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专家点评(精选)
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专家点评
11月28日到12月2日,我有幸观摩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现场评比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主办,在美丽的山城重庆举行,有 20节小学课,11节初中课,10节高中课进行了现场角逐。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师400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规模之大、观摩人数之多、会场组织之有序 创下了历次全国音乐会之最。我也在这参会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获取了知识,现将课后大会组织的现场评委专家点评在此作简单总结留记。
一、小学组:尹爱青(东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
1、从课型上看:10节唱歌课、9节欣赏课、1节器乐课
2、从整体上看:
(1)老师们的教学改革意识明显增强(2)课型特色鲜明
(3)演唱教学关注了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巧妙的设计了发声练习。(4)关注了音乐本体,从学生的体验、听辨入手,培养了学生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将音乐审美贯穿于教学之中。
(5)关注了钢琴伴奏、教师的范唱注重了音乐性。
(6)很好地运用板书,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合成器,高科技的选择器,图形谱的及时出现。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设的难度如何解决?什么是以学生为本?要注意各学段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答案有误,不要怕与老师的答案不符,没有生成就没有灵气。
(2)提问:兴趣始于好奇,有学生来提问,可以在深入一些,个性化的教学引出自然的教学。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要紧。
(3)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是积累,技能是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长期的。(4)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要与音乐本体有关,要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要是积极地、正面的。
(5)学谱子是为了唱歌,要敢于让学生做,在动中听、动中学、动中做。老师讲得太满、太细,学生被动接受得多。(6)什么算好课:自然、轻松、清晰的课;突出音乐本体、表现音乐的美的课;重视学生兴趣与参与;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与素质。
二、中学组:王安国(首师大教授)
1、整体评价:十年课改成绩的展示,尚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三个问题:
(1)老师的执教观念(课程观)需要改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老师在唱 独角戏,50个学生的声音比不过一个老师的声音大。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有效参与,老师的设问、表情、教态,都应以学生出发。
(2)如何关注和利用音乐本体。老师不从音乐认知规律出发,羞羞答答面对。音高、唱名、手势、节奏应该早早进入,从一二年级大胆进入。高年级的音乐知识要理直气壮的进入。运用乐谱进行教学,正面科学的运用音乐元素。(3)一定数量的课在教学流程和形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节好课是在环环相扣的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课型和教学领域有待更积极地探究和实践。(4)课型单一,缺乏器乐课、合唱课、小学的歌表演、音乐剧课。缺乏普及的合唱课,这里指的合唱课是指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合唱应该做成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无处不在的教学工具,要研究奥尔夫和和柯达伊教学的精髓在哪儿。合唱教学要先横为纵,由横引纵。
三、吴斌(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音教会副会长)
1、防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要提倡合作学习,但是不能忽视个体学习。
2、防止走“之”字形道路。决定论和选择论是永远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矫枉不能过正。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调整,在选择中发展。
3、音乐万变不离其中,重复和对比是两种最重要的方法。音乐创作需要重复,音乐学习更需要重复。比较是最有效的手段。
4、提问和问题。问题从作品、学生、老师的设问这儿来。问题是主线,就是过程方法,就是目标,就是重点。
第二篇:2014年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专家点评
2014年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专家点评
肥城片区
专家点评:
本次优质课的主题是小说教学,小说相对其他文体,文本较长,给老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如何有效时间内解决众多问题,教师必然面临取舍问题,尤其还涉及到几个长篇节选小说,文章前后衔接关连问题,给节选小说带来难度,在备课时要花心思。要使教学有深度,如作家创作背景,思想状况的多重性,写作意图的多样性,都给讲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性。
这十五节课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效果三方面综合考虑,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上乘的表现成就老师的教学。
肥城市龙山中学的学生语文素质较高,学习状态饱满,投入度较高,使小说阅读教学课堂出现活力。如:学生的读,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范进中举》中学生主动要求用方言读;《变色龙》中学生提出和老师一起读。学生的写,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拓展文本,要求通过观看视频,透过眼神写一段内心独白,学生写得感人,融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二、教师的教:很好地处理长文短教的问题,初步形成小说教学新的思路: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较好的设计:《孤独之旅》,反复要求学生抓住杜小康四句简短的话,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杜小康的成长经历。评委们认为这一点很好。
