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1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学科培训作业《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宿州市时村中学 梁军

教学片段:

第一,汉代儒学的发展脉络,以及玄学的形成和发展。

自董仲舒改革儒学之后,汉代的儒家学说产生了两种方向: 一种是经学,一种是谶纬之学。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经学和谶纬之学。

第二,儒学式微的原因与背景。

先讲儒学自身的困境。这关系到儒家经学和谶纬之学的发展问题,至于经学和谶纬之学的概念将在下面具体讲解。而谶纬之学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人们尤其是士人阶层的怀疑,由此也逐渐走向落寞。

第三,儒学复兴运动的始末。

明代时,由于成为正统官学的“程朱理学”更多的受到束缚,丧失了发展的活力,这样“心学”在王守阳这里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陆王心学”。

课后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学家们的思想。设计意图: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儒家学说的发展轨迹,理解明清后期传统文化的来源,知道理学发展的本末和著名的理学家。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儒学发展的渊源——从先秦的原始儒学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再到宋明时期的充满哲理意味的理学,更进一步明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本课的重点是著名理学家及其代表思想,难点是儒学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有点难理解,毕竟这些思想领域的东西,虚无缥缈不好理解。韩愈和李翱可谓是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进而到北宋年间,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进一步完善理学的思想,创立了理学这一思想流派;在南宋时,理学的发展臻至成熟,尤其是集大成的朱熹的理学,但是在“程朱理学”趋于完善的时候,理学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陆九渊的心学;同时心学的发展延续到了明代,王守仁实现了心学理论的成熟。本课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时间的顺序,大致讲述了理学发展的一个流程。

第二篇:宋明理学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讲述了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 汉武帝—— 正统。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响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和“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两目主要介绍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一)前一子目要向学生讲明三点: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朱熹的理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后一子目要求学生掌握:

1.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用自己的体验对此予以论证。他的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六、关于宋明理学的评价问题,可以向学生介绍些史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目前课本具体评价不多,只对几位著名理学家作客观叙述介绍,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理学的论评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一些学者们,对二程、朱熹、王阳明作为几位大儒,则从以下几点肯定他们的学术贡献:第一,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第二,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第三,肯定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精细和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在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上述各家不同评论,可供教师们参考。

第三篇: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从春秋到汉朝,讲述儒家思想由出现到独尊的发展,但魏晋以来的动荡和外来文化的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打击和威胁,为重振儒学地位才出现了融合各家思想的理学,而理学对于巩固专制皇权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禁锢人性的消极思想也成为明清批判思想批判的对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 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1、从春秋到汉代儒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如何?

2、佛教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怎样的发展?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讲解理学的概念,然后学生看书掌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陆王心学:学生看书掌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结合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外无物”等让学生探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影响:对人的压抑,对人性的扼杀 积极影响:对人的气节、品德的塑造

(四)巩固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 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 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 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反思:本课内容较难理解,儒学思想在宋明时期逐渐发展到一种极致,并于日后为统治者借鉴,成为统治人民、禁锢百姓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四书》、《五经》都 是在这个时候为人们熟知。通过本课的讲述,学生心里仅仅知道了理学当中一些最基本、最简单 的观点,但这还远远不够。纵览必修三思想文化历程,其中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内容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即便是在思想专制时期。仅仅学习一些皮毛,不但不容易分析出该思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且容易使思想家形象标签化,无法全方位、立体地认识一个人。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格尔木七中

王晓行

第四篇: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在屡屡遭遇挑战,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理学兼收并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针对学情特点,实行创设情境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辅之以生动材料和细致讲解的方法,形成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和评价打下基础;针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以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多而抽象,加之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导学案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课堂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1、布置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让学生搜集跟二程、朱熹、王阳明有关的小故事,帮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宋明理学家及其观点。

(二)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引用张载的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可让学生阅读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思考是什么赋予他们这种豪迈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这段话,了解特定时代的人物特色,激发学生研究宋明理学的兴趣,从而进入对本课的探究学习。

(三)讲授新课

1、对教材课题和知识结构作如下调整: 知识结构:

课题:宋明儒学的新发展——理学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三、民族文化中的理学——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依据:

(1)、新课改理念下,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依据课标,大胆地处理教材。(2)、课标要求说明宋明儒学的新发展,但教材课题是宋明理学,对学生来说有些突兀,稍加调整,有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能理解理学就是宋明儒学新发展的表现,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

(3)、知识结构的调整使本课的主题更加突出,体系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的把握。

2、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时代的挑战——儒学的衰落和佛道两教的兴起 问题设置:

春秋到秦汉,儒家思想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出现了严重危机?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简单回顾春秋至秦汉儒学发展的历程和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把握儒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对比性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2)、争鸣与交融——唐宋时期的“三教合一” 设计意图:

三教合一是理学兴起的重要背景,但三教的含义、合一的表现及与理学兴起的关系,是学生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内容,所以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此可用韩愈的一首诗来创设情境:“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封给韩愈引来政治之祸的“朝奏”说明什么呢?这一问题是如何发展的呢?

3、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1)、理学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白的内容,但教材介绍的过于简略,所以教师在补充一定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清楚。比如补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故事。(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问题引导:

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各有哪些?请介绍他们的故事和各自的主张。设计意图:

学生进行过课前探究,课堂上的展示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人物的介绍能够增加学生对理学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评价。(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问题引导:程朱理学的观点与陆王心学有哪些异同?提供“鹅湖之会”“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设计意图:

此处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通过相关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表格的设计和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调理化,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完成,体现新课改合作探究的理念。

4、民族文化中的理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问题引导:再联系张载的那段偈语思考

宋明理学对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理学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理学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之间有无关系?

设计意图:

此处是本课的难点,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通过多角度资料的呈现和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此处还要注重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小结

经过程朱、陆王等人的努力,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宋明之后,儒学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儒学又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延伸,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八、习题设计:

设置紧跟知识点的单项选择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性练习,巩固知识点。课后练习为本课中讨论题的延伸,培养学生历史的思辨能力。

第五篇:3 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2 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明初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用纲常礼教更加束缚了人的思想。(4)传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2)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课后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行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2.宋明儒学新发展 3.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朱、陆素来观点对立,“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彼此不和”,在学说上各执一端,早已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思想体系,成为南宋理学上的两大派系。

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4.北宋的程颢、程颐(合称“二程”)

程颢被习称为“大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程颢青少年时代就学于周敦颐,他的思想发展和其他理学家一样,受到佛、道学说的一定影响,再加到儒学。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5.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

“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第二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原因在于人有欲望,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

第三谛即灭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

第四谛为道谛—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灭一切欲望。

“八正道”即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念,正定。6.道教的教义

7.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课堂练习

1、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2、王阳明在镇压农民起义时感叹地说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此王阳明主张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经世致用

D.内省自修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下载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明理学》教学案例(大全)

    《宋明理学》教学案例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宋明理学》教学反思

    《宋明理学》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个人觉得满意的是通过问题引领,层层突破,让学生理解了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过程。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图片和历史想象将艰涩难懂的思想主张讲得......

    宋明理学 教学反思

    宋明理学 教学反思 宋明理学 教学反思 自进入教学岗位以来,《宋明理学》的新课和复习课都上过多次,但每次都未能尽兴,在备课方面深度、广度和课堂效果控制均未尽如人意。因而......

    3 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知道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培养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认识到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

    人教版《宋明理学》教学体会

    我对“陆王心学”的再思考——人教版《宋明理学》教学体会文综组**摘要:心学,又称“良知之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与程朱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学主张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

    宋明理学简述

    宋明理学简述 作者湛柏欣 一理学的准备 1,唐代韩愈(768—823)提出儒家的道统说,认为道统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韩愈推崇《孟子》、《大学》,排击佛教,都对宋明理学影响极大。韩愈......

    宋明理学之背景

    宋明理学的背景 》》》》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三次舍身入寺院为僧。......

    第3课 宋明理学

    3、宋明理学 1教学目标 评论(0) 1、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