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

时间:2019-05-12 21:1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

第一篇: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

第三章中国地理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人口、民族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陆上的疆域 ⑴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w ⑵濒临的海洋

①临海:太平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雷州海峡③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

④领海:领土的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 ⑶陆界和邻国

①陆界:2.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4个)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海岸线长度:1.8万千米 ④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的行政区划 ⑴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自治乡、镇)

⑵省级行政区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过程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人口的数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人口1339724852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人口密度超过13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⑵我国人口地区

分布很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平原多,山区、高原少;沿海多,内陆少

⑶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此线东南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西北人口稀少(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6%)

⑷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原因

东部——平原多,气候好,河流多,农业发达,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同时东部交通、工商业发达,城市多,人口更加集中

西部——多山地、高原,还有干旱的沙漠,发展农业困难,交通、工商业也不发达,城市也就少,人口密度当然小得多

3.华侨和华人

华侨:长期侨居在国外,但仍保留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 华人:定居国外并已经取得居住国国籍的人,是外籍华人 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4.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⑴人口增长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现代型

⑵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①人口问题——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 ②对策——实行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教学过程

三、中国的民族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我国的民族分布

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西南、西北、东北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第二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要求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中国地形概况 1.我国地势特征

⑴我国地表起伏的总趋势 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分布

⑵大陆架

第三级阶梯在海水以下,继续向前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陆架。我国的大陆架比较宽,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原来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大陆架资源丰富,有很多煤、石油等资源

⑶我国地势特征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海洋湿润空气向西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西部高地势上的水向东流去,形成许多大江大河,沟通了沿海与内地的交通,也为沿途提供了清洁的水源

2.地形特征 ⑴地形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一般把山地和崎岖不平的丘陵、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约占总面积的2/3,平原只有10%多一点

⑵我国地形特征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

②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二、各种地形的分布

1.山脉——地形的基本骨架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3.四大盆地

4.三大平原

5.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地震和火山 1.地震带的分布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及其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火山的分布

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天气和气候的主要要素

反映天气和气候的要素很多,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大气能见度、有无扬沙、有无雾等,日常生活主要以气温和降水来反映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1.气温 ⑴冬季

①特征:南北温差很大 ②原因 a.纬度位置 a.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b.冬季风 c.山脉阻挡 ⑵夏季 ①特征:

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②原因 a.纬度位置 b.亚欧大陆位置 c.北方昼长于南方 d.夏季风 2.温度带

⑴划分依据——积温的多少 积温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正常生长

因此,在农业及气候上,常把≥ 10℃的持续期内,当做农作物的生长期 把≥ 10℃的持续期内每天的气温累加的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能够反映该地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 ⑵我国的温度带 3.降水

⑴空间分布 ①特征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原因 a.海陆位置 b.夏季风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我国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

b.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⑵时间分布 ①季节变化

a.特征——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②年际变化 a.规律

南方年际变化小,北方年际变化大 b.成因

主要是由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

二、气候特征 1.气候特征

⑴气候复杂多样 ①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②成因

利影响

向北扩展

跨纬度大,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多样 ⑵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②成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⑶雨热同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2.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量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地区大大②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树木、牧草、农作物生长

③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区,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不利影响

①降水过多集中夏季,造成夏涝,春旱现象严重 ②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③寒潮带来严重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④高原、干旱气候区不与农业发展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我国河流、湖泊概况 1.外流区和内流区 ⑴外流河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域(2/3,95%)

的水文特征

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 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 区⑵内流河与内流区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1/3,5%)⑶内外流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内、外流河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二、主要河流与湖泊

(一)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 1.概况

⑴地位: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流量最大、水能最丰富、航运最大的河流

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⑶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⑷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⑸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⑹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和中游——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江西湖口

2.长江的利用 ⑴巨大的水能

①地位:水能约占我国的1/3,可以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一半 ②水能集中区:源头至宜宾和三峡

原因: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③开发利用:上游修建二滩、三峡(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葛洲坝等水利枢纽工程

成本低 ⑶灌溉

3.⑵“黄金水道” ①地位:干支流通航里程有7万千米 ②水运特点:运量大、投资少、存在问题和综合治理 ⑴存在问题

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 ⑵综合治理

①上游: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 ②中游:河道整治、修建水库 ③下游:航道疏通、加固大堤

(二)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概况

⑴地位: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⑵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⑶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⑷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⑸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⑹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和中游——内蒙古河口,中游和下游——河南旧孟津

2.黄河的利用

⑴塑造冲积平原:华北平原、“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⑵发电:在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小浪底)⑶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3.存在问题和综合治理 ⑴存在问题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⑵综合治理

①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珠江——南方大河 1.概况

⑴地位:我国汛期最长、流量第二、航运条件最好的河流 ⑵发源于云南省乌蒙山,注入南海

⑶主要支流:主干流为西江,北江、东江汇入后始称珠江 ⑷流经的省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