三、大多关注学生,突出个性化阅读,以学为主的意识得到加强。如《变色龙》设计问题很巧妙,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奥,听出了一个怎样的奥,内心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奥,问题通过学生读,对语言描写的倾听,加上自己的感受来充分认识主人公,突出人物的特点。
四、15节课大多立足于文本,适时的延伸,有效的拓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放视频,让学生透过英子的眼神,写一段内心独白,这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注意拓展不能脱离文本,要基于文本,回到文本。
五、大多注重品读细节,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品读文本是把握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芦花荡》抓 住老头子三个“不怕”反复让学生揣摩心理。《爸爸的花儿落了》提出主问题,“在这些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选择其中的一个,可以品读词句,可以评价人物,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六、注重教学设计,出现创新设计。如《杨修之死》,在整体设计上有亮点,建立了一个模拟法庭审判,探讨修之死原因,设计与从不同。
七、注重板书设计,简约、清晰表现教学思路、重点。多数课注重多媒体运用倾向实效,以前花里胡哨,这次课件运用是辅助手段,更多是教学资料的链接和教学问题的提示。存在的问题:
一、故事性强的小说,只注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对作者写作意图不关注,难领会作家良苦用心,不能鉴赏小说的精妙之处。
执教之前,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很重要。课标的要求是制定小说阅读课目标的出发点。课标中对小说教学是这样描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 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有的课教师要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没有体现,只在梳理内容,这是浅层次的教学,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有的文本解读跑偏了,如《范进中举》,前面处理较好,后边三分之一的时间引导学生对科举制度进行批判,这个解读非常传统,到现在还用过时的解读,这是偏了。如《我的叔叔于勒》,后面也的探讨哪一个身上集中了对金钱的崇拜,引导到如何克服拜金主义,还有老师设计了一个情节:“老师做了一个梦:菲利普可怜兮兮地说:你们把我当成冷酷无情的人,可我们也是有苦衷的,你们猜猜看,他会说什么,为他申诉一下。”进行这一系列思想教育挖掘、拓展,这是跑偏了。
有的文本解读过浅,只停留在读懂故事的层面,作品后面的东西,解释的东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挖得不够。
三、整个教学设计不如诗歌、散文设计得新颖、活泼,有些呆板,设计上出现画蛇添足。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一活动:写一写、讲一讲父母影响自己成长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你的“龙山旧事”,这一活动游离了文本。
四、教为主导,有的课理性太多,感性的少。
五、教师调控方法单调,无更多方法去引领、点拨、评价。针对小说教学提建议:
一、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要重情节,更要重细节的品味。通过朗诵、涵泳,把握人物形象。
三、小说教学切忌把三要素截然分开,把这三者在品读过程中要统一起来。品读人物形象,带出对情节的理解、赏析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还应遵循小说创作的规律,在条分缕析中小说内容支离破碎、索然无味。
张伟忠老师点评: 优点:
1、个人素质高
2、注重文本解读、语言体会。
3、课件设计讲实效,字比画面多。
4、体现敢于挑战,选长篇节选课文。问题: 总的感觉,距离理想的课堂有点差距,没有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课,没有高大上、游刃有余的课。
1、亮点少。浪费学生教师素质,没有从更高层面上利用素质。课堂上应该让生、师动起来,这点要引起深刻反思。
2、独到的解读少。大部分解读不出所料,自己对课文没有新的挖掘。作家在文中一些精彩之处应品读,如《变色龙》中商店张开嘴巴,《故乡》中“仿佛嗤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一样“,《芦花荡》中结尾“在密密的苇叶下,还有一双眼睛”《于勒》中“一刀把牡蛎撬开”这到底练多长时间,这些细节应挖掘。
3、面上无广度,点上无深度。
长篇节选应先把书读读,把相关材料读一遍,像《爸爸的花儿落了》把林海音的自传体读一读,教孙犁的小说,把他的代表性小说读一读,名师上的课堂实录看一看。
4、文本解读陈旧,上纲上线。要把作者提倡的东西挖出来。
5、知识理念要更新。有些课还是70、80年代的解读,现在应从人性,人情,美学,心理等角度出发解读。一定要有理论先行、贴标签的做法吗?
6、教学模式死板:有的老师简单套用新课程模式;教师讲、分析得太多,小说妙处在哪里,没提到;最让人伤心绝望的是没有一个老师让学生去质疑,没有一个问题有挑战性。反思:
1、填空式模式,偷懒的方法。
2、多元主题,个性挖掘不够。
3、问题比较琐碎,讲解太多,有的抓主问题,跑偏了。
4、多给学生机会。建议:
让学生上课动起来,手、口、眼、脑全动起来,这才是一节好课,要让学生体验、思考、活动,希望看到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活动式、表演式、讨论式的课堂。
如《变色龙》、《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
恒台片区
B会场单波主任评课:(我在B会场讲课)肯定的方面:
一、教师素质是高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文本解读有深度。
2、教学设计有创意。
3、教学效果有生成。
二、文本解读的优点
1、准确解读文本,引领正确解读文本。如《范进中举》、《最后一课》。
2、关注文本特质,从最该教的地方入手。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3、文本解读有独到的见解。如《范进中举》、《最后一课》。
三、教学设计有创意,环节上有层次感。如《范进中举》、《热爱生命》。
四、重视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如《范进中举》
五、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思考:
1、在某些地方的解读还存在过度解读。
2、教学设计逻辑性不强,内容无序,课堂庸肿。
3、对小说文体关注度不够,对文体个性关注不够。
4、缺乏基于目标的设计。
张伟忠评课:
一、展评目的
为什么此次展评特别选取“小说”这一文体?
