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计划及教案

时间:2019-05-12 21: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计划及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计划及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计划及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情分析

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 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主要教学策略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

(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练习:

(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分数乘法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继续让学生求出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分数乘法

(三)》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讨论:

(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2.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2/3×1/55/6×1/3 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4.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6.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11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再计算确认。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1、2、4、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8题。

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

3、教科书第12页第12、13、14题。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第9题。

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交流。有异议提出来让全班评议。

四、尝试练习

教科书第12页“你知道吗?”。

鼓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3—14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15页第1题,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 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教学准备每桌准备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纸盒。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观察左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3、4人小组合作,将4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搭好后进行交流。

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1、教科书第21页第(1)(2)(3)题。

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出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再小结:

第(1)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面。第(2)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面。第(3)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5个面。

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和3个正方体的盒子;

2、每个学生准备3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和橡皮泥。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科书第22页第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后计算出他的表面积。

2、教科书第22页第2、3题。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3、教科书第22页第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4、教科书第22页第5题。

让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2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5、教科书第23页第6题。

6、教科书第23页第7题。

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教科书第24页第8题。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

8、教科书第23页“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自己所想象的形状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倒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乘积都是1),以及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乘积是1乘积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 数。。。)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二,试一试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三,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P24。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第1题让学生可以先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4/7÷2。在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生得出4/7÷2=2/7。因此,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分子”。

(2)鼓励学生探索第2题,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把4/7平均分3份,也就是求4/7的1/3,从而理解其基本算理。让学生在第1题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即用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二,填一填,想一想

1,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用,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2 2,师导学生根据前面的三个活动,总结算法。3,3,让学生先列举出分数除法算式,并利用手中的学具具体地分一分,涂一涂,借助图形语言进行理解。三,试一试

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四,练一练

1,第26页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和要求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1,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

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自主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的 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二,画一画。

1,让学生画图个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 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三,填一填,想一想。

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四,试一试。

学生巩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样算比较简便。五,练一练。

1,第28页第2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铺垫。

2,第28页第3题,利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交流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第28页第4题,让学生计算、观察、引导动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当除数分小于、等于、大于1的时,商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三(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出示教科书第29页的情境图。1,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学生交流后,教师鼓励学生要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4.教师对算术方法要也重点讲解。理解并“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的含义。二.试一试。1.第29页第1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讲清楚问题的思路。此题是让学生根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第(1)小题,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不管选用哪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都应该肯定。对于直接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多鼓励。2.第29页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集体讲评。三.练一练。1.第30页第1题。

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教师集体讲评。2.第30页第2题。

先向学生讲清“八折”的含义。即现价是原价的8/10。解决问题可以利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算法不做基本要求。3.第30页第3题。

学生独立晚上,让学生汇报其做法和思路。并找出标准量和比较量。4.第4题。

结合鸡、鸭、鹅孵化的长短,为学生创设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生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长方体

(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进行讲评,巩固,深化这连单元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整理的过程。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二,解决问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

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

5.第5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Ⅹ=140。

6.第6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

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8.第8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三.总结

通过这两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一.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一),测量计算。1.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和宽。(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2.小组合作二。

(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平方米和()平方米。

(2),如果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总和约为()平方米。

(二),购买材料。

某种涂料分大桶和小桶两种规格包装。大桶:容升6升,57.00元/桶。小桶:容升4升,40.00元/桶。

(1),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升。

(2),粉刷墙壁时,一般需要刷两遍。按照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二遍 时需要涂料约升()。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升,买()打通和()小桶最省钱,总费用约()元。二,练一练。

1.第1题。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原因。2.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便宜,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教学内容:折叠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经历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教学重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27 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练一练。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4页)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2.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2.练一练 教学过程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课本第66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教学内容:合格率(教科书第页67页)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重点1.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2.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难点1.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

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2.、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二、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当学生在比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在进行比较。

2.练一练

将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电脑显示)0.356 0.025 22/100 25/100

3、说一说

1.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如何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然后学生汇报

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2.生活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求百分数的例子 比如,计算全班同学的出勤率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第3、4题 板书设计合格率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教学内容:蛋白质含量(教科书第69页)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重点1.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2.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解决问题