⑸流经的地形区: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2.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⑴开发利用

①上中游:水能(天生桥、龙滩、岩滩)②中下游:航运 ⑵综合治理 ①上游: 水土保持 ②下游:

航道疏通

(四)京杭运河

——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1.长度:全长1800千米,世界开凿 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2.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流经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4.作用

⑴历史上:沟通南北

⑵现在:江苏、浙江境内航运发 达,其运输量仅次于长江;南水 北调的东线调水线路 1.我国湖泊分类

2.我国主要湖泊

⑴东部平原湖区(淡水湖)——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湖北)、巢湖(安徽)

⑵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咸水湖)——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

第五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

⑴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能 ⑵非可再生资源:矿产 3.自然资源的利用

⑴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 ⑵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资源不足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二、土地资源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前三者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3.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⑴问题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沙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 ③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④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 ⑵对策 ①基本国策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具体措施

a.制定政策和法规,加强管理和保护

b.注意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依法用地,规划用地 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3%

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⑶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河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 ⑷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不及世界人均水平2.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解决措施 ⑴空间分布

①特征:东南多,西北少 ②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 ⑵时间分布

①特征:夏秋多,冬春少 ②解决措施:修建水库 3.水资源利用及保护 ⑴农业节水

①改变灌溉方式,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②改变农作物品种,种植耐旱、好水量少的作物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⑵工业节水

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率 ②污水处理,集中排放 ⑶家庭节水

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②推广节水器具

6.8

70%布江水系 ⑶利用

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4.水能资源 ⑴蕴藏量 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⑵分布 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 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①开发利用程度低 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上游 ②主要水电站 三峡、二滩、葛洲坝、小浪底、龙羊峡、岩滩、天生桥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明确矿产资源的分类,了解矿产资源的主要用途及世界上煤、铁、石油的分布。并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不合理状况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2.在学习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矿产资源的知识,使学生认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自觉地养成爱惜各种用品和积极回收废旧物资的品德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三、矿产资源

1.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能源资源——能源大国 ⑵主要煤矿——北方居多

⑶主要油田

3.金属矿产 ⑴主要铁矿

⑵有色金属

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

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过程

四、海洋资源 1.海域特点

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2.生物资源

海洋能源

资源

⑴水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有机制和营养盐类 ③寒暖流交汇 ⑵资源丰富 东海“天然鱼仓”,舟山渔场全国最大海水增养殖业“海洋农牧业” 3.近海石油储量100多亿吨,其他海洋能源总蕴藏量约9亿千瓦 4.化学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长芦为我国最大盐场 5.矿产资源近海石油储量丰富,已在渤海、东海、南海海域开采

6.问题和对策

⑴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

⑵对策: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养结合;防止海洋污染

第六节中国的农业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过程

一、农业概述 1.概念

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地位

国民经济的基础 3.影响的自然条件 ⑴土地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 ⑵气候

可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 4.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⑴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⑵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二、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1.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2.三大棉区

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区我国第二大林区

油料作物 花生、油菜、大豆、胡麻、芝麻

三、林业、牧业和渔业 1.林业 三大林区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

③东南部的台、闽、赣等省,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和人工林 2.畜牧业 ⑴概念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⑵牧区畜牧业

来源

①四大牧区放牧牛、马、羊等多种牧畜 ②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③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者 ⑶农耕区畜牧业

①饲养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②在我国畜产品中占主要地位,城市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2.来源

来源

畜牧业 ⑴概念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⑵牧区畜牧业 ①四大牧区放牧牛、马、羊等多种牧畜 ②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③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者 ⑶农耕区畜牧业 ①饲养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②在我国畜产品中占主要地位,城市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第七节中国的工业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教学过程

一、基础工业与主导工业基地的分布 1.基础工业的概念

把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成为基础工业,例如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等

2.能源工业 ⑴煤炭工业

山西、内蒙古、陕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⑵石油、天然气工业

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新疆石油基地、近海大陆架油田

⑶电力工业

①火电是主体,分布于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 ②水电主要分布于南方 3.钢铁工业 ⑴地位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⑵影响因素

攀枝花、邯郸

4.要工业地带

2.矿产、燃料、交通、市场 ⑶主要钢铁工业中心 鞍山、本溪、唐山、北京、包头、太原、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石化工业 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

二、工业空间分布 1.我国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我国重工业基地

京津塘地区: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地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2.产业

产业

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⑴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大 ⑵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⑶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⑴总体特点: 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了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⑵产业开发重点 ①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发展科技园区性高新技术②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

③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

⑴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⑵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⑶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⑷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第八节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教学要求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一、交通运输业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⑴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⑵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比较