在中国历史上,小说一向被看作是收集街谈巷语的“杂书”和“闲话”,不能登大雅之堂。(《汉书 艺文志》论诸子十家时,认为“可观者九家而已”,小说被排在最后,所谓“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唐代“始有意为小说”,明清小说成集: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小说、谴责小说云起。五四之后现代小说兴起,涌现了鲁迅、老舍、矛盾„„钱钟书等一批大家及其名作。及至当代,八九十年代可谓小说创作的又一高峰,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2013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又引起了小说新的阅读高潮。
然而,受网络的影响,小说阅读的热度总体降低——当今某些新闻较之小说可以说是更加离奇曲折,譬如马航370事件,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在语文教学领域,小说这一文体长期被忽视,主要表现为大家普遍没有关注到小说的特性,没有把小说当成小说来教。基于此,有必要以小说教学作为专题进行研讨和展评,以引起大家对小说教学的关注和重视。
二、展评标准
1.文本解读,要突出一个“深”字。
这个“深”是指教师要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是结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贴近了学生的感受(唯此才是真正的“深刻”),而不是用一些谁都听不懂的语言说谁都懂的道理。
2.教学设计,要突出一个“新”字。3.课程生成,要突出一个“活”字。
课堂效果要有实效,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教师如果讲得过多,课堂势必沉闷。
此外,特别谈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借鉴别人的做法,我们认为,如果照搬别人的设计,尤其是全盘照搬是不好的,但如果仅是利用别人的某一环节和做法,并且有能和自己的设计融为一体,有实效,这是可以的。在这个问题上,上课与写论文有所不同(论文写作必须“诚实”,引注要清楚,别人成果不能据为己有)。(愚认为,家常课我们可以不计“彼此”,兼容并收;但是优质课还是要鼓励创新。比如青年歌手大奖赛,原创歌曲有特别加分,当然这是需要实现声明并接受检验的。)
三、具体点评 整体看来,此次展评,选手的表现可圈可点,水平有所提高。然而要想上出精彩的课,观念和方法仍需要改变。
1.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自然阅读阶段。有人称之为裸读或素读(作为一个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我们常说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其实我们也要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恐怕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亲尝正常的阅读,更没有自己的自然的阅读感受了,没有自己独立阅读感受的老师何谈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
二是专业解读层面。我们是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了那么多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等知识,要运用到解读中去。语文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如果如果你对文本的解读总和学生一样,超不过家长,怎么获得专业的尊重。我们要吸取专家学者们的好的研究成果,比如孙绍振、钱理群、王富仁先生的作品。还有,你要上一篇课文,还要读这个作者的传记、其他作品、相关研究论著。有了研究的广度,也就有了深度。
三是教学研读层面。在阅读感受、专家解读中作出切合学情的选择。比如有的老师提问,初一到初三的小说改怎么读?郑振铎的《猫》(写实主义小说)、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自传体小说,散文倾向的小说)怎么读?还有的老师问为什么感觉听一些老师的课总感觉有一些“隔”?省略了自然阅读阶段,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尊重学生的感受,(没有与自己和学生的心贴合)自然产生“隔”。三个层次:
一是内容层,即写了什么。这往往是学生一望而知的地方,可很多老师就在这一个表面滑行,在一望而知的地方下功夫。
二是意脉层,即文章思路。抓住意脉,才能设计出主问题。三是审美层。这是学生一望无知、再往也无知的地方。(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在学生不会的地方教会学生学)。
我们要摆脱“具体化的社会历史的读法及解释”(我们面对一篇小说,往往或者根据作品里所涉及的历史时空,或者依据作家写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或者就因为我们读者所在的现实环境与关心的问题,习惯于把阅读重心落在小说的具体内容和社会、历史的关联性上,关注的焦点也在于找到作品里“反映”、“批判”或者“揭露”、“歌颂”等等这些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的踪迹,从而在社会历史的框架里,寻求对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解释。——不难体会到,多少年来,这正是我们语文课上概括主题、归纳中心思想的一大路数。)
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就是它有意识回避了这些,或者说把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很多小说家——比如莫泊桑,喜欢把写作的意图、人物的心理隐藏在作品中,“在一定的环境里”的“这个人必定完成的行动和举止”里,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在同一篇小说中能够获得种种不同的体验、感受和启悟),然而我们却恰恰相反,采用了与小说相反的方法去解读,用生硬的“三要素、四阶段”固化了我们的阅读思维。2.教学设计 这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先说关于“教什么”。
现在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比如《白色鸟》,这一篇文章既没有突出的人物,又没有生动的情节,教什么呢?再比如《香菱学诗》,这一课是教香菱写的诗呢,还是教曹雪芹如何写香菱的呢?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是放在“诗”上,还是放在“香菱”上?我感觉一位教师按照“识香菱”“知香菱”“悲香菱”的思路展开教学,处理得比较聪明。
反思我们多年来的做法,很多老师是按照传统的小说三要素、情节三要素来教学的,然而现代小说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而且用现在的理论去看我们中国很多传统的小说也不是这样的(的确,比如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性格单
一、类型化,情节上也无新奇可言,却有大量的风物描写,而且粗看还与任务、情节关系不大。这类写意小说恰是最有中国味的小说。还有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有大量诗词,《红楼梦》中就有大量的诗,并且这些诗与人物性格、命运紧密相关,成为情节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这在世界文学史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比如这次展评的几位老师选取的《香菱学诗》,孙绍振先生称其为“诗话体小说”,并且认为:这样的小说仅评析诗话是不对的,但是仅仅把它当作小说,孤立地分析香菱的语言、神态、动作,以此把握其性格特征似乎有隔靴搔痒之嫌。——小说不同于诗,写人并不是写孤立的人,而是写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特殊错位。把阅读的焦点孤立地放在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上,不但不得要领,而且可能缘木求鱼。这一片段之所以是小说,而不仅是诗话,关键在于香菱的作诗入魔,在黛玉、宝玉、宝钗的观感中展示了情感的错位。——很遗憾这一次几位教师都没有抓住这一点展开)很多小说是“生活横断面”式的,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有几个场景。比如《孔乙己》。这时,我们再用原先的三要素理论解读,自然格格不入。所以,我们不应该停留在一望而知的层面上,而要放在学生(乃至教师)不懂不会的文本意脉层和审美层。因此,我们提倡两个转变:从内容到语言的转变,从主题到形式的转变。扣住文本讲,回避空泛的“批判”。比如,李卫东老师在讲《故乡》的时候,就是抓住人物的话语方式展开的:少年闰土有着说不完的话,是非常健康、非常自然充盈的一种言说方式;而中年闰土则是吞吞吐吐,“失语”了,不正常,不自然。杨二嫂是“颠语”,我是“无语”。失语,颠语,无语,透过这样的话语特征、人物的话语方式,进而分析人物的心理特征,启发学生思考这种言语交际方式背后的意味。还有李先梅老师曾在《〈变色龙〉的三种教学思路》中提到了自己三次执教经历,第一次是“幽默”版,第二次是“变色”版(这是大家普遍的做法),第三次是“对话”版;最后的“对话”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研究小说最突出的特征,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变色龙》就是一篇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对于这样的小说,我们舍弃了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就有可能产生隔靴搔痒之憾。再如《我的叔叔于勒》,很多老师往往忽视被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如果是我,可能会从此入手。《社戏》大家一般是从前往后讲,如果是我,我会关注结尾的那句“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今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教师关注到了“骊歌”一词,并且从追寻词源切入,既丰富了课堂的文化意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是读得很不够,如果能够再多读一些就更好了。
