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力的分解》教案1
《力的分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力的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并计算。3.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4.能应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2.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教学难点
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秤若干,细绳套、橡皮筋若干,图钉、白纸、长塑料板、铁块、能活动的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多个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想一下,为什么有时人们不用一个力去做而要用多个力来做呢?使用吊车的时候大家观察一下钓钩是不是用一根钢丝吊着?
新课讲解:
一、力的分解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知道了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及力的合成遵循的法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内容。
师生回忆讨论以上问题。
总结: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
在演示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力F)把橡皮绳的结点拉到O点,然后再用三个或四个弹簧秤沿不同方向拉结点到O。
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结论: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
明确: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而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学生实验】
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只要把橡皮绳的结点拉到O点即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用多组不同的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说力的合成是唯一的,但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分解一个力呢?
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方式: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放录像:牛耕地、人拉旅行箱等)
图3-5-2
问题:各段录像片有什么共同的物理现象?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分
解这个斜向上的拉力?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与水平面成θ角的拉力F,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解析: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如图3-5-3所示分解为F1=Fcosθ,F2=Fsinθ.力F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F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图3-5-3
讨论:当θ=0°时,F水平,只有向前拉的效果;当θ=90°时,F竖直,只有向上提的效果.θ越小,向上提的效果越小。
例2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解析: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图3-5-4
如图3-5-4所示分解为G1=Gsinθ,G2=Gcosθ.在斜面上的人或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此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平行于斜面的方向向下的,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另一个是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使物体紧压斜面(给学生强调这个力并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应用:
1.公园的滑梯倾角为什么比较大呢?
2.为什么高大的立交桥要建有很长的引桥?
教师课件展示实物图,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θ越大G1就越大,滑梯上的人就较容易下滑.长长的引桥可以减小上坡的倾角,因为θ越大G1就越大.车辆上坡艰难而下坡又不安全。
活动:教师实物展示并引导学生解释“劈”的工作原理。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问题:力是矢量,求两个力的合力时,能不能简单地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例讨论。
结论:不能简单地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而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凡是矢量在合成与分解时都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出矢量合成的三角形法则。
在求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力时,可采用矢量相加的三角形法则.如图3-5-8(a)所示,求F1、F2、F3、F4这四个共点力的合力,可不必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它们逐个合成,而是将表示这些力的矢量依次首尾相接,那么从第一个力矢量的始端到最后一个力矢量的末端的矢量就表示这几个共点力的合力。
对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进行加减时,可沿着矢量所在直线选定一个正方向,规定凡是方向跟正方向相同的矢量都取正值,凡是方向跟正方向相反的矢量都取负值,这样便可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矢量的正负仅表示矢量的方向,不表示矢量的大小.如-10 N的力比5 N的力大,而不能机械套用数学中正数一定大于负数的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则不能用正、负表示方向。
图3-5-8
第二篇:《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学实施方案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 王小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认识到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并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力的等效性。学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去处理问题,学习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强化“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和领会“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
2.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3.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明确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正确确定分力的方向。求解分力大小的数学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类推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问1:为什么帆船可以逆风行舟?(学生讨论,教师不给结果。)
趣味实验:“四两拨千斤”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学生讨论,教师不给结果。)
要清楚地解释以上现象正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展开
设问2(回顾、铺垫):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合成遵循什么法则?合成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设问3: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分解遵循什么法则?
1.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的那个力的分力。
2.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探讨1: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那么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是惟一的,对两分力有什么要求?
引导:①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②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③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④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讨论得出: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有惟一解有下列可能:
①已知两个分力方向。
②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设问4:对一个具体的分解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压、拉)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1.演示实验:将图中球的重力进行合理的分解。
(通过在物体和挡板间增加海绵来放大形变效果,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手段。)
结论:重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垂直压挡板和斜面。
2.感知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铁钉与橡皮筋连接,钉尖端卡在手心处,用另一只手向下拉铁钉与橡皮筋的连接处,体会一下向下的拉力F产生的效果?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拉力F分解成F1和F2,F1压缩铁钉,F2拉伸橡皮筋。尽管力的分解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问题探讨2:如何具体地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析法、图示法)
例1:将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分析:效果一:使物体沿斜面下滑。效果二:使物体紧压斜面。
大小为:F1=Gsinθ,F2=Gcosθ。
分析讨论:
当斜面倾角θ增大时,分析F1和F2如何变化?随θ角的增大,F1增大,F2减小。
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公园的滑梯为什么较陡?