2.中国铁路

东西向铁路干线: 东西京包-包兰 陇海-兰新相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三条干线

南北向铁路干线: 南北纵贯铁路 京哈-京广-京沪 焦柳-京九平行 宝成-成昆接触

3.公路运输 ⑴特点

机动灵活,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⑵著名公路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 ⑶高速公路 ①特点

运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②主要高速公路

京津唐、京石太、京沪、京福、京珠、沈大、沪宁、广深 4.水运

⑴沿海航线 ①远洋航线

东行、西行、南行、北行 ②港口

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宁波、广州、湛江等 ⑵内河航运

长江、京杭运河、珠江 5.航空运输

重要国际航空港 北京、上海、广州

二、商业 1.商品

用来交换、进行买卖的产品 2.商业

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 3.商业中心及其分布

⑴历史

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民间交易场所:甘肃天水 ⑵形成条件

①其周围有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⑶分布:主要在东部地区

⑷主要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南京、成都、深圳、香港

4.对外贸易 ⑴贸易对象

美国、日本、韩国、西欧、东南亚 ⑵进出口主要商品 ①进口

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等 ②出口

纺织品、服装、日用工业品、机械、化工产品、茶叶、大米等 ⑶外贸口岸

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

三、旅游业——“无烟工业”

1.特点: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

2.作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交流 3.主要旅游资源

⑴自然风光:长江三峡、安徽黄山、桂林山水等 ⑵人文景观

①建筑景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②风土民情:端午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等

③革命纪念地: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延安等 4.十大旅游胜地: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安徽黄山、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第九节北方地区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点

2.了解北方地区的人们,受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特点

3.了解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区域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大致位于33°n以北),临渤海和黄海

2.范围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地形

⑴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⑵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黄土地)

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黄河、渭河、汾河、淮河、大运河、河、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4.气候

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⑵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⑶主要气象灾害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寒潮

