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7: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

第一篇: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

01 张刚耀 加速度 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体现了物理课改理念。教师注重教学情景创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和做小实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为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创造了条件。教学过程中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并能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极限法等科学方法。教师对DIS实验系统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较为准确,实验操作指导、示范比较熟练和规范,对实验数据处理有特色。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较为沉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互动实效不高,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激活;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思维难度不高,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些教学环节还不够流畅,如在得到加速度变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后,没有及时揭示其物理意义,而是匆忙地就引入加速度,在得出加速度定义式后,漏讲了单位;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也不够合理,表现为前松后紧,从而也导致了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完成。

02 耿西宇 加速度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本节课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比较紧密,较为关注物理情景的创设以及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有比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思考和对策。教学时从实例中引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到生活中,然后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了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再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了对比,层次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衔接过渡比较自然,比较注重联系实际和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也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题的选择不错,处理也很细腻。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好,语言比较规范,教态大方,思维严谨,板书比较工整。

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引入时层次比较清晰,但稍显平铺直叙,学生探究比较少,加速度概念的引入不够自然。有些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充分展示,教师的语速比较快,缺乏抑扬顿挫。

另外,在教学中存在不少与新课标、新理念相悖的地方,如未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未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忽略了过程性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强,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演示和分组实验,以至于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积极性。

03 范小虎 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整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非常显著,整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停地思考。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较准确。在化解教学难点方面,采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视频和数据,由此说明概念在现实中的意义。整节课的容量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难易有梯度,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的亮点在于情景导入采用了刘翔破奥运会记录的视频,激动人心的场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激情与本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同时在概念教学方面注意了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使用了在学校亲自拍摄的录像,真实性强,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并引导学生应用于本节课,学生既学习了概念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也注意了人文与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刘翔的视频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来说,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语言标准而流畅,课堂教学富有激情,能恰到好处地导引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露痕迹,概念和实验的引入自然而贴切。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光电门的介绍略显不足;a、ΔV、V关系的强调不够;语速过快,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04 贾福东 加速度 山东省东营济军生产基地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逻辑严谨、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为适当。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能做到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学生能够主动、充分、全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还能主动提供各自的体验,供其他同学分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实际,创设情景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问符合学生实际,有层次感,如“神六”升空、汽车超车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计算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沉稳随和,控制课堂能力强。本节课的亮点是老师能够通过类比引入速度的方法突破引入加速度概念这一难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还没有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物理学科特点不够突出;教师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发展性评价;板书过于简单且不规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一般,如视频导入不当,主要体现为较粗糙且播出处理不好;有的地方老师不去测量而仅提供数据,缺乏可信度。05 张惠波 加速度 河北省邢台第一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努力落实三维目标;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情景创设有新意,影像资料丰富,剪辑得当,并能与要讨论的问题恰当地结合,如用机器小汽车和足球赛视频来创设速度变化大小及变化快慢的情景来引入新课,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用三个表格归纳出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加速度的定义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如比值法、比较的方法等。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较为流畅、准确,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理念较新,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数字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语言略显平淡、缺乏激情、缺少感染力;板书不够规范,内容安排过多,知识点落实略显不足,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仅测出斜面倾角一定时的一组数据就得出了加速度的值,给学生一个不好的示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处理也有待加强。06 贾 双 自由落体运动 天津市南开中学

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验与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实验探究与过程的评价,整个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师生互动好。本节课知识目标设计合理,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实验设计新颖且贴近生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合作探究排除生活中的假象,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师自拍的不同质量的球从教学楼同时落地的录像非常具有说服力,还有现场拍摄学生手臂下放过程的频闪照片对学生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富有情趣,由此而非常自然地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使人感到很有新意。作为情景创设的长、短尺相结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很有创意,之后教师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反应尺,做到了首尾呼应。

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思维较严谨,逻辑性强,步步有伏笔,语言高潮迭起、富有激情,实验操作与多媒体的运用娴熟,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本课的缺憾之处是没有体现伽利略思想与科学人文教育;板书规范性有待加强;整节课虎头蛇尾,光电门的介绍耗时过多,导致结尾匆忙;牛顿管实验的效果也不明显。但不管怎样,本课仍不失为一堂好课!

07 李凌云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注重人文渗透,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构思巧妙、有效、适切;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表现为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设计合理而清晰。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将激情、智慧和方法融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教学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较好体现。无论是引入新课时的情景创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提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均较高。其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了物理学科特色。再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精练,有启发性,而问题设计又显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尽管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因此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限,教师在时间把握上火候还不够;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时还不够到位。

08 许 春 自由落体运动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

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较为贴切的,目标中非常注重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力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明确,注重探究式学习。本节课设计严谨,引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种观点,一正一误,又通过相互矛盾的实验,引导学生思索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空气阻力,再到学生实验及数据处理、教师演示(频闪照片)现场拍摄照片的数据处理,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层次感很强。整个教学过程遵从物理学的发现过程:现象--猜想--实验,使学生自然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好,特别是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语言表达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板书规范,有艺术性。

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设问设计不到位,课题引入较快,缺乏必要的铺垫,所提问题常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语言平淡,不够生动。各知识点连接不够自然,尤其在分析学生实验数据时,用匀变速中间时刻公式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犯了循环论证的毛病。由于缺乏经验,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较为遗憾。

09 姜 泓 自由落体运动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生活和实验为素材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课题导入自然,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推进,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较多的实验,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设计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验中得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从三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中,学生主动找出产生区别的原因,消除了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问题设计准确,指向性强。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来分析高空坠物的危险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亲切自然。设问有层次,条理清晰,启发性强。思维流畅,不露痕迹。实验操作比较规范。

本节课的亮点是频闪照相的设计有创新之处,用半波氖管作光源,并利用3D模拟,清晰地展现了整个实验系统。频闪照片的拍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体现了真实、可信性。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花费时间过长,内容太多,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后面的内容仓促讲完,反映了教师临堂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了一点。大屏幕出现错误的数据后,没有及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严密,以至于未能得出结果。王仕新 自由落体运动 北京市密云第二中学

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上,能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在新课开始时,通过教师与两位学生测反应时间的小游戏,既简捷地引入了课题,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注重实验设计,自制的牛顿管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现场拍摄的频闪照片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程序,展开师生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关注物理文化,恰当地利用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良好,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能力比较强,多媒体运用得当。教学语言准确,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良好,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书写美观。

