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时间:2019-05-12 21: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课型:新授课 作课人:成高峰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3)中华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难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方法:归纳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概括法、联系实际拓展思维法。教学过程:

导入:影视《中国功夫》,引出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活动一:“中华文化大家谈”

媒体出示图片,设问: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就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展开介绍。在此基础上,引申设问:

1、如此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谁创造的?

2、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对中华文化的总体感受?

活动二:“中华文化有力量”

分组交流:中华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活动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展开讨论。(例: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困难时,经常用中华文化中的哪些格言警句或伟人事迹来鼓励自己?当中华民族遭遇灾难时,靠什么与灾难抗争?有人说,孔子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教师总结:于个人而言,中华文化助我成长;于国家而言,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于世界而言,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过渡: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那么文化中的美德就是民族屹立的枝干。

活动三:“传统美德我传承”

媒体出示一组图片: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设问:

1、这些历史典故中蕴涵着哪些传统美德?

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同桌互相交流)

3、说一说同学、老师、父母身上的美德。

活动四:“传统美德我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学生看教材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

分组交流: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传统美德赋予哪些新的内容?

活动探究:

他们可能身份各异,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是2007年度最可爱的人:

钱学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

谢延信:他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象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李剑英: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孟祥斌: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 „„ 请你思考:

1、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美德?

2、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歌曲欣赏:《北京欢迎你》

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蓄着无穷的力量 中华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我传承!我发展!

第二篇: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国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产生、力量、特点、组成部分的地位及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行动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与影响。(重点)

2、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并付诸行动。(难点)【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问题启发,合作学习。

2、学法指导:(1)、讨论学习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意见,学会合作,共同进步。(3)、演讲法:引导学生通过发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胆量与能力,学会生存。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发言→教师归纳→学生产生共鸣。

2、学习流程:明确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小组发言→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播放王力宏的歌曲《龙的传人》,回答问题:“由‘中华龙’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中华文化”。(时间:约3分钟)„„

(二)、讲授新知:设疑:提到中华文化,你想到什么?让同学随意举手回答(时间:约2分钟)

(三)、第一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以下几个知识,同学们进行讨论并发言。教师用多媒体打出讨论的题目和要求。讨论题目: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谁创造的?(举例)

2、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

3、中华文化有哪些部分组成?(举例)

4、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举例)

(要求:以下5点

1、八个人一个小组,全班分6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登人做好登记,一个中心发言人做好发言。

2、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准备,老师有可能随意点名请同学发言。

3、各小组积极讨论,不允许讨论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4、讨论时间:7分钟;发言时间:12分钟。

5、各小组至少列出4个与友同行的原则,并且举出自己真实的事例。各小组发言时间3分钟.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到各小组引导学生讨论,维护课堂纪律。)【进行小组发言】:(时间:约12分钟)按照小组举手的先后次序发言,没有同学举手发言的小组,老师随意点名让同学发言。各小组同学发言后,老师适当进行点评。学生发言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强调:少数民族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举例: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曾经统一过中国,顺便巩固前面的知识点“共同浇灌民族之花”这一内容。

(2)、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讲解海外华人的故事。

(3)、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要举例,例如:科技方面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地位与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例:日本人学习中国的《三国演义》,美国人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 教师要特别指出,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的事例„„

(四)、第二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题目、讨论时间:6分钟,发言时间:8分钟)讨论题目:

1、从课本P66三个历史故事中任选一个来讲解,指出这个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2、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呢?