5.北方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第二篇:2字网名

2字网名大全

绛紫。跌堕。信仰。靛蓝。容颜。过往。温媪。青衣。

轻念。酷刑。墨绿。悲漠。

明暗。弱水。风声。糜媚。

黎开。瑟索。余空。麻里。

色白。旧颜。花冢。蓑衣。

吞花。灰烬。邪魅。暗色。安梓。晓梦。简慕。撕裂。

负荷。囙魂。绵绵。堇色。

怨念。反讽。记得。淹没。时光。沧澜。艳遇。茶蘼。

刺槐。战徒。血腥。苦口。

玩味。仓珥。矢车。蔷薇。吞噬。当绿。青奴。葵生。

未央。破棋。堇色。固执。

剜心。花葭。束缚。留井。

曙光。刺痛。轮回。迷失。腐蚀。腐生。冷火。眷容。

清澈。不如。亡灵。渗透。

栖息。哭砂。逃避。橙黄。荒原。冷语。茉莉。浅岛。

欲念。弄裳。眼瞳。逃离。

咫尺。孽缘。病蛹。依存。

京九。附庸。偏食。赤眸。

蔷薇。决绝。西诗。少年。

情叙。贞爱。妃红。寸年。寄居。死囚。交集。菖蒲。

安暖。拯救。残妆。麦小。

男海。佝偻。寡情。眉黛。蒙蔽。蓬蒿。春晓。孤傲。

笙歌。施舍。诱惑。忆白。

青歌。素白。柔软。锦葵。

黑猫。呢喃。凉城。阴冷。妖娥。香菱。病蛹。绝恋。

离心。怅施。缱绻。温热。

忆白。安然。碧兰。裂帛。落脂。发酵。薄荷。鸢尾。

生涩。缪斯。鸢尾。隐忍。

清瑟。亟合。迷途。睡涟。

绿苔。幼婴。谁霍。虚灵。

海蓝。瞳眸。烟火。别致。

青柠。年蚀。凌乱。千寻。红粉。星光。黎明。蜷缩。

未朴。缅怀。呆木。抹煞。

韵午。复古。念旧。残花。抽搐。愚昧。挽留。空空。

车厢。落单。为止。消失。

噬魂。浅亿。往非。失魂。

途路。暮年。眉睫。容颜。伯年。曲忆。揪思。不朽。

薄年。沙漏。陷阱。囚牢。腐旧。淡淡。暖颜。买醉。

买醉。掩饰。厌世。浮沉。

耍疯。征服。驻扎。停留。

未央。末调。红花。勾勒。

落荒。高攀。情调。温婉。

安逸。花魁。茶扉。轮回。残喘。苟延。顺民。璎珞。

离殇 岁月 馨香

雨轩 落木 离殇 幻幻 幻想 痴情 和谐 渴求 或许 侵袭 睡椅 不然 系统 宁珂 梦醒

堇年

释然

花颜※

夏夜

淡然

△甜心

﹎断誸

硪艹

-孽缘-

ふ葬薆

浅_Smile

昔年°

旧城′

淹没 *樱花。┼蕩羕 °豪爽﹌ 冷兮.试探 容颜╰ 情歌 素颜 静谧 薄姬 忆白 留井 蔷薇 梨落 瑾色 呢喃

琴瑟 残舞 素颜 静谧 薄姬 忆白 留井 蔷薇 梨落 瑾色 呢喃 琴瑟 残舞 ︶ㄣ麻朩。\哎呦、々糾Jié 俄dē卋界 丟ㄋ尓ヽ ┼蕩羕 俄狠②、①←歔沩 ╰→攋虫 目光°‖ 刺目°‖ 渲染°‖ 简单°‖ 漠然°‖ 空洞°‖ 往昔°‖ 岛屿°‖ 痛楚°‖ 唯美°‖ 肆意°‖ ャ.凉生 ャ.忧伤 ャ.夏伤 ャ.浅唱 ャ.傻笑 ャ.独白 ャ.飞蛾

ャ.夙愿 ャ.素颜 ャ.淡雅 ャ.凄凉 _______北岛 ゛余溫

初见

素颜ゝ

兔zi

漠然╰╮

浅笑

婲逝﹌

﹏藍瞳丶

▼淡妝り

當當

浮生

惊梦

荒妙 速恋 注缘 离故 倒戈 纸谢 失温 囚禁 牢笼 漠然

手札

默然 蓦然 念旧 未央 深邃 怪胎 不见

清楚 诉说 堇年 诠释

潮音 奔赴 初见

雅泽。

游灵。

肆意

寡淡

然而

冒险

未眠

蔻丹

如许

背叛

旧梦

一线

自爱

恍惚

黎铁

淡写

凌迟

刺眼

栋倍

诺然

断续

氧气

梦呓

残颜

青丝

嘴角

未来

瓷筒

淡然

初凉

痴迷

七年

空港

安亿

失退

诬蔑

怪胎

敷衍

刺目

预见

离落

萧兮

躲藏

安静

风掠

释然

漠然

泪珠

静谧

眉瘸

嗜毒

明花

初见

泪人

怪珈

陌路

昔忆

方向

幻想

余温

深邃

萧然

依旧

余温

夜眠

怡然

恣意

荒芜

晨曦

简单

时光

开岸

没有

温瞳

残喘

夏末

蕾溪

借口

漠然

魅力

堇年

霖婆

阴霾

棱角

凌乱

度半

目光

擒拿

昔颜

影像

陡变

落年

忘记

割腕

改变

堪阳

诉说

断桥

世界

不见

转身

归隐

遗失

离一

余辉

错误

纠结

安德

如若

游灵

岛屿

心淡

暗号

偏执

奔赴

红尘

魅眸

意犹

诠释

深夜

黑丝

往事

寻觅

埋葬

臾凉

缠绵

一些

执念

末世

蓝颜

妖娆

未尽

习惯

黑魂

画窗

痴男

想念

尘封

差池

景色

昔情

情歌

代替

似我闭眼

温习

迷离

沙漏

放肆

雅泽

柔荑

致借

随风

褐瞳

半边

忧深

微笑

破色

段情

赤壁

执迷

蝶变

辗转

未末

迁就

潮音

不爱

昔梦

煽情

樱花

网名

桃凌

长色

续写

独醉

从未

血腥

凄凉

孤单

沮丧

牵绊

猜疑

冷瞳

沧澜

玩味

未央

亲爱

刺心

释怀

哼唱

渲染

距离

沉世

沧偕

清楚

回忆

空罐

默然

特别

趋势

时光

倘若

默然

离癸

花谢

愫暮

昔年

挣脱

亦难

痛楚

天空

翱翔

途往

如此

昔瞳

敷诋

潮流

但是

引魂

最后

黛眉

苦口

优柔

零落

亡屿

缺心

安然

试探

离开

静候

第三篇:高中中国地理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形成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矛盾加剧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划分: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 性

差 异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第四篇: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

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识的结合。)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从世界看中国: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场,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 5500km。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油气资源,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 12海里(1海里 约 1.85千米)

专属经济区:至 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

多个。

4发展的和

、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②陆上邻国15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

b水产,c

、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矿产)、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b、特殊经、纬线穿过省、市、区

23°26′n: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80°e,90°e,110°e,120°e,130°e

30°纬线穿过的省、市、区

长江、黄河流径省、市区

③名称认识:全称与简称

注意: 两个简称:川或蜀,贵或黔,云和滇,陕或秦,甘或陇。

新和内蒙古的简称方法。

④行政中心的记忆。

⑤面积大小的认识:新>藏>内蒙古

三、中国的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56个民族,汉族占人口92%;

55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

2、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结、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维吾尔族,回族 西南:傣、白、纳西、藏族 东北:满,朝鲜族,鄂伦春族(内蒙古)台湾:高山族 海南岛:黎族、中国的民族政策 ①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

