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2007年11月26日我十分荣幸的和东莞十八位中小学美术老师前往江苏,一个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厚,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旖旎的地区,参加为期一周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比观摩活动。
参赛的有来自各个省的学校,小学组十八节课,中学组也是十八节课,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总是最难忘的。其中的小学的课包括来自山东省济宁市陈晶老师的四年级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来自上海市方漩的二年级课《火火的向日葵》,吉林省吉林市周晓峰的二年级课《蔬果变变》,辽宁省沈阳市杨蕾的五年级《有趣的汉字》,安徽省淮南市黎黎的三年级课《吉祥图案》,四川省成都市刘颖的三年级课《老茶馆》,北京市海淀区田春娣的一年级课《小雨了》,以及我们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陈柯倩的二年级课《象形文字的联想》等。边看边感悟,随时学习。循序渐进的旅程,就像循序渐进的知识,每到一个环节就增加那么一点知识,一点点地积累。
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性的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玩一玩,做一做,动一动,摆一摆,看一看,学一学,评一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在美术教学中,互动,交流,创造,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满足和愉悦,为此,他们也享受到了快乐,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美术教学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舞台,当一件件美术作品出现在展台上的时候,被感动的又何止是我一个人呢?
一:观赏感悟
先说一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节课是山东省济宁市陈晶老师的四年级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教师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醒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师的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每个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的,很流畅,重难点突出。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从她举手投足中流露出来的一种非常干练的感觉,我想这些除了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以外,更多的是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她平时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与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作为支撑的,从她对这节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到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她个人上课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对美术教学的热爱都看得出来。
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兵马俑幻想曲》,音乐总能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让学生从音乐的旋律中联想到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再让学生看视频,在这样画面配合音乐的相结合的方式带来的震撼力还是很大的,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精神注意力。教师介绍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位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了解历史过程中引入课题)
紧接着下一环节教师循序渐进的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过渡到细节对秦俑的欣赏。解释什么是俑,秦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以及配合课件介绍秦陵兵马俑,兵马俑由三个俑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马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站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
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再进一步深入到重点的细节欣赏,突出美术教学的特色,在这一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引导学生从帽子,表情,服装和动作各方面观赏,从众多的兵马俑中让学生猜想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秦俑的哪些部分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间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从师生交流到教师总结:兵俑有三个不同:1 法式:军队中的军官都戴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2表情。3服装与动作,不同的人物着装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俑(将军)。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目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最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整体欣赏,谈谈感受和感想。然后拓展点题: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整节课从了解历史,到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过程中,教师从对兵马俑整体欣赏——细节——整体欣赏,其中细节这环节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作为重难点,我想这样的一个紧凑和清晰的教学结构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二:媒体结合教师利用了实物投影演示了绘画或制作步骤方法。清晰的示范,适时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有序的步骤,细节的提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美术教学与信息教学技术的整和,能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课堂教学,使美术课堂耳目一新,丰富多彩。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孩子们渴望在课堂上“大饱眼福”让丰富的造型形象深深引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再创造能力。三:激发兴趣方式多,体验探究中领悟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实践是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经常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绘画愿望。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对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具备独特,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任何内容都可以归于他的笔端,由于没有任何思想,技法,观念的束缚,他们对任何题材都能挥洒自如,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经常可以出现一些令人惊奇的奇特布局和效果。