让学生观察图,教师可展现出实际情境,然后鼓励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以及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二、读题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3(教师板书)250÷36%

三、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把百分数化 分数、小数”的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参与个别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显示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时,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5÷36% =250×36/100 =90(千克)250÷36% =250×0.36 =90(千克)

四、练习

“试一试”第1、2题

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

让学生回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第3、4题

板书设计蛋白质含量 25÷36% =250×36/100 =90(千克)250÷36% =250×0.36 =90(千克)

教学内容:这月我当家(百分数应用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2.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教学重点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小花今天当家,刚统计好的家庭月支表,不小心被抹掉了一些,(教师出示统计表),现在谁能算出她家这个月的开支呢?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35 这个月一共花多少钱)

2.。让学生互相讨论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我家这个月支出的40%等于500元。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0%X=500 X=500÷40% X=1250

三、巩固练习做“试一试”

1.让学生说一说要填出数据相当于解决什么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对这组数据进行描述。

四、小结

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教科书72页1、4题 板书设计今天我当家 40%X=500 X=500÷40% X=1250

教学内容:百分数练习课(教科书第73页,练习六)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重点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含义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73页第3题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 2.教科书第75页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数与所有植树总棵树的百分几。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教科书第7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明白“优秀率”的含义,鼓励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4.教科书第75页第11题

先看表,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讲评 5.教学“实践活动”

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总结生活中使用百分数和分数的例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3页第1、2题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6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和整理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整理

1.学“你学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每个单元进行概括。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富于个性的整理方式,并于全班讲评。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通过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二、指导练习1.练一练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1题 教师个别指导全班讲评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2题 让学生自评

然后请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三、总结

教师请学生试着小结相机补充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7页345题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练习课(第二课时)教科书第77页第6题78页全部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整理与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整理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归纳 全班讲评

二、指导练习2.练一练

a)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6题 先鼓励学生估计谁的体积大 然后进行计算反馈讲评

2)让学生估计两个正方形体积相差多少?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自评

3.教科书第77页7、8、9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进行解答 教师讲评 4.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说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的形成

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7页10题

教学内容:数学与购物(教科书第79页)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2.体会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合理估算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一家人去超市购物的情境 电脑课件提供所购物品种的价格表 1提问:

估计花了多少钱?

二、思考交流

1.鼓励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2.小组讨论分析

让学生分组对各种策略加以比较与分析,体会几种策的特点3.全班展开讨论

交流各种不同的策略,分析每一种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

让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开发思维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合理策略,鼓励学生尝试说明估算的思路 四练习指导“试一试” 第1题

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单价不到13元,2千克应不到26元,所以店主错了。第二题

先让学生明白“八折”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对打折后的价格进行估算。五总结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7页10题 板书设计数学与购物 估计花了多少钱?

教学内容:购物策略(教科书第81页)教学目标和要求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教学难点体会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电脑课件提供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出选择购物策略的问题 教师板书(购物策略)

二、分析问题各个突破 1.提问:

说说各个商店优惠策略的含义 2.解决问题(1)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全班讲评

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合算 3.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合算 4.解决问题(3)(4)全班交流学生自评

3)甲商店花30元乙商店花36×0.9=32.4(元)丙商店花36×0.8=28.8(元),因此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过30元,因此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指导

四、总结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77页10题 板书设计购物策略

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合算

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合算

教学内容:包装的学问(教科书第82页)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教学重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结合生活中有关包装的问题(电脑显示各种包装)提问:

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美观便于携带等)2.引导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探索方法

1.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2.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三、练习

a)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得出结果 b)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纸

四、教学“实践活动”

1.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节约地包装磁带)必须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积)2.分组讨论罗列方法完成课本中的表

五、小结

你学到了包装的什么知识?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83页第2题 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奥运会》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86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4—28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二、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87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教科书第87页“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

第二篇:2016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课 题:折纸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

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2、3、4、5、6、7、8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利用画图法来将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统一分数单位。

再次强调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分数的性质进行计算。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计算方法与上题类似。

计算方法与上题一致。

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把全月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估算结果,在计算本题时由于对此部分内容还不太熟悉,建议通过计算来选出正确答案。教学反思: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课 题:星期日的安排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

1、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0+15-28

26-4+21

45-(18+7)

小结: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出示课件(“星期日安排”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生:

(1)全班男生中有2/7的同学户外活动,3/7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2)全班女生中有3/8的同学户外活动,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女同学的几分之几?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解决问题。

师: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全班交流。围绕把男生总数看成单位“1”明确算式的算理。

5、同理计算完成女生部分的问题。

6、教师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三、讨论

淘气和笑笑计算4/9+1/4+5/9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尽管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作业

课本P6页练一练 1、2、3、4、5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1-2/7-3/7 1-(2/7+3/7)

1-3/8-1/6

1-(3/8+1/6)

六、课后反思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一练 1、2、3、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将整条公路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将一天的时间看成单位“1,读懂题意并正确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要看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首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进行计算。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将全程看成单位“1”首先要算出走完全程不要多长时间。然后再算前4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最后计算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课 题: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0.3 0.25 0.14 1.34 4.06 0.08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2、求出下面各题的商

3÷4 15÷45 5÷10 9÷10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授课程

1、出示情境图,引出本课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1)主要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2)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统一数的表现形式。

2、比一比“小数王国”里的0.06与“分数王国”里的1/20那个数大?(1)画图来比较

0.06表示为在含有100个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6个格。1/20表示为在含有100格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5个格。

此时比较的结果显而易见了。0.06>1/20(2)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将分数1/20化成小数,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给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小数再进行比较。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3)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将小数0.06转化为分数,依然利用上学期学过的小数转化为分数的转化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分数在进行比较。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统一,首先要进行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在继续进行比较。

3、“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将分数王国中的分数翻译成小数。将小数王国的小数翻译成分数。

4、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

对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是我们上学期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回忆出转化的方法。

三、练一练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在比较分数与小数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较大小。

四、作业

课本P8页练一练2、3、4、5

五、板书设计

“小数王国”和“分数王国”

3÷4 15÷45 5÷10 9÷10 =3/4 =15/45 =5/10 =9/10 =0.75 =0.333 =0.2 =0.9

六、课后反思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练一练2、3、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13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首先要利用通分的方法来统一分数单位,只有分母统一了才能进行比较。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生活中处处都有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信息的,只要我们用心来观察就可以了。教学反思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一练1、2、3、4、5、6、7、8、9、10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3、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将全班人数的和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在提数学问题时,由于个人情况的不同,及时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与补充。

题目中出现了分数和小数,需要将小数化成分数或者将分数化成小数。

将分数化成小数,再在尺子上标出各个数的大概位置。此题也是一个分数与小数互化的问题。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观察参与运算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接着进行分数加减运算。

此题先要将3/5化成小数,进而确定答案。将0.4化成分数,进而确定答案。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相同,其中涉及到分数加减的运算,首先呀考虑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首先要分析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而进行计算。

首先用计算的方法来得出结果,然后观察结果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类似题目的规律。

课后反思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初步感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2页第2、3题。

完成后指名学生口答,集体校对。师视情况作补充或提示。课后反思: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1)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2)同桌互说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或接近长方体或正方体。

2、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以及各自的特点

指名回答,集体讨论。

二、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要灵活的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你能行吗?(1)挑小棒

A、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从中挑出几根小棒,才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学生先思考,怎么挑,再自己动手挑一挑。B、把跳出来的让同桌看看,是否正确,C、动手验证,亲自搭一下。看看是否准确。D、想一想:怎样挑选就一定能搭成一个长方体模型?(2)截小棒

现在有一根铁丝,要把它截成若干小段,搭成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截几段?如何截?为什么?

如果要搭成一个正方体模型,要截几段?如何截?(3)算长度

如果是一根60厘米的铁丝,要搭成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认为搭成的长方体的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长、宽、高分别可能是多少厘米?要求是整厘米数?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其中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4)找面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2页试一试。完成后指名口答,集体讨论,怎样选才能拼成一个长方体?

怎样思考?如何保证能搭成长方体。

三、练一练

1、教科书第13页第4题。选出12根可以搭成的小棒?说说为什么?

2、第5、6题独立完成后口答校对.3、底8题按照要求试一试,看看能填出几种?

4、第7题课外一张白纸按照要求做一做。

课后反思:

课题:《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说说为什么剪出来的形状会不同?能恢复到立体图形吗?