其次,说说“怎么教”。我认为我们要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一天一位教师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从学生关于景物描写的问题入手,从景物到人物的心情,然后推开到人物的心理„„这个切入就很好,而且我为学生的问题之深刻叫好。
着力点要放到语言和语言的形式上面。
怎么解决“隔”的问题呢?在上一赛区讨论课的时候,有一位教师说得很好,就是要“贴着学生教”。
我们要避免三个偏向:一是填空式教学,就像测验式的让学生填空。二是结论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个结论,整堂课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证明这个结论。三是摘录式教学。这个问题在这一次比赛中表现尤其普遍,比如速度X—Y段,寻找„„把课文都肢解了;还有的老师整堂课让学生跳读,跳读„„
至于“教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学情来确定,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心理水平等,要使学生有所提高。
3.教学效果
课堂的生成,要讲究效果、讲究效率,讲究效益。
注意:非语文的不能拿进来,譬如环保,此其一。不要总在内容上打转,如主题,小说作者故意回避的东西(王荣生教授认为,说是小说的主题不如说是小说的意蕴,越是经典的作品小说的意蕴越丰厚,越有解读的种种可能性,所以教小说的主题——其实是教师对小说的一种研读成果——不如教学生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此其二。其三关于拓展教学问题,注意拓展不要变质,“骊歌”的拓展很好;拓展要有度,比如“对爸爸说几句话”放在主题班会上去做会更好;要注重问题的提出,要点到穴位上;合作的问题,不要热闹而不当的合作、无效的合作。
总之,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实效的方式教小说,教出“小说味儿”,小说的艺术性。特别要注意用小说的方式读小说,教小说——为什么要按照不同文体的特征去解读和教学,就像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散文的诗意和诗歌的诗意,是两种不同的血型”,输血血型不对是要出人命的,不按小说读小说,教小说,只能把小说弄得不像小说了。
此外,还有很多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个教师问,能不能解决小说答案唯一的问题。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找你们地区教研员解决。其实自从我开始命题以来,我一直认为,小说的阅读没有,也不欢迎“标准答案”。也有教师问,怎么解决影视剧先入为主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让小说的语言先入为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方面有所作为,积极作为),譬如《红高粱》,可以先让学生读莫言的小说。还有老师问,任何解读都是有时代背景的,有一些解读是不是太随意了?我感觉我们要避免不符合人性、人道、人情的解读(任何经典小说的阅读都是一部“成长史”,都在不断地吸纳着、丰富着)。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阅读与教学中不断思考,解决。
第三篇:音乐领域优质课评比方案
2018-2019年第一学期岳实庄幼儿园教师音乐领域优
质课竞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纲要》精神,推动广大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水平,激发一线教师研究幼儿园音乐领域课程与教学的热情,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探索不同的教学活动实施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积极将创新教育活动理念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同时根据丰润区幼儿园工作计划要求,特举办本次评选交流观摩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一个研讨、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二、竞赛要求
1、参赛范围
幼儿园音乐领域,具体内容由参赛教师自选
2、参赛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活动反思
3、参赛顺序:
赛前抽签决定
4、活动时间:
小班 15—20分钟
中班 20—25分钟
大班 25—30分钟以内
5、参赛要求:
园长组织教师开展评选活动,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参加此次竞赛活动。
三、时间地点安排
1、时间安排
各班在10月19日前交教学设计,10月22日-10月25日开始赛课。
2、赛课地点
各班教室
3、评奖办法
本次竞赛采用满分100分制,涉及教学设计30分,教学活动实施60分,活动反思10分。设置优质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岳实庄幼儿园 2018/10/8
第四篇: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听课体会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听课体会
2014年10月13日我在学校的安排下赴平顶山参加全省初中化学第十二届优质课评比活动。本次活动安排三天,12日报到,13日上课。我聆听了32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他们精心的课堂设计和专家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三天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宴。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并根据图片描述二氧化碳的用途,由此转到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哪些?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②实验导入:利用魔术——神奇的手帕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③动画导入:投影火的动画,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化学原理引出《燃烧与灭火》。④实物展示导入:展示“八王寺”汽水,并检验汽水中冒出的气体引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我聆听的32节课中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2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32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教育专家总结了现在的教学形势。强调这次评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 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的发言?
②教师在课中为什么不愿意偏离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③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④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学生奖品吗?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教师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最重要的是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观摩学习
第五篇:全国音乐优质课观摩心得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8日至12月10日是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的日子。很荣幸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跟第六届相比我有不一样的感触,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天的激烈赛课,深圳大学体育馆内场场座无虚席,每天我们为了找到最好的观摩位置一大清早就起床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着实让我又过了一把瘾!每一节课都汇聚了各省市无数音乐专家的智慧,每一个教学流程甚至是精确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出来。每节课的课型特色分明,都注重了音乐性,用审美体验贯穿着始终。听课中,场内时时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都是为台上上课的孩子们和老师精彩的表现喝彩!