互助关系。

④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⑤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宪法: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b、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降水比周围地区更少:地形封闭,水汽来源少,降水稀少。

2、中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①季节变化特点: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两季多;

b、南方雨季早,结束晚,雨季长;(夏季风的推移)北方雨季晚,结束早,雨季短。②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

夏季风的进退决定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规律: 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南雨季)6~7月:江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华北,东北雨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伏旱)

9月:雨带南撤

10月:雨季结束 ③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a、特点: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b、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年际变化大。c、危害:带来我国东部地区的水旱灾害。北涝南旱和南涝北旱

思考: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东部季风区)故多水旱灾害。对比:南亚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大

地势低平

五、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记忆)

1、我国的夏季风及其影响地区: a、东南季风:东部地区

b、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2、季风区:夏季风所能影响的地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限: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记忆:①呼和浩特,兰州,拉萨属季风区。

②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受季风影响。③长城并非是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限。

季风气候分析呢?)

六、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果仅以亚热带

思考: 长江流域的思考:

1、长江支流上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汉江);二滩电站(雅砻江)

2、长江干流上的重要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3、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资源:水力,有色金属。

4、为什么说长江航线对长江流域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连接东、中、西部,连接南北。

5、长江汛期长于黄河汛期:①长江南北支流雨季先后分开。

②黄河流域雨季集中在7、8月。

五、京杭运河(京杭运河示意图中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东线)

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2、概况: 长: 1800km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思考:南水北调东线连接海、黄、淮、江四大水系。

3、历史分析:

①隋运河与元运河区域比较分析。②兴建目的:

隋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重修大运河是为了由南方向北方运输粮食。

4、现今

①运河航运价值衰减的原因:

京沪铁路的修建,海运的兴起,公路运输的发展。

②现今通航河段:杭州——济宁(山东)向南运煤;向北运轻工业产品。③现今航运价值:

a、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内河航运居第二位)。b、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④南水北调的东线。

a、调水价值的体现,但从长江至黄河需动力提水。b、调水后对航运有一定促进作用。

(调水后使运河水位上升,将提高航运能力)。

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第五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复习方法:阅读与练习法,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思考其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

二、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策)、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a.c.d.建设节水社会)

科学管理。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b.灌溉技术水平低。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思考:××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长江支流:丹江口,二滩。

b、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天生桥,岩滩。(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西北,煤)

速其经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三大通道)北路:内蒙古、山西 京津唐(华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中路:四川、重庆、湖北 华东(沪宁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南、中南水能)南路:云、贵、广西 华南(珠三角)(水电、火电)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

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

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

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

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a财

b

c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①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人均不足0.08公顷)②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③土地资源破坏严重,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2村住房

3造中低

、原因:土地遭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次生盐碱化;人口增长,农不断扩大;城市,工交建筑用地大增。、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与法制建设;建设上节约,少占耕地;改产田,改良土壤,提高灌溉;积极稳妥地开发宜农荒地。思考:当今城市兴起大型广场宽阔街道之风。城市建筑物高度限制的思考:节约城市用地。

4、土地资源类型

①耕地: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丘陵区。

类型: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以南——水田。

思考:西北耕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长绒棉)(主要问题:过度引水灌溉带来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东北耕地:肥沃的黑土地,但破坏严重,同时存在水蚀,土壤肥力下降,沼

泽化倾向。

②草地:

分布: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山地(天山)及青藏

高原区。

类型:草原和草甸。

思考:a、我国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一中、蒙古、俄三国

交界)

b、草地的破坏与保护的思考。

现状(即我国畜牧业的况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草场载畜量低(生产落后);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碱化严重(破坏严重)。

对策:

a、按照《草原法》加强管理。(管理)

b、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轮牧轮流打草)。(利用)

c、禁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保护)

d、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③林地: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

思考: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我国的能源:

1、中国的煤炭:

①主要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山西、陕西、内蒙古;南方:贵州、安徽(淮南,淮北煤矿)

②解决山西煤炭外运的措施:

a、加强运煤铁路建设: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运煤专线建设: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焦日线(焦作——兖州——日照);山西——黄骅港(河北省)

b、“西电东送”:把煤变电力输往京津唐。

2、中国的油气资源:

①主要分布:东北——大庆、辽河油田;华北——胜利,华北,中原油田;

准噶尔

4然气比

近海大陆架;西部——克拉玛依,玉门、冷湖、塔中、塔北油 田、四川盆地天然气,柴达木盆地。②我国油气开发前景:西北——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盆地;近海大陆架。③我国石油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开发西部。、中国已迈入石油进口大国行列。、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特点:以煤为主;第二石油、水能、核电;天重小。能源构成正在向多元化迈进。