例2: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g=9.8N/kg)
总结:求解分力大小时可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和图示法。作图法直观、但误差较大,特殊角度时用计算法,精确、简便。
呼应引入新课时遗留的问题:
A.对逆风行舟现象的解释
B.对“四两拨千斤”
探索性实验:利用直尺、钩码大致地测量出棉线的最大拉力。
三、小结
1.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分解是唯一的。
2.力的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一个力应该怎样分解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3.计算分力大小的主要方法是解三角形。
第三篇: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教学用具
电子台秤,物块,橡皮筋,弹簧秤,铅笔,细线,钩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趣味拔河 【过渡引言】: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设问】:(回顾、铺垫)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引导学生】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板书】
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那么,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视频】三脚架演示实验
【板书】
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过渡引言】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力.如右图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工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1、拖拉机对耙的斜向上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 下面,利用台秤来模拟耙工作
【演示实验1】将物体放在台秤上,观察台秤的示数。再用斜向上的力拉重物,让学生观察平板台秤示数如何变化,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提问】台秤示数如何变化?这说明什么?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又说明什么?(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台秤示数减小,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教师引导学生】
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竖直向上提物体. 那么,我们是否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F1和F2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F?
如果F1和F2作用的效果和F作用的效果相同.F1和F2就是F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 【板书】
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演示实验2】利用台秤、弹簧秤模拟斜面上静止不动的物块实验:
先让台秤水平放置,观察台秤与弹簧秤示数。再将台秤倾斜,再观察台秤与弹簧秤示数 【提问】:台秤示数倾斜放置时示数与水平放置时示数什么区别?弹簧秤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台秤示数减小,弹簧秤具有示数
【教师引导学生]:物体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方向下滑;在垂直与斜面方向上紧压斜面。
我们可以用F1和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重力G,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程。(给学生强调紧压斜面的力并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只是重力的分量,实际不存在)【学生活动】:假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重力为G。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试写出表达式。
【教师活动】: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
1、当θ增大时,F1和 F2的大小如何变化?
2、、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再来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用物理语言描述分析过程。
1、当θ增大时,F1增大,F2减小。
2、上桥时阻碍车辆前进,上坡困难;下桥时使车辆越来越快,不安全。
3、引桥越长,θ越小,F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比较容易上桥,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所以高大的桥总是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桥面的倾角,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演示实验3]让全体学生按图示,利用橡皮筋,铅笔,砝码共同探究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提问】:自己的手心及有什么感觉?橡皮筋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手心有力的作用,橡皮筋被拉长。
【教师引导学生]:砝码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对手指有拉的作用;对手心有压的作用 同样,我们可以用F1和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砝码重力G,并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程
【学生活动】手与橡皮筋间夹角为θ,砝码重G。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试写出表达式。【过渡引言】从课前视频中抽象出以下探究问题:
【探究4】合力一定,两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请两位学生做实验:用两手分别捏住细绳两端的弹簧秤,两手等高,细绳中点挂有钩码.改变两段橡皮筋间的夹角,让学生观察橡皮筋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中原因. [引导学生] 合力一定时,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当θ>120o时,分力>合力
回顾视频,采用特殊装置时,铁丝的夹角比较大,故可以用较小的的力拉断铁丝。
三、【课堂小结】: 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2)根据已知力和两个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行四边形确定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板书设计】
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4、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五、【作业布置】
第四篇:物理:必修1全套教案之《力的分解`》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五节
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二、能力目标: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法、类推法
教学用具
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已知分力求合力时,可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惟一地求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所对应的合力。而在已知某力,将它分解为两个分力时,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却可以有无数组解。但具体到实际当中如何分解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分解。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3.会用图示法根据实际要求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请同学阅读课本,回答:
(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
(2)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学生:某一个力F,可用F1和F2来代替,那这两个力叫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当然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老师总结: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作用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相互替换,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的。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分析:(1)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副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2)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3)如图所示分解F1=Fcosθ,F2=Fsinθ
例2:物体放在斜面上,那物体受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
由学生分析:
(1)G方向竖直向下,又不能下落。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滑动的效果。
(2)两分力方向确定了,分解是唯一的。
(3)G1=Fsinθ, G2=Gcosθ
2.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如果图甲,小球挂在墙上,绳与墙的夹角为θ,绳对球的拉力F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里来代替F?
(2)如图乙,如果这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如何分解重力G。师生共评:(1)a:球靠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拉力产生向上提拉小球的效果,向左紧压墙面的效果。分力的方向确定了,分解就是唯一的。
b:F的分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F1来平衡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2来平衡墙对球的支持力。
c:F1=Fcosθ,F2=Fsinθ
师生共评:(1)a: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沿F1的直线上的分力G1来平衡F1,一个沿F2的直线方向上的分力G2来平衡F2。
b:∴G1=G,G2=Ctana cosa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分解是唯一的。
四、作业 1.课后习题
2.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水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g=9.8N/kg)
五、板书设计:
1、分力力的分解
2、分解遵循的定则
3、具体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力 的分解教案2
力的分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的定则. 3.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强化“等效替代”的方法.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透点
联系实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提问由力的合成反过来引入力的分解. 2.利用演示法来分析分解的原则
3.由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经过讨论和验证掌握分解规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
力的分解方法
3.疑点
力分解时如何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4.解决办法
设计实验,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橡皮筋、薄塑料板、台秤、录像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复习提问引入课题,通过举例、演示提出分解的特点及规律. 2.学生利用实验来演证,通过板演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解含义.