这样几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一、《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由广东省珠海市解翔老师带来的一堂唱歌综合课,一看名字我以为是一名男教师,顿时我脑海中就在联想男教师上《母鸡叫咯咯》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结果上来的是一位女教师,身穿农场工作人员一样的衣服,非常抓人眼球;其次她开场用吉他伴奏来了一首自创歌曲,立刻把全场老师的注意力全转移到她身上。课上,她紧紧的抓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用农场和魔法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抓住歌曲中的典型旋律做文章,听辨、演唱、创作,小题大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也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会歌曲上,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表现中,在与老师的合作表现中学会歌曲。同时解老师上课非常放得开,也善于表演,最让人佩服的是她非常个性的钢琴伴奏,看得出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并且她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了在场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二、《打麦号子》
《打麦号子》是江苏省冯星星老师上的一堂歌唱课。这是一位很出色的音乐老师,演唱表演功底了得,课堂把控能力也很强,教学时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老师很好的抓住了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特点展开教学,以师领生合的方式、聆听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又对比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到歌曲旋律发展特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师生互动演唱中较快的学会了歌曲演唱。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堂的后部分欣赏了号子演唱视频和老师现场演唱的不同风格的号子,效果好。整堂课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热情,学生也很轻松的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
三、《赶圩归来阿哩哩》
《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这是节紧紧围绕“音乐本体”进行有效创作教学的课例。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表现。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同时,改编时还特别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在师生的合作中高效完成了歌曲改编。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了得,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给了我们唱歌课的不同思路,这样的创编是学生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和有益于激发学生创编热情的,是高效的。这堂课也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重视挖掘歌(乐)曲的内涵及相关文化,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如果说21节音乐课给我们与会观摩教师带来各种思想和碰撞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则是帮助大家理清音乐教学思路,理解音乐教学本质的指路明灯。在小学组的点评环节中,评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莫蕴慧老师进行了总体性评价,杜永寿、刘德昌、郑莉等评委分别针对唱歌课、欣赏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资源的选择、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欣赏课中不注重音乐主题的演唱,欣赏要以短句为单位,而不是以每个音为单位,不要划分的过于零碎,要完整的聆听。在教学设计方面,首先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要遵循音乐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规律、艺术规律;要根据音乐特点,有效地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中千万不要“过渡设计” 等等。专家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和启发。
这次观摩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执教教师们优秀的音乐素养、简洁而准确的语言、科学而流畅的教学程序、精湛的技能技巧及专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唯有专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勤于思考,并带领学生,让学生投入音乐的怀抱,体会音乐的美,这应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用教师的爱打开后进学生心灵的窗户
新港镇中心小学 叶天胜
作为一个老师,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部分问题学生,对这些学生该如何进行管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结合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尊重人格,真诚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由于在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常常遭到同学歧视,普遍背着思想包袱,带有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逆返心理,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是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多方面地关心爱护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乐于接近老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例如,我们班上原来有一位“小霸王”。他经常迟到旷课,玩游戏机,打架闹事,并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成耳边风,甚至有时还顶撞老师。后来经了解,原来这“小霸王”的爸爸是个矿山的老板,平时只知道给他大把的钱,但是就不重视教育;偶尔查看成绩,成绩不好就拳脚相加,实是威严有余,温暖不足;班上的同学对他也有些疏远,使他在集体里抬不起头。我通过分析得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爱护。于是,我就从师生感情入手,充分尊重他的人格,与他做知心朋友,经常谈心,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热情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爱心教育,他再也没有迟到旷课、玩游戏机、打架闹事、和老师顶撞的行为了。
二、多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懂得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表扬,都想获得别人的信任。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想当先进;想获得更多同学的亲近和信任;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不能因为他们的表现有问题,就全盘否定一个人。其实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罢了。就拿我们班上的黄勇(化名)同学来说吧!他确实学习成绩教差,行为习惯也有点差,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可他劳动非常积极,每次打扫清洁,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怕脏,不怕累。借助他这一闪光点,我大做文章,让在班里做了一个小组长,专门负责本小组的清洁卫生。自从担任组长后,他变了很多。上课爱听讲了,课外和同学相处也比以前好多了,打架闹事的事情少了。笔者又不失时机的在班上第一次表扬了他,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高兴和感激。之后,笔者常有意识的找机会表扬他,同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一学期后,他的学习成绩赶上去了,还能做到尊敬老师,主动和老师谈心,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倍感安慰。
