在这个我认为的难点上,我决定采取诱导的方法,通过一个小的演示实验的初级判断,引发学生的等效思考,通过观察仪器,实验设计方案。第二个问题就是,做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能说明问题,在物理学的科学探究中要做大量的试验,如果结论在不同条件下还具有可重复性,这是才能说明自己的猜想或是结论的正确性,课前准备是我认为一节课如果要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知识,就没有完整的时间去进行哪怕是第二次试验探究。在这个问题上,经过指导老师许勤老师的知道,在这个地方我可以选用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自己体会到这种可重复性。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时间与物理探究思想的冲突。讲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立刻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共点力这个知识点如何才能加入到整节课的这个逻辑思维里去,而不是把这个知识点简单的罗列、从而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使用的条件。这又是我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讲课一开始就把共点力的知识点讲了再讲力的合成,还是讲完力的合成,再讲其合成的条件?最后我选择了后者,利用中间的引导过程。比如给出引导习题,两个力的合成,进而提问学生三个力多个力如何合成,是不是都能合成,引出条件。学完规律应用——解决问题出现问题——规律的使用条件,按照这个思路我很好的把共点力的知识点加到我的逻辑线里面去了。
二.自己的重要收获:
1.为了能把评优课上好,最初自己就给自己套上了重重的枷锁。越想把课上好,教学思路却越狭隘。脑海就好似抑住了,停滞不前。但是,杨老师和我们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几次的试教过程中,他们不厌其烦的听、评,为我出谋划策,使我柳暗花明。这令我感到集体蕴涵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大家的坦诚布公令我受益匪浅。后期的准备工作,更是大家的帮忙才使我有了上好课的保障。
2.基本功的匮乏。教师基本功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评优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课堂中言不能够明其志,写材料时笔也不能成其文。而且在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的调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加大训练。
3.综观本次评优,自己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图片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动口,拓展知识,使学生尽情地投入学习,并会仿照,最后达到熟练运用。同时还创设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把激励和竞争带进课堂,形成了较开放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自己也取得了一点收获。在整个评优过程中,自己一次次的教案修改、试教,以及自己制作教学课件,都对我的教学起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需要艺术,需要机智,需要创新,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