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实验安排偏多,两个探究自由落体性质的实验功能相同,过多地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造成了整堂课前松后紧的局面。也因为同样理由,后期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机会,致使教学计划没有全部完成。11 范益民 自由落体运动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制定的三维目标符合课程标准,教学中能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始时师生互相致意后一句“同学们辛苦了”出人意料,同学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稍后才回答“为人民服务”,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引出了反应时间的问题;最后又用“吉祥三宝”的曲调演唱了关于重力加速度的顺口溜,使同学们精神一振,一堂课的辛苦也随之化解,体现了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通过小纸片等实验,从看似矛盾的结果中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是空气阻力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规律的结论,使同学们体会到推理思想方法的威力,同时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师语言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整个教学中基本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所提问题大多比较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调过于平缓,缺乏激情,因而也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教学设计不够紧凑,教学过程拖沓,导致没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而拖堂。铃响后应及时调整,可把分析改为课外学生的思考,但教师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反映出应变能力不够强。课堂效率稍低。12 王小锁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二中

本节课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教学目标制定全面而合理。在新课引入部分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对学生活动情况有恰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中,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师生平等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还能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展现物理过程,处理实验数据。教师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板书设计合理,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自由落体性质的猜想环节中有些啰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课堂应变能力欠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评价不够准确。教师的语言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最后阶段显得匆忙,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初中组)■01严小玲光的反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设计并指导学生经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教学过程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后,利用变魔术的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趣味性地引出两种不同的反射,效果好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并且完全是自制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教学建议及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无生成点,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讨论、交流、评估评价。另外,教师对光污染进行大篇幅侧重介绍,不仅冲淡了本节《光的反射》的主题,也易造成学生对“光”的不好印象。

02吴聪毅光的反射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二号选手所讲授的《光的反射》一课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了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了物理情境,营造出了学习物理的氛围。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在物理世界游戏。1.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引课时,用简洁但极具说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源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者的区别,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顺利进入本节内容。教师还通过欣赏图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运用各种感官刺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体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进入教学核心的内容,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后,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合作,捕捉时机,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感受科学,体验分享。3.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中用到了激光手电这一工具,教师在实验前,特意强调不要用激光手电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等注意事项,于细微之处,显现出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教学建议:

1.教师在动手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但在交流、展示、分析、评价等方面包办过多,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置疑、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效果会更好。

2.合理安排探究,全面掌控教学节奏。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求全求大而导致时间过长、教学超时是本节课一大遗憾。若能将探究主题加以梳理,分明主次,将重点内容做精,简单内容淡化,将会节省一部分时间,使得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得以全面落实。

第二篇:专家点评(初中组)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专 家 点 评(初中组)01 严小玲 光的反射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设计并指导学生经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教学过程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后,利用变魔术的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趣味性地引出两种不同的反射,效果好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并且完全是自制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教学建议及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无生成点,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讨论、交流、评估评价。另外,教师对光污染进行大篇幅侧重介绍,不仅冲淡了本节《光的反射》的主题,也易造成学生对“光”的不好印象。

■ 02 吴聪毅 光的反射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二号选手所讲授的《光的反射》一课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了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了物理情境,营造出了学习物理的氛围。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在物理世界游戏。

1.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引课时,用简洁但极具说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源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者的区别,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顺利进入本节内容。教师还通过欣赏图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运用各种感官刺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进入教学核心的内容,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后,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合作,捕捉时机,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感受科学,体验分享。

3.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中用到了激光手电这一工具,教师在实验前,特意强调不要用激光手电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等注意事项,于细微之处,显现出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

教学建议:

1.教师在动手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但在交流、展示、分析、评价等方面包办过多,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臵疑、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效果会更好。2.合理安排探究,全面掌控教学节奏。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求全求大而导致时间过长、教学超时是本节课一大遗憾。若能将探究主题加以梳理,分明主次,将重点内容做精,简单内容淡化,将会节省一部分时间,使得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得以全面落实。

■ 03 王尚金 光的反射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二中

三号选手王尚金老师所授的《光的反射》一课,目标落实精准,整个教学过程连贯流畅,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训练到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对物理教学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索,教学中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智慧。点评如下:

1.新课导入有新意

教师在充分了解授课对象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利用两个“游戏”让学生先体验成功,再感受挫折,使他们既体味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甘甜,又品尝到了学识不足的苦涩,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种设计对于生长在学识教育、成功教育下的学生们来说,其感受一定是深刻的。

2.实验改进有创意

由于教师的素质较高,物理意识很强,能够不失时机地强调实验的作用,并且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囿于权威、专家的思路,将探究实验加以改进,既降低了实验的成本,又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使得实验的难度降低,节省了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时效。而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不轻信、不盲从”的作风自然也是影响深远的。

3.板书设计有深意

可以看出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花费了一番心思,看似平淡的作图考查,为后面镜面反射、漫反射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一经教师点破,便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而这一环节的过渡,也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教学建议:

1.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

本节课传统的讲授居多,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积极地去感受,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效果会更好。

2.切实体验探究,感受教学成果

新课程倡导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既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传承,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与提升。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求知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本节课在探究的力度上明显不足。虽然学生们也经历了探究的各环节,但却让人有浅显、仓促的感觉。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再做得深入些,让学生的手和脑像耳朵一样动起来,将会为我们呈上一节成功的教学范例。另外,导课时教师所作的铺垫,让学生原本不能及的事情,在学完本节课后仍没有机会尝试解决,这也会令学生们有所遗憾。

■ 04 魏 华平面镜成像 四川省成都市光华中学

本节课依据的教材是北师大教材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在引入和结尾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新课程的理念。

1.注重过程与体验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教师有意识创设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例如:在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比较真实。又如: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还可以自选器材完成科学探究,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2.关注交流与合作

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中又有分工,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既有师生共同评估,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精神。

3.有意识实现“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在提出猜想之后,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方案,教师能转变角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4.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

本节课能体现科学探究的七要素,学生在课堂中能基本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本身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因素;在师生共议中,缺少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缺少必要的情景创设,因而使学生没有新问题的生成;有些环节设计得不够合理,致使课程超时。

■ 05 周静虹平面镜成像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教师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并实施了一节体现新课程标准思想和理念的课堂教学。针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特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从像物的大小关系,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左右关系、上下关系进行了猜想。然后师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不用“镜子”而用“玻璃板”的道理,同时渗透出“替代”的研究方法,“虚像”的概念也进行了恰当的引入。

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关注全体学生动手、动脑,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细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确定像的位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玻璃板后面即像的一侧平放一张复写纸,使得像能更加清晰,更易于确定像的位臵。对于玻璃板要放竖直及如何操作、如何减小误差都有设计讨论。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记录纸对折,从而总结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方法巧妙自然,过程流畅。此后又引领学生欣赏了自然界中由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对称之美丽”,渗透了人文教育。