四:展示与交流,引导加鼓励,感受成功喜悦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运用的方法例如:“1评一评你最喜爱的哪件作品,为什么? 2谈一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的表现方法。”这些交流的环节都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创意,品评别人的作品,让你我他走进自己的作品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起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对孩子来说,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在听了这么多节课后我发现教师们的又一个共同点就在一节课过程中表扬学生的语言表达艺术中运用到
了很多不同的语句,并不会单一性,比如说:“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真会观察”“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的画真有创意”“如果你觉得这个做的好的话请给他掌声”“生活小能手”等等,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亮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源源不断注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课堂上,教师自己投入真情,处处使用赏识性,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抒情性的引导和总结,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更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敏感的心灵,引领学生悠然地走进绘画世界中去体验,感悟,想象,表达。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彰显个性,创造力,生命力,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教师能够起到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不断把学生与绘画的对话引向深入,良好的对话气氛,是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有独特的发现,有多元的感悟,有多维的视角,有多样的声音,有多向的会话!总之,这次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的体现了美术教学应时代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讨论,标新立异,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陶冶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美育。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审美情操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美术的这个领域里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各类美术品种,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提高精神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自身素养。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促使我在专业上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在这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不辜负学校对我们的期望。
第二篇: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2007年11月26日我十分荣幸的和东莞十八位中小学美术老师前往江苏,一个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厚,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旖旎的地区,参加为期一周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比观摩活动。
参赛的有来自各个省的学校,小学组十八节课,中学组也是十八节课,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总是最难忘的。其中的小学的课包括来自山东省济宁市陈晶老师的四年级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来自上海市方漩的二年级课《火火的向日葵》,吉林省吉林市周晓峰的二年级课《蔬果变变》,辽宁省沈阳市杨蕾的五年级《有趣的汉字》,安徽省淮南市黎黎的三年级课《吉祥图案》,四川省成都市刘颖的三年级课《老茶馆》,北京市海淀区田春娣的一年级课《小雨了》,以及我们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陈柯倩的二年级课《象形文字的联想》等。边看边感悟,随时学习。循序渐进的旅程,就像循序渐进的知识,每到一个环节就增加那么一点知识,一点点地积累。
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性的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玩一玩,做一做,动一动,摆一摆,看一看,学一学,评一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在美术教学中,互动,交流,创造,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满足和愉悦,为此,他们也享受到了快乐,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美术教学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舞台,当一件件美术作品出现在展台上的时候,被感动的又何止是我一个人呢? 一:观赏感悟
先说一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节课是山东省济宁市陈晶老师的四年级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教师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醒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师的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每个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的,很流畅,重难点突出。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从她举手投足中流露出来的一种非常干练的感觉,我想这些除了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以外,更多的是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她平时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与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作为支撑的,从她对这节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到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她个人上课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对美术教学的热爱都看得出来。
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兵马俑幻想曲》,音乐总能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让学生从音乐的旋律中联想到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再让学生看视频,在这样画面配合音乐的相结合的方式带来的震撼力还是很大的,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精神注意力。教师介绍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位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了解历史过程中引入课题)