教师要用“心”去和学生交流,要尊重学生,要和学生做朋友,用教师特有的爱去感化学习后进的学生,一定能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2012年山东省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于10月22日在济宁举行,我有幸前去参加了观摩活动,历时三天,听课15节,并于第三天下午倾听了专家点评。本次优质课评选,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使用教材各具特色,分为四套:人音版、人教版、山东版和湘版。各市地区的参赛教师也是各显神通,课堂形式多样,设计精巧,无论从教授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件制作、课堂互动以及语言表述都很好的展现了教师各自的教学基本功,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总之,这次省优质课观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益颇丰。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把握要素,突显精彩“音乐”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曾经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于是,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之中进入音乐课堂。然而当教师们过多地把目光投入到新理念的运用,把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势必也陷入一定的“误区”,即更多花样的教学形式成为空洞的“花架子”,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投放与落实,学生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中并无多大收获。
而在本次的优质课中,没有了过多“华而不实”的师“导”生“演”,而是更多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音乐要素的细致深入挖掘。
如:代表枣庄参赛的我们学校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唱歌综合课《蝈蝈和蛐蛐》,这是一首带有京剧风格的歌曲,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教学中的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投放,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一个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在进行歌曲处理时,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小哥俩”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已经过了“死板”的传统模式,“热闹”的改革模式,到了一个新旧融合的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教师也不再是一味地无的放矢地表扬,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的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营造生动“和谐”课堂。
本次参赛的优质课在“体现音乐性”这一总的思想指导下,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一致的和谐生动。
如:青岛洮南路小学的杨官妮执教的三年级唱歌综合课《钟声》。这节课课前教师做了精心设计与准备,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次的聆听与范唱,而每一次都突显了音乐性上的挖掘,投放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次次的目标落实中巧妙解决,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最后的拓展部分,教师把孩子的音乐视野向纵深拓展。整节课教师始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视角出发,精心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从而使课堂一气呵成,课堂设计精致、简炼,课堂气氛和谐、生动。
再如:济南第十四中学小学部的王晓执教的五年级唱歌综合课《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歌曲细致到位的把握。歌曲中细微的音乐要素很多: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强弱力度处理、同一字长短音处理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等,教师都做了点拨引导和艺术的处理。尤其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地道的方言加工,使歌曲更富地方特色,极具感染力。再加上师生合作对歌曲极具创意的改编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情趣倍增、积极投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是影响课堂设计的关键因素;再配合教师本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声情并茂的演唱、精彩自如的伴奏”使学生能很快的融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之中。我想这不光是课的魅力,更是老师的魅力,是教师基本功扎实为音乐课增添的魅力。
综上所述,一节优质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了解,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离不开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透彻理解和细致把握,从而能准确抓住重点、提炼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音乐学科本身音乐性的敏锐感知,对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视;更离不开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及一颗热爱音乐、热爱孩子的真挚、善良、宽容、热情的心。
三、合理利用,课件还需“画龙点睛”。
音乐课堂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效果也是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否认音乐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然而并不是任何音乐、在任何一遍的欣赏时都适宜用教师给赋予的形象意义加以解释。还音乐以本身的不确定意义,给学生更多聆听的机会和想象的自由,或许才是音乐所应该展示给孩子们的独特魅力。
在本次的听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些优秀的教师就非常善于利用简单有效的课件令学生耳目一新、给学生以非此无彼之感。如《钟声》中歌片上小乐器的直观形象跳动与范唱的结合,巧妙直观地了解的歌曲的演唱顺序,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在细节处理中,又或者是像泰安宁阳县第一小学的高文静执教的三年级唱歌综合课《白鸽》一样,总结时直接利用之前聆听歌曲时的旋律线,添花出了一只美丽的白鸽,既有新意又很实用。
通过这两节课,也让我感受到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备学生、备教材的重要性。我们上课面对的是天真的孩子,他们有很多新奇想法,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把他们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对学生的心理上所能产生的“震动”。
四、专家点评,明晰指引“教学导向”。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各位教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感动,久久期待的评委点评让我激动。当然获益颇丰的还应属评委们的精彩点评,4位评委的点评和建议,可谓提纲挈领、一语中地,使我对音乐课的导向有了明确地认识。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课堂关注点要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善于倾听孩子的精彩;关注课堂的“生成”。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