思考:①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上看,你认为我国以煤为主好还是不好? 好:a、我国煤炭:储量大,投资少,开采基础好。

b、而核电、水电、油气开发需大量资金。

低,经济

a

b

c

d不好:a、带来严重污染(co2,灰尘,酸雨);b、煤炭能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c、我国水能前景广阔,水能丰富,开发程度低。②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上分析,应如何发展我国能源工业?说说理 由?、发挥煤炭优势,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加强煤的液化,气化等综合利 用。、加强油气的勘探与开采。、大力发展水电。、大力开发新能源,在常规能源缺乏的沿海地带发展核电。

(即:充公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实现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多元化)

5、我国在沿海一带布局核电站的原因:(大亚湾,秦山核电站)

①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常规能源缺乏。

②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大。

③有技术,人才的优势。

④a、缓解东部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b、减少煤、石油的能源调入;c、减少铁路运输压力;d、改善东部大气环境。

6、我国为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不足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还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①运煤专线建设(铁路,港口建设)提高能源调入能力。

②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③建设了核电站。

④a、今后应加强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向集约型方向转化;b、发展科技,发展洁净能源技术; c、坚持科学发展观,研发节能技术,节约能源;d、积极开发新能源: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

7、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的思考。

五、我国的矿产资源:(图中分析其位置)

1、环渤海丰富的矿产:(图中分析其位置)

铁:鞍山,迁安。煤:阜新、开滦

石油:辽河油田,胜利油田

2、长江流域:

铁:攀枝花,大冶,马鞍山。有色金属:铜、铅、锌

3、黄河流域:上游:水能; 中游:水能、煤、油气 下游:石油。

4、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多伴生矿;乱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严重。

5、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高效益;做好矿区环保工作;研究利用新材料和新能源;加强资源调查;建立区域性的矿产基地,进行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等。

六、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几点思考:

1、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立法与执法。

(2)发挥经济手段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调节作用。如提高水价。

(3)加紧对自然资源的核算研究,完善经济核算体系。

(4)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拒绝拼资源)。

(5)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的措施。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型社会,防止水污染;

合理利用土地和管理土地,防止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安全”;

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林,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场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节约矿产资源,走绿色矿业之路,防止“资源危机”;

发展洁净能源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

发展生态农业,维持“食品安全”、“餐桌安全”和生态平衡,防止土

地退化;

实施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七、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基本情况

2000年3月,西气东输前期工程宣布正式启动。一期主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贯穿9个省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区。

管道全线穿越的主要是戈壁、沙漠、平原,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便于施工。施工相对困难的是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还要穿越吕梁山和太行山,工程最困难是河网密集,铁路、公路密集的华东地区。

2、中国的能源现状和“西气东输”的必然性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在一次能源中,煤炭比重过高,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小,所以加大天然气的比重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之一。

我国天然气的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天然气分布很少,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供大于求。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①对于全国来说,可以扩大国内需求,促使中国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获得进一步调整,使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配置。

②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可以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带动并加速当地的城镇建设,给当地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吸引外地人才。

③对于管道所经地区,一是管道投资和投资后的经济效益可以给当地带来丰富的收益,“西气东输”主干道贯穿9个省、市、自治区,除了555多亿元的主干道投资外,西部气田和沿途城市内部管网的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投资密集的大市场;二是管道沿线可以就近使用天然气来发展化工、钢铁、水泥等,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④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东输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等。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输气线路的思考:

①主干道经过9个省市。促沿线省市经济发展(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②路经城市是路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库尔勒→哈密→靖边→郑州→南京→上海

③路经地区自然地理特点:气候,自然带,地形,生态。

a、三跨黄河,一渡长江

b、河西走廊

c、翻越吕梁山,太行山

d、河网密集,铁路、公路密集的华东地区(工程最难)

5、西气东输例题: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①“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 上海,c处的 塔里木 盆地,d处的 柴达木 盆地,e处的 川渝(四川)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②“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河西走廊。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山西(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③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 太阳辐射 的能量。

④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当地城镇建设,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⑤“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压力减轻;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关产业的拉动;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

第六讲 中国人文地理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农业:

1、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①九大商品粮基地

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水稻: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也有小麦)、珠江三角洲

思考:a、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地形平坦,广阔,适宜机械化作业;土地肥

沃;有一定的土地后备资源;人少地多,商品率高;工业基础好,为

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商品粮基地的衰退原因:

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使其耕地减少,使其向“郊区型”农业转化;人口增长,粮食商品率的下降;其他商品粮基地的发展。

②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

区(山

移南迁”

南疆(优质长绒棉):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纤维长,质量好;降水少,棉花病虫害少;灌溉便利。③油料作物分布: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东半岛,辽东半岛)油菜: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出现“北④糖料作物分布: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台,粤,桂,闽,滇,川)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和干旱,生长期短(黑,吉,内蒙古,新)