紧接着下一环节教师循序渐进的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过渡到细节对秦俑的欣赏。解释什么是俑,秦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以及配合课件介绍秦陵兵马俑,兵马俑由三个俑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马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站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再进一步深入到重点的细节欣赏,突出美术教学的特色,在这一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引导学生从帽子,表情,服装和动作各方面观赏,从众多的兵马俑中让学生猜想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秦俑的哪些部分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间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从师生交流到教师总结:兵俑有三个不同:1 法式:军队中的军官都戴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2表情。3服装与动作,不同的人物着装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俑(将军)。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目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最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整体欣赏,谈谈感受和感想。然后拓展点题: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整节课从了解历史,到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过程中,教师从对兵马俑整体欣赏——细节——整体欣赏,其中细节这环节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作为重难点,我想这样的一个紧凑和清晰的教学结构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二:媒体结合
教师利用了实物投影演示了绘画或制作步骤方法。清晰的示范,适时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有序的步骤,细节的提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美术教学与信息教学技术的整和,能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课堂教学,使美术课堂耳目一新,丰富多彩。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孩子们渴望在课堂上“大饱眼福”让丰富的造型形象深深引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再创造能力。三:激发兴趣方式多,体验探究中领悟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实践是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经常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绘画愿望。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对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具备独特,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任何内容都可以归于他的笔端,由于没有任何思想,技法,观念的束缚,他们对任何题材都能挥洒自如,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经常可以出现一些令人惊奇的奇特布局和效果。
四:展示与交流,引导加鼓励,感受成功喜悦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运用的方法例如:“1评一评你最喜爱的哪件作品,为什么? 2谈一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的表现方法。”这些交流的环节都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创意,品评别人的作品,让你我他走进自己的作品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起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对孩子来说,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在听了这么多节课后我发现教师们的又一个共同点就在一节课过程中表扬学生的语言表达艺术中运用到了很多不同的语句,并不会单一性,比如说:“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真会观察”“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的画真有创意”“如果你觉得这个做的好的话请给他掌声”“生活小能手”等等,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亮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源源不断注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课堂上,教师自己投入真情,处处使用赏识性,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抒情性的引导和总结,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更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敏感的心灵,引领学生悠然地走进绘画世界中去体验,感悟,想象,表达。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彰显个性,创造力,生命力,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教师能够起到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不断把学生与绘画的对话引向深入,良好的对话气氛,是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有独特的发现,有多元的感悟,有多维的视角,有多样的声音,有多向的会话!总之,这次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的体现了美术教学应时代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讨论,标新立异,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陶冶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美育。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审美情操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美术的这个领域里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各类美术品种,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提高精神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自身素养。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促使我在专业上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在这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不辜负学校对我们的期望。
第三篇:记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
记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
在2007年11月22—26日,在安徽黄山市举行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安国、曹理两位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对音乐评比情况作了精到的评述。我们有幸亲临现场,现将听课的感受和专家点评加以整理,以飨大家。
一、活动安排
1、开幕式
2007年11月23日上午九点,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大剧院隆重开幕!