3、我们应该怎么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要求有变化吗? 学生发言:老师引导: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传统美德的九个主要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做课本67页的连线活动。

(五)评出发言结果:(时间:约5分钟)请各发言人为自己小组拉票,每个小组同学举手表决,每小组有两票。评选的项目有以下6点:(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1、最佳合作小组:

2、不合作小组:

3、最佳内容发言人:

4、最佳普通话发言人:

5、最大胆发言人:

6、最佳风采发言人(男、女)

(六)、课堂小结:教师结束语,与学生产生共鸣:(时间:约2分钟)我们都是华夏子孙,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不管我们将来身在何处,取得多大成绩,或者遭遇多大挫折,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一定不能做有损国家的事,请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设计】把全班分六个小组,评价学生主要是按照小组整体来评价,评价如下:

1、在学生小组讨论,那个小组纪律最好。

2、小组发言时,那个小组的内容最完整。

3.学生发言时,那个小组有新意,对教材知识有突破。

4、小组发言的内容以及小组发言同学的言语综合评价最好。另外,我对学生发言也进行评价: 1,最佳发言学生。

2、最佳普通话学生。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内容的传授,而是内心情感的升华。本课的知识传授是比较容易的,教学中不必对文化内容进行深讲,因为学生对这个知识比较熟悉;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从心底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归属感,归纳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有一定难度。在这堂课里,我运用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小组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了层层推进的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特别强调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特点,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我在备课时,考虑到了,哪些问题适合学生讨论,以及学生讨论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发言需要多少时间,在时间分配上一定要分配好。学生的讨论,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组8个同学,各位同学,有分工,有合作。一个同学做记录,选出一个同学作发言,其他同学一起找出知识点。学生发言后,我还请其他同学做发言评价,老师总结,最好表扬做的比较好的小组和同学,评出

1、最佳纪律小组,2、最佳发言内容小组,最佳普通话学生等等。让学生在比一比中学习。整堂课课堂气氛好,课堂效果显著,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学的愉快,老师教的也轻松,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探索。

但是,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小组讨论中,有一小部分后进生参与度不高;教学中,老师不能面面俱到,对一些教学内容讲解不到位。另外,课堂纪律有点乱,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很难把握。学生上讲台发言时,有个别小组的学生不敢上讲台发言,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引导。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找到更好的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这堂课通过教学实践,听课老师都认为效果很好。由于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分同学互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主要是组织引导。在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充分交流、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的良好目的。

第三篇: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本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通过前面学习已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爱我中华,从何唤起学生这种 爱国之情?从了解到爱是升华。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不好。所以,以学 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基于此点,设计本课时,从导入到展开 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 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知识上,使同学们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力量。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臵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 分析中华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 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 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影响。传统美德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学法和教法分析

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教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提问法、讲授法 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中华文化、传统美德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又可以寓于形象、生动 的历史资料之中。

学情分析:

通过初二的学习,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中华文化的特点缺乏了 解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的迷信外国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结合的重大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文化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中国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

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

4、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教学模式:

“情境—感悟”教学模式。情境设定(包括教师设定的情境和学生搜集到的事例情 境)——问题发生——学生感悟——评价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引言)在外国人心中 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 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 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生读幻灯片内容)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灿烂的焰火和雷鸣般的 击缶中拉开了序幕,中国人民以极富民族特色的方式盛情欢迎四海宾朋,把一席精美的文化盛宴 呈现给亿万观众,这是一场富含“中国元素”的开幕式,有网民说,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把中国 文化的和谐内涵艺术地告诉了全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

出示幻灯片图片展示: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它实现了“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的承诺)它是中华年华语世界文化的完美融合

探究乐园

请参考书本p(65)页最后一段,说说你在开幕式表演中看到的“中国元素”并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

出示幻灯片:(奥运看文化----中华文化大家找)(方法:问答法)

出示幻灯片:

(1 指南针 2焰火脚印

3瓷器

4纸卷轴

5宇航员

6“和”字方块阵

7孔子3000弟子吟诵画面

8船桨组成的穿的造型

9大型太极拳体操表演

10昆剧)齐读课本65页最后一段(中华文化的构成)进而在进行图片展示

出示幻灯片:

(1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2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3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4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问题:

1、所有这些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博大精深)

2、谁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生答后齐度读)

(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 灿烂的中华文化。)

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展示)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生读材料: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走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

用四字成语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源远流长)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时空穿梭:再现外国古代文化

出示幻灯片:古巴比伦文化(图片)

教师: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出示幻灯片:古印度婆罗门文化(图片)

教师: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出示幻灯片:古埃及文化(图片)