建议及不足:教学中的探究教学过程显得不够深入,时间不很充分。课堂上缺少学生之间充分的思维碰撞与交流。无论是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还是对结论的分析论证,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估都很少。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去探究,在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这方面再提高一些。

■ 06 王 宪平面镜成像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这是一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地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成功课例。

教师的教学设计从三维目标的制订到重点、难点的确定和突破,都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为载体,激情引趣,亲历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落实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

引课的材料新颖,有效引发认知冲突,达到了创设情境、引发兴趣、自然引入研究课题这一目的。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实验,使学生感悟了虚像的概念。

教师充分地抓住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核心,使各个探究环节相扣相连、逐渐深入,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的探究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发现、共同协商解决探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教师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给学生恰当的点拨,使学生领略由百思不得其解到茅塞顿开之愉悦。教师把发现的机会,思考的空间、时间还给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教师又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引导者,学生们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个较完整的过程,在构建新知识的同时,科学素养得以培养。

对学生的亮点的不夸张、恰当的评价,激励着学生的探究学习步步深入。调动学生互评,培养了学生倾听、沟通、提取信息、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物理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讨论,去创造。

对教学节奏有张有弛的把握。在紧张的探究之后,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体会对称的美,巧妙地将知识应用融入其中。与学生的小游戏--模拟平面镜中的像--一个简单的人体侧躯运动,又让学生体悟到平面镜的特点,使本节课达到第一个高潮。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用唐朝李世民这段简短且富有哲理的话再次将课推上高潮,体现出教师在注重物理文化的同时,又使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

不足之处:

实验探究的数据收集效度较低,不够可靠,个别物理概念表述的完整性有待完善。引课的小实验需要改进:将水浇到“火焰”上并让水位升到淹没火焰的位臵,效果会更好。对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用没点燃的蜡烛替代像的替代法应作详细的讲解。

■ 07 丁克凡平面镜成像 湖北省襄樊市二十三中

丁克凡老师的《平面镜》一课基本能按新课标理念设计,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猜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解决困难,并鼓励学生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培养以实验为本的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传播,并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及时地抓住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在进行交流时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在突破平面镜成像原理这一难点时,通过简易的自制教具,将虚像的原理形象、直观、巧妙地讲解透彻。

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及建议:

1.整个探究环节中,有许多环节是由教师细致指引学生完成,教师放手不够。应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克服困难,从而体会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对学生能力培养更有效。

2.有些环节处理过于模式化、框架化。总想让学生按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中随机性不好。

3.教师授课中语言的生动性、启发性若再加强一些,授课会更完美。

4.应再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过程评价应适时进行。

■ 08 刘国华 光的折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教师语言亲切、流畅、逻辑性较强。组织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较好,亲和力较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实验操作规范,基本素质较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合作与交流,以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领悟探究的得失,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一节探究型的好课。

本节课在设计上追求创新,追求突破。整体设计程序性较强,三维目标落实基本到位。利用“综艺节目”引入课程的方式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叉鱼实验为线索,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层层深入,此实验器材设计巧妙、生动,颇有新意,效果较好。在实验过程中注重以问题发现为线索,倡导交流合作,较好地协调了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民主观,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同时适时进行安全教育,体现了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适时有度,探究实施较有效和有深度。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方面尤其突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光通过半圆玻璃后发生折射的问题上思维转换巧妙,很自然地把实际现象抽象为物理问题呈现,既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又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光的折射。最后对光的折射现象欣赏的配乐解说,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的同时领悟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机地将情感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之中。

建议:

实验器材的改进有新意的同时,应考虑不要把简单的问题过于复杂化,同时可考虑它的功能性。关注学生的过程评价有点过多。应在总结的基础上突出光折射的特点,重点讲解。引入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可进一步挖掘利用,发挥它的资源作用。“是真是假”这样的措辞,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普通话水平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09 息 红 光的折射 天津市新华中学

息红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感到她是一位十分优秀的青年教师。她教态自然、大方,富于美感,让学生感到亲切;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有较强的亲和力,使紧张的比赛场地很快变成师生和谐、民主的课堂。

本节课最突出的是实验设计、实验仪器、实验过程。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视性好。仪器用水雾产生器解决了光路可见的难题,虽然水雾的浓淡还需调节略嫌麻烦,但光源的位臵,光线的方向、角度的可调节性,清晰的光路图让学生产生兴趣,获取成功,为本节课增添了亮点。略感不足的是仪器结构较为复杂,上下激光笔设计、角度转动等给制作带来困难,使用方便但推广价值尚有待商榷。教学设计上还有两个亮点,首先是采用对比法的教学方式,把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内容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方法的渗透。其次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设计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突出探究,突出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己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的过程,动脑动手做实验,并交流讨论了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完成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是一堂比较成功、有实效的优质课。

建议:

对比法教学应进一步拓展、延伸。旧知识、旧方法的使用上还要认真推敲,引出新问题之后还应进一步充实,否则就达不到对比的作用。

自主探究应更开放些,学生应更自主些。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等过程在课堂上都完成得很好。但因为实验仪器的多功效,已为学生的实验做好准备,我以为可以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实验,集体交流讨论,感悟出新知识,以减少流于形式的说法。

■ 10 李桂英 光的折射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九中

本节课授课教师从展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例(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时用自制的简易小磁性光路演示板引导学生猜想折射方向,效果好,既方便实用,又能解决问题。这种利用模型展现光路的方法,更形象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同时可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注重探究学习,注意知识目标的落实,精心设计实验,把演示实验调整为分组的学生探究实验。这便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更可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设计实验中,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分组实验选用了香皂盒及激光笔,易于操作,既实用,现象又明显。器材来源于生活,体积小。香皂盒密闭性好,事先又通过卫生香烟,可长时间保持烟雾,增强了光路的可见度,便于实验探究。

总体上本节课注重教学设计中的实验,语言规范,条理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教师最后给学生展现一个美丽奇妙的折射世界,让学生登陆自己的网站了解折射的有趣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生观和情感教育,基本上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优质课。

遗憾之处:

在探究过程的落实中,教师在课堂中讲述较多,学生思考的余地不够,过程评价未能体现,互动较少。学生的探究要求被忽视,没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 11 盛 军 光的折射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语言风趣,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本领和应变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足见教师的个人素质较好。