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教育》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吴斌先生主持。参加开幕式的有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瑞敏女士、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万丽君处长、安徽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陈钦处长、黄山市教育局程勇副局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执行秘书、人民音乐出版社副社长莫蕴慧女士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程勇副局长、陈钦处长先后为大会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艺术处万丽君处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她首先对安徽省教育厅、黄山市教育局为使这次活动顺利进行付出的努力和给予巨大的支持表示感谢!万处长回顾了前四届评选活动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前期录像评选情况:本次活动共有42节课(小学组23节课、中学组19节课)。同时万处长传达了教育部在2008年将着重关注农村艺术教育发展,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并着手建行高师改革、建立骨干教师的数据库;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设立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标准等音乐教育方面工作重点。
最后万处长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和评委以及与会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现场评选与观摩
(23日—25日)开幕式结束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的入围教师现场讲课、评课活动分中学会场和小学会场同时展开。剧场内座无虚席,连后台、走道都坐满了前来观摩的代表。三天的现场教学评比中,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2节音乐课,这些课,理念新颖,选材得当,目标明确,构思独特,教学流畅,效果良好,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新的启迪。
3、闭幕式
(26日)闭幕式由吴斌先生主持。杨瑞敏女士及本次评委均出席了闭幕式。
王安国、曹理教授分别代表中、小学现场评委作活动总评。王教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与音乐修养,从而来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水平”。曹教授说的:“创新、再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反思、再反思、在反思中寻求突破”则集中体现了评委们对老师的殷切希望。
吴斌用“实施中收获、校正中前行”高度概括了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七年来所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成果。并从“在教学中应该指出行为思想与背后教学的支撑”“评委应该给老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多角度对老师与评委分别提出了要求与建议。
杨理事长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她说:本次活动总人数达2000余人,老师参与热情高涨。通过这一次活动,看到了新老师的茁壮成长,看到了我国音乐教育师资的突破性发展。
二、现场感受
1、教学有效 风格多样
用十二个字来总结:长足进步、高潮迭起、美不胜收。具体有如下体现: ①体现了科学的音乐教育的理念。理念是一个复合体,既有大教育的可以涵盖不同学科的理念,也有一百年来在中国土地上逐渐生成的理念,也有对国外音乐教育的借鉴。
② 体现了执教者出色、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每位教师,都有绝活,器乐、声乐、舞蹈、创作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十分出色,令人叫绝。
③ 体现了令人信服和感动的现场教学效果。如《德彪西印象派音乐作品欣赏》一课中,一位学生在表达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理解时回答道:“这是一个意象,我从作品中感受到:此大海非彼大海也。”这就是真正走进音乐的话。再如《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中的霸王别姬一段,很难唱,但课堂上,不但女生、男生认真学唱。学生还在唱时向教师提出要求,请教师现场用动作来配合做。这种师生的互动交流,达到了令人信服的效果。可以说,在教师打开了走进民族音乐大门以后,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情感被完全激发了。其中一位学生说:“我学京剧晚了,但是,我会让我的子女学京剧。”从学生的收获和表现上看到,一节好的音乐课是如此地令人感动和信服。
2、专家点评 精彩纷呈
1、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整个教学课时,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2、要注意音乐节奏与旋律线条之间的综合表现。
3、教学形式的设定促使目标的完成,尤其要关注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表现。
4、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顺序,尽量拓展老师个人的才能,同时多启迪学生的自主意愿。
5、强调音乐课中最重要的“唱”这一功能。注意节约背歌词等其它教学时间。
6、音乐应该更多的表达情感与情绪,而不能纠缠于课件中某个具体的情景细节。
7、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形成教与学的脱节。
8、在运用教学道具的时候,应先引导学生对道具的认识与运用。
9、媒体对教学的良好辅助作用,而不能是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
“现场点评”是本次活动有别于以往历届活动的最大亮点,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常常引得掌声雷动,点燃台上台下的互动热忱。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活动收获很大,意犹未尽。
三、反思
此次活动,教师借班上课,评委现场点评。参赛教师们各自显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巧妙的教学设计以及娴熟高潮的技能技巧。在这几天的听课和听点评中,我们认为,一节好的音乐课,内容的扎实及教学的投入非常重要。
(一)、扎实
扎实、实在:在语文课、数学课上我们经常见到,对于音乐课应该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花里花哨、热闹非凡的音乐课,但好象忽视了音乐本体的东西,让我们的音乐课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这次活动中,总体感觉各位老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课都上得比较扎实、实在,而不是一味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东西。
案例一: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孙绍华老师执教的《走进美国音乐》是一节早期美国音乐的综合课。课上,教师随《娱乐者》音乐表演踢踏舞,教师的特长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将教学引入特定的意境,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试唱音乐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节奏型——切分节奏(拉格泰姆的音乐风格),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播放音乐片段,判断是乡村音乐还是拉格泰姆,并用肢体语言作答。此环节体现了师生同学、同玩、同乐。最后的创编说唱环节,体现了师生互助、共同学习的态势。这样的课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既扎实,又不缺乏兴趣。
案例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彝族和藏族》这一课,周晗老师通过彝族《酒歌》和藏族《酒歌》的对比,了解各自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我感觉老师自身音乐素质很高,又唱又跳又演奏萨克斯,学生课上很活跃,但是我们觉的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在音乐风格上体会的不够深入,学生学得不够扎实,学生似乎没有真正感受到两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通过以上对两节课的分析,我们认为一节有意义、实在的音乐课,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怎样学,学到了什么,教学中应以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去真正了解音乐、感悟音乐!