得出不同的剪法得到不同的图形,同样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3、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第1题想一想,连一连 完成后集体校对。

4、才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再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课后反思:

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6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逐步得出计算方法:长x宽x2+高x宽x2+高x长x2或者(长x宽+高x宽+高x长)x2;为什么这样也可以计算?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学生大胆猜测:为什么这样计算?

得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棱长x棱长x6 提问如果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这样算的:6x6x6=216,3个6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至少需要多少面积?是什么意思?。

3、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4题。

无盖是什么意思?这样需要算几个面?那个面不用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5、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先讨论,再发表各自看法,说说原因。

三、学生作业第17页“练一练”第3、5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思:

课题:露在外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学习新知

1、(1)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4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有没有不同的摆法,露在外面的面会不一样呢?为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

(2)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3)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交流后,展示,集体讨论,为什么会不同呢?因为不同的摆法,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会有所不同。主要是遮起来的面增加了。

如果是5个小方块,露在外面的面会有几个?会有不同的吗? 那么6个呢?7个?怎样保证露在外面的面最少呢?

2、学生独立完成18页想一想,填一填

1个是5个,2个是8个?为什么少了?遮住的多了一个。学生根据数据发现从第2个开始每增加一个小方块,面就增加3个,因为一个在下面,另外2个前后被遮住了。

学生根据数据发现竖着放回不一样?为什么?遮住的少了,露在外面的也就多了?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课堂练习1、2、3、学生独立完成19页1、22题,完成后指名口答,教师看情况作补充或提示。

讨论3,为什么?学生用实验来证明。

第4题要求学生用计算来说明变化,并从中寻找原因。

五、1号本作业: 第5题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课后反思:

课题: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呢?

(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口答小结。

二、复习展开 独立完成1、2、3 说说要注意什么?

三、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前、后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左、右面的面积呢?

学生口答,课件及时反馈。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课件依次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逐个提问。课件及时反馈。3.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一个是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第二个是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 第三个是正方体。

先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四、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的基础练习。(1)出示5。

想好以后,与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2)计算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的玻璃面积。

先审题:要求玻璃面积,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3)选择题

(1)1.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0.2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A、0.2×2.5×50 B、0.2×0.2×2.5×50 C、0.2×2.5×4×50 还可以怎样计算?

展示长方体通风管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思考。还可以列式为:0.2×4×2.5×50(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在这个游泳池四壁及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平方米?()

汴河办事处张老庄小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 电子教案

A、20×10+(20×2+10×2)×2 B、20×10+20×2+10×2 C、(20×10+20×2+10×2)×2(3)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在它的顶点处切下一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表面积和原来相比()。A、减少了 B、不变 C、增加了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A、6 B、48 C、24(5)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扩大()倍。

A、3 B、6 C、9(6)把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面的面积。A、1 B、2 C、3 2.拓展练习。

(1)设计包装纸。

a.把两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b.把四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省多少平方厘米?

3.思考题。P21(8)要扎一个盒子需要多少长的绳子?怎样计算呢?看图算一算。集体校对。再算一算可以扎几个?

五、课堂作业

1、书本练习二中的题目。5、6、7 课后反思:

第三篇:2015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 下册 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加减法

课 时: 第1、2课时 课 题:折纸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

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

课 时: 第3、4课时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2、3、4、5、6、7、8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利用画图法来将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统一分数单位。

再次强调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分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与上题类似。

计算方法与上题一致。

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把全月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估算结果,在计算本题时由于对此部分内容还不太熟悉,建议通过计算来选出正确答案。教学反思: 课 时: 第5、6、7课时 课 题:星期日的安排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

1、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0+15-28 26-4+21 45-(18+7)

小结: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出示课件(“星期日安排”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

(1)全班男生中有2/7的同学户外活动,3/7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2)全班女生中有3/8的同学户外活动,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女同学的几分之几?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解决问题。

师: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全班交流。围绕把男生总数看成单位“1”明确算式的算理。

5、同理计算完成女生部分的问题。

6、教师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三、讨论

淘气和笑笑计算4/9+1/4+5/9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尽管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作业

课本P6页练一练 1、2、3、4、5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1-2/7-3/7 1-(2/7+3/7)

1-3/8-1/6 1-(3/8+1/6)