本节课线索清晰,各环节过渡较自然,以生活中熟悉的物理现象为载体,贯穿整堂课。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并设法弄清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进生活的理念。也让学生领略了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中能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关注过程性评价。在实验仪器的设计方面很有新意。如模拟渔夫叉鱼场景的装臵简便、易操作、效果好,且具有更多功能和实用价值。又如光的折射现象观察仪,教师仅在毛玻璃板上直接粘了一张黄色包装胶带,就使得光的折射现象的可见度大大提高。整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本节课也还有些方面值得商榷:

1.引入新课的视频所创设的情境实效性不高。

2.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不够注重,不少规律不能大胆地放给学生去探究,而以教师演示后学生模仿或是对已给规律进行验证的实验居多。

3.在以学生为本这方面表现得尚不够,教师提示或进行引导叙述的语言过多,学生独立思考或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足。

4.个别地方教学语言不够严密。

5.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宝贵再生资源,如:激光射到鱼身上,在倒水时光斑的移动现象等。

■ 12 龚 舒 光的折射 云南省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本节课教师教态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充分渗透科学探究的实验研究方法。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堂结构设计合理,能将各种多媒体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听课的学生与教师感觉轻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的乐趣。

自制的光的折射实验仪器简洁明了,学生手边的每块玻璃砖都附上黑纸,玻璃砖上还画有直线,非常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且效果明显,学生利用教师自制的折射演示仪探究折射规律时较为方便,很容易发现“三线共面、光路可逆、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

但整堂课的教学过于程序化,各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有些生硬,知识迁移不足,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潜在水中看岸边的景色更近”这一错误例子时,教师没有加以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评价不足,体现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尚有待提高。

■ 13 任欢菁 凸透镜成像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任欢菁老师的《凸透镜成像》一课,三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明快,运用了先进技术,实验创新,课堂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给学生和听课教师以美的享受。她的课是一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示范作用的好课。

本节课有以下两大突出的亮点:

1.实验创新。任欢菁老师设计的学生探究实验不是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作简单的改进,而是一种具有真正现实意义的发明创造。她成像实验中的发光物体由四个发光二极管排列而成,用红、白两种颜色区别像的倒正,同时在发光体和光屏上都标上同样高度的格子,具有稳定、量化、无污染的特点,有效降低了对实验环境的要求。她的创新实验,使学生在科学情趣的引导下成为投入科学探究的主角,获得了印象鲜明的物理规律。她为学生重视科学实验、重视创造发明提供了实例展示,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最好的榜样。在探究实验的交流评估阶段,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处理了多组实验数据,突破了“像与物所在范围确定”这一教学难点。

2.设计巧妙。任欢菁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和感悟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利用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创设探究情景,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对实验器材、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为学生的探究打下了基础。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分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不同小组分别进行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实验,既解决了时间紧的矛盾,又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课程最后,又利用“东方明珠”电视塔进行教学反馈,使得整节课前后呼应。她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进行点拨和引导,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有以下两点可进一步完善:

1.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有充分的认识。由于初二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探究实验中变量的讨论环节可以不在本节课中出现,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及时的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较多地关注了教学设计的实施,对学生课堂生成的个别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4 胡彬霞 凸透镜成像 广西省桂林市中山中学

胡彬霞老师执教的《凸透镜成像--照相机的成像规律》这堂课,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得到落实。教学中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教育。在实施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一组她自己儿时的照片来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比较自然。教师能精心设计实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教师实验操作规范、合理,实验能力比较强,重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教师教学富有激情,语言流畅,表达具有逻辑性和感染力。板书合理且具有艺术性。

老师在教学中有大胆的鼓励,恰当的适时评价,尝试用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激励学生,但教师的现代技能还显得薄弱。总之,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本堂课有待商榷之处有:

1.课题中的“照相机的成像规律”表述不严密,需斟酌。

2.在学生提出“蜡烛所成倒立的像是虚像,因为手指放在像上烧不着”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点拨还不到位。在学生摆放错了“福娃”的像时,教师对学生思维障碍之处关注不够。

3.对学生探究实验的指导还需深入,对学生实验所得数据存在的问题需及时地加以正确的评判、分析和处理。

4.提问还需加强适切性,如:“下面请同学介绍两个概念……”

■ 15 刘秋伟 凸透镜成像 贵州省威宁民族中学

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切合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基本能得到落实。本节课教师设臵了一系列的“发现式”学习活动,力图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并提供了较多的时间与较大的空间。实验器材的安排与设臵为学生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比较强,多媒体的使用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尚好,整体实施情况良好。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有:

1.教学流程不尽合理。如,在PPT上先呈现了“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原理”,然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可能会降低实验探究效果的达成度。

2.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来说,还要提高探究的开放度。

3.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找到像”不太明确,可能会导致学生实验得到的数据差异较大。另外,在学生实验数据有明显差异时,教师处理不当。如:物距u相同,像距v差异较大时,教师没有关注;物距u=15 cm(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像距v等于20 cm(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教师一笔带过,缺乏科学严谨性。

4.教师还应加强语言的规范与准确性,板书的规范性与艺术性也有待加强。

■ 16 曹含芳 变阻器 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

整节课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亲自总结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并学会正确的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教学设计注意了以学生为本,注重探究式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教师的基本素质很好,语言清晰流畅,简洁生动,能够很好地使用普通话。教师的姿态表情很具有亲和力,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能够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操作准确,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演示较为熟练,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缺点及不足之处:

1.无板书,现在已经不提倡“无粉笔”教学,因为有些问题或结论仍要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看到并进行思考。

2.教师讲述过多过细,表现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放心,例如:对“铅笔芯接入电路”这一简单操作,教师进行了过于细致的交待,生怕学生接不好,这样会显得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指令。

3.课后无作业。

4.重点不突出,重点应放在变阻器的使用上。

5.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水平低。

6.过多地依赖课件。■ 17 朱学军 变阻器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六中学

本节课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方法渗透、师生互动、教学实效等诸多方面都反映出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都是比较到位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景的创设得当、适时。以提出问题营造了较好的氛围,同时提供了材料背景。

教学目标的制订重点突出,难度适当,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实施从原理、结构、连接,到注意事项、巩固拓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知识构建自然流畅。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渗透着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

识别滑动变阻器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观察并表述出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认可,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做实验,体现了对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语言流畅、诙谐幽默,教态自然,表现出该教师很好的教学基本功和心理素质。

以歌曲为本课作结,利用歌词总结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令学生不是想着作业的负担,而是在歌声中结束此课,很有创意。

不足:

教学中个别地方语言有点随意,教师的语气可以更富有激情。

■ 18 刘超洋 变阻器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中学

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与方法,渗透科学教育方法。

引课新颖恰当,利用常见的收音机揭开调节音量的奥妙,真正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的理念,联系实际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