(二)、投入
我们认为教师课上的投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音乐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这是不可质疑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完全投入在音乐之中,一定会带动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你的队伍当中。
案例一:《探究千手观音之美》是一节欣赏课,这位来自上海的老师王华,用她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带动学生去理解作品的特点,教学很自然,并不牵 强,而且让人记忆深刻。如:在感受作品的动作美这一环节中,教师旁边动作示范(此时教师以怀有6、7个月的身孕),一套动作做下来气喘吁吁的,但是她依然那么投入,真是令人感动!可想而知学生能不跟着老师动起来吗?我想,这就是一位教师对音乐的热情的流露吧!同样,在好几节课中,我发现当老师投入地教学时,连肢体语言也是那样地具有美感,有时碰到的一点点问题,教师会自然地用一个小巧的手势,一个陶醉的表情,就能马上让学生领悟,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案例二:《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由广东省东莞中学陈岸如执教的一节欣赏课,教师运用了大量的范奏、范唱,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被老师的热情和真诚打动,愿意主动地参与其中,个个都很投入。我想这不光是课的魅力,更是教师的魅力!课后评委对教师扎实的音乐基本功、钢琴伴奏能力和高超的教学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他引领学生从经验入手欣赏,到学生通过音乐要素自主深入分析音乐,充分给予了肯定!
回顾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走过的路,我们是在不断反思中调整的。2001年提出,音乐教育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走出德育代替美育的误区,二是走出以专业化代替对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误区。2004年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目标:改变被动学习,生成主动学习;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创造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淡化评价甄别功能;注重整体全面发展等。在2001-2003中,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认识趋向是,离开桌子动起来,就是一节好音乐课了。2003-2004年间,国家发生了两件标志性事件,对音乐教育有新的改变。一是王策三与钟启泉先生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论,即“北王南钟”之争,一个强调“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说,无论怎么学习,都不会过分”,一个强调“应该大力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对课程改革带来了影响。第二个事件,是2004年的昆明会议(第四届全国音乐课堂教学评比)后,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展示了不少一线教师的困惑,如音乐本体的失落,自主合作学习的流于形式,综合学习的泛滥等。因此,我们经历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现在,我们是吸取了前阶段的课改经验后,结合对国际音乐教育界的新理念的关注与研究,提出了全面修订音乐教育理念的方案,我们将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实践中生成、对创造思维功能的发掘、对多元文化的重视”这四个方面进行关注。
音乐的王国里除了有1、2、3、4、5、6、7这7个音符,还“隐藏”着很多秘密,它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最后引用其中一位专家的话:这次音乐学科教学展示活动,向音乐教学工作至高点又迈进了一步!
以上是我们从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态度上得到的一些启发,谈了自己对“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的观后感和点滴体会,希望与同行们共勉。孟艳红 刘力 2007.11.30
第四篇:银川市第五届中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活动7
银川市第五届中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们也来加入光盘行动》
教师指导方案
兴庆区第六小学
党莉
指导教师:王吟雪
一、活动准备阶段
(一)发现问题 在家或外出就餐时,人们有多久没有剩过饭菜或打包?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对类似的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早已是远离饥饿与食不果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剩菜剩饭斤斤计较。回溯到30多年前,饥饿感还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困扰着他们的肠与胃。就算是到了今天,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不时曝出的相关新闻让人心痛,对待粮食的大手大脚还不免太奢侈与夸张。人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事实上,这也是在为人们储存下明天所需要的粮食。
(二)搜集资料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重新体验饥饿,但人们的确需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所以,人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而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就是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感距离我们仍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
2013年1月,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大型公益 ——“光盘行动”。活动的主题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提倡节约,反对浪费!2013年1月20日,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我校学生80%为本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经常看到孩子们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喝不完的牛奶、豆浆丢到垃圾车里。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加入“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弘扬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珍惜幸福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惜福的良好风气,努力做到餐桌文明。
(三)活动目标
1、总目标
采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查询、具体实践操作等形式,使学生懂得“光盘行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理解粮食来之不易,认识到爱惜粮食的意义,知道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从“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粮食与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目标:积极宣传“光盘行动”,大力倡导“文明消费、节约俭朴”的良好风气,形成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净化社会文化文明环境。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四)明确问题
1、由美食话题引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一分钟】„„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一时,通过这部纪录片,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美食的渊源,很多人对美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有的人自己尝试去做,有的人开始了自己的美食之旅„„的确,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你对我们的饮食文化有着怎样的印象?