六、课后反思

课 时: 第8、9课时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一练 1、2、3、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将整条公路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将一天的时间看成单位“1,读懂题意并正确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要看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首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进行计算。

将全程看成单位“1”首先要算出走完全程不要多长时间。然后再算前4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最后计算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课 时: 第10、11课时 课 题: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0.3 0.25 0.14 1.34 4.06 0.08

2、求出下面各题的商

3÷4 15÷45 5÷10 9÷10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授课程

1、出示情境图,引出本课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1)主要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2)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统一数的表现形式。

2、比一比“小数王国”里的0.06与“分数王国”里的1/20那个数大?(1)画图来比较

0.06表示为在含有100个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6个格。1/20表示为在含有100格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5个格。

此时比较的结果显而易见了。0.06>1/20(2)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将分数1/20化成小数,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给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小数再进行比较。

(3)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将小数0.06转化为分数,依然利用上学期学过的小数转化为分数的转化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分数在进行比较。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统一,首先要进行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在继续进行比较。

3、“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将分数王国中的分数翻译成小数。将小数王国的小数翻译成分数。

4、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

对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是我们上学期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回忆出转化的方法。

三、练一练

在比较分数与小数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较大小。

四、作业 课本P8页练一练2、3、4、5

五、板书设计

“小数王国”和“分数王国”

3÷4 15÷45 5÷10 9÷10 =3/4 =15/45 =5/10 =9/10 =0.75 =0.333 =0.2 =0.9

六、课后反思

课 时: 第12、13课时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练一练2、3、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首先要利用通分的方法来统一分数单位,只有分母统一了才能进行比较。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生活中处处都有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信息的,只要我们用心来观察就可以了。教学反思

课 时: 第14、15、16课时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一练1、2、3、4、5、6、7、8、9、10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3、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

将全班人数的和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在提数学问题时,由于个人情况的不同,及时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与补充。

题目中出现了分数和小数,需要将小数化成分数或者将分数化成小数。

将分数化成小数,再在尺子上标出各个数的大概位置。此题也是一个分数与小数互化的问题。

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观察参与运算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接着进行分数加减运算。

此题先要将3/5化成小数,进而确定答案。将0.4化成分数,进而确定答案。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相同,其中涉及到分数加减的运算,首先呀考虑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要分析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而进行计算。

首先用计算的方法来得出结果,然后观察结果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类似题目的规律。

课后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

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7年2月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观察物体

(三))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四、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不宜辅导学生),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做一做(找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错例并请同学板书黑板)

1、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1。请两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2。请四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4(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3)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4)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红色粉笔,哪道题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议一议

1、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九、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练习课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

(三)练习课(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观察物体

(三)”(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四、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巩固上面习题

八、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7页的内容。例1和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5-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页做一做和6页习题。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过渡:下面咱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习题,比谁发言最积极。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1、2、3题 选做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教材7——8页练习二的习题。.教学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填空

(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都是C的(),C是A和B的()。

(2)16的因数有(),16是()的倍数。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3)30以内4的倍数有()。

(4)已知A=2X3X5,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2、练习二第2题。

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1、2、3、4、6、12既是36的因数,也是60的因数)

3、练习二第3题。

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观察这两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72和1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

4、判断。

(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5、练习三第6题。

同桌合作,你说我猜,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1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5 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5的倍数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2、思考: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9页的“做一做”和11页的习题。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最小的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偶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偶数。

追问3: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最小的奇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追问5:认为2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认为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它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个位上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追问6:认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一个四位数是372()

(1)要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2)要使它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3)使它是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5的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

1、2题 选做题:《学习巩固》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练习三相应习题。教学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重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1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2、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1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检查的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看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在下面的()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18()2()174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3、4、5、题 选做题:练习三:6、7、8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 五 课 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的练习3第7-12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教学难点

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7.第9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三、指导练习1.第5题。

2、第6题。3.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4.第8题。5.第11题。

6.第10题。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四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20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4到1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内容:

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3 页“做一做”及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看某某同学更改的多认真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合数呢?为什么? 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追问2: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巩固练习: 练习四:1题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四:

2、3题 选做题:练习四:5题 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16、1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重、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16、17页的4、6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四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四7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在4、9、36这三个数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36的因数一共有()个,它的倍数有()个。2.圈出5的倍数: 24 35 40 53 78 92 100 54 45 88 60 在以上圈出的数中,奇数有(),偶数有()。3.从0、4、5、8、9中选取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1)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将2、10、13、22、39、64、57、61、1、73、111按要求填入下面的圈内。

5.用“偶数”和“奇数”填空: 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

二、选择 1.如果(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A.是的倍数 B.和都是的倍数 C.和都是的因数 D.是的因数

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里填入一个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种填法。A.2 B.3 C.4 D.5 3.下列各数或表示数的式子(为整数):数的共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按因数的个数分,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A.质数和合数 B.奇数和偶数 C.奇数、偶数和1 D.质数、合数和1 5.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约数(本身除外)相加的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约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约数,6=1+2+3,恰好是所有约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15 C.28 D.36

三、解答

1.有三张卡片,在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2、3、7,从中至少取出一张组成一个数,在组成的所有数中,有几个是质数?请将它们写出来。,4,,0。是偶2.菲菲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记为:ABCDEFGH。已知:A是最小的质数,B是最小的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D是比最小的质数小2的数,E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F只有因数1和5,G是8的最大因数,H是6的最小倍数。

3.小丽写了这样的一个算式让小军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2+3+„„+993,小军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么,你认为结果应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4.如图是一张百数表,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很多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数学知识。请你用“”划出所有3的倍数,用“○”圈出所有9的倍数。从你圈出的数中,你能归纳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5.体育课上,30名学生站成一行,按老师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4,„,30。

(1)老师先让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去跑步,参加跑步的有多少人?

26(2)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跳绳训练,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3)两批同学离开后,再让余下同学中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同学去器材室拿篮球,有几个人去拿篮球?(4)现在队伍里还剩多少人?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

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等。课时安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综合实践:探索图形„„„„..„„„„„„„.1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认识。第18——19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长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找出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8到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18页—1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2.看例2,思考: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3.识记: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五:1——3题 选做题:练习五:5——7题 板书设计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正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正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3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点?(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所填写的内容。

总结: 正方体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4)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总结: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5)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的棱长和

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六:

3、5题 选做题:练习五:1、2、4、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特征: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P23-2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2、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3到2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3—34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

2、例1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P23做一做,24页第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P25第3——5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4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例2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5页第6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P26第8题

2、P26第9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26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26页的7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六10——12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科书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你们能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7到2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7页至28页,边看边画出重点。思考: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我先让一个同学说说他画的重点是什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28页做一做1、2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38(1)、过渡语:看某某同学写的过程多清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总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练习七1——4题。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2、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材29——3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们能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9到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29页至30页(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练习七:6——8题 选做:练习七: 10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材第3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长、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咱们能不能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运用》。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2、识记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1页做一做的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

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列式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计算结果对的请举手?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v=sh(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由一个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锻造成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成是4厘米(锻造的过程中没有损耗),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七:9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 v = sh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3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3页的11、12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七10、13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材第34——35页例

2、例

3、例4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化聚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那么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4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4、35例

2、例

3、例4,边看边填写重点看黄底色和粉红底色的内容并填填空

重点完成表格。思考:

1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5页做一做 36页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写出来,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总结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45(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3.8立方米=()立方厘米 70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八:

2、3题 选做题:练习八: 6、9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6、3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难点: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6页的4、5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八7、8题。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容积,教材第38——39页例

5、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重点

1、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老师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0到5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8-P39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红底色和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容积的意义和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思考: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40页练习九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48(1)、过渡语:你们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追问3: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几条鱼后,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九:3——5题 选做题: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41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巩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重点: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41页的6——9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九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九10——12题 教学反思:

第五篇:奥运会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奥运会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教学反思: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计划及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格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合格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长征小学 吴子兴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6页到47......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黄金峡中小 杨世峰 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年中,我感触颇多。一学年来,本人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自始至终以认真、严......

    五年级数学下册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变换2.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统计与概......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习作一 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按一定顺序写,无论写外形、脾气等特点,还是写活动、习性等情景,都要想好写作顺序。 2、通过具体内容的描述,在文中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体积单位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单位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

    数学与购物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与购物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费用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2014扇形统计图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4扇形统计图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