5、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教给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6、用音乐的元素解释音乐。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不要用文化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要用音乐的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7、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更好的做到音乐教材的整合和组合。
8、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对学生听前奏能力的培养;避免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准确处理学会与唱会,学好与唱好的关系;指挥时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不要重复。
9、评价要准确恰当,还要有指向性。
10、看到学生的变化,是好课的唯一标准。
总之,看似“漫长”又“短暂”的三天让我感受到了音乐课的魅力。课堂是一个教师释放激情、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在每节参评课中,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河南省高中音乐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2010-12-16 10:03:0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2010年10月29、30日我们到河师大附中观摩了“河南省2010年高中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执教老师都紧紧贯彻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通过这两天的听课学习,我们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老师要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来自不同地区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堂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启示。
一、教师基本功的展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声乐、舞蹈、键盘是音乐老师的三大基本功,同时也是课堂必须要展示的内容之一。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楚贺老师执教的《高亢的西北腔》,让我们对基本功的展示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开课,老师让学生欣赏歌曲《泪蛋蛋洒在沙蒿蒿林》,谈谈对西北的人文地理有哪些了解。这是大多数老师都会想到的一个导入方式。而其精彩点就在于歌曲是楚贺老师自己演唱的。动听的歌声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真实的大西北。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谈对西北人文地理的了解。当然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更不是显耀自己的能力,而应始终为教学活动服务,这样它的存在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技能,让其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二、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本次授课的老师都有以下特点。从知识与技能来看,每一个音乐知识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掌握整首曲子提供了基础保证。从过程与方法来看,一节课容纳了众多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着从听、说、唱、舞、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一节课,可以看出老师们的精心设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一次欣赏都有明确的目标,设定预先问题。比如欣赏歌曲,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老师们在新课标指导下越来越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而是在老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
三、课堂设计独具匠心
本次参赛的优质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独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以致忘了记笔记,课堂气氛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老师们对自己的课的精心设计。
四、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的还属专家点评。总计如下:
1、框架结构。教材要有取舍,注意讲重点。
2、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
3、每节课版块要有主题线索。最好的是层层递进。
4、各个版块时间分配要合理。
5、教法和学法要灵活。
6、运用好教师的基本功:琴、歌、舞、笔。
通过这次音乐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我想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和美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平时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上得更加有声有色
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11-15 12:38:58
阅读:1033次
2011年4月18日至21日,“临沂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活动历时四天。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29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音乐素质都不同凡响,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创造音乐,使我们在这四天的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课改后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而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审美”课了,每一节课要讲的有亮点,有新意,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可以说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这里我们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一. 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如今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的表演,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 独具匠心的个性课堂
本次参赛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以至忘记了记笔记,课堂气氛也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教师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如:小学五年级人音版欣赏课《走近京剧》来自临沂四小。整堂课设计巧妙有趣,教师的教态显得很亲切,基本功扎实,对课堂很有掌控能力,教学设计新颖,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欣赏的同时用京剧的声音师生问好,她打破了传统欣赏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京剧的魅力及美,后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体会京剧人物不同的性格脸谱,和谐、生动。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郯城的一位老师的一年级欣赏《铁匠波尔卡》,这位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在生动、有趣、忙碌的气氛中进行,学生能充分体会音乐中铁匠忙碌、喜悦、快乐的心情。还有来自蒙阴的一位老师讲的《真善美的小世界》,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强,学会歌曲后,通过爵士乐让学生体会:相同的旋律,不同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三. 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科学与人文的文化底蕴丰厚,那么,她的音乐课堂过程会更流畅,学习效果会更好,学[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生会更配合,评委和观摩老师也会更信服。实践证明:舞姿婀娜、歌声优美、键盘熟练,把这些融入到课堂中,才会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喜爱。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用我们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唱歌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平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并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突出音乐课的特点,相信有了我们各位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2014年全国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深圳举行,全国各地6千名老师参加了这次音乐盛会,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参加比赛的老师用他们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音乐课堂,让我们感触很深。