语言诙谐幽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亲近感。

自制滑动变阻器的模型。

教学设计巧妙简单。例如:用粉笔解决了变阻器的结构设计问题,自制的霓虹灯变阻器巧妙地解决了变阻器的特点。

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小组讨论、同学交流、动手设计制作、教师演示展示、分组实验等。

不足:

教学重点不太突出,在变阻器的制作上不应花费那么多的时间。

语言不够准确、精练,老师的搞笑语言太多,未能给学生创设安静思考的环境。

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评价过多。

教师的语言讲述过多。

最后一个环节提到的电子琴原理有待研究。

有几次打断学生思路的地方。

应用举例略为不足。

板书设计要注意条理性。

■ 19 闫 芳 变阻器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以“舞台表演”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后及时拿出器材背后的装臵让学生观察,很好地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之中。因此,情景导入很好。

课堂组织自然流畅,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的素质较好,语言规范,表达科学清晰,能适当进行过程性评价。课件的使用与自制教具的使用突破了难点,强调了重点。

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学习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在探究时设臵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不足之处:

本节课较沉闷,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无法回答。

对学生的启发不够。

上课缺乏激情。

有些表演的感觉。

组织教学,时间把握不准确。

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讨论较少。

教师讲授过多,探究过程没有作为重点,流于形式。

■ 20 孙 霞 变阻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二中

孙霞教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她在教学中能够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创作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孙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逻辑性较强,能层层深入提示事物的本质,并以问题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上,通过找不足,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做得较到位,有独创之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引导思路清晰。这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发展了思维,并且使合作的精神得以体现,促进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既使物理课程标准得到了落实,又达到了评价的目的。教师授课时充满激情,整堂课效果较好。

建议:

教师上课时语速应再放慢些,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思考空间,同时更科学地分配各环节所占时间的比例。

■ 21 陈红梅 变阻器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实验中学

陈红梅老师《变阻器》这节课是一节较成功的物理课,课程设计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应用及扩展应用各环节处理得较为恰当,重点较为突出。媒体的辅助作用较好,教师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教材研究到位,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

建议:

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准确、恰当、及时的评价,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互动机会,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另外,教师的语言应再丰富一些,这样学生思维的效果会更好。

总体来说,本节课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 22 王 峰 变阻器 山东省济宁师专附中

王峰老师所讲的《变阻器》一课,在整体设计上,理解贯彻了义务教育课改新标准,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用自制的可变亮度灯引入新课,简单明了,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采用“情景-探究-应用”的模式,通过四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制变阻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技能,使学生亲身体验了自制仪器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运用观察、自学、讨论、交流等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在对比自制仪器与实验室变阻器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又能及时发现不足。在改进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敏锐发现问题并指导其转换思想,这是种思想方法教学的渗透。

本课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教师精心设计演示的实验仪器--测风仪。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这种思想去发明、去创新,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能显示压力或温度变化的仪器,从而使所学知识及思维方式得到极大拓展。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本课出彩点多在后半段,前半段相对平淡,应平衡使用教学资源,形成合理的教学高潮与低谷。二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偏多,师生互动有待提高。第三,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对如何设计利用板书应当有更多的思考。

■ 23 李桂凤 变阻器 海南省实验中学

李桂凤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基本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思路新,教学目标设计能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能够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实施有条理,台阶设臵合理,学生参与面较广,能够设计较新的物理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次知识技能。教师的语言平和,但逻辑性与艺术性欠佳。实验操作较为熟练,对教学过程的把握有一定的水平。能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但课堂组织能力一般。

建议:

一、要完整地实施探究的过程,既要对实施探究实验的过程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又要指正学生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二、要加强语言的训练。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上课的语言过于平淡,没有节奏感,缺乏感染力。

三、应在物理文化与学科交叉之间再下功夫。

■ 24 赵艳梅 变阻器 河北省唐山乐亭新戴河初中

赵艳梅老师整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手脑双动,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灵活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整个探究过程节奏得当,教师并不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鼓励评价每一个环节,顺利过渡教学内容,基本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沟通交流,使得交流方式多元、立体。将探究实验相关事宜以说明书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培养了学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课件设计人机互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等使用特点。板书设计脉络清晰,书写规范。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足之处:

教师在尚有时间的情况下,略去了预先有所准备的自我评价、家庭实验室等环节,给人以课不完整的感觉。

■ 25 杜忞芩 家庭电路 重庆第八中学

这是一堂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课例。

本节课首先谈到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为后面的开放性实验作了必要准备,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视的。然后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践的过程。通过展示老师家庭中的各种电器提出问题:要让家中的电器正常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器材?并通过家庭电路示教板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

本节课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老师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利用自制学具,巧妙的让学生学习使用测电笔,安装模拟家庭电路,使学生学以致用。

■ 26 王晓明 家庭电路 辽宁省大连市育文中学

整节课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教师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基本素质很好,语言清晰流畅,简洁生动,能和学生较好的进行沟通。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注重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通过录像、小实验等创设了安全用电的具体情景,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进一步思考。如通过小实验感受短路的危害,通过寻找录像中的安全隐患加深认识安全用电的意义。此外,通过计算,从理论上加深对安全用电知识的认识,也是这节课的一个特色。

建议:

可多增加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 27 贺同君 家庭电路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生活和实验为素材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课题导入自然,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推进,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语言富有激情,实验操作与媒体的运用娴熟,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本节课的亮点是演示装臵和学生实验仪器的设计,通过“模拟人”的实验,认识触电,真实导线与粉笔画的导线结合,使学生直观认识电路的组成。

建议:

一、老师的引导可以再少一些,学生的探究可再开放些。

二、实验最后应将电能表、开关等真实的连接起来,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更深刻一些。

■ 28 杨志强 家庭电路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中

杨志强老师利用学生对老师的好奇心,从自己的结婚照、家庭布臵来引入课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让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展开学习埋下了伏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通过展示电吹风突断引出保险丝,又由保险丝引出三孔插座,再引出火线、零线、测电笔的使用等,最终把家庭电路的整体展示出来。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把一堆较为零散的知识点在课时结束前全面地归纳出来,构建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大脑中有了一个整体框架。每一个知识点之间语言衔接较好,有提问,有启发,有学生之间自问自答。每一个问题设一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钻,朝需要解决的知识点方向思考,层层推进,有的放矢。每一步都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能力。师生之间有较好的互动。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一定的幽默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自带器材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有很好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用心学习。课程体现了人应尊重科学,提高自我用电安全意识。

建议:

1.引入时间较长,使后面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较仓促,有些预期目标未达到。

2.设问不明确,学生有时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

3.知识最好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框架较好。

4.课件内容较散,需加强先后性、逻辑性,尽量做到让人一目了然。

■ 29 董 霞 家庭电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

本节课教师思路顺畅,层层深入,在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讲解,充分体现了年青教师的青春活力和灵动的物理教学思维!