2.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对于力的分解,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先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力的实际效果,根据实际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然后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在分解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处理问题,明确力分解的基本思路,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问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的分解
[演示1]在一台秤托盘上放一长度合适的长木板,木板上放一重物,静止时指针指示一定的值,用一斜向上的拉力使重物在此木板上运动(运动距离不宜太长),观察台秤读数减小.如图1-28所示.
图1-28 师生共同分析:力F产生两个效果:使重物克服阻力前进时,同时把重物上提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产生.水平力F1使重物前进,竖直向上的力F2使重物上提.F的作用效果可用两个力F1、F2代替,F1、F2就叫做F的分力.
[结论]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的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提问]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否也遵守什么定则? 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问题]在演示1中,若F=10N,=30º,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多少?请同学用三角形知识列式计算F1、F2的值.
图1-29 学生列式:F1=F·cos=53N≈8.7N
F2=F·sin=5.0N [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F1、F2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可以由作图法求出F1、F2的大小.
[演示2]在黑板上固定一彩色橡皮绳,并在绳的另一端(结点)系上两根细线,请同学用一竖直向下的力把结点拉到O位置,如图1-30所示.
图1-30 [演示3]请同学用沿OA方向的拉力F1和沿OB方向的拉力F2同时作用于结点,将结点拉到O位置,如图1-31所示.
图1-31 [分析]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作用的效果相同.
[演示4]请同学用不同的方式将结点拉到O位置,例如图1-32为其中一种方式.
图1-32 [分析]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作用的效果相同.
[提问]F1、F2是力F的一对分力;F1',F2'也是力F的一对分力,如果只知道F,则F有多少对分力?
[分析]同一对角线可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同一已知力若不加条件限制可分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提问]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有惟一确定的解? [分析](1)已知两分力方向.
(2)已知一分力大小和方向.(3)实例分析.
[演示5]用薄塑料板做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 [分析]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
图1-33 设G=20N,=30º 计算法:G1=G·sin=10N G2=G·cos≈17.3N 作图法:G1≈9.6N
G2≈18N 作图法直观、但误差较大,特殊角度时用计算法,精确、简便.
[问题]木块放在光滑斜面上,有同学分析得出木块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压斜面的力,对不对?
[分析]下滑力和压斜面的力是重力的两个分力,是效果力,不是物体受到的真实的力.此情况中木块只受两个力:重力、支持力.
[录像]公园滑梯、大桥引桥,盘山公路.
[问题]为什么公园滑梯倾角较大而大桥要修很长的引桥来减少倾角? [分析]斜面倾角越大,使物体下滑的力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滑,故公园滑梯倾角较大,但若大桥引桥的倾角较大,使物体下滑力较大,车辆上坡艰难而下坡又不安全,是不可行的,山路修成盘山状也是这个原因.
(四)总结、扩展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具体情境中分解力(1)已知两分力的方向(2)已知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布置作业 练习五(3)(4)
九、板书设计
六、力的分解
1.什么叫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3.在下列条件下,力的分解有惟一解 已知两分力方向. 已知一分力大小和方向. 4.实例分析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运用图解法 妙 解动态变化问题
所谓图解法就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关系或变化情况,做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图上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结论: 例
如图1-34(甲),半圆形支架BAO,两细绳OA与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的过程中,分析OA绳与OB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解析
因为绳结O受到重物的拉力T.所以才使OA绳和OB绳受力,因此将拉力T分解为TA和TB,如图1-34(乙),OA绳固定,则TA的方向不变,在OB绳向上靠近OC的过程中,在B1、B2、B3三个位置,两绳受的力分别为TA1和TB1,TA2和TB2,TA3和TB3,从图形上看出TA一直减小,而TB却是先变小后增大,当OB与OA垂直时TB最小.
图1-34 [特别关注]这类平衡问题,是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或可等效为三个力)而平衡,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如重力)而另一个力的方向始终不变,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改变.问第三个力取什么方向这个力有最小值.当第三个力的方向跟第二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这一规律搞清楚后,运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就比较方便了.
十一、随堂练习
1.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一定小于原来的那个力,对不对? 2.如图1-35所示,请按力F产生实际效果分解力F.
图1-35 3.如图1-36:一重为G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与水平面摩擦因数为,若对物体施一与水平成角的力F,使物体沿水平面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少?
图1-36 1. 将图1-37中球的重力进行合理的分解.
图1-37 5.两人沿河岸拉一船,如图1-38所示,使船沿河中央行驶,大人的拉力为F=400N,方向与河岸成30º.为了保持行驶方向不变,求小孩施加的最小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1-38 答案:1.分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小于、等于原来的那个力. 2.分解为水平向右的分力F1和竖直向下的分力F2. 3.(G-Fsin)4.
5.Fmax=200N,方向垂直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