2、中国出口农业产品基地(出口给港,澳,台,日,韩)

①有利条件:沿海、出口方便;农业基础好。

②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③主要出口农产品:花卉、蔬菜、水果、鱼、肉、蛋奶。

5、上海对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体现在: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

6、长江沿岸地带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②围湖造田,洪涝灾害(退田还湖,疏通河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工业废水排放,河流污染严重(工业结构调整,治理水污染,加强环保)

7、长江沿岸的主要矿产地,农业生产,旅游资源 ①矿产地:铁矿:攀枝花、大冶、马鞍山。

有色金属(铜、铅、锌、锑、钨):湖南,江西,安徽

②农业生产:商品粮棉基地(水稻),油菜,油茶,茶等经济林木,淡水水产。丘陵山区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③旅游资源:九寨沟(四川),都江堰。

长江三峡,黄鹤楼,岳阳楼,张家界,庐山(江西)黄山,九华山(安徽)

8、如何解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资源缺乏的问题?

四、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地图中分析)

1、主要铁路干线:

“六纵”:京哈,京广,京沪,京九。

焦枝——枝柳,宝成——成昆。(宝成线穿过秦岭)

“四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思考:铁路建设发展快,注意以下铁路线路:

①南昆线(电气化铁路)②粤海铁路

③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④渝怀线,洛湛线。

2、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成都,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此外注意:宝鸡,商丘,怀化,贵阳)

3、主要内河航道和重要河港:

①长江航道(黄金水道):重庆,武汉,南京。

宜宾(四川)——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②京杭运河航道:现今:杭州——济宁(山东)

③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注意:货运量仅次于长江的是京杭运河)

西江是珠江水系主干,广州是珠江水运中心。

④松花江航线:哈尔滨是最大河港。冬季,松花江结冰期长达3个月以上。

4、中国的海洋运输和主要海港。①我国是世界海运大国之一: 地理分析:海岸线长 历史分析:郑和下西洋 a、航线图:

b、到达地区:东南亚,南亚,非洲东海岸,西亚; c、货物与商品:丝绸,瓷器,茶叶。

②现代沿海航线:北方航区:以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向南运煤);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

③远洋航线:东行航线——日本,美洲;西行航线——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

南行航线——东南亚,大洋洲;北行航线——韩国,俄罗斯远东沿海港口。④重要海港(进出口岸):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宁波,广州*,湛江。

思考:其中*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秦皇岛为煤炭外运港口。

五、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品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1、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服务区; ②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2、中国主要的商业中心:

①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②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深圳、重庆、西安。

3、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

出口:纺织品、服装、日用工业品、机械、化工产品、大米、茶叶(还有煤)。进口:钢材、机电产品、化肥、汽车、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思考:

1、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石油。

2、这些进口商品的主要贸易国家。(见地图)

3、中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80%以上。

4、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①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

②香港的转口贸易。

5、中国沿边地带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

6、中国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明显。

②主要分布: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河故道。

2、山区人民的致富之路:果树栽培(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枣,栗,核桃。

果品卖难的思考:①科技兴农:优良品种,提高栽培技术

②加工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③研究市场

四、森林宝库

1、东北林区:是我国天然森林宝库,最大林区。

2、品种:红松,兴安落叶松,白桦,紫椴。

3、分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4、东北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

(人工栽培和饲养已普遍推广)

5、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和保护:

第五篇:地理教案:第四册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教案

知识目标]

1、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记住:南北干线(5条),东西干线(3条),铁路枢纽(6个)。[能力目标]

1、学会在填充图中准确地填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2、应用全国铁路网的知识,结合地图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教学重点:

记住南北、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铁路干线填充图 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画面,就知道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什么有关?(火车运行画面配以音乐)

2、师:前面我们了解到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大陆上除西藏外,已经形成了连通祖国各地的铁路网。

3、师:同学们肯定乘火车去过祖国的不少地方,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学生发言)

4、师: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可是你们想过是沿哪条铁路线去的,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城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屏幕显示板书: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5、请同学们看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目标,一生读)

二、达标活动

(一)学习南北干线

1、师: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纵横交错。我们按方向分为南北和东西干线。我们先来学习南北干线,一共有五条。

2、师:第一条南北干线是由两条铁路构成,(电脑演示,学生看屏幕)我们以首都北京为起点,到达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这条铁路称作什么?(京哈线)大家再看,还是从北京出发一直南下到广东省省会广州市,这条铁路叫什么?(京广线)

(1)京哈线和京广线两条铁路形成了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电脑演示,铁路线闪动)

(2)请大家找一找,京哈线和京广线途中经过哪些城市?(提示可以看地图册5页图找。)

3、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我国建成了一条连通首都和港澳地区的南北大干线,是什么铁路?(京九线)