优点:

1.全课讲解流畅,过渡自然。由最简单的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电器开题,不断加入各组成部分,由局部至整体,让学生充分了解电路组成。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知识重叠部分,如:由测电笔判断火线、零线,顺势讲解其结构、原理等。

2.设问精当,充分启发学生,互动性强。通过“此人是如何触电呢?”(展示图片)“应该用何方法避免呢?”(脚离地)“双脚离地有些困难,有什么方法呢?”等五个问题成功讲解单手触电,并引入双手触电过程,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3.全课都在细微之处贯彻了安全意识,尤其“测电笔”部分相当精彩。

缺憾:

1.课程内容过于丰富,致使侧重点不明确,特别是电路组成、测电笔使用方面缺少动手练习机会。

2.整体顺序有待商榷:进户线在电路组成部分后段讲解,致使在讲解其余各组成电路时,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电路中“完整电路”的“电源”知识,有多次茫然不知所措,也无判断根据,仅能依据老师暗示猜想,猜想后,也不能得到解释。因此将进户线提前讲解十分重要!

3.触电部分有误导之嫌:由于在单手触电时,未给出清晰的“触电”概念,学生回答时说“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会触电”,对此,教师未及时予以纠正。■ 30 杨 凯 家庭电路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四中学

在杨凯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新知识的构建过程:通过对学生亲自经历过的生活情景进行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配合适当的启发和讲解,辅以恰当的探究实践和课件演示,直观反映教学内容,分步骤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确是一节亮点纷呈、节奏明快、简洁流畅的优质课。

1.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整体到局部再还原为整体的思路贯穿其中,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提问将知识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求知需求,再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获得所需答案,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通过交流、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录像和电路各器件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结合教学演示仪器将抽象的电学知识直观化,再通过简单明了的实验演示(模拟人)将触电的形式和后果介绍得很清楚。

3.注重过程性评价。

通过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体现教学的导向,鼓励和赞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融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4.个人教学技能优秀。

教学语言流畅,教态自然大方,提问有效,教学的逻辑性较强。

建议:

1.适当做一些知识拓展。

2.可再给学生一点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第三篇: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有感

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有感

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津举行,今天是第二天,有幸观摩了八届大赛课,受益非浅。

引入意义深刻:

1、天津是周恩来总理读过书的地方,他有一句名言:为中华的崛

起而读书!……

2、佛罗伦萨之谜引入托里拆利试验(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学

生)……

3、盲人残奥会主题曲及其独白……意义更深刻

4、魔术水壶(良心壶):利用两种液体,两个小孔……

自制教具突破难点:

1、自制水透镜:通过注水和抽水改变水透镜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

了水透镜的焦距。

2、自制弹簧秤测力计:用泡沫可以保持最大刻度,解决了测大气压力时,瞬间读数时不准确的弊病。

3、自制抽水机:利用针管自制

亮点回顾:

1、自拍试验过程解决不宜课上演示的实验。

2、自带相机,当场拍下学生实验当堂展示,具有说服力。

3、利用覆杯实验拓展托里拆利试验。

4、利用塑料袋收集浸在液体里物体排开的液体,用弹簧秤称出排开液体的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相比,就能轻而易举的得出浮力等于物理

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

从这几节课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位教师不仅是在用心来授课,更是用脑来教课,每一节课都倾注了老师很大的心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精心的准备,用心的思索,耐心的讲解,达到会心的微笑。每一

节课都有一定的实效性。

第四篇: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赛.听课感想

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赛

------------------听 课 后 感 想2010年5月22日,我校四位物理老师,抵达乌市第四中学参加第九 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赛新疆赛区的听课活动。

本次我们共听了十一节课,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每一堂课都有点睛之笔,堂堂课都至少有一处亮点,每节课都值得学习,本次听课收获多多,也长了不 少见识,其中四位选手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确是很不错的,整堂课结构严谨,重 点突出,前后贯联,始终贯穿了探究式教学这一思想。

老师在深入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把新课改的理念很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师生合作、互动,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石河子第八中学梁老师讲的<<浮力的应用>>,让人印象深刻,有小动画引入课题,采用“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老师提供实验器材,学生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找到改变浮沉状态的方法,使学生对应分析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如何应用浮沉条件的,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教师自制教具很突出,尤其是魔术创设情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最后请同学与教师共同放飞孔明灯,把本节课推向高潮,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还有克拉玛依六中的范老师讲的《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课,男老师发挥了魔术师的魔力,有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整堂

课以玩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完成了探究实验,共24人,分六组每组只探究一个实验,实验设计很新颖,很有趣,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好奇,教学投资也很大,光大型的吹风机就有三个,本节课的亮点实验全靠这三个吹风机来完成,使得飞机机翼的上升得以实现。是本节课达到完美。参赛选手都形象非常好,可谓俊男靓女。而且普通话也不错、表达非常流畅,很有亲和力。除外表之外,在课堂表现上亲和度较高几个例子是:

昌吉市五中的朱斌教师,白衬衣、领带、——职业又阳光的形象,很利索。加上声音洪亮、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有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说:“我就等着你”、“就你来回答”等等,在对学生激励方面,一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听上去就没有那种程式化的感觉,感觉就是发自内心。所以,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既紧张、又活泼。他的课的一大亮点是为理解串并联电路专门自制了击剑服,让学生穿上现场表演击剑看是谁的灯亮了,把课推向了高潮,我感觉另一大亮点是自制按装的声控开关控制的灯,请不同的学生在白天的情况下怎么把灯弄亮,老师很有耐心,终于在第三个人是把灯弄亮了,实验设计很好,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大胆尝试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课堂效果非常好。而且每一组实验小组在汇报时都用实物投影出已连接好的电路。

还有哈密石油外国语学校的徐老师的课,幽默风趣,也有魔术师的风范,课堂特别活,让人听了也很轻松,试验和克拉玛依的老师有相似之处,都很有创

新,资金投入也大,课堂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解释实验现

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

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唯一遗憾的是他与兵团一中的老师普

通话说的不太好。

有个别老师评价语言贫乏,“好” “很好” “太好了”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电路、步骤、记录表格,自主进行