教师: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出示幻灯片:玛雅文化(图片)

教师: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教师:这些文明古国的文化都没有被延续,被发扬光大,只有中华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在世 界文化的大花园中熠熠生辉。

图片:(探究乐园二)

1、(看书思考):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呢?(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

2﹑归纳中华文化的地位

3﹑列举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原因是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 力之中。)

教师: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 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教师: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生答略)

出示幻灯片(日本的和服、茶道;孔子学院;2004 年埃菲尔铁塔通体红色 ;身着中华民族服装的 法国民众;2003-2005的中法文化年)

猜一猜他是谁:截至2006年7月,已有80所以他命名的学院落户36个国家和地区,还有38个国 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办学申请。

(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被其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 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教师: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和” 的思想„„)

教师:思考讨论:儒家的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有哪些?

教师:请同学们填写下表:仁义礼智信对今天的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对中国的什么建设有影响? 有利于提升全人类的什么素质?而“和”的思想对人们、对中国、对世界又有何影响?

生读材料: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起发出倡议: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避免混乱,必须恢复孔子 道德。

教师:归纳中华文化的影响(生齐读幻灯片内容)

幻灯片 灿 烂文的 化中 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 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教师:(过度)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都内 在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

教师: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分别体现了哪些美德 ?(生答略)

知识竞赛:传统美德知多少:写成语。

教师: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生答略)

教师:出示南京路上好八连事例问:以上材料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课本 P67小结)

出示幻灯片:越来越多的孩子热忠于外来文化

出示幻灯片:(我的感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对文化的交融,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出示幻灯片:

(观点一:中国人就应该学中华文化,外来文化还是少吸收为好。)(取其精华取 其糟粕)

(观点二:我们应该紧跟世界步伐,一味守着传统东西,就是落后,那要挨打的。)

(传承文明 开拓创新)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

出示幻灯片: 知识梳理

产生:

组成:(内容)

特点: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

地位:世界文化花园的奇葩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发展道路(中国)

影响

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表现:(略)

传统美德

特点: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

教师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知识上,同学们应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及中华 文化的力量、作用。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能以实际行动弘 扬优秀的中国文化。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用各种形式创作一个反映中华文化的小作品。如:快板、三字经、诗歌或歌曲)

形成性评价:

本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寓教于乐,使抽象的东西具体 化。本课教学目标明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 力,有利于提高教学量。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图打破了原来呆板的教学模式,以故事导入的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我觉得成功之处有:运用灵活多样的 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理解这些民族文化载体。

2、成功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创设有趣的故事 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 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讲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个人认为就是从整节课来看,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转换的有些快了,学生思考 问题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材料的处理上还要精选,不处处展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如让学生课前自己查找资料。

第四篇:《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

《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本课时共有两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主要通过展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情感目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认同感。通过学生感受奥运,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民族文化影响个人情感,个人情感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能力目标: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说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内化为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首先应有直观的感受,图片应精而具有代表性;其次对于一些时事及重点社会问题,应注意与教材知识的切合点;最后,应注意教学中的前后承接,形成板块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框架。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而通过“姓氏对对碰”、“文化驿站”、“奥运盛会找文化”、“记者调查谈文化”、“与时俱进传文化”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由“绿叶对根有情,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同样情意深重,而我们魂牵梦绕的情感源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引入新课。

〈二〉新课

第一目:1、绿叶寻根

多媒体展示:根据现有人数多寡来确立的新百家姓。让学生找一找他的姓氏现有人数在全国居多少位。(活动:介绍二位同学的姓氏来源。点数字可以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懂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多媒体展示:黄帝故里祭祖大典。)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包括中国台湾的许多台胞,纷纷回到故土寻根问祖,或是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呢?(同学回答,教师总结)这反映了中华儿女情系祖国、不忘故土的情怀。

2、绿叶爱根

从四个侧面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国结、瓷器、(多媒体展示中国结和精美的瓷器的图片,配以民乐)

中国结虽小,但小中见大,它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浓郁的美好祝福。而瓷器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龙”文化(多媒体展示几幅故宫中龙的图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到处都能感到龙的文化,比如龙虾、龙须面、龙井茶……

通过龙舟赛的习俗引出龙的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接龙活动。目的是丰富知识,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增强自豪感。

(3)服饰文化

大屏幕展示刺绣作品,旗袍图片,配民乐“瑶族舞曲”。

服饰中内含中华文化元素

(4)书法艺术

多媒体展示几幅著名书法家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我国书法的美。

现场采访:现在有的同学认为,今后都是电脑时代了,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为什么还要去练字呢?

