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教学设计9-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阅读探究型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准备抢答)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老师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作业】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板书设计】
狼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第二篇:东郭先生和狼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犹豫”“大吃一惊”的意思并造句。
2、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理解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领悟寓意。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东郭先生和狼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交流反馈字词:
(1)正音:蜷成、抡(强调是第一声)起、岔道、犹豫(2)理解词语:岔道——分开的小路。抡——用力挥动。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指导理清课文结构。默读课文,按“东郭先生救狼—狼要吃东郭先生—老农打死狼”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1—
5、6—
7、8—10)
5、理清了文章思路,现在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引导学生根据老农的话质疑问难
1、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出示句子。
2、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预设:
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理解:仁慈)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理解:糊涂)
这个教训是什么?
(理解:教训)
3、老师归纳主要问题:(1)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它讲仁慈?
4、选择一个问题,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找找有关的词语、句子来解决问题。
5、老师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课文。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两处写了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
(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师小结:狼的苦苦哀求和那可怜的样子,让东郭先生心肠软了,忘记了狼的本性,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糊涂 愚蠢
(4)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6、抓住狼得救前后的语言、动作,帮助学生体会角色形象特点。(1)出示句子,体会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并许诺抱恩。(2)狼在什么情况下要东郭先生“把好事做到底”?用 “既然„„就„„”关联词说一说。
(3)通过读句子,体会狼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想一想表现了狼怎样的本性? 板书:凶残
(4)指导读狼的话。
(5)出示反问句,这句话什么意思?
(6)男、女生分句读,注意读出语气,边读边思考:课文为什么要选前句? 板书:狡猾
(二)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感叹号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课文中描写东郭先生和狼的对话中,运用了许多感叹号。这些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来学习
1、出示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这里的感叹号表达了狼怎样的思想感情?(狼当时慌慌张张地向东郭先生求救,装出可怜的样子来骗取东郭先生的同情。)
2、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3、出示句子:这两句话中的感叹号,分别表达了狼和东郭先生怎样的感情呢?同桌讨论。(狼是忘恩负义,东郭是愤怒的。)
4、指导朗读:个别读、表演读。
5、找出课文中其他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感叹号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示句子,体会狼的凶残、狡猾,指导读出语气。
小结:我们联系上下文,通过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从中我们对感叹号和问号的用法也有了新的认识。那老农又是怎样对待狼的呢?
(三)学习课文的八、九节
1、老农怎样用计打死狼,从中说明了什么?分角色朗读8、9小节,边读边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机智、果断
2、此时,东郭先生完全醒悟了吗?
3、再读第六节,想想东郭先生把狼打死了会怎样想?又会对老农说些什么呢?
4、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却险些送了命,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老师可以提供三个答案给学生提供:(1)狼很坏,东郭先生很蠢。
(2)以后遇见狼,不要讲仁慈,要想办法打死它。
(3)世界上有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恶人,我们对他们不能同情,不能讲仁慈。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说一说。
2、选一个口头造句:犹豫、大吃一惊
课后习题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造句: 犹豫—— 大吃一惊——
2、拓展练习:与好伙伴合作排演课本剧《东郭先生和狼》。
第三篇:《狼》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
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 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驰: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语言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 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和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第四篇:30. 狼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呢? 你还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故事吗?
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狼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带给你独特的感受的。
二、了解有关蒲松龄的知识。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人。19岁中功名,但此后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一边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一生,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预习情况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dān
缀行 大窘 苫蔽 弛担 眈眈 míng shǎo kāo xiá 目似暝 少时 尻 尾 黠
四、朗读课文
1、请学生自渎课文,力争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加字。
3、请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4、朗读比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先读,女生再读,比比哪组读得好,读得准
五、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疏通文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 教师出示材料考察
1、解释字词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胁迫,攻击 敌人 止: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停止 通“只”
意:目似暝,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神情,态度 目的 前: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前方,表示与后相反 向前
3、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2).狼不敢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3).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4).意将隧入……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中
4、翻译句子
(1)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处境十分危急,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3)苫蔽成丘 译:覆盖成小山似的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想要钻进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狼真是狡猾呀,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六、请看图片,复述课文
七、请展开丰富想象,从文中任选一段
1、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屠夫当时的心理。老师先来做个示范:
示例:[遇狼]天这么晚了,快半夜了吧!怎么这路上一个人也没有,真有点阴森森的,听说这儿常有狼出没,可别让我碰上了!还好,今天生意做得不错,肉卖完了,只有点骨头了。啊!前面有个黑影子,不会是狼吧?啊!天哪,真的是狼,而且是两只,我的天呀!