数据处理和评估。并且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学生的实验数据,甚至乌市兵团一中

和奎屯的两位老师让学生现场在电脑里直接输入实验数据,体现了真实可靠,可

信度高的特点。

本次参赛老师都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师的良好素质,也展示了新疆物理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有创新度的教学表现为有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且效果好。

本次听课收获很大,节节课都有惊喜,有创新度的教学表现为有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且效果好。都有很多学习的地方,让人感觉不容错过,真正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多听听大赛课才能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是自己不断进步,而不是闭关自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更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出去听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是自己学无止境,不断进步。

2010.06.01

第五篇:海南省九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比赛点评

海南省九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比赛点评 海南实验中学 徐建华

一、评价标准简介——三维目标和五维视角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1、参与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学生参与的表现——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2、亲和度——形象和教态、语言和思路、气氛和感染力

教师亲和的表现——善于建立一种和谐默契的师生双边关系,善于营造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气氛。

3、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说:有没有必要的思考讨论的时间 有没有必要的动手展示的机会、有问题时有没有质疑机会。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问题是否适当,启发是否有效。从资源整合和利用的角度:教材、生活、生成资源能否自如有效整合、恰当运用。

恰当的自由度的表现: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的高效主导。

4、准确度——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和准确落实 教学重难点的准确确定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准确的表达、详细得当的讲解,操作正确、规范、可见度高。

5、创新度——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方面的创新。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机智。板书设计的独俱匠心。

有创新度的教学表现为有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且效果好。

这五个维度反应了这样的视角:学生状态、教师素养、师生双边关系、学科特点、师生体验和发展。

二、从五个维度对本次大赛进行评价

1、参与度

选手的共同优点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并且用各种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从选题上看,八位选手有六位选题《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课题有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参与度能体现得很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电路、步骤、记录表格,自主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估。都体现了这一点。选手们在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上下了功夫。有两个教师在教学中,还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组,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学,还参与了教。是个新现象。有两个课堂上学生发生故障后,同组、邻组交流,还举手和教师交流,可见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比较而言,参与的有效性方面,比较突出的有这么几个地方:(1)海南实验中学廖玉影老师:预设到按电路图连接实物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准备了视频示范。她是在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问题后才示范。使示范有针对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2)、海桂学校陈老师——如果你的器材不够,你可以来上面来取。虽然不是每个组都存在器材不足的问题,但这样做每个组的学生都会去用心选择实验器材。

(3)海口一中尹民老师,让学生找电路连接中的错误。他的做法是:先分好工,“一个组找一处错误,不能重复”,再放录相。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这段时间教室里相当安静,这种静静的观察恰恰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表现。还是这个教师,在每个活动环节不是笼统问一声“做完没有”,也不是说“我想大家已经做完了吧”,而是说“做完了的举手”,关注并促进了全员的有效参与。这位教师课堂上全程参与度也是较高的。

在这个维度,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有的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反复和同一个学生交流,有的只关注课堂上一边的学生冷落了另一边的学生,有的只和举手的学生交流。有的只看参与的形式、过程,不关注参与的效果。有的教师在促进学生全程参与上做得还不够。

2、亲和度:

参赛选手都形象非常好,可谓俊男靓女。而且普通话也不错、表达非常流畅,很有亲和力。除外表之外,在课堂表现上亲和度较高几个例子是:

(1)、海口一中的尹利民教师,白衬衣、领带、眼镜——职业又阳光的形象,很利索。加上幽静、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有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说:“我就等着你”。在对学生激励方面,一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听上去就没有那种程式化的感觉,感觉就是发自内心。所以,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既紧张、又活泼。还有吴多学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紧张时轻松地调侃:“你怎么比我还紧张”,大家轻声一笑中缓和了学生的情绪,学生顺利地答出了问题。

(2)、海南实验中学廖玉影老师。表达简洁明白,在对学生评价时,叫出了学生的名字——梁倩回答、何真真回答。能叫出学生的名字的老师是有亲和力的老师。她的秘诀是在学案上有一条——姓名。可见是个有心的教师。

在这个维度表现不足的地方也有:有些教师虽然面带微笑,亲切自如,但还是能感觉到他和学生之间有距离,为什么有这种距离呢,可能因为在教学中比较集中思考自己的课怎样完成,而对学生的表现不那么在意。如说:现在大家该完成了吧,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看法的原因,而是一句话带过去:这不过是什么什么而已。这样主观的教学是缺乏亲和力的。

3、自由度 教师们基本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来学习,并通过问题、讨论、实验、观察很多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媒体和利用上更是百花齐放,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多样而有效。比较好的例子有:

(1)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陈业娇老师、廖玉影教师等,对实验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让学生作了充分的,评价,姑且不说这样做合适与否,但的确提升了教学中自由度。陈业娇教师、尹利民教师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也提高自由度。羊富曼教师让学生从两个电功率公式中选择实验原理也是提高了自由度。

(2)在资源整合方面。尹利民教师做得非常好,灯泡的亮度——生活资源引入,在教学过程中,他让学生观察测电阻的电路图、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内容,没有忽视教材资源的利用,并体现出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的教学。吴多学老师,利用课本上的小资料,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用电器的不同额定功率。同时自拍了一些家用电器铭牌,让学生提取铭牌中与电功率相关信息。让学生判断用久了的用电器的功率大小,也是一种来源生活的生动的教学资源。落实了“关心生活中用电器功率”的情感态度目标。郑谨之老师家电下乡,赵大叔家保险丝烧坏了的引入也是很好的资源,体现从生活到物理、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定安的陈菊玉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新型电能表。(最好是点到为止,可让学生课外去了解它们,不必在课堂上深究。)

这个维度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一是老师课堂提问的低效。如对电路、实验步骤、数据、结论等相互评价时,问题很多是:同意吗?把一个评价变成了简单表面的规范的纠错,削减了学生思考的自由度。没有引导学生根据电路、表格、步骤各自的特点去评价、并从评价中去体会实验设计实验的要点。如电路能达到测验目的吗?正确吗?表格能记录下所想记录的证据吗?能全面反应证据的特点吗?步骤可行吗?没有从整体到局部去处理这些问题。也许一节课做不到,但应该分散到不同的课中去逐步做,至少有一个方面有所体现。有的问题空而大:看了学生设计的电路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电路呢?看了学生记录的数据问: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吗?问题大而空。大而空的问题要么让学生无从说起,要么怎样说都成,没有确定的答案。可以问:按照这样的电路图做实验,能测量出小灯泡的功率吗?这个电路图有没有不对的地方?通过数据分析,你发现灯泡的亮度变化和什么的变化有关?是什么关系呢?二是群问群答的互动现象还很普遍。有些老师几乎一节课都是群问群答,这样让学生有随声附和的机会,少独立思考的自由。三是对教材资源的忽视的现象很普遍。如果能引导学生亲近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资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节课可能不用做得那么辛苦,每个步骤的问题教材上都有规范的提法,但被大家忽视了。五是教师的预设和包办过多,牵引式的教学痕迹非常明显。表现在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上,大多数老师引导学生直奔一个主题——灯的亮度和灯的电功率的关系。而没有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去思考结论。如果学生自己思考,还有灯的亮度和电压的关系、和电流的关系呢。可能老师们有个担心,学生要是说到亮度跟电压、电流有关那不对,又要花时间解释,其实这个问题处理很简单,让学生观察两个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串联和并联时亮度也不同,就否定了亮度和电流电压的关系,不让学生有机会作这样的思考和分析,这也限制了自由度。