使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起着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我们不但要继承,还应发扬光大。

活动:

1.奥运盛会找文化

让学生找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都出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多媒体播放:奥运开幕式片段。)

学生边看边寻找,并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2.记者调查谈文化

设计四个问题,请一位同学担当小记者,对大家做一次现场调查。然后通过教师的指点迷津,指出我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二目: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学生观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回答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并完成书中的67页的作业连线题。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诸如无私奉献、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刚正不阿、厚德载物等优秀道德品质。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才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师:给学生补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也是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

3、绿叶报根

提出问题,学以致用。面对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自豪,骄傲,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你的生活中是否处处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提问:你的生活中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的对比?(衣、食、住、行等方面)

你认为中华文化会不会断流?我们应怎样做?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认知变成日常行为,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课堂小结

再次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同时教师小结。

目的是让学生在歌声中思想得到共鸣、情感得到升华,坚定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传承中华美德,践行中华文化。它与第八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关,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依据课标要求“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组内讨论感受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学生只有懂得中华文化蕴含的无穷魅力,才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所以,我把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定为教学重点。文化的力量在内容上比较抽象,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学难点我就定为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造就学生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联系学生实际,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是紧密相连的。在设计学法前老师要充分了解学情,研究学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由于中外文化的碰撞,一些学生辨别能力不强,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导致其价值取向混乱。而九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采用情境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的过程来实现的,我计划用以下几步来完成:

(一)、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访谈法等方式搜集代表中华文化的典型材料,搜集传统美德小故事。

(二)、具体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学生的心田。”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采取直入主题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导入: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材料,上述材料说明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是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让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导入课题。

2、通读教材感知文化

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本,做标识,既培养学生手到、眼到、心到的学习习惯,又初步了解教材。

3、合作交流品析文化

(1)品析文化的特点

教师先提问:提到灿烂的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回答)然后我设计了知识竞猜“我来问,你来答”的环节,引导学生品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采取问答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品析文化的力量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由于本框的难点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先引导学生对比四大文明古国,思考中华文明历经磨难,流传至今的原因,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通过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它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播放《神九飞天》视频,引导学生体验科技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品析文化的影响

“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我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把新知识的运用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这些格言给你什么启示?②遇到考试失败了,和同学之间发生摩擦了,受老师批评了,我们会用哪些格言或名言来勉励自己?③假如我们想提高的学习成绩,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论语中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我最感兴趣的是……,因为……”来表达。让学生来感受文化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④想想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理学认为:学生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一种鼓励,能够产生感染和竞争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互动精神。因此,我设计了活动体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先探究其意义、作用,然后相互找对方的优点,对别人的缺点学会自省。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后,请各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学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开导,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起来。

4、自主探究传承美德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先找两至三名学生讲“美德小故事”,学生谈感受。然后倡导学生把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5、课堂小结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激情。教师先引导学生畅谈本课感悟及收获,然后师总结全文,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系统、完整的印象。最后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来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热烈的氛围中下课,给学生想像的空间,让学生回味。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要简洁概括,重点突出。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灿烂的中华文化

源生命力博

远创造力大

流凝聚力精

长深

继承创新

五、说教学设计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对教材的分析精确到位,符合学生实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谢谢各位!

