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苏教版教案(样例5)

时间:2019-05-12 21:2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苏教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苏教版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苏教版教案

《《礼记》一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1)读准字音。

嘉肴()弗食()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通假字:

《兑命》曰。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2)不能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教学相长也。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2)不知其善也。一词多义: 学、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2苏教版剖析

《《礼记》一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教学重点】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难点】

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反馈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2.正确认读字音,初步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节奏鲜明,层次清晰。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疑难处做上标记。4.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5.理解全文内容。

四、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2.深入分析,领会这个道理。3.体会文章开头从“虽有嘉肴”说起的用意。4.文章引用《兑命》的话作结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熟读成诵

六、课外拓展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重点词句。2.熟练背诵全文。

3.课外推荐阅读《玉不琢,不成器》←← 虽有嘉肴

《礼记》

引出 学: 自反 引用 ——→ { }教学相长 ←—— 类比 教: 自强 强调 2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学会重点字词的读音。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延安的历史和“信天游”这种艺术形式。2.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情感的特点。3.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肚【dǔ】 糜【méi】 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榆阴【yú】 揉碎【róu】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ù】 斑斓【lán】 笙箫【shēng xiāo】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几回回:一回又一回。白羊肚手巾:白毛巾。登时:即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3.作者介绍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4.背景介绍

《回延安》:1956年,作者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再别康桥》: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5.文体介绍

“信天游”的特点:

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二、课文导入

请同学想一想,如果你踏上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三、教学步骤 《回延安》

⒈ 提问:通读全诗,概括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

明确:第一部分:回延安。写诗人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第三部分:聚延安。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第四部分:颂延安。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第五部分:看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2.提问:诗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运用祈求语气,写自己的感情激动到需要压抑的地步,以及拂去挡住视线的灰尘的急切,感受到诗人回延安在将要看到延安身影时的昂扬情绪。

3.提问:体会第二部分第一小节中“回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把延安当成自己的家,可见对延安热爱之深,眷恋之切。

4.提问:第二部分第二小节中有“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山水怎么也有亲疏之分呢?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明确: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延安的血肉联系。5.提问:仔细阅读第三部分,找一找具有陕北特点的事物。明确: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

6.提问:阅读第四、五部分,并结合全文思考:如果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再别康桥》

7.提问: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两个“悄悄的”有何用意?

明确:①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②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8.提问: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

明确: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和眷恋之情。

②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突现了康桥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③“柳”是自古以来诗人在离别时善用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康桥依依不舍之情。

9.提问:“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①“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

②在这样诗情画意中,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爱恋。

10.提问:这首诗跟古代的离别诗词,在离别的对象、氛围、意象的选择上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离别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②一般离别的诗,告别时回又千言万语的叮嘱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③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给人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感觉。11.提问: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

四、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信天游的歌曲、影片。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创作一首信天游,注意信天游的特点。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学案苏教版教案范文

27《现代诗二首》学案

一、搜集资料

1、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2、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 》等,剧本《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 》,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 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 》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白羊肚()糜 子()荡 漾()青荇().....揉 碎()斑 斓()漫 溯()笙箫()....

2、辨字组词:

羔()糜()窑()畔()箫()恙()靡()窖()衅()萧()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2)《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 ;“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 ;“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

(3)《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 等复杂感情。

(4)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 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1、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理由是。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理由是。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1)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2)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3)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4)《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1、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2、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一、2、(1)诗人 剧作家 《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 《猛虎集》 二

1、dǔ méi yàng xìng róu lán sǜ shēng

2、羔羊 安然无恙; 糜子 风靡;窑洞 地窖;湖畔 挑衅;箫管 萧条

三、1(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离延安)(2)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充分表现延安与我的关系 无比激动(3)对康桥浓烈的爱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依恋、无奈、惆怅(4)C(5)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悦、激动、自豪的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诗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2)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A拟人 B比兴 C夸张、比喻 D比喻

3、(4)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五、1、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运用比喻修辞。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可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6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教案苏教版教案

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反映现实”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男女生齐读、混读。

3、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烧炭→运炭→炭被抢

三、理解诗意

对照注释,小组明确。

四、读出人物

这首诗所写的故事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刻画人物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如卖炭翁。

对于卖炭翁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方法?

(一)外貌描写

通过外貌描写,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二)心理描写

课文除了描写卖炭翁的外貌,还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哪些语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老人自己身上“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透过这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十分艰辛。

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谁能通过读来把这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读出来呢?

(三)动作描写

晓驾炭车辗冰辙。

“ 辗”→ 运炭的艰难 宫使: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外貌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描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五、读出写法

一车炭,千余斤

牛困人饥

衣正单 半匹红绡一丈绫

翩翩两骑

愿天寒 ↓↓

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六、读出主题

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那么这么一个生活最低保障的想法实现了吗?卖炭翁最后的得到的是什么?

实际这“半匹红绡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是一点用处没有的,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即使能变现钱也相当困难,况且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现实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宫市的弊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不幸,故事中,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只有彻底消除像宫市一样的弊端,人民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七、拓展延伸

本诗没有交代结局,你认为结局会怎样?你希望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同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德〕歌德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英〕培根

我们........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令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来就是善良的,当你看到你身边的人因遇到挫折而伤心时,你会受影响,你会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许多这类事情,而体现出来的,正是人类所拥有的同情——从一件小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同情!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苏教版教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苏教版教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