1.教师个人素质给课堂增添色彩。作为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练就一身扎实全面的基本功。音乐教学中,我们始终以音乐为本,在引导学生体会、感知、理解、表现音乐时,老师的基本功很自然地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老师的自身展示,除了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之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感染学生。这次优质课评比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课中都充分体现了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并且水平很高。比如:《母鸡叫咯咯》《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钢琴伴奏,《美丽的校牧场》《划龙船》的范唱,《蝈蝈和蛐蛐》老师弹的三弦,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和演奏,展示的惟妙惟肖,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感染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
2.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激情四射。这次的所有参赛老师都通过创设情境、编排游戏、开展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主动去探究。比如《母鸡叫咯咯》中运用管理农场的咒语魔笛的方式,《美丽的校牧场》中木琴二声部的加入,《打麦号子》中衬词的加入等等。
每天听完8节课后,真心感觉上一堂好的音乐课真不容易,老师们展现了十八般武艺,还时不时扮演这个扮演那个,吹拉弹唱样样炫起来,还真是体力活呢。感受了老师们带来的精彩,同时也感受到了深圳学生的音乐素质真不错。
通过听课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一定要提高。它不仅包括扎实的基本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等。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指教师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师怎样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
最后非常感谢校领导让我们有机会参加如此高大上的培训,今后我们将此次学习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学习新颖的教学方式,以音乐知识技能为基础,让学生真正从音乐中受益。
观摩2014全省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心得
黄燕红
金秋时分,我有幸前往福州,观摩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现场评选活动。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学校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纵观这次大赛,我的感触颇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一、聚焦课堂,各路选手秀才艺
参评的小学音乐课6节,初中3节,高中4节。执教的教师普遍具有很强的音乐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养,不但弹琴、歌唱、舞蹈等音乐能力强,组织、引导、调控等教学水平高,而且相关文化知识丰厚,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不但使课堂增色,也给观摩教师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启发。
最令人惊喜的是第一天下午最后一堂音乐课,来自厦门的张晓闽老师用一节《晚风》让我们体验到合音之美,把我们带入美丽黄昏的意境。有深度的合唱,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巧的教学语境,淋漓尽致地完美呈现,让人赞叹不已。整堂课下来,无论是听课老师、还是学歌的孩子们,甚至音响师、摄像师们都被张老师深深吸引,自然轻松,流畅清晰,生动而不做作的课,也让每个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再如《每天》一课中,教师从音乐节奏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说唱音乐,巧妙运用恒拍背景音乐节奏,新鲜的教学状态,老师用独特语气,关注节奏的张驰,继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故事情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切磋观点,课间研讨议得失
一台好戏,既要有演员的精彩表演,也要有观众的热情捧场。我们这些前来观摩音乐老师们,就是具有高涨教研热情的“观众”,我们的“捧场”方式,除了听课现场的鼓掌叫好外,还有课间的议论甚至争论。
如中学《八音之美》一课中,全场听课教师被上课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孩子们乐于参与的表现所吸引,一次次地为师生的课堂表现鼓掌叫好。当该课结束后,一些听课教师仍对该课老师的乐器功夫赞叹不已,但另一些听课教师则提出了相反观点,他们认为过于强教师个人技能演奏的展示,削弱了音乐学科的美的音乐性,因此不能只以现场教学气氛热烈与否来评价课的优劣,而应以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音乐内容的学习为标准。正反双方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形成了课间大讨论。
三、引领方向,专家点评解疑惑
如果说13节音乐课给与会观摩教师带来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交锋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则是帮助大家理清音乐教学思路,理解音乐教学本质的指路明灯。
在小学组的点评环节中,评委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爱青老师真诚地表达了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同时还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和实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她还就自己对每一课的点评提出了自己的依据。提出要上好一节好课得关注的四个要素:第一,教师。教师的素质怎样,决定教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低。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有充分的音乐知识能量传递给学生。第二,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老师一定要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教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重要,活用教材才能事半功倍。第四,环境。教师在每一课都要创设有适合的气氛,起到教师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上述“好课”的标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启发作用。
这次活动在专家精彩的点评中落下了帷幕,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有些还有点小小的遗憾,但我们每个听课老师都能从中有所收获,让我们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只要专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勤于思考,那么每堂课都会有精彩,同时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后让我们用专家的话共勉吧:
带着约会的心情,体会幸福的感觉,面朝学生,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