《灿烂中华文化》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一框,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通过体验、质疑、活动三个具体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懂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从历史、文学、军事、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4.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二、说教法:

这一课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威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据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传统美德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课堂讨论,解答疑问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聆听观看、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回答练习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做好适当的点拨、引导和总结。

四说教学环节: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某一方面的资料,通过研究,展现其魅力,可以多种形式展示。

2.了解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的故事。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导入新课:关于文化的话题,我们不是第一次探讨,还记不记得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文化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自由回答:教师归纳:多元文化地球村。

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今天,我们侧重探讨的是中华文化的内容。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学生回答(略)。

谈起文化,不少学生觉得很抽象,因此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富有中国文化韵味的事物,因而也就生动具体了。

(二)体验新课多媒体展示

体验内容:

⑴中国的民族服装、旗袍、饮食文化、长城故宫、建筑风格、京剧脸谱,民族乐器,书法,绘画,武术、儒家思想,哲学思想。

⑵一些有关奥运会的图片资料。

体验要求:

1.体验本课的学习内容,做好体验笔记。

2.完成课文中的小问题或需要填写的内容。

体验提示:

1.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

2.课文中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

3.懂得了什么道理?理解了什么问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互补。如学生在完成体验过程后的笔记:

⑴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⑵中华文明文明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在哪?

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由什么组成的?

⑷我国的传统文化乃至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⑸中华民族在创造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创造了什么?

⑹我国传统道德精华的品质是什么?等等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负荆请罪

徙木为信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最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对学习内容提出的问题:

⑴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⑵中华文明为什么历尽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不绝?

⑶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地位如何?

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华文化?

⑸我们中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⑹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等

(三)课堂小结:

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用勤劳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大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的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青少年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传承中华美德、践行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因此本课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力量、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探究、全面、发展地解答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化为实际行动显得非常必要。

五、说学法教法

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图片,配以优美的古典音乐朗诵。“无论是活字印刷的表演,还是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无论是木偶京剧的喜悦之声,还是丝绸之路的艰辛之旅;无论是簪花仕女的优雅,还是击缶而歌的朴拙;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画卷为载体精彩地展现,让国人骄傲,让世界动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创设情景,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达到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全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课 1.走进中华文化。

小组活动:“说一说”。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知道的中国文化。

如果你是一个导游,要向外国人介绍咱们中华的文化,你会介绍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咱们中华文化,看哪个组介绍得多,认识得全。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容,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探究文化的积极性,在展示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深刻体验中华文化内容及特点,生成知识,突出教学重点。

2、探究中华文化的力量

教师展示图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并让学生小组交流:为什么这些文化没有延续至今,成为历史的遗憾?

设计意图:因为本部分内容过于抽象,探究活动主要采取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在探讨文化的力量首先学生通过与世界其它文化的对比,再结合“神农炎帝寻根节”和“汉字的演变过程”,深度挖掘文化的力量及作用,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突破教学难点。

3、感悟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活动一:学生欣赏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的视频《文化中国》片段,感悟灿烂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的画廊,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进一步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活动二:箴言荟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充满哲理的箴言。

1、请写出你最喜欢的名言或格言?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或格言?

3、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同桌之间讨论后,看哪些同学的箴言更精美,影响更深刻,为本大组争得更多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情境,如遇到挫折、取得成绩有所满、面对社会不公时,谈传统的格言警句对自己的影响。通过学生交流分享箴言活动既能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够顺利地生成正确观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渗透在我们的骨髓里面。

4、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活动一:说故事——走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学生看图片说出“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些故事都体现着什么样的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对传统美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产生深入思考。之后教师总结性讲授说明传统文化现代发展的背景下,什么样的道德是我们应该遵循的。

活动二: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先进事迹,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在生活如何传承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通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感染。感悟到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并从思想上的认同传统的美德,行动上传承美德。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本课感悟及收获,回忆知识内容,投影展示本课知识框架。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结束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纲要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并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牢记本课的重要知识内容,做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七、板书设计

板书以应提纲挈领,并能够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依据为主要目的,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3)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2.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八、说教学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借助媒体资源立体展现灿烂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载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灿烂的中华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五篇模版)

    《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大墅中学王周贵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焉耆县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 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在起初对《灿烂的中华文化》进行教学设计时总觉得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中华文化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