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21《搭石》教案设计(人教版四上)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篇:21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文中人物的美,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乡亲们为他人着想、谦让礼貌、和谐共处的美德,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课文的美:乡亲们的美德与文中自然美的统一。
2.教学难点:在体会语言描写美和人物心灵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三、教学第一段
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画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指导字形 1.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2.你觉得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主要注意“暴、洪、惰、序”的字形以及部分笔画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美好的画面
师: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吧。
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板书: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二、品读重点段落,深入感受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上了点年岁的人一心为他人的美好心灵。(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的画面。(2)你是借助课文里的哪些语句想象出这些画面的?读读有关句子。在这些句子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再描述画面,进一步感受上了点年岁的人的心灵美。深入想象:
①上了点年岁的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②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多么可敬的老人,如果此刻你就站在他们的身边,你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学生再次进行交流。)
让我们用自己充满感情的声音读出对老人的敬,对老人的爱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品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乡亲们谦让礼貌、和谐共处的美德。(1)轻声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你有没有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用书上的有关语句来回答。)
(2)分组读书:把你想象的画面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3)合作交流:在你的画面中,“协调有序”是如何体现出来的?(4)是什么让这样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生活在山里的淳朴的人们,用他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好心灵描绘出了这样一幅幅美丽而又和谐的画卷。)
(5)教师引读三、四自然段:正因为人们相互谦让,所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我们会看到(学生读后半句);正因为人们尊老爱老,所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我们又会看到(学生读后半句),而这种事在人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生读);正因为人们的互敬互助,所以每当上工、下工,在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生读。)
(6)完成填空练习。
①这一幅幅美好的画卷时刻都会浮现在作者的脑海中,因为搭石,对作者而言,构成的是家乡的()。②一排排搭石,()人走,()人踏,它们联结着(),也联结着()。
(7)读第二题,说说你对搭石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作者写搭石的目的是什么?(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是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三、总结拓展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播放《爱的奉献》。)
2.作者能把平平常常的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写得这么具体,是因为什么?(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我们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美,是因为什么?(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3.你们能感受到身边的“美”吗?可以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想不想也学作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呢?
四、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
21.搭石 心系他人 相互谦让 搭石 尊老爱老 一道风景 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联结着美好的情感 心灵美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提示
这是一篇散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教学时可以采用初读时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精读时丰富画面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学生通过对有关语句或段落的品读,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而秀美,值得咀嚼回味之处很多,应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之后,用心体会这种景美与人美的统一。在课后适时召开交流会,从而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三篇:21搭石教案
21《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
陈晔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21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3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1 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识记情况(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课文朗读,思考什么是搭石?
2、认识搭石:刚才同学们听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课件出示搭石图片,图文结合,帮助孩子理解。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4、“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 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5、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
6、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7、学习了课文第一段,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吧!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师板书)
四、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这道风景的美,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刘章爷爷一起去走走搭石,去感受那道美丽的风景吧!2、请同学们自读2-4段,找一找文中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美。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一)学习摆搭石——奉献美
课件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 齐读句子,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
从老人急着赶路中你知道了什么?设想老人会有那些急事? ③ 老人为什么要在合适的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 ④ 课件出示句子与原句比较
“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3 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那个句子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好?为什么?
⑤ 从老人摆搭石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老人身上的什么美?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再读句子。
⑥ 这真是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学习走搭石——和谐美
1、我们在课文的第三段中也发现了美。
课件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行(hánɡ)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一行(xínɡ)人(生读)
②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③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④这是从字面上理解。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理解。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⑤朗读指导:体会“协调有序”:
现在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来场接力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马上接上后面。老师读得快,你们也快;老师读得慢,你们也慢。
师:前面的——
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⑦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⑦这样的动作让你体味到了什么美?(动作美、音乐美、协调美、和谐美)
⑧
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⑨“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 绰绰有余”呢?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出示课件)
⑩ 谁来描述一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
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⑪谁能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造句。
2、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3、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三)学习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谦让美
①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②思考:这两个人准备做什么? 试想一下背对着我们的那个人会向小溪对面的人说什么?
③从这个人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句子。
(四)学习背老人过搭石——敬老美
①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②句子中的那个词语打动你?“理所当然”“伏”
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是“弯”的意思。
请你做做“伏”的动作,为什么青年人要伏下身子?(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③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④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⑤透过这个“伏”字和“理所当然”,你看出了什么? 敬老 ⑦人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拓展延伸
1、在村子里,人们把摆搭石,谦让着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那么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那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得眼睛”请同学们说说在你身边你发现了哪些美?
六、深化总结
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们看到了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美,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美,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的美。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她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搭石她既有我们看得见的景美,也有我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心灵美。
第四篇:21搭石教案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相机正音。
2、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寻美悟情
研读品味
1、合作学习,寻美说美。(出示学习要求)
2、汇报交流,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学生想象画面谈体会。
(2)创设情境,体会老人的心灵美。(3)指导感情朗读。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 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读顺,说感受。
(2)什么叫做“协调有序”? 人们怎样协调有序?
(3)师生配合读体会“协调有序”。(举例说说当中要做到“协调有序”)(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又是怎样?(5)品读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6)变诗行品读:让我们像轻快地音乐一般读;让我们像走搭石一样读;让我们把画一般的美感展示给大家
例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个别读(2)齐读
(3)你读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说说这两人吗?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怎么做的?(2)重点词体会
(3)拓展:家乡的人们会做哪些在他们看来是 “理所当然”的事。(4)通过这些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
3、扣词激情,升华美
师:这搭石联结着乡村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还联结着乡亲们之间那浓浓的情谊,亲切的乡音让我产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五、小练笔
第五篇:21搭石教案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