请学生先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相互交流看法。
2、要学生来揣摩狼当时的心态,又该怎样描述和表演呢?这次请同桌两人一组作准备。
八、把握课文
1、请分别概括屠户和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狼:
(1)“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 “犬坐”“目似暝,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屠户:
(1)“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2)“顾”“奔倚”“弛担持刀”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3)“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课文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起什么作用?
文章前文是记叙,最后一段是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象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让步,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审视问题的传统视角,从狼的角度说一说,作为狼,它们从同类失败的遭遇中,又能汲取哪些教训呢?
(1)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在屠夫“弛担持刀”之前下手)最重要
(3)不要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贵有自知之明
九、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你所知道的资料,你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教师出示材料:
1、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狼的威胁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上将出现莨莠不齐、传染病众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的平衡发展。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阿奎利斯·爱克斯
2、狼的十大处世哲学
①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②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③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④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⑤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⑥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
⑦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⑧狼亦钟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⑨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⑩自由可贵: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也会独自哼哼自由歌。
3、欣赏一首关于狼的歌曲
对于以上材料,同学们看完,听完有什么感受呢?
课后习题
1、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2、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第五篇:狼-教学设计
《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深入探究本文情节安排的妙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
1.课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义。
2.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
了解狼的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用智辉与狼搏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
互动流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作家特别善于写鬼写妖,这位作家借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揭露和讽刺黑暗的现实。谁能够说出这位作者的名字?(板书“蒲松龄”)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教师:今天,我们要阅读蒲松龄的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狼》。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但在蒲松龄笔下,狼是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吧!
二、走进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三、诵读课文,把握大意
1.诵读第一遍,概述故事大意。教师:请大家不看注释,不查工具书,直接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跳过去,以最快速度读完本文。读完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学生:(诵读)
教师:读完了本文,用一句话概述这一故事的大意。参考答案:抓住“狼追屠户”,“屠户杀狼”两个要点即可。
2.诵读第二遍,把握基本情节。
教师:的确,两只狼追赶一个晚归的屠户,从力量对比来看,狼强大而人弱小,形势危急,可一个屠户却杀死了两只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这次诵读请你们思考:屠户从遇到狼到杀死狼经历了几个阶段?能不能把每个阶段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请你们在概括的时候,不要忘了本文的主线。本文的主线是“屠户”和“狼”的关系变化。因此在概括每一个阶段内容时,自然少不了“屠户”和“狼”这两个方面,而他们的关系,又需要用某个动词来表达。明确了这一点,概括就比较容易了。学生:(朗读,交流,完善自己的概括)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屠户遇狼;第二阶段:屠户惧狼;第三阶段:屠户御狼;第四阶段:屠户杀狼。
四、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1.翻译文言文方法:
增(增加)留(保留)换(替换)删(删除)调(调换)补(补充)2.猜读
教师:请再次阅读课文,大胆猜测你不懂的文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意思,推断难词难句的含义。学生:(猜读)3.译读
教师:请大家把这篇文章翻译为现代汉语,不能译读的词句请用笔勾画出来。学生:(自由译读,勾画疑难点。)
4.释疑(通过互助学习,解决疑难问题)教学设计构想:这个环节是通过互助学习的形式,让全班扫除文字障碍。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直接回答,也可引而不发的回答一半,让学生经过思考作出回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订正答案。
五、品味语句,探究精彩之处
1.分析狼和屠户的特点
教师:本文除了情节精彩以外,“屠户”和“狼”的形象,也值得品味。请你们谈谈你们的体会。明确: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学生:“惧”“投以骨”“复投之”等动作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学生:“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也写了双方的神态,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诵读课文,挖掘寓意 教师:本文写“狼”,是借“狼”这个动物来讽刺或揭示什么道理,请大家思考这则故事的寓意。
明确: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六、当堂练习:
(一)填空: 1.《狼》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
(二)说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2、缀行甚远 .
3、一狼仍从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4、恐前后受其敌 .
5、顾野有麦场 .
6、弛担持刀 .
7、一狼径去 .
(三)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提示:
少时„„久之„„屠暴起„„方„„一狼„
„身已„„屠自„„乃悟„„„ 狼亦„„禽兽„„„„
七、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作业提示:
1、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尽量用自己的话说。
2、注意描绘屠夫的心理变化及杀狼时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