2、切入话题: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
是啊,我们的美食文化在这里是说不完的,尽管享用美食是一种享受,但食物来源却是来之不易,当我们体验这种舌尖上的诱惑时,也不应该造成舌尖上的浪费。但现在多种原因造成了的事实上的浪费,而这种浪费是那样的怵目惊心。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吧。
出示粮食浪费现象的数据。
3、引导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么可怕的数据,多么令人惊心的现状,看到这些图片和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4、引导孩子确定主题。对,你们的想法很好,这也是今天老师想要和你们交流的一个话题,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今天的话题制定我们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根据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或想要了解的方面/确定好研究的内容/分小组来合作完成。
预设:我们也来加入光盘行动
5、分解主题。
预设主题:(1)婚宴、餐厅、学校食堂浪费现象调查
(2)了解粮食的来源,真正懂得珍惜粮食。
(3)怎样加入光盘行动,我们能做些什么?
6、组建团队
根据主题的分解,组建团队。
第一小组:调查了解婚宴浪费情况。组长:苗一凡。
第二小组:调查了解职工食堂浪费情况。组长:刘嘉琦。
第三小组:调查了解学校餐厅又没有浪费现象。组长:闻俊怡。
第四小组:实地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组长:雍雯。
第五小组:调查研究人们对节约粮食的看法:组长:温馨。
第六小组:在学校、在家里推广“光盘行动”。组长:康雅婷。
7、指导孩子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参与活动。那我们可以再想想怎样了解这些情况,可以用到哪些方法?
到网上查找资料、实地了解、观察、拍照、采访、问卷调查、宣传倡议等。
同学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注意用得恰到好处,活动时还要注意沟通方式和礼仪。
8、指导学生制定简单的方案。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实践活动的计划表,为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作准备:
①主题:想要了解的问题 ②方式:怎么获取这些信息
二、活动实施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地调查,如:餐厅、食堂、农村体验等。教师了解各小组活动进展并给予指导。
(一)技能学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用的一种调查方式就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根据我们活动的需要先设计一些有关问题,然后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从而使我们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想想在实践活动中到底应怎样进行调查,在调查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1、我们应怎样进行调查。一生现场进行模拟调查,其它同学根据他的调查过程,来进行评判,找出优缺点。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调查过程,通过学生的调查过程,引导总结出我们在进行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活动的过程进行板书:有礼貌,作介绍。
通过刚才这个同学的调查活动,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小收获。
再指一生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调查总结出:
1、在我们进行调查之前应准备充分。
2、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的内容一定要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情况,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自己随意进行填写。(板书:有准备 要真实)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应怎样进行问卷调查,如果我们同学在以后进行主题活动研究时,要进行问卷调查,也应像刚才这样,在调查时应注意:调查前应准备充分,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礼貌,要向被调查者作详细地调查介绍,另外,调查问卷的内容一定要真实,不能随意乱写,这样会影响到我们活动的效果。
(二)设计观察记录表
粮食的浪费现象 观察记录表
研究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 时间
地点
活动小组:
组 长:
发 现 的 浪 费 现 象
浪费粮食造成的原因和后果:
我们的看法:
(三)中期活动交流。
1、指导1—3小组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制定调查方式以及调查路线,带领社会调查组学生熟悉环境,了解调查对象状况。
带领本小组学生开展采访活动,可以按照一定顺序逐个进行采访,并做好采访记录,拍摄采访照片。
2、指导第5小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收回,指导他们对问卷进行统计,一起分析结果。
3、指导第4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小组的活动范围,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解,制定参观计划。可以附近的超市、农田等实地观察粮食蔬果的种类、形状、生产方式等,真切的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并拍下照片,记录所观察到的各种粮食蔬果的相关信息,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4、指导第6小组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小报、宣传片演讲等形式宣传活动意义。
三、活动总结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想今天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有很多发现和思考,也一定会有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感受,那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吧。接下来我们请每小组派一名主要发言人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活动方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预设:
1、我们第一小组去了餐厅,发现婚宴浪费现象确实严重。
2、我们第二小组来到一所学校食堂观察浪费的情况,发现学校也存在一定的浪费。
3、我们第三小组来到一家职工食堂,发现浪费现象很严重,那么好吃的菜几乎整盘剩下,实在可惜。
4、我们第四小组到同学的亲戚家实地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请教了管理大棚的伯伯。