4、准确度

本次大赛一个突出的亮点是运用媒体增加实验、图表观察的可见度。教师们在操作上规范、也能在画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廖玉影老师的视频连接电路的示范、尹利民教师的纠错、陈业娇老师的引入投影,都非常准确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物理过程和操作过程。吴多学教师简单的计算练习中也注重解题习惯的养成。这是从操作的层面来讲。教师们很注重操作、动手的准确度。多数老师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基本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每个老师在多数时候表述是准确的。比较突出的是吴多学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反映了老师对教学目标和准确把握和落实、反映了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准确确定和处理,反映了老师对课程前后内容准确的整体把握。这节课从设计到实施,有较高的准确度。

也些做得不够好的:一是目标确定值得探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有三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把知识技能目标确定为:通过测量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压表电流表的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可以说这个目标的确定是不准确的。而另外三个选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这个目标确定准确。二是情感态度目标在教案中写得具体,但没有在课堂上有效落实。大多数选手在测功率时确定的目标有认识用电器正常和不正常工作时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科学使用电器和节约用电意识,但课堂上没有这样去做。有的在节约用电的意识培养相落点低,只从浪费钱的角度认识而不从浪费资源角度认识,有钱也不能不珍惜资源。三重点确定不准确。突出的是《电能》这节课把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的转化当作重点是不对的。课程标准上只是说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而老师却把什么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什么能的具体情况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能量知识非常有限的时候这样处理有失偏颇。有的选手确立的重点范围过大、《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节的重点是“用伏安法测电功率”,重点包括原理、电路图、记录表、实验步骤、及评估都是,最后不知哪是重点。四是重点不够突出,虽然确定了重点,但教学过程中平均使用时间和力量。五是难点的把握不够准确。与课程的安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大相符。难点的确定多数偏向于实验设计,学生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是独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欠缺,如正确连电路、排除故障。六是教学容量上把握不好。多数选手教学容量过大拖堂,个别选手容量小把一个不重要的东西反复重复。七是教学语言的准确度不够。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课程,教师特别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如很多老师习惯说测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而不说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如板书中“电源的实质、用电器的实质”这种提法也不妥当。如学生在表述中把灯泡的功率大小用瓦数来说明,老师虽然问了学生这个瓦数的意思,但没有认真纠正这种表达,要说也应该说“电功率的瓦数”。这不利于养成学生准确运用物理语言的好习惯。个别老师误把电能表测量的电路中用电器能接入的最大功率说成是电能表的功率。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事项,也是口语化不准确的表达。物理启蒙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和好习惯,老师要带头做好示范。

5、创新度

可以说,每节课都包含老师精心的创新。我们的教师在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的熟练运用和与实物操作的有机结合,也是本次大赛的一个亮点。

比较突出的有:

(1)尹利民老师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处理。他不是让学生凑出来再列出来,而是通过对一个电路连接的纠错来引起注意,再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有的老师列出五六点来让学生注意,又不对注意事项进行分类,这么多要注意的很可能导致学生什么都难注意或顾此失彼。尹老师在学生观察前还分组布置了任务,提高学生参与度。还有在引入时两个灯泡亮度比较和一个灯泡亮度变化比较相结合,这个引入新而有效,他的测量问题的提出比较自然。郑晓岱教师在引入时也有类似的设计。尹利民教师也是唯一一个分组回答问题的老师。

(2)郑谨之教师的“赵大叔家电烧保险”故事引入也是一种创新,她的仿真投影板书也是一种创新。(吴多学教师也有相同的创意)。陈业娇老师的家庭电路电压表投影示数、灯泡亮度观察也是创新,作业布置也是一种创新,她在器材选择上的不确定性(部分组不给全)也是一种创新。

(3)廖玉影教师的视频示范,是基于对学情把握的一种创新。这种示范方式除可见度好之外,是可以重复的(虽然没有用到重复)。

(4)吴多学老师把两个单位J和W的关系介绍和两位科学家的介绍结合起来,还运用科学家的名言和学生共勉,也是一种素材整合和利用的创新(但还是要通过强调防止喧宾夺主)。他的作业和下课的教学挂勾,也是创新,反应一个教师对课程的总体把握。

这个维度不足之处有:一是有的创新值得商榷。如把“非常六加一”引进课堂,这个想法非常好,想运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度也可以理解。运用“非常六加一”中什么元素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仅仅是李泳这个标签吗?这个娱乐节目和教学之间有没有联系、能不能有机联系起来?教师没有在这个方面做文章。还有在读视频时所用的背景音乐声音大、节奏强、九个条目的视频在这种音乐背景下读下来,真的没有什么印象。背景音乐的创新成为学生认真阅读的干扰。二是过多的预设影响了生成,断送了创新。可以看出,很多课,很多时候学生被老师牵着走,鲜有生成,教师牵得紧妨碍了学生的创新。三是有些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忽略过去了,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创新能力上的不足。

(把羊富曼的课进行下去。)

三、对青年物理教师的几点建议

(1)教学设计时要研究教学目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考虑:第一、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懂得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依据是什么(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只是参考,要结合自己的学情和条件来定);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可行吗、是不是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如何关注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情况会影响课的效果,怎样应对,得准备一到二个备用方案。

(2)教学实施时心里有课,更要有课堂,有学生。教学过程是一个感知、判断、调整、逐渐走向默契的过程。教师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对教学活动情况有敏感的感知、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根据情况推进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经过调整达到和学生默契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上尽量前紧后松。给生成、师生自由发挥留些余地。

(3)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写一下实录,这样你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课。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目标确定是否符合课标,达成的情况如何。3.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了吗,学生学习得快乐吗。4.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是否按预设完成教学,如果改变计划,原因是什么、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5.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下载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