(1)它北起北京,南抵香港的九龙。(电脑演示)

(2)它是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路线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铁路。它的建成,发挥了哪些巨大的作用呢?(学生看屏幕,一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有四大工业基地,其中有一条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同学们知道是哪一条?(京沪线)

(1)京沪线是从首都北京到上海市。(电脑演示)它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2)途中经过了哪几个城市让学生查出。(提示看地图册5页)

5、第四条南北干线先请大家看清它的起止地点及途中经过的主要城市。(电脑演示)

(1)让学生说出城市名及所在省区

(2)起点是山西省的太原,终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途中经过河南省的焦作市和湖北省的枝城。

6、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修建了许多铁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宝成线、成昆线和南昆线。

(1)我们来看宝成—成昆—南昆线的位置(电脑演示)

(2)宝成线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途中穿秦岭、大巴山、工程十分艰巨(录像)(3)成昆线和南昆线所经地区地形及其险要,地形复杂。这两段铁路中的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差不多相当于全长的一半。尤其南昆铁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修筑铁路和建设桥梁的科学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7、小结:这就是我国五条南北干线,又可简称为“五纵”(屏幕展示,生记忆)

8、运用“开火车接力赛”的形式,巩固所学铁路线及起止地点,进行及时反馈。

(二)学习东西干线

1、师:学习完南北干线,我们再来了解沟通沿海和内地的东西干线。

2、师:第一条位置靠北的东西干线先从北京到达内蒙古的包头称为京包线,在从包头向西南到兰州,称为京包线。(电脑演示)它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铁路线。

3、第二条东西干线也是由两条铁路构成,从江苏的连云港向西经过徐州、郑州、宝鸡,到达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电脑演示)

(1)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甘或陇)连云港市在古代被称为海州,因而这条铁路命名为陇海线。

(2)这条铁路与哪几条南北干线相交?(查地图册5页)

(3)为了开发西北地区我们又修建了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向西已经修到了边境地区的阿拉山口。乌鲁木齐是哪个自治区的首府?这条铁路的叫什么?(电脑演示)

(4)这两条铁路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最长的大干线。尤其兰新铁路经过的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多沙。铁路建设者要一边筑路,一边治沙,工程量相当大。(5)陇海—兰新线在新疆境内的阿拉山口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和欧洲联网,形成“亚欧铁路大陆桥”,这条铁路大陆桥的起止地点是哪里?作用如何?(屏幕展示,一学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第三条东西干线大体与陇海线平行,是由四条铁路连贯而成。先请学生说出各段铁路的起止城市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在哪个省区?(学生回答)

(1)师:从上海到杭州称为沪杭线;从杭州到株洲称为浙赣线;从株洲到贵阳称为湘黔线;从贵阳到昆明称贵昆线。(电脑演示)(2)学生在填充图中自己画出。

5、小结:这就是我国三条东西干线,又可简称“三横”。

6、运用“看谁回答的快”的形式,回答东西干线铁路线的名称及起止地点,及时进行反馈。(三)学习铁路枢纽

1、师: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交会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电脑演示: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这些铁路枢纽的名称,提问学生它们分别是哪几条铁路线的交会处?(学生回答)

3、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录像)

4、让学生在填充图上标出。

三、练习反馈

1、练习一:快速用直线画一幅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交会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乘火车由哈尔滨到广州,选择最近便的铁路线,并说出沿途在哪些城市与其它主要铁路干线交会?(电脑演示,反馈纠正)

2、练习二:

(1)题目:有一个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准备乘火车到以下一些地方旅游参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上海浦东、春城昆明,最后返回天津。请设计一条最近便的旅游路线。

(2)学生回答后,反馈纠正,并用电脑演示最便捷的旅游路线。

(3)答案:从天津乘京沪到上海,转乘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到昆明,在沿成昆—宝成到宝鸡市,乘陇海线到西安后在到郑州,沿京广线北上到北京,最后从北京乘京沪或京哈线到天津。

四、教学总结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条南北干线,三条东西干线和六个铁路枢纽。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师:当前我国的铁路部门正致力于火车提速,预计到2015年火车时速将达到200千米左右;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掀起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热潮。此外,我们诸城市快要通火车了,我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坐火车,真是高兴。同学们可以谈谈对于铁路建设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学生发言)我想同学们中间肯定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铁路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1、京哈-京广线

2、京九线

3、京沪线

4、太焦-焦枝-枝柳线

5、宝成-成昆-南昆线 “三横” “六枢纽”

下载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地理教案 (2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地理复习教案 (5000字)

    专题复习:中国地理一、基础知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工农业生产 4.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5.中国不同地区的国土......

    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存在的显著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初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 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资源 第四节中国海洋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 (1)知道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理解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

    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范文大全)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1课时)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 第三课时复习课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

    中国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王春山 活动建议: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