5、我们第五小组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200份。收回之后,我们统计了数据,整理后得出一份调查报告。
6、我们第六小组的同学办了手抄报在班级展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出评价或与孩子们的交流)
(二)为加入光盘行动设计宣传口号。
同学们,相信你们通过此次活动一定深刻体会到了“光盘”的意义、体会到了食物珍贵、体会到了节约的责任,那么最后,让我们为“光盘行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让此项活动能一直坚持下去,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温暖与敬意,重新开始珍惜地球上属于每个人的资源!预设:
1.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2.“光盘”行动,拒绝“剩”宴!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3.我“光盘”,我光荣
4.加入光盘行动,节约从我做起
5.拒绝“剩”宴,倡导“光盘”
6、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一族你我同行!
让我们坚定、大声地读出来!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看到你们坚定的目光,老师也感到无比振奋,希望我们把节约意识渗透到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每一天,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光盘”成为一种习惯!下课!
四、活动反思。
1、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种粮食的辛苦,懂得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的道理,而且有自觉地行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他们学会了合作,在愉快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体验到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的时候,那种兴奋与激动是在平时接受式学习中很难体验到的。学生在整个的系列活动中是主体,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模式、路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学会了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究、感受,这应该是活动最成功的的地方。
第五篇: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邮亭小学 张佳美
2012年10月12日—15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河南郑州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领导、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约三千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十分幸运,我也参与了此次观摩活动,这次的观摩活动使我大开眼界,也增长了不少知识,下面我就将本次活动的情况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
精彩纷呈的开幕式上,场面壮观、形式多样。展演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展现一个孩子“要上学”的剧情,重点展示了金水区学校体育、艺术特色。第二篇章展现了孩子“正上学”的剧情,重点反映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金水区通过让课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绎生命智慧的舞台。开幕式上同学们表演了舞蹈、武术操、篮球、足球、棒球、啦啦操等,学生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参会人员阵阵热烈的掌声和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从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他们拥有良好的体魄与身体素质,同时可以看出这都是金水区各个学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
本次观摩展示活动为期二天,是在全国几百节体育课当中,精选的20节完整课和18节片段课。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既看到了“非富多彩”的展示课,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体育课堂教学,重技能的教学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在这两天的展示活动中,教师们的教学围绕“健康第一”的原则,课上教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新的地方和亮点,如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学生气氛的调动、组织与管理的控制、场地的利用和布置、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各有特色,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通过观摩了其中的几节课,着实的感受到,怎样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怎样上好常态课、如何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等等。更让我明白对学生尽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只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现场专家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认真仔细的听专家点评过程中、提到其中的不足,正是我没发现的缺点或课堂上缺少的东西,经过这样的点评不仅使现场讲课的老师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给每位听课的老师又上了生动的一课,提高自己的认识。
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将我校的大课间操作一些改变,由于我校严重缺体育教师,有些年级也没有专职老师上体育课,因此,我想将每天的课间操改成一次全校学生都参与的体育课,开始出场以后,随着音乐做操,然后专项练习,比如压腿,柔韧练习等,接着各班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各种往返的游戏,比如:双人背球接力、套圈接力、往返接力、跳绳接力等。以达到锻炼为目的。我的想法仅供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参考,还希望各位老师对我多提意见、多多指教、多多配合,共同打造一个有特色的邮亭小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